CN204902239U - 高热效热风炉 - Google Patents
高热效热风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02239U CN204902239U CN201520563117.0U CN201520563117U CN204902239U CN 204902239 U CN204902239 U CN 204902239U CN 201520563117 U CN201520563117 U CN 201520563117U CN 204902239 U CN204902239 U CN 2049022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st
- air
- hot
- regenerator
- furnace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b>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是一种高热效热风炉;其包括外炉壳和内加热炉芯;在外炉壳的内部间隔固定安装有内加热炉芯,内加热炉芯与外炉壳之间形成冷风加热腔;内加热炉芯包括燃烧炉体和导烟蓄热室。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换热面积更大,能够加快冷风加热速度,热效率高,出风温度高;燃烧炉体外部圆周固定的导热棱,对燃烧炉体起到导热降温的作用,</b><b>提高</b><b>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通过三通管接头连通有鼓风机,鼓风机全程自动配氧鼓风,一部分向燃烧腔供氧助燃,另一部分鼓风,使燃料燃烧更充分,节能环保;劳动强度低,实用性强;各导烟蓄热室都配有清灰通道,方便清灰。</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是一种高热效热风炉。
背景技术
热风炉是将鼓风机送出的冷风加热成热风的设备;传统的热风炉是利用助燃风机,将燃烧生成的烟气进入到导烟蓄热室,烟气在导烟蓄热室内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格砖;再通过高温的格砖对送入的冷风加热,加热成热风后再经热风管道送入高炉;其具有换热温度高,热利用率高的优点,但传统的热风炉还普遍存在:
1.体积大,占用空间多,热效率低;
2.煤燃烧不充分,冒黑烟,不节能,不环保;耗煤量大,出热风效果不理想;
3.清灰难度大;
4.格砖寿命短,维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热效热风炉,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传统的热风炉热效率低和出热风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解决清灰难度大,煤燃烧不充分,格砖寿命短和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高热效热风炉,包括外炉壳和内加热炉芯;在外炉壳的内部间隔固定安装有内加热炉芯,内加热炉芯与外炉壳之间形成冷风加热腔;内加热炉芯包括燃烧炉体和导烟蓄热室;在燃烧炉体的上端由下至上依次通过导烟管连通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二个独立封闭的导烟蓄热室,导烟蓄热室内设有蓄热腔、外部呈C形的腔室;底层的导烟蓄热室下端通过导烟管与燃烧炉体相连通;在外炉壳的上部设有与顶层的导烟蓄热室相连通的出烟通道;在外炉壳的顶端设有与冷风加热腔连通的冷风进口,在外炉壳的底部设有与冷风加热腔连通的热风出口。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燃烧炉体的炉膛中部内可设有炉排,炉排将炉膛分隔为上部的燃烧腔和下部的落灰腔,在外炉壳的前端设有与燃烧腔对应连通的加煤通道和与落灰腔对应连通的清灰通道,在清灰通道和加煤通道的外端口处分别安装有能打开和关闭的炉门;在燃烧炉体的炉壁外环面上圆周固定安装有竖直的导热棱,每个导热棱内部与燃烧炉体之间形成竖直的风冷通道,在风冷通道内侧的燃烧炉体上纵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能与燃烧腔相连通的进氧孔;在外炉壳的下部固定安装有能同时向风冷通道供氧和向落灰腔内鼓风的鼓风配氧装置。
上述鼓风配氧装置可包括三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上分别设有总进风接口、炉体燃烧配风接口和冷却供氧接口;总进风接口位于外炉壳外,三通管接头通过炉体燃烧配风接口与落灰腔相连通;三通管接头通过冷却供氧接口与风冷通道相连通。
上述鼓风配氧装置还可包括鼓风机;总进风接口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
上述炉体燃烧配风接口处的三通管接头分管路上可固定安装有能调节进风量的蝶阀;蝶阀位于外炉壳外。
上述外炉壳上可分别设有与导烟蓄热室连通的蓄热室清灰通道,在蓄热室清灰通道的外端口上安装有能启闭的炉门。
上述热风出口上可连通安装有竖直向上的热风出风筒;热风出风筒贴合固定在外炉壳上;或/和,每个导烟蓄热室上端和下端的导烟管之间呈交叉分布。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气流自下而上经导烟管进入导烟蓄热室4,由于采用的导烟蓄热室为外部呈C形的腔室,换热面积更大,能够加快冷风加热速度,热效率高,出风温度高;燃烧炉体外部圆周固定的导热棱,对燃烧炉体起到导热降温的作用,提高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通过三通管接头连通有鼓风机,鼓风机全程自动配氧鼓风,一部分向燃烧腔供氧助燃,另一部分鼓风,使燃料燃烧更充分,节能环保;劳动强度低,实用性强;各导烟蓄热室都配有清灰通道,方便清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顶层导烟蓄热室的俯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外炉壳,2为燃烧炉体,3为冷风加热腔,4为导烟蓄热室,5为导烟管,6为出烟通道,7为冷风进口,8为炉排,9为燃烧腔,10为落灰腔,11为炉门,12为导热棱,13为风冷通道,14为进氧孔,15为三通管接头,16为总进风接口,17为蝶阀,18为蓄热室清灰通道,19为热风出风筒,20为加煤通道,21为清灰通道,22为炉体燃烧配风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中B向所指视图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中B向所指视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该高热效热风炉包括外炉壳1和内加热炉芯;在外炉壳1的内部间隔固定安装有内加热炉芯,内加热炉芯与外炉壳1之间形成冷风加热腔3;内加热炉芯包括燃烧炉体2和导烟蓄热室4;在燃烧炉体2的上端由下至上依次通过导烟管5连通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二个独立封闭的导烟蓄热室4,导烟蓄热室4内设有蓄热腔、外部呈C形的腔室;底层的导烟蓄热室4下端通过导烟管5与燃烧炉体2相连通;在外炉壳1的上部设有与顶层的导烟蓄热室4相连通的出烟通道6;在外炉壳1的顶端设有与冷风加热腔3连通的冷风进口7,在外炉壳1的底部设有与冷风加热腔3连通的热风出口。
