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76023U -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76023U CN204376023U CN201520061283.0U CN201520061283U CN204376023U CN 204376023 U CN204376023 U CN 204376023U CN 201520061283 U CN201520061283 U CN 201520061283U CN 204376023 U CN204376023 U CN 2043760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nducting terminal
- main body
- body portion
- copper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the spring member surrounding the socke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该铜排连接器包括有一基座及两个对称安装于该基座上的端子组件。每个端子组件均包括有一导电端子及一补强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有一片状主体部、一弹性对接端、以及一安装端。该补强端子包括有一直立部、一L型按压部、以及一U型扣持部;其中该直立部贴靠于该导电端子的片状主体部的一侧上;该扣持部则绕行至该导电端子的片状主体部的另一侧,该按压部抵压在该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端上。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具备高导电性和高弹性的端子组件,能够提供更佳的电气性能和长期的可靠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气性能佳且连接可靠的铜排连接器,以及应用于该铜排连接器中的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新推出的铜排连接器的特点是额定电流高、能量损耗低,该铜排连接器的导电端子采用了弹性臂的设计,以提供充分可靠的接触来适应尺寸或位置的偏差。通常,为了提高该弹性臂的导电性,该弹性臂的弹性下降,但这并不利于与对接连接器的可靠连接及频繁插拔。相反,若该弹性臂的弹性越大,其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接触力及导电性就会变差,从而无法很好地满足大电流的应用场合。
此外,现有的铜排连接器通常只包括一片整体式结构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只能充当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因此该铜排连接器只能用来传输一个极向的电流,从而限制了该铜排连接器的适用范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电气性能佳、且连接可靠的铜排连接器,以及一种具备高导电性和高弹性的特点的端子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排连接器,具备高导电性和高弹性的端子组件,能够提供更佳的电气性能和长期的可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组件,具备高导电性和高弹性的特点,能够提供更佳的电气性能和长期的可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排连接器包括一基座、以及至少两个对称地组装于该基座上的端子组件。该基座包括一位于前方的对接部、一位于后方的安装部、一形成于该对接部上的竖直状插接口、以及两个对称地设置于该插接口的左右两侧与该插接口相连通并延伸至该安装部的后表面的端子通道。这两个端子组件组装于相对应的端子通道中,每个端子组件均包括有一导电端子及一补强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有一片状主体部、一自该片状主体部的前边缘弯折并向前延伸的弹性对接端、以及一位于该片状主体部的下边缘的安装端;其中该片状主体部位于该安装部中,该弹性对接端自相对应的端子通道伸入该插接口中,而该安装端则自该相对应的端子通道伸出该安装部的底面。该补强端子包括有一直立部、一自该直立部的前边缘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的按压部、以及一自该直立部的后边缘弯折而成的扣持部;其中该直立部贴靠于该导电端子的片状主体部的一侧上;该扣持部则绕行至该导电端子的片状主体部的另一侧,该按压部抵压在该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端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基座还包括有两横梁,这两个横梁对称地位于该插接口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位于相对应的端子通道中,将该相对应的端子通道分成上下两部分;每一横梁均包括一位于该对接部中并延伸至该对接部的前表面的前段、一位于该安装部中的后段,以及二形成该后段的左右两侧的台肩。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端包括两对向前延伸且上下间隔开的弹性片,这两对弹性片分别从该横梁的上下侧伸入该基座的对接部中;每一弹性片均至少包括一自该片状主体部的前边缘朝向另一导电端子折弯的倾斜延伸部、一自该倾斜延伸部朝远离该另一导电端子的方向折弯形成并凸伸入该插接口中的弧形凸出部、以及一指向远离该另一导电端子的方向的尾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这两个导电端子的片状主体部平行排布;这两个导电端子的尾端构成喇叭状;而其弧形凸出部则形成汇聚状且间隔一定距离,并且这两个补强端子的按压部夹住这两个导电端子的弧形凸出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扣持部呈U型,用来包围该横梁的后段;该按压部呈L型,其包括两对向前延伸且上下间隔开的L型片体,每一L型片体均包括有一自该直立部的前边缘朝向该导电端子折弯的延伸臂、一垂直指向该导电端子的末端、以及一形成于该末端的尖部,其中该末端与该尖部是抵压在该导电端子的弧形凸出部的一内凹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补强端子还包括有两个扣持片,这两个扣持片是自该直立部的后边缘垂直弯折而成,并对称地位于该扣持部的上下两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基座还包括有两个固定臂,这两个固定臂对称地设置于该安装部的底面上;每一固定臂均包括有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该固定端固定至该基座上,而该自由端则水平伸向该安装部的后表面并形成卡勾状。