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88670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88670U CN204088670U CN201420405927.9U CN201420405927U CN204088670U CN 204088670 U CN204088670 U CN 204088670U CN 201420405927 U CN201420405927 U CN 201420405927U CN 204088670 U CN204088670 U CN 2040886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d
- terminal
- elastic arm
- resettlement section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绝缘本体包含多个收容部。多个端子对应于所述这些收容部设置。各端子包含一接触部、一对弹臂、两固定部及一尾部。各端子的接触部突出于对应的收容部。各弹臂包含一第一弹性部、一第一弯曲部、一第二弯曲部和一第二弹性部,其中第一弹性部与接触部连接,第一弯曲部与第一弹性部连接,第二弯曲部与第一弯曲部连接,第二弹性部与第二弯曲部连接。各端子的固定部分别与一对弹臂的第二弹性部连接,并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收容部的相对两侧。各端子的尾部与各端子的两固定部中的一个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10-32031号专利揭露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端子具有接触板部、保持板部及端子部。接触板部向绝缘体的嵌合口侧延伸。保持板部被保持在绝缘体的底部。端子部向绝缘体的外侧延伸。接触板部具有三并列排列的接触弹簧部。各接触弹簧部具有触点部。由于接触弹簧部是单纯的直线形状,所以其弹性较差,特别是当连接器越做越小时。
公开号第CN103050806号中国专利案公开一种连接器。第CN103050806号中国专利案的连接器的端子具有接触部、一对弹簧部、保持部、连接部及连结部。接触部可接触卡片型电子元件。弹簧部经由连结部与接触部相连。弹簧部具有弯曲部。保持部为板状,并与弹簧部相连。连接部与保持部相连,并可焊接在电路板。当卡片型电子元件接触到接触部时,弹簧部的弯曲部会向上移动。随着连接器薄形化,为避免弹簧部的弯曲部向上移动撞击卡片型电子元件,造成卡片型电子元件损坏,端子必须多进行一道折弯端子的加工步骤,以降低弹簧部的弯曲部。如此,会增加端子制造的步骤,增加制造成本。再者,通常在折弯工序中,公差不易精确控制,因此会造成弹簧部的弯曲部不共面。当弹簧部的弯曲部过高时,可能在向上移动时碰到卡片型电子元件;而当弹簧部的弯曲部过低时,可能会碰到底下的电路板。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绝缘本体包含多个收容部。多个端子对应于所述收容部设置。各端子包含一接触部、一对弹臂、两固定部及一尾部。各端子的接触部突出于对应的收容部。各弹臂包含一第一弹性部、一第一弯曲部、一第二弯曲部和一第二弹性部,其中第一弹性部与接触部连接,第一弯曲部与第一弹性部连接,第二弯曲部与第一弯曲部连接,第二弹性部与第二弯曲部连接。各端子的固定部分别与一对弹臂的第二弹性部连接,并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收容部的相对两侧。各端子的尾部与各端子的两固定部中中的一个连接。
优选地,各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在沿与所述绝缘本体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延伸。
优选地,各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在同一平面上弯曲延伸。
优选地,各所述收容部为矩形开孔。
优选地,各所述端子的所述两固定部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矩形开孔的相对短侧。
优选地,各所述弹臂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界定两凹部,其中各所述弹臂的所述两凹部分别位于所述弹臂的相对两侧边缘。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绝缘本体包含多个收容部。多个端子对应于所述收容部设置。各端子包含一接触部、一对弹臂、两固定部及一尾部,其中各端子的接触部突出于对应的收容部。各端子中的一对弹臂连接接触部,且各弹臂包含一浮动的第一弯曲部和一浮动的第二弯曲部,其中第一弯曲部与第二弯曲部位于对应的收容部内。各端子的两固定部分别与一对弹臂连接,并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收容部的相对两侧。各端子的尾部与两固定部中中的一个连接。当各端子的接触部受力下压时,各端子的第一弯曲部往上移动,而第二弯曲部往下移动。
优选地,各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在沿与所述绝缘本体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延伸。
优选地,各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在同一平面上弯曲延伸。
优选地,各所述收容部为矩形开孔。
优选地,各所述端子的所述两固定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矩形开孔的相对短侧。
优选地,各所述弹臂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界定两凹部,其中各所述弹臂的所述两凹部分别位于所述弹臂的相对两侧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各弹臂包具有两弯曲部,使得端子的长度长,如此端子可较具弹性。此外,当端子受力下压时,第二弯曲部往下移动的距离抵销第一弯曲部往上移动的距离,因此可避免端子碰撞电子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与电子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器与电子卡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端子与绝缘本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端子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端子的另一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例示防呆弹片与压弹片。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接的端子与绝缘本体的示意图。
图9为沿图8剖面线1000-1000的剖视图。
