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88872U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88872U CN204188872U CN201420675896.9U CN201420675896U CN204188872U CN 204188872 U CN204188872 U CN 204188872U CN 201420675896 U CN201420675896 U CN 201420675896U CN 204188872 U CN204188872 U CN 2041888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lens
- imaging
- image
- focal leng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4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06010010071 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56 Product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以低成本提供既充分满足低背化的要求,对应F2.5以下的明亮度和广视场角,又良好地校正了各种像差的小型的摄像镜头。其从物体侧到像侧按顺序由第1透镜、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以及第5透镜构成,在第5透镜的像侧的非球面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反曲线点,满足以下的条件式:TTL/2ih≤0.8,20<νd1-νd2<50,其中,νd1为第1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νd2为第2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ih为最大像高,TTL为光学全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小型的摄像装置所使用的CCD传感器、C-MOS传感器的固体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特别是,涉及推进小型化、薄型化的智能电话、移动电话和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游戏机、PC等信息终端设备以及附加有照相机功能的家电产品等所搭载的摄像装置中内置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许多的信息终端设备一般都已搭载照相机功能。另外,也已出现附带照相机的家电产品,例如通过使智能电话与家电产品进行通信,从外出地也已能通过产品中搭载的照相机实时地观看自己家的状况。可以设想这种使信息终端设备、家电产品融合了照相机功能并提高了消费者的便利性的商品开发在今后也将越来越发展。另外,对于所搭载的照相机的性能,不仅要求当然具备与高像素化对应的高分辨力且透镜系统为小型、低背、明亮的透镜系统,还要求对应广视场角。其中,针对向移动终端设备的搭载,强烈要求被低背化为足以能应用于设备向薄型化的过渡的程度且具备高分辨性能的摄像镜头。
然而,得到低背、广角且明亮的摄像镜头时,画面周边部的像差校正是困难的,在整个画面范围内确保良好的成像性能方面存在问题。
以往,作为小型且具备高分辨力的摄像镜头,例如已知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这样的摄像镜头。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从物体侧起具备:第1透镜组,其在物体侧为凸状的第1透镜;第2透镜组,其在成像侧为凹状的第2透镜;第3透镜组,其在物体侧为凹状的弯月形状的第3透镜;第4透镜组,其在物体侧为凹状的弯月形状的第4透镜;以及第5透镜组,其包含在物体侧配置有具有拐点(inflectionpoint)的非球面的弯月形状的第5透镜,该摄像镜头的目的在于,在抑制摄像镜头系统的大型化的状态下使摄像镜头系统具备高分辨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08573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摄像镜头的光学全长为6.0mm的程度,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之比(以下,称为全长对角比)为0.9的程度,能够实现较为低背且良好地校正了像差的透镜系统。但是,F值为2.8的程度,不能说是足够明亮的透镜系统。而且,全视场角为65°的程度,对广角化的要求来说是不够的。若要通过该构成对应F2.5以下的明亮度和70°以上的视场角,周边部的像差校正仍然存在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既充分对应低背化的要求又对应F值为2.5以下的明亮度和广视场角且具备良好地校正了各种像差的高分辨力的小型的摄像镜头。
此外,在此,所谓低背,是指全长对角比比1.0小得多的程度,所谓广角,是指能拍摄全视场角为70°以上的范围的程度。另外,表示全长对角比时的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作为与以最大像高为半径的有效摄像圆的直径的大小相同的长度来对待,最大像高是入射到摄像镜头的来自最大视场角的光线入射到摄像面的位置离光轴的垂直高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谓凸面、凹面,是指近轴(光轴近旁)的透镜面的形状。另外,所谓形成于非球面的反曲线点,是指切平面与光轴垂直相交的非球面上的点。而且,光学全长、后焦距的值定义为除去红外线滤光片、保护玻璃等光学元件时即将滤光片等的厚度按空气进行换算时的光轴上的距离。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是在固体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到像侧按顺序由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凹面朝向像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两面为非球面的第4透镜以及凹面朝向像侧的两面为非球面的第5透镜构成,第5透镜的像侧的非球面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反曲线点,构成为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
(1)TTL/2ih≤0.8
(2)20<νd1-νd2<50
其中,
νd1为第1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2为第2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ih为最大像高,
TTL为光学全长。
上述构成的摄像镜头是从物体侧按顺序以正、负、负、负、正或者负的光焦度排列的5枚透镜构成的摄像镜头,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第5透镜的合成光焦度为负,从而提高远摄性,通过对各个透镜分配最佳的光焦度,能实现低背化。
第1透镜是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通过强的正的光焦度实现了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和广角化。第2透镜是凹面朝向像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良好地校正在第1透镜所产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第3透镜是构成摄像镜的透镜之中具有弱的负的光焦度的透镜,抑制在第1透镜和第2透镜所产生的球面像差。优选第3透镜在两面形成恰当的非球面,在该情况下,能够将高次的球面像差、彗差抑制得小。第4透镜形成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两面为非球面的透镜,由此,控制所入射的光线的角度,校正像散,并且控制向摄像元件的主光线入射角度以及校正场曲、畸变。第5透镜是凹面朝向像侧的两面为非球面的透镜,在像侧的非球面形成反曲线点,由此,进行场曲和畸变的校正,并且能控制主光线入射到摄像元件的角度。
条件式(1)是规定全长对角比的条件式。通过低于条件式(1)的上限值,能够充分满足近年来的低背化的要求。
