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8246B - 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08246B CN105508246B CN201610025248.2A CN201610025248A CN105508246B CN 105508246 B CN105508246 B CN 105508246B CN 201610025248 A CN201610025248 A CN 201610025248A CN 105508246 B CN105508246 B CN 1055082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volume
- slide plate
- exhaust cavity
- stage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1
- 244000145845 chattering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6—Sile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包括一级气缸、一级排气空腔、增焓部件、二级气缸,所述一级排气空腔与所述一级气缸的排气口连通,并经过中间流道与所述二级气缸的吸气口、所述增焓部件的出口连通,其中,所述一级气缸的排量为V1,所述一级排气空腔的容积为V2,所述一级排气空腔的容积、所述增焓部件空腔的容积与所述中间流道的容积之和为中压腔容积,记为V5,其中,1<V2:V1<7,且3<V5:V1<15。本发明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可降低补气管路单向阀的压力波动,消除单向阀阀芯振颤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转子式双级增焓压缩机多采用内置中间腔的结构,中压制冷剂通过管路直接喷射到该中间腔。在系统运行时,为防止中间腔内的制冷剂倒灌,通常是在压缩机增焓口与闪蒸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单向阀,例如如图1和图6所示,单向阀安装在电磁阀和增焓部件之间。此类双级增焓压缩机工作时,低压制冷剂经一级气缸压缩后排入到中间腔,再经过中间腔被吸入到二级气缸中。因一级气缸排气过程具有间歇性,中间腔内的压力会产生波动,中间腔内压力的这种波动会通过补气管传递至单向阀,并造成单向阀阀芯的振颤,从而产生异常噪音等问题。另一方面,因系统中间压力设置过高或控制不稳,还会导致补气带液,使得过多的液态制冷剂进入中间腔和二级气缸,形成液击,导致压缩机可靠性降低。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补气管路单向阀振动噪音问题,以及如何防止高压级吸气带液、提高压缩机运行可靠性,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困扰已久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能够降低补气管路单向阀的压力波动,进而消除单向阀阀芯振颤噪音。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包括一级气缸、一级排气空腔、增焓部件、二级气缸,所述一级排气空腔与所述一级气缸的排气口连通,并经过中间流道与所述二级气缸的吸气口、所述增焓部件的出口连通,其中,所述一级气缸的排量为V1,所述一级排气空腔的容积为V2,所述一级排气空腔的容积、所述增焓部件空腔的容积与所述中间流道的容积之和为中压腔容积,记为V5,其中,1<V2:V1<7,且3<V5:V1<15。
优选地,所述双级压缩机为双缸双级压缩机,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法兰、下气缸、隔板、上气缸和上法兰,其中,所述下气缸为一级气缸,所述上气缸为二级气缸,所述一级排气空腔设置在所述下法兰中。
优选地,所述一级气缸排量V1、一级排气空腔容积V2、中压腔容积V5满足:2<V2:V1<4,且5<V5:V1<10。
优选地,所述双级压缩机为三缸双级压缩机,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法兰、下气缸、下隔板、中气缸、中隔板、上隔板、上气缸和上法兰,其中所述下气缸和所述中气缸为一级气缸,所述上气缸为二级气缸,所述下法兰中设置有第一排气空腔,所述中隔板中设置有第二排气空腔,所述第一排气空腔和所述第二排气空腔共同组成所述一级排气空腔。
优选地,所述下气缸的排量为V11,所述中气缸的排量为V12,V1=V11+V12,所述第一排气空腔的容积为V21,所述第二排气空腔的容积为V22,V2=V21+V22,其中,1.5<V21:V11<11,且0.5<V 22:V12<5。
优选地,所述一级气缸排量V1、一级排气空腔容积V2、中压腔容积V5满足:2<V2:V1<5,且5<V5:V1<11。
优选地,所述下气缸的排量V11,所述中气缸的排量V12,所述第一排气空腔的容积V21,所述第二排气空腔的容积V22满足:4<V21:V11<8,且1<V 22:V12<3。
优选地,所述下气缸包括下气缸本体、下滚子和下滑片,其中,所述下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下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下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下滚子接触;和/或,
所述上气缸包括上气缸本体、上滚子和上滑片,其中,所述上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上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上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上滚子接触。
优选地,所述下气缸包括下气缸本体、下滚子和下滑片,其中,所述下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下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下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下滚子接触;和/或,
