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48119U - 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及底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及底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48119U CN204548119U CN201520182054.4U CN201520182054U CN204548119U CN 204548119 U CN204548119 U CN 204548119U CN 201520182054 U CN201520182054 U CN 201520182054U CN 204548119 U CN204548119 U CN 2045481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plate
- mount pad
- buffer beam
- fixed
- rail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及底架结构,包括缓冲梁、垂直设置的前安装板、水平设置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缓冲梁的两端固定在底架边梁或端墙立柱上,缓冲梁与底架端部的横梁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梁连接固定,前安装板、上安装板及下安装板与缓冲梁固定形成箱形结构,上安装板向横梁方向延伸并与横梁固定连接,在前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合理,将下铰安装座设计到端部底架中,利用端部底架整体承载,避免产生峰值力,在下铰安装座受力过大时,能够通过整个端部底架整体承载,克服了单独的下铰安装座容易出现裂纹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增强铰接结构下铰安装座强度和刚度的效果,进而有效保证车辆安全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特别涉及了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及底架结构,属于轨道车辆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低地板车辆运行中,因地板高度较低,车辆与车辆间无法安装缓冲吸能装置,仅采用铰接机构连接,铰接机构起到承载和连接的双重作用。车间铰接机构下铰承受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纵向、横向及垂向力,并将上述力通过安装座传递到另一节车厢。车辆在过小曲线时,因铰接机构受力较大,且无缓冲吸能,力直接传递到铰接机构安装座,导致铰接机构安装座受力过大。如果车体铰接安装座设计不合理,可能会造成车体端部和铰接装置安装座产生裂纹直至破坏。
目前,国内外铰接机构的下铰安装座普遍采用的是焊接在缓冲梁上,在安装座受力较大时,安装座与缓冲梁处,甚至端墙部位都容易出现裂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增强下铰连接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接安装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增强铰接结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低地板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包括缓冲梁、垂直设置的前安装板、水平设置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缓冲梁的两端固定在底架边梁或端墙立柱上,所述缓冲梁与底架端部的横梁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梁连接固定,所述前安装板、上安装板及下安装板与缓冲梁固定形成箱形结构,所述上安装板向横梁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缓冲梁与底架边梁和端墙立柱之间焊接固定,所述前安装板、上安装板、下安装板、缓冲梁、连接梁及横梁之间均焊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梁包括多个与所述横梁垂直的纵梁和/或多个斜梁,所述纵梁和斜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缓冲梁和横梁上。
进一步,在所述缓冲梁、前安装板、上安装板及下安装板围成的箱形结构内设置多个用于补强的筋板,所述筋板与所述缓冲梁、前安装板、上安装板及下安装板焊接固定。
进一步,在每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筋板,多个所述筋板之间等间距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筋板的端部与所述缓冲梁之间插接焊接固定。
进一步,在所述下安装板上对应所述安装孔设置多个工艺孔。
进一步,所述前安装板由钢板整体加工而成,在立面安装铰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底架结构,在底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如上所述的下铰安装座。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及底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整体结构简单合理,将下铰安装座设计到端部底架中,利用端部底架整体承载,避免产生峰值力,在下铰安装座受力过大时,能够通过整个端部底架整体承载,克服了单独的下铰安装座容易出现裂纹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增强铰接结构下铰安装座强度和刚度的效果,进而有效保证车辆安全运行。
