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77165U - 键盘结构 - Google Patents
键盘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77165U CN203277165U CN 201320181295 CN201320181295U CN203277165U CN 203277165 U CN203277165 U CN 203277165U CN 201320181295 CN201320181295 CN 201320181295 CN 201320181295 U CN201320181295 U CN 201320181295U CN 203277165 U CN203277165 U CN 2032771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keyboard structure
- circuit board
- keycap
- pr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键盘结构,包含一电路板及一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键帽集合板,所述电路板具有多个受接触而产生指令信号的指令部。在所述键帽集合板上,以一框架部对应这些指令部而定义出多个按压区间,且在所述按压区间内位于所述指令部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受按压力而向所述指令部位移的至少一按压部,并在所述按压区间内以一预设间距以所述按压部为中心而一体连续卷绕延伸至所述框架部的一变形部,由所述变形部提供所述按压部向所述指令部位移的变形及复归动能。通过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变形部取代常用键盘的连动机构,减少键盘整体厚度以达到薄型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键盘,尤指一种薄型化键盘。
背景技术
电脑系统的输入设备繁多,诸如光驱、鼠标、键盘等,其中又以键盘最为重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键盘的设计已越趋轻、薄、短、小,常用键盘如中国台湾专利第445471号、第I220213号、第M346861号所披露的普遍具有一键帽、一受这些键帽触发而产生指令信号的电路板、一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一侧的基板,以及一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键帽与所述基板的连动机构,当使用者施加一力来按压这些键帽时,这些键帽向所述电路板位移,此时所述连动机构受迫同时向所述电路板位移,使所述电路板上的一电路开关导通而产生相应的指令信号。然而,上述键盘结构虽能达到输入指令的目的,但所述连动机构仍然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键盘厚度受限于所述连动机构,而无法作更进一步的薄型设计,以达到现在轻、薄、短、小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于是有针对连动机构改良的如中国台湾第M434979、M419973、M426075号,均改变所述连动机构的形状或以类似的结构取代常用连动机构,虽然与常用键盘相比已成功减少键盘厚度,但仍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对于薄型化键盘的要求,仍有改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现代轻、薄、短、小需求的薄型化键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键盘改良结构,所述键盘改良结构包含:一电路板,具有多个受接触产生指令信号的指令部;以及一键帽集合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于所述键帽集合板上以一框架部对应所述指令部而定义出多个按压区间,且在所述按压区间内在所述指令部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受按压力而向所述指令部位移的按压部,并在所述于按压区间内以一预设间距以所述按压部为中心而一体连续卷绕延伸至所述框架部的一变形部,由所述变形部提供所述按压部向所述指令部位移的变形及复归动能。
进一步地,所述键帽集合板包含多个分别与所述按压部对应地设置的键帽部,每一所述键帽部具有一受按压力的按压面及一与所述按压部连接的连接轴。
进一步地,所述键盘改良结构包含设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框架部之间辅助所述键帽部相对于所述电路板的位移的至少一弹性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部为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导电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圆顶簧片。
进一步地,所述薄型键盘改良结构,所述键盘改良结构包含有一设于所述电路板下的底板,以及一设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导光层。
进一步地,所述键盘改良结构包含有一设于所述框架部上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具有多个分别与所述指令部对应地开设的透光开口,以及一贴附于所述框架部上的遮光部。
进一步地,所述键帽集合板包含自所述框架部向所述按压区间延伸并与所述变形部连接的一支撑面,以及至少一连接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变形部的支撑臂。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薄型键盘改良结构,包含一电路板,具有多个受接触而产生指令信号的指令部;以及一键帽集合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在所述键帽集合板上以一框架部对应所述指令部而定义出多个按压区间,且于所述按压区间内在所述指令部的位置设有受按压力而向所述指令部位移的至少一按压部,并在所述按压部向所述框架部的按压区间内以一预设间距以所述按压部为中心设有一间隔部,并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间隔部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臂,在所述间隔部与所述框架部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连接臂,每一第一连接臂具有一连接所述按压部的第一连接段、一连接所述间隔部的第二连接段、及至少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并具有至少一应力弯折点的第一弹性段,每一第二连接臂具有一连接所述间隔部的第三连接段、一连接所述框架部的第四连接段、及至少一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段并具有至少一应力弯折点的第二弹性段,由所述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提供所述按压部向所述指令部位移的变形及复归动能。