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26721U - 煤粉分离器以及煤粉锅炉 - Google Patents
煤粉分离器以及煤粉锅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26721U CN204026721U CN201420365953.3U CN201420365953U CN204026721U CN 204026721 U CN204026721 U CN 204026721U CN 201420365953 U CN201420365953 U CN 201420365953U CN 204026721 U CN204026721 U CN 2040267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 outlet
- air flow
- coal
- pulverized coal
- pulveriz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9000002817 coal dus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119 centrifu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14 two-phase flow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粉分离器以及煤粉锅炉,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燃烧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煤粉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筒体、旋转分离装置、浓相出口管以及淡相出口管,旋转分离装置能对经过的含粉气流进行导向,含粉气流在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下能被分离为淡含粉气流以及浓含粉气流;淡含粉气流的流动方向正对淡相出口管的进流口,淡相出口管穿过分离器筒体或浓相出口管;浓相出口管的进流口与分离器筒体的出流口相连通。该煤粉锅炉包括炉膛以及位于炉膛外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粉分离器。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煤粉锅炉的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粉分离器以及设置该煤粉分离器的煤粉锅炉。
背景技术
气固两相分离是火力发电厂等存在气固两相流动的生产场所内多个工作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火电厂煤粉锅炉的工作过程是:输粉管道将制粉系统磨制的合格煤粉,通过燃烧系统的燃烧器送入炉膛中,煤粉在燃烧器出口和部分空气完成混合后被点燃,随着燃烧的进行,后期不断补入新的空气来强化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以对流换热和辐射传热的方式传递给锅内工质,加热后的合格工质被送入汽轮机中做功,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
燃煤电厂效率的高低主要受煤粉锅炉工作效率的影响,而煤粉锅炉的安全、有效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制粉系统的合理布置和燃烧系统的高效可靠。为此,众多燃煤锅炉燃烧领域的科研及生产人员对其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现有技术中实现煤粉浓淡分离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利用弯头的转向流动产生离心分离作用形成浓淡分离,利用百叶窗的阻挡及引流作用形成浓淡分离,利用旋风筒的旋转流动产生离心力形成浓淡分离,利用阻挡块的阻挡形成浓淡分离等。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制造出形形色色的煤粉分离设备,通过在燃烧器入口加装合理的煤粉分离和浓缩设备,可以将输粉管道送来的风粉混合物中的空气和煤粉分离成两股气流,即主气和乏气。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提供的煤粉浓淡分离方法,分离效果不理想,导致利用该煤粉浓淡分离方法分离后的含粉气流进行燃烧作业的煤粉锅炉的燃烧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煤粉分离器以及设置该煤粉分离器的煤粉锅炉,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燃烧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煤粉分离器,包括分离器筒体、旋转分离装置、浓相出口管以及淡相出口管,其中:
所述旋转分离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分离器筒体之内,所述旋转分离装置能对经过的含粉气流进行导向,所述含粉气流在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下能被分离为接近所述分离器筒体的轴心线位置的煤粉浓度相对较低的淡含粉气流以及介于所述淡含粉气流与所述分离器筒体之间的煤粉浓度相对较高的浓含粉气流;
所述淡相出口管的进流口位于所述旋转分离装置的下游,且所述淡含粉气流的流动方向正对所述淡相出口管的进流口,所述淡相出口管穿过所述分离器筒体或所述浓相出口管,且所述淡相出口管的出流口位于所述分离器筒体以及所述浓相出口管之外;
