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8278U - 一种新型压装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压装夹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658278U CN204658278U CN201520298344.5U CN201520298344U CN204658278U CN 204658278 U CN204658278 U CN 204658278U CN 201520298344 U CN201520298344 U CN 201520298344U CN 204658278 U CN204658278 U CN 2046582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cover
- cylinder
- fixed
- lo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压装夹具。所述压装夹具通过瓣套导向套(1)及双瓣套(16)的导向作用使得橡胶衬套(17)更容易进入前下控制臂上的固定套(7a)中,通过反顶杆(11)实现过压后的反压工序。通过本实用新型使得先过压,在反压回正确位置的衬套压装工艺实现起来更方便,定位更准确,成品的尺寸精度更高,一致性更好。同时工人的劳动强度更低、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压装夹具。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由各式各样的副车架、控制臂、摆臂、拉杆组成,这些部件之间多通过螺栓连接。由于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会随着路况的变化造成底盘各部件之间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于是在设计这些部件的时候都会在各部件连接处设有弹性衬套。目前汽车上使用的弹性衬套多是橡胶衬套。底盘部件的一般制造流程是冲压——焊接——油漆——装配。上述弹性衬套是在装配工序中压装进焊接总成的,衬套压完后部件总成就成形了。我公司新开发的前下控制臂由于衬套压装困难,尺寸不稳定,返工率高,无法正常量产,给公司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压装夹具,所述的压装夹具包括瓣套导向套、上底板、驱动装置A、双瓣套、弹簧C、固定螺钉、支撑座、定位套、下底板、驱动装置B、弹簧B、反顶杆;所述双瓣套由左瓣套、右瓣套、两根连接轴及两根弹簧A组成,所述左、右瓣套为一圆台沿其轴截面剖开而成,所述圆台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从上至下依次为圆柱轴段、倒圆锥轴段、圆柱轴段的通孔,左、右瓣套的顶面中心各设有一个腰形孔A,所述腰形孔A贯穿所述左、右瓣套,左、右瓣套的底面中心也各设有一个腰形孔B,所述腰形孔A与腰形孔B同心设置,腰形孔B的长宽均大于腰形孔A,左瓣套剖切面上垂直固定有两根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是一包括两个轴段的阶梯轴,所述连接轴上较粗的轴段的端部设有螺纹用于将连接轴固定在左瓣套上,所述连接轴上套设有一弹簧A,所述弹簧A的一端插入左瓣套,另一端插入右瓣套,所述连接轴的较细的轴段插入右瓣套中设置的孔中,右瓣套可沿连接轴中较细的轴段滑动;所述下底板固定在压机上,所述下底板上固定有支撑座,支撑座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定位套穿设于支撑座上的通孔中,所述反顶杆与所述定位套同心设置,且所述反顶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的定位套内,所述反顶杆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B相连,所述弹簧B套设在所述反顶杆外,且弹簧B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套内,所述驱动装置B与所述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B驱动所述反顶杆可沿其轴线上下运动,所述下底板上还固定有驱动装置A,所述驱动装置A与所述上底板相连,所述上底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方,所述上底板在所述驱动装置A的作用下可上下运动,所述瓣套导向套穿设于所述上底板,且与上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瓣套导向套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设置在上部的圆柱状的衬套导向孔,设置在中间的圆柱状的过渡孔及设置在下部的与双瓣套外形相匹配的圆锥孔,在所述过渡孔的顶面设有螺纹孔,所述双瓣套设置于所述瓣套导向套的下方,且与瓣套导向套同心,两根固定螺钉从设于双瓣套上的两个腰形孔A中穿过,固定于所述瓣套导向套中的螺纹孔,所述弹簧C套设于所述固定螺钉上,所述弹簧C的一端与双瓣套顶面接触,另一端与瓣套导向套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A包括两套互相配合的导柱及滑套、两个气缸A,所述两根导柱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底板上表面中心线的左右