条件式(2)是规定第1透镜和第2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的差的条件式,是用于良好地校正在第1透镜所产生的色像差的条件。通过组合满足条件式(2)的范围的材料,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
另外,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3)0<νd3-νd4<40
其中,
νd3为第3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4为第4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条件式(3)是规定第3透镜和第4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的差的条件式,通过将满足条件式(3)的范围的材料用于第3透镜、第4透镜,即使是低F值时,也能够进行良好的色像差校正。
另外,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5):
(4)0.4<f1/f<1.0
(5)-1.5<f2345/f<-0.6
其中,
f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
f1为第1透镜的焦距,
f2345为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
条件式(4)是将整个系统的焦距与第1透镜的焦距的关系规定为恰当的范围的条件式,是用于既抑制球面像差的发生又实现低背化和广角化的条件。若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值,则第1透镜的正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对抑制球面像差的发生量来说是有效的,但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和广角化变得困难。另一方面,若低于条件式(4)的下限值,则第1透镜的正的光焦度变得过强,有利于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和广角化,但球面像差会增大。
条件式(5)是将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与整个系统的焦距的关系规定为恰当的范围的条件式,是用于良好地校正色像差的条件。若超过条件式(5)的上限值,则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第5透镜的负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变得困难。另一方面,若低于条件式(5)的下限值,则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第5透镜的负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色像差的校正变得困难。通过满足条件式(5)的范围,既能够进行像差校正又能够得到全长较短的光学系统。
另外,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6)1.5<r4/f<2.3
其中,
f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
r4为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条件式(6)是将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与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的关系规定为恰当的范围的条件式。若超过条件式(6)的上限值,则第2透镜的负的光焦度变弱,在第1透镜所产生的轴上色像差的校正变得困难。另一方面,若低于条件式(6)的下限值,则第2透镜的像侧面周边的光线的入射角变大,抑制彗差的发生变得困难。另外,由于光线的入射角过大,因此对制造误差的敏感度变高,而成为不利于稳定的大量生产的形状。
另外,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7)-1.9<(r1+r2)/(r1-r2)<-0.7
其中,
r1为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2为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条件式(7)是将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与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的关系规定为恰当的范围的条件式,是用于将畸变、像散和球面像差抑制在良好的范围内的条件。若超过条件式(7)的上限值,则第1透镜的主点位置向像侧移动,将摄像镜头的全长抑制得较短变得困难。若低于条件式(7)的下限值,则球面像差的校正变得困难。
另外,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8)-6.0<f45/f<-3.0
其中,
f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
f45为第4透镜和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
条件式(8)是将第4透镜和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与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的关系规定为恰当的范围的条件式,是用于既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又确保恰当的后焦距并良好地校正色像差的条件。若超过条件式(8)的上限值,则第4透镜和第5透镜的负的合成光焦度变强,因此,后焦距的确保变得容易,但由于光学全长会变长,因而不优选。另一方面,若低于条件式(8)的下限值,则第4透镜和第5透镜的负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变得困难。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既充分满足低背化的要求,对应F2.5以下的明亮度和广视场角,又良好地校正了各种像差的小型的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像散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畸变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像散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畸变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像散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畸变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4是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的图。
图15是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像散的图。
图16是示出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畸变的图。
图17是示出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8是示出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的图。
图19是示出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像散的图。
图20是示出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畸变的图。
图21是示出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2是示出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的图。
图23是示出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像散的图。
图24是示出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畸变的图。
