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37347U - 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 - Google Patents
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37347U CN203237347U CN 201320222318 CN201320222318U CN203237347U CN 203237347 U CN203237347 U CN 203237347U CN 201320222318 CN201320222318 CN 201320222318 CN 201320222318 U CN201320222318 U CN 201320222318U CN 203237347 U CN203237347 U CN 2032373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ont fork
- motor tricycle
- vertical tube
- vehicle frame
- headstock stand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车架包括主梁、开裆弯梁、货箱支撑架,主梁上焊接有用于安装前叉转向柱的前叉立管,货箱支撑架的左、右纵梁由焊接的前、后横梁固定,所述主梁的前端向前延伸,一用于安装转向柱的车头立管位于前叉立管前方焊接在主梁前端,所述车头立管的轴心线和前叉立管的轴心线均与主梁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前叉立管位于车头立管后方的车架结构。本车架将正三轮摩托车的前叉后移,缩短了正三轮摩托车前轮前端与前照灯前端之间的无效长度,可以在国家规定的正三轮摩托车的整车长度限值内进一步加长了货箱支撑架,提高了运输效率,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正三轮摩托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正三轮摩托车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非常适应中国国情,在全国各地城乡广泛使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特别是低收入者的亲睐。由于国家规定了正三轮摩托车整车的长度限值为3.5m,因此,正三轮摩托车整车不能再进行加长。但是,传统的正三轮摩托车的驾驶段占据了较大的空间,特别是正三轮摩托车前轮前端点与前照灯前端之间的无效长度很长,使得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的长度受到限制,进而限制了货箱支撑架的长度,使正三轮摩托车不能安装更长的货箱。然而,一些利用正三轮摩托车装运低密度或结构松散货物的消费者需要长度更长、容积更大的货箱,传统的正三轮摩托车货箱过小,运输效率过低,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
另外,由于传统正三轮摩托车车架的主梁上只焊接有一根立管,只能安装一根转向柱,即前叉转向柱,前叉转向柱的上端直接安装手把管,这种结构使路面振动对正三轮摩托车驾驶者手部的冲击很大;同时,由于传统正三轮摩托车车架的主梁与货箱支撑架的焊接部位于易断裂的正三轮摩托车前后轴距的中点位置,不利于行车安全;而且,由于传统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较短,后桥的安装位置相对于货箱支撑架更为靠前,当正三轮摩托车载重上坡时,正三轮摩托车的车头部容易翘起,也不利于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本车架的主梁上分别设置车头立管与前叉立管,前叉立管位于车头立管的后方,从而将正三轮摩托车的前叉后移,缩短了正三轮摩托车前轮前端与前照灯前端之间的无效长度,可以在国家规定的正三轮摩托车的整车长度限值内进一步加长货箱支撑架,提高运输效率,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车架包括主梁、开裆弯梁、货箱支撑架,所述主梁上焊接有用于安装前叉转向柱的前叉立管,所述货箱支撑架的左、右纵梁由焊接的前、后横梁固定,所述主梁的前端向前延伸,一用于安装转向柱的车头立管位于前叉立管前方焊接在主梁前端,所述车头立管的轴心线和前叉立管的轴心线均与主梁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前叉立管位于车头立管后方的车架结构。
所述车头立管的上端高于前叉立管的上端,所述前叉立管的下端低于车头立管的下端。
所述车头立管的上端比前叉立管的上端高50~200mm。
所述前叉立管的下端比车头立管的下端低50~200mm。
所述前叉立管、车头立管相互平行。
所述车头立管轴心线与前叉立管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50~300mm。
所述开裆弯梁与左、右纵梁为整体成型结构,所述开裆弯梁左、右两端的后部向后斜上方延伸后经折弯向后呈水平延伸形成左、右纵梁,前横梁与左、右纵梁前部的折弯处之间焊接连接梁形成货箱支撑架。
所述开裆弯梁的后端与货箱支撑架的左、右纵梁之间设置的前吊耳安装横梁焊接固定。
所述货箱支撑架的纵向长度比传统正三轮摩托车的货箱支撑架至少长200mm,其长度L1最长达2200mm。
车架的车头立管前端距货箱支撑架尾端的总长L2≤3160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车架的主梁上焊接有用于安装前叉转向柱的前叉立管,主梁的前端向前延伸,一用于安装转向柱的车头立管焊接在主梁前端,车头立管的轴心线和前叉立管的轴心线均与主梁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前叉立管位于车头立管后方的车架结构。本车架的车头立管、前叉立管可以分别装配手把管转向柱与前叉转向柱,前叉转向柱位于手把管转向柱的后方,从而将前叉后移,缩短了正三轮摩托车前轮前端点与前照灯前端之间的无效长度,可以在国家规定的正三轮摩托车的整车长度限值内进一步加长了货箱支撑架,安装更长的货箱,提高了正三轮摩托车的运输效率,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车头立管的上端高于前叉立管的上端,以便于安装手把管,手把管的位置稍高时,驾驶者不需要弯下腰操纵手把管,驾驶更为舒适。前叉立管的下端低于车头立管的下端,为安装手把管转向柱与前叉转向柱的联动装置提供空间。
