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824147U -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 - Google Patents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24147U
CN203824147U CN201420214615.XU CN201420214615U CN203824147U CN 203824147 U CN203824147 U CN 203824147U CN 201420214615 U CN201420214615 U CN 201420214615U CN 203824147 U CN203824147 U CN 203824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mmunicated
low pressure
refrigerant
fre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146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增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Three Nine-Day Periods After Winter Solstic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Equi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Three Nine-Day Periods After Winter Solstic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Equi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Three Nine-Day Periods After Winter Solstic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Equi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Three Nine-Day Periods After Winter Solstic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Equi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146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24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24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241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包括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连通在一起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和低压循环桶,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的制冷剂液体输出端与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氟泵,氟泵的制冷剂气体出口与低压循环桶的氟泵回气口相连通;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气体出口连通有回气总管,回气总管的出气端与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的进气端相连通。其结构紧凑,系统管路短,回油效果好,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高,运行费用低。

Description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冷冻冷藏等各个领域中。氟利昂制冷系统因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自动化程度高、节能效果优秀以及自身的安全性和高效得到广泛应用。因氟利昂制冷剂与冷冻机润滑油的互溶性较好,会造成制冷压缩机里的润滑油随机器运转与氟利昂制冷剂以气态形式排入蒸发器,如果油分离器不具备很好的油分离效果或者是系统回油不畅,就会出现大量润滑油滞留在蒸发器管道中,一方面会直接影响系统降温,另一方面机器缺油无法运行需要不断补充润滑油会造成系统里的润滑油越积越多,造成恶性循环,增加运行费用,降低运行可靠性。
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各组成安装位置分散,系统管路过长,不仅占用的空间大,而且油分离效果也不理想,影响系统回油及降温效果,系统运行可靠性低,运行费用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旨在提高其结构紧凑性,缩短系统管路,提高回油效果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降低运行费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连通在一起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和低压循环桶,其中:
所述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的制冷剂液体输出端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氟泵,所述氟泵的制冷剂气体出口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氟泵回气口相连通,所述氟泵的制冷剂液体出口连通有用于连通蒸发器输入端的蒸发器供液总管,所述低压循环桶的气液混合进口连通有用于连通所述蒸发器输出端的蒸发器排出总管;
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气体出口连通有回气总管,所述回气总管的出气端与所述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的进气端相连通。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包括多台并联设置的固定于所述机架一侧的制冷压缩机,所有所述制冷压缩机的出气端共同连通有排气总管,所述排气总管的出气端连通有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有用于连通蒸发冷进气口的高压排气总管,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连通有油冷却器,所述油冷却器的总进油管与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油冷却器的制冷剂进口与所述蒸发冷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油冷却器的出油口与所述制冷压缩机的回油口相连通,所述油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虹吸罐,所述虹吸罐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高压储液桶。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还包括回气过热器,所述回气过热器的制冷剂进口与所述高压储液桶的制冷剂出口相连通,所述回气过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低压油分离器,所述低压油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低压循环桶供液管,所述低压循环桶供液管的出口端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
