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36638U - 免针连接头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免针连接头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36638U CN203736638U CN201320849888.7U CN201320849888U CN203736638U CN 203736638 U CN203736638 U CN 203736638U CN 201320849888 U CN201320849888 U CN 201320849888U CN 203736638 U CN203736638 U CN 2037366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hollow
- valve body
- sleeve
- nee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488 sandbl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2545 silicone oil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90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44000052769 pathoge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180 public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1899 Stab woun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31 expec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81 infectious medical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12 infert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13 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9 reboun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ranch Pipes, Ben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免针连接头模块,至少包括:一套筒、一弹性阀体及一导流件。其中弹性阀体套设于导流件上的一上导管,且弹性阀体的一中空肩部抵顶于套筒的一限位斜壁,从而使弹性阀体连同导流件共同组接于套筒内,其中,选择性地在一第一使用状态下,弹性阀体的一中空头部的内壁包覆于上导管窄部,从而第一导流接口藏于气密缝之中;在一第二使用状态下,一注射筒下压抵接于弹性阀体的顶面,弹性阀体的一中空头部向下挤压,带动阀体内壁抵触于形成于上导管上的一腰部平台,并使第一导流接口露出于气密缝之外,从而第一导流接口能够连接至注射筒的一注射开口,其中,导流件下方还可一体成形地延伸出一下导管及一螺接部或一熔接部。通过腰部平台可加强弹性阀体的回压力,以加强防漏效果;螺接部或熔接部则增进本实用新型连接外部管件的扩充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免针连接头模块,尤指一种与注射连接器相关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可用以加强其中气密部件良好的气密及回弹效果,从而避免注射时空气的连带窜入及药剂泄漏、逆流的情形,此外透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可让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后所需进行的灭菌废弃处理效果更加落实。
背景技术
习知的注射用装置,为经由针筒及针头等相关器具,并以活塞施加推进的力量而使所欲注射的液体通过针头以注入被注射物。然而长久以来,使用过的废弃针头本身尖锐的构造就已是一种危险的废弃物,而若是用来注射活体的针头,更有病原的接触性感染及刺伤的风险,故有关针头的废弃处理是甚为棘手的议题,而针头又是一种一次性的物品,在使用过后就必须丢弃,以免发生细菌不当滋生或其他感染问题,除了造成公共卫生安全疑虑也造成环保上的负担跟成本支出。
承上,鉴于传统针头的缺点,遂衍生了免针头的注射器,然而免针头的注射器却存在气密性不佳,防漏效果不好,或甚至容易引发所欲注射的液体的回流问题,为了改善以上问题,导致可能需要透过较为复杂的结构配置,以尝试是否能获得改善,然而更衍生开模困难、研发成本激增等问题,且还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为了达到良好的无菌效果,习知的免针头注射器常因为结构过于封闭,而导致灭菌的效果不彰,故容易因此而造成病原的不当散布,衍生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又,实际在使用免针注射器时,经常会需要使用到其他的组接管件,以便扩充免针头注射器原本的功能,然而在开模不易、结构难以充分配合的情况下,要组接其他管件其实有实际上制作的困难,除了因为组接良率较低,还常因为组接后的无菌性不易被保持,故难以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技术水 准。