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752609U - 一种焦炉上升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焦炉上升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52609U
CN204752609U CN201520481367.XU CN201520481367U CN204752609U CN 204752609 U CN204752609 U CN 204752609U CN 201520481367 U CN201520481367 U CN 201520481367U CN 204752609 U CN204752609 U CN 204752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ke oven
suspension rod
riser
oven riser
fix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813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列
韩克明
王浩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tai Yongchu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tai Cok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tai Cok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tai Cok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813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52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52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5260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焦炉上升管,包括内壁和外壁,还包括:悬杆固定架、悬杆及固定于所述悬杆上的至少一个扰流片;所述悬杆固定架,安装于焦炉上升管中;所述悬杆通过所述悬杆固定架,悬垂于焦炉上升管内。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焦炉上升管内增加悬杆及固定于悬杆上的至少一个扰流片,改变荒煤气的流场,增加了荒煤气流动的雷诺数,提高了上升管中荒煤气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荒煤气热量的回收利用率,增强了焦炉的运行效能。

Description

一种焦炉上升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工艺余热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焦炉上升管。
背景技术
焦化厂在炼焦过程中,从炭化室经上升管逸出的荒煤气温度约为650℃-750℃,其带出的热量占焦炉输出总热量的36%左右,一般情况下,焦化厂会对这部分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的。
现在,焦化厂一般采用的荒煤气热量回收方式是在焦炉上升管的内壁和外壁之间通入换热介质,形成换热层;如图1所示,在焦炉上升管的内壁10和外壁11之间通入换热介质,换热介质从换热介质入口12进入后,与从焦炉上升管底部进入的荒煤气进行热交换,并从换热介质出口13排出,荒煤气从焦炉上升管顶部的荒煤气出口14排出,通过热交换从而将荒煤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但是实际应用中,由于靠近焦炉上升管中心部分的荒煤气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比较慢,往往还未来得及充分进行热交换,就已经从焦炉上升管逸出,所以这种热量回收方式换热效率较低,回收热量的能力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炉上升管,以提高焦炉上升管中荒煤气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荒煤气热量的回收利用率。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焦炉上升管,包括内壁和外壁,还包括:悬杆固定架、悬杆及固定于所述悬杆上的至少一个扰流片;
所述悬杆固定架,安装于焦炉上升管中;
所述悬杆通过所述悬杆固定架,悬垂于焦炉上升管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杆固定架安装于焦炉上升管内上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杆固定架为镂空圆盘状,所述悬杆通过辐条状固定部件固定于圆盘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扰流片与焦炉上升管内侧壁留有预设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杆位于所述焦炉上升管的轴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扰流片沿悬杆的轴向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扰流片包括叶片及折流板中的至少一种。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焦炉上升管内增加悬杆及固定于悬杆上的至少一个扰流片,改变荒煤气的流场,增加了荒煤气流动的雷诺数,提高了上升管中荒煤气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荒煤气热量的回收利用率,增强了焦炉的运行效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焦炉上升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焦炉上升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旋形扰流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叶旋桨式扰流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焦炉上升管,包括内壁10和外壁11,还包括:悬杆固定架20、悬杆21及固定于所述悬杆上的至少一个扰流片22;
所述悬杆固定架20,安装于焦炉上升管中;
所述悬杆21通过所述悬杆固定架20,悬垂于焦炉上升管内。
在实际应用中,内壁10和外壁11之间可以形成换热层,并通入换热介质,例如导热油、冷却水、空气等,换热介质从换热介质入口12进入后,与从焦炉上升管底部进入的荒煤气进行热交换,并从换热介质出口13排出,荒煤气从焦炉上升管顶部的荒煤气出口14排出,从而实现荒煤气热量回收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图2只是一种焦炉上升管的结构示意图,虽然图2中出现了多个扰流片22,但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就存在相应数量的扰流片22,图2只能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存在扰流片22,图中显示的扰流片22的具体数量不能成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焦炉上升管内增加悬杆21及扰流片22,改变荒煤气的流场,增加了荒煤气流动的雷诺数,提高了焦炉上升管中荒煤气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荒煤气热量的回收利用率,增强了焦炉的运行效能。
所说的悬杆固定架20的作用在于固定悬杆21,在实际应用中,悬杆21可以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于悬杆固定架20。悬杆固定架20在焦炉上升管内的位置是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的,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悬杆固定架20可以安装于焦炉上升管内上部,这样可以更好的防止悬杆21及扰流片22晃动。悬杆固定架20的具体形式可以由技术人员来确定,以不影响焦炉上升管的操作,保证顶部水封盖能够正常打开为宜。例如,悬杆固定架可以设计成镂空圆盘状,悬杆通过辐条状固定部件固定于该圆盘内。
另外,所说的悬杆固定架20可以设计成相对焦炉上升管是可拆卸的,这样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将悬杆固定架20连同悬杆21及扰流片22从焦炉上升管中分离出来,进行检修或其它的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焦炉上升管内可以设置有承接悬杆固定架20的底座。底座的具体形式可以由技术人员来确定,较简单的,可以在焦炉上升管内根据悬杆固定架20的具体形式设置有水平方向的突起部件,并将悬杆固定架20安放其上达到固定的目的。
悬杆21的作用在于负载扰流片22,在实际应用中,悬杆21可以位于所述焦炉上升管的轴线上。其一端通过悬杆固定架20与焦炉上升管相对固定,另一端悬垂于焦炉上升管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扰流片22的作用是改变焦炉上升管中荒煤气的流动路径,引起焦炉上升管中荒煤气的扰动,进而改变荒煤气的流场。因此,任何能够引起气体扰动的部件都是可以作为扰流片22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考虑到焦化厂的实际情况,扰流片22可以采用叶片及折流板中的至少一种。所说的叶片或折流板均为本领域常用的部件,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赘述,但需要说明的是,叶片或折流板的形状可以由技术人员来确定,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的,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螺旋形扰流片及图4所示的三叶旋桨式扰流片。
