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12346U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312346U CN204312346U CN201420749922.8U CN201420749922U CN204312346U CN 204312346 U CN204312346 U CN 204312346U CN 201420749922 U CN201420749922 U CN 201420749922U CN 204312346 U CN204312346 U CN 2043123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pressure
- twin
- port
- type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30279 gene silen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5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93 ceram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93 corund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2 lightweigh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45 yogo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压缩机构和回路切换组件,壳体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压缩机构设在壳体内,压缩机构包括:气缸组件和主轴承和副轴承。回路切换组件包括输入口、高压口和输出口,输出口与高压口和输入口中的其中一个导通,输入口与回气口连通,高压口与壳体内的空间连通,输出口通过压力切换管与第二气缸的滑片腔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可以在一个气缸运行的运行模式和两个气缸同时运行的运行模式之间切换,在制冷装置的负荷减小时,可以自动地减少运转气缸的数量,从2级压缩变成1级压缩,从而可以兼顾舒适性和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严寒时的暖风能力提升一级,而使得制冷装置的性能提升,具备喷气功能的2级压缩式旋转式压缩机备受关注,对空调器和制冷装置的应用也有增加。同时,对APF的改善也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出于这样的背景,兼顾应用产品的品质提升和APF提升是很大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在制冷装置的负荷减小时,可以自动地减少运转气缸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制冷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所述第一气缸内限定出与所述回气口连通的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二气缸内限定出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和所述第二压缩腔通过低段消声器连通,所述第二气缸内设有滑片腔,所述滑片腔内设有滑片和与所述滑片相连的线圈弹簧;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设在所述第一气缸的上表面上,所述副轴承设在所述第二气缸的下表面上;回路切换组件,所述回路切换组件包括输入口、高压口和输出口,所述输出口与所述高压口和所述输入口中的其中一个导通,所述输入口与所述回气口连通,所述高压口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连通,所述输出口通过压力切换管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所述滑片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通过设有回路切换组件,使得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可以在一个气缸运行的运行模式和两个气缸同时运行的运行模式之间切换,从而大幅度调整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能力容量,在制冷装置的负荷减小时,可以自动地减少运转气缸的数量,从2级压缩变成1级压缩,从而可以兼顾舒适性和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内设有空腔以限定出所述低段消声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双缸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高压旁通孔和高段侧单向阀,所述高压旁通孔的一端与所述低段消声器连通,所述高段侧单向阀设在所述高压旁通孔的另一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高压旁通孔,其中所述高压旁通孔被构造成在所述输出口和所述高压口连通时所述高段侧单向阀打开以使得所述低段消声器与所述壳体内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所述高压旁