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4146U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24146U CN203824146U CN201420192865.8U CN201420192865U CN203824146U CN 203824146 U CN203824146 U CN 203824146U CN 201420192865 U CN201420192865 U CN 201420192865U CN 203824146 U CN203824146 U CN 2038241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mouth
- pressure side
- air
- condition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多气缸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排气管、储液器和引流管路;高压侧二通阀和低压侧二通阀,所述高压侧二通阀与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引流管路相连,所述低压侧二通阀与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引流管路相连;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高压侧二通阀和低压侧二通阀可以方便地实现压缩机的变容功能,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一般通过采用变容压缩机来降低自身能耗,对于带有两个气缸切换功能的变容压缩机而言,实现变容的通用做法是增加一套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至少包括一个三通阀,其中压缩机的引流管路与三通阀相连,三通阀同时与压缩机的吸、排气管路相连,通过控制三通阀的导通状态可以实现压缩机引流管路与吸气管路相连或者与排气管路相连,从而实现气缸切换,达到变容功能。但是这种切换装置结构复杂,且包含三通阀等部件,成本较高,控制策略繁琐,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通过设置高压侧二通阀和低压侧二通阀可以方便地实现压缩机的变容功能,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且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多气缸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排气管、储液器和引流管路;高压侧二通阀和低压侧二通阀,所述高压侧二通阀与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引流管路相连,所述低压侧二通阀与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引流管路相连;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两个二通阀即高压侧二通阀和低压侧二通阀可以方便地实现压缩机的变容功能,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且成本低。相比于传统使用三通阀的空调系统,结构大大简化,控制策略更加简单,同时二通阀较三通阀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在整体上也降低了空调系统的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排气接口、吸气接口、内机接口和外机接口,所述排气接口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所述吸气接口与所述储液器相连,所述内机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外机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
所述储液器的进口处设置有储液器进口旁通管,所述储液器进口旁通管与所述低压侧二通阀相连。
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具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吸气接口相连,所述第三管口与所述低压侧二通阀相连。
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处设置有压缩机排气旁通管,所述压缩机排气旁通管与所述高压侧二通阀相连。
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具有第四管口、第五管口和第六管口,所述第四管口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所述第五管口与所述排气接口相连,所述第六管口与所述高压侧二通阀相连。
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三通管,所述第三三通管具有第七管口、第八管口和第九管口,所述第七管口与所述引流管路相连,所述第八管口与所述高压侧二通阀相连,所述第九管口与所述低压侧二通阀相连。
所述第三三通管与所述引流管路集成为一体。
所述高压侧二通阀和所述低压侧二通阀均为电磁通断阀。
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设置有节流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系统100;
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节流元件4,室内换热器5,高压侧二通阀6,低压侧二通阀7,第一三通管8,第二三通管9,第三三通管10,第一管口11,第二管口12,第三管口13,第四管口14,第五管口15,第六管口16,第七管口17,第八管口18,第九管口19,引流管路20,排气管21,储液器22,压缩机排气旁通管23,储液器进口旁通管24,排气接口25,内机接口26,吸气接口27,外机接口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空调系统100可以是单冷系统,即该空调系统100仅具有制冷功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该空调系统100可以是热泵系统,例如通过设置四通阀2,并控制四通阀2的导通状态,从而在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之间切换空调系统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可以包括压缩机1、高压侧二通阀6、低压侧二通阀7、室内换热器5和室外换热器3。
压缩机1是空调系统100的核心部分,用于对吸入到压缩腔内的冷媒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输出至系统内参与制冷或制热循环。压缩机1可以包括设置于压缩机壳体内部的驱动电机和压缩机构,压缩机构内部限定出压缩腔,活塞位于压缩腔内并由曲轴驱动活塞运动,活塞可对吸入到压缩腔内的冷媒进行压缩,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可从排气阀排入到壳体内部,冷却完驱动电机后从排气管21排出。曲轴的上部可以与转子相连,由转子带动曲轴绕曲轴的中心轴线旋转。
压缩机构的气缸上可以形成有吸气口,系统内的冷媒经过储液器22后气态冷媒可由吸气口进入到压缩腔内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压缩机1为多气缸压缩机1,例如压缩机1为双气缸压缩机1(简称,双缸压缩机)。
以双气缸为例,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夹设在中间隔板的两侧,主轴承可以设在第一气缸的一侧,副轴承可以设在第二气缸的一侧,主轴承、第一气缸、中间隔板、第二气缸和副轴承可以通过多个螺栓紧固。主轴承、第一气缸与中间隔板之间形成一个压缩腔,中间隔板、第二气缸与副轴承之间形成另外一个压缩腔。
对于双气缸压缩机1而言,其可以具有一个一直处于工作的气缸(在驱动电机驱动曲轴旋转的情况下),另外一个气缸可以通过吸气压力而进行控制。例如,当吸入低压冷媒时,该气缸可以处于工作状态,而当吸入高压冷媒时,该气缸可以处于停缸状态。再如,当吸入低压冷媒时,该气缸可以处于停缸状态,而当吸入高压冷媒时,该气缸可以处于工作状态。
简言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通过控制双气缸压缩机1中一个气缸的吸气压力,可以控制该气缸的运行状态,即在工作状态与停缸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且,在本领域内,一般通过设置与该气缸的压缩腔匹配的引流管路20,通过将引流管路20设置为与高压冷媒或低压冷媒连通,从而来切换该气缸的工作状态。
