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47302U - 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47302U CN203547302U CN201320769081.2U CN201320769081U CN203547302U CN 203547302 U CN203547302 U CN 203547302U CN 201320769081 U CN201320769081 U CN 201320769081U CN 203547302 U CN203547302 U CN 2035473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fety door
- door hook
- lock pawl
- lock
- torsion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FFBHFFJDDLITSX-UHFFFAOYSA-N benzyl N-[2-hydroxy-4-(3-oxomorpholin-4-yl)phenyl]carbamate Chemical compound OC1=C(NC(=O)OCC2=CC=CC=C2)C=CC(=C1)N1CCOCC1=O FFBHFFJDDLITS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属于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结构技术领域。包括由盖板及基板组成的壳体,壳体内铆接有相互接触连接的止动爪、卡板、安全钩、安全钩止动爪、释放臂、离合板,止动爪上设有用于安装拉线的圆孔。本实用新型能改变传统操作方式,实现多平台通用,从内部操作两次即可方便快捷的打开汽车发罩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属于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罩盖锁类产品繁多,几乎一种车型一种锁,但锁体结构都非常类似,只是每种车发动机罩盖钣金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锁体(主要是副锁手柄)产生变化,即便是同平台的车型,发动机罩盖钣金结构变化一点,可能都不适用,需要开发不同的锁,导致类似零件越来越多,增加开发、生产、管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传统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结构的不足,改变传统操作方式,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实现多平台通用,从内部操作两次即可方便快捷的打开汽车发罩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机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由盖板1及基板2组成的壳体,壳体内铆接有相互接触连接的止动爪3、卡板4、安全钩5、安全钩止动爪6、释放臂7、离合板12,止动爪3上设有用于安装拉线47的圆孔26;
所述安全钩5、卡板4通过卡板轴13铆接于基板2上,卡板轴13上安装有起限位作用的卡板扭簧19、安全钩扭簧20,卡板扭簧19一端固定与基板2上,安全钩扭簧20一端固定于盖板1上;所述止动爪3通过止动爪轴14铆接于基板2上,止动爪轴14上安装有起限位作用的止动爪扭簧18、离合板扭簧23,止动爪扭簧18一端固定于基板2上,离合板扭簧23一端固定于盖板1上;所述安全钩止动爪6、释放臂7、离合板12通过安全钩止动爪轴15铆接于基板2上,安全钩止动爪轴15上安装有安全钩止动爪扭簧22,安全钩止动爪扭簧22的一端固定于盖板1上;
所述基板2上安装有锁口支架8,锁口支架8上设有用于通过锁销的U型口、用于提供止动爪扭簧18、卡板扭簧19、弹起扭簧21安装的第一凸起Ⅶ49,用于安装轴套17的安装孔46、用于限位卡板4的第二凸起Ⅶ45,用于限位安全钩5的第三凸起Ⅶ52,轴套17上安装有用于提供锁销弹起力的弹起扭簧21,弹起扭簧21一端与盖板1接触,另一端与基板2接触;
所述止动爪3上安装有止动爪包塑9,止动爪包塑9上设有与卡板4相接触的钩状凸起24、与释放臂7相接触的凹槽25;
所述卡板4包括卡板包塑10,卡板4上设有与止动爪3相接触的第一凸起Ⅰ28、与锁销接触的第一凹槽Ⅰ27、与微动开关接触的第二凸起Ⅰ29、与销钉套16接触的第三凸起Ⅰ51,销钉套16与基板1接触;止动爪3上的钩状凸起24可与卡板4上的第一凸起Ⅰ28啮合,具有主锁锁止功能;
所述安全钩止动爪6包括与安全钩5啮合的第一凸起Ⅲ33、使离合板12在其内部滑动的第一凹槽Ⅲ34;
所述安全钩5包括安全钩包塑11,安全钩5上设有与离合板12接触的第一凸起Ⅱ30、用于阻挡锁销48弹起的钩形结构31、与安全钩止动爪6啮合的第二凸起Ⅱ32;安全钩5在安全钩扭簧20的作用下可绕卡板轴13顺畅转动;安全钩5上的第二凸起Ⅱ32与安全钩止动爪6的第一凸起Ⅲ33相接触,使安全钩5具有副锁锁止功能;
所述释放臂7包括与止动爪5接触的第一凸起Ⅳ35、与离合板12接触的第二凸起Ⅳ36;
所述离合板12上设有与安全钩5接触的第一凸起Ⅴ37、套在安全钩止动爪轴15的第一凹槽Ⅴ38、与安全钩止动爪6以及释放臂7接触的第二凸起Ⅴ50;离合板12可在安全钩5上第一凸起Ⅱ30的作用下在安全钩止动爪6的第一凹槽Ⅲ34内滑动,控制安全钩止动爪6与释放臂7的脱开与结合;同时可以在释放臂7的作用下绕安全钩止动爪轴15转动;