所述中气缸包括中气缸本体、中滚子和中滑片,其中,所述中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中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中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中滚子接触;和/或,
所述上气缸包括上气缸本体、上滚子和上滑片,其中,所述上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上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上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上滚子接触。
优选地,在所述下气缸包括下气缸本体、下滚子和下滑片的情况下,所述下法兰中设有销钉孔,销钉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销钉孔中,所述下滑片上设有滑片销钉槽,所述销钉的头部嵌入或不嵌入所述滑片销钉槽中以实现对所述下滑片的锁止或解锁。
本发明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可降低补气管路单向阀的压力波动,消除单向阀阀芯振颤噪音。同时,本发明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还可提高压缩机性能,防止二级吸气带液,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双级压缩机系统运行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实施方式中的双级压缩机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实施方式中的双级压缩机结构及制冷剂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实施方式中的增焓部件容积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实施方式中的下法兰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双级压缩机系统运行原理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实施方式中的双级压缩机的外观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实施方式中的双级压缩机结构及制冷剂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9为图6的实施方式中的中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双级压缩机在一种工况下工作时压缩机增焓部件入口处压力波动的情况;
图11为本发明的双级压缩机在另一种工况下工作时压缩机增焓部件入口处压力波动情况;
图12为本发明的双级压缩机在又另一种工况下工作时压缩机的能效性能变化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补气管路单向阀振动噪音问题,以及高压级吸气带液的问题,本发明经研究和试验发现,通过合理设置一级气缸排量与相关腔室的容积,便可以减轻或消除前述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典型地,该双级压缩机包括一级气缸、一级排气空腔、增焓部件、二级气缸,其中,所述一级排气空腔与所述一级气缸的排气口连通,并经过中间流道与所述二级气缸的吸气口、所述增焓部件的出口连通。
对于这类双级压缩机,所述一级气缸的排量记为V1,所述一级排气空腔的容积记为V2,所述一级排气空腔的容积V2、所述增焓部件空腔的容积(记为V3)与所述中间流道的容积(记为V4)之和称为中压腔容积,记为V5,即,V5=V2+V3+V4,则,当1<V2:V1<7,且3<V5:V1<15时,可降低补气管路单向阀的压力波动,消除单向阀阀芯振颤噪音,同时,还可提高压缩机性能,防止二级(高压级)吸气带液,提高可靠性。
优选地,首先参见图1,其中示意地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双级压缩机系统的运行原理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级压缩机为双缸双级压缩机(其示例性外观示意图见图2,内部结构见图3)。该双缸双级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双级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分液器部件21和增焓部件22),冷凝器25,蒸发器24,闪蒸器23,一级节流机构26,二级节流机构27,四通阀28等,并且在增焓回路上设置有电磁阀29和单向阀30。通过控制电磁阀29的打开与关闭,便可以实现对系统增焓的开关控制。
该系统的制冷剂循环过程为:经蒸发器24(在此称为第一回路)流入压缩机的气态制冷剂经一级气缸进行一次压缩后,排入到压缩机一级排气空腔中,与经增焓管路(在此称为第二回路)流入的制冷剂混合后,再被吸入二级气缸进行二次压缩,经二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出压缩机后进入冷凝器25,此后经一级节流机构26节流后进入闪蒸器23,在闪蒸器23中经过闪发,气态制冷剂流入增焓管路,其余的经过冷的液态制冷剂则经二级节流机构27节流后进入蒸发器24,至此,完成一个循环。
具体地,参见图3,该双缸双级压缩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法兰2、下气缸3、隔板4、上气缸5和上法兰6,其中,所述下气缸3为一级气缸,所述上气缸5为二级气缸,并且所述一级排气空腔14设置在所述下法兰2中。
对于上述双缸双级压缩机,优选地,当所述一级气缸排量V1、一级排气空腔容积V2、中压腔容积V5满足:2<V2:V1<4,且5<V5:V1<10时,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补气管路单向阀的压力波动,消除单向阀阀芯振颤噪音,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压缩机性能,防止二级(高压级)吸气带液,提高可靠性(具体可参见图10-12)。
