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372957U - 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72957U
CN203372957U CN201320362851.1U CN201320362851U CN203372957U CN 203372957 U CN203372957 U CN 203372957U CN 201320362851 U CN201320362851 U CN 201320362851U CN 203372957 U CN203372957 U CN 203372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winch
main rope
counterweight
she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628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川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72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729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系统,是使用了扁平形的卷扬机的无机房式的电梯系统,能够减小轿厢上方的轿顶冲顶安全行程距离,而且不需要导向轮,能够提高系统效率。在经由卷挂于卷扬机的主绳轮上的主绳索相互升降驱动井道内的轿厢和对重的电梯系统中,卷扬机为扁平形,其扁平的面方向配置在轿厢的一侧面和井道内壁之间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空间内的、轿厢的背面附近的位置,供主绳索卷挂的轿厢绳轮的径向一端部的投影位置位于所述投影空间内的主绳轮的径向一端部附近,对重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在轿厢的背面和井道内壁之间的空间中,通过使供主绳索卷挂的对重绳轮的旋转面相对于对重的宽度方向倾斜,使对重绳轮的径向一端部的投影位置位于主绳轮的径向另一端部附近。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使用了扁平形的卷扬机的无机房式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电梯系统,存在如下结构:在井道内配置轿厢和对重,将这些轿厢和对重经由卷挂在卷扬机的主绳轮上的主绳索互相升降驱动。在这样的电梯系统中,卷扬机设置在井道上部的轿厢的投影面上。因此,不能够缩小井道内的轿厢上方的所谓轿顶冲顶安全行程距离,会产生浪费的空间。
因此,考虑构成无机房式的电梯系统,在该无机房式的电梯系统中,对卷扬机使用轴向比径向短的扁平形的卷扬机,该扁平的面方向配置在从井道的上方所观察的从轿厢的投影面离开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构成将对重能够升降地设置在轿厢的背面侧的所谓后置式时,扁平形的卷扬机则例如日本特开2002-205888号公报所示那样,配置在井道内的轿厢的侧面和与其相对置的井道内壁之间的空间内。即、相对于轿厢,卷扬机配置在侧面侧,对重配置在背面侧,因此将经过卷扬机的主绳轮的主绳索直接卷挂于对重侧很困难,要在卷扬机与对重之间设置导向轮,经由该导向轮进行卷挂。
像这样,将卷扬机设置在井道上部的轿厢的投影面上的情况下,不能够缩小轿厢上方的轿顶冲顶安全行程距离,而将扁平形的卷扬机配置在从轿厢的投影面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则需要导向轮,不能够提高系统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为,提供一种无机房式的电梯系统,能够减小轿厢上方的轿顶冲顶安全行程距离,并且不需要导向轮,能够提高系统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案的电梯系统,在井道内配置有轿厢和对重,经由卷挂于卷扬机的主绳轮上的主绳索相互升降驱动这些轿厢和对重,该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为轴向比径向短的扁平形,所述卷扬机以所述卷扬机的扁平的面方向与所述轿厢的一侧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在该轿厢的一侧面和与其对置的井道内壁之间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空间内的、所述轿厢背面附近的位置,所述轿厢的、供所述主绳索卷挂的轿厢绳轮的径向一端部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位置,位于所述投影空间内的所述卷扬机的主绳轮的径向一端部附近,所述对重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轿厢的背面和与其对置的所述井道的内壁之间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空间中,通过使供所述主绳索卷挂的对重绳轮的旋转面相对于对重的宽度方向倾斜,使所述对重绳轮的径向一端部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位置位于主绳轮的径向另一端部附近。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案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电梯系统中,所述卷扬机设置在对重用导轨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案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电梯系统中,所述卷扬机安装于所述对重用导轨的与对重相反侧的背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案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电梯系统中,所述卷扬机经由支承部件安装于所述对重用导轨和所述轿厢用导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案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电梯系统中,所述轿厢绳轮配置成其旋转面相对于轿厢的宽度方向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系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该实施方式的无机房式的电梯系统的井道内构成的俯视图。该电梯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那样,在井道11内配置轿厢12和对重13,将这些轿厢12和对重13经由卷挂在卷扬机14的主绳轮上的未图示的主绳索互相升降驱动。
井道11的图示下面11a成为设置有每个各楼层的乘降口的正面侧。轿厢12以具有未图示的乘降口的正面与井道11的上述正面侧11a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在该轿厢12的图示左右侧方上,沿着纵向设置有导轨17,轿厢12通过该导轨17被引导升降。对重13配置在轿厢12的背面和与其相对置的井道内壁11b之间的空间内,而且,在该图示左右侧方上,沿着纵向设置有导轨18,通过该导轨18被引导升降。