再者,若要让免针头注射器维持良好的无菌环境,经常会相对地设法让免针头注射器的结构较为封闭,然而此举却也造成免针头注射器容易产生灭菌死角,导致病原的不当散布,为环境及民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本创作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针连接头模块,经由相对简单的结构以达到良好的气密、防漏及无菌效果,并且简化开模以有效降低研发及生产制造上的所需成本,且更能在产品具有良好扩充性的优点之下,还提高了生产良率,除此之外还可在维持内部无菌环境之余同时具有可被确实灭菌的优点,有益于公共卫生安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针连接头模块,包括:一套筒,其具有一开设于该套筒的下端的第一开口、一开设于该套筒的上端的第二开口及一第一内壁,该第一内壁朝该套筒的上端的方向及该套筒纵向的中心轴方向之间内缩延伸出一限位斜壁,该限位斜壁再朝该套筒的上端的方向向上延伸出一第二内壁,该限位斜壁及该第二内壁界定出一上容室,该第一内壁界定出一下容室,一弹性阀体,具有一阀体内壁,由该弹性阀体的上端至下端依序包含一中空头部、一中空肩部及一中空基部,该上容室用以容置该中空头部,该下容室用以容置该中空基部,该中空基部还朝该中空头部的方向及该套筒纵向的中心轴方向之间内缩而延伸出该中空肩部,该中空头部的一顶面开设有一气密缝,该顶面用以抵接一注射筒;一导流件,其包含:一底盖本体,该底盖本体具有一导管,该导管贯通该底盖本体之一外顶面及一内底面,且该导管从该内底面的一侧凸设延伸而出,该导管具有一第一导流接口,该导管于该外顶面的一侧连通于一第二导流接口,该底盖本体还另穿设有一贯通该外顶面及该内底面的导通孔;一熔接部,其位于该外顶面上;及数个底盖肋条,所述底盖肋条形成于该内底面上;以及一延伸部件,其至少具有一主管路,该延伸部件经由该熔接部而连接于该外顶面,从而使该主管路连通于该第二导流接口,且该延伸部 件与该外顶面间隔一间隙,该间隙连通于该导通孔,其中,该弹性阀体套设于该导管,且该中空肩部抵顶于该限位斜壁,从而使该弹性阀体连同该导流件共同组接于该套筒内,且使该底盖本体封住该第一开口,其中,选择性地在一第一使用状态下,该中空头部的内壁包覆于该导管,从而该第一导流接口藏于该气密缝之中;及在一第二使用状态下,该注射筒下压抵接于该顶面,使该中空头部向下挤压,并使该第一导流接口露出于该气密缝之外,从而该第一导流接口能够连接至该注射筒的一注射开口。
其中该中空基部靠近该底盖本体的一端为一阀体基部开口,该阀体基部开口的外缘抵触于该底盖肋条。
其中该中空基部靠近该底盖本体的一部份还相对于该套筒的中心轴而外扩延伸出一扩张部,从而于该第二使用状态下,该扩张部用以抵顶于该套筒的内壁。
其中该弹性阀体的内壁为经由喷砂加工处理而形成有一粗糙咬花微结构,或
该弹性阀体的外壁为经由喷砂加工处理而形成有一粗糙咬花微结构。
其中该导流件与该弹性阀体之间还包含形成有一硅油层。
其中该中空头部与该中空肩部之间还包含有一中空颈部,该中空颈部的外壁相对于该中空头部及该中空肩部而朝该套筒的中心轴的方向内缩,从而该中空颈部与该套筒的上端的内壁共同于该上容室之中界定出一挤压裕度空间。
其中该主管路的周围还设有一螺接部,用以连接一外部管件。
其中该主管路内还设有一插接部,用以紧配地插接一外部管件。
其中该主管路中位于该插接部及该第二导流接口之间的段落还分接有一分支管路,该分支管路与该主管路形成一Y型结构或一T型结构。
其中该延伸部件周围还延伸扩张出一上盖,该主管路开设于该上盖,该上盖还开设有一次管路及一无菌通气孔,从而形成一上盖式延伸部件,并用以连接于一缓冲量筒,该缓冲量筒用以滞留来自点滴药袋的药液,并通过一连接组件而连通于一病患个体的体内,其中,
该主管路熔接于该熔接部,从而连通于该第二导流接口;
该次管路用以连通于该点滴药袋;
该无菌通气孔中还设置有一无菌滤膜,从而使该无菌通气孔维持该缓冲量筒内部及外部的气压及无菌状态。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免针连接头模块,包括:一套筒,其具有一开设于该套筒的下端的第一开口、一开设于该套筒的上端的第二开口及一第一内壁,该第一内壁朝该套筒的上端的方向及该套筒纵向的中心轴方向之间内缩延伸出一限位斜壁,该限位斜壁再朝该套筒的上端的方向向上延伸出一第二内壁,该限位斜壁及该第二内壁界定出一上容室,该第一内壁界定出一下容室,一弹性阀体,具有一阀体内壁,由该弹性阀体的上端至下端依序包含一中空头部、一中空肩部及一中空基部,该上容室用以容置该中空头部,该下容室用以容置该中空基部,该中空基部还朝该中空头部的方向及该套筒纵向的中心轴方向之间内缩而延伸出该中空肩部,该中空头部的一顶面开设有一气密缝,该顶面用以抵接一注射筒;以及一导流件,其包含:一底盖本体,该底盖本体具有一上导管,该上导管贯通该底盖本体的一外顶面及一内底面,且该上导管从该内底面的一侧凸设延伸而出一上导管,该上导管具有一第一导流接口,该底盖本体还另穿设有一贯通该外顶面及该内底面的导通孔;及一腰部平台,其形成于该上导管的外壁,从而该腰部平台与该第一导流接口之间界定出一上导管窄部,且该腰部平台与该内底面之间界定出一上导管宽部;及数个底盖肋条,所述底盖肋条形成于该内底面上,其中,该弹性阀体套设于该上导管,且该中空肩部抵顶于该限位斜壁,从而使该弹性阀体连同该导流件共同组接于该套筒内,且使该底盖本体封住该第一开口,其中,选择性地在一第一使用状态下,该中空头部的内壁包覆于该上导管窄部,从而该第一导流接口藏于该气密缝之中;及在一第二使用状态下,该注射筒下压抵接于该顶面,使该中空头部向下挤压,带动该阀体内壁抵触于该腰部平台,并使该第一导流接口露出于该气密缝之外,从而该第一导流接口能够连接至该注射筒的一注射开口。
其中该上导管还经由该底盖本体而自该外顶面一体成形地延伸出一下导管,该下导管具有一第二导流接口,该下导管周围环设有一螺接部,该螺接部与该外顶面之间界定出一间隙,该间隙连通于该导通孔,该下导管用以连同该螺接部而连通于一外部管件。
其中该阀体内壁包含一形成于该中空基部的基部内壁,在该第二使用状态 下,该基部内壁抵触于该腰部平台。
其中该基部内壁包含一侧基部内壁及一干涉内壁,其中该侧基部内壁靠近该中空肩部的一端,朝该套筒纵向的中心轴方向内缩出该干涉内壁,在该第二使用状态下该干涉内壁抵触于该腰部平台。
其中在该第一使用状态下,该干涉内壁、该侧基部内壁的一部份、该腰部平台及该上导管窄部共同于该中空基部之中界定出一第一挤压裕度空间。
其中该侧基部内壁的另一部份包覆于该上导管宽部,该中空基部靠近该底盖本体的一端为一阀体基部开口,该阀体基部开口的外缘抵触于该底盖肋条。