进一步地,该双缸双级压缩机例如还包括位于下法兰2下面的盖板1,其例如从下方将一级排气空腔14封闭。中间流道15沿上下方向穿过下法兰2、下气缸3和隔板4,并通入上气缸5中。曲轴9穿过上气缸5和下气缸3,上气缸5中的上滚子11、下气缸3中的下滚子10分别套设在曲轴9上的相应轴段上,上气缸5中还包括上滑片(未示出),下气缸3中还包括下滑片(未示出)。例如,所述下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下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下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下滚子10接触;所述上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上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上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上滚子11接触。当曲轴9旋转时,上滚子11和下滚子10在相应的气缸本体内腔中滚动,同时分别与相应的滑片(上滑片和下滑片)构成容积连续变化的吸气腔和排气腔,便可实现吸气、压缩和排气。
曲轴9、上法兰6、上气缸5、上滚子11、隔板4、下气缸3、下滚子10、下法兰2和盖板1等组成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容置在壳体组件中,壳体组件的下端和上端分别密封地设置有下盖12和上盖组件13。壳体组件内还包括电机(其包括定子7和转子8),曲轴9与电机轴连接。前述的压缩机本体是指上盖组件、壳体组件、下盖以及内部的泵体组件、电机等构成的整体。上盖排气口设置在上盖组件13上。
该双缸双级压缩机的运行原理为:在电机的拖动下,泵体组件运转,从系统第一回路返回的制冷剂通过分液器部件21进入下气缸3,经过第一次压缩后排出至一级排气空腔14中,然后与从系统第二回路通过增焓部件22进入泵体组件的制冷剂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进入上气缸5进行第二次压缩,经第二次压缩后排出至压缩机壳体组件的上部空间,再通过上盖排气口排出,至此压缩机完成制冷剂的整个压缩过程。
制冷剂在压缩机内部的流动路径由图3中的箭头示意地示出。
图4给出了增焓部件22的典型结构,其包括增焓部件入口221和增焓部件出口222。本实施例的双级压缩机中,增焓部件出口222连接至下法兰2,直接与一级排气空腔14相通。其中,增焓部件的空腔容积V3是指增焓部件入口221与增焓部件出口222之间的总容积。
图5给出了下法兰2的优选结构。该下法兰包括位于中部的轴向凸台201和位于周边的轴向凸缘202,所述轴向凸台201与所述轴向凸缘202之间的空间为所述一级排气空腔14。该一级排气空腔14的腔体底部设有排气口141,所述排气口141构成中间流道15的一部分。可以想到的是,一级排气空腔14的腔体底部还可以设置另一排气口(未示出),其例如与下气缸的排气腔相通。
优选地,参见图6,其中示意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双级压缩机系统的运行原理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级压缩机为三缸双级压缩机(其示例性外观示意图见图7,内部结构见图8)。该三缸双级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的组成与图1所示的双缸双级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的组成基本一致,也是主要包括:双级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分液器部件20和增焓部件22),冷凝器25,蒸发器24,闪蒸器23,一级节流机构26,二级节流机构27,四通阀28等,并且在增焓回路上设置有电磁阀29和单向阀30。通过控制电磁阀29的打开与关闭,便可以实现对系统增焓的开关控制。
具体地,参见图8,该三缸双级压缩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法兰32、下气缸33、下隔板34、中气缸35、中隔板36、上隔板37、上气缸38和上法兰39,其中所述下气缸33和所述中气缸35为一级气缸,所述上气缸38为二级气缸,所述下法兰32中设置有第一排气空腔43a,所述中隔板36中设置有第二排气空腔43b,所述第一排气空腔43a和所述第二排气空腔43b共同组成所述一级排气空腔43,例如第一排气空腔43a和所述第二排气空腔43b经中间流道44连通。
对于上述三缸双级压缩机,优选地,所述下气缸的排量记为V11,所述中气缸的排量记为V12,则V1=V11+V12,所述第一排气空腔的容积记为V21,所述第二排气空腔的容积记为V22,则V2=V21+V22,其中,当这些参数满足:1.5<V21:V11<11,且0.5<V 22:V12<5时,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补气管路单向阀的压力波动,消除单向阀阀芯振颤噪音,同时,还可进一步提高压缩机性能,防止二级(高压级)吸气带液,提高可靠性。
优选地,当所述一级气缸排量V1、一级排气空腔容积V2、中压腔容积V5满足:2<V2:V1<5,且5<V5:V1<11时,对于降低补气管路单向阀的压力波动、消除单向阀阀芯振颤噪音,以及防止二级吸气带液、提高可靠性更为有利。
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下气缸的排量V11,所述中气缸的排量V12,所述第一排气空腔的容积V21,所述第二排气空腔的容积V22满足:4<V21:V11<8,且1<V 22:V12<3时,进一步有利于降低补气管路单向阀的压力波动、消除单向阀阀芯振颤噪音,以及防止二级吸气带液、提高可靠性。
进一步地,下法兰32(其结构类似于前一实施方式中的下法兰2)的下面例如还设置有盖板31,其例如从下方将第一排气空腔43a封闭。中间流道44沿上下方向穿过下法兰32、下气缸33、下隔板34、中气缸35、中隔板36和上隔板37,并通入上气缸38中。曲轴9穿过上气缸38、中气缸35和下气缸33,上气缸38中的上滚子42、中气缸35中的中滚子41、下气缸33中的下滚子40分别套设在曲轴9上的相应轴段上。
优选地,所述下气缸33包括下气缸本体、下滚子40和下滑片(图8中未示出,可参见图6),其中,所述下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下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下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下滚子40接触。
类似地,所述中气缸35包括中气缸本体、中滚子41和中滑片(图8中未示出,可参见图6),其中,所述中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中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中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中滚子41接触。
