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4526888U - 接扣 - Google Patents

接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26888U
CN204526888U CN201520266461.3U CN201520266461U CN204526888U CN 204526888 U CN204526888 U CN 204526888U CN 201520266461 U CN201520266461 U CN 201520266461U CN 204526888 U CN204526888 U CN 2045268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ush button
connecting rod
cam
bayonet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664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邱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 Yang Plast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 Yang Plast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 Yang Plast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 Yang Plast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664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268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26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268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一种接扣,其设有壳体及推钮,在壳体的一端设有缺口,在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观察孔,在推钮的侧壁上设有表示接扣处于锁紧状态或打开状态的第一色彩区及第二色彩区,在壳体内设有可转动的凸轮及与凸轮接触连接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与推钮联动连接,在凸轮上设有卡接待连接物的第一卡口和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二卡口,当接扣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卡口与所述壳体的缺口相对应,连杆机构的一端抵接于凸轮的除第一卡口及第二卡口以外的部位上,推钮的第二色彩区与观察孔相对应,当待连接物卡入第一卡口内时,凸轮受力转动,连杆机构的一端卡入第二卡口而锁止凸轮,使第一卡口锁紧待连接物,与此同时连杆机构带动推钮移动而使第一色彩区与观察孔相对应。

Description

接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安全座椅,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儿童安全座椅,并可直观显示锁紧与否的接扣。
【背景技术】
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专为儿童设计,能有效提高儿童乘坐机动车,以保证乘车安全的座椅。为便于将儿童安全座椅固定在机动车上,方便儿童乘坐,通常在儿童安全座椅的后侧设有接扣,在机动车座位上设有相应的接口。使用时,将儿童安全座椅上的接扣插入机动车上的接口,便可将儿童安全座椅固定在机动车座位上。使用接扣可大大提高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效果,但现有的接口不能直观显示接扣的当前使用状态,若接扣安装不到位,没有完全卡入相应的接口内,则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于儿童安全座椅,需向用户提供直观的显示,以提示接扣是否安装到位。此外,现有的接扣还存在结构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直观显示接扣当前使用状态,方便用户判断接扣是否安装到位的接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扣,其设有壳体及活动设于壳体上的推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端部设有缺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观察孔,在所述推钮的侧壁上设有表示接扣处于锁紧或打开状态的第一色彩区和第二色彩区,在所述壳体内设有可转动的凸轮及与凸轮接触连接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推钮联动连接,在所述凸轮上设有卡接待连接物的第一卡口和卡接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二卡口,当接扣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口与所述壳体的缺口相对应,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抵接于凸轮的除第一卡口及第二卡口以外的部位上,所述推钮的第二色彩区与所述观察孔相对应,当待连接物卡入第一卡口内时,所述凸轮受力转动,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卡入第二卡口而锁止所述凸轮,使所述第一卡口锁紧待连接物,且所述连杆机构带动所述推钮移动而使第一色彩区与所述观察孔相对应。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及弹簧,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凸轮相接触,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弹簧内,并与弹簧的一端端部相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端部抵接于壳体内。
