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0211U - 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70211U CN203670211U CN201320849720.6U CN201320849720U CN203670211U CN 203670211 U CN203670211 U CN 203670211U CN 201320849720 U CN201320849720 U CN 201320849720U CN 203670211 U CN203670211 U CN 2036702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figuration
- buffer unit
- face
- cover plate
- variable capac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包括:包括变容盖板、变容活塞阀、静涡旋盘;静涡旋盘设置变容槽;变容盖板与变容槽共同形成变容空间;变容盖板包括盖板接触端面;变容槽包括静盘接触端面;变容活塞阀设置在变容空间内,变容活塞阀包括与静盘接触端面相对的第一端面和与盖板接触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静盘接触端面之间设置第一缓冲部件;第二端面和盖板接触端面之间设置第二缓冲部件。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地缓冲变容活塞阀体的撞击并降低其动作时的噪声,同时提高端面的密封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非变容状态下的气体泄漏,保证涡旋压缩机在非变容状态的高效化和高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电器之一,而变容涡旋压缩机因其能够实现低负荷时的高能效,并且具有高可靠性和低振动等特点而被变量空调系统中广泛应用。
目前,变容涡旋压缩机是通过在静盘顶部开设变容孔,实现压缩腔气体与吸气腔气体(或低压气体)的连通,从而减少压缩腔的排量,实现压缩机部分负荷的调节。变容涡旋压缩机的活塞阀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变容孔的下端面和盖板直接碰撞。在春秋季节低负荷工况时,变容阀体动作频繁,活塞阀与上下端面的碰撞。不仅可能损伤两个接触的端面,而且还会带来较大的机械噪声,降低了空调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地缓冲变容活塞阀体的撞击并降低其动作时的噪声,同时提高端面的密封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非变容状态下的气体泄漏,保证涡旋压缩机在非变容状态的高效化和高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包括变容盖板、变容活塞阀、静涡旋盘;
所述静涡旋盘设置变容槽;
所述变容盖板覆盖所述变容槽,并与所述变容槽共同形成变容空间;
所述变容盖板包括面向所述变容空间的盖板接触端面;
所述变容槽包括与所述盖板接触端面相对的静盘接触端面;
所述变容活塞阀设置在所述变容空间内,并在所述变容空间内做相对于所述盖板接触端面和所述静盘接触端面的往复运动;
所述变容活塞阀包括与所述静盘接触端面相对的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盖板接触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
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静盘接触端面之间设置第一缓冲部件;
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盖板接触端面之间设置第二缓冲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为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或所述静盘接触端面喷涂的聚合物;
所述第二缓冲部件为在所述第二端面和/或所述盖板接触端面喷涂的聚合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件均为圆环型垫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件的圆环截面均为U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件的材质均为橡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盘接触端面设置第一缓冲沟槽;
所述第一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沟槽内;
所述盖板接触端面设置第二缓冲沟槽;
所述第二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沟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与所述第一缓冲沟槽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缓冲部件与所述第二缓冲沟槽之间的配合均为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高于所述第一缓冲沟槽;
所述第二缓冲部件高于所述第二缓冲沟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设置第三缓冲沟槽;
所述第一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缓冲沟槽内;
所述第二端面设置第四缓冲沟槽;
所述第二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第四缓冲沟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与所述第三缓冲沟槽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缓冲部件与所述第四缓冲沟槽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件高于所述第三缓冲沟槽;
所述第二缓冲部件高于所述第四缓冲沟槽。
一种压缩机,包括以上任意技术特征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采用第一端面和静盘接触端面设置第一缓冲部件,第二端面和盖板接触端面设置第二缓冲部件,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地缓冲变容活塞阀体的撞击并降低其动作时的噪声,同时提高端面的密封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非变容状态下的气体泄漏,保证涡旋压缩机在非变容状态的高效化和高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缓冲部件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剖面示意图;
图4为第一缓冲部件一实施例装配示意图;
图5为第一缓冲部件另一实施例装配示意图;