类似地,所述上气缸38包括上气缸本体、上滚子42和上滑片,其中,所述上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上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上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上滚子接触。
当曲轴9旋转时,上滚子42、中滚子41和下滚子40在相应的气缸本体内腔中滚动,同时分别与相应的滑片(上滑片、中滑片和下滑片)构成容积连续变化的吸气腔和排气腔,便可实现吸气、压缩和排气。
与前一实施方式类似地,曲轴9、上法兰39、上气缸38、上滚子42、上滑片、上隔板37、中隔板36、中气缸35、中滚子41、中滑片、下隔板34、下气缸33、下滚子40、下滑片、下法兰32和盖板31等组成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容置在壳体组件中,壳体组件的下端和上端分别密封地设置有下盖12和上盖组件13。壳体组件内还包括电机(其包括定子7和转子8),曲轴9与电机轴连接。前述的压缩机本体是指上盖组件、壳体组件、下盖以及内部的泵体组件、电机等。上盖排气口设置在上盖组件13上。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为三缸双级压缩机,下气缸和中气缸均为一级气缸,因此,分液器部件20具有两个输出管路(如图7-8所示),分别连接至下气缸和中气缸的吸气口。
本实施方式中,增焓部件22的结构与前一实施方式中的增焓部件22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增焓部件22的出口222连接至上气缸38的本体上,直接与上气缸的吸气口相通,并与中间流道44相通,从而也与一级排气空腔43相通。
该三缸双级压缩机的运行原理为:在电机的拖动下,泵体组件运转,从系统第一回路返回的制冷剂通过分液器部件20分别进入下气缸33和中气缸35,经过第一次压缩后排出至一级排气空腔43中(下气缸33排入下法兰中的空腔43a,中气缸排入中隔板中的空腔43b),然后与从系统第二回路通过增焓部件22进入泵体组件的制冷剂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进入上气缸38进行第二次压缩,经第二次压缩后排出至压缩机壳体组件的上部空间,再通过上盖排气口排出,至此压缩机完成制冷剂的整个压缩过程。
制冷剂在压缩机内部的流动路径由图8中的箭头示意地示出。
图9给出了中隔板36的优选结构。该中隔板36整体为圆板状,其朝向上隔板的一面设置有凹腔,该凹腔即为第二排气空腔43b,在凹腔的底部还设置有两个排气口431和432,其中一个排气口431例如用作中间缸35的排气口,使得中间缸的排气能够排入第二排气空腔43b中,另一个排气口432例如构成中间流道44的一部分,使得第二排气空腔43b能够与第一排气空腔43a相通。例如,如图9所示,排气口431为圆孔,排气口432为长孔。
优选地,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下气缸,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成(例如可对照图6):所述下法兰32中设有销钉孔,在所述销钉孔中滑动地设置有销钉,所述下滑片上设有滑片销钉槽,所述销钉的头部可以嵌入或不嵌入所述滑片销钉槽中以实现对所述下滑片的锁止或解锁。当销钉的头部嵌入滑片销钉槽中时,下滑片被锁止在其滑片槽中,使得其不能保持前端与下滚子接触,从而下气缸不能完成吸气、压缩、排气的过程,下气缸因而处于卸载状态。当销钉头部从滑片销钉槽中脱开时,销钉整体上位于销钉孔中,下滑片被解锁,因而可在滑片槽中滑动,从而保持前端与下滚子接触,下气缸能够正常地完成吸气、压缩、排气的过程,下气缸因而处于工作状态。通过控制销钉的位置,从而控制下气缸的工作或卸载状态,可以对压缩机进行变容控制。
下面结合试验结果说明本发明的压缩机在降低增焓管路单向阀(也即增焓部件入口处)的压力波动方面以及在提高压缩机性能方面所呈现出的有益效果。
如图10所示,在一种工况下(蒸发温度0℃,冷凝温度41℃,过冷温度32℃,吸气温度7℃),本发明的压缩机(三缸)在工作中实测的增焓部件入口处压力波动情况。图中,横坐标为频率(Hz),纵坐标为压力波动值。图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V2/V1=3.3、V5/V1=4.39”和“V2/V1=3.3、V5/V1=9.11”的两种设置。可以看出,后者在降低压力波动方面明显优于前者。另外,对于这两种设置,随着频率的增加,压力波动的值都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当频率达到50Hz以后,压力波动的值都出现较明显的下降。
图11为在另一种工况下(蒸发温度9℃,冷凝温度51℃,过冷温度40℃,吸气温度21℃),本发明的压缩机(三缸)在工作中实测的增焓部件入口处压力波动情况。同样地,图中,横坐标仍为频率(Hz),纵坐标仍为压力波动值,图中两条曲线仍分别代表“V2/V1=3.3、V5/V1=4.39”和“V2/V1=3.3、V5/V1=9.11”的两种设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压缩机在本工况下在降低压力波动方面的效果与图10中所示的规律基本吻合,充分证明了本发明的压缩机通过合理设置各排量、容积之间的关系所取得的技术效果。
图12为在另一种工况下(蒸发温度9℃,冷凝温度51℃,过冷温度40℃,吸气温度21℃),本发明的压缩机(三缸)在60Hz的频率下其能效性能(以COP表示,为压缩机单体制冷量与功耗的比值)随比值V2/V1的变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当V2/V1的值较小时,例如小于1时,压缩机的能效性能较低,而随着V2/V1的值的增大,压缩机的能效性能呈单调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当V2/V1的值达到1以后,压缩机的能效性能已达到3.15,并且在随后逐渐趋于稳定,例如当V2/V1的值达到5以后,压缩机的能效性能的提升已不明显。因此,本发明将V2/V1的基本取值范围确定为1~7之间。
