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154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81542U CN203481542U CN201320309845.XU CN201320309845U CN203481542U CN 203481542 U CN203481542 U CN 203481542U CN 201320309845 U CN201320309845 U CN 201320309845U CN 203481542 U CN203481542 U CN 2034815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al connector
- shell
- grounding
- housing
- insulat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一基部的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遮蔽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上设有一接地外壳,接地外壳包括与金属外壳固持的焊接板及由焊接板弯折延伸且与对接电路板压接的弹性臂,所述端子的压接部的弯折趋势与所述弹性臂的弯折趋势一致。该电连接器解决了金属外壳过薄,冲压接地脚易对金属外壳造成损害的问题;同时,接地外壳的弹性臂以压接的形式与电路板上的导电片接触,形成接地,增强电磁屏蔽效果;此外,端子的弯折部在压接时亦不会碰触到接地外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种现有的USB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且压接于电路板上的导电端子、遮蔽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及罩设于绝缘本体和金属外壳外的绝缘壳体。此类压接式插座连接器常设有组装于绝缘壳体外的金属屏蔽壳体,所述金属屏蔽壳体上通常设有弹臂,所述弹臂可以通过弹性形变以压接于电路板进行接地。
现有技术中的此类压接式USB电连接器包覆在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较薄,在金属外壳上直接冲压出接地脚,易造成金属外壳破裂或接地脚不稳固等问题。此外,此类压接式USB电连接器设有组装于金属外壳外的屏蔽壳体,但易出现导电端子下压时接触到屏蔽壳体或导电端子发生塑性变形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其接地功效好、结构稳定且组装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接地功能、结构稳定及组装方便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一基部的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遮蔽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上设有一接地外壳,接地外壳包括与金属外壳固持的焊接板及由焊接板弯折延伸且与对接电路板压接的弹性臂,所述端子的压接部的弯折趋势与所述弹性臂的弯折趋势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接地外壳组装于金属外壳的外部,端子的自由端搭接在比接地外壳的焊接板厚的抵持槽内,避免了端子的弯折部下压时触碰到接地外壳。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装于电子设备壳体上及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2自另一视角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电子设备壳体及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接地外壳与金属外壳的组装示意图。
图6是图5自另一视角看的接地外壳与金属外壳的组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电子设备壳体、电路板及橡胶圈沿图1中的A-A线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电连接器 1 绝缘本体
11 基部 110 第一夹持槽
111 第一卡接部 112 第二卡接部
113 第二夹持槽 12 舌板
121 收容槽 2 端子
21 接触部 22 连接部
23 压接部 231 自由端
232 弯折臂 3 金属外壳
31 顶壁 310 凹接部
311 第一夹持脚 32 侧壁
321 第二夹持脚 322 翅片
33 底壁 331 凹陷部
4 接地外壳 41 焊接板
410 凸条 42 弹性臂
421 折弯臂 422 端部
5 密封圈 51 框体
511 卡持块 52 嵌插部
520 卡持槽 521 抵持槽
522 橡胶座 6 橡胶圈
200 电子设备壳体 201 平板部
2010 容置孔 2011 卡持孔
202 容置框 2020 贯通孔
2021 凸包 2022 容纳槽
203 开口 300 电路板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是一种组装于电子设备壳体200上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100固定于电路板300上,包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端子2、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外壳3、固定于金属外壳3下表面的接地外壳4及包裹于金属外壳3端口的密封圈5。所述电子设备壳体200与电路板300之间设有橡胶圈6。为了描述方便,以下涉及上下左右时一律以图2为参照,其中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为前端,另一端为后端。
参照图3、图6及图7,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基部11的顶部后侧开设有第一夹持槽110,并其底部两侧的靠近舌板12一端设有一对第一卡接部111,远离舌板12一端设有一对第二卡接部112,且基部11的底部挖设有一对第二夹持槽113,均与金属外壳3上的对应结构配合固持以实现绝缘本体1与金属外壳3的固持。所述舌板12上设有用以容纳端子2的若干收容槽121。
参照图6至图8,所述端子2包括接触部21、由接触部21一端向下弯折延伸的连接部22及通过压接方式固定于电路板300的压接部23。所述接触部21平行排列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21内。所述连接部22固持于绝缘本体1的基部11内。所述压接部23自连接部22一端向前弯折延伸,且其具有一自由端231及与电路板300上的导电片(未标号)压接的弯折臂232。
参照图2至图7,所述金属外壳3包括一顶壁31、与顶壁31相对设置的底壁33及连接所述顶壁31、底壁33的侧壁32。所述顶壁31前端冲压形成有一对凹接部310。所述顶壁31后端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夹持脚311。所述第一夹持脚311固持于基部11的第一夹持槽110内。所述一对侧壁32上分别冲压出翅片322,其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第二夹持脚321。所述第二 夹持脚321夹持于第二卡接部112内。所述翅片322沿对接方向的一端连接在侧壁32上且另一端向外侧翘起。所述底壁33的后端缘冲压形成有一对凹陷部331,所述凹陷部331卡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第二夹持槽113內。
参照图2至图5,所述接地外壳4包括焊接板41及一端连接于所述焊接板41后端两侧的一对弹性臂42。所述焊接板41镭射焊接在金属外壳3的底壁33中部。所述焊接板41大致呈矩形且其前端缘设有一对水平向前延伸的凸条410。参照图4及图5,所述弹性臂42整体向下突起且沿插接方向延伸,包括折弯臂421及与折弯臂421一端相连的端部422。折弯臂421自所述焊接板41两侧的后端缘向下弯折延伸再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折弯臂421以压接方式与电路板300上的导电片接触形成接地。参照图3,所述弹性臂42与端子2在左右方向上依次水平排布,弹性臂42分布在端子2的外侧且悬空于金属外壳3的下方。所述折弯臂421的弯折趋势与端子2的压接部23的弯折趋势一致。