两端,并与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滑套分别穿设于上底板中心线的左右两端,与同处一侧的导柱同心,所述滑套与所述上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柱插入所述滑套内,所述两个气缸A分别固定在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上,且分处左右两侧,所述气缸A的活塞与所述上底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反顶杆呈圆柱状,在反顶杆未插入定位套的一端的端面中心设有一呈“U”字形的薄片,所述薄片上设有一圆孔,所述圆孔的轴线垂直于反顶杆的轴线,所述驱动装置B包括气缸B、固定板、气缸推杆、销轴、连杆、固定杆、反压行程调节螺母、锁紧螺母,所述连杆正面呈“H”字形,在正面开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A贯穿所述连杆前后两面,在所述连杆的侧面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穿透所述腰形孔,所述连杆的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腰形通孔B和腰形通孔C,所述腰形通孔B和腰形通孔C均贯穿所述连杆,所述固定杆一端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气缸推杆一端也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气缸B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下底板上,所述气缸B的活塞上端从上至下设置有锁紧螺母和反压行程调节螺母,所述气缸B的活塞的下端固定连接气缸推杆,所述销轴同时穿过所述连杆上的腰形孔C和所述气缸推杆上的圆形通孔,所述固定杆固定在下底板上,其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到所述连杆上的圆形通孔,所述反顶杆一端的圆孔中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同时还穿过所述连杆上的腰形孔B。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A活塞与上底板间设有配套使用的垫片A和垫片B,所述垫片A上表面呈突起的球面形,所述垫片B的下表面呈凹陷的球面形,垫片A与垫片B上的球面相互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瓣套导向套及双瓣套的导向作用使得衬套更容易进入前下控制臂上的安装套中,通过本实用新型使得先过压,在反压回正确位置的衬套压装工艺实现起来更方便,定位更准确,成品的尺寸精度更高,一致性更好。同时工人的劳动强度更低、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夹具上零件初定位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初压完成时的夹具主视全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初压完成时的夹具右视全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反压完成时的夹具主视全剖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反压完成时的夹具右视全剖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压制完成后夹具机构完全复位工件未取状态主视全剖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压制完成后夹具机构完全复位工件未取状态右视全剖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前下控制臂焊接总成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衬套主视全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瓣套导向套主视全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双瓣套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双瓣套A-A向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座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座主视全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定位座主视全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反顶杆立体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夹具上零件初定位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压装夹具,所述压装夹具包括瓣套导向套1、滑套2、上底板3、导柱4、下底板5、气缸A6、反顶杆滑套8、连杆9、销轴10、反顶杆11、固定杆12、固定块13、气缸推杆14、气缸B15、双瓣套16、固定螺钉18、弹簧C19、定位套20、垫片A21、垫片B22、锁紧螺母23、反压行程调节螺母24、固定板25、支撑座27、弹簧B28。
