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774513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74513U
CN203774513U CN201420089121.3U CN201420089121U CN203774513U CN 203774513 U CN203774513 U CN 203774513U CN 201420089121 U CN201420089121 U CN 201420089121U CN 203774513 U CN203774513 U CN 203774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parts
projection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o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891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万益
郑义宏
刘阔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891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74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74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745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第一端子插件及若干第二端子插件。所述绝缘本体内开设有收容腔。所述第一端子插件包括第一塑胶件以及组配于所述第一塑胶件内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插件包括第二塑胶件以及组配于所述第二塑胶件内的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一塑胶件与第二塑胶件之间设置有组配结构,该组配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可依预设的顺序依次组入所述收容腔。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以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数据等。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为了满足电子产品传输信号稳定、传输效率高的要求,现需要保证电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和对接稳定性均较强。
现有的Mini SAS 连接器通常包括冲压形成的端子片和与塑胶件注塑成型的Insert Molding端子,且所述端子片和Insert Molding端子并排插入绝缘本体内以完成组装。然而,在组装时,所述端子片与Insert Molding端子、Insert Molding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并无相互限制的结构,从而也无插入先后顺序的要求,故容易插错位置,进而会导致Mini SAS连接器组装不便、易损坏。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Mini SAS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组装顺序固定,不仅避免了插错现象的发生,同时结构稳定性较好。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上形成有对接面及与所述对接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若干端子收容槽自所述对接面贯穿至所述安装面,所述绝缘本体内还开设有与所述若干端子收容槽相连通的收容腔;
若干第一端子插件,所述第一端子插件包括第一塑胶件以及组配于所述第一塑胶件内的若干第一端子;以及
若干第二端子插件,所述第二端子插件包括第二塑胶件以及组配于所述第二塑胶件内的若干第二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塑胶件与第二塑胶件之间设置有组配结构,该组配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可依预设的顺序依次组入所述收容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组配结构包括自所述第一塑胶件朝向所述第二塑胶件突伸的第一凸块和对应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二塑胶件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块卡持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冲压形成的第三端子,所述第三端子包括片状的本体部,且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塑胶件和所述第二塑胶件之间设置有卡配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配结构包括自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外壁面向外突伸的突起和对应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一塑胶件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突起卡持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配结构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塑胶件朝向所述本体部突伸的第二凸块、自所述第二塑胶件朝向所述本体部突伸的第三凸块以及开设于所述本体部上以分别收容所述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的第三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腔由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顶壁围设形成,以使得所述收容腔呈倒U型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自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第一塑胶件突伸有第四凸块,以在所述第一塑胶件与所述第一侧壁卡扣配合时所述第四凸块卡持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侧壁上还凹陷形成有开槽以供收容所述第二凸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自所述第二塑胶件的顶端沿所述第二塑胶件高度方向突伸有突条,自所述顶壁凹陷形成有卡槽,以在所述第二塑胶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时,所述突条卡持收容于所述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条形成于所述第二塑胶件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一塑胶件的一侧,以使得所述第二塑胶件顶端的截面呈L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侧壁上凹陷形成有第四凹槽,以在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二侧壁卡扣配合时,所述突起卡持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在第一塑胶件与第二塑胶件之间设置组配结构,从而所述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可通过所述组配结构依预设的顺序依次组入绝缘本体的收容腔内,不仅避免了插错现象的发生,同时结构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绝缘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第一端子插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第一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图2所示第二端子插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第二端子的立体图。
图9是图2所示第三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为一Mini SAS连接器,其用以焊接到电路板(未图示)上,并与对应的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配合。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第一端子插件20和若干第二端子插件30以及冲压形成的第三端子40。所述第一端子插件20包括第一塑胶件21以及组配于所述第一塑胶件21内的若干第一端子22。所述第二端子插件30包括第二塑胶件31以及组配于所述第二塑胶件31内的若干第二端子32。
