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11969U - 风扇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风扇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11969U CN204511969U CN201520104421.9U CN201520104421U CN204511969U CN 204511969 U CN204511969 U CN 204511969U CN 201520104421 U CN201520104421 U CN 201520104421U CN 204511969 U CN204511969 U CN 2045119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end surface
- hub
- casing
- bla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49 pul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领域,达到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抑制了涡流噪声的产生,降低涡流噪音效果较好。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风扇包括风扇壳体和风扇叶轮。风扇壳体上设有进风口。风扇叶轮设置在风扇壳体内且风扇叶轮能够相对风扇壳体旋转。风扇叶轮包括轮毂的轴线与进风口的中线重合设置,M个扇叶环设在轮毂的轮缘上。M个扇叶中的至少一个扇叶为第一扇叶,第一扇叶包括第一端面、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第三端面、与第三端面相对的第四端面。第一端面为第一扇叶与轮毂连接处的端面;第三端面分别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接且与进风口所在面相对。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中至少有一个端面为曲面或斜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在电子设备内部设有多个电子元器件。而这些电子元器件工作时经常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避免电子设备内部过热影响电子设备正常运行,需要将电子设备内部的热量移除。通常情况下是采用风扇,通过风扇的转动使电子设备内部的空气流动以使电子设备内部的热气流出。因此,风扇成为电子设备内主要的散热部件。但是,风扇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让人烦躁的噪音。
现有的风扇在运转时,其产生的噪音主要有空气的动力性噪音(即气流噪音),而气流噪音包括:风扇叶轮旋转时,周期性地向外排气所造成的压力脉动而产生的周期性排气噪声;以及气体涡流在风叶轮界面上分裂时引起的涡流噪声两个部分。其中,周期性排气噪音是无法避免的,而涡流噪音则取决于风机叶轮的形状、气流相对于机体的流速及流态。现有结构的风扇通常是在风扇的进风口处设有避免风扇进风口处涡流产生的扰流板,但扰流板的设置并不能从根本降低涡流噪音。因此,现有的风扇降低涡流噪音的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风扇及电子设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涡流噪音效果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该风扇包括:
风扇壳体,其上设有进风口;
风扇叶轮,其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内,且所述风扇叶轮能够相对所述风扇壳体旋转;
所述风扇叶轮包括轮毂和M个扇叶;所述轮毂的轴线与所述进风口的中线重合设置,M个所述扇叶环设在所述轮毂的轮缘上;
M个所述扇叶中的至少一个扇叶为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扇叶包括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相对的第四端面;
所述第一端面为所述第一扇叶与所述轮毂连接处的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连接,且与所述进风口所在面相对;
其中,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中至少有一个端面为曲面或斜面,M≥1的正整数。
如前所述的风扇,其中,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曲面;相应的,所述曲面包括凸面、凹面或弧面。
如前所述的风扇,其中,所述第三端面和/或所述第四端面为所述曲面。
如前所述的风扇,其中,所述曲面为从所述第一端面所在的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面所在的端部逐渐升高的弧面;或者,
所述曲面为所述第一端面所在的端部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面所在的端部的波浪面。
如前所述的风扇,其中,所述第一端面为所述曲面;相应的,所述曲面为弧面。
如前所述的风扇,其中,若所述第一端面为所述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进风口所在面的夹角为钝角。
如前所述的风扇,其中,所述轮毂包括:轮毂本体、轮毂风叶和联轴装置;
所述轮毂本体的内经侧与所述轮毂风叶连接,所述轮毂本体的外径侧与所述M个扇叶连接,所述联轴装置设置在所述轮毂本体的中心。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通风口;
N个电子元件,所述N个电子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中,N≥1的正整数;
上述所述的风扇,所述风扇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与所述N个电子元件对应;
当所述风扇运行时能够将所述N个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通风口排出所述壳体外。