所述浓相出口管的进流口与所述分离器筒体的出流口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分离装置包括中心钝体以及沿所述中心钝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钝体上的至少两片叶片,经过所述叶片、所述中心钝体以及所述分离器筒体内壁之间的所述含粉气流在所述中心钝体以及所述叶片的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下能被分离为所述淡含粉气流以及所述浓含粉气流。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为矩形板且所述叶片上的最大平面与所述中心钝体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或者,所述叶片为设置有弧面的板件。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夹角为0°~90°且不包括0°与90°。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叶片沿所述中心钝体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钝体的外表面。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钝体为旋转体状,且其轴心线与所述分离器筒体的轴心线两者相重合。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沿所述含粉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中心钝体依此包括互相平滑连接的渐扩锥形筒体段、圆筒段以及渐缩锥形筒体段,所述叶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圆筒段的周向外表面上。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分离器筒体的进流口还连接有入口管,所述含粉气流由所述入口管进入所述分离器筒体的进流口,所述入口管的内径尺寸沿所述含粉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钝体与所述叶片至少其中之一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入口管、所述分离器筒体、所述浓相出口管以及所述淡相出口管至少其中之一的内表面涂布有耐磨材料层。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浓相出口管为弯管,所述淡相出口管为直管,所述浓相出口管的出流方向与其自身的入流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或者,所述淡相出口管为弯管,所述浓相出口管为直管,所述淡相出口管的出流方向与其自身的入流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或者,所述浓相出口管以及所述淡相出口管均为弯管;所述浓相出口管的出流方向与其自身的入流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所述淡相出口管的出流方向与其自身的入流方向之间也存在夹角。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淡相出口管上设置有能调节其自身流通面积大小的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煤粉锅炉,包括炉膛以及位于所述炉膛外的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煤粉分离器,其中:
所述煤粉分离器的所述浓相出口管的出流口与所述炉膛的一次风主气喷口相连通;
所述煤粉分离器的所述淡相出口管的出流口与所述炉膛的乏气喷口相连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粉分离器内的旋转分离装置能对经过的含粉气流进行导向,含粉气流在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下能被分离为淡含粉气流以及浓含粉气流,并可通过淡相出口管将淡含粉气流引出,通过浓相出口管将浓含粉气流引出,利用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对含粉气流进行浓淡分离,分离效果较为理想,产生的浓含粉气流的煤粉含量比现有技术更高,煤粉的浓度较高时,燃烧过程中大大降低了煤粉着火热,有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稳燃,提高了燃烧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淡相出口管与浓相出口管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淡含粉气流与浓含粉气流不会互相影响,由此保持浓淡分离的效果较为持久,而且可以将淡含粉气流与浓含粉气流分别通过两个单独的管路引出,便于将煤粉分离器外置在煤粉锅炉,并灵活地布置煤粉分离器的位置。
经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粉分离器分离后得到的淡含粉气流形成乏气,浓含粉气流形成主气,乏气可以由乏气喷口喷入炉膛,主气可以由一次风主气喷口喷入炉膛燃烧,由于主气含有的煤粉的浓度较高,燃烧过程中大大降低了煤粉着火热,有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稳燃,提高了煤粉锅炉的燃烧工作效率,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燃烧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煤粉分离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旋转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煤粉分离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分离器筒体;2、旋转分离装置;21、中心钝体;211、渐扩锥形筒体段;212、圆筒段;213、渐缩锥形筒体段;22、叶片;3、浓相出口管;4、淡相出口管;5、入口管;6、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3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较好地实现煤粉浓淡分离、燃烧工作效率较高、布置位置灵活的煤粉分离器以及设置该煤粉分离器的煤粉锅炉。