主要符号说明
1 连接器
2 电子卡
3 容置空间
10 插卡方向
11 绝缘本体
12 端子
13 壳体
21 接垫
22 前缘
23 前缘
30 开口
111 收容部
120 弹臂
121 接触部
122 第一弹性部
123 第一弯曲部
124 第二弯曲部
125 第二弹性部
126 固定部
127 尾部
131 防呆弹片
132 肋条
133 凸部
134 压卡弹片
135 肋条
136 凸部
221 斜边
1111 侧
1201、1202 侧边缘
1231、1241 凹部
1341 前斜边缘
1342 后斜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所示,连接器1包含一绝缘本体11及多个端子12,其中多个端子12固接在绝缘本体11。连接器1可接受电子卡2。电子卡2具有多个接垫21。当电子卡2安装在连接器1上时,各接垫21电性接触对应的端子12。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1包含一壳体13。壳体13与绝缘本体11可组合一起,从而界定出容置电子卡的容置空间3。
参照图2至图4所示,绝缘本体11包含多个收容部111。多个端子12对应多个收容部111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部111是贯穿绝缘本体11;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部111为矩形开孔;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收容部111是大体为矩形状的多边形开口。
参照图1、图2、图4至图7所示,端子12包含一接触部121、一对弹臂120、两固定部126,以及一尾部127。端子12部分收容于对应的收容部111内。各端子12的接触部121突出于对应的收容部111,而位于容置空间3,以接触电子卡2上对应的接垫21。各弹臂120连接一固定部126与接触部121。两固定部126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收容部111的相对两侧1111。尾部127连接两固定部126中的一个。尾部127可用于焊接在电路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126可埋设于绝缘本体11,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容部111为矩形开孔,而两固定部126分别固定在矩形开孔的相对短侧。
参照图5与图6所示,各弹臂120包含一浮动的第一弯曲部123及一浮动的第二弯曲部124。第一弯曲部123和第二弯曲部124是位于对应的收容部111内。第一弯曲部123和第二弯曲部124可彼此连接。当端子12被施力下压与移除施力时,第一弯曲部123是可上下移动,故第一弯曲部123是浮动的。当端子12被施力下压与移除施力时,第二弯曲部124是可上下移动,故第二弯曲部124是浮动的。当电子卡2进入容置空间3后,电子卡2下压各端子12的接触部121;而当各端子12的接触部121受力下压时,各端子12的第一弯曲部123往上移动,而第二弯曲部124往下移动。由于各端子12受压时,第二弯曲部124是往下移动,而此往下移动的量(或距离)可至少抵销部分第一弯曲部123往上移动的量(或距离),使得第一弯曲部123往上移动距离短,如此可确保第一弯曲部123不会碰撞插入的电子卡2。再者,由于第二弯曲部124是往下移动,而使第一弯曲部123往上移动距离短,因此连接器1的绝缘本体11可进一步减薄,而仍可确保第一弯曲部123不会碰撞插入的电子卡2。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弯曲部124是往下移动,所以端子12可无需预先再进行一道折弯加工步骤,来降低往上移动的第一弯曲部123的高度。
参照图6、图8与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臂120的第一弯曲部123和第二弯曲部124是在同一平面上弯曲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弹臂120的第一弯曲部123和第二弯曲部124在不同一平面上弯曲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弹臂120的第一弯曲部123、第二弯曲部124和对应的固定部126是在同一平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弹臂120的第一弯曲部123或第二弯曲部124和对应的固定部126是在不同平面上。参照图8与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端子12的第一弯曲部123和第二弯曲部124是在沿与绝缘本体11的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延伸。
参照图5与图6所示,各弹臂120可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弹性部122和一第二弹性部125。第一弹性部122与接触部121连接。第一弯曲部123与第一弹性部122连接。第二弯曲部124与第一弯曲部123连接。第二弹性部125与第二弯曲部124连接。两弹臂120的第二弹性部125分别与两固定部126连接。由于第一弯曲部123和第二弯曲部124是位于第一弹性部122和第二弹性部125之间,使得第一弯曲部123和第二弯曲部124可浮动。
参照图8所示,各弹臂120是由两相对侧边缘1201与1202所界定。各弹臂120的第一弯曲部123和第二弯曲部124于弹臂120上界定出两凹部1231与1241。两凹部1231与1241分别位于弹臂120的两相对侧边缘1201与1202上,使弹臂120于第一弯曲部123和第二弯曲部124处形成类似S形的迂回形状,如此各弹臂120的长度长,从而使端子12较具弹性。
参照图1与图7所示,壳体13包含一防呆弹片131。防呆弹片131延伸入收容空间3。防呆弹片131是配合电子卡2正确插入时的插入前缘形状来设计。电子卡2的一前缘22包含一斜边221。当电子卡2以正确方式插入连接器1时,斜边221会正对着防呆弹片131,如此当斜边221接触防呆弹片131时,部分的前缘22(斜边221以外靠近斜边221的部分处)会位于防呆弹片131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为下方)。随着电子卡2的插入,斜边221的边缘会将防呆弹片131向外推动,将防呆弹片131推开,如此电子卡2可顺利插入连接器1的收容空间3。当电子卡2以不正确方式插入,即斜边221非正对防呆弹片131或以其他后缘23向着连接器1插入时,插入的前缘22或后缘23直接正面对撞防呆弹片131,从而阻挡电子卡2被插入。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呆弹片131是从壳体13的顶板向下延伸,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呆弹片131可抵压着插入电子卡2,以使电子卡2与端子12能紧密接触。