图25是示出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6是示出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的图。
图27是示出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像散的图。
图28是示出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畸变的图。
图29是示出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30是示出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的图。
图31是示出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像散的图。
图32是示出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畸变的图。
图33是示出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34是示出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的图。
图35是示出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像散的图。
图36是示出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畸变的图。
图37是示出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38是示出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的图。
图39是示出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像散的图。
图40是示出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畸变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ST 孔径光阑
L1 第1透镜
L2 第2透镜
L3 第3透镜
L4 第4透镜
L5 第5透镜
IR 滤光片
IM 摄像面
ih 最大像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图5、图9、图13、图17、图21、图25、图29、图33和图37分别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至10的摄像镜头的概略构成图。各实施例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的透镜构成是同样的,因此,在此参照实施例1的概略构成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是在固体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到像侧按顺序由孔径光阑ST、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L1、凹面朝向像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L2、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L3、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两面为非球面的第4透镜L4以及凹面朝向像侧的两面为非球面的第5透镜L5构成,在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非球面上在光轴X上以外的位置形成有反曲线点。另外,在第5透镜L5与摄像面IM之间配置有红外线滤光片等滤光片IR。此外,该滤光片IR也能省略。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按顺序以正、负、负、负、负排列。通过使第1透镜L1以外的4枚透镜为负的光焦度来提高远摄性,通过对各个透镜分配最佳的光焦度来实现低背化。此外,只要第2透镜L2至第5透镜L5的4枚透镜的合成光焦度为负即可,第5透镜L5也可以是具有弱的正的光焦度的透镜。图17至图40所示的实施例5至10是第5透镜L5为正的光焦度的例子。
第1透镜L1形成为双凸形状,既抑制球面像差的发生,又得到了整个镜头系统所需的正的光焦度。此外,第1透镜L1的形状不限于双凸形状,例如,也可以如图5、图13、图21、图25、图29、图37所示的实施例2、4、6、7、8和10那样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此外,将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比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小的值,形成恰当的曲率半径的关系,从而抑制球面像差的发生。
第2透镜L2形成为双凹形状,良好地校正了第1透镜L1的球面像差、彗差和色像差。此外,第2透镜L2的形状不限于双凹形状,例如,也可以如图29、图37所示的实施例8和10那样为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
第3透镜L3形成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是构成摄像镜头的透镜之中具有弱的负的光焦度的透镜。另外,在第3透镜L3的两面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了在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所产生的球面像差、彗差和场曲。此外,第3透镜L3只要具有负的光焦度即可,也可以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4那样为双凹形状或如图5、图9、图21、图29、图33所示的实施例2、3、6、8和9那样为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
第4透镜L4形成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通过形成于两面的非球面,校正入射到第4透镜L4的光线的角度,校正像散,并且控制向摄像元件的主光线入射角度以及校正场曲、畸变。
第5透镜L5形成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通过使像侧的面为凹面确保了后焦距并且加强了远摄的倾向。另外,通过形成于两面的非球面,良好地校正了在第4透镜L4所产生的球面像差和场曲。另外,在像侧的非球面上在光轴X上以外的位置形成有反曲线点,恰当地控制了入射到摄像面IM的周边部的光线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中,所有的透镜均采用塑料材料,因而容易制造,能以低成本大量生产。另外,所有的透镜的两面均形成为恰当的非球面,更合适地校正了各种像差。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通过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至(8)而能够起到优良的效果:
(1)TTL/2ih≤0.8
(2)20<νd1-νd2<50
(3)0<νd3-νd4<40
(4)0.4<f1/f<1.0
(5)-1.5<f2345/f<-0.6
(6)1.5<r4/f<2.3
(7)-1.9<(r1+r2)/(r1-r2)<-0.7
(8)-6.0<f45/f<-3.0
其中,
f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
f1为第1透镜L1的焦距,
f2345为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第5透镜L5的合成焦距,
f45为第4透镜L4和第5透镜L5的合成焦距,
r1为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2为第1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4为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νd1为第1透镜L1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2为第2透镜L2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3为第3透镜L3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4为第4透镜L4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TTL为光学全长,