其中该中空基部靠近该底盖本体的一部份还相对于该套筒的中心轴而外扩延伸出一扩张部,从而在该第二使用状态下,该扩张部用以抵顶于该套筒的内壁。
其中该弹性阀体的内壁为经由喷砂加工处理而形成有一粗糙咬花微结构;或
该弹性阀体的外壁为经由喷砂加工处理而形成有一粗糙咬花微结构。
其中该导流件与该弹性阀体之间还包含形成有一硅油层。
其中该中空头部与该中空肩部之间还包含有一中空颈部,该中空颈部的外壁相对于该中空头部及该中空肩部而朝该套筒的中心轴的方向内缩,从而该中空颈部与该套筒的上端的内壁共同于该上容室之中界定出一第二挤压裕度空间。
通过上述的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达到开模简单化以及降低上述生产、制造所需的成本,同时在达到维持良好的气密、防漏及无菌环境效果之余,还能兼顾可被确实灭菌的优点,有益于公共卫生安全。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的俯视立体视角分解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的仰视立体视角分解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的俯视立体视角组合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的仰视立体视角组合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的作动前剖视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的作动后剖视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连接另一延伸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连接另一延伸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连接另一延伸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连接另一延伸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去除熔接部的作动前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套筒
1001 凹陷部
101 下容室
102 上容室
11 第一开口
12 第二开口
13 第一内壁
131 限位斜壁
14 第二内壁
20 弹性阀体
201 阀体内壁
21 中空头部
211 顶面
2111 气密缝
22 中空颈部
23 中空肩部
24 中空基部
241 基部内壁
2411 侧基部内壁
2412 干涉内壁
242 阀体基部开口
243 扩张部
30 导流件
31 底盖本体
311 外顶面
3110 熔接部
312 内底面
3121 底盖肋条
32 导管
321 第一导流接口
322 第二导流接口
323 腰部平台
3231 导管窄部
3232 导管宽部
32’ 上导管
3231’ 上导管窄部
3232’ 上导管宽部
32” 下导管
33 螺接部
40,40a,40b,40c,40d 延伸部件
401d 顶盖
41,41a,41b,41c 主管路
42 螺接部
42b,42c,42d 次管路
43d 无菌通气孔
CA 中心轴
H 导通孔
P1 第一挤压裕度空间
P2 第二挤压裕度空间
SP 间隙
SY 注射筒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A、图1B、图1C及图1D所绘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针连接头模块,包括:一套筒10、一弹性阀体20、一导流件30以及一延伸部件40。
所述套筒10大致呈中空状且两端连通的结构,故具有一开设于套筒10的下端的第一开口11、一开设于套筒10的上端的第二开口12及一第一内壁13。第一内壁13朝套筒10的上端的方向及套筒10纵向的中心轴CA方向之间斜向地内缩而延伸出一限位斜壁131,限位斜壁131再朝套筒10的上端的方向向上延伸出一大致平行于中心轴CA的第二内壁14,其中,限位斜壁131及第二内壁14共同在套筒10的上端处界定出一上容室102,而第一内壁13则界定出一下容室101。另外套筒10的外部还凹设有一凹陷部1001,可在使用时方便握持。
所述弹性阀体20,较佳地可为一种硅胶件,但不以此为限,弹性阀体20具有一阀体内壁201,由弹性阀体20的上端至下端可依序包含至少有一中空头部21、一中空肩部23及一中空基部24。所述套筒10的上容室102可用以容置中空头部21,而所述下容室101则可用以容置中空基部24,中空基部24还朝中空头部21的方向及套筒10的纵向的中心轴CA方向之间斜向地内缩而延伸出上述的中空肩部23。中空头部21的一顶面211则开设有一气密缝2111,气密缝2111平时是呈气密状态,当气密缝2111被撑开时,可使中空头部21因此而被打开,并让中空头部2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因此当顶面211用以抵接于一注射筒SY时,即可通过被撑开的气密缝2111而使弹性阀体20的内部所设有的导流件30连通于注射筒SY。所述导流件30还至少包含:一底盖本体31、一熔接部3110、一腰部平台323及数个底盖肋条3121。
所述底盖本体31还具有一导管32,且导管32还贯通于底盖本体31的外顶面311及一内底面312,且导管32还从属于内底面312的一侧凸设延伸而出,而导管32具有一第一导流接口321,且导管32还在属于外顶面311的一侧连通于一第二导流接口322。另,底盖本体31还穿设有一贯通外顶面311及内底面 312的导通孔H。
所述熔接部3110则位于外顶面311上,熔接部3110可用以透过超音波熔接的方式熔接于其他外部的扩充组件。而所述腰部平台323则以横向凸设的方式而形成在导管32的外壁上,从而使得腰部平台323与第一导流接口321之间可以界定出一导管窄部3231,且该腰部平台323还继续沿着导管31的中心轴CA的方向(或可称为长轴方向)延伸,而与内底面312之间界定出一导管宽部3232。