所述瓣套导向套为一包括两个轴段的阶梯轴,所述两个轴段同心且均为圆柱状,上部轴段直径较大,高度较小,下部轴段直径小,高度大。所述瓣套导向套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分为上中下三个孔段,其中上部孔段1a为圆柱状,其直径与待压装的衬套17外径相配合,下部孔段1c为圆台状,其大小与双瓣套拼合成的圆台相配合,中间孔段为圆柱状,其直径与下部孔段圆台的上顶面圆的直径相同,中间孔段上顶面上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螺纹孔1b。
所述滑套2为一包括两个轴段的阶梯轴,所述两个轴段同心且均为圆柱状,上部轴段直径较大,高度较小,下部轴段直径小,高度大。所述滑套中心设有一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直径与导柱相匹配。
所述上底板3呈矩形,所述上底板3顶面中心设有圆形通孔,其直径与瓣套导向套1下部轴段直径相匹配。所述上底板3顶面水平中心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圆形通孔,其直径与滑套下部轴段的直径相匹配。
所述导柱4为一包括三个轴段的阶梯轴,所述三个轴段同心且均为圆柱状,其中上部轴段直径与所述滑套2内孔相匹配。
所述下底板5呈矩形,所述下底板5顶面中心设有圆形通孔,所述下底板5顶面水平中心线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圆孔,所述圆孔直径与导柱4下部轴段的直径相匹配。所述下底板5前面中间开有矩形凹槽,以避免前下控制臂压装时相互干涉。
所述反顶杆滑套8为一包括两个轴段的阶梯轴,所述两个轴段同心且均为圆柱状,所述反顶杆滑套8中心设有圆形通孔,其直径与反顶杆相匹配。
所述连杆9正面呈“H”字形,在正面开有腰形孔A9b,所述腰形孔A9b贯穿所述连杆9前后两面,在所述连杆9的侧面设有圆形通孔9e,所述圆形通孔9e穿透所述腰形孔9b,所述连杆9的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腰形通孔B9d和腰形通孔C9f,所述腰形通孔B9d和腰形通孔C9f均贯穿所述连杆9。
所述反顶杆11呈圆柱状,在反顶杆11一端的端面中心设有一呈“U”字形的薄片11a,所述薄片11a的宽度与反顶杆11的直径相同,所述薄片11a上设有一圆形通孔11b,所述圆形通孔11b的轴线垂直于反顶杆(11)的轴线。
所述固定杆12的一端与反顶杆11相同,也设有“U”字形薄片,所述薄片的宽度与所述固定杆12直径相同,所述薄片上设有一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轴线垂直于固定杆12的轴线。
所述固定块13呈圆柱状,所述固定块13上顶面上设有环状凸起,且所述固定块13中心设有圆形通孔,其直径与反顶杆滑套8下部轴段的直径相匹配。
所述气缸推杆14的一端与反顶杆11相同,也设有“U”字形薄片,所述薄片的宽度与所述气缸推杆14直径相同,所述薄片上设有一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气缸推杆14的轴线。
所述气缸B15的活塞上端从上至下设置有锁紧螺母23和反压行程调节螺母24。
所述双瓣套16由左瓣套16a、右瓣套16b、两根连接轴16d及两根弹簧A16e组成,所述左、右瓣套为一圆台沿其轴截面剖开而成,所述圆台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从上至下依次为圆柱孔段、倒圆锥孔段、圆柱孔段的通孔,左、右瓣套的顶面中心各设有一个腰形孔A16c,所述腰形孔A贯穿所述左、右瓣套,左、右瓣套的底面中心也各设有一个腰形孔B,所述腰形孔A与腰形孔B同心设置,腰形孔B的长宽均大于腰形孔A,左瓣套16a剖切面上垂直固定有两根连接轴16d,所述连接轴16d是一包括两个轴段的阶梯轴,所述连接轴16d上较粗的轴段的端部设有螺纹用于将连接轴16d固定在左瓣套16a上,所述连接轴16d上套设有一弹簧A16e,所述弹簧A16e的一端插入左瓣套16a且与之接触,另一端插入右瓣套16b,也与之接触,所述连接轴16d的较细的轴段插入右瓣套16b中设置的孔中,右瓣套16b可沿连接轴16d中较细的轴段滑动。
所述定位套20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轴段,其中上部的轴段又包括依次上下设置的圆台部20a和圆柱部20b,所述圆柱部20b的直径与圆台部下底面圆的直径相同,所述定位套20下部轴段呈圆形薄片状,其直径比上部轴段中圆柱部20b的直径稍大,所述定位套20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圆柱孔段20e、圆锥孔段及大圆柱孔段20d,所述圆柱孔段20e的直径与圆锥孔段上顶面轮廓的直径相同,所述大圆柱孔段20d的直径与圆锥孔段下底面轮廓的直径相同。
所述垫片A21呈圆柱状,其上顶面为一凸起的球冠。所述垫片B也呈圆柱状,其下底面为一内凹的圆球面,所述内凹圆球面与所述球冠相匹配。
所述支撑座27包括一圆柱轴段27d,在其上表面同心的设有一直径稍小的轴段I27c,所述轴段I27c的顶面中心设有一圆孔27b,所述圆孔的直径与所述定位套20上的圆柱部20b的直径相配合,轴段I27c的上表面27f上设有一矩形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轴段I27c的高度,所述矩形凹槽一侧的侧壁与轴段I27c的轴截面重合,所述凹槽将所述圆孔27b的孔壁分成一大一小两部分。在所述圆孔27b的较大部分孔壁的顶面设有一半圆环装凸起27a,所述半圆环状凸起的外圆直径与轴段I27c的直径相同,其内圆直径略大于所述圆孔27b的直径,且所述内圆直径与前下控制臂上的衬套固定套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圆柱轴段27d的下底面上同心设置有一直径小于圆柱轴段27的轴段II27e,所述轴段II27e下表面中心设有一圆孔,所述圆孔直径与所述定位套20下部轴段的直径相匹配。
