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85528U - 翅片形径向换热管 - Google Patents
翅片形径向换热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485528U CN202485528U CN2012200592551U CN201220059255U CN202485528U CN 202485528 U CN202485528 U CN 202485528U CN 2012200592551 U CN2012200592551 U CN 2012200592551U CN 201220059255 U CN201220059255 U CN 201220059255U CN 202485528 U CN202485528 U CN 2024855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fins
- tube
- exchange tube
- radial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翅片形径向换热管,包括内、外管,内管内部通有水,内、外管之间设有工质,外管外壁上还缠绕有沿轴向连续分布的齿形螺旋翅片。通过该齿形螺旋翅片,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通过翅片上的锯齿形结构不仅具有扰动气流、阻止边界层发展的作用,而且还能使流经它的气流产生局部涡流,将流动状态由层流提前过渡到湍流,使翅片表面的传热得以增强,从而大大增强了径向换热管的整体换热效果,从而有利于减少换热管用量的情况下,满足预热器的有效换热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管,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翅片形径向换热管。
背景技术
从焦炉中推出的红焦处于1000℃红热状态,其熄焦方法有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熄焦是采用水把红焦熄灭的方法。干法熄焦就是用惰性气体冷却红焦,并吸收红焦中大部分湿热后进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干法熄焦的主要优点是环保,能利用红热焦炭热量的80%,并且改善焦炭的质量。
干熄焦工艺流程见图1所示:红焦经过炉顶装入装置落入干熄炉1内,与由下至上流动的惰性气体热交换后被冷却到250℃,然后下排到运焦皮带上;惰性气体经风机鼓入干熄炉1冷却焦炭后,经环形集气道进入一次除尘器2除尘,然后以850℃左右的高温进入锅炉3与锅炉炉管换热降到160℃以下,经二次除尘器4除尘后,由循环风机5鼓入干熄炉1内循环使用。
为进一步提升干熄焦的生产能力,国内2000年以后新建的干熄焦都在循环风机5出口处设置纯水预热器10(循环风机5和干熄炉1之间),对循环烟气进行二次降温,不仅可以提高焦炭产量,而且可以降低锅炉3给水除氧的蒸汽消耗。请结合图2所示,该预热器10为落地式,其壳体11一般呈上下端水平进出惰性气体的圆柱形或长方体形,高达十几米,结构庞大,采用的径向换热管12多达几千根,占地面积多。
请结合图3、图4所示,目前常见的径向换热管12一般是由同轴心的内、外管121、122套接而成,在内管121内部通水,内、外管121、122之间设有液体工质123,并且在内、外管121、122之间还设置了吸液芯124,吸液芯124起到类似毛细管的作用,通过提升和输送工作介质的功能来增强换热效果。径向换热管12是在其径向上实现热量传递的沸腾、其冷凝过程见图5:即通过径向换热管的外管122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热量进入管内后,一部分通过下部工质123沸腾将热量带走,另外一部分被上升的蒸汽吸收,饱和蒸汽以对流的形式吸收热量成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在内管121壁冷凝放热,将热量传给内管121,最后经内管121中的冷却水将热量带走,同时冷凝后的工质123再回流到下部进行再蒸发,如此反复,实现热量的不断被传递。
然而,设置了吸液芯124后焊缝增加较多,使制造难度加大、成本增加,并且吸液芯124增大了换热管的径向热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热传输能力。另外,吸液芯124的结构还不能大幅度调节壁温,因为这种结构只是在热管路中串联了几个很小的热管内热阻(内热阻仅占总热阻的10%~20%),所以调节壁温的能力仍然有限。
目前,有些原设计无预热器的且在用的干熄焦装置,在循环风机5和干熄炉1之间的空间非常狭小,根本无法安装任何设备。而在循环风机5和二次除尘器4之间,仅有段三米左右的烟气管路可以利用。如若采用上述常见的落地式干熄焦预热器10,即没有足够的吊运通道和安装位置,而且预热器10的气体阻力太大,对现有干熄焦工艺将产生致命的影响。
因此,对于现有干熄焦装置的烟气二次降温的改造,不但需要对预热器的壳体进行重新设计,以满足安装空间需求,而且还需要对换热管进行重新设计,在减少换热管用量的情况下,切实有效地提高其传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翅片形径向换热管,能够有效提高其传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翅片形径向换热管设于预热器壳体内,包括内、外管,内管内部通有水,内、外管之间设有工质,所述的外管外壁上还缠绕有沿轴向连续分布的螺旋翅片,并且在螺旋翅片的圆周上均匀开有数条沿轴向分布的凹形齿槽,使每个翅片的径向圆周呈锯齿状结构。
所述的翅片高度为外管直径的0.2~0.25,翅片间距为12~15mm,翅片厚度为1~1.5mm。
所述的翅片的齿高为翅高的0.5~0.65,齿宽为4~6mm。