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煤粉分离器包括如图1所示分离器筒体1、旋转分离装置2、浓相出口管3以及淡相出口管4,其中:
旋转分离装置2固定设置在分离器筒体1之内,旋转分离装置2能对经过的含粉气流进行导向,含粉气流在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下能被分离为接近分离器筒体1的轴心线位置的煤粉浓度相对较低的淡含粉气流以及介于淡含粉气流与分离器筒体1之间的煤粉浓度相对较高的浓含粉气流。
淡相出口管4的进流口位于旋转分离装置2的下游,且淡含粉气流的流动方向正对淡相出口管4的进流口,淡相出口管4穿过分离器筒体1或浓相出口管3,且淡相出口管4的出流口位于分离器筒体1以及浓相出口管3之外。浓相出口管3的进流口与分离器筒体1的出流口相连通。浓相出口管3的进流口与分离器筒体1的出流口优选为无缝连接。浓相出口管3与分离器筒体1优选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粉分离器内的旋转分离装置2能对经过的含粉气流进行导向,含粉气流在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下能被分离为淡含粉气流以及浓含粉气流,并可通过淡相出口管4将淡含粉气流引出,通过浓相出口管3将浓含粉气流引出,利用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对含粉气流进行浓淡分离,分离效果较为理想,产生的浓含粉气流的煤粉含量比现有技术更高,淡含粉气流的煤粉含量比现有技术更低,煤粉的浓度较高时,燃烧过程中大大降低了煤粉着火热,有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稳燃,提高了燃烧工作效率。
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淡相出口管4与浓相出口管3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淡含粉气流与浓含粉气流两者互相影响,由此保持浓淡分离的效果较为持久,而且可以将淡含粉气流与浓含粉气流分别通过两个单独的管路引出,便于将煤粉分离器外置在煤粉锅炉,并灵活地布置煤粉分离器的位置,进而可以提高利用分离后的含粉气流进行燃烧作业的煤粉锅炉的燃烧工作效率。
经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粉分离器分离后得到的淡含粉气流形成乏气,浓含粉气流形成主气,乏气可以由乏气喷口喷入炉膛,主气可以由一次风主气喷口喷入炉膛燃烧,由于主气含有的煤粉的浓度较高,燃烧过程中大大降低了煤粉着火热,有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稳燃,提高了煤粉锅炉的燃烧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旋转分离装置2包括如图2所示中心钝体21以及沿中心钝体21的周向方向间隔固定设置在中心钝体21上的至少两片叶片22,经过叶片22、中心钝体21以及分离器筒体1内壁之间的含粉气流在中心钝体21以及叶片22的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下能被分离为淡含粉气流以及浓含粉气流。
含粉气流主要在叶片22的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下,质量较大的煤粉颗粒在较强离心力作用下被分离出来,被甩向靠近分离器筒体1内壁侧流动,所受离心力较小的气流则靠近中心钝体21流动,所以淡含粉气流经过叶片22后流动至了接近分离器筒体1的轴心线位置,浓含粉气流流动至了介于淡含粉气流与分离器筒体1之间的位置。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叶片22为矩形板且叶片22上的最大平面与中心钝体21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该夹角可以为0°~90°且不包括0°与90°。该夹角优选为30°~60°。或者,叶片22为设置有弧面的板件。
叶片22为矩形板时便于拆装、更换,且结构规则、简单,便于批量制造。当夹角值处于上述范围内时,叶片22对气流可以起到较为理想的导向作用,进而更为有效地对含粉气流进行导向并利用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进行浓淡分离。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叶片22沿中心钝体21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中心钝体21的外表面。该设计有利于保持淡含粉气流以及浓含粉气流各自各处煤粉浓度的一致性。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心钝体21为旋转体状,且其轴心线与分离器筒体1的轴心线两者相重合。
该设计可以进一步确保淡含粉气流以及浓含粉气流各自各处煤粉浓度的一致性。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沿含粉气流的流动方向,中心钝体21依此包括互相平滑连接的渐扩锥形筒体段211、圆筒段212以及渐缩锥形筒体段213,叶片22固定设置在圆筒段212的周向外表面上。该形状对含粉气流造成的阻力较小,有利于气流的快速流动、分离。