该导电端子还包括有一凹槽,该凹槽形成于该片状主体部的后边缘,并位于该后边缘下方靠近该安装端的位置;该基座的固定臂的自由端卡入该导电端子的凹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基座还包括有两扣槽,这两个扣槽对称地形成于该安装部上,并分别位于这两个端子通道的侧壁上且靠近于顶壁的位置处。该导电端子还包括有一自该片状主体部的上边缘朝向外侧折弯而成的水平扣片,该水平扣片固定于该扣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部的底面,该插接口是自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向后延伸;该插接口贯穿该对接部的上下表面;每一端子通道均贯穿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及该安装部的后表面;在该插接口的两侧形成有至少两个开口,该插接口通过这两个开口与这两个端子通道相连通。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子组件,应用于一铜排连接器中,该端子组件包括有一导电端子及一补强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有一片状主体部、一自该片状主体部的前边缘弯折并向前延伸的弹性对接端、以及一位于该片状主体部的下边缘的安装端;其中该弹性对接端包括两对向前延伸且上下间隔开的弹性片;每一弹性片均至少包括一自该片状主体部的前边缘向外折弯的倾斜延伸部、一自该倾斜延伸部朝相反方向折弯形成的弧形凸出部、以及一尾端。该补强端子包括有一直立部、一自该直立部的前边缘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的L型按压部、以及一自该直立部的后边缘弯折而成的U型扣持部;其中该L型按压部包括两对向前延伸且上下间隔开的L型片体,每一L型片体均包括有一自该直立部的前边缘朝向该导电端子折弯的延伸臂、一垂直指向该导电端子的末端。其中该直立部贴靠于该导电端子的片状主体部的一侧上;该U型扣持部则绕行至该片状主体部的另一侧,该末端抵压在该导电端子的弧形凸出部的一内凹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具备高导电性和高弹性的端子组件,能够提供更佳的电气性能和长期的可靠连接。此外,由于该铜排连接器采用了两个独立的端子组件,这两个端子组件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不同极向的电流,从而扩大了该铜排连接器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分解之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端子组件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端子组件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铜排连接器 1 基座 10
对接部 11 安装部 12
插接口 13 端子通道 14
开口 15 横梁 16
前段 160 后段 161
台肩 162 固定臂 17
固定端 170 自由端 171
扣槽 18 端子组件 20
导电端子 30 片状主体部 31
弹性对接端 32 安装端 33
弹性片 34 倾斜延伸部 340
弧形凸出部 341 尾端 342
凹槽 35 水平扣片 36
补强端子 40 直立部 41
按压部 42 扣持部 43
L型片体 44 延伸臂 440
末端 441 尖部 442
扣持片 45 对接导体 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1,图1为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1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1分解之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1包括一基座10、以及至少两个对称地组装于该基座10上的端子组件20。
如图2、图4所示,上述基座10大致呈长方体状,其包括一位于该基座10前方的对接部11、一位于该基座10后方的安装部12、一形成于该对接部11上的竖直状插接口13、以及两个对称地设置于该插接口13的左右两侧与该插接口13相连通并延伸至该安装部12的后表面的端子通道14。在本实施例中,该对接部11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部12的底面。该插接口13是自该对接部11的前表面向后延伸,且向后延伸的长度基本上接近该基座10的一半长度。该插接口13贯穿该对接部11的上下表面。每一个端子通道14均贯穿该对接部11的前表面及该安装部12的后表面。具体来讲,在该插接口13的两侧形成有至少两个开口15,因此该插接口13能够与两侧的端子通道14相连通。
如图2、图4所示,该基座10还包括有两横梁16,这两个横梁16对称地位于该插接口13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位于相对应的端子通道14中,将该相对应的端子通道14分成上下两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横梁16包括一位于该对接部11中并延伸至该对接部11的前表面的前段160、一位于该安装部12中的后段161,以及二形成该后段161的左右两侧的台肩162(如图6所示)。