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副轴承,所述高段侧单向阀设在所述高压旁通孔的下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示例,所述高压旁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主轴承,所述高段侧单向阀设在所述高压旁通孔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双缸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喷射管,所述喷射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压缩机构内以与所述低段消声器连通,所述喷射管的位于所述壳体外的部分上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喷射管的控制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在所述滑片移动到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中心的极限位置时,所述滑片的与所述线圈弹簧相连的一端与所述滑片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压力切换管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气孔,所述线圈弹簧的一端止抵在所述限位板上。
具体地,所述回路切换组件为回路切换阀,所述回路切换阀包括阀体和中空的滑块,所述阀体内限定出空腔,所述输入口和所述输出口位于所述阀体的同一侧壁上,所述高压口位于所述阀体的其他侧壁上,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空腔的侧壁上且所述滑块内的空间始终与所述输入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装置,通过设有上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在制冷装置的负荷减小时,可以自动地减少运转气缸的数量,从2级压缩变成1级压缩,从而可以兼顾舒适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滑片腔和回路切换阀的截面图(模式P1);
图2表示同实施例1中,上述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气体流路和回路切换阀的截面图(模式S1);
图3表示同实施例1中、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滑片腔和回路切换阀的截面图(模式S1);
图4表示本实施例1中,前述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气体流路和回路切换阀的截面图(模式S1);
图5表示本实施例1中,前述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高压旁通手段的外围设计案例(模式S1);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具备喷气功能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截面图(模式P2);
图7表示同实施例2中,具备喷气功能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图(模式P2);
图8表示同实施例2中,具备喷气功能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截面图(模式S2);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滑片腔的设计案例,(模式S2)。
附图标记:
压缩机120、壳体2、电机部130、气缸10a(10b)、压缩机构140、压缩腔11a(11b)、活塞14a(14b)、中隔板6、滑片12a(12b)、偏心轴30、主轴承20、副轴承21、滑片腔15a(15b)、滑片弹簧19a、线圈弹簧19b、压力切换管35、储液器107、低压管5a、低压吸气管4、低段消声器8、排气孔24a(24b)、排气阀23a(23b)、连通孔6b、吸气孔9b、高段消声器25、高压旁通孔32b、高段侧单向阀31、壳体高压管33、消声器排气通道26、
回路切换阀106、高压口106b、输入口106c、输出口106d、滑块106a、
中间连接管7、喷射管103、单向阀115、
排气管3、四通阀105、室内换热器100、膨胀阀102a(102b)、气液分离器108、室外换热器110、间隙C、限位板37、气孔35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其中该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可以应用在空调器、冷冻装置等制冷装置中。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包括:壳体2、压缩机构140和回路切换组件,其中壳体2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压缩机构140设在壳体2内,压缩机构140包括:气缸组件、主轴承20和副轴承21,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10a(即为下述的气缸10a)、第二气缸10b(即为下述的气缸10b)和中隔板6,中隔板6设在第一气缸10a和第二气缸10b之间,第一气缸10a内限定出与回气口连通的第一压缩腔11a,第二气缸10b内限定出第二压缩腔11b,第一压缩腔11a和第二压缩腔11b通过低段消声器8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中隔板6内设有空腔以限定出低段消声器8,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低段消声器8还可以是连通第一压缩腔11a和第二压缩腔11b的连接管。