所述下底板5固定在压机上,所述支撑座27与下底板4中心的圆孔同心设置,支撑座27下部的轴段II27e插入下底板5的中心孔内,所述支撑座27上的半圆环状凸起的内壁面对下底板5的正面,支撑座固定在下底板5上。所述定位套20穿设于所述支撑座27上的圆孔27b中,且与该圆孔同心,所述固定块13设置与所述下底板5的下方,所述固定块13上的圆环状凸起查如所述下底板5中心的圆孔中,且固定块13与下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反顶杆滑套8设置于所述固定块13下方,所述反顶杆滑套8上部的轴段插入所述固定块13上的中心孔,反顶杆滑套8与固定块13固定连接。所述反顶杆11插入所述反顶杆滑套13的中心孔中,所述反顶杆11的上端插入所述定位套20中的通孔内。所述弹簧B28套设于所述反顶杆11外侧,其上端插入所述定位套20的大圆柱孔段20d中,其下端顶在所述固定块13上。所述反顶杆11下端的薄片11a插入所述连杆9“H”形的一端的凹槽9c内,销轴10同时贯穿连杆上的腰形孔B9d及薄片11a上的圆孔11b,将反顶杆11与连杆9相连接。所述固定杆12下端的薄片插入连杆9上的腰形槽A9b中,一销轴10同时贯穿连杆9上的圆孔9e及固顶杆12下部薄片上的圆孔,固定杆12的上端固定于所述下底板5上。所述气缸推杆14下端的薄片插入连杆9“H”形的一端的凹槽9a内,一销轴10同时贯穿所述连杆9上的腰形槽C9f及气缸推杆14下端薄片上的圆孔,将连杆9与气缸推杆14连接起来。所述气缸推杆14的上端与气缸B15的活塞的下端相连。所述气缸B15固定在固定板25上表面的一端,固定板25上未安装气缸B15的一端固定在下底板5上表面的后部。所述气缸A共2只左右对称固定在下底板5的上表面上,所述气缸A6活塞连杆的上端面紧贴所述垫片A21的下端面,上述垫片A上端的球冠面与所述垫片B下端面上内凹的球面相匹配,垫片B的上端面紧贴上底板3的下表面,一螺钉贯穿上底板3、垫片A、垫片B将气缸A的活塞连杆与上底板3固定在一起。所述导柱4共两套,其下部的轴段插入设在下底板5顶面水平中心线的两端的圆孔中,且与下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导柱4上部轴段的上端插入所述滑套2上的中心孔内。所述滑套2上直径较小的轴段插入设在上底板3顶面水平中心线的两端的圆形通孔内,且滑套2与上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上底板3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方。所述瓣套导向套1上的直径较小的轴段插入上底板3的中心孔中,且与上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双瓣套16设置于所述瓣套导向套1的下方,且与瓣套导向套1同心,两根固定螺钉18从设于双瓣套上的两个腰形孔A16c中穿过,固定于所述瓣套导向套1中的螺纹孔1b,所述弹簧C19套设于所述固定螺钉18上,所述弹簧C19的一端与双瓣套16顶面接触,另一端与瓣套导向套1接触。
工作时,先将前下控制臂焊接总成7上的衬套固定套7a至于所述支撑座27上,所述固定套7a的下端面与支撑座20上轴段I27c的顶面27f重合。所述定位套20上的圆台部20a插入所述固定套7a的内孔中,从而使所述前下控制臂焊接总成7定位。然后启动气缸A6使其活塞向下运动,气缸A6的活塞带动上底板3沿导柱4向下运动,使双瓣套16的下顶面与固定套7a的上顶面接触。活塞继续下行,使得瓣套导向套1继续下行,而双瓣套16由于固定套7a的阻挡无法下行,因此双瓣套16相对瓣套导向套1向上运动,使得弹簧C19被压缩,当瓣套导向套1上的圆台状孔段与瓣套导向套1下底面的交线1d与双瓣套16外壁接触时开始,随着气缸A6活塞持续下行,带动瓣套导向套1持续下行,从而使双瓣套16在相对与瓣套导向套1向上运动的同时,左瓣套16a和右瓣套16b开始沿其中的连接轴16d向中心运动,同时挤压弹簧A16e,直到左、右瓣套完全合拢成圆台状,且左、右瓣套的外表面与瓣套导向套1中的圆台状孔段的孔壁贴合,此时活塞达到下行极限位置,前下控制臂焊接总成7被完全固定。然后锁死气缸A活塞的位置。将待压装的橡胶衬套17从瓣套导向套1的中心孔放入,启动压机,压头26下行,压头26上的芯棒插入橡胶衬套17 的中心孔中,在压头26的挤压下衬套17沿双瓣套16中心孔下行,同时由于双瓣套16中心孔中设有倒圆锥孔段,受到所述倒圆锥孔段的挤压橡胶衬套17外径逐渐缩小使得橡胶衬套被逐渐压入固定套7a中,当橡胶衬套17的下端面与定位套20的上端面接触起,随着橡胶衬套17不断被压入,定位套20逐渐下行,使弹簧B28逐渐被压缩,直到橡胶衬套17的下固定面17b的位置低于固定套7a下端面一段距离,然后压头26上升,待压头26离开瓣套导向套1后,启动气缸B15,使其活塞向下运动,推动气缸推杆14向下运动,由于固定杆12与连杆9间仅能相对转动,且固定杆12本身固定无法移动,从而使连杆9与固定杆12构成一杠杆结构,设置在杠杆一端的气缸推杆14向下运动,使得设置在杠杆另一端的反顶杆11沿反顶杆滑套8向上运动,从反顶杆11的上端面与橡胶衬套17下端面接触起,随着反顶杆11不断向上运动,将过压的橡胶衬套17逐渐向上顶,同时定位套20在弹簧B28的作用下同时向上复位,直到橡胶衬套17的下固定面17b与固定套的下端面贴合,此时橡胶衬套17压制到位,反顶杆11停止向上运动。