所述低压循环桶的低压油回油口与所述低压油分离器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低压油分离器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气总管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回气总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回气过热器的低压气体进口相连通,所述回气过热器的低压气体出口与所述制冷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低压油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有用于连通所述蒸发器输入端的降压管。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低压循环桶上设有用于监测所述低压循环桶内液位的正常液位监测器和超高液位监测器,所述正常液位监测器和所述超高液位监测器的信号输出端均电连接有计算机控制单元,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氟泵,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有报警器。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制冷压缩机的电机腔连通有电机冷却管道,所述电机冷却管道的进口与所述蒸发冷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电机冷却管道的出口与所述油冷却器的总进油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由于其将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低压循环桶和氟泵集成安装于同一个机架上,有效地提高其结构的紧凑性,缩短了其各部分之间以及其与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冷和蒸发器之间的管路,提高了回油效果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运行费用。
由于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包括多台并联设置的固定于机架一侧的制冷压缩机,并将油分离器、油冷却器、虹吸罐、高压储液桶集成安装于机架上,在缩短制冷系统管路的同时,提高了该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的结构紧凑性,也提高了油分离能力和回油能力,提高了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同时显著降低了制冷机液体中的润滑油残留,确保了蒸发器的制冷效果。
由于将高压储液罐下游的回气过热器、油过滤器和低压油分离器依次连通并集成安装于机架上,进一步提高了该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的结构紧凑性,也使得该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具备了二次油分离能力和回油冷却能力,进一步降低了制冷机液体中的润滑油残留,确保了蒸发器的制冷效果,也提高了其回油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在低压循环桶上设有用于监测所述低压循环桶内液位的正常液位监测器和超高液位监测器,则可使计算机控制单元根据低压循环桶内的液位情况自动控制氟泵的工作情况,继而提高蒸发器的制冷效果,同时也提高了该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的回油能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当低压循环桶内的液位高度过高时,计算机控制单元即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动作,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将制冷压缩机的电机腔连通有电机冷却管道,使电机冷却管道的进口与蒸发冷的出液口相连通,电机冷却管道的出口与油冷却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则可将制冷剂液体喷入制冷压缩机电机腔,借以冷却因高速旋转而不断发热升温的制冷压缩机电机,提高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结构紧凑,系统管路短,回油效果好,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高,运行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低压循环桶,3-氟泵,4-氟泵过滤器,5-氟泵回气管,6-蒸发器供液总管,7-蒸发器排出总管,8-回气总管,9-制冷压缩机,10-排气总管,11-油分离器,12-高压排气总管,13-油冷却器,14-总进油管,15-虹吸罐,16-高压储液桶,17-配油总管,18-压缩机供油管,19-回气过热器,20-干燥过滤器,21-低压油分离器,22-低压循环桶供液管,23-正常液位监测器,24-超高液位监测器,25-降压管,26-高压储液桶进液管,27-高压储液桶出液总管,28-制冷压缩机排气阀,29-低压回油管,30-低压油分回油管,31-制冷压缩机吸气管,32-电机冷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的结构示意主视图,为了便于说明,本图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结构部分。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连通在一起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和低压循环桶2,其中: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的制冷剂液体输出端与低压循环桶2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低压循环桶2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氟泵3,氟泵3的制冷机进口与低压循环桶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氟泵过滤器4,氟泵3的制冷剂气体出口通过氟泵回气管5与低压循环桶2的氟泵回气口相连通,如图3所示,氟泵3的制冷剂液体出口连通有用于连通蒸发器输入端的蒸发器供液总管6,低压循环桶2的气液混合进口连通有用于连通蒸发器输出端的蒸发器排出总管7;
低压循环桶2的制冷剂气体出口连通有回气总管8,回气总管8的出气端与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的进气端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在低压循环桶2上设有用于监测低压循环桶2内液位的正常液位监测器23和超高液位监测器24,正常液位监测器23和超高液位监测器24的信号输出端均电连接有计算机控制单元,计算机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氟泵3,计算机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有报警器。
随着低压循环桶2里面积存的制冷剂液体逐渐变多,达到规定液位时,正常液位监测器23即将该信号传递至计算机控制单元,计算机控制单元即向氟泵3发出东芝信号,氟泵3即自动开启,把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蒸发器供液总管6送入蒸发器,蒸发器里面的液态制冷剂吸收库房热量变为制冷剂气体。在制冷压缩机9的吸力作用下吸收热量自身变为气体的制冷剂和来不及完全蒸发为气体的一部分制冷剂液体以气液混合物形式进入低压循环桶2,制冷剂液体在低压循环桶2气液分离作用下,因自身重力落到低压循环桶2下部,准备被氟泵3再次送入蒸发器蒸发降温。制冷剂液体在由低压循环桶2进入氟泵3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液态制冷剂吸热变为气体,这部分气体经氟泵回气管5回到低压循环桶2。制冷剂液体被氟泵3由蒸发器供液总管6送入蒸发器。以此可有效地提高其结构的紧凑性,缩短其各部分之间以及其与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冷和蒸发器之间的管路,提高回油效果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降低运行费用。
