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01705U - 一种卡车车尾防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车车尾防撞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801705U CN204801705U CN201520372653.2U CN201520372653U CN204801705U CN 204801705 U CN204801705 U CN 204801705U CN 201520372653 U CN201520372653 U CN 201520372653U CN 204801705 U CN204801705 U CN 2048017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uck
- prevention girders
- collision prevention
- inclined strut
- tailst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包括防止小汽车钻入卡车底部的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卡车的大梁尾部下方。本实施例的防止小汽车钻入卡车底部的防撞结构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卡车的大梁尾部下方,因此当小汽车与卡车发生追尾时,所述防撞结构可以防止小汽车钻入卡车底部,且固定连接在卡车上的所述防撞结构在小汽车的撞击下最多发生变形而不会发生掉落,也就是说所述防撞结构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且不会对道路路面造成伤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防止轿车追尾货车后钻进货车底部、对轿车或车上人员造成二次伤害的卡车车尾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追尾事故中,轿车追尾货车是所占比例较高的事故形式,同时也是容易酿成严重伤害的一种事故形式。因为货车的车身较高,小轿车上部是最薄弱的环节,轿车很容易钻到货车下面,可使小轿车的A柱直接受到严重的挤压变形,甚至切削。而在追尾时,小轿车车身前端的结构因撞击不到货车尾部的防撞装置,发挥不了吸能和抵御变形的作用,进而对车内驾乘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目前,包括美国、欧洲和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要求货车必须在尾部加装下部防撞梁,以防止追尾时轿车钻到货车的下面。
目前的大型货车虽然在车尾下部安装有防撞装置,但形态各异,没有具体的统一标准,强度不足,满足不了撞击。一般货车的防撞梁安装位置较高,轿车仍然会钻入车底下,不仅起不到防撞的作用相反危害会更大。有些防撞梁还是铰接悬挂式的,形同虚设,所以在追尾事故中仍然会造成严重的致命伤害,这在今后汽车的安全设计上也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2582553A公开了一种货车防追尾多级缓冲防撞装置,其中:在货车大梁的后部通过销轴连接有一个防撞框架,在货车车厢的底部设有一个吊挂固定梁,在防撞框架的前部设有一个橡胶缓冲防撞梁,在防撞框架上还设有弹簧减压缓冲装置和阻尼钢丝绳,所述弹簧减压缓冲装置由弹簧、弹簧筒、弹簧压缩杆和螺母组成,弹簧安装在弹簧筒内,弹簧压缩杆穿在弹簧的中间,弹簧压缩杆的上端通过螺母固定,弹簧压缩杆的下端延伸到弹簧筒的外部,弹簧减压缓冲装置的上端通过销轴固定在吊挂固定梁上,弹簧压缩杆的下端通过销轴固定在橡胶缓冲防撞梁上;所述阻尼钢丝绳的上端通过销轴固定在吊挂固定梁上,阻尼钢丝绳的下端通过销轴固定在橡胶缓冲防撞梁上。
在上述专利文献中,该防撞装置中的防撞框架是通过销轴可转动的连接在货车大梁上的,当轿车以较高速度撞击上货车尾部时,弹簧缓冲装置和阻尼钢丝绳将会被破坏,防撞框架的防撞梁将会掉落在地面上,并与货车底盘形成楔形夹角,轿车将会卡在此三角范围内,这样虽然可以防止轿车钻入货车底部,但是同时会导致以下问题:1、在撞击过程中,防撞梁会掉落在地面上,导致防撞结构被破坏无法再次使用;2、落下后的防撞梁与道路路面直接接触,并在轿车的撞击下刮破或划伤道路路面,进而对道路路面造成一定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梁会在轿车的撞击下掉落导致防撞结构无法再次使用,且掉落后的防撞梁在轿车的撞击下刮破或道路路面,造成道路损坏;进而提供一种既能防止追尾时轿车钻入车底,又可重复使用且不会划伤、损坏道路路面的卡车车尾防撞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包括防止小汽车钻入卡车底部的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卡车的大梁尾部下方。
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卡车的尾部正下方的防撞梁,以及将所述防撞梁与所述卡车的大梁相连的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若干形成连接斜面的斜支梁,所述斜支梁与所述防撞梁的连接点在所述防撞梁上均匀分布。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防撞梁和所述卡车的两个大梁尾部的中间横梁之间的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卡车的大梁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
若干所述斜支梁中设有
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斜支梁,所述第一斜支梁的第一端与所述卡车的所述大梁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梁的第二端与所述防撞梁端部连接;
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斜支梁,所述第二斜支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支梁的第一端交叉连接,所述第二斜支梁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防撞梁的中间位置;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斜支梁、两个所述第二斜支梁和所述防撞梁之间形成两个三角框架结构;
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三角框架结构中的加强支梁。
所述斜支梁采用钢性管材制成。
所述斜支梁连接所述防撞梁的一端成型有垂直与所述防撞梁的连接部。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为连接在所述防撞梁和所述中间横梁之间的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所述防撞梁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
所述连接件设为钢丝绳。
所述防撞梁采用钢性板材或钢性管材制成。
所述防撞结构的后侧面还设有弹性缓冲装置。
所述防撞结构与道路路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0mm。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实用新型中,防止小汽车钻入卡车底部的防撞结构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卡车的大梁尾部下方,因此当小汽车与卡车发生追尾时,所述防撞结构可以防止小汽车钻入卡车底部,且固定连接在卡车上的所述防撞结构在小汽车的撞击下最多发生变形而不会发生掉落,也就是说所述防撞结构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且不会对道路路面造成伤害。
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能将所述防撞梁固定连接到所述卡车上的固定位置,同时还能提高所述防撞梁的强度,增强所述防撞梁的防撞能量。