在所述推钮的背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卡槽,在所述连杆上设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连杆的凸起卡接于所述推钮背面的卡槽内,使得所述推钮与所述连杆联动移动。
在所述壳体内横向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杆相垂直,所述凸轮套接于所述转轴上,在所述转轴与所述凸轮之间套设有扭转弹簧,当向下推拉所述推钮时,所述扭转弹簧使所述凸轮复位而使第一卡口与所述壳体的缺口相对应。
在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接,在所述支架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转轴孔,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凸轮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夹设于所述支架相对的两侧壁之间。
在所述支架的与所述转轴孔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抵接所述弹簧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转轴相平行,所述弹簧的端部抵接于所述凸台上。
所述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合连接而成,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形状与所述推钮形状相匹配的推钮孔,所述推钮活动设于所述推钮孔内并可沿连杆方向移动。
所述推钮呈块状体,在所述推钮的正面设有内凹的推槽,在所述推槽的底部设有向推钮正面表面突出的推沿,所述推沿与所述推钮的底部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色彩区自所述推钮的侧壁的底部向上延伸,并延伸至与所述推沿相平齐。
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的内壁上分别设有固定柱,在所述支架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固定柱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支架的固定孔套接于所述固定柱上而固定于壳体内。
在所述壳体及支架的端部设有连接织带的带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推钮的侧壁上设置红色和绿色的第一色彩区和第二色彩区,并通过凸轮、连杆机构、扭转弹簧等结构,使得接扣在自然状态下时其观察孔内呈现红色,而在锁紧状态下时其观察孔呈现绿色,从而方便用户直观了解和判断。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等特点,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接扣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接扣处于打开状态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接扣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接扣处于锁紧状态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向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杆锁止凸轮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杆未锁止凸轮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推钮的结构示意图。
壳体1、缺口11、观察孔12、第一壳体13、推钮孔131和第二壳体14、固定柱15、推钮2、第一色彩区21、第二色彩区22、卡槽23、推槽24、推沿25、凸轮3、第一卡口31、第二卡口32、第三卡口33、连杆机构4、连杆41、凸起411、延伸部412、弹簧42、转轴5、扭转弹簧6、支架7、凸台71、固定孔72、第一板体73、第二板体74、第三板体75、带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接扣包括壳体1、凸轮3、推钮2、连杆机构4及支架7。
如图1~图6所示,所述壳体1呈条状,其由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对合连接而成。在所述壳体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设有缺口11,其用于卡入待连接物。在所述第一壳体13的中部或中下部设有推钮孔131,其用于装设所述推钮2。在所述壳体1的侧壁设有观察孔12。所述观察孔12距壳体1底部的高度介于所述推钮孔131上端与下端距壳体1底部的高度之间,从而便于推钮2的侧壁颜色可从所述观察孔12中透露出来,便于直观显示接扣的状态。在所述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相对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固定柱15,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7。
如图5、图6所示,所述支架7的整体形状与所述壳体1相匹配,其设于壳体1内。所述支架7呈板状体,其由第一板体73、第二板体74及第三板体75一体组成。所述第二板体74与第一板体73相互平行,并相互间隔;所述第三板体75垂直连接与第一板体73与第二板体74之间。所述第二板体74的长度小于第一板体73的长度,所述第二板体74位于推钮2上方,其与第一板体73相间隔而可安装转轴5。在所述第一板体73和第二板体74上分别设有转轴孔,其内安装有横向设置的转轴5。在所述第一板体73和第二板体74上分别设有两个固定孔72,其位置与所述固定柱15相对应。所述支架7通过固定孔72插接于固定柱15上而固定于壳体1内。在所述第一板体73的下部或中下部设有垂直向外延伸的凸台71,所述凸台71与所述转轴5相平行,其用于抵接弹簧42。
如图5、图6所示,在所述支架7及壳体1的底部设有相对应的带孔8,其用于连接织带而将所述接扣安装于车上或安全座椅上。