ih为最大像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通过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a)至(8a)而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1a)0.5<TTL/2ih<0.8
(2a)25<νd1-νd2<40
(3a)0<νd3-νd4<38
(4a)0.5<f1/f<0.9
(5a)-1.5<f2345/f<-0.7
(6a)1.5<r4/f<2.0
(7a)-1.7<(r1+r2)/(r1-r2)<-0.7
(8a)-5.0<f45/f<-3.0
其中,各条件式的记号与上述的条件式(1)至(8)中的说明是同样的。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通过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b)至(8b)而能够起到特别好的效果:
(1b)0.67≤TTL/2ih≤0.75
(2b)28<νd1-νd2<35
(3b)0<νd3-νd4<35
(4b)0.6≤f1/f≤0.8
(5b)-1.42≤f2345/f≤-0.76
(6b)1.65≤r4/f≤1.9
(7b)-1.55≤(r1+r2)/(r1-r2)≤-0.86
(8b)-4.68≤f45/f≤-3.49
其中,各条件式的记号与上述的条件式(1)至(8)中的说明是同样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的透镜面均以非球面形成。这些透镜面采用的非球面形状在将光轴方向的轴设为Z,将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高度设为H,将圆锥系数设为k,将非球面系数设为A4、A6、A8、A10、A12、A14、A16时,由数学式1表示。
数学式1
接着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在各实施例中,f表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no表示F值,ω表示半视场角,TTL表示光学全长,ih表示最大像高。另外,i表示从物体侧开始数起的面编号,r表示曲率半径,d表示光轴X上的透镜面间的距离(面间隔),Nd表示d线(基准波长)的折射率,νd表示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此外,关于非球面,在面编号i之后附加*记号(星号)来表示。
实施例1
以下的表1示出基本的透镜数据。
表1
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如以下的表11所示满足全部的条件式(1)至(8)。
图2是关于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球面像差(mm)的图,图3是关于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示出了像散(mm)的图,图4是关于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畸变(%)的图。球面像差图示出对F线(486nm)、d线(588nm)、C线(656nm)各波长的像差量。另外,在像散图中分别示出了弧矢像面S、子午像面T中的d线的像差量(图6~8、图10~12、图14~16、图18~20、图22~24、图26~28、图30~32、图34~36、图38~40中也是如此)。如图2~图4所示,可知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另外,光学全长TTL为3.25mm,尽管是5枚透镜构成,仍实现了低背化。而且,达成了全视场角为75°的程度的广视场角和F2.45的明亮度。
实施例2
以下的表2示出基本的透镜数据。
表2
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如以下的表11所示满足全部的条件式(1)至(8)。
图6是关于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球面像差(mm)的图,图7是关于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示出了像散(mm)的图,图8是关于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畸变(%)的图。如图6~图8所示,可知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另外,光学全长TTL为3.24mm,尽管是5枚透镜构成,仍实现了低背化。而且,达成了全视场角为75°的程度的广视场角和F2.46的明亮度。
实施例3
以下的表3示出基本的透镜数据。
表3
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如以下的表11所示满足全部的条件式(1)至(8)。
图10是关于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球面像差(mm)的图,图11是关于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示出了像散(mm)的图,图12是关于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畸变(%)的图。如图10~图12所示,可知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另外,光学全长TTL为3.19mm,尽管是5枚透镜构成,仍实现了低背化。而且,达成了全视场角为76°的程度的广视场角和F2.41的明亮度。
实施例4
以下的表4示出基本的透镜数据。
表4
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如以下的表11所示满足全部的条件式(1)至(8)。
图14是关于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球面像差(mm)的图,图15是关于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示出了像散(mm)的图,图16是关于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畸变(%)的图。如图14~图16所示,可知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另外,光学全长TTL为3.25mm,尽管是5枚透镜构成,仍实现了低背化。而且,达成了全视场角为75°的程度的广视场角和F2.46的明亮度。
实施例5
以下的表5示出基本的透镜数据。
表5
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如以下的表11所示满足全部的条件式(1)至(8)。
图18是关于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球面像差(mm)的图,图19是关于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示出了像散(mm)的图,图20是关于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畸变(%)的图。如图18~图20所示,可知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另外,光学全长TTL为3.25mm,尽管是5枚透镜构成,仍实现了低背化。而且,达成了全视场角为75°的程度的广视场角和F2.46的明亮度。
实施例6
以下的表6示出基本的透镜数据。
表6
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如以下的表11所示满足全部的条件式(1)至(8)。
图22是关于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球面像差(mm)的图,图23是关于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示出了像散(mm)的图,图24是关于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畸变(%)的图。如图22~图24所示,可知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另外,光学全长TTL为3.26mm,尽管是5枚透镜构成,仍实现了低背化。而且,达成了全视场角为75°的程度的广视场角和F2.44的明亮度。