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对接部11和自所述对接部11向后延伸的安装部12。所述对接部11形成有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的对接面111,所述安装部12形成有与所述对接面111相对设置的安装面121。若干端子收容槽13自所述对接面111贯穿至所述安装面121,以供收容所述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32和第三端子40。
所述绝缘本体10内还开设有与所述若干端子收容槽13相连通的收容腔14,所述收容腔14位于所述安装部12内,以供收容所述第一端子插件20、第二端子插件30和第三端子40。所述安装部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22和第二侧壁1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22和第二侧壁123的顶壁124,且所述收容腔14由所述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和所述顶壁124共同围设形成,以使得所述收容腔14大致呈倒U型设置,从而在所述第一端子插件20、第二端子插件30和第三端子40组装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4内时,所述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32和第三端子40可突伸超出所述收容腔14。
所述对接部11内还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对接腔15,所述若干端子收容槽13分别自所述对接腔15的上内侧壁和下内侧壁凹陷形成,从而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对接腔15内时,所述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32和第三端子40可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9并结合图1与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2包括第一接触部221、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21相垂直设置的第一焊接部2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221和所述第一焊接部223的第一连接部222。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塑胶件21内均组配有四根所述第一端子22,且四根所述第一端子22的第一接触部221沿所述绝缘本体10的高度方向顺序排列,四根所述第一端子22的第一焊接部223沿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插接方向顺序排列。
所述第一接触部221的一侧边向外突伸有第一倒刺2211,以在所述第一接触部221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3内时,通过所述第一倒刺2211与所述端子收容槽13内侧壁的干涉,将所述第一端子22稳固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3内。所述第一接触部221还部分突伸入所述对接腔15,以便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第一焊接部223包括自所述第一连接部222末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21方向延伸的第一基部2231、与所述第一基部2231平行设置的第一焊脚223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基部2231和所述第一焊脚2233的第一倾斜部2232,且所述第一倾斜部2232自所述第一基部2231的末端沿端子插接反方向倾斜延伸。
所述第二端子32包括第二接触部32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321相垂直设置的第二焊接部323以及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321和所述第二焊接部323的第二连接部322。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二塑胶件31内均组配有四根所述第二端子32,且四根所述第二端子32的第二接触部321沿所述绝缘本体10的高度方向顺序排列,四根所述第二端子32的第二焊接部323沿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插接方向顺序排列。
所述第二接触部321的一侧边向外突伸有第二倒刺3211,以在所述第二接触部321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3内时,通过所述第二倒刺3211与所述端子收容槽13内侧壁的干涉,将所述第二端子32稳固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3内。所述第二接触部321还部分突伸入所述对接腔15,以便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第二焊接部323包括自所述第二连接部322末端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接触部321方向延伸的第二基部3231、与所述第二基部3231平行设置的第二焊脚3233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基部3231和所述第二焊脚3233的第二倾斜部3232,且所述第二倾斜部3232自所述第二基部3231的末端沿端子插接方向倾斜延伸。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端子3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端子22的结构大体相同,两者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2232自所述第一基部2231的末端沿端子插接反方向倾斜延伸,而所述第二倾斜部3232自所述第二基部3231的末端沿端子插接方向倾斜延伸,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焊脚2233和第二焊脚3233在绝缘本体10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均错位间隔设置,进而保证所述第一端子22和第二端子32与电路板稳定焊接。
所述第一塑胶件21与所述第二塑胶件31之间设置有组配结构,该组配结构可使得所述第一塑胶件21和所述第二塑胶件31依预设的顺序依次组入所述收容腔14。所述组配结构包括自所述第一塑胶件21朝向所述第二塑胶件31突伸的第一凸块211和对应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二塑胶件31上的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凸块211卡持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311内,从而在组装所述第一塑胶件21和所述第二塑胶件31时,所述组配结构可避免插错现象的发生。
所述第三端子40包括片状的本体部41、自所述本体部41一侧向外延伸的第三接触部42以及自所述本体部41的另一侧向外延伸的第三焊脚4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接触部42设置有四个,且所述第三接触部4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21和第二接触部321的结构类似;所述第三焊脚43与所述第一焊脚2233和第二焊脚3233的结构亦类似,只不过所述第三焊脚43与所述第一焊脚2233和第二焊脚3233在绝缘本体10的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均错位间隔设置,进而保证所述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32和第三端子40与电路板稳定焊接。
所述本体部41与所述第一塑胶件21和所述第二塑胶件31之间设置有卡配结构。所述卡配结构包括自所述本体部41的一侧外壁面向外突伸的突起411和对应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一塑胶件21上的第二凹槽212,所述突起411卡持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212中。所述卡配结构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塑胶件21朝向所述本体部41突伸的第二凸块213、自所述第二塑胶件31朝向所述本体部41突伸的第三凸块312以及开设于所述本体部41上以分别收容所述第二凸块213和第三凸块312的第三凹槽412。
请一并参阅图3、图5、图7及图9并结合图1与图2所示,自所述第一侧壁122朝向所述第一塑胶件21突伸有第四凸块1221,所述第一侧壁122上还凹陷形成有开槽1222以供收容所述第二凸块213。从而在所述第一塑胶件21与所述第一侧壁122卡扣配合时,所述第四凸块1221卡持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212内,所述第二凸块213收容于所述开槽1222内,一方面可保证所述第一塑胶件21与所述第一侧壁122的卡扣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所述第一侧壁122只能与所述第一塑胶件21卡扣配合,避免了插错现象的发生。