然后启动气缸A6,将上底板3向上顶,同时带动瓣套导1向套向上运动,此时由于弹簧C19的作用双瓣套16任然压在固定套7a上,同时由于瓣套导向套1上行,使得左、右瓣套失去约束,左、右瓣套在弹簧A的作用下逐渐分离,被挤压的橡胶衬套17逐渐复原,使得橡胶衬套17的上固定面17a与固定套的上端面完全贴合。随着瓣套导向套1在上底板3的带动下持续上升,使得弹簧C19完全复原,然后由固定螺钉18将双瓣套16拉起复位。同时气缸B活塞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反顶杆复位。定位套20在弹簧B的作用下一边向上复位,一边将完成的前下控制臂向上顶起,直至完全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瓣套导向套及双瓣套的导向作用使得衬套更容易进入前下控制臂上的安装套中,通过本实用新型使得先过压,在反压回正确位置的衬套压装工艺实现起来更方便,定位更准确,成品的尺寸精度更高,一致性更好。同时工人的劳动强度更低、效率更高。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本文所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其他更改和变形。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4)
1.一种新型压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装夹具包括瓣套导向套(1)、上底板(3)、驱动装置A、双瓣套(16)、弹簧C(19)、固定螺钉(18)、支撑座(27)、定位套(20)、下底板(5)、驱动装置B、弹簧B、反顶杆(11);所述双瓣套(16)由左瓣套(16a)、右瓣套(16b)、两根连接轴(16d)及两根弹簧A(16e)组成,所述左、右瓣套为一圆台沿其轴截面剖开而成,所述圆台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从上至下依次为圆柱轴段、倒圆锥轴段、圆柱轴段的通孔,左、右瓣套的顶面中心各设有一个腰形孔A(16c),所述腰形孔A贯穿所述左、右瓣套,左、右瓣套的底面中心也各设有一个腰形孔B,所述腰形孔A与腰形孔B同心设置,腰形孔B的长宽均大于腰形孔A,左瓣套(16a)剖切面上垂直固定有两根连接轴(16d),所述连接轴(16d)是一包括两个轴段的阶梯轴,所述连接轴(16d)上较粗的轴段的端部设有螺纹用于将连接轴(16d)固定在左瓣套(16a)上,所述连接轴(16d)上套设有一弹簧A(16e),所述弹簧A(16e)的一端插入左瓣套(16a)且与之接触,另一端插入右瓣套(16b),也与之接触,所述连接轴(16d)的较细的轴段插入右瓣套(16b)中设置的孔中,右瓣套(16b)可沿连接轴(16d)中较细的轴段滑动;所述下底板(5)固定在压机上,所述下底板(5)上固定有支撑座(27),支撑座(27)中心设有通孔(27b),所述定位套(20)穿设于支撑座(27)上的通孔(27b)中,所述反顶杆(11)与所述定位套(20)同心设置,且所述反顶杆(11)的一端插入所述的定位套(20)内,所述反顶杆(11)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B相连,所述弹簧B(28)套设在所述反顶杆(11)外,且弹簧B(28)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套(20)内,所述驱动装置B与所述下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B驱动所述反顶杆(11)可沿其轴线上下运动,所述下底板(5)上还固定有驱动装置A,所述驱动装置A与所述上底板(3)相连,所述上底板(3)设置在所述支撑座(20)上方,所述上底板(3)在所述驱动装置A的作用下可上下运动,所述瓣套导向套(1)穿设于所述上底板(3),且与上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瓣套导向套(1)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设置在上部的圆柱状的衬套导向孔(1a),设置在中间的圆柱状的过渡孔及设置在下部的与双瓣套(16)外形相匹配的圆锥孔(1c),在所述过渡孔的顶面设有螺纹孔(1b),所述双瓣套(16)设置于所述瓣套导向套(1)的下方,且与瓣套导向套(1)同心,两根固定螺钉(18)从设于双瓣套上的两个腰形孔A(16c)中穿过,固定于所述瓣套导向套(1)中的螺纹孔(1b),所述弹簧C(19)套设于所述固定螺钉(18)上,所述弹簧C(19)的一端与双瓣套(16)顶面接触,另一端与瓣套导向套(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A包括两套互相配合的导柱(4)及滑套(2)、两个气缸A(6),所述两根导柱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底板(5)上表面中心线的左右两端,并与下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滑套(2)分别穿设于上底板(3)中心线的左右两端,与同处一侧的导柱(4)同心,所述滑套(2)与所述上底板(3)固定连接,所述导柱(4)插入所述滑套(2)内,所述两个气缸A(6)分别固定在所述下底板(5)的上表面上,且分处左右两侧,所述气缸A(6)的活塞与所述上底板(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压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顶杆(11)呈圆柱状,在反顶杆(