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部包含相连并定义出所述按压区间的多个边框以及设于每两个所述边框的连接处的边角,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所述间隔部与所述边框。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部包含相连并定义出所述按压区间的多个边框以及设于每两个所述边框的连接处的边角,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所述间隔部与所述边角。
进一步地,所述键帽集合板包含多个分别与所述按压部对应地设置的键帽部,每一所述键帽部具有一受按压力的按压面及一与所述按压部连接的连接轴。
进一步地,所述键盘改良结构包含设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框架部之间辅助所述键帽部相对于所述电路板的位移的至少一弹性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部为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导电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圆顶簧片。
进一步地,所述键盘改良结构包含有一设于所述电路板下的底板,以及一设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导光层。
进一步地,所述键盘改良结构包含有一设于所述框架部上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具有多个分别与所述指令部对应地开设的透光开口,以及一贴附于所述框架部上的遮光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利用所述按压部搭配所述变形部或搭配所述间隔部来取代常用键盘的连动机构,使键盘整体厚度减少,达到薄型化目的。
二、简化键盘组成。常用键盘结构需通过一基板组装连动机构,从而需要许多相应组装的结构,反观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化键盘并无连动机构的设置,从而可以进一步省去所述基板的组装,使本实用新型薄型化键盘的组成相对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键帽集合板的顶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按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按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键帽集合板的顶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键帽集合板的顶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键帽集合板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顶视示意图、结构分解示意图(一)及结构分解示意图(二),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薄型键盘改良结构,所述薄型键盘改良结构包含一具有多个受接触而产生指令信号的指令部11的电路板1,一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上的键帽集合板2,一设于所述电路板1下的底板3,以及一设在所述电路板1与所述底板3之间向所述键帽集合板2传递光线的导光层4。更进一步来说,所述键帽集合板2包含一设于所述电路板1上的框架部21,一以所述框架部21对应这些指令部11而定义出的多个按压区间22,设在所述按压区间22内相对于所述指令部11位置的受按压力而向所述指令部11位移的至少一按压部23,以及在所述按压区间22内以一预设间距以所述按压部23为中心而一体连续卷绕延伸至所述框架部21的一变形部24,并由所述变形部24提供所述按压部23向所述指令部11位移的变形及复归动能,具体来说,所述按压部23与所述变形部24呈一螺旋状。所述薄型键盘改良结构还包含有一设于所述框架部21上的遮光层5,所述遮光层5具有多个分别对应这些指令部11而开设的透光开口51,以及一贴附于所述框架部21上的遮光部52,所述遮光部52会遮蔽自所述导光层4传递的光线,使所述光线从所述透光开口51射出。
请参阅图4与图5,所述薄型键盘改良结构包含至少一设在所述电路板1与所述框架部21之间辅助这些按压部23相对于所述电路板1的位移的弹性支撑部6。所述键帽集合板2还包含多个分别与这些按压部23对应地设置的键帽部25,一自所述框架部21向所述按压区间22延伸并与所述变形部24连接的支撑面26,以及至少一连接所述支撑面26与所述变形部24的支撑臂27。每一键帽部25具有一受按压力的按压面251及一与所述按压部23连接的连接轴252,当使用者施加一力来按压所述键帽部25的按压面251时,所述连接轴252连动按压所述按压部23并连动所述变形部24向所述电路板1产生形变,且所述连接轴252触压所述弹性支撑部6,使所述指令部11导通而产生指令信号。所述弹性支撑部6可为一设在所述电路板1与所述框架部21之间的导电橡胶层或海绵(如图4),还可为一与所述指令部11对应地设置的圆顶簧片6a(如图5)。当对所述键帽部25施加的按压力消失时,连接所述支撑面26的所述变形部24与所述支撑臂27则会提供复归动能使所述按压部23回复至未受按压力时的位置。
请参阅图6,所述按压区间22内还可包含多个按压部23,以及多个与这些按压部23对应的变形部24,藉此加强所述键帽集合板2承受所述每一键帽部25所受的按压力的能力。