所述的螺旋翅片通过高频电焊与外管外壁相连接固定。
所述的外管外壁及螺旋翅片表面均设有防腐涂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翅片形径向换热管包括内、外管,内管内部通有水,内、外管之间设有工质,外管外壁上还缠绕有沿轴向连续分布的齿形螺旋翅片。通过该齿形螺旋翅片,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通过翅片上的锯齿形结构不仅具有扰动气流、阻止边界层发展的作用,而且还能使流经它的气流产生局部涡流,将流动状态由层流提前过渡到湍流,使翅片表面的传热得以增强,从而大大增强了径向换热管的整体换热效果,从而有利于减少换热管用量的情况下,满足预热器的有效换热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干熄焦工艺原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干熄焦预热器的结构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同心径向换热管的轴向剖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同心径向换热管的径向剖视图;
图5是径向换热管的径向换热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翅片形换热管的径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翅片形换热管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翅片形径向换热管22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同样也设于预热器壳体内,包括内、外管221、222,内管221内部通有水,内、外管221、222之间设有工质223。不同的是,所述的外管222外壁上还缠绕有沿轴向连续分布的螺旋翅片224,并且在螺旋翅片224的圆周上均匀开有数条沿轴向分布的凹形齿槽225,使每个翅片224的径向圆周呈锯齿状结构。经过反复计算和多次试验,将所述的翅片224高度h 1设计为外管222直径D的0.2~0.25(图7中的d为内管221直径),翅片224间距L1设计为12~15mm,翅片224厚度设计为1~1.5mm。并且将所述的翅片224的齿高h2设计为翅高h1的0.5~0.65,齿宽L2设计为4~6mm。如此的齿形螺旋翅片224换热管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其传热效率高于一般整体型螺旋翅片,更是远高于与现有常见的无翅片的换热管12。这是因为,通过翅片224表面上的锯齿形结构不仅具有扰动气流、阻止边界层发展的作用,而且还能使流经它的气流产生局部涡流,将流动状态由层流提前过渡到湍流,使翅片224表面的传热得以增强。在制作过程中,可通过高频电焊将上述齿形螺旋翅片224与外管222外壁相连接固定。同时,合理的翅片224间距等尺寸设计,也使得管壁温度远远大于露点温度,从而有效地防止正常工况下换热管受热面露点腐蚀的发生。另外,在所述的外管222外壁及螺旋翅片224表面均设有防腐涂层,该防腐涂层可采用热浸渗铝工艺实现。通过该防腐涂层,能够进一步提高其防腐性能,极大地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径向换热管22,其具有传热效果好、加工方便、防腐、耐磨、抗氧化性佳等优点,与现有的同心径向换热管12相比,其能够在使用量远小于前者的情况下,达到或超过前者的传热效果,从而完全能够满足体积紧凑型预热器的匹配使用及换热要求,尤其适于对现有干熄焦装置的在循环风机5进口处烟道上安装预热器的烟气二次降温改造。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翅片形径向换热管,设于预热器壳体内,包括内、外管,内管内部通有水,内、外管之间设有工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管外壁上还缠绕有沿轴向连续分布的螺旋翅片,并且在螺旋翅片的圆周上均匀开有数条沿轴向分布的凹形齿槽,使每个翅片的径向圆周呈锯齿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形径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翅片高度为外管直径的0.2~0.25,翅片间距为12~15mm,翅片厚度为1~1.5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翅片形径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翅片的齿高为翅高的0.5~0.65,齿宽为4~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形径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螺旋翅片通过高频电焊与外管外壁相连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形径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管外壁及螺旋翅片表面均设有防腐涂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592551U CN202485528U (zh) | 2012-02-23 | 2012-02-23 | 翅片形径向换热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592551U CN202485528U (zh) | 2012-02-23 | 2012-02-23 | 翅片形径向换热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485528U true CN202485528U (zh) | 2012-10-10 |
