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4429A - 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 - Google Patents
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94429A CN102494429A CN2011104053659A CN201110405365A CN102494429A CN 102494429 A CN102494429 A CN 102494429A CN 2011104053659 A CN2011104053659 A CN 2011104053659A CN 201110405365 A CN201110405365 A CN 201110405365A CN 102494429 A CN102494429 A CN 1024944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ge compressor
- valve
- inlet
- working medium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名称是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属制冷技术领域。它包括前级压缩机1、混合式冷气器2、闪蒸器3、后级压缩机4、油分器5、表面蒸发冷凝器6、喷水冷却嘴7、盛水盘8、循环水泵9、冷油器10、贮氟器11、干燥过滤器12、主电磁阀13、节能经济器14、干式蒸发器15、进液阀16、主供液阀17、旁路阀18、电控柜19、节流阀20、前级压缩机回油口21、后级压缩机回油口22、前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3、后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4、控制阀25、排风扇26。前级压缩机1排出的中温工质气体被闪蒸器3闪蒸出的低温蒸气在混合式冷气器2降温后送入后级压缩机4继续升压后,流经表面蒸发冷凝器6冷凝为工质液体并储存在贮氟器11中,而后又经节流阀20降压进入闪蒸器3经第一次液体过冷后,流往节能经济器14,经第二次过冷后又进入蒸发器15蒸发制冷。由于新增了闪蒸器3、表面蒸发冷凝器6、节能经济器14,致使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具有能效比高、体积小及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名称是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属工业制冷领域。它包括前级压缩机1、混合式冷气器2、闪蒸器3、后级压缩机4、油分器5、表面蒸发冷凝器6、喷水冷却嘴7、盛水盘8、循环水泵9、冷油器10、贮氟器11、干燥过滤器12、主电磁阀13、节能经济器14、蒸发器15、进液阀16、主供液阀17、旁路阀18、电控柜19、节流阀20、前级压缩机回油口21、后级压缩机回油口22、前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3、后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4、控制阀25、排风扇26。前级压缩机1排出的中温工质气体被闪蒸器3闪蒸出的低温蒸气在混合式冷气器2降温后送入后级压缩机4继续升压,而后流经表面蒸发冷凝器6冷凝为工质液体并储贮在贮氟器11;又经节流阀20降压进入闪蒸器3经第一次液体过冷后流经节能经济器14,经第二次过冷后,进入蒸发器15蒸发制冷。由于新增了闪蒸器3表面蒸发冷凝器6节能经济器14,致使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具有能效比高、体积小及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低温制冷机多是采用两级压缩机分离式安装,第一级压缩机出口的高温气体是由循环水冷却后才进入第二级压缩机,系统复杂占地面积大,凝结器也是靠水冷却,不可少地都使用了凉水塔,凉水塔体积大又有循环水系统,在现场不便布置,而凝结器内的工质要经过两个传热环节才能凝结下來,故传热温差较大,降低了系统的能效比。冷油器也要用循环水,这便加大了循环水耗量。传统的低温机组是无经济器及闪蒸器的,故其能效比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专利它包括前级压缩机1、混合式冷气器2、闪蒸器3、后级压缩机4、油分器5、表面蒸发冷凝器6、喷水冷却嘴7、盛水盘8、循环水泵9、冷油器10、贮氟器11、干燥过滤器12、主电磁阀13、节能经济器14、蒸发器15、进液阀16、主供液阀17、旁路阀18、电控柜19、节流阀20、前级压缩机回油口21、后级压缩机回油口22、前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3、后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4、控制阀25、排风扇26。前级压缩机1排出的中温工质气体被闪蒸器3闪蒸出的低温蒸气在混合式冷气器2降温后送入后级压缩机4继续升压后流经表面蒸发冷凝器6冷凝为工质液体储存在贮氟器11中,而后又经节流阀20降压后去闪蒸器3进行第一次液体过冷,其过冷温度与中间压力相对应,第一次将液体过冷到中间压力的温度后进入节能经济器14对工质进行第二次进一步过冷,然后进入蒸发器15蒸发制冷。由于新增了节能经济器14、闪蒸器3、表面蒸发冷凝器6,致使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具有能效比高、体积小及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系统图,