如图2所示,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包括多台并联设置的固定于机架1一侧的制冷压缩机9,所有制冷压缩机9的出气端共同连通有排气总管10,排气总管10的出气端连通有油分离器11,油分离器11的出气口连通有用于连通蒸发冷进气口的高压排气总管12,油分离器11的出油口连通有油冷却器13,油冷却器13的总进油管14与油分离器11的出油口相连通,油冷却器13的制冷剂进口与蒸发冷的出液口相连通,油冷却器13的出油口与制冷压缩机9的回油口相连通,油冷却器13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虹吸罐15,虹吸罐15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高压储液桶16。
制冷压缩机9完成吸气排气的过程,需要润滑油的润滑才能顺利完成。在把制冷剂气体由低压变为高压的过程中,一部分润滑油会不可避免的随制冷剂气体排走,携带润滑油的制冷剂气体首先经排气总管10进入油分离器11,在油分离器11里面进行制冷剂气体与润滑油的分离。被分离后的润滑油落在油分离器11下部暂存。积存在油分离器11下部的润滑油经阀门管道油冷却器13的总进油管14进入油冷却器13,被从蒸发冷流下来的中温制冷剂液体冷却到规定温度后,经配油总管17、压缩机供油管18,经过截止阀、过滤器、电磁阀、油流保护开关、视油镜、截止阀后进入制冷压缩机9的回油口,供给制冷压缩机9循环使用,制冷机液体则经虹吸罐15进入到高压储液桶16中暂存。在缩短制冷系统管路的同时,提高了该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的结构紧凑性,也提高了油分离能力和回油能力,提高了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同时显著降低了制冷机液体中的润滑油残留,确保了蒸发器的制冷效果。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还包括回气过热器19,回气过热器19的制冷剂进口与高压储液桶16的制冷剂出口相连通,回气过热器19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干燥过滤器20,干燥过滤器20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低压油分离器21,低压油分离器21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低压循环桶供液管22,低压循环桶供液管22的出口端与低压循环桶2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
低压循环桶2的低压油回油口通过低压回油管29与低压油分离器21的进油口相连通,低压油分离器21的出油口与回气总管8的进口端相连通,回气总管8的出气端与回气过热器19的低压气体进口相连通,回气过热器19的低压气体出口与制冷压缩机9的进气口相连通,低压油分离器21的出气口连通有用于连通蒸发器输入端的降压管25。采用此种结构后,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该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的结构紧凑性,也使得该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具备了二次油分离能力和回油冷却能力,进一步降低了制冷机液体中的润滑油残留,确保了蒸发器的制冷效果,也提高了其回油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工作时,来自蒸发冷的制冷剂液体由油冷却器13的制冷剂进口进入,流经油冷却器13,并从其制冷剂出口进入虹吸罐15,从虹吸罐15出来后经高压储液桶进液管26进入高压储液桶16,而后由高压储液桶出液总管27流至回气过热器19,与从低压循环桶2排出的低温低压回气进行热交换后,自身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出回气过热器19由管道经干燥过滤器20滤除杂质后进入低压油分离器21的进液口,从制冷剂口流出经低压循环桶供液管22流经过滤器、电磁阀、节流阀流进低压循环桶2,供低压循环桶2维持正常液位降温用。
在制冷压缩机9的吸力作用下,从蒸发器进入低压循环桶2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和制冷剂液体的混合物,由低压循环桶2进行气液分离后,液体落在低压循环桶2下部,制冷剂气体在制冷压缩机9的作用下由回气总管8吸入制冷压缩机9的吸气腔,经制冷压缩机9压缩提高压力后,变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制冷压缩机排气阀28由排气总管10进入油分离器11分离润滑油后,排入蒸发冷进行冷凝。
没有被油分离器11分离干净的润滑油由低压循环桶供液管22进入低压循环桶2,漂浮在液态制冷剂上部,经过低压回油管29进入低压油分离器21。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由低压循环桶供液管22进低压循环桶2的过程要流经低压油分离器21,并对低压油分离器21放出自身热量使得在此留存的低温低压的润滑油与制冷剂混合物受热分离。制冷剂变为气体从降压管25回到从蒸发器。在低压油分离器21中分离出来的润滑油经低压油分回油管30流入回气总管8经回气过热器19被制冷压缩机吸气管31吸入用于自身润滑。
在制冷压缩机9的电机腔连通有电机冷却管道32,电机冷却管道32的进口与蒸发冷的出液口相连通,电机冷却管道32的出口与油冷却器13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则可将制冷剂液体喷入制冷压缩机9的电机腔,借以冷却因高速旋转而不断发热升温的制冷压缩机电机,提高制冷压缩机9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结构紧凑,系统管路短,回油效果好,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高,运行费用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联通在一起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和低压循环桶:
所述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的制冷剂液体输出端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氟泵,所述氟泵的制冷剂气体出口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氟泵回气口相连通,所述氟泵的制冷剂液体出口连通有用于连通蒸发器输入端的蒸发器供液总管,所述低压循环桶的气液混合进口连通有用于连通所述蒸发器输出端的蒸发器排出总管;
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气体出口连通有回气总管,所述回气总管的出气端与所述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的进气端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包括多台并联设置的固定于所述机架一侧的制冷压缩机,所有所述制冷压缩机的出气端共同连通有排气总管,所述排气总管的出气端连通有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有用于连通蒸发冷进气口的高压排气总管,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连通有油冷却器,所述油冷却器的总进油管与所述油分离器的出油口相连通,所述油冷却器的制冷剂进口与所述蒸发冷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油冷却器的出油口与所述制冷压缩机的回油口相连通,所述油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虹吸罐,所述虹吸罐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高压储液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还包括回气过热器,所述回气过热器的制冷剂进口与所述高压储液桶的制冷剂出口相连通,所述回气过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低压油分离器,所述低压油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有低压循环桶供液管,所述低压循环桶供液管的出口端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