实施例7
以下的表7示出基本的透镜数据。
表7
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如以下的表11所示满足全部的条件式(1)至(8)。
图26是关于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球面像差(mm)的图,图27是关于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示出了像散(mm)的图,图28是关于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畸变(%)的图。如图26~图28所示,可知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另外,光学全长TTL为3.19mm,尽管是5枚透镜构成,仍实现了低背化。而且,达成了全视场角为77°的程度的广视场角和F2.41的明亮度。
实施例8
以下的表8示出基本的透镜数据。
表8
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如以下的表11所示满足全部的条件式(1)至(8)。
图30是关于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球面像差(mm)的图,图31是关于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示出了像散(mm)的图,图32是关于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畸变(%)的图。如图30~图32所示,可知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另外,光学全长TTL为3.29mm,尽管是5枚透镜构成,仍实现了低背化。而且,达成了全视场角为75°的程度的广视场角和F2.43的明亮度。
实施例9
以下的表9示出基本的透镜数据。
表9
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如以下的表11所示满足全部的条件式(1)至(8)。
图34是关于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球面像差(mm)的图,图35是关于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示出了像散(mm)的图,图36是关于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畸变(%)的图。如图34~图36所示,可知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另外,光学全长TTL为3.25mm,尽管是5枚透镜构成,仍实现了低背化。而且,达成了全视场角为75°的程度的广视场角和F2.43的明亮度。
实施例10
以下的表10示出基本的透镜数据。
表10
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如以下的表11所示满足全部的条件式(1)至(8)。
图38是关于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球面像差(mm)的图,图39是关于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示出了像散(mm)的图,图40是关于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示出了畸变(%)的图。如图38~图40所示,可知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另外,光学全长TTL为3.09mm,尽管是5枚透镜构成,仍实现了低背化。而且,达成了全视场角为79°的程度的广视场角和F2.41的明亮度。
表11
如以上所说明的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镜头针对近年来越来越强烈要求的低背化,尽管是采用5枚的构成枚数,仍能实现如下摄像镜头:其被充分低背化至光学全长TTL为3.3mm以下、全长对角比为0.8以下的程度,并且能拍摄全视场角为75°至79°的较大范围的被摄体,而且不仅能达成F2.5以下的明亮度,还能良好地校正各种像差,且低成本。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5枚透镜构成的摄像镜头在应用于推进小型化、薄型化的智能电话、移动电话和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终端设备、游戏机、PC等信息终端设备以及附加有照相机功能的家电产品等所搭载的摄像装置中内置的光学系统的情况下,既能够维持高性能的照相机功能,又能够实现该装置的低背化。
Claims (6)
1.一种摄像镜头,是在固体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到像侧按顺序由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凹面朝向像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3透镜、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两面为非球面的第4透镜以及凹面朝向像侧的两面为非球面的第5透镜构成,在上述第5透镜的像侧的非球面上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反曲线点,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TTL/2ih≤0.8
20<νd1-νd2<50
其中,
νd1为第1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2为第2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ih为最大像高,
TTL为光学全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νd3-νd4<40
其中,
νd3为第3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4为第4透镜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0.4<f1/f<1.0
-1.5<f2345/f<-0.6
其中,
f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
f1为第1透镜的焦距,
f2345为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1.5<r4/f<2.3
其中,
f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
r4为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1.9<(r1+r2)/(r1-r2)<-0.7
其中,
r1为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2为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6.0<f45/f<-3.0
其中,
f为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
f45为第4透镜和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38746 | 2014-07-04 | ||
JP2014138746A JP6300410B2 (ja) | 2014-07-04 | 2014-07-04 | 撮像レン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88872U true CN204188872U (zh) | 2015-03-04 |
Family
ID=52620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7589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88872U (zh) | 2014-07-04 | 2014-11-06 | 摄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341823B2 (zh) |
JP (1) | JP6300410B2 (zh) |