其中:1--前级压缩机;2--混合式冷气器;3--闪蒸器;4--后级压缩机;5--油分器;6--表面蒸发冷凝器;7--喷水冷却嘴;8--盛水盘;9--循环水泵;10--冷油器;11--贮氟器;12--干燥过滤器;13--主电磁阀;14--节能经济器;15蒸发器;16--进液阀;17--主供液阀;18--旁路阀;19--电控柜;20--节流阀;21--前级压缩机回油口;22--后级压缩机回油口;23--前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4--后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5--控制阀;26--排风扇。
前级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混合式冷气器2的气侧入口相联通固结,混合式冷气器2的气侧出口与后级压缩机4的入口相联通固结,闪蒸器3闪蒸蒸气出口与混合式冷气器2的混气入口相联通固结,后级压缩机4的出口与油分器5的进气口相联通固结,油分器5的排气口与表面蒸发冷凝器6的入口相联通固结,表面蒸发冷凝器6的出口与贮氟器11的入口相联通固结,贮氟器11的排液口与干燥过滤器12入口相联通固结,干燥过滤器12出口与分别与主电磁阀13、及两个控制阀25的入口相联通固结,主电磁阀13的出口与节流阀20的入口相联通固结,节流阀20的出口与闪蒸器3的进液口相联通固结,闪蒸器3的排液口与节能经济器14的进液口相联通固结,节能经济器14的排液口与主供液阀17及旁路阀18的入口相联通固结,主供液阀17及旁路阀18的出口与进液阀16的入口相联通固结,进液阀16的出口与蒸发器15的入口相联通固结,蒸发器15的出口与前级压缩机1的吸气口相联通固结。电控柜19通过控制线与各控制阀25联结及前级压缩机1、混合式冷气器2、闪蒸器3、后级压缩机4、油分器5、表面蒸发冷凝器6、喷水冷却嘴7、盛水盘8、循环水泵9联结。表面蒸发冷凝器6置于喷水冷却嘴7的下方,1~1000个喷水冷却嘴7的入口与循环水泵9的出口相联通固结,循环水泵9的入口与盛水盘8的出水口相联通固结,排风扇26位于表面蒸发冷凝器6及喷水冷却嘴7的上方。冷油器10的入油口经控制阀25后与油分器5的排油口相联通固结;冷油器10的排油口分别经两个控制阀25后与前级压缩机回油口21及后级压缩机回油口22相联通固结;冷油器10的冷却工质入口经控制阀25后分别与干燥过滤器12出口及节能经济器14的冷却工质入口相联通固结;冷油器10的冷却工质出口与后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4相联通固结;节能经济器14的冷却工质出口经控制阀25后与前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3相联通固结。
实施案例:
图1是150KW/-35℃的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系统图。从蒸发器15的出口排出的0.13Mpa低压工质蒸气进入前级压缩机1增压至0.45MPa后从前级压缩机1的出口流进混合式冷气器2,闪蒸器3闪蒸后部分-35℃的工质蒸气从出口输出的进入混合式冷气器2与0.45MPa的蒸气混合并将其降温冷至5~10℃后流入后级压缩机4的入口,进一步压缩至1.35MPa后再进入油分器5的进气口,在油分器5中把工质气体中的油被分离出來后,洁净蒸气进入表面蒸发冷凝器6的入口,从表面蒸发冷凝器6中流过时,被喷水冷却嘴7喷出的冷水冷凝成液态工质后流向贮氟器11中蓄存并送往干燥过滤器12的入口。液态工质经干燥过滤器12干燥后流往节流阀20节流减压后,再进入闪蒸器3中利用后一级压缩机进行闪蒸,使液体降温到0℃并进入节能经济器14的进液口,在节能经济器14中进行二次过冷到-18℃流入蒸发器15在-35℃下蒸发制冷。干燥过滤器12分流出的工质经两个控制阀25分别流入冷油器10的冷却工质入口和节能经济器14的冷却工质入口把冷油器10的油及节能经济器14中的液态工质控温后分别流往后级压缩机中间吸入口24及前级压缩机回中间吸入口23。冷油器10的排油口把冷却后的油分别送往前级压缩机回油口21及后级压缩机回油口22,供前级压缩机1及后级压缩机4润滑密封之用,冷油器10的工质出口经控制阀25后与后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4相联通固结,节能经济器14的冷却工质出口经控制阀25后与前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3相联通固结。盛水盘8中的循环水由循环水泵9加压后送到喷水冷却嘴7给表面蒸发冷凝器6喷水冷却。由于使用了表面蒸发冷凝器6、节能经济器14、闪蒸器3及喷水冷却嘴7该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的能效比提高了20%。
Claims (3)
1.一种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它包括前级压缩机1、混合式冷气器2、闪蒸器3、后级压缩机4、油分器5、表面蒸发冷凝器6、喷水冷却嘴7、盛水盘8、循环水泵9、冷油器10、贮氟器11、干燥过滤器12、主电磁阀13、节能经济器14、蒸发器15、进液阀16、主供液阀17、旁路阀18、电控柜19、节流阀20、前级压缩机回油口21、后级压缩机回油口22、前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3、后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4、控制阀25、排风扇26;其特征在于前级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混合式冷气器2的气侧入口相联通固结,混合式冷气器2的气侧出口与后级压缩机4的入口相联通固结;闪蒸器3闪蒸蒸气出口与混合式冷气器2的混气入口相联通固结,后级压缩机4的出口与油分器5的进气口相联通固结;油分器5的排气口与表面蒸发冷凝器6的入口相联通固结,表面蒸发冷凝器6的出口与贮氟器11的入口相联通固结,贮氟器11的排液