11)未插入定位套(20)的一端的端面中心设有一呈“U”字形的薄片(11a),所述薄片(11a)上设有一圆孔(11b),所述圆孔(11b)的轴线垂直于反顶杆(11)的轴线,所述驱动装置B包括气缸B(15)、固定板(25)、气缸推杆(14)、销轴(10)、连杆(9)、固定杆(12)、反压行程调节螺母(24)、锁紧螺母(23),所述连杆(9)正面呈“H”字形,在正面开有腰形孔(9b),所述腰形孔A(9b)贯穿所述连杆(9)前后两面,在所述连杆(9)的侧面设有圆形通孔(9e),所述圆形通孔(9e)穿透所述腰形孔(9b),所述连杆(9)的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腰形通孔B(9d)和腰形通孔C(9f),所述腰形通孔B(9d)和腰形通孔C(9f)均贯穿所述连杆(9),所述固定杆(12)一端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气缸推杆(14)一端也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气缸B(15)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5)上,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下底板上(5),所述气缸B(15)的活塞上端从上至下设置有锁紧螺母(23)和反压行程调节螺母(24),所述气缸B(15)的活塞的下端固定连接气缸推杆(14),所述销轴(10)同时穿过所述连杆(9)上的腰形孔C(9f)和所述气缸推杆(14)上的圆形通孔,所述固定杆(12)固定在下底板(5)上,其另一端通过销轴(10)连接到所述连杆(9)上的圆形通孔(9e),所述反顶杆(11)一端的圆孔(11b)中设置有销轴(10),所述销轴(10)同时还穿过所述连杆(9)上的腰形孔B(9d)。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压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A(6)活塞与上底板(3)间设有配套使用的垫片A(21)和垫片B(22),所述垫片A上表面呈突起的球面形,所述垫片B的下表面呈凹陷的球面形,垫片A与垫片B上的球面相互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98344.5U CN204658278U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一种新型压装夹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298344.5U CN204658278U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一种新型压装夹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658278U true CN204658278U (zh) | 2015-09-23 |
Family
ID=54128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298344.5U Active CN204658278U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一种新型压装夹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658278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66097A (zh) * | 2016-03-10 | 2016-06-15 |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压装工装 |
CN106841912A (zh) * | 2017-01-13 | 2017-06-13 | 浙江大学 | 电力电缆故障的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和方法 |
CN107443047A (zh) * | 2017-08-27 | 2017-12-08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汽车控制臂前衬套压装工装 |
CN107598531A (zh) * | 2017-09-18 | 2018-01-19 |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 用于将衬套装入转向节销孔的装置 |
CN108237386A (zh) * | 2016-12-26 | 2018-07-03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08705284A (zh) * | 2018-07-10 | 2018-10-26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下摆臂后衬套压装装置 |
CN109436458A (zh) * | 2018-12-27 | 2019-03-08 | 淅川县金博橡塑有限公司 | 一种橡胶衬套双向束口工装及方法 |
CN110303326A (zh) * | 2019-07-22 | 2019-10-08 | 邓旭辉 | 球绞压合装置 |
-
2015