第二气缸10b内设有滑片腔15b,滑片腔15b内设有滑片12b和与滑片12b相连的线圈弹簧19b。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气缸10a内也设有滑片腔15a,且第一气缸10a的滑片腔15a内也设有滑片12a和与滑片12a相连的滑片弹簧19a。
主轴承20设在第一气缸10a的上表面上,副轴承21设在第二气缸10b的下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构140还包括偏心轴30、活塞14、高段消声器25等元件,偏心轴30贯穿主轴承20、第一气缸10a、中隔板6、第二气缸10b和副轴承21,第一压缩腔11a和第二压缩腔11b内分别设有一个外套在偏心轴30上的活塞14a(或14b),偏心轴30带动活塞做偏心转动,第一气缸10a和第二气缸10b内的滑片分别止抵在活塞上,每个活塞带动相应的滑片在相应的滑片腔内做往复运动,其中第一气缸10a内的滑片12a可以在邻近第一气缸10a的中心的极限位置和远离第一气缸10a的中心的极限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气缸10b内的滑片12b可以在邻近第二气缸10b的中心的极限位置和远离第二气缸10b的中心的极限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高段消声器25设在副轴承21的下表面上以限定出消声腔,消声腔通过消声器排气通道26与壳体2内的空间连通,消声器排气通道26依次贯穿主轴承20、第一气缸10a、中隔板6、第二气缸10b和副轴承21。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缩腔11a具有朝向低段消声器8开口的排气孔24a和排气阀23a,排气阀23a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孔24a,排气阀23a打开时,第一压缩腔11a与低段消声器8连通。第二压缩腔11b具有朝向副轴承21开口的排气孔24b和排气阀23b,排气阀23b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孔24b,排气阀23b打开时第二压缩腔11b与高段消声器25的消声腔连通。
回路切换组件包括输入口106c、高压口106b和输出口106d,输出口106d与高压口106b和输入口106c中的其中一个导通,输入口106c与回气口连通,高压口106b与壳体2内的空间连通,输出口106d通过压力切换管35与第二气缸10b的滑片腔15b连通。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壳体2内的空间指的是与排气口连通的空间,则壳体2内的压力与排气口处的压力相同。
其中,当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中只有第一气缸10a运行时,则壳体2内的压力与从第一压缩腔11a排出的冷媒的压力相同,当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中的第一气缸10a和第二气缸10b同时运行时,则壳体2内的压力与从第二压缩腔11b排出的冷媒的压力相同。
具体地,当输出口106d与高压口106b连通时,则第二气缸10b的滑片腔15b内的压力与壳体2内的压力相同,这种情况下,滑片腔15b内的压力与第二压缩腔11b内的压力相同,则第二气缸10b内的滑片12b在线圈弹簧19b的作用下会止抵在第二气缸10b内的活塞14b的外表面上,第二气缸10b可以对进入到第二压缩腔11b内的冷媒进行压缩,从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气缸10a和第二气缸10b可以分别处于运行状态,通过采用第一气缸10a和第二气缸10b进行2级压缩,即为运行模式P1(P2)。
当输出口106d与输入口106c连通时,则第二气缸10b的滑片腔15b内的压力与回气口处的低压压力相同,这种情况下,第二压缩腔11b内的压力大于第二气缸10b的滑片腔15b内的压力,即存在压力差,从而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线圈弹簧19b被压缩,第二气缸10b内的滑片12b与第二气缸10b内的活塞14b脱离,第二气缸10b处于休缸状态,从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气缸10a运行、第二气缸10b休缸,只采用第一气缸10a进行1级压缩,即为运行模式S1(S2)。
简言之,通过使得输出口106d与输入口106c和高压口106b中的其中一个导通,使得第二气缸10b的滑片腔15b内的压力在高压和低压之间切换,从而使得第二气缸10b在运行和休缸模式之间切换,进而实现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在运行模式P1(P2)和运行模式S1(S2)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通过设有回路切换组件,使得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可以在一个气缸运行的运行模式S1(S2)和两个气缸同时运行的运行模式P1(P2)之间切换,从而大幅度调整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的能力容量,在制冷装置的负荷减小时,可以自动地减少运转气缸的数量,从2级压缩变成1级压缩,从而可以兼顾舒适性和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还包括高压旁通孔32b和高段侧单向阀31,高压旁通孔32b的一端与低段消声器8连通,高段侧单向阀31设在高压旁通孔32b的另一端以打开或关闭高压旁通孔32b,其中高压旁通孔32b被构造成在输出口106d和输入口106c连通时高段侧单向阀31打开以使得低段消声器8与壳体2内连通。