口与干燥过滤器12入口相联通固结;干燥过滤器12出口与节流阀20的入口相联通固结,节流阀20的出口与闪蒸器3的进液口相联通固结;闪蒸器3的排液口与节能经济器14的进液口相联通固结;节能经济器14的排液口与主供液阀17及旁路阀18的入口相联通固结,主供液阀17及旁路阀18的出口与进液阀16的出口相联通固结,进液阀16的出口与蒸发器15的入口相联通固结,蒸发器15的出口与前级压缩机1的吸气口相联通固结;电控柜19通过控制线与各控制阀25及前级压缩机1、混合式冷气器2、闪蒸器3、后级压缩机4、油分器5、表面蒸发冷凝器6、喷水冷却嘴7、盛水盘8、循环水泵9联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的表面蒸发冷凝器6,其特征在于表面蒸发冷凝器6置于喷水冷却嘴7的下方,1~1000个喷水冷却嘴7的入口与循环水泵9的出口相联通固结,循环水泵9的入口与盛水盘8的出水口相联通固结;排风扇26位于表面蒸发冷凝器6及喷水冷却嘴7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的冷油器10,其特征在于冷油器10的入油口经控制阀25后与油分器5的排油口相联通固结;冷油器10的排油口分别经控制阀25后与前级压缩机回油口21及后级压缩机回油口22相联通固结;冷油器10的冷却工质入口经控制阀25后分别与干燥过滤器12出口及节能经济器14的冷却工质入口相联通固结;冷油器10的冷却工质出口与后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4相联通固结;节能经济器14的冷却工质出口经控制阀25后与前级压缩机回工质口23相联通固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053659A CN102494429A (zh) | 2011-12-08 | 2011-12-08 | 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053659A CN102494429A (zh) | 2011-12-08 | 2011-12-08 | 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94429A true CN102494429A (zh) | 2012-06-13 |
Family
ID=46186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053659A Pending CN102494429A (zh) | 2011-12-08 | 2011-12-08 | 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94429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40076A (zh) * | 2012-12-05 | 2013-04-17 | 洪晓 | 沉浸式速冻机 |
CN106196733A (zh) * | 2016-08-29 | 2016-12-07 | 上海柯茂机械有限公司 | 用于热泵的集成装置 |
CN107985005A (zh) * | 2016-10-26 | 2018-05-04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及其空调系统 |
CN108204693A (zh) * | 2017-12-26 | 2018-06-26 | 重庆翔源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废热转化为环保新能源机组 |
CN112902503A (zh) * | 2021-02-03 | 2021-06-04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 变频多联机制热回油控制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82022A (en) * | 1993-12-14 | 1996-12-10 | Carrier Corporation | Economizer control for two-stage compressor systems |
US5626027A (en) * | 1994-12-21 | 1997-05-06 | Carrier Corporation | Capacity control for multi-stage compressors |
US5927088A (en) * | 1996-02-27 | 1999-07-27 | Shaw; David N. | Boosted air source heat pump |
JP3208151B2 (ja) * | 1991-05-28 | 2001-09-1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CN101387456A (zh) * | 2008-10-31 | 2009-03-18 | 大连理工大学 | 寒冷地区冷暖浴一体的空气源热泵装置 |
CN101457949A (zh) * | 2007-12-13 | 2009-06-17 | 大连中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寒冷地区家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及装置 |
CN202470524U (zh) * | 2011-12-08 | 2012-10-03 | 重庆翔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体化冷源机组 |
-
2011