所述底盖肋条3121,以本实施例为例,较佳地可为六个呈向心状排列,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底盖肋条3121形成于内底面312上,底盖肋条3121可对内底面312本身提供较佳的结构强度,从而在外顶面311的熔接部3110在进行超音波熔接时,可有效使外顶面311及内底面312之间所界定的底板(标号略)避免因为超音波震荡所产生的高温而崩解、熔毁、变形,因此可有助于生产制造上的良率。
所述延伸部件40至少具有一主管路41,延伸部件40可经由熔接部3110而连接于外顶面311,从而使主管路41连通于第二导流接口322,且在完成熔接后,延伸部件40与外顶面311周围的一部份还可间隔着一间隙SP,间隙SP可进一步连通于导通孔H,如此即可在灭菌时让高温高压的蒸气较能轻易地进入套筒10的内部,从而达到落实感染性废弃物(bioharzard)的灭菌处理。而当弹性阀体20套设于导流件30的导管32时,弹性阀体20的中空肩部23因为也呈一斜向的角度,故可抵顶于套筒10内部的限位斜壁131,且被限位斜壁131所限位,从而使弹性阀体20可连同导流件30而共同组接于套筒10内,且使底盖本体31封住套筒10的第一开口11。
承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可选择性地在一第一使用状态下,使中空头部21的内壁包覆于导管窄部3231,从而将第一导流接口321藏匿于气密缝2111之中。另外可在一第二使用状态下,当注射筒SY下压抵接于弹性阀体20的顶面211时,使中空头部21向下挤压,并接连带动阀体内壁201抵触于腰部平台323,接着使第一导流接口321露出于气密缝2111之外,从而让第一导流接口321能够连接至注射筒SY的一注射开口(标号略),如此即可完成免针连接头的连接工作。
而较佳地,上述的阀体内壁201还包含有一形成于中空基部24的基部内壁 241,在上述第二使用状态下,弹性阀体20其实会因为受压而形变,并导致基部内壁241其实可干涉、抵触于腰部平台323,如此可在弹性阀体20整体下压时,经由基部内壁241对腰部平台323干涉抵触所产生的作用力,而反过来再由腰部平台323对基部内壁241乃至于整个弹性阀体20产生反作用力,从而让弹性阀体20的顶面211对于所顶抵的注射筒SY产生较佳的回压效果,有助于弹性阀体20的顶面211对注射筒SY抵接时的紧密性,因此可提供良好的防漏及气密效果,而且当注射筒SY被拔除时,弹性阀体20也因为腰部平台323提供的反作用力而导致其受压形变后复原的效果更佳,如此可有益于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的延长,也对使用时连接于注射筒SY的稳定性有正面的帮助。
进一步而言,基部内壁241还包含一侧基部内壁2411及一干涉内壁2412,其中是在侧基部内壁2411靠近中空肩部23的一端,朝套筒10纵向的中心轴CA方向形成向内窄缩的干涉内壁2412,故在第二使用状态下,干涉内壁2412更可确实地加强对腰部平台323的抵触,让腰部平台323对干涉内壁2412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能进一步使弹性阀体20对注射筒SY产生更佳的回压效果。除了可通过腰部平台323的结构特性以加强弹性阀体20上述的回压效果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阀体20,其靠近于底盖本体31的中空基部24的一部份还相对于套筒10的中心轴CA而向外扩张延伸出一扩张部243,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可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经由扩张部243以抵顶于套筒10的内壁,同样也有助于加强回压的效果。
又,较佳地,为了使弹性阀体20在受压时,不至于因为腰部平台323过度的干涉作用,而导致难以被压入套筒10之中,故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第一使用状态下,可由干涉内壁2412、侧基部内壁2411的一部份、腰部平台323及导管窄部321共同于中空基部24之中界定出一第一挤压裕度空间P1,以调整阀体内壁201整体对导管窄部3231、导管宽部3232以及腰部平台323的整体接触面积,从而调整弹性阀体20被压入套筒10内部时的所需施力。除此之外,较佳地,弹性阀体20的阀体内壁201的表面还可形成有一粗糙咬花结构(图略,未绘示),所述粗糙咬花结构是一种经由喷砂加工处理而形成于表面的颗粒化般凹陷的微结构,表面的粗糙咬花结构,因为凹凸不平的关系,会导致经过处理后的表面与其他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进而使摩擦力下降,尤其是可将此种微结构 形成于中空头部21的内壁,如此当弹性阀体20被下压时,可导致导管32的第一导流接口321更不易与中空头部21的内壁产生摩擦,换言之,第一导流接口321将因此而更容易穿过气密缝2111,而在第二使用状态之下露出气密缝2111之外,另外在拔除注射筒SY而恢复到第一使用状态时,也会因为中空头部21的内壁与导管10的摩擦力减小,让中空头部21更能确实地恢复形变并再次包覆于第一导流接口321,以尽可能避免潜在的不当病原或其他微生物对第一导流接口321造成污染。同理,本实用新型也可在弹性阀体20的外壁上进行表面的喷砂处理,以使弹性阀体20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弹性阀体20对套筒10的摩擦,让弹性阀体20可在套筒10之中流畅地产生形变或恢复其形变。而经由表面喷砂处理后,也会减低弹性阀体20本身表面既有的应力,在此情况下弹性阀体20本身也相对于在未喷砂时,更容易产生形变也容易恢复其形变,均有助于弹性阀体20在使用过程中的作动。