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对于多气缸压缩机1而言,其也可以通过引流管路20来控制滑片槽的背压来控制相应气缸的工作状态,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应当是容易理解的,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即,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通过控制引流管路20连通排气压力(高压冷媒)或吸气压力(低压冷媒),即可实现多气缸压缩机1例如双缸压缩机1的变容工况。
室内换热器5和室外换热器3分别与压缩机1相连。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可以是单冷系统,室外换热器3可以与压缩机1的排气管21相连,室内换热器5可以与储液器22的进口相连。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压缩机1通过四通阀2与室内换热器5和室外换热器3相连,此时空调系统100为热泵系统,即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具体而言,四通阀2可以具有排气接口25、吸气接口27、内机接口26和外机接口28,排气接口25与排气管21相连,吸气接口27与储液器22的进口相连,内机接口26与室内换热器5相连,外机接口28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
通过改变四通阀2的导通状态,可以在制冷运行模式与制热运行模式之间切换空调系统100。
在室内换热器5与室外换热器3之间可以设置有节流元件4,节流元件4可以是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
参照图1-图3所示,高压侧二通阀6与排气管21和引流管路20相连,低压侧二通阀7与储液器22和引流管路20相连。由此,通过控制高压侧二通阀6和低压侧二通阀7的通断,可以方便地控制压缩机1进行变容,同时由于高压侧二通阀6和低压侧二通阀7本身结构简单,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空调系统100的成本,简化控制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压侧二通阀6和低压侧二通阀7可以均为电磁通断阀,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通过设置两个二通阀即高压侧二通阀6和低压侧二通阀7可以方便地实现压缩机1的变容功能,结构简单,控制方便,且成本低。相比于传统使用三通阀的空调系统,结构大大简化,控制策略更加简单,同时二通阀较三通阀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在整体上也降低了空调系统100的成本。
对于储液器22而言,其可以在进口处设置与低压侧二通阀7相连的旁通管,当然也可以设置单独的三通管与低压侧二通阀7相连。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储液器22的进口处设置有储液器进口旁通管24,储液器进口旁通管24与低压侧二通阀7相连,即储液器进口旁通管24是用于连通储液器22与低压侧二通阀7的,储液器进口旁通管24可将低压冷媒输出给低压侧二通阀7。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三通管8,第一三通管8具有彼此互通的第一管口11、第二管口12和第三管口13,即第一管口11和第二管口12以及第三管口13是互相连通的,第一管口11与储液器22的进口相连,第二管口12与吸气接口27相连,第三管口13与低压侧二通阀7相连。
类似地,对于压缩机1而言,其可以在排气管21处设置与高压侧二通阀6相连的旁通管,当然也可以设置单独的三通管与高压侧二通阀6相连。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压缩机1的排气管21处设置有压缩机排气旁通管23,压缩机排气旁通管23与高压侧二通阀6相连,即压缩机排气旁通管23是用于连通排气管21与高压侧二通阀6的,压缩机排气旁通管23可将高压冷媒输出给高压侧二通阀6。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二三通管9,第二三通管9具有彼此互通的第四管口14、第五管口15和第六管口16,即第四管口14和第五管口15以及第六管口16是互相连通的,第四管口14与排气管21相连,第五管口15与排气接口25相连,第六管口16与高压侧二通阀6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三三通管10,第三三通管10具有互通的第七管口17、第八管口18和第九管口19,即第七管口17、第八管口18和第九管口19是互相连通的。第七管口17与引流管路20相连,第八管口18与高压侧二通阀6相连,第九管口19与低压侧二通阀7相连。
由此,方便高压侧二通阀6以及低压侧二通阀7与引流管路20相连。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三三通管10与引流管路20集成为一体。由此,结构简单,且可降低空调系统100的成本。
下面参照图1简单描述空调系统100的工作过程。
当空调系统100处于制冷运行时,压缩机1排出的高压气态冷媒可以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进入到室外换热器3冷凝成液态冷媒,然后经过节流元件4降温降压后进入室内换热器5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周围环境温度,达到制冷目的,另一路高压气态冷媒输出给高压侧二通阀6,若高压侧二通阀6打开,则高压冷媒可以通过高压侧二通阀6输出给引流管路20,若高压侧二通阀6关闭,则该路冷媒不流通。
通过室内换热器5内的冷媒经过吸收热量后变成低压气态冷媒,这部分冷媒也可以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进入到压缩机1的储液器22内,另一路可以输出给低压侧二通阀7,若低压侧二通阀7打开,则低压冷媒可以通过低压侧二通阀7输出给引流管路20,若低压侧二通阀7关闭,则该路冷媒不流通。
类似地,在空调系统100处于制热运行时,冷媒的大致流通方向为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5、室外换热器3,对于其它部分,则与上述制冷运行时大致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多气缸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排气管、储液器和引流管路;
高压侧二通阀和低压侧二通阀,所述高压侧二通阀与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引流管路相连,所述低压侧二通阀与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引流管路相连;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排气接口、吸气接口、内机接口和外机接口,所述排气接口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所述吸气接口与所述储液器相连,所述内机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外机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处设置有储液器进口旁通管,所述储液器进口旁通管与所述低压侧二通阀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具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吸气接口相连,所述第三管口与所述低压侧二通阀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处设置有压缩机排气旁通管,所述压缩机排气旁通管与所述高压侧二通阀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具有第四管口、第五管口和第六管口,所述第四管口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所述第五管口与所述排气接口相连,所述第六管口与所述高压侧二通阀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三通管,所述第三三通管具有第七管口、第八管口和第九管口,所述第七管口与所述引流管路相连,所述第八管口与所述高压侧二通阀相连,所述第九管口与所述低压侧二通阀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三通管与所述引流管路集成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侧二通阀和所述低压侧二通阀均为电磁通断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设置有节流元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92865.8U CN203824146U (zh) | 2014-04-18 | 2014-04-18 | 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92865.8U CN203824146U (zh) | 2014-04-18 | 2014-04-18 | 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24146U true CN203824146U (zh) | 2014-09-10 |