换言之,在输出口106d和输入口106c连通时,即第一气缸10a处于运行状态、第二气缸10b处于休缸状态时,高段侧单向阀31打开高压旁通孔32b,从第一气缸10a排出的压缩冷媒排入到低段消声器8中,并从低段消声器8通过高压旁通孔32b直接排入到壳体2内,低段消声器8内的压缩气体没有必要通过第二压缩腔11b和阻力大的排气孔24b,从而可以减小因排气阻力引起的过压缩损失。
在输出口106d与高压口106b导通时,高段侧单向阀31关闭高压旁通孔32b,进入到高段消声器25的消声腔内的高压冷媒通过消声器排气通道26排入到壳体2内。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高压旁通孔32b贯穿第二气缸10b和副轴承21,高段侧单向阀31设在高压旁通孔32b的下端。在输出口106d与高压口106b导通时,第一气缸10a和第二气缸10b均处于运行状态,高段消声器25的消声腔内的压力大于低段消声器8中的压力,因此高段侧单向阀31处于关闭高压旁通孔32b的状态。当输出口106d与输入口106c导通时,第一气缸10a运行、第二气缸10b休缸,低段消声器8中的压力约等于高段消声器25中的压力,在压缩冷媒的作用下,高段侧单向阀31打开高压旁通孔32b。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高压旁通孔32b贯穿第一气缸10a和主轴承20,高段侧单向阀31设在高压旁通孔32b的上端。在输出口106d与高压口106b导通时,第一气缸10a和第二气缸10b均处于运行状态,壳体2内的压力大于低段消声器8中的压力,因此高段侧单向阀31处于关闭高压旁通孔32b的状态。当输出口106d与输入口106c导通时,第一气缸10a运行、第二气缸10b休缸,低段消声器8中的压力约等于壳体2内的压力,在压缩冷媒的作用下,高段侧单向阀31打开高压旁通孔32b。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还包括喷射管103,喷射管103的一端伸入到压缩机构140内以与低段消声器8连通,喷射管103的位于壳体2外的部分上设有打开或关闭喷射管103的控制阀。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冷冻装置的效率,同时由于高压缩比运转不会降低严寒时的制热或制冷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滑片12b移动到远离第二气缸10b的中心的极限位置时,滑片12b的与线圈弹簧19b相连的一端与滑片腔15b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C,从而可以避免因滑片12b与滑片腔15b的侧壁冲击而产生冲击音和对滑片12b造成损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压力切换管35内设有限位板37,限位板37设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气孔35a,线圈弹簧19b的一端止抵在限位板37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线圈弹簧19b的一端还可以是止抵在滑片腔15b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回路切换组件为回路切换阀106,回路切换阀106包括阀体和中空的滑块106a,阀体内限定出空腔,输入口106c和输出口106d位于阀体的同一侧壁上,高压口106b位于阀体的其他侧壁上,滑块106a可滑动地设在空腔的侧壁上且滑块106a内的空间始终与输入口106c连通。具体地,滑块106a内的空间始终与空腔内的其他空间间隔开,滑块106a内的压力始终为低压,滑块106a外的压力为高压,从而在高压和低压的压差作用下,可以将滑块106a压在空腔的侧壁上,避免滑块106a从空腔的侧壁掉落。当滑块106a内的空间只与输入口106c连通时,则高压口106b和输出口106d连通,当滑块106a内的空间同时与输入口106c和输出口106d连通时,则输入口106c和输出口106d连通。从而使得回路切换组件的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
如图7所示,制冷装置还包括室内换热器100、四通阀105、气液分离器108、室外换热器110和两个膨胀阀102a(102b),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还包括储液器107。四通阀105包括四个阀口,四通阀105的四个阀口分别与储液器107、排气口、室内换热器100和室外换热器110相连,室内换热器100和室外换热器110之间串联有气液分离器108,膨胀阀102a串联在室内换热器100和气液分离器108的入口之间,膨胀阀102b串联在气液分离器108的液体出口和室外换热器110之间,气液分离器108的气体出口与喷射管103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通过设有上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在制冷装置的负荷减小时,可以自动地减少运转气缸的数量,从2级压缩变成1级压缩,从而可以兼顾舒适性和效率。
下面参考图1-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几个实施例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示意图。