由远方(如磨煤机)输送来的含粉气流进入煤粉分离器的入口管5,进而进入分离器筒体1内。在分离器筒体1内部安装的中心钝体21是由渐扩锥型筒体段、直筒段、渐缩锥形筒体段213三部分组成的,在渐扩锥型筒体段和分离器筒体1的作用下,含粉气流(或称:风粉混合物)的流通面积不断缩小,而其流速不断提高。接着在安装于直筒段上的叶片22作用下,含粉气流会产生旋转离心分离作用,质量较大的煤粉颗粒在较强离心力作用下被分离出来,被甩向靠近分离器筒体1的内壁侧流动,所受离心力较小的气流则靠近中心钝体21流动。含粉气流进入由渐缩锥形筒体段213和分离器筒体1组成的通道后,随着通道面积的逐渐增大,其流速逐渐降低,此时惯性较大的大多数煤粉颗粒和一部分气流则会继续保持流向不变而进入浓相出口管3,而惯性较小的气流和和少部分煤粉则在渐缩锥形筒体段213的引导下进入淡相出口管4,在弯头的作用下可以将浓相出口管3进行转向,从而做到浓相出口管3和淡相出口管4的分离,方便两支出口管的布置,形成外置式煤粉分离器。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分离器筒体1的进流口还连接有入口管5,含粉气流由入口管5进入分离器筒体1的进流口,入口管5的内径尺寸沿含粉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入口管5的设计有利于气流顺利进入分离器筒体1并经过旋转分离装置2。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心钝体21与叶片22至少其中之一的外表面以及入口管5、分离器筒体1、浓相出口管3以及淡相出口管4至少其中之一的内表面涂布有耐磨材料层。耐磨材料层可以避免含粉气流中的煤粉对煤粉分离器内的部件造成磨损,由此提高本实用新型煤粉分离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浓相出口管3为弯管,淡相出口管4为直管,浓相出口管3的出流方向与其自身的入流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或者,淡相出口管4为弯管,浓相出口管3为直管,淡相出口管4的出流方向与其自身的入流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或者,浓相出口管3以及淡相出口管4均为弯管。浓相出口管3的出流方向与其自身的入流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淡相出口管4的出流方向与其自身的入流方向之间也存在夹角。
以上几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浓相出口管3与淡相出口管4均可以实现将含粉气流浓淡分离作业后产生的淡含粉气流与浓含粉气流分别引出的作用。
当如图3所示淡相出口管4为弯管,浓相出口管3为直管时,由远方(如磨煤机)输送来的含粉气流进入煤粉分离器的入口管5,进而进入分离器筒体1内,接着在安装于直筒段上的叶片22作用下,含粉气流会产生旋转离心分离作用,质量较大的煤粉颗粒在较强离心力作用下被分离出来,被甩向靠近筒体的内壁侧流动,所受离心力较小的气流则靠近中心钝体21流动。惯性较大的大多数煤粉颗粒和一部分气流则会继续保持流向不变,沿筒体内侧流动进入浓相出口管3。惯性较小的气流和少部分煤粉则靠近中心钝体21流动,并在其引导下进入淡相出口管4,在弯头的作用下可以将淡相出口管4进行转向,从而做到浓相出口管3和淡相出口管4的分离,方便两支出口管的布置,形成外置式煤粉分离器。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夹角为0°~90°且不包括0°与90°。该夹角优选为30°~60°。
当夹角为上述角度值时,比较方便与煤粉锅炉进行安装、连接。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淡相出口管4上设置有能调节其自身流通面积大小的调节装置6。通过在淡相出口管4上增加调节装置6,可以实现主乏气比例的调节,便于锅炉燃烧调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粉锅炉,包括炉膛以及位于炉膛外的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煤粉分离器,其中:
煤粉分离器的如图1或图3所示的浓相出口管3的出流口与炉膛的一次风主气喷口相连通。
煤粉分离器的淡相出口管4的出流口与炉膛的乏气喷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粉分离器位于炉膛之外形成了外置式煤粉浓缩器,煤粉气流经过外置式煤粉浓缩器后分成浓淡两股,浓煤粉气流经煤粉燃烧器主气喷口喷入炉内,淡煤粉气流经乏气管路可引至主气喷口的上下和左右方布置,布置位置灵活多变。
综上,本实用新型利用叶片22的导向原理产生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可以将燃烧器入口的含粉气流分离成煤粉外浓内淡的分布形式,形成主乏气两股气流。能够适用于锅炉燃烧系统输粉气流的浓淡分离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锅炉燃烧器入口一次风的主乏气分离和煤粉浓缩。通过该煤粉分离器将含粉气流分成浓淡两股,有利于实现锅炉的浓淡燃烧思想。该煤粉分离器为外置式煤粉分离设备,并且由于乏气带有调节装置6,可以实现主乏气比例的调节。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粉分离器位于炉膛之外,所以即可根据需要设计浓相出口管3与淡相出口管4各自的长度以及形状(例如可根据需要将形状设计为直管或弯管),可以靠近炉膛主燃烧器便于主气布置,也可远离炉膛方便淡相含粉气流的乏气布置,布置位置灵活。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2)
1.一种煤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筒体、旋转分离装置、浓相出口管以及淡相出口管,其中:
所述旋转分离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分离器筒体之内,所述旋转分离装置能对经过的含粉气流进行导向,所述含粉气流在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下能被分离为接近所述分离器筒体的轴心线位置的煤粉浓度相对较低的淡含粉气流以及介于所述淡含粉气流与所述分离器筒体之间的煤粉浓度相对较高的浓含粉气流;