Family
ID=46959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059255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85528U (zh) | 2012-02-23 | 2012-02-23 | 翅片形径向换热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485528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89520A (zh) * | 2014-06-27 | 2014-10-08 | 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促进管内外热量传递的换热管结构 |
CN105021080A (zh) * | 2015-08-11 | 2015-11-04 | 东南大学 | 抗磨损鳍片管及换热器 |
CN105043151A (zh) * | 2015-07-21 | 2015-11-11 | 东南大学 | 一种鳍片管及换热器 |
CN111032576A (zh) * | 2016-08-31 | 2020-04-17 | 威马克泰克私人有限公司 | 蒸发器 |
CN112284175A (zh) * | 2020-11-26 | 2021-01-29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锅炉的翅片式内螺旋管换热器 |
-
2012
- 2012-02-23 CN CN2012200592551U patent/CN20248552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89520A (zh) * | 2014-06-27 | 2014-10-08 | 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促进管内外热量传递的换热管结构 |
CN105043151A (zh) * | 2015-07-21 | 2015-11-11 | 东南大学 | 一种鳍片管及换热器 |
CN105021080A (zh) * | 2015-08-11 | 2015-11-04 | 东南大学 | 抗磨损鳍片管及换热器 |
CN105021080B (zh) * | 2015-08-11 | 2017-07-11 | 东南大学 | 抗磨损鳍片管及换热器 |
CN111032576A (zh) * | 2016-08-31 | 2020-04-17 | 威马克泰克私人有限公司 | 蒸发器 |
CN111032576B (zh) * | 2016-08-31 | 2023-01-06 | 威马克泰克私人有限公司 | 蒸发器 |
CN112284175A (zh) * | 2020-11-26 | 2021-01-29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锅炉的翅片式内螺旋管换热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485528U (zh) | 翅片形径向换热管 | |
CN204923980U (zh) | 一种用于烟气冷凝脱硫的换热器 | |
WO2014044205A1 (zh) | 一种强制螺旋翅片盘管及翅片蛇形管冷凝供热换热器 | |
WO2014044208A1 (zh) | 一种强制螺旋翅片盘管冷凝供热换热器 | |
CN104613805A (zh) | 一种轴对称梳齿形内翅片结构及其翅片管束 | |
CN207866055U (zh) | 一种筒型翅片管式热风换热装置 | |
CN109959025B (zh) | 一种智能通信控制的电站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 |
CN206670412U (zh) | 一种蒸汽发生器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106195606A (zh) | 一种油温可调的三维肋管油冷却器 | |
CN108626883A (zh) | 盘管多层炉墙高效节能加热炉 | |
CN103256585A (zh) | 新型余热锅炉 | |
CN204478477U (zh) | 一种节能型热风炉 | |
CN203837009U (zh) | 空气预热器 | |
CN102679550A (zh) | 一种分流横置缝隙式冷凝换热器 | |
CN202246548U (zh) | 干熄焦预热器 | |
CN110105970A (zh) | 金属浇铸螺旋盘管夹套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 | |
CN105352994A (zh) | 一种采用空化效应强化含不凝气体的蒸汽冷凝实验装置 | |
CN203100177U (zh) | 一种冷凝换热器 | |
CN203454079U (zh) | 新型余热锅炉 | |
CN106047376A (zh) | 耐高温、耐腐蚀焦炉上升管蛇型螺旋换热器 | |
CN101737948A (zh) | 一种喷流式高温气体发生器 | |
CN206345820U (zh) | 一种焦炉荒煤气的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1212742Y (zh) | 燃气壁挂炉冷凝换热器装置 | |
CN105423324B (zh) | 一种垂直烟道内的换热器布置结构 | |
CN206274230U (zh) | 一种超导流态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