卷扬机14是轴向比径向短的扁平形,配置在轿厢12的一个侧面(图示左侧面)和与其相对置的井道内壁11c之间的从上方的投影空间内的后部、即轿厢12的背面附近的位置。该情况下,卷扬机14以其扁平的面方向与该轿厢12的一侧面大致平行的方式安装于例如对重用导轨18的一方的顶部。即,卷扬机14以从轿厢12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面离开的位置关系配置。
轿厢12和对重13分别具有供主绳索卷挂的轿厢绳轮20和对重绳轮21。轿厢绳轮20由设置在轿厢12的底面部的两个滑轮20a、20b构成。这些滑轮20a、20b以它们的径向端部从轿厢的左右侧面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其中,轿厢绳轮20的径向的一端部,即、一方的滑轮20a的图示左端位于该轿厢12的一个侧面(图示左侧面)和与其相对置的井道内壁11c之间的空间内的、轿厢12的背面附近的部分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轿厢绳轮20的旋转面的角度、即连接两个滑轮20a、20b的旋转面的假想线X的角度相对于轿厢12的宽度方向(图示左右方向)倾斜。如果像这样构成,则即使轿厢绳轮20的径向的一端部、即一方的滑轮20a的图示左端位于轿厢12的背面附近的部分上,在卷挂主绳索时也能够使假想线X通过轿厢12的重心位置,因此能够进行平衡性良好的悬吊支承。
对重绳轮21由设置在对重13的上面部的两个滑轮21a、21b构成。这两个滑轮21a、21b以它们的径向端部从对重13的左右侧面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但是,由于在对重13的左右侧方配置有导轨18,所以为了避开该导轨18而使对重绳轮21的旋转面相对于对重13的宽度方向(图示左右方向)倾斜。即,将两个滑轮21a、21b配置成连接它们的旋转面的假想线Y相对于对重13的宽度方向倾斜。在该实施方式中,假想线Y的倾斜方向与上述的假想线X同样,形成为朝图示左上。
由于像这样配置构成,因此轿厢绳轮20的上述的径向的一端部(滑轮20a的图示左端)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位置位于卷扬机14的主绳轮的一端部14a附近,并且,对重绳轮21的上述的径向的一端部(滑轮21a的图示左端)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位置位于卷扬机14的主绳轮的径向的另一端部14b附近。
未图示的主绳索的一端固定于井道11内的上部,在井道11内下降之后,相对于设置于轿厢12的下面部的轿厢绳轮20,主绳索从轿厢绳轮20的径向另一端部(滑轮20b的图示右端)卷挂,从该轿厢绳轮20的径向一端部(滑轮20a的图示左端)在井道11内上升。之后,相对于卷扬机14的主绳轮,在从该主绳轮的径向一端14a卷挂之后,从该主绳轮的径向另一端14b在井道11内下降。并且,从对重绳轮21的径向一端部(滑轮21a的图示左端)卷挂于对重绳轮21,从该对重绳轮21的径向另一端部(滑轮21b的图示右端)在井道11内上升,其端部固定于井道11的上部。由此,实施2:1的绳比。
即使像这样将扁平的卷扬机14配置在从轿厢12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面离开的背面附近的位置(安装于对重13用导轨18的一方),也能够使对重绳轮21的旋转面像假想线Y那样倾斜,因此,主绳轮的径向的一端部14a位于轿厢绳轮20的径向的一端部(滑轮21a的图示左端)的投影位置附近,并且,该主绳轮的径向的另一端部14b位于对重绳轮21的径向的一端部(滑轮21a的图示左端)的投影位置附近。因此,在卷挂主绳索时,能够将该主绳索直接卷挂在卷扬机14与轿厢绳轮20以及对重绳轮21之间,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夹装导向轮,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扁平形卷扬机14在井道11内设置在对重13的升降导轨18的一方的顶部,但如图2所示,也可以将扁平形卷扬机14安装在对重用导轨18的对重相反侧的背面。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对重13及其导轨18在轿厢12的背面空间中位于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靠井道11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因此,井道11内的配置构成合理,能够进行获得了平衡性的悬吊支承。
此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扁平形卷扬机14经由支承部件23安装在轿厢用导轨17的一方与对重用导轨18的一方之间。在该情况下,卷扬机14的设置位置位于轿厢12的一侧面(图示左侧面)和与其对置的井道内壁11c之间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空间内的、轿厢12的背面附近,但与图1以及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配置在靠井道11的进深方向(图示上下方向)中央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通过卷扬机14配置在靠井道11的进深方向(图示上下方向)中央的位置,构成对重绳轮21的两个滑轮21a、21b的、用于避开导轨18的旋转面的倾斜方向、即假想线Y的倾斜方向如图示那样成为朝图示左下。
相对于此,卷扬机14配置在靠井道11的进深方向(图示上下方向)中央的位置,由此即使不使轿厢绳轮20的旋转面倾斜,连接两个滑轮20a、20b的旋转面的假想线X也如图示那样通过轿厢12的进深方向中间位置附近。因而,能够以轿厢绳轮20的旋转面(假想线X)不相对于轿厢12的宽度方向倾斜而与背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两个滑轮20a、20b。
即使像这样配置构成,轿厢绳轮20的上述的径向的一端(滑轮21a的图示左端)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位置也位于卷扬机14的主绳轮的一端14a附近,此外,对重绳轮21的上述的径向的一端(滑轮21a的图示左端)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位置也位于卷扬机14的主绳轮的径向的另一端14b附近。因此,在卷挂主绳索时,能够将主绳索直接卷挂在卷扬机14与轿厢绳轮20以及对重绳轮21之间,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夹装导向轮,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另外,即使在如图3所示那样将卷扬机14配置在靠井道11的进深方向中央的位置的情况下,在想要缩小主绳轮直径的情况下、或在想要设定成假想线X通过轿厢12的重心的情况下等,也可以使轿厢绳轮20的旋转面(假想线X)相对于轿厢12的宽度方向倾斜。该情况与图1以及图2的情况相比,倾斜角度变小。