所述淡相出口管的进流口位于所述旋转分离装置的下游,且所述淡含粉气流的流动方向正对所述淡相出口管的进流口,所述淡相出口管穿过所述分离器筒体或所述浓相出口管,且所述淡相出口管的出流口位于所述分离器筒体以及所述浓相出口管之外;
所述浓相出口管的进流口与所述分离器筒体的出流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分离装置包括中心钝体以及沿所述中心钝体的周向方向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钝体上的至少两片叶片,经过所述叶片、所述中心钝体以及所述分离器筒体内壁之间的所述含粉气流在所述中心钝体以及所述叶片的导向作用引发的旋转离心分离作用下能被分离为所述淡含粉气流以及所述浓含粉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矩形板且所述叶片上的最大平面与所述中心钝体的轴心线之间存在夹角;或者,所述叶片为设置有弧面的板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0°~90°且不包括0°与9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沿所述中心钝体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钝体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 钝体为旋转体状,且其轴心线与所述分离器筒体的轴心线两者相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含粉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中心钝体依此包括互相平滑连接的渐扩锥形筒体段、圆筒段以及渐缩锥形筒体段,所述叶片固定设置在所述圆筒段的周向外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筒体的进流口还连接有入口管,所述含粉气流由所述入口管进入所述分离器筒体的进流口,所述入口管的内径尺寸沿所述含粉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煤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钝体与所述叶片至少其中之一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入口管、所述分离器筒体、所述浓相出口管以及所述淡相出口管至少其中之一的内表面涂布有耐磨材料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相出口管为弯管,所述淡相出口管为直管,所述浓相出口管的出流方向与其自身的入流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或者,所述淡相出口管为弯管,所述浓相出口管为直管,所述淡相出口管的出流方向与其自身的入流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或者,所述浓相出口管以及所述淡相出口管均为弯管;所述浓相出口管的出流方向与其自身的入流方向之间存在夹角;所述淡相出口管的出流方向与其自身的入流方向之间也存在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煤粉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淡相出口管上设置有能调节其自身流通面积大小的调节装置。
12.一种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以及位于所述炉膛外的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煤粉分离器,其中:
所述煤粉分离器的所述浓相出口管的出流口与所述炉膛的一次风主气喷口相连通;
所述煤粉分离器的所述淡相出口管的出流口与所述炉膛的乏气喷口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65953.3U CN204026721U (zh) | 2014-07-03 | 2014-07-03 | 煤粉分离器以及煤粉锅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365953.3U CN204026721U (zh) | 2014-07-03 | 2014-07-03 | 煤粉分离器以及煤粉锅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26721U true CN204026721U (zh) | 2014-12-17 |
Family
ID=52066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365953.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26721U (zh) | 2014-07-03 | 2014-07-03 | 煤粉分离器以及煤粉锅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26721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51602A (zh) * | 2015-11-06 | 2016-01-20 | 浙江宜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制粉系统磨煤机的煤粉浓度调节阀 |
CN105387455A (zh) * | 2014-09-02 | 2016-03-09 |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 燃烧系统 |
CN105698167A (zh) * | 2016-04-07 | 2016-06-22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带外置式分离装置的旋流燃烧装置 |