请参阅图7、图8及图9,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态样的键帽集合板7,所述键帽集合板7包含一设于所述电路板1上的框架部71,一以所述框架部71对应这些指令部11而定义出的多个按压区间72,设在所述按压区间72内相对于所述指令部11位置的受按压力而向所述指令部11位移的至少一按压部73,并在所述按压部73向框架部71于按压区间72内以一预设间距以所述按压部73为中心设有一间隔部74,并在所述按压部73与所述间隔部74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臂75,在所述间隔部74与所述框架部71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连接臂76,以所述第一连接臂75与第二连接臂76提供所述按压部72向所述指令部11位移的变形及复归动能。其中,每一第一连接臂75具有一连接所述按压部73的第一连接段751、一连接所述间隔部74的第二连接段75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751与所述第二连接段753并具有至少一应力弯折点A1的第一弹性段752,每一第二连接臂76具有一连接所述间隔部74的第三连接段761、一连接所述框架部71的第四连接段763、以及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761与所述第四连接段763并具有至少一应力弯折点A2的第二弹性段762。
更进一步来说,所述框架部71包含多个相连并定义出所述按压72区间的边框711以及设于每二边框711连接处的边角712,所述第二连接臂76可连接所述间隔部74与所述边框711或者所述第二连接臂76可连接所述间隔部74与所述边角712,所述按压部73与所述间隔部74呈同心圆状。此外,所述键帽集合板7包含多个分别与该些按压部73对应地设置的键帽部77,每一键帽部77具有一受按压力的按压面771及一与所述按压部73连接的连接轴772,当使用者施加一力来按压所述键帽部77的按压面771时,所述连接轴772连动按压所述按压部73并连动所述间隔部74、所述第一连接臂75与所述第二连接臂76向所述电路板1产生形变,且所述连接轴772触压所述弹性支撑部6,使所述指令部11导通而产生指令信号,此时所述第一连接臂75的所述第一弹性段752与所述第二连接臂76的第二弹性段762分别通过所述应力弯折点A1、A2来消散所述按压部73受按压力所产生的应力。另外同样地,在所述间隔区间72内还可包含多个所述按压部73,以及多个与这些按压部73对应的间隔部7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呈螺旋状的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变形部搭配所述支撑臂来取代常用键盘中的连动机构,或者利用呈同心圆状的所述按压部与所述间隔部搭配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来取代常用键盘中的连动机构,与常用键盘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键盘不受连动机构高度的限制,可确实让键盘结构更加轻、薄,从而能符合现代消费者追求轻、薄、短、小的趋势。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均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结构包含:
一电路板,具有多个受接触产生指令信号的指令部;以及
一键帽集合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在所述键帽集合板上以一框架部对应所述指令部而定义出多个按压区间,且在所述按压区间内位于所述指令部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受按压力而向所述指令部位移的按压部,并在所述按压区间内设有以一预设间距以所述按压部为中心而一体连续卷绕延伸至所述框架部的一变形部,由所述变形部提供所述按压部向所述指令部位移的变形及复归动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集合板包含多个分别对应所述按压部设置的键帽部,每一所述键帽部具有一受按压力的按压面及一与所述按压部连接的连接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结构包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框架部之间辅助所述键帽部相对所述电路板位移的至少一弹性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为海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导电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圆顶簧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结构包含有一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下的底板,以及一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导光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结构包含有一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上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具有多个分别对应所述指令部开设的透光开口,以及一贴附于所述框架部上的遮光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集合板包含一自所述框架部向所述按压区间延伸并与所述变形部连接的支撑面,以及至少一连接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变形部的支撑臂。
10.一种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结构包含:
一电路板,具有多个受接触而产生指令信号的指令部;以及
一键帽集合板,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在所述键帽集合板上以一框架部对应所述指令部而定义出多个按压区间,且于所述按压区间内位于所述指令部的位置设有受按压力而向所述指令部位移的至少一按压部,并在按压区间内以一预设间距以所述按压部为中心设有一间隔部,并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间隔部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一连接臂,在所述间隔部与所述框架部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二连接臂,每一第一连接臂具有一连接所述按压部的第一连接段、一连接所述间隔部的第二连接段、及至少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并具有至少一应力弯折点的第一弹性段,每一第二连接臂具有一连接所述间隔部的第三连接段、一连接所述框架部