通过像这样将卷扬机14形成为扁平形并设置在从轿厢12的投影面离开的位置而能够减小轿顶冲顶安全行程距离,并且使对重绳轮21的旋转面倾斜,因此能够使卷扬机14的主绳轮接近位于轿厢绳轮20与对重绳轮21之间,能够不需要导向轮就实现对重13的后置式结构。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示出的,并没有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都包括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和主旨内,并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电梯系统,在井道内配置有轿厢和对重,经由卷挂于卷扬机的主绳轮上的主绳索相互升降驱动这些轿厢和对重,该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卷扬机为轴向比径向短的扁平形,所述卷扬机以所述卷扬机的扁平的面方向与所述轿厢的一侧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在该轿厢的一侧面和与其对置的井道内壁之间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空间内的、所述轿厢背面附近的位置,
所述轿厢的、供所述主绳索卷挂的轿厢绳轮的径向一端部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位置,位于所述投影空间内的所述卷扬机的主绳轮的径向一端部附近,
所述对重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在所述轿厢的背面和与其对置的所述井道的内壁之间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空间中,通过使供所述主绳索卷挂的对重绳轮的旋转面相对于对重的宽度方向倾斜,使所述对重绳轮的径向一端部的从上方投影的投影位置位于主绳轮的径向另一端部附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扬机设置在对重用导轨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扬机安装于所述对重用导轨的与对重相反侧的背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扬机经由支承部件安装于所述对重用导轨和所述轿厢用导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绳轮配置成其旋转面相对于轿厢的宽度方向倾斜。
CN201320362851.1U 2013-03-07 2013-06-24 电梯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729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5552 2013-03-07
JP2013045552A JP5858944B2 (ja) 2013-03-07 2013-03-07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72957U true CN203372957U (zh) 2014-01-01

Family

ID=49835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6285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72957U (zh) 2013-03-07 2013-06-24 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58944B2 (zh)
CN (1) CN20337295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0306A1 (ja) * 2018-11-16 2020-05-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1729B2 (ja) * 1999-06-04 2009-10-0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01062654A1 (fr) * 2000-02-22 2001-08-3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elevateur
EP1602612A4 (en) * 2003-03-10 2009-08-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ELEVATOR
WO2004101419A1 (ja) * 2003-05-14 2004-11-2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8100847A (ja) * 2008-01-21 2008-05-0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2025581A (ja) * 2010-07-28 2012-02-09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58944B2 (ja) 2016-02-10
JP2014172691A (ja) 2014-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7119B2 (en) Elevator apparatus
US7918319B2 (en) Elevator apparatus
CN102471023B (zh) 电梯装置
WO201502539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787175A (zh) 一种1比1绕绳比的无机房电梯装置
CN100554119C (zh) 电梯
CN101837921B (zh) 电梯的轿厢
CN203372957U (zh) 电梯系统
JP200408323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WO2019123583A1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JPWO200712270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3372961U (zh) 电梯系统
JPWO2018225140A1 (ja) エレベーター
CN100532234C (zh) 电梯装置
CN104355206B (zh) 一种10吨梯
CN100534887C (zh) 电梯装置
EP2154099B1 (en) Elevator device
JP4958314B2 (ja) 釣合錘装置
CN102674111B (zh) 电梯钢丝绳的绕绳结构
JP2007290815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18165219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741953B (zh) 电梯装置
JP608264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0603825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2088908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