所述低压循环桶的低压油回油口与所述低压油分离器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低压油分离器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气总管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回气总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回气过热器的低压气体进口相连通,所述回气过热器的低压气体出口与所述制冷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低压油分离器的出气口连通有用于连通所述蒸发器输入端的降压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循环桶上设有用于监测所述低压循环桶内液位的正常液位监测器和超高液位监测器,所述正常液位检测器和所述超高液位检测器的信号输出端均电连接有计算机控制单元,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的第一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氟泵,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的第二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有报警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压缩机的电机腔连通有电机冷却管道,所述电机冷却管道的进口与所述蒸发冷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电机冷却管道的出口与所述油冷却器的制冷剂进口相连通。
CN201420214615.XU 2014-04-29 2014-04-29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24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4615.XU CN203824147U (zh) 2014-04-29 2014-04-29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4615.XU CN203824147U (zh) 2014-04-29 2014-04-29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24147U true CN203824147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79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1461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24147U (zh) 2014-04-29 2014-04-29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2414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3607A (zh) * 2019-12-27 2020-04-17 薛辉 冷能产生设备及低温系统
CN112146297A (zh) * 2020-09-22 2020-12-29 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5200251A (zh) * 2022-07-15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773584A (zh) * 2022-11-21 2023-03-10 张德生 制冷机组及冰场用制冷系统
CN116045535A (zh) * 2023-01-13 2023-05-02 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速冻氟泵制冷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3607A (zh) * 2019-12-27 2020-04-17 薛辉 冷能产生设备及低温系统
CN112146297A (zh) * 2020-09-22 2020-12-29 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5200251A (zh) * 2022-07-15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00251B (zh) * 2022-07-15 2023-1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氟泵压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773584A (zh) * 2022-11-21 2023-03-10 张德生 制冷机组及冰场用制冷系统
CN116045535A (zh) * 2023-01-13 2023-05-02 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速冻氟泵制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24147U (zh)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桶泵组合制冷机组
JP6235468B2 (ja) 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冷却方法
CN102353167B (zh) 一种螺杆压缩机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04457002B (zh) 一体式双冷冷水机组
CN203310162U (zh) 降膜式水源热泵机组
US20150143826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tion
KR101506338B1 (ko) 유증기 회수장치
CN102466376A (zh) 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59806B (zh) 一种具有油分离功能的空调主机、空调系统及油分离方法
CN206257825U (zh) 微机控制热虹吸经济器螺杆式乙二醇机组
CN105546885A (zh) 一种二级换热器
CN208832629U (zh) 一种低温冷水机组
CN209386597U (zh) 一种磁悬浮多联式空调机组
CN202284874U (zh) 并联结构的冷水机组系统
CN204115322U (zh) 热氟融霜装置
CN103292388B (zh) 一种机舱用制冷系统
CN206905152U (zh) 一种热回收型降膜式蒸发冷螺杆冷水机组
CN102494429A (zh) 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
CN204478368U (zh) 带压力维持装置的自由冷却型蒸发冷凝冷水机组
CN204165297U (zh) 满液式冷水机组油回收装置
CN203824167U (zh) 氟利昂多机头并联高效油分制冷机组
CN203857703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01885488U (zh) 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739678U (zh) 一体式双冷热泵机组
CN106345238A (zh) 一种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