的第四连接段、及至少一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四连接段并具有至少一应力弯折点的第二弹性段,由所述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提供所述按压部向所述指令部位移的变形及复归动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包含多个相连并定义出所述按压区间的边框以及设置于每两个所述边框的连接处的边角,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所述间隔部与所述边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包含多个相连并定义出所述按压区间的边框以及设置于每两个所述边框的连接处的边角,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所述间隔部与所述边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集合板包含多个分别对应所述按压部设置的键帽部,每一所述键帽部具有一受按压力的按压面及一与所述按压部连接的连接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结构包含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框架部之间辅助所述键帽部相对所述电路板位移的至少一弹性支撑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为海绵。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导电橡胶。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为圆顶簧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结构包含有一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下的底板,以及一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导光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键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结构包含有一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上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具有多个分别与所述指令部对应地开设的透光开口,以及一贴附于所述框架部上的遮光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81295 CN203277165U (zh) | 2013-04-11 | 2013-04-11 | 键盘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81295 CN203277165U (zh) | 2013-04-11 | 2013-04-11 | 键盘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77165U true CN203277165U (zh) | 2013-11-06 |
Family
ID=49507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18129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77165U (zh) | 2013-04-11 | 2013-04-11 | 键盘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7716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3887A (zh) * | 2014-03-10 | 2014-07-02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
2013
- 2013-04-11 CN CN 201320181295 patent/CN2032771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3887A (zh) * | 2014-03-10 | 2014-07-02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40284193A1 (en) | Command generation structure for thin keyboards | |
CN103137367A (zh) | 按键结构及应用其的键盘结构 | |
TW201503190A (zh) | 一體射出製作之鍵帽平板模組 | |
CN104240999B (zh) | 键盘装置 | |
TW201839789A (zh) | 按鍵結構 | |
CN104576152A (zh) | 输入装置及其软性保护盖 | |
CN203204549U (zh) | 薄形键盘的指令产生结构 | |
CN114895798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触控板 | |
US8957333B2 (en) | Thin keyboard structure | |
CN203277165U (zh) | 键盘结构 | |
CN202261224U (zh) | 按键及键盘 | |
CN204740974U (zh) | 按键结构及其键盘 | |
TW201438045A (zh) | 薄型鍵盤改良結構 | |
US9236206B1 (en) | Thin keyboard command trigger structure | |
CN202217606U (zh) | 按键及键盘 | |
TWI582812B (zh) | 按鍵結構 | |
TWI722778B (zh) | 鍵盤及按鍵結構 | |
JP3182003U (ja) | 薄型化キーボード | |
CN201984995U (zh) | 键帽总成、按键及键盘 | |
CN203277168U (zh) | 薄型化键盘的按压结构 | |
TWI543026B (zh) | 具有支撐功能的彈性元件、及其相關的按鍵與鍵盤 | |
KR101713861B1 (ko) | 박형 키보드 커맨드 트리거 구조체 | |
CN101482763A (zh) | 电子装置及其触控组件 | |
CN113223885A (zh) | 键盘及按键结构 | |
CN105990061B (zh) | 薄型键盘的按压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