所述第二侧壁123上凹陷形成有第四凹槽1231,从而在所述第三端子40与所述第二侧壁123卡扣配合时,所述突起411可卡持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1231中,一方面可保证所述第三端子40与所述第二侧壁123的卡扣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所述第二侧壁123只能与所述第三端子40卡扣配合,避免了插错现象的发生。
自所述顶壁124凹陷形成有若干卡槽1241。自所述第二塑胶件31的顶端沿所述第二塑胶件31高度方向突伸有突条313,且所述突条313形成于所述第二塑胶件31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一塑胶件21的一侧,以使得所述第二塑胶件31顶端的截面大致呈L型。在组装所述第二塑胶件31和所述第三端子40于所述收容腔14内时,所述突条313和所述本体部41的顶端可分别卡持收容于所述卡槽1241内,一方面可保证所述第三端子40和第二塑胶件31与所述顶壁124的卡扣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了插错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通过在第一塑胶件21与第二塑胶件31之间设置组配结构、在第三端子40与第一塑胶件21和第二塑胶件31之间设置卡配结构,从而所述第一塑胶件21、第二塑胶件31和第三端子40可通过所述组配结构和所述卡配结构依预设的顺序依次组入绝缘本体10的收容腔14内,不仅避免了插错现象的发生,同时结构稳定性较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上形成有对接面及与所述对接面相对设置的安装面,若干端子收容槽自所述对接面贯穿至所述安装面,所述绝缘本体内还开设有与所述若干端子收容槽相连通的收容腔;
若干第一端子插件,所述第一端子插件包括第一塑胶件以及组配于所述第一塑胶件内的若干第一端子;以及
若干第二端子插件,所述第二端子插件包括第二塑胶件以及组配于所述第二塑胶件内的若干第二端子;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胶件与第二塑胶件之间设置有组配结构,该组配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可依预设的顺序依次组入所述收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配结构包括自所述第一塑胶件朝向所述第二塑胶件突伸的第一凸块和对应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二塑胶件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块卡持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冲压形成的第三端子,所述第三端子包括片状的本体部,且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塑胶件和所述第二塑胶件之间设置有卡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配结构包括自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外壁面向外突伸的突起和对应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一塑胶件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突起卡持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配结构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塑胶件朝向所述本体部突伸的第二凸块、自所述第二塑胶件朝向所述本体部突伸的第三凸块以及开设于所述本体部上以分别收容所述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的第三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由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顶壁围设形成,以使得所述收容腔呈倒U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侧壁朝向所述第一塑胶件突伸有第四凸块,以在所述第一塑胶件与所述第一侧壁卡扣配合时所述第四凸块卡持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侧壁上还凹陷形成有开槽以供收容所述第二凸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二塑胶件的顶端沿所述第二塑胶件高度方向突伸有突条,自所述顶壁凹陷形成有卡槽,以在所述第二塑胶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时,所述突条卡持收容于所述卡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条形成于所述第二塑胶件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一塑胶件的一侧,以使得所述第二塑胶件顶端的截面呈L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上凹陷形成有第四凹槽,以在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二侧壁卡扣配合时,所述突起卡持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中。
CN201420089121.3U 2014-02-28 2014-02-28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74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89121.3U CN203774513U (zh) 2014-02-28 2014-02-28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89121.3U CN203774513U (zh) 2014-02-28 2014-02-28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74513U true CN203774513U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91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8912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74513U (zh) 2014-02-28 2014-02-2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745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703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703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4882703B (zh) * 2014-02-28 2017-09-05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69933U (zh) 电连接器
CN105406235A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667411U (zh) 电连接器
CN102195223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4241940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3800331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1130793Y (zh) 电连接器
CN201708312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3826598U (zh) 网络插座连接器
CN203491417U (zh) 电连接器
CN203774513U (zh) 电连接器
CN203445319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038551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3367592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4882703B (zh) 电连接器
CN104218375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4481191U (zh) 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4103091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4230466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2454855U (zh) 扩充式堆栈型连接器总成
CN203660182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3660118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1440507U (zh) 电连接器
CN208368769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8256965U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