实施例1:
图1和图2表示可以进行2级压缩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和回路切换阀106的内部构造。主要是:图1表示动作部分的截面,图2表示气体流路的截面。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的密封壳体2的内部具备可变旋转速度的变频式的电机部130,其下部配置具备气缸10a和气缸10b的压缩机构140。
实施例1中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的特点是通过壳体2的外部具备的回路切换阀106,具备在运行中对气缸10a进行休缸运行的模式S1、解除该休缸运行的模式P1。作为回路切换阀106使用空调器等中利用的四通阀或三通阀。另外,图1和图2为模式P1。
压缩机构140由:低段侧压缩部的气缸10a和高段侧压缩部的气缸10b、这些压缩腔11a和压缩腔11b中具备的活塞14a和活塞14b、2个气缸之间配置的中隔板6、与各活塞的外周抵接进行往复运动的滑片12a和滑片12b、使两个活塞同时进行偏心运行的偏心轴30、对偏心轴30进行滑动支持并固定在气缸10a上的主轴承20、对偏心轴30进行滑动支持并固定在气缸10b上的副轴承21等组成。另外,压缩腔11a的排量比压缩腔11b的排量大。另外,实施例1中,低段侧压缩部在主轴承20侧,高段侧压缩部配置在副轴承21侧,但这些压缩部的上下配置可以颠倒。
气缸10a中具备的滑片腔15a对壳体2中开口,具备滑片12a和将该滑片12a的先端压紧在活塞14a的外周的滑片弹簧19a。气缸10b中具备的滑片腔15b的上下开口部,被中隔板6和副轴承21密封,滑片腔15b中具备滑片12b以及将该滑片12b的先端压在活塞14b的外周上的线圈弹簧19b。另外从壳体2的外侧开始向滑片腔15b开口的压力切换管35连接滑片腔15b的后端部。
连接储液器107的低压管5a连接了气缸10a的侧面的低压吸气管4。中隔板6中,具备从压缩腔11a向压缩腔11b的气体通道低段消声器8。另外,低段消声器8中,具备对压缩腔11a开口的排气孔24a和排气阀23a。
如图2所示、低段消声器8的连通孔6b与气缸10b的吸气孔9b连通。副轴承21中具备对压缩腔11b开口的排气孔24b、排气阀23b、覆盖它们的高段消声器25。并且,具备对低段消声器8和高段消声器25开口的高压旁通孔32b、对此进行开关的高段侧单向阀31。另外,低段消声器8可以是气缸10a的排气孔24a和气缸10b的吸气孔9b连通的连接管也可以。
回路切换阀106简化了三通阀的构造,如图所示。回路切换阀106具备连接壳体高压管33的高压口106b、连接低压管5a的输入口106c、连接压力切换管35的输出口106d。高压口106b的压力通常与壳体2的压力(Pd1或者Pd2)相当,输入口106c的压力通常与储液器107的压力低压(Ps)相当。
回路切换阀106内部具备的滑块106a、随着运转模式切换可以上下动作,连通输出口106d的滑片腔15a的压力在壳体2的压力和储液器107的压力之间自由切换。另外,滑块106a的内压通常为Ps、其外压通常与壳体2的压力相当。
图1中,输出口106d与高压口106b连通,所以滑片腔15b的压力与壳体2的压力(Pd2)相当。因此,压缩腔11a和压缩腔11b都持续进行压缩运行的状态。该运行称为模式P1(图1)。另一方面,滑片腔15a的压力切换为低压(Ps)后,压缩腔11b为休缸运行(非压缩运行)。压缩腔11a为压缩运行、压缩腔11b为进行休缸运行的模式为S1(图3)。
根据图1和图2、对模式P1的气流进行说明。储液器107的低压气体从低压管5a经过低压吸入管4流入到压缩腔11a中被压缩排出到低段消声器8中(该压力为Pd1)。其后,排出气体经过低段消声器8流入到压缩腔11b中再次被压缩,排出到高段消声器25中。而且,通过消声器排气通道26排出到壳体2的内部。该排气压力为Pd2。该高压气体从排气管3排出到制冷循环装置中(图7)。如上所述,模式P1中2级压缩成立。
模式P1中,通过压缩腔11b的吸气和排气作用,低段消声器8的压力下降,高段消声器25的压力增加。通过该压差,高段侧单向阀31关闭高压旁通孔32b(图2)。因此,高压旁通孔32b和高段侧单向阀31在模式P1中没有必要,但在后述的模式S1中是必要的功能。
图3表示从模式P1切换到模式S1的运转的瞬间。即回路切换阀106的滑块106a切换到下侧,输出口106d切换到低压(Ps)的状态。模式S1中、滑片腔15b的压力切换为低压(Ps),所以,压缩腔11b的吸气压力(与低段消声器8的压力Pd1相当)与滑片腔15b的压力(Ps)的压差(ΔP)充分大。因此,滑片12b与旋转的活塞14b脱离,压缩滑片弹簧19b,在滑片腔15b中静止。因此,压缩腔11b为休缸运行,模式S1成立。
根据图4对模式S1的气流进行说明。储液器107的低压气体通过低压管5a和低压吸气管4在压缩腔11a中被压缩排出到低段消声器8中。其后,高压气体通过高压旁通孔32b从开口的高段侧单向阀31向高段消声器25流出,从消声器排气通道26向壳体2的内部排出。因此,壳体2的压力为Pd1。
模式S1如上所述,由于高段侧单向阀31的效果,低段消声器8的高压气体没必要通过压缩腔11b和阻力大的排气孔24b。因此,由于排气阻力引起的过压缩损失会减小。
另外,如图5所示、高压旁通孔32b可以是对低段消声器8和壳体2开口的通道。该替代设计中,从压缩腔11a向低段消声器8排出的高压气体直接排出到壳体2中。另外,主轴承20中可以追加第2个高段消声器。
模式S1是只有气缸10a的单缸1级压缩,所以由于气体吸气量的降低,制冷量会减少,压缩比(Pd1/Ps)也会减少。同时耗电量也会减少。模式S1相关的制冷量减少,如果压缩机的转速一定的话,主要由压缩腔11a和压缩腔11b的排量比率、吸气和排气压力等来决定。
模式S1到模式P1的切换方法方面、使滑块106a回到模式P1就可以了。这时,滑片腔15b的压力可以从Ps切换到Pd1。另一方面,休缸压缩中的压缩腔11b的压力为Pd1、所以滑片12b的先端侧的压力、以及其背面侧的压差(ΔP)为零。