CN (1) | CN204188872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99911A (zh) * | 2015-05-27 | 2016-12-07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07367818A (zh) * | 2016-05-11 | 2017-11-21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09085690A (zh) * | 2017-06-13 | 2018-12-25 |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五片式成像镜片组 |
WO2021017650A1 (zh) * | 2019-08-01 | 2021-02-04 |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48893B (zh) | 2014-11-12 | 2016-09-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影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KR101719881B1 (ko) * | 2014-12-22 | 2017-03-24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모듈 |
KR102117514B1 (ko) * | 2015-11-26 | 2020-06-0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TWI634363B (zh) * | 2017-05-22 | 2018-09-01 |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五片式成像鏡片組 |
JP6615161B2 (ja) * | 2017-08-10 | 2019-12-04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2019045654A (ja) | 2017-08-31 | 2019-03-22 | ナンチャン オー−フィルム オプティカル−エレクトロニック 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CN113820833B (zh) * | 2019-06-25 | 2022-08-0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
JP6650068B1 (ja) | 2019-08-07 | 2020-02-19 | OFILM.Japan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端末 |
CN111929843B (zh) * | 2020-09-22 | 2020-12-18 |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2180565A (zh) * | 2020-11-06 | 2021-01-05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3376816B (zh) * | 2021-06-18 | 2022-05-27 | 青岛理工大学 | 一种非球面短波红外镜头 |
WO2024205355A1 (ko) * | 2023-03-28 | 2024-10-0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16047724B (zh) * | 2023-03-31 | 2023-06-16 |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26313B2 (ja) | 2009-10-15 | 2014-02-26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系 |
TWI435136B (zh) * | 2010-10-15 | 2014-04-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成像鏡頭組 |
CN103314322B (zh) | 2010-10-21 | 2015-09-16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摄像透镜、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 |
JP5654384B2 (ja) * | 2011-02-28 | 2015-01-14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TWI438470B (zh) * | 2011-07-22 | 2014-05-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拾取光學鏡片組 |
JP5827688B2 (ja) * | 2011-07-25 | 2015-12-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TWI436089B (zh) | 2011-08-04 | 2014-05-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拾取光學透鏡組 |
TWI437257B (zh) | 2011-08-04 | 2014-05-11 | Largan Precision Co | 光學影像擷取鏡片組 |
JP5750698B2 (ja) * | 2011-09-01 | 2015-07-22 |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 撮像レンズ |
KR101301314B1 (ko) * | 2011-10-10 | 2013-08-29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렌즈 유닛 |
CN103293635B (zh) | 2012-02-23 | 2017-03-0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JP2013174741A (ja) | 2012-02-24 | 2013-09-05 | Hitachi Maxell Ltd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13182090A (ja) | 2012-02-29 | 2013-09-12 | Konica Minolta Inc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JP5894839B2 (ja) | 2012-04-04 | 2016-03-30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WO2013175783A1 (ja) * | 2012-05-23 | 2013-11-2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US20140063596A1 (en) | 2012-09-05 | 2014-03-06 | Pil Sun Jung | Photographing lens optical system |
JP6135674B2 (ja) | 2012-09-18 | 2017-05-3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TWI439754B (zh) | 2012-10-09 | 2014-06-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結像系統鏡頭組 |
TWI468724B (zh) | 2012-12-25 | 2015-01-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組 |
TWI452334B (zh) | 2013-01-15 | 2014-09-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鏡組 |
CN103293637B (zh) | 2013-02-06 | 2016-05-11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镜头的电子装置 |
TWI476435B (zh) | 2013-03-20 | 2015-03-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結像鏡頭系統組 |