CN109681899A (zh) * | 2018-12-26 | 2019-04-26 |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电站锅炉可调节煤粉均分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189044A (zh) * | 2020-02-27 | 2020-05-22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w火焰锅炉煤粉气流速度可调的燃烧器及其调节方法 |
CN112128747A (zh) * | 2020-09-30 | 2020-12-25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一种圆环式叶片分离器 |
CN112682812A (zh) * | 2020-12-29 | 2021-04-20 | 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煤粉分配器 |
CN114408585A (zh) * | 2022-01-24 | 2022-04-29 | 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输送管线气固均匀分布装置 |
-
2014
- 2014-07-03 CN CN201420365953.3U patent/CN20402672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87455A (zh) * | 2014-09-02 | 2016-03-09 |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 燃烧系统 |
CN105251602A (zh) * | 2015-11-06 | 2016-01-20 | 浙江宜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制粉系统磨煤机的煤粉浓度调节阀 |
CN105698167A (zh) * | 2016-04-07 | 2016-06-22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带外置式分离装置的旋流燃烧装置 |
CN109681899A (zh) * | 2018-12-26 | 2019-04-26 |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电站锅炉可调节煤粉均分器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189044A (zh) * | 2020-02-27 | 2020-05-22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w火焰锅炉煤粉气流速度可调的燃烧器及其调节方法 |
CN112128747A (zh) * | 2020-09-30 | 2020-12-25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一种圆环式叶片分离器 |
CN112682812A (zh) * | 2020-12-29 | 2021-04-20 | 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煤粉分配器 |
CN114408585A (zh) * | 2022-01-24 | 2022-04-29 | 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输送管线气固均匀分布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26721U (zh) | 煤粉分离器以及煤粉锅炉 | |
CN103175199B (zh) | 一种锅炉烟道热量再利用的锅炉用低负荷燃烧器 | |
CN106224949B (zh) | 一种非同轴水平浓淡低NOx直流煤粉燃烧器 | |
CN101832551A (zh) | 中心弱旋可调旋流煤粉燃烧器 | |
CN201496957U (zh) | 旋流煤粉燃烧器 | |
CN101403497B (zh) | 一种防止一级燃烧室结渣的微油点火旋流煤粉燃烧装置 | |
CN101865462B (zh) | 一种弱旋一次风多级分离旋流燃烧器 | |
CN101988698A (zh) | 一种旋流煤粉燃烧器 | |
CN101513635A (zh) | 用于w形火焰锅炉上的高效低阻煤粉浓淡分离装置 | |
CN204460265U (zh) | 一种锅炉制粉系统中煤粉分离系统 | |
CN1598403A (zh) | 一种圆形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 | |
CN105910101A (zh) | 一种内外浓淡实时可调的煤粉浓缩器 | |
CN207086146U (zh) | 一种超细煤粉动态分离器 | |
CN102242933A (zh) | 一种混合煤气燃烧器 | |
CN103123110B (zh) | 一种集粉浓缩的煤粉燃烧器及燃烧方法 | |
CN104807004B (zh) | 一种煤粉管道粗细煤粉分离燃烧的装置 | |
CN203131854U (zh) | 一种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二次风结构 | |
CN103148501B (zh) | 一种燃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二次风结构 | |
CN105698167A (zh) | 带外置式分离装置的旋流燃烧装置 | |
CN103277793B (zh) | 浓淡分离旋流煤粉燃烧器 | |
CN106398777A (zh) | 粉煤气化组合烧嘴 | |
CN207729578U (zh) | 一种超临界锅炉旋流燃烧装置 | |
CN205535781U (zh) | 带外置式分离装置的旋流燃烧装置 | |
CN204593382U (zh) | 一种煤粉管道粗细煤粉分离燃烧的装置 | |
CN203380103U (zh) | 采用曲面叶片的煤粉动态分离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