而相对于表面喷砂处理,同样为了减少摩擦力对弹性阀体20的形变、作动产生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阀体20或导流件30的导管32之间还可经由涂布硅油的方式而达成,在涂布硅油之后,可连带地在弹性阀体20或导流件30的导管32之间形成至少有一硅油层(标号略),以减少两组件之间的摩擦,让弹性阀体20在第一使用状态与第二使用状态之间,易于产生形变也易于恢复其形变。而恢复弹性阀体20的形变,换言之,即是让第一导流接口321能够被确切地于第一使用状态下被包覆,以杜绝潜在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风险,故有助于提升本实用新型无菌环境的维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底盖肋条3121是经由凸设的方式而形成于内底面312上,故可形成一相对于内底面312而言高度较高的支撑结构,而弹性阀体20的中空基部24靠近于底盖本体31的一端还有一阀体基部开口242的外缘,因此当弹性阀体20套设于导流件30时,可使阀体基部开口242的外缘不直接顶抵、接触于内抵面312,而是顶抵于底盖肋条3121的上端,因此弹性阀体20可被底盖肋条3121架高,借此可让弹性阀体20稍微远离导通孔H,以避免导通孔H在灭菌过程之中被弹性阀体20封住,此乃因弹性阀体20本身会受热而膨胀,故倘若弹性阀体20没有被架高的话,将会使导通孔H被封住的情况极容易发生,因而容易产生无法灭菌的死角,故适度地对弹性阀体20加以架高,是有其必要性。另外当弹性阀体20被架高之后,也将使灭菌用的蒸气更容易从弹性阀体20 的下方进入弹性阀体20及导管32之间,可进一步避免灭菌死角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阀体20的中空头部21与中空肩部23之间还可包含有一中空颈部22,中空颈部22的外壁可相对于中空头部21及中空肩部23而横向地朝套筒10的中心轴CA的方向内缩,从而使中空颈部22可与套筒10的上容室102的内壁共同界定出一第二挤压裕度空间P2,第二挤压裕度空间P2可让注射筒SY在刚接触到弹性阀体20的顶面211时,提供足够的裕度空间以让位在上容室102的中空头部21能够顺利地同时被注射筒SY及导管32挤压撑开,以进一步让第一导流接口321可顺利地从气密缝2111中露出,并与注射筒SY连接。
请再参阅图1A、图1B、图1C、图1D、图2A及图2B所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延伸部件40,可以有多种变化型,其中一种是螺接式延伸部件(标号略),因此除了主管路41以外,在主管路41的周围还可环设有一螺接部42,主管路41在搭配有螺接部42的情况下可视使用者(或病患)的需求而连接至其他外部管件(图略)或容器(图略)等。另请参阅图3A所绘示,延伸部件40a还有另一种变化型,其为插接式延伸部件(标号略),插接式延伸部件的主管路41a内还设有一插接部(标号略),使主管路41a可经由其内部的插接部,而仅配地插接至外部管件,本实施例中较佳的一种形成插接部的方式为,主管路41a中较靠近于第二导流接口(图略、标号略)的一端的管径,可沿着朝向远离于第二导流接口(标号略)的一端的方向扩张,从而于主管路41a较靠近第二导流接口的一端形成一相对较窄的插接部但不以此为限,其实只要外部管件与主管路41a之间存在着管径的差异并且可以互相干涉性地插接固定即可与主管路41a产生紧配的插接关系。类似地,请参阅图3B及图3C所绘示,分别为一Y型延伸部件及一T型延伸部件,两者分别具有一主管路41b及主管路41c,而且在主管路(41b,41c)的中间部位还分别设有一插接部(标号略),插接部的功能类似于图3A的插接部,可供插接其他外部管件或容器,而在主管路(41b,41c)中位于插接部与靠近第二导流接口(标号略)的一端之间的部分,还可以旁接一次管路(42b,42c),其中次管路42b与次管路42c不同之处在于,次管路42b与主管路41b呈Y型结构,而次管路42c则垂直于主管路41c而呈T型结构,因此更可视情况所需,伺机性地在次管路(42b,42c)追加、改变或调整所需注入的药剂等。
再请参阅图3D所绘示,所示范的延伸部件40d除了一样具有主管路41d以 外,还包含一顶盖部401d,主管路41d开设于顶盖部401d,顶盖部401d还开设有一次管路42d及一无菌通气孔43d,从而形成一上盖式延伸部件,并用以作为一可盖设于一缓冲量筒(标号略)的顶盖,缓冲量筒可用以滞留来自点滴药袋的药液,并通过一连接组件而连通至一病患个体的体内,其中,主管路41d可与底盖本体31上外顶面(标号略)的熔接部(标号略)熔接,从而连通于导流件30的第二导流接口(标号略),次管路42d则可用以连通于一点滴药袋。无菌通气孔43d中还可设置有一无菌滤膜(图略、标号略),从而使无菌通气孔43d维持缓冲量筒内部及外部的气压平衡及缓冲量筒内部的无菌状态。因此可透过具有上盖式延伸部件的本实用新型,在点滴注射期间视情况地,经由主管路斟酌追加其他所需药剂。当然,为了灭菌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底盖本体31下方与顶盖部401d之间,仍可间隔有一间隙(图略、未绘示),以便可灭菌的高温高压蒸气可进一步经由导通孔(如图1B的导通孔H)进入到套筒10内部以进行灭菌。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是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而进行化裁,其中,如图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取消导管32的腰部平台323,从而使导管32的外壁形成一无凸起的杆状,且导管32还由第一导流接口321朝第二导流接口322的方向逐渐加粗(以上变化的图略),故此逐渐加粗的变化形仍可产生如第一实施例的腰部平台323促进弹性阀体20回压于注射筒SY的效果,而因为腰部平台323被取消的缘故,故第一挤压裕度空间P1也连带不存在,因此进一步而言,在第一使用状态下,图2A所示的中空头部21的内壁仍会包覆于导管窄部3231,从而使第一导流接口321藏于气密缝2111之中;而在第二使用状态下,请参考图2B所示的注射筒SY下压抵接于顶面211,使中空头部21向下挤压,但是因为腰部平台323可被取消,故不会带动阀体内壁241抵触于腰部平台323,然而阀体内壁241仍会抵触于本实施例中由第一导流接口321朝第二导流接口322的方向逐渐加粗的导管(图略、标号略),并使第一导流接口321露出于气密缝2111之外,从而第一导流接口321能够连接至注射筒SY的一注射开口(标号略)。