(2)前安装板、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及筋板与缓冲梁固定形成整体结构,且筋板与缓冲梁之间采用插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保证安装座即使在重大力的作用下失效,也不会使铰接结构脱落,防止发生翻车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横梁1,前安装板2,上安装板3,下安装板4,缓冲梁5,纵梁6,斜梁7,筋板8,安装孔9,工艺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的底架结构,在底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下铰安装座。其中,底架的端部包括底架边梁(图中未示出)和位于底架最外端的横梁1,横梁1的两端焊接固定在底架边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铰安装座包括缓冲梁5、垂直设置的前安装板2、水平设置的上安装板3和下安装板4,前安装板2垂直设置在最前方,是与铰接结构连接的部件,在前安装板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9,铰接结构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或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前安装板2上,铰接结构包括铰接盘等。上述各部件之间可以采用螺栓固定和铆接固定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为了提高下铰安装座的整体结构强度,各部件之间优选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
其中,缓冲梁5一个,与横梁1平行设置在横梁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缓冲梁5优选采用折弯梁,以保证缓冲梁5的整体强度及刚度,缓冲梁5的两端焊接固定在底架边梁或端墙立柱上,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缓冲梁5焊接固定在底架边梁上。
前安装板2、上安装板3、下安装板4与缓冲梁5焊接固定形成一个箱形结构,其中,上安装板3向横梁1方向延伸,其端部与横梁1焊接固定连接,保证下铰安装座的结构强度,保证力的传递。
为了提高整个下铰安装座的强度,在缓冲梁5与横梁1之间再设置多个连接梁,本实施例中,缓冲梁5与横梁1之间设置的连接梁包括四个与横梁1垂直的纵梁6和两个倾斜设置的斜梁7,四个纵梁6平行设置,两个斜梁7分设在四个纵梁6的两侧,纵梁6和斜梁7的一端与缓冲梁5焊接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横梁1焊接固定连接,缓冲梁5、纵梁6、斜梁7与横梁1组焊在一起,进一步保证力能均匀传递。因为前安装座2的高度大于横梁1的高度,因此,纵梁6和斜梁7与横梁1固定连接的一段为变截面的断面,在底部形成一个近似台阶状的过渡结构。
上安装板3水平设置在缓冲梁5、前安装板2和纵梁6的上表面上,其一端与前安装板2焊接固定,另一端与横梁1焊接固定,同时与缓冲梁5的上表面和纵梁6的上表面焊接固定连接,上安装板3是重要的力传递部件,同时也是与贯通道圆盘安装的部件,既要保证上部贯通道圆盘的安装,同时又保证底架的端部形成整体框架结构,保证力能均匀传递。
在缓冲梁5、前安装板2、上安装板3及下安装板4围成的箱形结构内还设置有多个用于补强的筋板8,筋板8与缓冲梁5、前安装板2、上安装板3及下安装板4焊接固定。在前安装板2上的每两个安装孔9之间对应设置一个筋板8,多个筋板8之间等间距平行设置,保证每个安装孔9周围均为箱形结构,进一步提高下铰安装座的结构强度。筋板8的端部插入至缓冲梁5的内部,与缓冲梁5焊接固定,以更进一步提高下铰安装座的结构强度。在下安装板4上对多个安装孔9设置有多个工艺孔10,方便在安装铰接结构时安装连接用的螺栓等紧固件。
筋板8的一端采用插接焊接的方式与缓冲梁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安装板2焊接连接,保证连接强度。纵梁6和斜梁7采用口形梁,纵梁6和斜梁7的端部伸入至缓冲梁5的内部与缓冲梁5的三个面焊接连接,保证连接强度。上述的连接结构可以使前安装板2、上安装板3、下安装板4、纵梁6、斜梁7与缓冲梁5焊接后形成整体结构,保证安装座即使在重大力的作用下失效,也不会使铰接结构脱落,防止发生翻车事故。
为保证铰接结构的安装强度,前安装板2由厚钢板整体加工而成,在其立面安装铰接结构。前安装板2的安装面是在端部底架组焊完成后再进行整体加工的,以保证与铰接结构的安装精度要求。
本实施列中,上安装板3与缓冲梁5焊接后再与横梁1焊接,而且在端部底架组焊完成后再整体加工上安装板3,以保证贯通道圆盘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将下铰安装座设计到端部底架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牵引梁等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合理,重量轻,满足车辆轻量化的要求,而且利用底架整体承载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铰接结构传递的纵向、横向及垂向力,避免产生峰值力,在下铰安装座受力过大时,能够通过整个端部底架整体承载,克服现有技术中单独的下铰安装座容易出现裂纹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增强下铰安装座强度和刚度的效果。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梁、垂直设置的前安装板、水平设置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缓冲梁的两端固定在底架边梁或端墙立柱上,所述缓冲梁与底架端部的横梁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梁连接固定,所述前安装板、上安装板及下安装板与缓冲梁固定形成箱形结构,所述上安装板向横梁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梁与底架边梁和端墙立柱之间焊接固定,所述前安装板、上安装板、下安装板、缓冲梁、连接梁及横梁之间均焊接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包括多个与所述横梁垂直的纵梁和/或多个斜梁,所述纵梁和斜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缓冲梁和横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梁、前安装板、上安装板及下安装板围成的箱形结构内设置多个用于补强的筋板,所述筋板与所述缓冲梁、前安装板、上安装板及下安装板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在每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筋板,多个所述筋板之间等间距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的端部与所述缓冲梁之间插接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安装板上对应所述安装孔设置多个工艺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板由钢板整体加工而成,在立面安装铰接结构。