Family
ID=51479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92865.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24146U (zh) | 2014-04-18 | 2014-04-18 | 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24146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3669A (zh) * | 2016-01-04 | 2016-03-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变容压缩机系统、空调及变容压缩机控制方法 |
CN105546897A (zh) * | 2016-01-04 | 2016-05-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变容压缩机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 |
CN105841409A (zh) * | 2016-03-21 | 2016-08-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冷媒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5953455A (zh) * | 2016-06-14 | 2016-09-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压缩机系统及控制方法、空调系统 |
CN107218740A (zh) * | 2016-03-21 | 2017-09-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冷媒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8131859A (zh) * | 2017-12-25 | 2018-06-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变容压缩机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
-
2014
- 2014-04-18 CN CN201420192865.8U patent/CN20382414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3669A (zh) * | 2016-01-04 | 2016-03-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变容压缩机系统、空调及变容压缩机控制方法 |
CN105546897A (zh) * | 2016-01-04 | 2016-05-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变容压缩机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 |
CN105546897B (zh) * | 2016-01-04 | 2019-01-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变容压缩机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 |
CN105841409A (zh) * | 2016-03-21 | 2016-08-1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冷媒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7218740A (zh) * | 2016-03-21 | 2017-09-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冷媒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5953455A (zh) * | 2016-06-14 | 2016-09-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压缩机系统及控制方法、空调系统 |
CN108131859A (zh) * | 2017-12-25 | 2018-06-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变容压缩机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
CN108131859B (zh) * | 2017-12-25 | 2023-08-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变容压缩机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24146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3557624A (zh) | 冷冻循环装置 | |
CN104728109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 |
CN104879942B (zh) |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 |
CN103821716A (zh) |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 |
CN104454528A (zh)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CN203756524U (zh) |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 |
CN104454544A (zh)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CN105758055A (zh) | 一种超低温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 |
CN205174914U (zh) | 制冷系统 | |
CN110617644A (zh) | 换热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202204147U (zh) | 一种空气能热泵热水器 | |
CN104792071A (zh) | 高压储液罐的安装阀块和一拖多空调系统 | |
CN204630142U (zh) |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 |
CN106369863B (zh) | 制冷装置 | |
CN205174915U (zh) | 制冷系统 | |
US20160010909A1 (en) |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 |
CN204312328U (zh) |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 |
CN211146957U (zh) | 换热系统、空调器 | |
CN101135504A (zh) |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 | |
CN106016807B (zh) | 冷冻装置 | |
CN205580024U (zh) | 一种超低温全热回收风冷热泵机组 | |
CN204880840U (zh) |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 |
CN103836837A (zh) | 一种双模式复合的热泵机组以及控制方法 | |
CN104567094A (zh) | 热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热回收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