而本实施例中除了与腰部平台323有关的其他技术内容及结构关系则可参照前述第一实施例类推,将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免针连接头模块,是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而化裁衍生,其套筒10与弹性阀体20基本上均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一致,不再赘述,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B、图2A及图2C所绘示,是将导流件30上的熔接部3110取消,故进一步言之,请参阅图4所绘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流件30包含:一底盖本体31、腰部平台323及数个底盖肋条3121,底盖本体31具有一上导管32’,上导管32’贯通于底盖本体31的一外顶面311及一内底面312,且上导管32’从内底面312的一侧凸设延伸而出,上导管32’具有一第一导流接口321,底盖本体31则还另穿设有一贯通外顶面311及内底面312的导通孔H。
所述腰部平台323,其形成于上导管32’的外壁,从而在腰部平台323与第一导流接口321之间界定出一上导管窄部3231’,且腰部平台323与内底面312之间界定出一上导管宽部3232’。所述数个底盖肋条3121,形成于内底面312上,其中,弹性阀体20套设于上导管32’,且中空肩部23抵顶于限位斜壁131,从而使弹性阀体20连同导流件30共同组接于套筒10内,且使底盖本体31封住套筒10下端的第一开口(标号略),其中,本实用新型可选择性地在一第一使用状态下,中空头部21的内壁包覆于上导管窄部3231’,从而第一导流接口321藏于气密缝2111之中;或者注射筒也可如图2B所示的第二使用状态下一样,下压抵接于弹性阀体20的顶面211,使中空头部21向下挤压,带动阀体内壁201抵触于腰部平台323,并使第一导流接口321露出于气密缝2111之外,从而第一导流接口321能够连接至注射筒(图略、标号略)的一注射开口(图略、标号略)。
较佳地,上导管32’还可经由底盖本体31而自外顶面311一体成形地延伸出一下导管32”,下导管32”具有一第二导流接口322,下导管32”周围环设有一螺接部33,而且螺接部33与外顶面311之间还可间隔有一间隙SP,该间隙SP连通于导通孔H,下导管32”用以连同螺接部33而连通于一外部管件(图略、标号略),因此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使得本实用新型形成一种包含套筒10、弹性阀体20及导流件30的三件式的免针连接头模块,而自导流件30所一体成形地延伸而出的下导管32”及螺接部33可透过塑料射出的方式达到一体成形的目的,有别于先前还需经由熔接部(标号略)而外接延伸部件的第一实施例及第 二实施例,除了此一体成形的螺接部33及下导管32”,其余的技术内容均可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相互参照融合,以衍生出本第三实施例的创作。
综上所述,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具有以下特点及功能:
一、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透过凸设在导流件的导管外壁上的腰部平台,可在弹性阀体抵触于腰部平台时,让腰部平台对弹性阀体产生反作用力,以增加弹性阀体对注射筒的回压效果,达到卓越的防漏效果。
二、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透过凸设在导流件的导管外壁上的腰部平台,可在弹性阀体抵触于腰部平台时,让腰部平台对弹性阀体产生反作用力,可在注射筒移除时,让反作用力促进弹性阀体自身恢复形变的能力,从而延长弹性阀体的使用寿命。
三、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透过底盖肋条、导通孔及间隙的结构的协同辅助,让灭菌用的高温高压蒸气得以较轻易地进入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而不至于产生灭菌死角,避免病原的不当散布。
四、本实用新型的免针连接头模块,透过底盖肋条的结构,达到增强底盖本体结构强度的效果,使得在外顶面上施以超音波熔接以便多元地连接各种延伸部件的构思得以获得高良率的实现,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运用、功能上的灵活性。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或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20)
1.一种免针连接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套筒,其具有一开设于该套筒的下端的第一开口、一开设于该套筒的上端的第二开口及一第一内壁,该第一内壁朝该套筒的上端的方向及该套筒纵向的中心轴方向之间内缩延伸出一限位斜壁,该限位斜壁再朝该套筒的上端的方向向上延伸出一第二内壁,该限位斜壁及该第二内壁界定出一上容室,该第一内壁界定出一下容室,
一弹性阀体,具有一阀体内壁,由该弹性阀体的上端至下端依序包含一中空头部、一中空肩部及一中空基部,该上容室用以容置该中空头部,该下容室用以容置该中空基部,该中空基部还朝该中空头部的方向及该套筒纵向的中心轴方向之间内缩而延伸出该中空肩部,该中空头部的一顶面开设有一气密缝,该顶面用以抵接一注射筒;
一导流件,其包含:
一底盖本体,该底盖本体具有一导管,该导管贯通该底盖本体的一外顶面及一内底面,且该导管从该内底面的一侧凸设延伸而出,该导管具有一第一导流接口,该导管于该外顶面的一侧连通于一第二导流接口,该底盖本体还另穿设有一贯通该外顶面及该内底面的导通孔;
一熔接部,其位于该外顶面上;及
数个底盖肋条,所述底盖肋条形成于该内底面上;以及
一延伸部件,其至少具有一主管路,该延伸部件经由该熔接部而连接于该外顶面,从而使该主管路连通于该第二导流接口,且该延伸部件与该外顶面间隔一间隙,该间隙连通于该导通孔,其中,
该弹性阀体套设于该导管,且该中空肩部抵顶于该限位斜壁,从而使该弹性阀体连同该导流件共同组接于该套筒内,且使该底盖本体封住该第一开口,其中,选择性地
在一第一使用状态下,该中空头部的内壁包覆于该导管,从而该第一导流接口藏于该气密缝之中;及
在一第二使用状态下,该注射筒下压抵接于该顶面,使该中空头部向下挤 压,并使该第一导流接口露出于该气密缝之外,从而该第一导流接口能够连接至该注射筒的一注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中空基部靠近该底盖本体的一端为一阀体基部开口,该阀体基部开口的外缘抵触于该底盖肋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中空基部靠近该底盖本体的一部份还相对于该套筒的中心轴而外扩延伸出一扩张部,从而于该第二使用状态下,该扩张部用以抵顶于该套筒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弹性阀体的内壁为经由喷砂加工处理而形成有一粗糙咬花微结构,或
该弹性阀体的外壁为经由喷砂加工处理而形成有一粗糙咬花微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导流件与该弹性阀体之间还包含形成有一硅油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中空头部与该中空肩部之间还包含有一中空颈部,该中空颈部的外壁相对于该中空头部及该中空肩部而朝该套筒的中心轴的方向内缩,从而该中空颈部与该套筒的上端的内壁共同于该上容室之中界定出一挤压裕度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主管路的周围还设有一螺接部,用以连接一外部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主管路内还设有一插接部,用以紧配地插接一外部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主管路中位于该插接部及该第二导流接口之间的段落还分接有一分支管路,该分支管路与该主管路形成一Y型结构或一T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延伸部件周围还延伸扩张出一上盖,该主管路开设于该上盖,该上盖还开设有一次管路及一无菌通气孔,从而形成一上盖式延伸部件,并用以连接于一缓冲量筒,该缓冲量筒用以滞留来自点滴药袋的药液,并通过一连接组件而连通于一病患个体的体内,其中,
该主管路熔接于该熔接部,从而连通于该第二导流接口;
该次管路用以连通于该点滴药袋;
该无菌通气孔中还设置有一无菌滤膜,从而使该无菌通气孔维持该缓冲量筒内部及外部的气压及无菌状态。
11.一种免针连接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套筒,其具有一开设于该套筒的下端的第一开口、一开设于该套筒的上端的第二开口及一第一内壁,该第一内壁朝该套筒的上端的方向及该套筒纵向的中心轴方向之间内缩延伸出一限位斜壁,该限位斜壁再朝该套筒的上端的方向向上延伸出一第二内壁,该限位斜壁及该第二内壁界定出一上容室,该第一内壁界定出一下容室,
一弹性阀体,具有一阀体内壁,由该弹性阀体的上端至下端依序包含一中空头部、一中空肩部及一中空基部,该上容室用以容置该中空头部,该下容室用以容置该中空基部,该中空基部还朝该中空头部的方向及该套筒纵向的中心轴方向之间内缩而延伸出该中空肩部,该中空头部的一顶面开设有一气密缝,该顶面用以抵接一注射筒;以及
一导流件,其包含:
一底盖本体,该底盖本体具有一上导管,该上导管贯通该底盖本体的一外顶面及一内底面,且该上导管从该内底面的一侧凸设延伸而出一上导管,该上导管具有一第一导流接口,该底盖本体还另穿设有一贯通该外顶面及该内底面的导通孔;及
一腰部平台,其形成于该上导管的外壁,从而该腰部平台与该第一导流接口之间界定出一上导管窄部,且该腰部平台与该内底面之间界定出一上导管宽部;及
数个底盖肋条,所述底盖肋条形成于该内底面上,其中,
该弹性阀体套设于该上导管,且该中空肩部抵顶于该限位斜壁,从而使该弹性阀体连同该导流件共同组接于该套筒内,且使该底盖本体封住该第一开口,其中,选择性地
在一第一使用状态下,该中空头部的内壁包覆于该上导管窄部,从而该第一导流接口藏于该气密缝之中;及
在一第二使用状态下,该注射筒下压抵接于该顶面,使该中空头部向下挤 压,带动该阀体内壁抵触于该腰部平台,并使该第一导流接口露出于该气密缝之外,从而该第一导流接口能够连接至该注射筒的一注射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上导管还经由该底盖本体而自该外顶面一体成形地延伸出一下导管,该下导管具有一第二导流接口,该下导管周围环设有一螺接部,该螺接部与该外顶面之间界定出一间隙,该间隙连通于该导通孔,该下导管用以连同该螺接部而连通于一外部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阀体内壁包含一形成于该中空基部的基部内壁,在该第二使用状态下,该基部内壁抵触于该腰部平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基部内壁包含一侧基部内壁及一干涉内壁,其中该侧基部内壁靠近该中空肩部的一端,朝该套筒纵向的中心轴方向内缩出该干涉内壁,在该第二使用状态下该干涉内壁抵触于该腰部平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在该第一使用状态下,该干涉内壁、该侧基部内壁的一部份、该腰部平台及该上导管窄部共同于该中空基部之中界定出一第一挤压裕度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侧基部内壁的另一部份包覆于该上导管宽部,该中空基部靠近该底盖本体的一端为一阀体基部开口,该阀体基部开口的外缘抵触于该底盖肋条。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中空基部靠近该底盖本体的一部份还相对于该套筒的中心轴而外扩延伸出一扩张部,从而在该第二使用状态下,该扩张部用以抵顶于该套筒的内壁。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弹性阀体的内壁为经由喷砂加工处理而形成有一粗糙咬花微结构;或