但是,由于压缩的滑片弹簧19b的作用力,滑片12b与离开滑片腔15b进行空转的活塞14b的外周抵接跟随。因此,压缩腔11b的休缸运行解除、切换为2级压缩的模式P1。这样,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回路切换阀106的操作自由地切换。另外,运行中的模式切换时间为1秒以内。
接下来,对压差(ΔP)为零的压缩机的启动和启动后的运行状态进行说明。用模式S1启动的话,气缸10a和气缸10b都由于滑片弹簧的效果开始压缩运行。因此,刚启动后为模式P1。其后,低压侧压力下降、壳体压力(高压侧)上升后压差(ΔP)增加,所以,气缸10b自动切换为模式S1。其后,用模式S1继续运转。另外,压差(ΔP)增加的话,从模式S1到模式P1的切换随时都可以进行。
但是,如果是模式S1启动的话,中间有瞬间从模式P1切换到模式S1。这时,由于压差(ΔP)活塞14b脱离力和滑片弹簧19b的作用力在一瞬间是平衡的,所以滑片12b与活塞14b的脱离速度会变缓,由于它们之间的再接触,可能会产生冲击音。
另一方面,模式P1进行启动的话,气缸10a和气缸10b都由于滑片弹簧的效果开始压缩运转。其后,ΔP即使有增加,滑片腔15b的压力通常为高压侧,所以继续模式P。因此,模式P1启动的话,不会自动地切换为模式S1。另外,ΔP增加的话从模式P1到模式S1的切换随时都有可能。结果,压缩机用模式P1启动,之后,如果有必要切换成模式S1为上策。
启动后从模式P1切换为模式S1的待机时间由于压差(ΔP)的增加决定,但空调器的话,从启动开始大约10~30秒的范围内。该待机时间根据后述的滑片12b和滑片弹簧19b的设计会产生变化。
运行中在模式S1和模式P1之间,可以自由地对模式进行切换,利用该特点,根据制冷循环系统的运行负荷或者压缩机的运行负荷可以容易地自动对模式进行控制。比如,空调的话,可以(1)可以创造更舒适的空调环境。另外,可以避免多余的运行,改善APF。(2)即使运行负荷有大的变化,模式可以瞬间切换,所以制冷循环的自动控制比较容易。另外可以通过适应负荷的运行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接下来,作为回路切换阀106的替代手段,利用双通阀的方法、以及热泵装置中所需的系统切换用四通阀的方法等,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主旨范围内有几个方法。另外,利用高压回路和低压回路的压力,模式切换手段不受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揭示的2级旋转式压缩机120中追加喷气功能,提高空调器、冷冻装置的效率,另外、由于高压缩比运转不会降低严寒时的制热或制冷温度,非常有好处。
图6所示的实施例2,从壳体2的外侧在对低段消声器8开口的中间连接管7中连接了喷射管103。另外,在喷射管103中追加单向阀115。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和回路切换阀106的连接与实施例1一样。另外,喷射回路中使用自动膨胀阀或者双通阀等的时候,可以作为单向阀115的替代。
根据图6,对具备喷气功能的2级旋转式压缩机120进行说明。气缸10b的滑片腔15b与壳体2(压力Pd2)连通、所以气缸10b是压缩运行中。另外,气缸10a也是在压缩运行中,所以2级压缩是成立的。
而且,单向阀115打开,喷气冷媒注入低段消声器8。喷气冷媒在低段消声器8中与从气缸10a开始的排气(压力Pd1)混合,被吸入气缸10b中。从气缸10b出来的高压气体通过高段消声器25排出到壳体2中。该压力为Pd2。另外,该模式称为模式P2。在此,喷气压力为Pi的话,模式P2中,为Ps<Pd1<Pi<Pd2的关系。
图7表示模式P2中的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热模式)。从排气管3排出的高压气体(压力Pd2)通过四通阀105在室内换热器100中成为冷凝冷媒,其后,通过膨胀阀102a进行减压,在气液分离器108中分离为中压的气体冷媒(压力Pi)和液体冷媒。
通过在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中喷射气体冷媒,增加过冷却的液体冷媒,进一步通过膨胀阀102b减压,在室外换热器110成为低压气体冷媒(压力Ps)、其后,通过四通阀105和储液器107到达连接了气缸10a的低压吸入管4。
图8表示通过回路切换阀106的操作,从模式P2切换到模式S2的瞬间。这时,滑片腔15b的压力为低压(Ps),所以气缸10b为休缸运转。另一方面,通过气缸10b的休缸运转,喷气压力(Pi)比低段消声器8的压力(Pd1)低。因此、单向阀115的阀关闭。即,喷射管103的回路通过模式S2自动隔断。这样,只有气缸10a的压缩运行和喷气回路隔断的运行叫做模式S2。
接下来,从模式S2切换到模式P2的方法方面,将回路切换阀106打回到模式P2的位置就可以了(图6)。这时,滑片腔15b的压力从Ps变成与壳体2的压力相当的Pd1,所以、滑片腔15b和休缸运行中的压缩腔11b的压力都为Pd1。即,滑片腔15b和压缩腔11b的压差(ΔP)为零。
因此,在滑片腔15b中静止的滑片12b由于休止的滑片弹簧19b的作用力瞬时飞出,与运转中的活塞14b的外周抵接。因此,气缸10b的休缸运转被解除,切换为模式P2。其后,壳体2和滑片腔15b的压力会上升,所以ΔP增加,转到稳定的模式P2的运行中。
从模式S2切换到模式P2之后,ΔP=0,解除休缸运行的现象,与具备对壳体开口的滑片腔的普通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启动类似。即,即使ΔP=0、由于滑片弹簧的作用力,滑片可以跟随活塞,开始压缩作用。
从上述的模式P2切换到模式S2的瞬间,滑片12b的背面与滑片腔15b的后端壁冲击的话,不光是冲击音,滑片12b的背部会存在损伤的课题。作为本课题的解决对策,图9在滑片12b压紧的滑片弹簧19b上静止。即,由于滑片12b的后端和滑片腔15b的壁之间形成的间隙C、可以回避冲击。