3、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所述防撞梁和所述卡车的两个大梁尾部的中间横梁之间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强所述防撞梁的强度,使得所述防撞梁能够具有高度的防撞能力;同时,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卡车的大梁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众所周知,三角结构为最为稳定的结构,具有三角形结构的所述防撞结构具有极高的抗压稳定性,使得该防撞结构不易变形,所述防撞结构能够长时间使用。
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防撞结构中的所述斜支梁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两个三角形来支撑所述防撞梁,根据三角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一防撞结构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所述防撞梁的强度,使得所述防撞梁耐撞且不易变形;同时,所述加强支梁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固和提升抗撞强度。
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撞结构的后侧面还设有弹性缓冲装置,所述弹性缓冲装置的设置可以缓冲小汽车撞击卡车时的撞击力,从而减少撞击力所导致的卡车和小汽车的损坏,并降低撞击对于驾驶人员或车内其他人员的人身伤害。
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撞结构与道路路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0mm,在保证卡车的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所述防撞结构的高度,从而使得撞击时小汽车的自身前仓吸能结构能够吸收缓冲部分撞击力,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撞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撞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防撞梁;2-第一斜支梁;3-第二斜支梁;4-加强支梁;5-钢丝绳;6-中间横梁;7-连接部;8-大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包括防止小汽车钻入卡车底部的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卡车的大梁8尾部下方。本实施例的防止小汽车钻入卡车底部的防撞结构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卡车的大梁8尾部下方,因此当小汽车与卡车发生追尾时,所述防撞结构可以防止小汽车钻入卡车底部,且固定连接在卡车上的所述防撞结构在小汽车的撞击下最多发生变形而不会发生掉落,也就是说所述防撞结构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且不会对道路路面造成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防撞结构与道路路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0mm;在保证卡车的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所述防撞结构的高度,从而使得撞击时小汽车的自身前仓吸能结构能够吸收缓冲部分撞击力,以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
具体地,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卡车的尾部正下方的防撞梁1,以及将所述防撞梁1与所述卡车的大梁8相连的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若干形成连接斜面的斜支梁,所述斜支梁与所述防撞梁1的连接点在所述防撞梁1上均匀分布;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能将所述防撞梁1固定连接到所述卡车上的固定位置,同时还能提高所述防撞梁1的强度,增强所述防撞梁1的防撞能量;同时,连接点的均匀分布可以保证所述防撞梁1各个部分的抗撞强度。
进一步,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防撞梁1和所述卡车的两个大梁8尾部的中间横梁6之间的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卡车的大梁8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防撞梁1和所述卡车的两个大梁8尾部的中间横梁6之间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强所述防撞梁1的强度,使得所述防撞梁1能够具有高度的防撞能力;同时,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卡车的大梁8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众所周知,三角结构为最为稳定的结构,具有三角形结构的所述防撞结构具有极高的抗压稳定性,使得该防撞结构不易变形,所述防撞结构能够长时间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为连接在所述防撞梁1和所述中间横梁6之间的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所述防撞梁1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具体地,优选所述连接件设为钢丝绳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若干所述斜支梁中设有
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斜支梁2,所述第一斜支梁2的第一端与所述卡车的所述大梁8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梁2的第二端与所述防撞梁1端部连接;
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斜支梁3,所述第二斜支梁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支梁2的第一端交叉连接,所述第二斜支梁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防撞梁1的中间位置;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斜支梁2、两个所述第二斜支梁3和所述防撞梁1之间形成两个三角框架结构;
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三角框架结构中的加强支梁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撞结构中的所述斜支梁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两个三角形来支撑所述防撞梁1,根据三角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一防撞结构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所述防撞梁1的强度,使得所述防撞梁1耐撞且不易变形;同时,所述加强支梁4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固和提升抗撞强度,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每个所述三角框架中设置两个所述加强支梁4,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更多个。其中,所述斜支梁采用钢性管材制成,所述防撞梁1采用钢性板材或钢性管材制成,当然所述斜支梁和所述防撞梁1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高强度且不易变形的其他材质制成。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支梁连接所述防撞梁1的一端成型有垂直与所述防撞梁1的连接部7,垂直于所述防撞梁1设置的所述连接部7可进一步增强所述防撞梁1的抗撞击强度,使得所述防撞梁1不易变形。同时,优选设于所述中间横梁6与所述防撞梁1之间的所述钢丝绳5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横梁6直接连接,而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部7上。