该弹性阀体的外壁为经由喷砂加工处理而形成有一粗糙咬花微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导流件与该弹性阀体之间还包含形成有一硅油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免针连接头模块,其中该中空头部与该中空肩部之间还包含有一中空颈部,该中空颈部的外壁相对于该中空头部 及该中空肩部而朝该套筒的中心轴的方向内缩,从而该中空颈部与该套筒的上端的内壁共同于该上容室之中界定出一第二挤压裕度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49888.7U CN203736638U (zh) | 2013-12-20 | 2013-12-20 | 免针连接头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49888.7U CN203736638U (zh) | 2013-12-20 | 2013-12-20 | 免针连接头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36638U true CN203736638U (zh) | 2014-07-30 |
Family
ID=51336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849888.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36638U (zh) | 2013-12-20 | 2013-12-20 | 免针连接头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3663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31807A (zh) * | 2015-02-09 | 2016-10-19 | 怡安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免针连接头模块 |
-
2013
- 2013-12-20 CN CN201320849888.7U patent/CN20373663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31807A (zh) * | 2015-02-09 | 2016-10-19 | 怡安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免针连接头模块 |
CN106031807B (zh) * | 2015-02-09 | 2019-12-31 | 怡安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免针连接头模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96133U (ja) | ニードルレス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 | |
JP3196134U (ja) | ニードルレス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 | |
US10434298B2 (en) | Piston for a needleless valve system | |
TWM474527U (zh) | 免針連接頭模組 | |
CN107427412A (zh) | 用于注射器连接器的隔膜固定器 | |
JP2015503994A (ja) | 複数回投与用バイアルおよび方法 | |
CN201061639Y (zh) | 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 |
CN203736634U (zh) | 免针连接头模块 | |
CN201643153U (zh) | 一种无针加药接头 | |
CN102188761B (zh) | 一种正压管囊阀 | |
CN203736638U (zh) | 免针连接头模块 | |
CN103919680B (zh) | 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 | |
JP3185806U (ja) | 正負圧力無発生輸液装置を具えた無針式投薬器 | |
CN205007360U (zh) | 正压免针注射帽 | |
CN101721309A (zh) | 输液袋和与它配套使用的输液器 | |
CN205007361U (zh) | 正压免针注射y型接头装置 | |
CN103418049B (zh) | 无针接头 | |
CN204307149U (zh) | 密闭式正压留置针 | |
CN205586297U (zh) | 一种带单向功能的无针加药接头 | |
CN108355198A (zh) | 一种无钢针输液系统 | |
CN103418048B (zh) | 无针接头 | |
CN201375674Y (zh) | 输液袋和与它配套使用的输液器 | |
CN202336113U (zh) | 免针连接头模块 | |
CN208726273U (zh) | 一种带混药器的双接口输液软袋 | |
CN202620358U (zh) | 无针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