如图5~图9所示,所述推钮2呈块状,其正面表面设有内凹的推槽24,其便于用户用手推拉所述推钮2。在所述推槽24的底部设有向推钮2正面表面突出的推沿25,所述推沿25与所述推钮2的底部间隔一定距离。在所述推钮2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两种颜色区分的第一色彩区21和第二色彩区22。所述第一色彩区21和第二色彩区22用于通过不同的颜色表示接扣当前的不同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彩区21为绿色,其由推钮2侧壁的底部向上延伸,并延伸至与所述推沿25相平齐,其用于表示接扣当前处于锁紧状态。所述第二色彩区22为红色,其用于表示接扣当前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一色彩区21和第二色彩区22可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如可将所述推钮2的侧壁漆成红色,在靠近底部区域漆成绿色而形成第一色彩区21。或者可在推钮2的侧壁上自上而下粘贴上红色和绿色的粘贴条而形成第二色彩区22和第一色彩区21。在所述推钮2的背面设有若干个卡槽23,其用于卡接所述连杆41而与连杆41形成联动连接。
如图5~图8所示,所述凸轮3套设于所述转轴5上,并可沿所述转轴5转动。在所述转轴5与所述凸轮3之间设有扭转弹簧6,所述扭转弹簧6的扭臂作用于所述凸轮3上而可使所述凸轮3复位。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凸轮3上依次设有第一卡口31、第三卡口33和第二卡口32。所述第一卡口31用于卡接待连接物,其形状与所述壳体1的缺口11相匹配。所述第二卡口32用于卡接连杆41,其形状与所述连接的端部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三卡口33用于套接扭转弹簧6的扭臂,而使得所述扭转弹簧6可作用于凸轮3上而使凸轮3复位。
如图5~图8所示,所述连杆机构4包括连杆41和弹簧42。在所述连杆41的一端端部设有与之垂直的延伸部412,其用于与所述凸轮3相接触。在所述连杆41的中部设有若干个凸起411,该凸起411卡接于所述推钮2背面的卡槽23内,而使得所述推钮2与所述连杆41形成联动,使得推钮2可带动连杆41移动,连杆41带动推钮2移动。所述连杆41的下端插接于所述弹簧42内,使得所述弹簧42的上端端部与连杆41上的凸起411相抵接。所述弹簧42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架7的凸台71上。
藉此,便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接扣。当所述扭转弹簧6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凸轮3的第一卡口31与所述壳体1的缺口11相对应而使接扣呈打开状态,此时所述连杆41的顶端与所述凸轮3的除第一卡口31和第二卡口32以外的部位相接触,所述推钮2的推沿25与所述推钮孔131的下端边缘相平齐,推钮2侧壁上的第二色彩区22与所述观察孔12相对应,而使得用户可通过所述观察孔12观察到红色。当待连接物卡入所述第一卡口31时,所述凸轮3受力而转动,并转动至第一卡口31与壳体1呈锁紧状态,第二卡口32与所述连杆41的顶端相对应,从而使得所述连杆41在弹簧42的作用下上移而卡入凸轮3的第二卡口32内,进而锁止所述凸轮3。所述连杆41上移时,同时带动所述推钮2上移,使得所述推钮2侧壁底端的第一色彩区21与所述观察孔12相对应,进而使得用户可通过所述观察孔12观察到绿色。当需要释放待连接物时,向下推拉所述推钮2,使推钮2带动所述连杆41下移。连杆41下移时,所述凸轮3缺少连杆41的作用力而在扭转弹簧6的作用下复位,使得凸轮3的第一卡口31与所述壳体1的缺口11相对应而使接扣呈打开状态。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10)

1.一种接扣,其设有壳体(1)及活动设于壳体(1)上的推钮(2),在所述壳体(1)的一端端部设有缺口(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观察孔(12),在所述推钮(2)的侧壁上设有表示接扣处于锁紧状态的第一色彩区(21)及表示接扣处于打开状态的和第二色彩区(22),在所述壳体(1)内设有可转动的凸轮(3)及与凸轮(3)接触连接的连杆机构(4),所述连杆机构(4)与所述推钮(2)联动连接,在所述凸轮(3)上设有卡接待连接物的第一卡口(31)和卡接所述连杆机构(4)的第二卡口(32),当接扣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口(31)与所述壳体(1)的缺口(11)相对应,所述连杆机构(4)的一端抵接于凸轮(3)的除第一卡口(31)及第二卡口(32)以外的部位上,所述推钮(2)的第二色彩区(22)与所述观察孔(12)相对应,当待连接物卡入第一卡口(31)内时,所述凸轮(3)受力转动,所述连杆(41)机构(4)的一端卡入第二卡口(32)而锁止所述凸轮(3),使所述第一卡口(31)锁紧待连接物,与此同时所述连杆(41)机构(4)带动所述推钮(2)移动而使第一色彩区(21)与所述观察孔(12)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4)包括连杆(41)及弹簧(42),所述连杆(41)的一端与所述凸轮(3)相接触,所述连杆(41)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弹簧(42)内,并与弹簧(42)的一端端部相抵接,所述弹簧(42)的另一端端部抵接于壳体(1)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钮(2)的背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卡槽(23),在所述连杆(41)上设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卡槽(23)相匹配的凸起(411),所述连杆(41)的凸起(411)卡接于所述推钮(2)背面的卡槽(23)内,使得所述推钮(2)与所述连杆(41)联动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内横向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与所述连杆(41)相垂直,所述凸轮(3)套接于所述转轴(5)上,在所述转轴(5)与所述凸轮(3)之间套设有扭转弹簧(6),当向下推拉所述推钮(2)时,所述扭转弹簧(6)使所述凸轮(3)复位而使第一卡口(31)与所述壳体(1)的缺口(11)