如前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或一体式计算机。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扇叶的与轮毂连接的第一端面,以及与风扇壳体相对的第二端面、第三端面、第四端面中至少有一端面为曲面或斜面,使得当风扇运行时,风扇的各个扇叶上各点出的线速度不同,使气流相对于扇叶的流速不同,以使风扇出风口处的风速不同,致使各扇叶产生波峰和波谷相互交错叠加的声波;或者,风扇的第一扇叶上的各点距风扇壳体的距离不同,使气流对风扇壳体的压力不同,致使风扇壳体受到气流的冲击减弱,从根本上抑制了涡流噪声的产生,降低涡流噪音效果较好,提高了用户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中风扇叶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中风扇叶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中风扇叶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中风扇叶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中风扇叶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中风扇叶轮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中风扇叶轮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中风扇叶轮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中风扇叶轮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扇降低涡流噪音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风扇及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扇包括:
风扇壳体,其上设有进风口;
风扇叶轮,其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内,且所述风扇叶轮能够相对所述风扇壳体旋转;
所述风扇叶轮包括轮毂和M个扇叶;所述轮毂的轴线与所述进风口的中线重合设置,M个所述扇叶环设在所述轮毂的轮缘上;
M个所述扇叶中的至少一个扇叶为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扇叶包括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相对的第四端面;
所述第一端面为所述第一扇叶与所述轮毂连接处的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连接,且与所述进风口所在面相对;
其中,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中至少有一个端面为曲面或斜面,M≥1的正整数。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通风口;
N个电子元件,所述N个电子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中,N≥1的正整数;
上述所述的风扇,所述风扇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与所述N个电子元件对应;
当所述风扇运行时能够将所述N个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通风口排出所述壳体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扇叶的与轮毂连接的第一端面,以及与风扇壳体相对的第二端面、第三端面、第四端面中至少有一端面为曲面或斜面,使得当风扇运行时,风扇的各个扇叶上各点出的线速度不同,使气流相对于扇叶的流速不同,以使风扇出风口处的风速不同,致使各扇叶产生波峰和波谷相互交错叠加的声波;或者,风扇的第一扇叶上的各点距风扇壳体的距离不同,使气流对风扇壳体的压力不同,致使风扇壳体受到气流的冲击减弱,从根本上抑制了涡流噪声的产生,降低涡流噪音效果较好,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试验台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风扇包括:风扇壳体10和风扇叶轮20。所述风扇壳体10上设有进风口11。所述风扇叶轮20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10内,且所述风扇叶轮20能够相对所述风扇壳体10旋转。如图2所示,所述风扇叶轮20包括轮毂21和M个扇叶22。所述轮毂21的轴线与所述进风口11的中线重合设置,M个所述扇叶22环设在所述轮毂21的轮缘上。M个所述扇叶22中的至少一个扇叶22为第一扇叶22,所述第一扇叶22包括第一端面221、与所述第一端面221相对的第二端面222、第三端面223、与所述第三端面223相对的第四端面224。所述第一端面221为所述第一扇叶22与所述轮毂21连接处的端面;所述第三端面223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221和所述第二端面222连接,且与所述进风口11所在面相对。其中,所述第一端面221、所述第二端面222、所述第三端面223和所述第四端面224中至少有一个端面为曲面或斜面,M≥1的正整数。其中,所述曲面的曲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风扇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共同围成用于容置所述风扇叶轮的容置空间;所述顶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底板上或所述侧板上设有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扇叶的所述第一端面较所述第二端面距所述轮毂的中心较近,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侧板相对,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顶板相对,所述第四端面与所述底板相对。由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中至少有一端面为曲面或斜面,使得当风扇运行时,所述风扇的各个扇叶上各点出的线速度不同,使气流相对于所述扇叶的流速不同,以使所述风扇出风口处的风速不同,致使各扇叶产生波峰和波谷相互交错叠加的声波;或者,所述风扇的所述第一扇叶上的各点距风扇壳体的距离不同,使气流对所述风扇壳体的压力不同,致使所述风扇壳体受到气流的冲击减弱,从根本上抑制了涡流噪声的产生,降低涡流噪音效果较好,提高声音品质。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221、所述第二端面222、所述第三端面223和所述第四端面224中至少有一端面为曲面或斜面。下面分别对各个端面做具体描述:
若所述第二端面222为所述曲面;相应的,所述曲面可以包括凸面(如图2所示);或者,所述曲面可以包括凹面(如图3所示);或者,所述曲面可以包括弧面(如图4、图5和和图6所示)。当所述风扇运行时,气流与扇叶22做相对运动,所述第一扇叶22的所述第二端面222上各点处的线速度不同,气流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面222的相对速度不同,以产生波峰和波谷相互交错叠加的声波,从而降低了噪音。同时,又由于所述第二端面222与所述风扇壳体10相对,当所述第二端面222为曲面时,所述第二端面222上的部分区域为所述曲面的凹面处,则距所述风扇壳体10的距离较大,使气流对所述风扇壳体10的撞击变弱,从而降低了气流的声压,提高了声音品质。当然,若所述第二端面222为斜面(未给出示图),也能够降低噪音,具体原理同上所述。
若所述第三端面223和/或所述第四端面224为所述曲面。所述曲面为从所述第一端面221所在的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面222所在的端部逐渐升高的弧面(如图6所示);或者,所述曲面为所述第一端面221所在的端部低于所述第二端面222所在的端部的波浪面(如图7所示);或者,所述曲面为所述第一端面221所在的端部等于所述第二端面222所在的端部的波浪面(如图8所示)。当所述风扇运行时,所述第三端面223上的部分区域为所述曲面的凹面处,则距所述风扇壳体10的距离较大,或所述第四端面224上的部分区域为所述曲面的凹面处,则距所述风扇壳体10的距离较大,使气流对所述风扇壳体10的撞击变弱,从而降低了气流的声压,提高了声音品质。当然,若所述第三端面223和/或所述第四端面224为所述斜面(未给出示图),同样能降低噪音,具体原理同上所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斜面为所述第一端面221所在的端部低于所述第二端面222所在的端部的斜面,以方便气流从进风口11流入。
若所述第一端面221为所述曲面;相应的,所述曲面为弧面(如图9所示)。当所述风扇运行时,由于所述第一端面221为弧面,根据弧面的特点,气流沿着弧面流入进风口11,在气流流入进风口的过程中,气流的部分压力随着弧面的弧度分解,从而减弱了气流对进风口11的压力,避免较大的脉动产生,进而降低了噪音。同时,由于所述第一端面221较第二端面222距进风口11处较近,所述第一端面221设置成弧面可以避免遮挡流入进风口11的气流,进而保证了流进所述进风口11的气流的流量,从而确保了风扇的散热性能。当然,若所述第一端面221为所述斜面(如图10所示),所述斜面与所述进风口11所在面的夹角为钝角,同样能降低噪音,具体原理同上所述。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轮毂21包括:轮毂本体211、轮毂风叶212和联轴装置213。所述轮毂本体211的内经侧与所述轮毂风叶212连接,所述轮毂本体211的外径侧与所述M个扇叶22连接,所述联轴装置213设置在所述轮毂本体211的中心。其中,所述轮毂风叶212通过所述联轴装置213与驱动电机连接。当驱动电机运转时,带动所述轮毂风叶212运转,同时带动与所述轮毂本体211的外径侧连接的所述M个扇叶22向轮毂21内输送气流,从而起到散热的作用。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N个电子元件200和风扇300。其中,如图1~图10中所示,所述风扇300包括:风扇壳体10和风扇叶轮20。所述风扇壳体10上设有进风口11。所述风扇叶22轮20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10内,且所述风扇叶轮20能够相对所述风扇壳体10旋转。所述风扇叶轮20包括轮毂21和M个扇叶22。所述轮毂21的轴线与所述进风口11的中线重合设置,M个所述扇叶22环设在所述轮毂21的轮缘上。M个所述扇叶22中的至少一个扇叶22为第一扇叶22,所述第一扇叶22包括第一端面221、与所述第一端面221相对的第二端面222、第三端面223、与所述第三端面223相对的第四端面224。所述第一端面221为所述第一扇叶22与所述轮毂21连接处的端面;所述第三端面223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221和所述第二端面222连接,且与所述进风口11所在面相对。其中,所述第一端面221、所述第二端面222、所述第三端面223和所述第四端面224中至少有一个端面为曲面或斜面,M≥1的正整数。其中,如图11所示,所述壳体100上设有通风口110。所述N个电子元件200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中,N≥1的正整数。所述风扇300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中,且与所述N个电子元件200对应。当所述风扇300运行时能够将所述N个电子元件200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通风口110排出所述壳体100外。
具体地,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风扇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风扇,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或台式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扇叶的与轮毂连接的第一端面,以及与风扇壳体相对的第二端面、第三端面、第四端面中至少有一端面为曲面或斜面,使得当风扇运行时,风扇的各个扇叶上各点出的线速度不同,使气流相对于扇叶的流速不同,以使风扇出风口处的风速不同,致使各扇叶产生波峰和波谷相互交错叠加的声波;或者,风扇的第一扇叶上的各点距风扇壳体的距离不同,使气流对风扇壳体的压力不同,致使风扇壳体受到气流的冲击减弱,从根本上抑制了涡流噪声的产生,降低涡流噪音效果较好,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扇壳体,其上设有进风口;
风扇叶轮,其设置在所述风扇壳体内,且所述风扇叶轮能够相对所述风扇壳体旋转;
所述风扇叶轮包括轮毂和M个扇叶;所述轮毂的轴线与所述进风口的中线重合设置,M个所述扇叶环设在所述轮毂的轮缘上;
M个所述扇叶中的至少一个扇叶为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扇叶包括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相对的第四端面;
所述第一端面为所述第一扇叶与所述轮毂连接处的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连接,且与所述进风口所在面相对;
其中,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中至少有一个端面为曲面或斜面,M≥1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曲面;相应的,所述曲面包括凸面、凹面或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面和/或所述第四端面为所述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面为从所述第一端面所在的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面所在的端部逐渐升高的弧面;或者,