9.一种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底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下铰安装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82054.4U CN204548119U (zh) | 2015-03-27 | 2015-03-27 | 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及底架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82054.4U CN204548119U (zh) | 2015-03-27 | 2015-03-27 | 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及底架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48119U true CN204548119U (zh) | 2015-08-12 |
Family
ID=53823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82054.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548119U (zh) | 2015-03-27 | 2015-03-27 | 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及底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4811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16827A (zh) * | 2015-09-24 | 2016-01-06 |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铰接机构安装座 |
CN108526663A (zh) * | 2018-04-10 | 2018-09-14 | 青岛联诚宏达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动车组铝合金横梁组成焊接制造工艺 |
-
2015
- 2015-03-27 CN CN201520182054.4U patent/CN20454811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16827A (zh) * | 2015-09-24 | 2016-01-06 |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铰接机构安装座 |
CN105216827B (zh) * | 2015-09-24 | 2018-07-03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铰接机构安装座 |
CN108526663A (zh) * | 2018-04-10 | 2018-09-14 | 青岛联诚宏达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动车组铝合金横梁组成焊接制造工艺 |
CN108526663B (zh) * | 2018-04-10 | 2021-04-23 | 青岛联诚宏达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动车组铝合金横梁组成焊接制造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99326B (zh) | 轨道车及其底架结构 | |
CN104787072A (zh) |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 |
CN104340282A (zh) | 一种汽车电池保护结构 | |
CN103802849B (zh) | 一种b型地铁车辆车体结构 | |
CN203486000U (zh) | 一种重型载货车车架总成 | |
CN202847812U (zh) | 一种卡车车架总成 | |
CN104015745A (zh) | 一种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车体底架 | |
CN102673663B (zh) | 轻卡驾驶室地板总成 | |
CN104527690A (zh) | 一种铁路敞车底架 | |
CN203920759U (zh) | 一种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车体底架 | |
CN103963797A (zh) | 一种轻量化铁路货车底架 | |
CN204548119U (zh) | 低地板轨道车辆下铰安装座及底架结构 | |
CN205059599U (zh) | 一种动力包安装底架结构 | |
CN111361592B (zh) |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和端底架 | |
CN203713971U (zh) | 非公路自卸车车架贯通式前横梁总成 | |
CN204750179U (zh) |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底架结构 | |
CN206664336U (zh) | 前排座椅安装横梁支架和电动汽车 | |
CN106275109B (zh) | 一种备胎坑及加强结构 | |
CN201961378U (zh) | 一种电动轮自卸车车架 | |
CN203996459U (zh) | 驾驶室前围 | |
CN104401339B (zh) | 轨道车辆车顶与侧墙连接结构 | |
CN204021005U (zh) | 发舱前端结构 | |
CN205417640U (zh) | 一种铁路敞车底架 | |
CN203580597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托架 | |
CN203793406U (zh) | 一种转向器、随动转向臂与车架纵梁的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Jihongtan town Chengyang District Shandong city Qingdao province Jinhong road 266111 No. 88 Patentee after: CRRC QINGDAO SIF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Jihongtan town Chengyang District Shandong city Qingdao province Jinhong road 266111 No. 88 Patentee before: CSR QINGDAO SIFANG LOCOMOTIVE & ROLLING STOCK Co.,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