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57881U - 双面插接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双面插接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257881U CN204257881U CN201420698055.XU CN201420698055U CN204257881U CN 204257881 U CN204257881 U CN 204257881U CN 201420698055 U CN201420698055 U CN 201420698055U CN 204257881 U CN204257881 U CN 2042578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double
- plug connector
- fixed
- terminal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插接连接器,包括电连接件、外壳、端子组、端子固定层和弹性片;其中,端子组固定在端子固定层上形成第一注塑件;弹性片固定在两个第一注塑件之间,端子组的尾端固定至电连接件上,其中,固定在一起的弹性片、第一注塑件和电连接件形成半成品;半成品装配在外壳中。利用上述实用新型能够降低产品成本,能够减少端子接触性不良,提高连接器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双面插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连接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其中最常用的即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近年来双面连接器也已开始盛行,特别是一些具有高速存储功能的双面USB连接器。
目前,双面连接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线路板工艺的连接器,其生产工艺复杂,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虽然品质优异,但产品一次成功率较低,而且成本很高。另一种为二次注塑与组装并行的连接器,其工艺较为简单,且成本低,但产品品质差,尤其体现在接触性不良或外观包胶和毛边,良品率低,对生产条件要求苛刻。
上述连接器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如果端子外露面稍高会在成型时压伤端子;如果端子外路面稍低会使塑胶进入模具与端子空隙,形成包胶和毛边,因此,生产制作过程中对端子的高度公差要求十分严格,公差精度的要求也对加工水平及组装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而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产品成本。
综上所述,现有双面连接器,若满足端子高度公差的要求,则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技术要求严格;如果制作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则满足不了极度严格的端子高度公差要求,从而导致接触性不良或外观包胶和毛边,产品质量差。
因此,现在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双面插接连接器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插接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双面连接器制作工艺不能满足端子高度公差的要求,导致端子接触性不良或外观包胶和毛边,产品质量差等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插接连接器,包括电连接件和外壳,其中,还包括端子组、端子固定层和弹性片;其中,端子组固定在端子固定层上形成第一注塑件;弹性片固定在两个第一注塑件之间,端子组的尾端固定至电连接件上,其中,固定在一起的弹性片、第一注塑件和电连接件形成半成品;半成品装配在外壳中。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包括三个宽端子,第二端子组包括六个窄端子,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注塑固定在端子固定层上,其中,宽端子和窄端子间隔设置在端子固定层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宽端子为充电端子,窄端子为信号存储端子。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弹性片两侧设置有定位柱;在端子固定层上与定位柱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两个第一注塑件通过定位柱和/或粘胶将弹性片固定在两个第一注塑件之间。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电连接件为PCB电路板,端子组的尾端焊接固定在PCB电路板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外壳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凹槽。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外壳通过定位凹槽与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外接母座定位。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外壳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槽;在第一注塑件与定位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块。
利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两个第一注塑件之间设置有弹片,采用注塑-组装-二次注塑的工艺流程,能够解决端子高度公差难以控制的问题,在保证产品成功率高和质量良好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同时,能够大大减少端子接触性不良或外观包胶和毛边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第一注塑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半成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半成品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端子组1、宽端子11、窄端子12、端子固定层3、定位孔31、定位块32、弹性片4、定位柱41、电连接件5、外壳6、定位凹槽61、定位槽62、塑胶7。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上述双面连接器不能满足极度严格的端子高度公差要求,从而导致端子接触性不良或产品外观包胶和毛边,产品质量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注塑-组装-二次注塑的工艺流程,通过设置弹性片解决端子高度公差难以控制的问题,在保证产品一次成功率高和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