所述曲面为所述第一端面所在的端部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面所在的端部的波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为所述曲面;相应的,所述曲面为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端面为所述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进风口所在面的夹角为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包括:轮毂本体、轮毂风叶和联轴装置;
所述轮毂本体的内经侧与所述轮毂风叶连接,所述轮毂本体的外径侧与所述M个扇叶连接,所述联轴装置设置在所述轮毂本体的中心。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通风口;
N个电子元件,所述N个电子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中,N≥1的正整数;
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所述风扇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与所述N个电子元件对应;
当所述风扇运行时能够将所述N个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通风口排出所述壳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或一体式计算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04421.9U CN204511969U (zh) | 2015-02-12 | 2015-02-12 | 风扇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104421.9U CN204511969U (zh) | 2015-02-12 | 2015-02-12 | 风扇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11969U true CN204511969U (zh) | 2015-07-29 |
Family
ID=53709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04421.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511969U (zh) | 2015-02-12 | 2015-02-12 | 风扇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1196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09721A (zh) * | 2021-06-18 | 2021-08-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风扇体及电子设备 |
KR20220045783A (ko) * | 2020-10-06 | 2022-04-13 | 이상무 | 흡입력이 강화된 이중팬 |
-
2015
- 2015-02-12 CN CN201520104421.9U patent/CN20451196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20045783A (ko) * | 2020-10-06 | 2022-04-13 | 이상무 | 흡입력이 강화된 이중팬 |
KR102453861B1 (ko) | 2020-10-06 | 2022-10-12 | 이상무 | 흡입력이 강화된 이중팬 |
CN113309721A (zh) * | 2021-06-18 | 2021-08-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风扇体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80647U (ja) | 送風装置及びその羽根 | |
CN203453120U (zh) | 风扇及其风扇叶轮 | |
CN103225626B (zh) | 离心式风扇 | |
CN104196761A (zh) | 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 | |
TWI537477B (zh) | 葉輪結構及應用葉輪結構的離心風扇 | |
CN104102311A (zh) | 散热模块及其离心式风扇 | |
CN103256249B (zh) | 离心式风扇 | |
CN201218235Y (zh) | 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 | |
CN204511969U (zh) | 风扇及电子设备 | |
US11353041B2 (en) | Blade and fan structure | |
TWI471488B (zh) | 離心式風扇 | |
CN203978927U (zh) | 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 | |
JP2018115650A (ja) | 送風装置 | |
CN103089706A (zh) | 散热风扇 | |
CN114688080A (zh) | 具有多重仰角的扇叶结构及散热装置 | |
CN107906046A (zh) | 一种风扇叶轮 | |
CN202851453U (zh) | 扇叶结构 | |
CN205908525U (zh) | 散热模块 | |
CN201218233Y (zh) | 散热风扇的扇叶装置 | |
CN203856776U (zh) | 离心风扇及电子设备 | |
TWI257837B (en) | Dissipation module with noise reduction function | |
Jasim et al. |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Flow Field of an Impeller | |
TWM467921U (zh) | 風扇及其葉輪 | |
US20240244788A1 (en) | Impeller, fan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1219666A (en) | capable of reducing noise caused by the air flow hitting against the ring wall as well as the turbulence of the air flow, and the wind output amount is further increase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