如图4、图6所示,该基座10还包括有两个固定臂17,这两个固定臂17对称地设置于该安装部12的底面上,并且每一固定臂17均位于相对应的端子通道14的下方。每一固定臂17均包括有一固定端170及一自由端171,该固定端170固定至该基座10上,而该自由端171则水平伸向该安装部12的后表面并形成卡勾状。这两个固定臂17的卡勾状自由端171均朝向外侧。
如图4、图6所示,该基座10还包括有两扣槽18,这两个扣槽18对称地形成于该安装部12上,并分别位于这两个端子通道14的最外侧的侧壁上且靠近于顶壁的位置处。
如图7、图8所示,每个端子组件20均包括有一导电端子30及一补强端子40。
如图7、图8所示,该导电端子30包括有一片状主体部31、一自该片状主体部31的前边缘弯折并向前延伸的弹性对接端32、以及一位于该片状主体部31的下边缘的安装端33。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对接端32包括两对向前延伸且上下间隔开的弹性片34,每一弹性片34均包括一自该片状主体部31的前边缘朝向另一导电端子30折弯的倾斜延伸部340、一自该倾斜延伸部340朝远离该另一导电端子30的方向折弯形成的弧形凸出部341、以及一指向远离该另一导电端子30的方向的尾端342。更详细地讲,每一弹性片34均是经过多次折弯而成。因此,每个弹性对接端32均包括有多个弯折处,例如该弧形凸出部341就是其中一弯折处。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端33呈竖直片状,其自该片状主体部31的下边缘向下竖直延伸而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安装端33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被折弯形成L型。
此外,如图7、图8所示,该导电端子30还包括有一凹槽35,该凹槽35形成于该片状主体部31的后边缘,并位于该后边缘下方靠近该安装端33的位置。该导电端子30还包括有一自该片状主体部31的上边缘朝向外侧折弯而成的水平扣片36。
如图7、图8所示,该补强端子40包括有一直立部41、一自该直立部41的前边缘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的按压部42、以及一自该直立部41的后边缘弯折而成的扣持部43。在本实施例中,该扣持部43呈U型。该按压部42呈L型,其包括两对向前延伸且上下间隔开的L型片体44,每一L型片体44均包括有一自该直立部41的前边缘朝向该导电端子30折弯的延伸臂440、一垂直指向该导电端子30的末端441、以及一形成于该末端441的尖部442。此外,该补强端子40还包括有两个扣持片45,这两个扣持片45是自该直立部41的后边缘垂直弯折而成,并对称地位于该扣持部43的上下两侧。
如图5所示,当该补强端子40与该导电端子30结合时,该补强端子40的直立部41贴靠在该导电端子30的片状主体部31的外侧,该外侧是指该导电端子30远离另一导电端子30的那一侧。该补强端子40的扣持部43绕行至该导电端子30的片状主体部31的内侧,该内侧是指该导电端子30靠近于另一导电端子30的那一侧。该按压部42压在该导电端子30的弹性对接端32上。更进一步地讲,该补强端子40的延伸臂440的末端441与尖部442是压在该导电端子30的弧形凸出部341的一相对侧(即一内凹侧)。此外,如图4所示,该补强端子40的两个扣持片45均卡在该导电端子30的片状主体部31的后边缘上。
如图5所示,这两个导电端子30的片状主体部31平行排布,弹性对接端32的尾端342构成喇叭状,以有利于一对接导体9顺利插入;而弹性对接端32的弧形凸出部341则形成汇聚状,并仍然间隔一定距离。这两个补强端子40分别位于这两个导电端子30的外侧,并且这两个补强端子40的按压部42夹持这两个导电端子30的弹性对接端32,从而为这两个导电端子30提供补强作用。
下面将以其中一端子组件20为例,说明该端子组件20与该基座10的组装关系。
如图1、图3所示,当该端子组件20组装于该基座10上时,该导电端子30组装于该基座10的端子通道14中,其中该片状主体部31(标号见图7)位于该基座10的安装部12内,其水平扣片36(标号见图7)卡入该基座10的扣槽18内。该弹性对接端32伸入该基座10的对接部11,并且凸伸于该基座10的插接口13中,以准备与如图5所示的对接导体9电性接触。具体地讲,该导电端子30的这两对弹性片34分别从该横梁16(标号见图6)的上下侧伸入该对接部11中,并且跨设于该横梁16上,同时该横梁16的台肩162(标号见图6)可以确保该导电端子30正常插入该端子通道14中,防止其过度向前插入;而位于这两对弹性片34上的弧形凸出部341则凸伸于该插接口13中。该导电端子30的安装端33自该基座10的底面伸出该基座10之外;同时,位于该基座10底面的固定臂17的卡勾状自由端171则卡入该导电端子30的凹槽35(标号见图7)内,防止该导电端子30脱离该基座10。此外,该补强端子40的会随着该导电端子30一起进入该端子通道14中,其中该扣持部43包围该横梁16的后段161(标号见图6),以保证该补强端子40能够紧紧地贴靠于该导电端子30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铜排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30弹性很好,而在该导电端子30上增加补强端子40,该补强端子40的按压部42压在该导电端子30的弹性对接端32上,能够使得该导电端子30与该对接导体9保持较大的电性接触力,从而具备高导电性。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件20能够提供更佳的电气性能和长期的可靠连接。此外,由于该铜排连接器1采用了两个独立的端子组件20,这两个端子组件20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不同极向的电流,从而扩大了该铜排连接器1的使用范围。
Claims (10)
1. 一种铜排连接器,包括一基座、以及至少两个对称地组装于该基座上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该基座包括一位于前方的对接部、一位于后方的安装部、一形成于该对接部上的竖直状插接口、以及两个对称地设置于该插接口的左右两侧与该插接口相连通并延伸至该安装部的后表面的端子通道;以及
这两个端子组件组装于相对应的端子通道中,每个端子组件均包括有一导电端子及一补强端子;