在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表述中,“端子”均指广泛用于电学或通信工程中的接线终端,也称为接线端子,用于传递信号或导电,端子的头端和尾端分别指:端子的接触端和焊接端,其中,端子的头端主要用于与外界接触连接,端子的尾端为焊接至电连接件的一端,用于焊接固定端子。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分解结构。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插接连接器包括电连接件5、外壳6、端子组1、端子固定层3和弹性片4;其中,端子组1固定在端子固定层3上形成第一注塑件;弹性片4固定在两个第一注塑件之间,端子组1的尾端固定至电连接件5上,固定在一起的弹性片4、第一注塑件和电连接件5形成半成品;半成品装配在外壳6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端子组1包括两组第一端子组和两组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包括三个宽端子11,第二端子组包括六个窄端子12,一组第一端子组和一组第二端子组注塑固定在端子固定层3上,形成第一注塑件,另一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注塑固定于另一固定层3上,形成另一第一注塑件;弹性片4固定在两个第一注塑件之间,端子组1的尾端固定至电连接件5上,其中,固定在一起的弹性片4、第一注塑件和电连接件5形成半成品;半成品装配在外壳6中,通过二次注塑形成双面插接连接器;其中,外壳6设置在两个第一注塑件的端子组1的头端的外侧,也就是说将半成品的第一注塑件的端子组的头端装配在外壳中,通过二次注塑形成所述双面插接连接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插接连接器包括两个第一注塑件、弹性片4、电连接件5和外壳6,其中,第一注塑件包括端子组1和端子固定层3,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包括三个宽端子11、第二端子组包括六个窄端子12,一组第一端子组和一组第二端子组相互间隔注塑在端子固定层3上,共同形成第一注塑件;两个第一注塑件与弹性片4进行固定,其中,弹性片4设置在两个第一注塑件之间,定位块41及第一注塑件上的定位孔31相配合和/或粘胶的方式将弹性片4稳定的固定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将上述两个第一注塑件与弹性片4形成的整体的端子组1的尾端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至电连接板5上,形成半成品,最后,将半成品通过装配的形式固定在外壳中,并对二者进行第二次注塑,使半成品与外壳通过塑胶7的粘合形成最终的双面插接连接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为PCB(Printed 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电路板,两个第一注塑件与弹性片4形成的整体的端子组1的尾端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至PCB电路板5上,形成半成品。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二次注塑,半成品与外壳之间的空隙均通过塑胶7填充密实,形成整体产品,此时,去除外壳后的整体形成第二注塑件,即半成品与填充的塑胶7共同形成的整体,因此,第二注塑件的外形与外壳6是相互对应的。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宽端子11设置在端子固定层的一端,窄端子12设置在端子固定层的另一端,二者之间间隔设置,形成最终的端子组1,二者在端子组1的尾端是相互齐平的。具体地,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组结构;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组结构。
如图3和图4共同所示,第一端子组包括三个宽端子11、第二端子组包括六个窄端子12,其中,宽端子11的长度稍长于窄端子12的长度,二者相互间隔固定在端子固定层上,宽端子设置在端子固定层的前端,即远离电连接件的一端,对应的窄端子设置在端子固定层的后端,二者在端子固定层的尾端是相互齐平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通过第一次注塑固定在端子固定层上,共同形成第一注塑件。其中,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第一注塑件结构。
如图5所示,第一注塑件包括三个宽端子12和六个窄端子,宽端子12和窄端子相互间隔的设置在端子固定层3上,其中,宽端子12的端部位于端子固定层3的后端,窄端子位于端子固定层3的前端,二者在端子组的尾端是相互齐平的。端子固定层3上设置有多个固定端子的端子槽,其规格根据具体的端子个数和要求进行设定,端子固定层3上还设置有定位孔和定位块32,其中的定位孔与弹性片上的定位柱配合使用,定位块32设置在端子固定层的靠近端子组头端的一端,与外壳中的定位槽配合使用。
在第一次注塑之后,形成第一注塑件,通过将弹性片的定位柱固定至端子固定层的定位孔内,使两个第一注塑件与弹性片固定安装,形成一个整体,其中在弹性片的固定过程中除了利用弹性片与第一注塑件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外,也可以配合使用粘胶共同进行固定。
在将两个第一注塑件与弹性片固定为一个整体之后,将该整体的端子组的尾端焊接固定至电连接件上,形成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半成品。其中,将固定至端子固定层上的上、下两组端子组的尾端固定在电连接件上,即将从端子固定层裸露出的部分端子组的尾端固定在电连接件上,用于与外界进行电连接或数据连接,其中,宽端子主要作为充电端子使用,实现高速充电的功能,窄端子主要作为数据传输端子使用,实现数据传输及存储信号的功能。
具体地,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半成品结构;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半成品分解结构。
如图6和图7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半成品包括两个第一注塑件,一个弹性片和电连接件5。其中,将上述两个第一注塑件与弹性片4形成的一个整体的端子组1的尾端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至电连接件5上,形成一个整体,即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半成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弹性片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柱41,在端子固定层3上与定位柱4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31,在将弹性片4固定至两个第一注塑件之间的过程中,通过将弹性片4两侧的定位柱41插入第一注塑件的端子固定层3的定位孔31中,将三者固定为一个整体,其中,也可以通过粘胶和/或定位柱41配合粘胶的形式对弹性片4进行固定,在进行第二次注塑时,锁模力会使上下两个端子组1压紧弹性片,利用弹性片4的微型形变使端子组1的外露面与塑胶完美地处于同一平面,避免包胶毛边的情况发生。