- 2011-12-08 CN CN2011104053659A patent/CN10249442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08151B2 (ja) * | 1991-05-28 | 2001-09-1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US5582022A (en) * | 1993-12-14 | 1996-12-10 | Carrier Corporation | Economizer control for two-stage compressor systems |
US5626027A (en) * | 1994-12-21 | 1997-05-06 | Carrier Corporation | Capacity control for multi-stage compressors |
US5927088A (en) * | 1996-02-27 | 1999-07-27 | Shaw; David N. | Boosted air source heat pump |
CN101457949A (zh) * | 2007-12-13 | 2009-06-17 | 大连中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寒冷地区家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及装置 |
CN101387456A (zh) * | 2008-10-31 | 2009-03-18 | 大连理工大学 | 寒冷地区冷暖浴一体的空气源热泵装置 |
CN202470524U (zh) * | 2011-12-08 | 2012-10-03 | 重庆翔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体化冷源机组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40076A (zh) * | 2012-12-05 | 2013-04-17 | 洪晓 | 沉浸式速冻机 |
CN106196733A (zh) * | 2016-08-29 | 2016-12-07 | 上海柯茂机械有限公司 | 用于热泵的集成装置 |
CN106196733B (zh) * | 2016-08-29 | 2019-06-11 | 上海柯茂机械有限公司 | 用于热泵的集成装置 |
CN107985005A (zh) * | 2016-10-26 | 2018-05-04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及其空调系统 |
CN107985005B (zh) * | 2016-10-26 | 2024-02-09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及其空调系统 |
CN108204693A (zh) * | 2017-12-26 | 2018-06-26 | 重庆翔源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制冷废热转化为环保新能源机组 |
CN112902503A (zh) * | 2021-02-03 | 2021-06-04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 变频多联机制热回油控制方法 |
CN112902503B (zh) * | 2021-02-03 | 2022-11-29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 变频多联机制热回油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28508B (zh) | 喷射器节流补气系统以及热泵或制冷系统补气方法 | |
CN107860151B (zh) | 热泵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7422716U (zh) | 热泵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2494429A (zh) | 双级压缩一体化低温制冷机组 | |
CN107289655A (zh) | 冷链与蓄冷耦合系统 | |
CN108775729B (zh) | 蒸发冷热泵机组 | |
WO2022116133A1 (zh) | 试验箱用大跨度低温制冷系统 | |
CN208832629U (zh) | 一种低温冷水机组 | |
CN204202062U (zh) | 带蓄冰功能的水冷冷水空调机组 | |
CN202470524U (zh) | 一体化冷源机组 | |
CN101487638A (zh) | 双机双级螺杆式液体冷却机组 | |
CN214841826U (zh) | 一种带自然冷却的双效一体式制冷机组 | |
CN100578114C (zh) | 冷冻装置 | |
CN206281235U (zh) | 一种水冷低温并联机组 | |
CN214581908U (zh) | 二氧化碳制冷热回收系统 | |
CN111076439B (zh) | 补气结构、离心式冷水机组及空调器 | |
CN210861897U (zh) | 一种制冷系统及包含其的冷库 | |
CN210688817U (zh) | 一种气悬浮中深层二次利用地源热泵机组 | |
CN203533947U (zh) | 一种低温冷水系统 | |
CN210320836U (zh) | 一种具有冷藏功能的饮水机 | |
CN210374151U (zh) | 一种双储液罐蒸发冷多联热泵机组 | |
CN208901670U (zh) | 蒸发冷低温型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 |
CN221349431U (zh) | 制冷机组及制冷系统 | |
CN215063107U (zh) | 一种蒸发冷压缩冷凝机组 | |
CN204555401U (zh) | 蒸发冷式工业冷水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