JP5937036B2 (ja) | 2013-03-29 | 2016-06-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JP6146738B2 (ja) * | 2013-04-27 | 2017-06-14 |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 撮像レンズ |
TWI593999B (zh) | 2013-05-14 | 2017-08-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 |
JP2015060171A (ja) | 2013-09-20 | 2015-03-3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TWI465764B (zh) * | 2013-12-18 | 2014-12-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成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US9188766B1 (en) | 2014-06-17 | 2015-11-17 |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 Five-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
-
2014
- 2014-07-04 JP JP2014138746A patent/JP6300410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1-06 CN CN201420675896.9U patent/CN2041888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4-12-17 US US14/573,052 patent/US934182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5-12 US US15/153,263 patent/US10185122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99911B (zh) * | 2015-05-27 | 2018-08-24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06199911A (zh) * | 2015-05-27 | 2016-12-07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10927925B (zh) * | 2016-05-11 | 2022-12-27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07367818A (zh) * | 2016-05-11 | 2017-11-21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US10324274B2 (en) | 2016-05-11 | 2019-06-18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CN107367818B (zh) * | 2016-05-11 | 2019-12-20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10927925A (zh) * | 2016-05-11 | 2020-03-27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US10746969B2 (en) | 2016-05-11 | 2020-08-18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US12147013B2 (en) | 2016-05-11 | 2024-11-19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CN109085690A (zh) * | 2017-06-13 | 2018-12-25 |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五片式成像镜片组 |
CN109085690B (zh) * | 2017-06-13 | 2021-06-11 |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五片式成像镜片组 |
US11877043B2 (en) | 2019-08-01 | 2024-01-16 | Jiangxi Lianyi Optics Co., Ltd. | Optical lens,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
WO2021017650A1 (zh) * | 2019-08-01 | 2021-02-04 |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018001A (ja) | 2016-02-01 |
JP6300410B2 (ja) | 2018-03-28 |
US20160259151A1 (en) | 2016-09-08 |
US20160004043A1 (en) | 2016-01-07 |
US10185122B2 (en) | 2019-01-22 |
US9341823B2 (en) | 2016-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88872U (zh) | 摄像镜头 | |
CN113238363B (zh) | 摄像镜头 | |
CN204331127U (zh) | 摄像镜头 | |
CN112346224B (zh) | 摄像镜头 | |
CN204178039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7586515U (zh) | 摄像镜头 | |
JP6403711B2 (ja) | 撮像レンズ | |
CN208459667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4188871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5720843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4536635U (zh) | 6枚光学元件构成的摄像镜头 | |
CN204166189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4595308U (zh) | 摄像透镜及包括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
CN204178038U (zh) | 摄像镜头 | |
JP6226369B2 (ja) | 広角撮像レンズ | |
CN203606553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4422850U (zh) | 5枚光学元件构成的摄像镜头 | |
CN204595309U (zh) | 摄像透镜及包括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
CN204422847U (zh) | 摄像透镜及包括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
CN204331129U (zh) | 摄像透镜及包括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
CN112596203B (zh) | 摄像镜头 | |
TWM496770U (zh) | 攝像鏡頭及具備攝像鏡頭的攝像裝置 | |
CN113741002A (zh) | 摄像镜头 | |
CN113568136A (zh) | 摄像镜头 | |
CN114326018A (zh) | 摄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7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Tokyo chenmei Optical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chigi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ntatsu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