该导电端子包括有一片状主体部、一自该片状主体部的前边缘弯折并向前延伸的弹性对接端、以及一位于该片状主体部的下边缘的安装端;其中该片状主体部位于该安装部中,该弹性对接端自相对应的端子通道伸入该插接口中,而该安装端则自该相对应的端子通道伸出该安装部的底面;以及
该补强端子包括有一直立部、一自该直立部的前边缘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的按压部、以及一自该直立部的后边缘弯折而成的扣持部;其中该直立部贴靠于该导电端子的片状主体部的一侧上;该扣持部则绕行至该导电端子的片状主体部的另一侧,该按压部抵压在该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端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括有两横梁,这两个横梁对称地位于该插接口的左右两侧,且分别位于相对应的端子通道中,将该相对应的端子通道分成上下两部分;每一横梁均包括一位于该对接部中并延伸至该对接部的前表面的前段、一位于该安装部中的后段,以及二形成该后段的左右两侧的台肩。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的弹性对接端包括两对向前延伸且上下间隔开的弹性片,这两对弹性片分别从该横梁的上下侧伸入该基座的对接部中;每一弹性片均至少包括一自该片状主体部的前边缘朝向另一导电端子折弯的倾斜延伸部、一自该倾斜延伸部朝远离该另一导电端子的方向折弯形成并凸伸入该插接口中的弧形凸出部、以及一指向远离该另一导电端子的方向的尾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两个导电端子的片状主体部平行排布;这两个导电端子的尾端构成喇叭状;而其弧形凸出部则形成汇聚状且间隔一定距离,并且这两个补强端子的按压部夹住这两个导电端子的弧形凸出部。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扣持部呈U型,用来包围该横梁的后段;该按压部呈L型,其包括两对向前延伸且上下间隔开的L型片体,每一L型片体均包括有一自该直立部的前边缘朝向该导电端子折弯的延伸臂、一垂直指向该导电端子的末端、以及一形成于该末端的尖部,其中该末端与该尖部是抵压在该导电端子的弧形凸出部的一内凹侧。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补强端子还包括有两个扣持片,这两个扣持片是自该直立部的后边缘垂直弯折而成,并对称地位于该扣持部的上下两侧。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括有两个固定臂,这两个固定臂对称地设置于该安装部的底面上;每一固定臂均包括有一固定端及一自由端,该固定端固定至该基座上,而该自由端则水平伸向该安装部的后表面并形成卡勾状;
该导电端子还包括有一凹槽,该凹槽形成于该片状主体部的后边缘,并位于该后边缘下方靠近该安装端的位置;该基座的固定臂的自由端卡入该导电端子的凹槽内。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括有两扣槽,这两个扣槽对称地形成于该安装部上,并分别位于这两个端子通道的侧壁上且靠近于顶壁的位置处;
该导电端子还包括有一自该片状主体部的上边缘朝向外侧折弯而成的水平扣片,该水平扣片固定于该扣槽内。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部的底面,该插接口是自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向后延伸;该插接口贯穿该对接部的上下表面;每一端子通道均贯穿该对接部的前表面及该安装部的后表面;在该插接口的两侧形成有至少两个开口,该插接口通过这两个开口与这两个端子通道相连通。
10. 一种端子组件,应用于一铜排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件包括有一导电端子及一补强端子;
该导电端子包括有一片状主体部、一自该片状主体部的前边缘弯折并向前延伸的弹性对接端、以及一位于该片状主体部的下边缘的安装端;其中该弹性对接端包括两对向前延伸且上下间隔开的弹性片;每一弹性片均至少包括一自该片状主体部的前边缘向外折弯的倾斜延伸部、一自该倾斜延伸部朝相反方向折弯形成的弧形凸出部、以及一尾端;
该补强端子包括有一直立部、一自该直立部的前边缘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的L型按压部、以及一自该直立部的后边缘弯折而成的U型扣持部;其中该L型按压部包括两对向前延伸且上下间隔开的L型片体,每一L型片体均包括有一自该直立部的前边缘朝向该导电端子折弯的延伸臂、一垂直指向该导电端子的末端;
其中该直立部贴靠于该导电端子的片状主体部的一侧上;该U型扣持部则绕行至该片状主体部的另一侧,该末端抵压在该导电端子的弧形凸出部的一内凹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61283.0U CN204376023U (zh) | 2015-01-29 | 2015-01-29 |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
US14/936,701 US9537242B2 (en) | 2015-01-29 | 2015-11-10 |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and a terminal assembl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61283.0U CN204376023U (zh) | 2015-01-29 | 2015-01-29 |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76023U true CN204376023U (zh) | 2015-06-03 |
Family
ID=53332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6128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76023U (zh) | 2015-01-29 | 2015-01-29 |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37242B2 (zh) |