参照图6及图7,所述密封圈5由橡胶制成且大致呈矩形环状,其具有中间被掏空的框体51及自框体51的底部水平延伸形成的嵌插部52。所述框体51两侧边延伸突起有卡持块511。所述嵌插部52下表面开设有容纳端子2的自由端231的若干抵持槽521且有分隔抵持槽521的橡胶座522,其中两个橡胶座522被切去部分并沿插接方向形成一对卡持槽520。
参照图1、图6及图7,所述电子设备壳体200包括一平板部201及一与平面板201相接的容置框202。所述平板部201大致呈狭长圆角矩形状,其中部冲压形成有与容置框202贯穿的容置孔2010。所述容置孔2010两侧设有与所述密封圈5的卡持块511相互卡持的卡持孔2011。所述容置框202底部开设有与电路板300固持的开口203。所述开口203与所述密封圈5的抵持槽521形成容纳槽2022防止端子2过度下压。所述贯通孔2020的底部设有一对与所述密封圈5的卡持槽520卡合的凸包2021。
在所述金属外壳3的厚度较薄无法冲压形成接地脚的情况下,提供接地外壳4来保证接地效果;同时,所述抵持槽521的槽底橡胶厚度比所述接地外壳4的焊接板41厚,端子2的自由端231搭接在抵持槽521内并能在开口203与抵持槽521形成的容纳槽2022内前后滑动,保证了下压时不会碰触接 地外壳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一基部的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且具有压接部的端子、遮蔽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上设有一接地外壳,接地外壳包括与金属外壳固持的焊接板及由焊接板弯折延伸且与对接电路板压接的弹性臂,所述端子的压接部的弯折趋势与所述弹性臂的弯折趋势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金属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所述接地外壳的焊接板固持于金属外壳底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自焊接板两侧的后端缘向下弯折延伸再向上弯折延伸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设有两个,所述端子的压接部于左右方向上依次排布且位于两个弹性臂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分布在端子外侧,所述弹性臂与端子的压接部均悬空于金属外壳的底壁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套设在电连接器插接端用以防尘防水的密封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具有中间被掏空的框体及自框体的底部水平延伸的嵌插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一端为接触部,另一端为自由端,嵌插部外侧开设有容纳端子的自由端的若干抵持槽,所述抵持槽的槽底橡胶厚度比接地外壳的焊接板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装于电子设备壳体内,电子设备壳体包括一容置框,所述框体两侧边延伸突起有卡持块,所述容置框的端口处两侧设有与所述卡持块相互卡持的卡持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内设于电子设备壳体内,所述电子设备壳体与电路板之间设有用以防尘防水的橡胶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309845.XU CN203481542U (zh) | 2013-05-31 | 2013-05-31 | 电连接器 |
US14/291,428 US9461388B2 (en) | 2013-05-31 | 2014-05-30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ongue por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309845.XU CN203481542U (zh) | 2013-05-31 | 2013-05-31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81542U true CN203481542U (zh) | 2014-03-12 |
Family
ID=50229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30984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81542U (zh) | 2013-05-31 | 2013-05-31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8154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77479A (zh) * | 2014-12-02 | 2015-02-25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小信号损耗的压接连接器的设计方法 |
-
2013
- 2013-05-31 CN CN201320309845.XU patent/CN20348154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77479A (zh) * | 2014-12-02 | 2015-02-25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减小信号损耗的压接连接器的设计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3508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55730Y (zh) | 电连接器 | |
TWI583074B (zh) | 電連接器 | |
TW201620210A (zh) | 插頭電連接器 | |
CN201498641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TW201739114A (zh) | 插頭連接器 | |
TWM578033U (zh) | 電連接器 | |
CN203193000U (zh) | 插头连接器 | |
TWM475061U (zh) | 電連接器 | |
CN204243358U (zh) | 插头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插座连接器 | |
CN20348154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574208U (zh) | 电讯传输元件连接器组合及电子系统 | |
CN201430235Y (zh) | 电连接器 | |
TWM497355U (zh) | 插座電連接器 | |
CN20149872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156225U (zh) | 具有屏蔽片与卡掣弹臂一体式结构的连接器 | |
TWI565164B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
CN20188727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376029U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2770153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790312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12950Y (zh) | 电连接器改良结构 | |
TWM359100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M449373U (zh) | 電連接器 | |
CN202564675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53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