燃烧炉体2内置燃料,燃料燃烧产生的热气流自下而上经导烟管5进入导烟蓄热室4,气流在导烟蓄热室4内循环加热,并将热量传递到冷风加热腔3内,将从冷风进口7进入的冷风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冷风转换为热风并从热风出口送出;在此过程中,导烟蓄热室4为外部呈C形的腔室,C形的导烟蓄热室4外部面积相较于其他形状的导烟蓄热室4的外部换热面积更大,能够加快冷风加热速度,热效率高,出风温度高。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高热效热风炉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2所示,在燃烧炉体2的炉膛中部内设有炉排8,炉排8将炉膛分隔为上部的燃烧腔9和下部的落灰腔10,在外炉壳1的前端设有与燃烧腔9对应连通的加煤通道20和与落灰腔10对应连通的清灰通道21,在清灰通道21和加煤通道20的外端口处分别安装有能打开和关闭的炉门11;在燃烧炉体2的炉壁外环面上圆周固定安装有竖直的导热棱12,每个导热棱12内部与燃烧炉体2之间形成竖直的风冷通道13,在风冷通道13内侧的燃烧炉体2上纵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能与燃烧腔9相连通的进氧孔14;在外炉壳1的下部固定安装有能同时向风冷通道13供氧和向落灰腔10内鼓风的鼓风配氧装置。
在鼓风配氧装置的作用下,空气一部分进入到落灰腔10,给燃烧腔9的燃料助燃;另一部分依次通过风冷通道13和进氧孔14进入到燃烧腔9,给燃烧腔9燃料供氧,使燃料燃烧更充分,更节能环保;当空气经过风冷通道13时,流动的空气会带走一部分热量,降低燃烧炉体2的温度,取代原有的耐火土或耐火砖的工艺,提高燃烧炉体2的使用寿命,维修成本低。
如附图1、2所示,鼓风配氧装置包括三通管接头15;三通管接头15上分别设有总进风接口16、炉体燃烧配风接口22和冷却供氧接口;总进风接口16位于外炉壳1外,三通管接头15通过炉体燃烧配风接口22与落灰腔10相连通;三通管接头15通过冷却供氧接口与风冷通道13相连通。使用时,将鼓风机连接在总进风接口16,鼓风机鼓风,一部分经炉体燃烧配风接口22送至落灰腔10内;另一部分经冷却供氧接口送至风冷通道13内;全程由鼓风机自动配氧鼓风,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实用性强。
根据需要,鼓风配氧装置还包括鼓风机;总进风接口16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
如附图1所示,在炉体燃烧配风接口22处的三通管接头15分管路上固定安装有能调节进风量的蝶阀17;蝶阀17位于外炉壳1外。
如附图1、2所示,为方便清理导烟蓄热室4内的烟灰烟尘,在外炉壳1上分别设有与导烟蓄热室4连通的蓄热室清灰通道18,在蓄热室清灰通道18的外端口上安装有能启闭的炉门11。
如附图1、2所示,为方便热风输出,在热风出口上连通安装有竖直向上的热风出风筒19;热风出风筒19贴合固定在外炉壳1上。冷风从冷风进口7进入到冷风加热腔3内,自上而下经内加热炉芯换热,将冷风加热成热风后从热风出口进入到热风出风筒19;由于热风出风筒19贴合外炉壳1,外炉壳1上残存的热量能够对热风进一步保温加热,防止热风冷却,提高热利用率。
如附图2所示,每个导烟蓄热室4上端和下端的导烟管5之间呈交叉分布。从下端导烟管5导入的热气流,在经导烟蓄热室4时,能够使气流沿着C形的蓄热腔流通后,再从交叉分布的上端导烟管5导出;保证导烟蓄热室4内部导热均衡,提高热利用率。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高热效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炉壳和内加热炉芯;在外炉壳的内部间隔固定安装有内加热炉芯,内加热炉芯与外炉壳之间形成冷风加热腔;内加热炉芯包括燃烧炉体和导烟蓄热室;在燃烧炉体的上端由下至上依次通过导烟管连通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二个独立封闭的导烟蓄热室,导烟蓄热室内设有蓄热腔、外部呈C形的腔室;底层的导烟蓄热室下端通过导烟管与燃烧炉体相连通;在外炉壳的上部设有与顶层的导烟蓄热室相连通的出烟通道;在外炉壳的顶端设有与冷风加热腔连通的冷风进口,在外炉壳的底部设有与冷风加热腔连通的热风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热效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燃烧炉体的炉膛中部内设有炉排,炉排将炉膛分隔为上部的燃烧腔和下部的落灰腔,在外炉壳的前端设有与燃烧腔对应连通的加煤通道和与落灰腔对应连通的清灰通道,在清灰通道和加煤通道的外端口处分别安装有能打开和关闭的炉门;在燃烧炉体的炉壁外环面上圆周固定安装有竖直的导热棱,每个导热棱内部与燃烧炉体之间形成竖直的风冷通道,在风冷通道内侧的燃烧炉体上纵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能与燃烧腔相连通的进氧孔;在外炉壳的下部固定安装有能同时向风冷通道供氧和向落灰腔内鼓风的鼓风配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热效热风炉,其特征在于鼓风配氧装置包括三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上分别设有总进风接口、炉体燃烧配风接口和冷却供氧接口;总进风接口位于外炉壳外,三通管接头通过炉体燃烧配风接口与落灰腔相连通;三通管接头通过冷却供氧接口与风冷通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热效热风炉,其特征在于鼓风配氧装置还包括鼓风机;总进风接口