其中:1变容盖板;2变容活塞阀;3静涡旋盘;4变容槽;5变容空间;6静盘接触端面;7第一端面;8第一缓冲部件;9第二端面;10第二缓冲部件;11盖板接触端面;12第一缓冲沟槽;13第三缓冲沟槽;14第四缓冲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包括变容盖板1、变容活塞阀2、静涡旋盘3;
静涡旋盘3设置变容槽4;
变容盖板1覆盖变容槽4,并与变容槽4共同形成变容空间5;
变容盖板1包括面向变容空间5的盖板接触端面11;
变容槽4包括与盖板接触端面11相对的静盘接触端面6;
变容活塞阀2设置在变容空间5内,并在变容空间5内做相对于盖板接触端面11和静盘接触端面6的往复运动;
变容活塞阀2包括与静盘接触端面6相对的第一端面7和与盖板接触端面11相对的第二端面9;
第一端面7和静盘接触端面6之间设置第一缓冲部件8;
第二端面9和盖板接触端面11之间设置第二缓冲部件10。
通过采用第一端面7和静盘接触端面6之间设置第一缓冲部件8以及第二端面9和盖板接触端面11之间设置第二缓冲部件10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变容活塞阀2在变容空间5内做相对于盖板接触端面11和静盘接触端面6的往复运动时,缓冲变容活塞阀2与静盘接触端面6和盖板接触端面11之间的撞击,降低缓冲变容活塞阀2动作时的噪声,同时还能提高第一端面7和静盘接触端面6之间的密封性,有效地避免了在非变容状态下的气体泄漏,保证非变容状态的高效化和高能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缓冲部件8为在第一端面7和/或静盘接触端面6喷涂的聚合物;
第二缓冲部件10为在第二端面9和/或盖板接触端面11喷涂的聚合物。
聚合物可以是橡胶或塑料但并不局限于此。
这样可以在制作变容盖板1和/或变容活塞阀2和/或静涡旋盘3同时将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10直接制作,并和变容盖板1和/或变容活塞阀2和/或静涡旋盘3制作成一个整体,制作非常简单,而且有利于该变容结构的安装。
如图2、3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10均为圆环型垫圈。
这样当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10损坏时,可进行更换,提高了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10的圆环截面均为U型。
由于U型结构的变形效果好,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10的圆环截面均为U型能够提高缓冲效果。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10的材质均为橡胶。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静盘接触端面6设置第一缓冲沟槽12;
第一缓冲部件8设置在第一缓冲沟槽12内;
盖板接触端面11设置第二缓冲沟槽(由于与第一缓冲沟槽12结构相同,因此未示出,可参考图4);
第二缓冲部件10设置在第二缓冲沟槽内。
这样可以使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10牢固地安装在静盘接触端面6和盖板接触端面11上,避免因摩擦给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10造成损害,从而延长了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10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缓冲部件8与第一缓冲沟槽12之间以及第二缓冲部件10与第二缓冲沟槽之间的配合均为过盈配合。
这样可以使第一缓冲部件8与第一缓冲沟槽之间12在盘接触端面6和盖板接触端面11上的安装更加牢固可靠。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缓冲部件8高于第一缓冲沟槽12;
第二缓冲部件高于第二缓冲沟槽。
这样能搞保证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实现良好的缓冲效果。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端面7设置第三缓冲沟槽13;
第一缓冲部件8设置在第三缓冲沟槽内13;
第二端面9设置第四缓冲沟槽14;
第二缓冲部件10设置在第四缓冲沟槽14内。
这样可以使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10牢固地安装在第一端面7和第二端面9上,避免因摩擦给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10造成损害,从而延长了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10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缓冲部件8与第三缓冲沟槽13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第二缓冲部件10与第四缓冲沟槽14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这样可以使第一缓冲部件8与第一缓冲沟槽12之间在第一端面7和第二端面9上的安装更加牢固可靠。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缓冲部件8高于第三缓冲沟槽13;
第二缓冲部件10高于第四缓冲沟槽14。
这样能保证第一缓冲部件8和第二缓冲部件实现良好的缓冲效果。
一种压缩机,包括以上任意技术特征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
本实施例的压缩机中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具有与以上实施例相同的技术特征,此处不再一一详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变容盖板、变容活塞阀、静涡旋盘;
所述静涡旋盘设置变容槽;
所述变容盖板覆盖所述变容槽,并与所述变容槽共同形成变容空间;
所述变容盖板包括面向所述变容空间的盖板接触端面;
所述变容槽包括与所述盖板接触端面相对的静盘接触端面;
所述变容活塞阀设置在所述变容空间内,并在所述变容空间内做相对于所述盖板接触端面和所述静盘接触端面的往复运动;
所述变容活塞阀包括与所述静盘接触端面相对的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盖板接触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
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静盘接触端面之间设置第一缓冲部件;
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盖板接触端面之间设置第二缓冲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部件为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或所述静盘接触端面喷涂的聚合物;
