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污泥气提消解装置的污水集中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集中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带污泥气提消解装置的污水集中处理设备,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村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城乡结合带、农村或城市污水管网难接到达的区域,单户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存在占用土地资源问题严重,多户采用土建工程化实现存在投资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等因素,一般产生的生活污水是直接排入到河道中,使河水污染越来越严重。考虑到水量收集等因素,以村庄、多户收集处理模式,凡是相对集中的、河汊广布的地区,宜采用多户收集集中处理的模式。
处理集中生活污水的设备品牌很多,所采用的工艺大同小异。比较典型工艺包括收集、沉淀分离、厌氧、好氧、二沉、消毒。村镇集中生活污水设备的一个较大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运行维护工作量大,尤其是设备内污泥的处理一直是个难题,一般是采用吸粪车定期抽吸、集中处理,由于设备分布广、地理位置偏,因此污泥处理的费用高,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带污泥气提消解装置的污水集中处理设备,不仅运行维护工作量小,简单易操作,而且能够对系统内的污泥进行进一步消解,减少污泥总量,从而减少污泥清淘频率,降低污泥处理的费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污泥气提消解装置的污水集中处理设备,包括主壳体,在壳体体内设有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除磷区三个部分,在缺氧区内部设有污泥气提消解装置,污泥气提消解装置通过污泥消解供气气泵的动力,将缺氧区底部的污泥提升到本区液面以上;在好氧区内部设置有气提回流装置,气提回流装置通过回流供氧气泵的动力,将好氧区的泥水混合液输送到缺氧区内;在沉淀除磷区内部设置有气提排泥装置,气提排泥装置通过排泥供气气泵的动力,将沉淀除磷区底部沉淀的污泥输送到缺氧区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缺氧区中有缺氧填料,好氧区中有好氧填料,缺氧填料与好氧填料均采用多孔填料。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沉淀除磷区的上部有除磷装置,除磷装置采用铁板和铝板组成电极组件,通电后铁板和铝板表面分别析出的铁离子和铝离子与污水中的离子态的磷酸盐结合形成沉淀物而去除污水中的磷;所述沉淀除磷区的下部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倾斜形成安息角,角度的范围在50°~55°之间,可以有效提高沉淀效率,保证沉淀污泥被及时输送到缺氧区,防止污泥沉积时间过长而上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好氧区的下部设有好氧曝气装置,好氧曝气装置采用PVC穿孔管制作,PVC穿孔管的孔径为Φ2.5mm,好氧曝气装置与回流供氧气泵之间通过管道联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污泥气提消解装置包括污泥吸入管、中心供气管、三通、管堵、流量调节阀、进气管、气液分离管和污泥分布管,其中进气管的一端与污泥消解供气气泵相连,另一端与流量调节阀的进气口相连;流量调节阀的出气口与中心供气管的上端部相连,中心供气管处于污泥吸入管的内部,污泥吸入管的上部设有三通,三通的上部设管堵,三通的中间部位与气液分离管的一端相连,气液分离管的另一端与污泥分布管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液分离管的上部设有间距相同的排气孔,所述污泥分布管的下部设有间距相同的出泥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本设备不仅运行维护工作量小,简单易操作,设备内产生的污泥均被集中到缺氧区,同时,缺氧区底部沉积的污泥不断被提升到缺氧区上部,形成循环,并降低水中溶解氧,使缺氧区保持良好的缺氧环境实现缺氧反硝化反应,通过对设备内的污泥进一步内源消化而消解污泥,减少污泥总量,从而减少污泥清淘频率,降低污泥处理的费用;
2、采用污泥气提消解装置来代替一般工艺采用搅拌机搅拌,搅动缺氧填料,促进填料上的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提高生化处理效率,比一般工艺采用的搅拌机搅拌的效果更好,同时还可作为搅拌装置适用于其它型式的污水处理设备;
