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836250U - 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36250U
CN204836250U CN201520492422.5U CN201520492422U CN204836250U CN 204836250 U CN204836250 U CN 204836250U CN 201520492422 U CN201520492422 U CN 201520492422U CN 204836250 U CN204836250 U CN 204836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button
hole
conductive base
ke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24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本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924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36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36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362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所述按键面板包括按键,所述按键包括基部、设置于基部正面的多个按压部以及设置于基部背面的多个导电基,每一导电基分别对应设置于每一按压部的下方;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按键支架与按键连接且所述导电基穿过第一通孔并向下伸出;前壳,所述前壳设置有用于防止按键从前壳掉出的定位片,所述定位片设置多个供导电基穿过的第二通孔;背胶层,所述背胶层的一面粘贴于按键支架上,所述背胶层的另一面粘贴于定位片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有效增加了按键的结构强度,同时解决了传统技术上需在PCB板上开设螺纹孔的问题,有效降低整机的厚度,节省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终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手机等手持式消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机身变薄、变窄等。
现有技术的手机按键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装配到手机上,其中一种是通过从手机面壳的背面装配到手机上,此种装配方式的按键需求结构空间大,使得整机厚度加厚,不符合变薄变窄的趋势。另一种是通过从手机面壳的正面装配到手机上,所述方式采用锁螺钉的方式将按键与前壳固定,这要求PCB板上增设螺钉孔,从而导致机身加宽,不符合外观机身窄的美观要求,且按键结构强度不够。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其能够有效节省空间,降低整机的厚度,同时增加按键的结构强度,满足用户对轻薄手机的外观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按键面板,包括
按键,所述按键包括基部、设置于基部正面的多个按压部以及设置于基部背面的多个导电基,每一导电基分别对应设置于每一按压部的下方;
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按键支架与按键连接且所述导电基穿过第一通孔并向下伸出;
前壳,所述前壳设置有用于防止按键从前壳掉出的定位片,所述定位片设置多个供导电基穿过的第二通孔;
背胶层,所述背胶层的一面粘贴于按键支架上,所述背胶层的另一面粘贴于定位片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胶层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多个第三通孔与多个导电基分别一一对应,所述导电基分别穿过第三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键与按键支架固定为一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键面板进一步包括多个键帽,所述多个键帽设置于按键的上方,且所述多个键帽分别与多个按压部一一对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键面板进一步包括遮光片,所述遮光片设置于键帽与按键之间,所述遮光片设置多个供按压部穿过的第四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键面板进一步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按键支架下方,所述电路板设置多个按键弹片,所述按键弹片与所述导电基一一对应,且所述导电基穿过第二通孔与按键弹片抵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键支架为白色透明塑料支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键支架设置多个定位柱,所述定位片设置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定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键为硅胶按键。
一种手机,所述手机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按键面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机及其控制面板,由于采用了按键支架与按键一体式结构,从而有效增加了按键的结构强度,同时按键支架与定位片之间增设一背胶层,通过背胶层的两面粘贴使得按键支架与定位片之间连接固定,解决了传统技术上需在PCB板上开设螺纹孔的问题,有效降低整机的厚度,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手机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A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按键面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按键面板的完全分解示意图;其中,前壳未示;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手机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3、图4所示,一种按键面板,包括按键10、按键支架20、前壳30以及背胶层40。其中,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的按键面板优选地用于图1所示的手机中。
所述按键10包括基部11、设置于基部11正面的多个按压部12以及设置于基部11背面的多个导电基13,每一导电基13分别对应设置于每一按压部12的下方。所述按压部12自基部11的正面向上凸起,所述导电基13自基部11的背面向下凸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10为硅胶按键,当然,所述按键10的材质并不局限于此,所述按键10还可以为橡胶按键等。
请参照图4所示,所述按键支架20包括多个第一通孔21,所述按键支架20与按键10连接且所述导电基13穿过第一通孔21并向下伸出。所述按键支架20用于支撑按键10,并提高按键10的结构强度。具体而言,所述按键10与按键支架20固定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支架20与按键10通过Co-molding(模内注塑)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加按键10整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度,保证平整度,在与背胶层40粘贴时,可增加背胶层40的可靠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支架20为白色透明塑料按键支架,如此,当按键支架20与按键10结合为一体后,可有效解决透光的问题,不需要额外增加导光膜,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前壳30设置有用于防止按键10从前壳30掉出的定位片31,所述定位片31设置多个供导电基13穿过的第二通孔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片31为钢片。
请结合图2、图4所示,所述背胶层40的一面粘贴于按键支架20上,所述背胶层40的另一面粘贴于定位片31上。所述背胶层40的形状与按键支架20的形状对应。所述背胶层40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41,所述多个第三通孔41与多个导电基13分别一一对应,所述导电基13分别穿过第三通孔41。所述背胶层40可以为普通双面胶。