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内设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相连接,在所述支架(7)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转轴孔,所述转轴(5)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凸轮(3)套设于所述转轴(5)上,并夹设于所述支架(7)相对的两侧壁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7)的与所述转轴孔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抵接所述弹簧(42)的凸台(71),所述凸台(71)与所述转轴(5)相平行,所述弹簧(42)的端部抵接于所述凸台(71)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对合连接而成,在所述第一壳体(13)上设有形状与所述推钮(2)形状相匹配的推钮孔(131),所述推钮(2)活动设于所述推钮孔(131)内并可沿连杆(41)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钮(2)呈块状体,在所述推钮(2)的正面设有内凹的推槽(24),在所述推槽(24)的底部设有向推钮(2)正面表面突出的推沿(25),所述推沿(25)与所述推钮(2)的底部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色彩区(21)自所述推钮(2)的侧壁的底部向上延伸,并延伸至与所述推沿(25)相平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相对的内壁上分别设有固定柱(15),在所述支架(7)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固定柱(15)相对应的固定孔(72),所述支架(7)的固定孔(72)套接于所述固定柱(15)上而固定于壳体(1)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及支架(7)的端部设有连接织带的带孔(8)。
CN201520266461.3U 2015-04-29 2015-04-29 接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68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6461.3U CN204526888U (zh) 2015-04-29 2015-04-29 接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66461.3U CN204526888U (zh) 2015-04-29 2015-04-29 接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26888U true CN204526888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40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6646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26888U (zh) 2015-04-29 2015-04-29 接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268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2672A (zh) * 2015-04-29 2015-07-29 联扬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接扣
CN109733256A (zh) * 2019-02-27 2019-05-10 联扬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锁定连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2672A (zh) * 2015-04-29 2015-07-29 联扬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接扣
CN109733256A (zh) * 2019-02-27 2019-05-10 联扬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锁定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2720B (zh) 扁平雨刮器组件及其耦合方法
CN103507671B (zh) 卡合指示装置及具有该卡合指示装置的儿童安全座椅
CN103465832B (zh) 双向开启汽车扶手箱
CN204526888U (zh) 接扣
CN203528340U (zh) 儿童汽车安全座的连接器
CN201626464U (zh) 童车以及与儿童汽车座的组合体
CN207725264U (zh) 一种isofix连接器以及儿童安全座椅
CN104802672A (zh) 接扣
CN202686016U (zh) 一种车用儿童安全座椅
CN201472193U (zh) 儿童汽车座的锁定机构
CN205075873U (zh) 一种将儿童安全座椅与手推车结合的卡锁装置
CN201853622U (zh) 汽车用按键开关
CN207038399U (zh) 一种汽车电动窗开关
CN211543715U (zh) 一种汽车备胎架
CN204688186U (zh) 婴儿车的座椅连接机构
CN104856505B (zh) 一种新型床护栏
DE102005024719A1 (de) Vorrichtung zum gelenkigen Verbinden eines Wischblatts mit einem Wischarm
CN203358651U (zh) 一种折叠童车
CN202847781U (zh) 婴儿车及其车手高度调整机构
CN202259846U (zh) 插座
CN201774034U (zh) 电源插座装置
CN204020660U (zh) 车门扶手及使用该车门扶手的车辆
CN203331878U (zh) 儿童汽车安全座
CN202753818U (zh) 儿童汽车安全座的座椅与底座连接结构
CN203995764U (zh) 一种新型座椅翻转锁止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