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高热效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炉体燃烧配风接口处的三通管接头分管路上固定安装有能调节进风量的蝶阀;蝶阀位于外炉壳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高热效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外炉壳上分别设有与导烟蓄热室连通的蓄热室清灰通道,在蓄热室清灰通道的外端口上安装有能启闭的炉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热效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外炉壳上分别设有与导烟蓄热室连通的蓄热室清灰通道,在蓄热室清灰通道的外端口上安装有能启闭的炉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高热效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热风出口上连通安装有竖直向上的热风出风筒;热风出风筒贴合固定在外炉壳上;或/和,每个导烟蓄热室上端和下端的导烟管之间呈交叉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热效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热风出口上连通安装有竖直向上的热风出风筒;热风出风筒贴合固定在外炉壳上;或/和,每个导烟蓄热室上端和下端的导烟管之间呈交叉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热效热风炉,其特征在于热风出口上连通安装有竖直向上的热风出风筒;热风出风筒贴合固定在外炉壳上;或/和,每个导烟蓄热室上端和下端的导烟管之间呈交叉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63117.0U CN204902239U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高热效热风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63117.0U CN204902239U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高热效热风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02239U true CN204902239U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4924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6311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02239U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高热效热风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022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13133A (zh) * | 2019-03-28 | 2019-05-28 | 深圳市龙瑞泰兴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
-
2015
- 2015-07-30 CN CN201520563117.0U patent/CN20490223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13133A (zh) * | 2019-03-28 | 2019-05-28 | 深圳市龙瑞泰兴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
CN109813133B (zh) * | 2019-03-28 | 2024-04-09 | 深圳市龙瑞泰兴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蓄热燃烧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908010U (zh) | 一种立式热风热水锅炉 | |
CN2835884Y (zh) | 生物质成型燃料热风采暖炉 | |
CN204902239U (zh) | 高热效热风炉 | |
CN201748531U (zh) | 热风供暖系统 | |
CN202835457U (zh) | 带有内风道系统的多重燃烧式民用采暖炉 | |
CN203704329U (zh) | 节能环保家用供暖锅炉 | |
CN204574463U (zh) | 一种采暖炉 | |
CN202647856U (zh) | 生物质速热节能炉 | |
CN202692139U (zh) | 带有连杆型风门调节装置的多重燃烧式民用采暖炉 | |
CN208504736U (zh) | 多介质燃料热风炉 | |
CN207763253U (zh) | 燃气热风炉炉体结构 | |
CN206160478U (zh) | 一种双炉膛横管列管式高效生物质热风炉 | |
CN104676656A (zh) | 一种节能环保家用供暖锅炉 | |
CN201028775Y (zh) | 一种可分体的集中供暖用民用炉 | |
CN205919658U (zh) | 卧式热风水暖两用烘干炉 | |
CN201053700Y (zh) | 家用风暖炉 | |
CN206131067U (zh) | 一种壁炉 | |
CN206113338U (zh) | 一种新型热水热风锅炉 | |
CN204786569U (zh) | 一种带有360°配风助燃装置的采暖炉 | |
CN203286594U (zh) | 一种节能采暖锅炉 | |
CN201688555U (zh) | 一种反烧式热风锅炉 | |
CN206347601U (zh) | 一种可充分利用二次风的取暖炉 | |
CN201407806Y (zh) | 节能高效环保锅炉 | |
CN208312708U (zh) | 一种节能热水炉的内胆结构 | |
CN2522739Y (zh) | 高效无污染锅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7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