- 2015-05-11 CN CN201520298344.5U patent/CN20465827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66097A (zh) * | 2016-03-10 | 2016-06-15 |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下控制臂前衬套压装工装 |
CN108237386A (zh) * | 2016-12-26 | 2018-07-03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08237386B (zh) * | 2016-12-26 | 2020-06-02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
US10471558B2 (en) | 2016-12-26 | 2019-11-12 | Toyo Tire Corporation | Anti-vibration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
CN106841912B (zh) * | 2017-01-13 | 2019-01-18 | 浙江大学 | 电力电缆故障的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和方法 |
CN106841912A (zh) * | 2017-01-13 | 2017-06-13 | 浙江大学 | 电力电缆故障的精确定位辅助装置和方法 |
CN107443047A (zh) * | 2017-08-27 | 2017-12-08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汽车控制臂前衬套压装工装 |
CN107598531A (zh) * | 2017-09-18 | 2018-01-19 |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 用于将衬套装入转向节销孔的装置 |
CN107598531B (zh) * | 2017-09-18 | 2024-03-26 |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 用于将衬套装入转向节销孔的装置 |
CN108705284A (zh) * | 2018-07-10 | 2018-10-26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前下摆臂后衬套压装装置 |
CN109436458A (zh) * | 2018-12-27 | 2019-03-08 | 淅川县金博橡塑有限公司 | 一种橡胶衬套双向束口工装及方法 |
CN110303326A (zh) * | 2019-07-22 | 2019-10-08 | 邓旭辉 | 球绞压合装置 |
CN110303326B (zh) * | 2019-07-22 | 2024-07-30 | 邓旭辉 | 球绞压合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58278U (zh) | 一种新型压装夹具 | |
CN204470425U (zh) | 一种汽车制动器总成盘式轮毂盖落料成型复合模具 | |
CN106040828B (zh) | 一种汽车驱动桥锁止垫圈冲孔落料级进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4826938A (zh) | 一种汽车托盘式轴承螺母锁紧垫圈落料成型冲孔复合模具及其工艺 | |
CN103143624B (zh) | 一种汽车感载比例阀支架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 | |
CN204996988U (zh) | 一种双台阶圆管镦头模具 | |
CN203245267U (zh) | 一种汽车感载比例阀支架冲压成型模具 | |
CN204603059U (zh) | 一种汽车托盘式轴承螺母锁紧垫圈落料成型冲孔复合模具 | |
CN103611814A (zh) | 一种三动拉延模具 | |
CN104014605B (zh) | 等边三爪法兰滑套反向反挤工艺及反向反挤模具 | |
CN204747185U (zh) | 一种汽车后桥壳本体冲裁模 | |
CN203804022U (zh) | 一种u型支架两侧面冲孔模具 | |
CN204396633U (zh) | 制造前围侧内板的模具 | |
CN203649090U (zh) |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压型工装 | |
CN205147106U (zh) | 一种汽车驱动桥挡油盘的冲孔-切边模具 | |
CN104801614A (zh) | 一种扩孔翻边压印模具 | |
CN102284627B (zh) | 一种锥形零件镦挤、切端口组合模具 | |
CN204603058U (zh) | 一种汽车后桥壳盖加油塞座翻边压印的复合模具 | |
CN204657263U (zh) | 一种汽车前桥敞口u形半轴套管支架成型的模具 | |
CN103302182A (zh) | 用于保持架的整形模结构 | |
CN213081302U (zh) | 一种汽车驾驶室前悬置下支座总成压装工装 | |
CN204321061U (zh) | 绝缘子球窝类金具一次精锻成型模具 | |
CN212329640U (zh) | 一种塞头式下压棒组件 | |
CN205217772U (zh) | 一种制动油管支架挡板的冲孔、压印模具 | |
CN107127261A (zh) | 一种手制动控制杆左右件u型挂钩同步弯曲成型模具及同步加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