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包含至少一肋条13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包含多条肋条132。肋条132延伸过防呆弹片131的弯折处,由此增加防呆弹片131的强度(即防呆弹片131不会太软,对电子卡2可提供足够的下压力量)。
参照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呆弹片131包含至少一凸部133。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呆弹片131包含多个凸部133。凸部133朝收容空间3内凸伸,并可于电子卡2插入时,抵压插入电子卡2。
参照图1与图7所示,壳体13可包含一压卡弹片134。压卡弹片134延伸入收容空间3内。压卡弹片134用于抵压插入电子卡2,以使电子卡2与端子12能紧密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呆弹片131与压卡弹片134分别靠近壳体13的两侧边。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卡弹片134是从壳体13的顶板向下延伸,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卡弹片134包含一前斜边缘1341,所述前斜边缘1341朝向连接器1的开口30,所述前斜边缘1341可避免电子卡2插入时,压卡弹片134先碰到电子卡2的前缘22,而阻挡到电子卡2的插入。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卡弹片134包含于插卡方向10上前后设置的前后两斜边缘1341和1342,其中后斜边缘1342是朝后。前、后斜边缘1341和1342可避免空托盘插入或拔出连接器1时,勾到压卡弹片134,使托盘的插入或拔出更为顺畅。
参照图3与图6所示,壳体13包含至少一肋条135。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包含多条肋条135。肋条135延伸过压卡弹片134的弯折处,由此增加压卡弹片134的强度(即压卡弹片134不会太软,对电子卡2可提供足够的下压力量)。
参照图1与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卡弹片134包含至少一凸部136。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卡弹片134包含多个凸部136。凸部136可介于前后斜边缘1341和1342之间,并朝收容空间3内凸伸。凸部136可于电子卡2插入时,抵压插入电子卡2。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卡弹片134未设置凸部。压卡弹片134是利用其部分表面压抵电子卡2。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包含端子。各端子包含一对弹臂。各弹臂包含两弯曲部。当端子受电子卡下压时,各弹臂的一个弯曲部往上移动,而另一个弯曲部往下移动,如此往上移动的弯曲部的高度不会明显增加,从而可避免往上移动的弯曲部碰撞电子卡。由于当端子受电子卡下压时,往上移动的弯曲部的高度不会明显增加,因此绝缘本体可进一步减薄,连接器可进一步薄化。由于各弹臂包具有两弯曲部,使得端子的长度长,如此端子可较具弹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范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绝缘本体,其包含多个收容部;以及
多个端子,其对应于所述收容部设置,各所述端子包含:
一接触部,其突出于对应的收容部;
一对弹臂,各所述弹臂包含一第一弹性部、一第一弯曲部、一第二弯曲部和一第二弹性部,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接;
两固定部,其分别与所述对弹臂的所述第二弹性部连接,并分别固定于所述对应的收容部的相对两侧;及
一尾部,其与所述两固定部中的一个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在沿与所述绝缘本体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在同一平面上弯曲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收容部为矩形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子的所述两固定部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矩形开孔的相对短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弹臂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界定两凹部,其中各所述弹臂的所述两凹部分别位于所述弹臂的相对两侧边缘。
7.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绝缘本体,其设置有多个收容部;以及
多个端子,其对应于所述收容部设置,各所述端子包含:
一接触部,其突出于对应的收容部;
一对弹臂,其连接所述接触部,各所述弹臂包含一浮动的第一弯曲部和一浮动的第二弯曲部,其中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位于所述对应的收容部内;
两固定部,其分别与所述对弹臂连接,并分别固定于所述对应的收容部的相对两侧;及
一尾部,其与所述两固定部中的一个连接;
其中当各所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受力下压时,各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弯曲部往上移动,而所述第二弯曲部往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在沿与所述绝缘本体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在同一平面上弯曲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收容部为矩形开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子的所述两固定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矩形开孔的相对短侧。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弹臂的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界定两凹部,其中各所述弹臂的所述两凹部分别位于所述弹臂的相对两侧边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05927.9U CN204088670U (zh) | 2014-07-22 | 2014-07-22 | 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05927.9U CN204088670U (zh) | 2014-07-22 | 2014-07-22 | 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88670U true CN204088670U (zh) | 2015-01-07 |