所述盖板1上设有用于铆接止动爪3、卡板4、安全钩5、安全钩止动爪6、释放臂7、离合板12的铆接孔39,起限位作用的第一凸起Ⅵ43,用于安装安全钩扭簧20、离合板扭簧23、拉线的安装孔40,用于提供锁销48通过的U型口41、用于整车安装调整的两个调整铆接孔42。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全新设计的止动爪、卡板、离合板、释放臂、安全钩止动爪与安全钩的配合,提供一种全新操作方式,从驾驶室内部操作两次即可方便快捷的打开汽车发罩锁,实现多平台通用,标准化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安全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止动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离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释放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安全钩止动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锁口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卡板与销钉套剖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未开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将拉线第一次拉启至最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将拉线第一次拉启后复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将拉线第二次拉启至最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将拉线第二次拉启后复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实用新型锁闭过程1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实用新型锁闭过程2结构示意图;
图18:本实用新型锁闭过程3结构示意图;
图19:本实用新型锁闭过程4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包括盖板1、基板2、止动爪3、卡板4、安全钩5、安全钩止动爪6、释放臂7、锁口支架8、止动爪包塑9、卡板包塑10、安全钩包塑11、离合板12、卡板轴13、止动爪轴14、安全钩止动爪轴15、销钉套16、轴套17、止动爪扭簧18、卡板扭簧19、安全钩扭簧20、弹起扭簧21、安全钩止动爪扭簧22、离合板扭簧23、微动开关。
通过卡板轴13下端将安全钩5、卡板4、卡板扭簧19、销钉套16铆接于基板2上,上端将安全钩扭簧20铆接在盖板1上。卡板4包含有卡板包塑10;卡板包塑10的凸起与销钉套16接触;销钉套16与基板1接触;卡板扭簧19一端与锁口支架8相接触,一端与卡板4相接触;卡板4在卡板扭簧19的作用下可绕卡板轴13顺畅转动。安全钩5包含有安全钩包塑11;安全钩扭簧20一端与安全钩5相接触,一端与盖板1相接触;安全钩5在安全钩扭簧20的作用下可绕卡板轴13顺畅转动;安全钩5上的第二凸起Ⅱ32与安全钩止动爪6凸起相接触,使安全钩5具有副锁锁止功能。止动爪轴14下端将止动爪3、止动爪扭簧18、销钉套16铆接于基板2上,上端将离合板扭簧23铆接在盖板1上。止动爪3包含有止动爪包塑9;止动爪包塑9下部有凸起与销钉套16接触,止动爪包塑9设有与释放臂7相接触的凹槽25;销钉套16与基板1接触;止动爪扭簧18一端与锁口支架8凹槽相接触,一端与止动爪3相接触;止动爪3在止动爪扭簧18的作用下可绕止动爪轴14顺畅转动;离合板扭簧一端与盖板1接触,另一端与离合板12接触。止动爪3上的钩状凸起24可与卡板4上的第一凸起Ⅰ28啮合,具有主锁锁止功能。安全钩止动爪轴15下端铆接在基板2上,上端将安全钩止动爪6、安全钩止动爪扭簧22、释放臂7、离合板12铆接在盖板1上。安全钩止动爪6上的第一凸起Ⅲ33与安全钩5上的第二凸起Ⅱ32相接触,使安全钩5具有副锁功能;释放臂一端插入止动爪包塑9侧边凹槽处并与之相接触;离合板12头部与安全钩包塑9的凸起相接触,中部滑槽套在安全钩止动爪轴15上,尾部凸起插入安全钩止动爪6后部的叉状滑槽内,其凸起的右侧与释放臂上凸起相接触;安全钩止动爪6在安全钩止动爪扭簧22的作用下可绕安全钩止动爪轴15顺畅转动;释放臂7可在止动爪3的作用下绕安全钩止动爪轴15顺畅转动;离合板12可在释放臂的作用下绕安全钩止动爪轴15顺畅转动,或在离合板扭簧23的作用下在安全钩止动爪6滑槽内顺畅滑动。锁口支架8与弹起扭簧21被轴套铆接在盖板1与基板2之间;弹起扭簧21一端与盖板1相接触,一端与基板2相接触,可提供锁销弹起力。微动开关上有两凸起直接插入基板2的两孔内,同过卡板包塑10来开启或关闭以提供开启/锁止信号。
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由锁止状态进行开启,可通过拉动拉线拉动止动爪3开启。第一次拉动拉线,此时主锁开启副锁锁闭;拉线回位后第二次拉动拉线,副锁开启,此时发动机罩盖可自由开启。