综上,本发明主要通过合理设定一级气缸排量、一级排气空腔容积、以及中压腔容积等的关系,降低了中间腔的压力波动,达到了降低补气管路单向阀的压力波动、消除单向阀阀芯振颤噪音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合理设定前述关系,同时还达到了提高压缩机性能和可靠性、防止二级吸气带液的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项措施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包括一级气缸、一级排气空腔、增焓部件、二级气缸,所述一级排气空腔与所述一级气缸的排气口连通,并经过中间流道与所述二级气缸的吸气口、所述增焓部件的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气缸的排量为V1,所述一级排气空腔的容积为V2,所述一级排气空腔的容积、所述增焓部件空腔的容积与所述中间流道的容积之和为中压腔容积,记为V5,其中,1<V2:V1<7,且3<V5:V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级压缩机为双缸双级压缩机,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法兰、下气缸、隔板、上气缸和上法兰,其中,所述下气缸为一级气缸,所述上气缸为二级气缸,所述一级排气空腔设置在所述下法兰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气缸排量V1、一级排气空腔容积V2、中压腔容积V5满足:2<V2:V1<4,且5<V5:V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级压缩机为三缸双级压缩机,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法兰、下气缸、下隔板、中气缸、中隔板、上隔板、上气缸和上法兰,其中所述下气缸和所述中气缸为一级气缸,所述上气缸为二级气缸,所述下法兰中设置有第一排气空腔,所述中隔板中设置有第二排气空腔,所述第一排气空腔和所述第二排气空腔共同组成所述一级排气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缸的排量为V11,所述中气缸的排量为V12,V1=V11+V12,所述第一排气空腔的容积为V21,所述第二排气空腔的容积为V22,V2=V21+V22,其中,1.5<V21:V11<11,且0.5<V 22:V12<5。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气缸排量V1、一级排气空腔容积V2、中压腔容积V5满足:2<V2:V1<5,且5<V5:V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缸的排量V11,所述中气缸的排量V12,所述第一排气空腔的容积V21,所述第二排气空腔的容积V22满足:4<V21:V11<8,且1<V 22:V12<3。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缸包括下气缸本体、下滚子和下滑片,其中,所述下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下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下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下滚子接触;和/或,
所述上气缸包括上气缸本体、上滚子和上滑片,其中,所述上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上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上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上滚子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4、5或7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缸包括下气缸本体、下滚子和下滑片,其中,所述下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下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下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下滚子接触;和/或,
所述中气缸包括中气缸本体、中滚子和中滑片,其中,所述中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中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中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中滚子接触;和/或,
所述上气缸包括上气缸本体、上滚子和上滑片,其中,所述上滑片滑动地位于所述上气缸本体上的滑片槽中,所述上滑片的前端保持与所述上滚子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气缸包括下气缸本体、下滚子和下滑片的情况下,所述下法兰中设有销钉孔,销钉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销钉孔中,所述下滑片上设有滑片销钉槽,所述销钉的头部嵌入或不嵌入所述滑片销钉槽中以实现对所述下滑片的锁止或解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25248.2A CN105508246B (zh) | 2016-01-13 | 2016-01-13 | 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25248.2A CN105508246B (zh) | 2016-01-13 | 2016-01-13 | 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08246A CN105508246A (zh) | 2016-04-20 |
CN105508246B true CN105508246B (zh) | 2017-06-06 |
Family
ID=55716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25248.2A Active CN105508246B (zh) | 2016-01-13 | 2016-01-13 | 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5082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47657A (zh) * | 2016-07-22 | 2016-12-2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二氧化碳电冰箱制冷系统 |