图9所示的设计中,压入固定在滑片腔15b的后端壁的压力切换管35的内径中插入了一部分滑片弹簧19b、其压紧端由于限位板37而静止。限位板37的中心具备的气孔35a、进行滑片腔15b的压力切换。
这样,通过在压力切换管35的内径中插入一部分滑片弹簧19b、总长较长的线圈弹簧压紧的时候,其几乎所有的压紧长度部分都可以收纳在压力切换管35的内径中。而且,限位板37的设计中,在压入压力切换管35之前、要预先在压力切换管35对限位板37成型。或者,在压力切换管35压入后,将滑片弹簧19b、后续还有衬套螺母从压力切换管35的开口端压入。
接下来在空调器运转负荷变小的季节或者深夜运行等时候,在模式S1或者模式S2的运行中,Pd1一直变小,Ps变高、ΔP有减小。其结果,进行休缸运行的气缸10b、可能会解除休缸运行,切换为本没有打算进行的2级压缩运行(模式P1或者模式P2)。
作为其对策手段,需要减小滑片弹簧19b的作用力。作为该手段,减小滑片12b的质量比较有效。作为滑片12b的材料,比如采用陶瓷材料(Al2O3、比重3.9)等耐磨性优越的轻型材料也可以。
本实用新型,不但是空调,而且制冷装置和热水器等用途中也可以广泛运用。另外,目前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部品和制造设备也可以借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120具有如下优点:
(1)空调负荷减小的话,可以自动地减少运转气缸的数量,从2级压缩变为1级压缩。另外,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中断喷气。因此,可以兼顾舒适性和效率。
(2)通过并用2级压缩和1级压缩,可以大幅度调整压缩机的能力容量。
(3)高性能而且成本和制造性优越。
(4)作为容量控制的2级压缩或者喷气方式的2级压缩,使用范围广。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
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之间,所述第一气缸内限定出与所述回气口连通的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二气缸内限定出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和所述第二压缩腔通过低段消声器连通,所述第二气缸内设有滑片腔,所述滑片腔内设有滑片和与所述滑片相连的线圈弹簧;
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设在所述第一气缸的上表面上,所述副轴承设在所述第二气缸的下表面上;
回路切换组件,所述回路切换组件包括输入口、高压口和输出口,所述输出口与所述高压口和所述输入口中的其中一个导通,所述输入口与所述回气口连通,所述高压口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连通,所述输出口通过压力切换管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所述滑片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内设有空腔以限定出所述低段消声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旁通孔和高段侧单向阀,所述高压旁通孔的一端与所述低段消声器连通,所述高段侧单向阀设在所述高压旁通孔的另一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高压旁通孔,其中所述高压旁通孔被构造成在所述输出口和所述高压口连通时所述高段侧单向阀打开以使得所述低段消声器与所述壳体内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旁通孔贯穿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副轴承,所述高段侧单向阀设在所述高压旁通孔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旁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主轴承,所述高段侧单向阀设在所述高压旁通孔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射管,所述喷射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压缩机构内以与所述低段消声器连通,所述喷射管的位于所述壳体外的部分上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喷射管的控制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片移动到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中心的极限位置时,所述滑片的与所述线圈弹簧相连的一端与所述滑片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切换管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气孔,所述线圈弹簧的一端止抵在所述限位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切换组件为回路切换阀,所述回路切换阀包括阀体和中空的滑块,所述阀体内限定出空腔,所述输入口和所述输出口位于所述阀体的同一侧壁上,所述高压口位于所述阀体的其他侧壁上,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空腔的侧壁上且所述滑块内的空间始终与所述输入口连通。