所述按键面板进一步包括多个键帽50,所述多个键帽50设置于按键10的上方,且所述多个键帽50分别与多个按压部12一一对应。
所述按键面板进一步包括遮光片60,所述遮光片60设置于键帽50与按键10之间,所述遮光片60设置多个供按压部12穿过的第四通孔61。所述遮光片60可以有效的解决按键漏光和不均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片60为PET黑色遮光片。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按键面板进一步包括电路板70,所述电路板70设置于按键支架20下方,所述电路板70设置多个按键弹片71,所述按键弹片71与所述导电基13一一对应,且所述导电基13穿过第二通孔32与按键弹片71抵接。当向下按压按压部12时,所述导电基13给按键弹片71向下的力,从而使得按压弹片71的中心与电路板70接触,电路导通,当停止按压按压部12时,按键弹片71靠自身弹性恢复原先状态,电路断开。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按键支架20设置多个定位柱22,所述定位片31设置多个定位孔311,所述定位柱22与定位孔311配合定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22为四个,所述四个定位柱22分别设置于按键支架20的四个顶点上,对应地,所述定位孔311亦为四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支架20的中间还预留有两个可放置定位柱22的预留位23。所述定位片31的中间位置增设有两个预留孔312,当四个定位柱22可靠性不稳定时,可在按键支架20中间的预留位23处增设两个定位柱22,所述增设的两个定位柱22与定位片31中间位置的预留孔312配合,从而增加按键支架20与定位片31的连接稳定性。另外,如果在实际测试中,假如六个定位柱22依然达不到可靠性要求时,还可以通过将定位柱22增高,直接热熔在定位片31上,从而做到充分的预防,防止后期因为可靠性不稳定时导致产品报废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按键支架20与按键10通过Co-molding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接着,将背胶层40的一面粘贴在按键支架20上,再将按键10与按键支架20组合的一个整体从前面置于前壳30内,背胶层40的另一面粘贴于定位片31上,导电基13穿过第二通孔32后与按键弹片71抵接;最后,将所述遮光片60设于按键10的正上方,再盖上键帽50(如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按键面板并不局限于仅仅运用在手机上,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移动通讯设备、电子和机械产品中。本实施例按键面板由于采用了按键支架与按键一体式结构,从而有效增加了按键的结构强度,同时按键支架与定位片之间增设一背胶层,通过背胶层的两面粘贴使得按键支架与定位片之间连接固定,解决了传统技术上需在PCB板上开设螺纹孔的问题,有效降低整机的厚度,节省生产成本。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机,其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按键面板。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所述按键包括基部、设置于基部正面的多个按压部以及设置于基部背面的多个导电基,每一导电基分别对应设置于每一按压部的下方;
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包括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按键支架与按键连接且所述导电基穿过第一通孔并向下伸出;
前壳,所述前壳设置有用于防止按键从前壳掉出的定位片,所述定位片设置多个供导电基穿过的第二通孔;
背胶层,所述背胶层的一面粘贴于按键支架上,所述背胶层的另一面粘贴于定位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胶层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多个第三通孔与多个导电基分别一一对应,所述导电基分别穿过第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与按键支架固定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面板进一步包括多个键帽,所述多个键帽设置于按键的上方,且所述多个键帽分别与多个按压部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面板进一步包括遮光片,所述遮光片设置于键帽与按键之间,所述遮光片设置多个供按压部穿过的第四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面板进一步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按键支架下方,所述电路板设置多个按键弹片,所述按键弹片与所述导电基一一对应,且所述导电基穿过第二通孔与按键弹片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支架为白色透明塑料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支架设置多个定位柱,所述定位片设置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为硅胶按键。
10.一种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面板。
CN201520492422.5U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36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2422.5U CN204836250U (zh)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2422.5U CN204836250U (zh)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36250U true CN204836250U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93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242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36250U (zh) 2015-07-09 2015-07-09 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36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1123B (zh) 一种手机及其防水按键面板
CN204498512U (zh) 终端侧键防水装置及终端
CN204836250U (zh) 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
CN205248154U (zh) 一种按键开关及终端
CN205943870U (zh) 按键装置及键盘
CN103367008A (zh) 电脑薄膜开关键盘
CN201946470U (zh) 金属弹片按键
CN103714997B (zh) 薄型压力式按键结构
CN206833465U (zh) 指纹按压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01112197Y (zh) 手机按键
CN101674349B (zh) 一种手机按键装置
CN207530906U (zh) 一种终端
CN203720784U (zh) 薄膜键盘
CN203851184U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耳机座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2801839B (zh) 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
CN205943857U (zh) 按键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CN206610268U (zh) 压力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6748458U (zh) 一种智能手表按键模组
CN201282055Y (zh) 薄膜按键装置及具有该薄膜按键装置的按键结构
US9530589B2 (en) Key board of mobile phone
CN201966100U (zh) 按键和按键面板
CN205864521U (zh) 指令接收模组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设备
CN204795233U (zh) 一种手机按键结构
CN216648142U (zh) 一种硅胶按键
CN103997613B (zh) 一种电视按键和平板电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