需要说明的是,扰流片22的数量、尺寸等参数都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换热效果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扰流片22与焦炉上升管内壁10留有预设距离,这样既有利于悬杆21及扰流片22的安装,又有利于荒煤气的扰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说的预设距离会跟焦炉上升管的大小、以及焦炉上升管相关的工艺参数有关。因此,扰流片22与焦炉上升管内壁10之间的距离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经验或相关的数据分析来确定出较佳值,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扰流片22可以通过焊接与悬杆21固定,并沿悬杆的轴向分布,既可等间距分布,也可以非等间距分布,具体采用哪种形式,也是由技术人员根据换热效果来确定。在需要的情况下,悬杆21的长度可以从焦炉上升管的下端到焦炉上升管的上端,扰流片22可以从焦炉上升管的下端开始向上分布,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非均匀分布。这样,当荒煤气进入上升管后,就可以对其进行扰动,使得换热效果更佳。
为了考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实际效果,采用如图1所示的焦炉上升管及如图2所示的焦炉上升管(与如图1所示的焦炉上升管相比,只是增加了悬杆固定架、悬杆及安装于悬杆上的3个扰流片,其它参数与图1所示的焦炉上升管相同)进行荒煤气的热量回收对比实验,其中,焦炉上升管的高度均为3米,内径均为0.5米。
实验过程如下,在两个焦炉上升管的内壁10和外壁11之间的换热层分别通等量的冷空气吸收荒煤气带入的热量,降低荒煤气的温度,操作时间均为一个炭化室的结焦周期,通过热电偶测量上升管内荒煤气出口和入口的温度。经过试验对比,图1所示的焦炉上升管中的荒煤气出入口温差约为100℃,图2所示的装置,荒煤气出入口温差可达150℃,换热效率提高约50%,换热效果增加明显。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确实提高了焦炉上升管中荒煤气的换热效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焦炉上升管,包括内壁和外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杆固定架、悬杆及固定于所述悬杆上的至少一个扰流片;
所述悬杆固定架,安装于焦炉上升管中;
所述悬杆通过所述悬杆固定架,悬垂于焦炉上升管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上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杆固定架安装于焦炉上升管内上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上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杆固定架为镂空圆盘状,所述悬杆通过辐条状固定部件固定于圆盘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上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与焦炉上升管内侧壁留有预设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上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杆位于所述焦炉上升管的轴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上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沿悬杆的轴向分布。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焦炉上升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包括叶片及折流板中的至少一种。
CN201520481367.XU 2015-07-06 2015-07-06 一种焦炉上升管 Expired - Lifetime CN204752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81367.XU CN204752609U (zh) 2015-07-06 2015-07-06 一种焦炉上升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81367.XU CN204752609U (zh) 2015-07-06 2015-07-06 一种焦炉上升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52609U true CN204752609U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67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81367.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752609U (zh) 2015-07-06 2015-07-06 一种焦炉上升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526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5466A (zh) * 2016-08-05 2016-11-09 山东宏力热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焦炉上升管
CN106118692A (zh) * 2016-08-05 2016-11-16 山东宏力热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焦炉荒煤气废热回收利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5466A (zh) * 2016-08-05 2016-11-09 山东宏力热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焦炉上升管
CN106118692A (zh) * 2016-08-05 2016-11-16 山东宏力热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焦炉荒煤气废热回收利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98661U (zh) 试验热解装置
CN204752609U (zh) 一种焦炉上升管
Owen et al. Contributors to increased fan inlet temperature at an air-cooled steam condenser
CN104655549A (zh) 电站锅炉烟气低温酸露点腐蚀实验装置
CN105018113B (zh) 一种焦炉上升管及应用其回收荒煤气热量的方法
CN104237112B (zh) 一种测试材料耐硫酸露点腐蚀的试验装置
CN202485528U (zh) 翅片形径向换热管
CN103968677A (zh) 冷凝器
CN204779464U (zh) 一种焦炉上升管
CN115975664A (zh) 一种延迟焦化焦炭塔热量控制工艺
CN104946272B (zh) 一种焦炉荒煤气用余热回收装置及组合式二级取热方法
CN201636832U (zh) 炼钢电炉余热锅炉
CN204958800U (zh) 一种焦炉上升管
CN207850141U (zh) 一种余热回收器
CN203274536U (zh) 真空系统用薄管板连续螺旋折流板冷凝器
CN206019282U (zh) 水冷式电弧炉用环保冷却机构
CN101324405A (zh) 多孔横向生成气泡的洗涤冷却气体的方法
CN105169753A (zh) 一种防止冷凝液夹带酸气的气液分离工艺及装置
CN206709630U (zh) 矿热炉尾气净化自然风冷式冷却器
CN104406433B (zh) 一种干熄炉入口循环气体冷却器及其运行方法
CN203486901U (zh) 硫磺回收装置中的硫磺冷凝捕集组合装置
RU168720U1 (ru) Опорно-дистанционирующая решетка
CN110143845A (zh) 一种苯原料脱硫装置及其工艺
CN104677183A (zh) 一种电站汽包炉的新型化学动态清洗工艺
CN104132565B (zh) 废气余热回收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176 Fifth Floor 501, Building 15, No. 2, No. 31 Courtyard, Kechuang Thirteenth Street, Dax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after: HUATAI YONGCHUANG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18, 14-C block B, Hui Hui Garden, Shunyi District airport industry zone, Beiji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ATAI COKING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