CN (1) | CN20437602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98739A (zh) * | 2018-03-19 | 2018-09-2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180966A (zh) * | 2020-01-15 | 2020-05-19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 |
CN111615273A (zh) * | 2020-06-30 | 2020-09-01 | 德尔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磁件固定装置 |
CN114256704A (zh) * | 2021-11-19 | 2022-03-29 | 南通卓尔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接点较多的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442080A1 (de) * | 2017-08-09 | 2019-02-13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Steckkupplung für eine akkueinheit |
BE1025493B1 (de) * | 2017-08-21 | 2019-03-25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Leiterplatt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ischen Steckverbinders |
CN112072353B (zh) * | 2017-09-15 | 2022-08-0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US10193247B1 (en) * | 2017-11-14 | 2019-01-29 | Lea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tact spring with extensions |
CN109546066B (zh) * | 2018-12-05 | 2021-12-17 | 昆山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用连接系统及支架组件 |
WO2021000189A1 (zh) * | 2019-06-30 | 2021-01-07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导电端子的弯脚装置及其折弯成型方法 |
TWI718736B (zh) * | 2019-10-30 | 2021-02-11 | 大陸商東莞訊滔電子有限公司 | 電性端子以及電連接器 |
USD931223S1 (en) * | 2019-11-15 | 2021-09-21 | Molex, Llc | Connector |
US11069999B2 (en) * | 2019-12-20 | 2021-07-20 | Lea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terminal assembly with connection retainer |
CN113540856B (zh) * | 2020-04-20 | 2023-08-2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14498130A (zh) * | 2020-10-26 | 2022-05-13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14765319A (zh) * | 2021-01-14 | 2022-07-19 |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极及电池包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02566B1 (en) * | 1998-09-15 | 2002-06-11 | Tvm Group, Inc. | Low 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pin and socket connectors for use therewith |
TW482352U (en) * | 2000-12-30 | 2002-04-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onic connector |
US6394818B1 (en) * | 2001-03-27 | 2002-05-28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Power connector |
US7476108B2 (en) * | 2004-12-22 | 2009-01-13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s with cooling features |
US7425145B2 (en) * | 2006-05-26 | 2008-09-16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power |
US7726982B2 (en) * | 2006-06-15 | 2010-06-01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air-circulation features |
US8366458B2 (en) * | 2009-06-24 | 2013-02-05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system |
CN102738615B (zh) * | 2011-04-08 | 2015-01-07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 |