工作过程:关闭汽车发动机罩盖时,锁销落下先接触安全钩5凸起斜面,迫使安全钩5绕卡板轴13转动;之后接触弹起扭簧21,使弹起扭簧转动下压;安全钩止动爪6与安全钩5接触滑动,直到安全钩止动爪6上的凸起在安全钩5上凸起相啮合,此时副锁锁闭。锁销继续落下,接触卡板4使之绕旋卡轴13旋转下落,此时,安全钩5与卡板4一起绕旋卡轴13旋转下落;之后卡板4接触止动爪3,使之旋转一旁后回位,与卡板4啮合,主锁锁闭;此时开关信号转变,提示主锁锁闭;主锁锁闭后旋转卡板1可继续旋转一段后回位。安全钩5下转期间,其安全钩包塑11上的凸起压迫离合板12在安全钩止动爪6滑槽内向下滑动,使与释放臂7的接触脱开。
开启发动机罩盖,可通过两次拉动拉线开启;第一次拉动拉线,拉线使止动爪3绕止动爪轴14旋转并与卡板4之间的啮合关系脱开,卡板4在卡板扭簧19的作用下绕卡板轴13旋转弹起,上转后被锁口支架8阻挡,此时主锁开启。止动爪3会拨动释放臂7绕安全钩止动爪轴15转动,释放臂7此时与离合板12的接触为脱开状态。同时,锁销在弹起扭簧21的作用下弹起,安全钩5在安全钩扭簧20的作用下绕卡板轴13旋转弹起。安全钩5弹起之后,离合板12会在离合板扭簧23的作用下沿着安全钩止动爪6滑槽内向上滑动,但被释放臂阻挡。随后安全钩止动爪6的凸起与安全钩5的凸起啮合,安全钩停止旋转。此时锁销会被安全钩5阻挡,副锁锁闭。
主锁开启后止动爪3回位(被卡板包塑10阻挡),并拨动释放臂7回位;此时离合板12在离合板扭簧23的作用下沿着安全钩止动爪6的滑槽内向上滑动,并于释放臂的凸起接触。当第二次拉动拉线,止动爪3转动的同时拨动释放臂7绕安全钩止动爪15转动;释放臂7上的凸起拨动离合板12的凸起绕绕安全钩止动爪15转动;离合板12的凸起拨动安全钩止动爪的凹槽绕安全钩止动爪15转动,使安全钩止动爪15与安全钩5的啮合脱开,安全钩5在安全钩扭簧20的作用下转动并被锁口支架8阻挡,此时副锁开启;此时锁销在弹起扭簧21的作用下可继续弹起一段距离,发动机罩盖可以自由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工作工程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 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盖板(1)及基板(2)组成的壳体,壳体内铆接有相互接触连接的止动爪(3)、卡板(4)、安全钩(5)、安全钩止动爪(6)、释放臂(7)、离合板(12),止动爪(3)上设有用于安装拉线(47)的圆孔(2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钩(5)、卡板(4)通过卡板轴(13)铆接于基板(2)上,卡板轴(13)上安装有起限位作用的卡板扭簧(19)、安全钩扭簧(20),卡板扭簧(19)一端固定与基板(2)上,安全钩扭簧(20)一端固定于盖板1(上);所述止动爪(3)通过止动爪轴(14)铆接于基板(2)上,止动爪轴(14)上安装有起限位作用的止动爪扭簧(18)、离合板扭簧(23),止动爪扭簧(18)一端固定于基板(2)上,离合板扭簧(23)一端固定于盖板(1)上;所述安全钩止动爪(6)、释放臂(7)、离合板(12)通过安全钩止动爪轴(15)铆接于基板(2)上,安全钩止动爪轴(15)上安装有安全钩止动爪扭簧(22),安全钩止动爪扭簧(22)的一端固定于盖板1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上安装有锁口支架(8),锁口支架(8)上设有用于通过锁销的U型口、用于提供止动爪扭簧(18)、卡板扭簧(19)、弹起扭簧(21)安装的第一凸起Ⅶ(49),用于安装轴套(17)的安装孔(46)、用于限位卡板(4)的第二凸起Ⅶ(45),用于限位安全钩(5)的第三凸起Ⅶ(52),轴套(17)上安装有用于提供锁销弹起力的弹起扭簧(21),弹起扭簧(21)一端与盖板(1)接触,另一端与基板(2)接触。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爪(3)上安装有止动爪包塑(9),止动爪包塑(9)上设有与卡板(4)相接触的钩状凸起(24)、与释放臂(7)相接触的凹槽(25)。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4)包括卡板包塑(10),卡板(4)上设有与止动爪(3)相接触的第一凸起Ⅰ(28)、与锁销接触的第一凹槽Ⅰ(27)、与微动开关接触的第二凸起Ⅰ(29)、与销钉套(16)接触的第三凸起Ⅰ(51),销钉套(16)与基板(1)接触。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钩(5)包括安全钩包塑(11),安全钩(5)上设有与离合板(12)接触的第一凸起Ⅱ(30)、用于阻挡锁销(48)弹起的钩形结构(31)、与安全钩止动爪(6)啮合的第二凸起Ⅱ(32)。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钩止动爪(6)包括与安全钩(5)啮合的第一凸起Ⅲ(33)、使离合板(12)在其内部滑动的第一凹槽Ⅲ(34)。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臂(7)包括与止动爪(5)接触的第一凸起Ⅳ(35)、与离合板(12)接触的第二凸起Ⅳ(36)。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板(12)上设有与安全钩(5)接触的第一凸起Ⅴ(37)、套在安全钩止动爪轴(15)的第一凹槽Ⅴ(38)、与安全钩止动爪(6)以及释放臂(7)接触的第二凸起Ⅴ(50)。