Family
ID=52181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0592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88670U (zh) | 2014-07-22 | 2014-07-22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88670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14645A (zh) * | 2016-02-03 | 2016-04-20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CN105514639A (zh) * | 2016-02-03 | 2016-04-20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CN107026337A (zh) * | 2016-02-01 | 2017-08-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US10062987B2 (en) | 2016-10-19 | 2018-08-28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Card connector contact having a frame portion and a curved portion anchored to opposite front and rear of the frame portion |
CN113488789A (zh) * | 2021-05-31 | 2021-10-08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导体结构及电连接模块 |
-
2014
- 2014-07-22 CN CN201420405927.9U patent/CN20408867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26337A (zh) * | 2016-02-01 | 2017-08-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CN107026337B (zh) * | 2016-02-01 | 2020-09-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CN105514645A (zh) * | 2016-02-03 | 2016-04-20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CN105514639A (zh) * | 2016-02-03 | 2016-04-20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CN105514645B (zh) * | 2016-02-03 | 2019-01-08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US10062987B2 (en) | 2016-10-19 | 2018-08-28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Card connector contact having a frame portion and a curved portion anchored to opposite front and rear of the frame portion |
CN113488789A (zh) * | 2021-05-31 | 2021-10-08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导体结构及电连接模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96991Y (zh) |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
CN105896138B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4088670U (zh) | 连接器 | |
CN105958241A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4376051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105449470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311742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42378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KR20150018391A (ko) | 커넥터 및 단자 | |
US7503796B2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 guide spring for precise contact guidance of a PCB | |
CN202906112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1515054U (zh) | 板端电连接器 | |
CN201130736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419002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186170A (zh) | 一种防溃pin的导电端子及卡连接器 | |
CN106257762A (zh) | 连接器 | |
CN210628558U (zh) | 一种插pin焊线式TYPE-C连接器 | |
CN108376860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497437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4011821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04834958U (zh) | 一种防溃pin的导电端子及卡连接器 | |
CN204391455U (zh) | 卡连接器及其托盘 | |
US9130292B1 (en) | Card connector | |
CN105322339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280768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