所述第二缓冲部件为在所述第二端面和/或所述盖板接触端面喷涂的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件均为圆环型垫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件的圆环截面均为U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件的材质均为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盘接触端面设置第一缓冲沟槽;
所述第一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沟槽内;
所述盖板接触端面设置第二缓冲沟槽;
所述第二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沟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部件与所述第一缓冲沟槽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缓冲部件与所述第二缓冲沟槽之间的配合均为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部件高于所述第一缓冲沟槽;
所述第二缓冲部件高于所述第二缓冲沟槽。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面设置第三缓冲沟槽;
所述第一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缓冲沟槽内;
所述第二端面设置第四缓冲沟槽;
所述第二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第四缓冲沟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部件与所述第三缓冲沟槽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缓冲部件与所述第四缓冲沟槽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部件高于所述第三缓冲沟槽;
所述第二缓冲部件高于所述第四缓冲沟槽。
12.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49720.6U CN203670211U (zh) | 2013-12-20 | 2013-12-20 | 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849720.6U CN203670211U (zh) | 2013-12-20 | 2013-12-20 | 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70211U true CN203670211U (zh) | 2014-06-25 |
Family
ID=50966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84972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70211U (zh) | 2013-12-20 | 2013-12-20 | 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7021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28113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 |
CN105604934A (zh) * | 2014-11-20 | 2016-05-25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变容量压缩机及包括该变容量压缩机的电器产品 |
-
2013
- 2013-12-20 CN CN201320849720.6U patent/CN20367021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28113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 |
CN104728113B (zh) * | 2013-12-20 | 2018-12-07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 |
CN105604934A (zh) * | 2014-11-20 | 2016-05-25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变容量压缩机及包括该变容量压缩机的电器产品 |
CN105604934B (zh) * | 2014-11-20 | 2017-11-24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变容量压缩机及包括该变容量压缩机的电器产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407668A3 (en) | Scroll compressor | |
CN203670211U (zh) | 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 | |
CN201344128Y (zh) | 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叶片 | |
CN102537350B (zh) | 密封圈及具有该密封圈的航空发动机 | |
CN104728113B (zh) | 涡旋压缩机的变容结构及压缩机 | |
CN201991867U (zh) | 一种硬质防尘气缸 | |
CN204729260U (zh) | 一种安装于空压机上的空气压缩装置 | |
CN110454365A (zh)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 |
CN202149007U (zh) | 一种压缩机中的阀组部件 | |
CN103452812A (zh) | 防侧倾压缩机网状气阀 | |
CN203962386U (zh) | 旋转式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及旋转式压缩机 | |
CN211343295U (zh) | 一种智能控制大功率气体空气压缩机 | |
CN203516014U (zh) | 防侧倾压缩机网状气阀 | |
CN201679687U (zh) | 冰箱压缩机吸气阀片 | |
CN105465422A (zh) | 止回阀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
CN206158952U (zh) | 一种活塞环 | |
CN218151772U (zh) | 一种有限空气活塞系统 | |
CN203476655U (zh) | 一种平面密封网状阀 | |
CN213145200U (zh) | 一种带自润滑装置的气弹簧 | |
CN221525064U (zh) | 一种无油压缩机的进气阀门限制行程及降噪结构 | |
CN204477028U (zh) | 一种新型减震衬圈 | |
CN103590997A (zh) | 一种磁力驱动流体泵 | |
CN202833172U (zh) | 旋转式压缩机的滑片结构 | |
CN217130318U (zh) | 一种侧门双重密封增强装置 | |
CN109162924A (zh) | 双缸变容压缩机及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