TWM420072U (en) * | 2011-08-26 | 2012-01-01 | Aces Electronic Co Ltd | Plug connector, jack connector and their assembly |
CN104779499A (zh) * | 2012-01-04 | 2015-07-15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3367977A (zh) * | 2012-03-29 | 2013-10-23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3390813A (zh) * | 2012-05-10 | 2013-11-13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M485540U (zh) * | 2014-04-30 | 2014-09-01 | T Conn Prec Corp | 改良式插頭、插座連接器及其組合結構 |
-
2015
- 2015-01-29 CN CN201520061283.0U patent/CN20437602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11-10 US US14/936,701 patent/US953724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98739A (zh) * | 2018-03-19 | 2018-09-2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1180966A (zh) * | 2020-01-15 | 2020-05-19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 |
CN111180966B (zh) * | 2020-01-15 | 2021-10-22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 |
US11611167B2 (en) | 2020-01-15 | 2023-03-21 |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 Plug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CN111615273A (zh) * | 2020-06-30 | 2020-09-01 | 德尔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磁件固定装置 |
CN111615273B (zh) * | 2020-06-30 | 2024-04-05 | 博格华纳驱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磁件固定装置 |
CN114256704A (zh) * | 2021-11-19 | 2022-03-29 | 南通卓尔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接点较多的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 |
CN114256704B (zh) * | 2021-11-19 | 2024-05-07 | 南通卓尔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接点较多的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226177A1 (en) | 2016-08-04 |
US9537242B2 (en) | 2017-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376023U (zh) |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 |
CN204441546U (zh) |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 |
CN106299808A (zh) |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 |
CN204441547U (zh) |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 |
CN20893918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12111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990730A (zh) |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 |
CN103972727B (zh) | 一种具有自弹锁扣及解锁结构的连接器 | |
CN209488122U (zh) | 一种导轨式智能母线槽 | |
CN210779093U (zh) | 一种快速拔插接线插头 | |
CN203596462U (zh) | 一种防呆型电连接器 | |
CN202872010U (zh) | 音频连接器 | |
CN206992363U (zh) | 一种动触头及电气连接器 | |
CN210111055U (zh) | 插接部件和母线槽 | |
CN208589574U (zh) | 具有两个弹性插针的电源连接器 | |
CN205544100U (zh) | 一种母线槽及其连接结构 | |
CN208508454U (zh) | 一种用于带插接口密集母线槽接头器的弹夹 | |
CN203536646U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CN207602836U (zh) | 一种连接器母插插针 | |
CN204376338U (zh) | 便安装型自压接式接线盒 | |
CN219874326U (zh) | 插座地线接触弹片 | |
CN212725658U (zh) | 一种用于插座的接地级触片 | |
CN204947272U (zh) | 同轴连接器及其端子 | |
CN221041591U (zh) | 三通传输连接器 | |
CN204348987U (zh) | 母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