然后,将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半成品固定在外壳中,进行第二次注塑。其中,在外壳的安装过程中,为了方便对半成品进行定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壳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槽,在半成品的第一注塑件中与定位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块。具体地,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外壳结构。
如图8所示,外壳6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向内凹陷的定位凹槽61,外壳6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槽62。其中,定位槽62与设置在端子固定层3上的定位块32是相互对应的,定位块32设置在端子固定层3上,上下对应的两块端子固定层上3均设置有相同形状的定位块32。在将半成品装配至外壳6的过程中,通过定位块32插入外壳6端部的定位槽62内,对本成品整体进行定位,然后进行第二次注塑,防止注塑过程中出现半成品偏斜或位置不佳等情况,提高装配速度及产品的整体质量。
其中,定位凹槽61的作用有两个;其一,通过两侧的定位凹槽61可以使双面插接连接器与外接的母座定位,即在双面插接连接器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定位凹槽将连接器与外部的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或通讯产品进行连接定位。其二,在第二次注塑过程中,由于定位凹槽61的存在,在填充外壳与半成品空隙的塑胶上也会形成一个与定位凹槽位置相应的凹陷,在注塑结束后,整个第二注塑件与外壳之间通过定位凹槽更紧密的固定在一起,不容易松脱或滑脱,进而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插接连接器各部件之间的连接过程包括:
首先,将端子组注塑在端子固定层上,形成第一注塑件。
具体地,第一端子组包括三个宽端子、第二端子组包括六个窄端子,其中,宽端子的长度稍长于窄端子的长度,二者相互间隔固定在端子固定层上,二者在端子固定层的尾端是相互齐平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通过第一次注塑固定在端子固定层上,共同形成第一注塑件。
然后,将弹性片固定在两个第一注塑件之间,其中,通过弹性片与第一注塑件配合的定位结构和/或粘胶对弹性片进行固定。
具体地,在第一注塑件的端子固定层上设置有定位孔,在弹性片上与定位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柱,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并配合粘胶使两个第一注塑件和弹性片成为一个整体,弹性片设置在两个第一注塑件之间。
然后,将端子组的尾端固定在电连接件上,其中,固定在一起的弹性片、第一弹性片和电连接件形成半成品。
具体地,将两个第一注塑件与弹性片固定为一个整体之后,将该整体的端子组的尾端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至电连接件上,形成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半成品。其中,将固定至端子固定层上的上、下两组端子组的尾端,即从端子固定层裸露出的部分端子组的尾端固定在电连接件上,用于与外界进行电连接或数据连接。
最后,将半成品的第一注塑件的端子组的头端装配至外壳中,通过第二次注塑形成双面插接连接器。
具体地,将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半成品固定在外壳中,进行第二次注塑。其中,在外壳的安装过程中,为了方便对半成品进行定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外壳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向内凹陷的定位凹槽,在外壳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槽。外壳通过其两侧设置的定位凹槽与母座进行定位,并防止第二注塑后外壳内部的第二注塑件松脱或滑脱现象的发生;定位槽与设置在端子固定层上的定位块相互对应,在将半成品装配至外壳的过程中,通过将定位块插入外壳端部的定位槽内,对本成品整体进行定位,然后进行第二次注塑,防止注塑过程中出现半成品偏斜或位置不佳等情况,提高装配速度及产品的整体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插接连接器,两个第一注塑件之间设置有弹片,采用注塑-组装-二次注塑的工艺流程,能够解决端子高度公差难以控制的问题,使端子外露面与塑胶完美的处于同一平面上,产品一次成功率高,在保证连接器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有效减少端子接触性不良或外观包胶和毛边现象的发生。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插接连接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双面插接连接器,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Claims (9)
1.一种双面插接连接器,包括电连接件和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子组、端子固定层和弹性片;其中,
所述端子组固定在所述端子固定层上形成第一注塑件;
所述弹性片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注塑件之间,所述端子组的尾端固定至所述电连接件上,其中,固定在一起的所述弹性片、第一注塑件和电连接件形成半成品;
所述半成品装配在所述外壳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三个宽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六个窄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注塑固定在所述端子固定层上,其中,
所述宽端子和窄端子间隔设置在所述端子固定层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端子为充电端子,所述窄端子为信号存储端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片两侧设置有定位柱;