10.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49922.8U CN204312346U (zh) | 2014-12-03 | 2014-12-03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749922.8U CN204312346U (zh) | 2014-12-03 | 2014-12-03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312346U true CN204312346U (zh) | 2015-05-06 |
Family
ID=53134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749922.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312346U (zh) | 2014-12-03 | 2014-12-03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31234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33790A (zh) * | 2014-12-03 | 2015-04-22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CN105805014A (zh) * | 2016-03-10 | 2016-07-27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多缸旋转压缩机 |
-
2014
- 2014-12-03 CN CN201420749922.8U patent/CN20431234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33790A (zh) * | 2014-12-03 | 2015-04-22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CN105805014A (zh) * | 2016-03-10 | 2016-07-27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多缸旋转压缩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93555B (zh) | 用于旋转压缩机的变容量设备和具有该变容量设备的空调器的驱动方法 | |
CN100386523C (zh) | 空调机 | |
CN208456859U (zh) |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 |
JP6349417B2 (ja) | 二段回転式コンプレッサーおよび冷却サイクル装置 | |
CN103727034B (zh) | 压缩机 | |
WO2009062365A1 (fr) | Dispositif d'aspiration pour compresseur rotatif à capacité contrôlée | |
CN103557159B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
CN104454544B (zh)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EP3244065B1 (en) | Variable displacement type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having same | |
CN104533790B (zh)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CN204312346U (zh)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CN105570134A (zh) |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WO2015051537A1 (zh) | 冷冻循环装置 | |
CN108007004B (zh) | 制冷装置 | |
JP2010156244A (ja) | 圧縮機および冷凍装置 | |
CN105570133A (zh) |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CN105570138A (zh) |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CN107989768A (zh) | 压缩机以及制冷装置 | |
CN110966202A (zh) | 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的控制方法和制冷设备 | |
CN105508246B (zh) | 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 | |
WO2012160832A1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112128111A (zh) | 泵体结构、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 |
JP2010048500A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208456860U (zh) | 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 |
CN107489618B (zh) |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