CN111306033A (zh) * | 2018-12-11 | 2020-06-19 |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双级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
CN109488595A (zh) * | 2018-12-12 | 2019-03-19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2807B (zh) * | 2012-04-10 | 2016-06-08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以及热泵热水器系统 |
CN103807175B (zh) * | 2012-11-13 | 2016-11-16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双转子两级增焓压缩机、空调器和热泵热水器 |
CN103967790B (zh) * | 2013-02-04 | 2016-10-05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热泵系统 |
CN104047857B (zh) * | 2013-03-15 | 2016-06-08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双转子两级增焓压缩机 |
CN104632626B (zh) * | 2014-06-27 | 2018-02-16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双级增焓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
CN204371674U (zh) * | 2014-12-24 | 2015-06-03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 |
CN205277814U (zh) * | 2016-01-13 | 2016-06-01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 |
-
2016
- 2016-01-13 CN CN201610025248.2A patent/CN10550824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08246A (zh) | 2016-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54066U (zh) | 换热系统 | |
CN105545742B (zh) | 多缸双级变容压缩机系统及其运行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 | |
WO2017219669A1 (zh) |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
CN107842486B (zh) | 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
WO2019085501A1 (zh)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
CN107740765B (zh) | 空调系统 | |
CN105508246B (zh) | 一种滚动转子式双级压缩机 | |
WO2015051537A1 (zh) | 冷冻循环装置 | |
CN107726661B (zh) | 空调系统 | |
WO2025055454A1 (zh) |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107989768B (zh) | 压缩机以及制冷装置 | |
CN108007004B (zh) | 制冷装置 | |
CN205136012U (zh) | 多缸双级增焓压缩机、空调器和热泵热水器 | |
WO2020211450A1 (zh) | 变容压缩机 | |
CN107816816B (zh) | 制冷装置 | |
CN105298840B (zh) | 多缸双级增焓压缩机及空调器、热泵热水器和控制方法 | |
US6892548B2 (en) | Rotary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nt cycle system having the same | |
CN111486609B (zh) | 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 |
WO2015051540A1 (zh) | 热泵系统 | |
CN204312346U (zh)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CN108167185A (zh) |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 | |
CN107489618B (zh) |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
CN208330647U (zh) | 一种开启式中间补气双缸活塞制冷压缩机 | |
CN107869854B (zh) |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5955988U (zh) | 一种转缸增焓活塞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230 Address after: Office 608, No. 108, Huitong Third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after: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Inc.OF ZHUHAI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90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789 Jinji Road, Qianshan,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Ltd. OF ZHUHAI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