在所述端子固定层上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一注塑件通过所述定位柱和/或粘胶将所述弹性片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注塑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件为PCB电路板,所述端子组的尾端焊接固定在所述PCB电路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凹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双面插接连接器的外接母座定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插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槽;
在所述第一注塑件与所述定位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98055.XU CN204257881U (zh) | 2014-11-19 | 2014-11-19 | 双面插接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698055.XU CN204257881U (zh) | 2014-11-19 | 2014-11-19 | 双面插接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257881U true CN204257881U (zh) | 2015-04-08 |
Family
ID=5296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98055.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257881U (zh) | 2014-11-19 | 2014-11-19 | 双面插接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25788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77481A (zh) * | 2014-11-19 | 2015-02-25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插接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CN107978888A (zh) * | 2017-11-21 | 2018-05-01 |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 |
CN110311260A (zh) * | 2019-07-26 | 2019-10-08 | 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及连接器 |
-
2014
- 2014-11-19 CN CN201420698055.XU patent/CN20425788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77481A (zh) * | 2014-11-19 | 2015-02-25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插接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CN104377481B (zh) * | 2014-11-19 | 2016-09-14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插接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CN107978888A (zh) * | 2017-11-21 | 2018-05-01 |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 |
CN107978888B (zh) * | 2017-11-21 | 2024-12-24 |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 |
CN110311260A (zh) * | 2019-07-26 | 2019-10-08 | 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及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77481B (zh) | 双面插接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557059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3883202U (zh) | 一种微型usb正反插公座连接器 | |
CN104577391B (zh) | 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3967306U (zh) | 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 | |
CN204257881U (zh) | 双面插接连接器 | |
CN102723574A (zh) | 内置天线的壳体组件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
CN103367969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795658A (zh) |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座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2633641U (zh) | 音频插座连接器 | |
CN201533045U (zh) | 一种usb接口连接器 | |
CN204130797U (zh) | 一种超薄防水连接器 | |
CN2025858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673180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14176299U (zh) | 一种USB Type-C电连接器结构 | |
CN205016750U (zh) | 音频插座连接器 | |
CN204179345U (zh) | 一种电子产品的防水连接器结构 | |
CN202855948U (zh) | 微型usb2.0连接器贴片式母座 | |
CN203056201U (zh) | Usb2.0超短焊线式a型公头连接器 | |
CN204289808U (zh) | 一种端子模块 | |
CN216488823U (zh) | 浮动连接端子及连接器 | |
CN214898997U (zh) | 一种Type-C电连接器 | |
CN104283051A (zh) | 一种超薄防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480077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21466876U (zh) | 一种加高型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14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