3、较长的使用寿命,采用污泥气提消解装置,因其没有运动部件,从而在运功和工作过程中没有磨损,其使用寿命至少≥20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污泥气提消解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污泥气提消解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缺氧区;2.污泥气提消解装置;3.好氧区;4.好氧曝气装置;5.气提回流装置;6.沉淀除磷区;7.气提排泥装置;8.导流板;9.出水口;10.除磷装置;11.好氧填料;12.缺氧填料;13.进水口;14.排泥供气气泵;15.回流供氧气泵;16.污泥消解供气气泵;2-1.污泥吸入管;2-2.中心供气管;2-3.三通;2-4.管堵;2-5.流量调节阀;2-6.进气管;2-7.气液分离管;2-8.排气孔;2-9.污泥分布管;2-10.出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带污泥气提消解装置的污水集中处理设备,包括主壳体,在主壳体内设有缺氧区1、好氧区3和沉淀除磷区6三个部分,在缺氧区内1部设有污泥气提消解装置2,污泥气提消解装置2通过污泥消解供气气泵16的动力,将缺氧区1底部的污泥提升到本区液面以上;在好氧区3内部设置有气提回流装置5,气提回流装置5通过回流供氧气泵15的动力,将好氧区3的泥水混合液输送到缺氧区1内;在沉淀除磷区6内部设置有气提排泥装置7,气提排泥装置7通过排泥供气气泵14的动力,将沉淀除磷区6底部沉淀的污泥输送到缺氧区1内。所述的缺氧区1中有缺氧填料12,好氧区3中有好氧填料11,缺氧填料12与好氧填料11均采用多孔填料。所述沉淀除磷区6的上部有除磷装置10,除磷装置10采用铁板和铝板作为电极,电解产生的铁离子和铝离子与污水中的磷结合形成沉淀物去除;所述沉淀除磷区6的下部设有导流板,导流板8倾斜形成安息角,角度的范围在50°~55°之间,可以有效提高沉淀效率,防止污泥上浮。所述好氧区3的下部设有好氧曝气装置4,好氧曝气装置4采用PVC穿孔管制作,PVC穿孔管的孔径为Φ2.5mm,好氧曝气装置4与回流供氧气泵15之间通过管道联通。所述污泥气提消解装置2包括污泥吸入管2-1、中心供气管2-2、三通2-3、管堵2-4、流量调节阀2-5、进气管2-6、气液分离管2-7和污泥分布管2-9,其中进气管2-6的一端与污泥消解供气气泵16相连,另一端与流量调节阀2-5的进气口相连;流量调节阀2-5的出气口与中心供气管2-2的上端部相连,中心供气管2-2处于污泥吸入管2-1的内部,污泥吸入管2-1的上部设有三通2-3,三通2-3的上部设管堵2-4,三通2-3的中间部位与气液分离管2-7的一端相连,气液分离管2-7的另一端与污泥分布管2-9相连。所述气液分离管2-7的上部设有间距相同的排气孔2-8,所述污泥分布管2-9的下部设有间距相同的出泥孔2-10。
具体实施时,生活污水经过管网收集进入前级土建调节池,从进水口13进入到缺氧区1进行生物反应,然后流入好氧区3经好氧生物反应后流入沉淀除磷区6,最后污水经除磷装置10除磷及沉淀区沉淀后通过出水口9排放。
在好氧区3内部的剩余活性污泥由气提回流装置5借助回流供氧气泵15的动力输送到缺氧区1;在沉淀除磷区6底部沉积的污泥由气提排泥装置7借助排泥供气气泵14的动力,定期输送到缺氧区1内,所以缺氧区1不仅要满足缺氧反应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污泥储存的功能,因此在缺氧区1中设置污泥气提消解装置2,对于设备整体性能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污泥气提消解装置2浸没在污水中,下部污泥吸入管2-1端部伸入污泥层中,从进气管2-6引入带压空气,其压力为P1;缺氧区1的最大静水压力取决于缺氧区1的水深,最大静水压力为P2;此时中心供气管2-2内部的压力P1大于厌氧区1的静水压力P2,因此空气不断从中心供气管2-2下端部冒出,进入污泥吸入管2-1内,与其内部的含水污泥混合形成水气乳液,由于水气乳液的比重低(0.15-0.25),在外部水压作用下,污泥吸入管2-1内液面升高,高出外部液面一定距离,直到管堵2-4位置被挡住,水气乳液改为经三通2-3流向气液分离管2-7,水气乳液流经气液分离管2-7内部,一部分空气从排气孔2-8排出,最后水气乳液经污泥分布管2-9下部的出泥孔2-10流出,均匀流回缺氧区1液面,并随着污水向下方流动,流经厌氧填料12,污泥、污水与填料充分接触可提高生化处理效率,可取得比一般工艺采用搅拌机搅拌的更好的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2-5控制进气量,结合好氧区3的泥水混合液回流量控制,控制缺氧区1内部的溶解氧在0.2mg/L-0.5mg/L,在此工艺条件下,污泥能得到有效消解,可达到污泥减量50%以上的效果,可以有效满足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对于减少污泥总量,从而减少污泥清淘频率,降低运行成本的要求,同时减少污泥储存的容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