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上设有用于铆接止动爪(3)、卡板(4)、安全钩(5)、安全钩止动爪(6)、释放臂(7)、离合板(12)的铆接孔(39),起限位作用的第一凸起Ⅵ(43),用于安装安全钩扭簧(20)、离合板扭簧(23)、拉线的安装孔(40),用于提供锁销通过的U型口(41)、用于整车安装调整的两个调整铆接孔(4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769081.2U CN203547302U (zh) | 2013-11-30 | 2013-11-30 | 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769081.2U CN203547302U (zh) | 2013-11-30 | 2013-11-30 | 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47302U true CN203547302U (zh) | 2014-04-16 |
Family
ID=50465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769081.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547302U (zh) | 2013-11-30 | 2013-11-30 | 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5473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03561A (zh) * | 2013-11-30 | 2014-02-26 | 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 | 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
-
2013
- 2013-11-30 CN CN201320769081.2U patent/CN20354730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03561A (zh) * | 2013-11-30 | 2014-02-26 | 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 | 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90675B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 |
KR102681036B1 (ko) | 차량용 테일게이트의 개폐장치 | |
KR102706237B1 (ko) | 차량용 테일게이트의 개폐장치 | |
CN110029890A (zh) | 带动力释放和双阶段系拉功能的闩锁组件 | |
CN104204387A (zh) | 用于例如引擎盖的封闭板的双拉闩锁 | |
CN103161361A (zh) | 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 | |
CN101260762A (zh) | 一种汽车门锁及其锁止与开启方法 | |
CN203547303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 |
CN203547302U (zh) | 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 |
CN103603561A (zh) | 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 |
CN203925044U (zh) | 一种中门锁传动机构 | |
CN214498710U (zh) | 一种啮合式面罩锁 | |
CN103953235B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 |
CN203846896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 |
CN201554293U (zh) | 汽车中门前锁体装置 | |
CN201206377Y (zh) | 一种汽车门锁 | |
CN202658986U (zh) | 一种汽车前盖锁 | |
CN202299721U (zh) | 具有自动上锁的插芯双快锁体 | |
CN102116115A (zh) | 汽车滑动门锁 | |
CN205012807U (zh) | 汽车尾门锁开启机构 | |
CN102359315B (zh) | 具有自动上锁的插芯双快锁体 | |
CN215485361U (zh) | 一种带自吸功能的汽车侧门锁 | |
CN106958389B (zh) | 一种带超级锁功能的汽车门锁 | |
CN106930623A (zh) | 一种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 | |
CN202788316U (zh) | 一种汽车行李箱锁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29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