所述防撞结构的后侧面还设有弹性缓冲装置,所述弹性缓冲装置的设置可以缓冲小汽车撞击卡车时的撞击力,从而减少撞击力所导致的卡车和小汽车的损坏,并降低撞击对于驾驶人员或车内其他人员的人身伤害。其中,所述弹性缓冲装置可以设为粘附在所述防撞结构或所述防撞梁1上的弹性塑胶产品或内部设有弹簧等弹性件的其他可发生弹性形变的产品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包括防止小汽车钻入卡车底部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所述卡车的大梁(8)尾部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卡车的尾部正下方的防撞梁(1),以及将所述防撞梁(1)与所述卡车的大梁(8)相连的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若干形成连接斜面的斜支梁,所述斜支梁与所述防撞梁(1)的连接点在所述防撞梁(1)上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防撞梁(1)和所述卡车的两个大梁(8)尾部的中间横梁(6)之间的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卡车的大梁(8)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斜支梁中设有
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斜支梁(2),所述第一斜支梁(2)的第一端与所述卡车的所述大梁(8)连接,所述第一斜支梁(2)的第二端与所述防撞梁(1)端部连接;
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斜支梁(3),所述第二斜支梁(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支梁(2)的第一端交叉连接,所述第二斜支梁(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防撞梁(1)的中间位置;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斜支梁(2)、两个所述第二斜支梁(3)和所述防撞梁(1)之间形成两个三角框架结构;
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三角框架结构中的加强支梁(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梁采用钢性管材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梁连接所述防撞梁(1)的一端成型有垂直于所述防撞梁(1)的连接部(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为连接在所述防撞梁(1)和所述中间横梁(6)之间的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所述防撞梁(1)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为钢丝绳(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的后侧面还设有弹性缓冲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车尾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与道路路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72653.2U CN204801705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一种卡车车尾防撞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72653.2U CN204801705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一种卡车车尾防撞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801705U true CN204801705U (zh) | 2015-11-25 |
Family
ID=54586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7265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01705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一种卡车车尾防撞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8017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84847A (zh) * | 2017-05-03 | 2017-07-28 | 重庆天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防撞钢梁的钻孔装置 |
-
2015
- 2015-06-02 CN CN201520372653.2U patent/CN20480170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84847A (zh) * | 2017-05-03 | 2017-07-28 | 重庆天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防撞钢梁的钻孔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62002B (zh) | 货车尾部防撞装置 | |
CN205168412U (zh) | 一种用于大型货车防撞击装置 | |
CN102582553A (zh) | 一种货车防追尾多级缓冲防撞装置 | |
CN205168397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104442857B (zh) | 一种轨道车辆司机室吸能结构 | |
CN202098371U (zh) | 货车车尾防撞装置 | |
CN202499100U (zh) | 一种货车防追尾多级缓冲防撞装置 | |
CN204701576U (zh) | 汽车防追尾缓冲防护栏 | |
CN204801705U (zh) | 一种卡车车尾防撞装置 | |
CN103568999B (zh) | 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车体 | |
CN202368524U (zh) | 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和自卸车 | |
CN202463748U (zh) | 大型车辆侧面防撞保险护栏 | |
CN108177620A (zh) | 一种防撞汽车杠结构 | |
CN106335548A (zh) | 一种可吸收碰撞能量的防撞缓冲装置 | |
KR101114035B1 (ko) | 자동차의 전방부 구조 | |
CN105752002A (zh) | 一种汽车车架防撞梁 | |
CN103448803A (zh) |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 |
CN204871207U (zh) | 一种吸能筒支架和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 | |
CN202294636U (zh) | 分级式缓冲杠结构 | |
CN203063889U (zh) | 大客车前窗内外差距式挡栅 | |
CN104960578A (zh) | 吸能筒支架和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 | |
CN202115461U (zh) | 货车车尾防轿车追尾装置 | |
CN213142897U (zh) | 一种公路防撞装置 | |
CN205674988U (zh) | 一种翻斗车防撞装置 | |
CN204870867U (zh) | 防止小型汽车追尾而钻入卡、货车尾部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