前叉立管、车头立管相互平行,使手把管转向柱、前叉转向柱以及两者的联动装置受力均匀,不易磨损,增加手把管转向柱、前叉转向柱以及两者联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开裆弯梁与左、右纵梁为整体成型结构,所述开裆弯梁左、右两端的后部向后斜上方延伸后经折弯向后呈水平延伸形成左、右纵梁,前横梁与左、右纵梁前部的折弯处之间焊接连接梁形成货箱支撑架。两纵梁的后段与开裆弯梁一体成型,使整个车架更加牢固,不易断裂,行车更加安全。
开裆弯梁的后端与货箱支撑架的左、右纵梁之间设置的前吊耳安装横梁焊接固定。两纵梁与开裆弯梁独立设置,减小加工难度。
本车架通过上述结构将正三轮摩托车的前叉后移,缩短了正三轮摩托车前轮前端点与前照灯前端之间的无效长度,可以在国家规定的正三轮摩托车的整车长度限值内进一步加长了货箱支撑架,车架的车头立管前端距货箱支撑架尾端的总长可达3160mm,所述货箱支撑架的纵向长度比传统正三轮摩托车的货箱支撑架至少长200mm,其长度L1最长达2200mm。从而安装更长的货箱,提高了正三轮摩托车的运输效率,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前叉转向柱与手把管转向柱分别设置,降低路面振动对正三轮摩托车驾驶者手部的冲击;车架主梁与货箱支撑架的焊接位置错开了易断裂的前后轴距的中点位置,行车更为安全;加长后的货箱支撑架的后轴相对车架更为靠后,当正三轮摩托车载重上坡时,正三轮摩托车的车头部不易翘起,有利于行车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附图中,1为主梁,11为前叉立管,12为车头立管,13为用于安装座位的支架,2为开裆弯梁,3为货箱支撑架,31为纵梁,32为连接梁,33为前横梁,34为后横梁,35为前吊耳安装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为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的一种实施例,车架包括主梁1、开裆弯梁2、货箱支撑架3,所述货箱支撑架3的左、右纵梁31由焊接的前、后横梁33、34固定,所述主梁的前端焊接于开裆弯梁2上端的中部,主梁的后端焊接于前横梁33的中部,主梁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座位的支架13。所述主梁1上焊接有用于安装前叉转向柱的前叉立管11,前叉立管的上端向后倾斜,使安装后的前叉转向柱受力更好。主梁1的前端向前延伸,一用于安装转向柱的车头立管12位于前叉立管前方焊接在主梁1前端,所述车头立管12的轴心线和前叉立管11的轴心线均与主梁1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前叉立管11位于车头立管12后方的车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货箱支撑架3的纵向长度比传统正三轮摩托车的货箱支撑架至少长200mm,其长度L1最长达2200mm。车架的车头立管前端距货箱支撑架尾端的总长L2≤3160mm,使本车架可以安装更长的货箱,提高三轮摩托车的装运效率。所述开裆弯梁2与左、右纵梁31为整体成型结构,所述开裆弯梁左、右两端的后部向后斜上方延伸后经折弯向后呈水平延伸形成左、右纵梁31,前吊耳安装横梁的两端穿过纵梁,前吊耳安装横梁的两穿出端安装吊耳,前横梁与左、右纵梁前部的折弯处之间焊接连接梁32形成货箱支撑架3。
前叉立管内可转动配合一前叉转向柱,车头立管内可转动配合一手把管转向柱,前叉转向柱与手把管转向柱通过联动装置连接,实现同步转动。联动装置可以为齿轮齿条机构、链轮链条机构等。前叉转向柱的上方安装油箱,手把管转向柱上端安装手把管。所述车头立管12的上端高于前叉立管11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车头立管12的上端比前叉立管11的上端高50~200mm,使手把管位于油箱的上方,便于驾驶。所述前叉立管11的下端低于车头立管12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车头立管12的下端比前叉立管11的下端高50~200mm,为安装手把管转向柱与前叉转向柱的联动装置提供空间。所述前叉立管11、车头立管12相互平行,使联动装置、手把管转向柱与前叉转向柱受力均匀,不易磨损,增加联动装置、手把管转向柱与前叉转向柱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车头立管12轴心线与前叉立管11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50~300mm,使前叉后移,为加长货箱支撑架提供空间。
本车架的主梁的前端焊接车头立管,车头立管内可转动配合手把管转向柱,在车头立管后方的主梁上焊接前叉立管,前叉立管内可转动配合前叉转向柱,手把管转向柱与前叉转向柱之间通过联动装置相连。在传统三轮货车基础上,后移前轮及前叉位置,缩短了正三轮摩托车前轮前端点与前照灯前端之间的无效长度,适当后移发动机位置为前叉让位,货箱支撑架加长,货箱支撑架上安装更长的货箱,从而满足消费者的用大货箱装运这种低密度或结构松散货物的需求。手把管转向柱与前叉转向柱之间通过联动装置相连,形成手把管转向柱与前叉转向柱的联动。
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参见图3、图4,所述开裆弯梁2的后端与货箱支撑架的左、右纵梁31之间设置的前吊耳安装横梁35焊接固定。两纵梁与开裆弯梁独立开来设置,便于生产加工。
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原则精神的情况下进行些许改动的技术方案,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车架包括主梁、开裆弯梁、货箱支撑架,所述主梁上焊接有用于安装前叉转向柱的前叉立管,所述货箱支撑架的左、右纵梁由焊接的前、后横梁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的前端向前延伸,一用于安装转向柱的车头立管位于前叉立管前方焊接在主梁前端,所述车头立管的轴心线和前叉立管的轴心线均与主梁的轴心线相交,形成前叉立管位于车头立管后方的车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立管的上端高于前叉立管的上端,所述前叉立管的下端低于车头立管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立管的上端比前叉立管的上端高50~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立管的下端比车头立管的下端低50~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立管、车头立管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立管轴心线与前叉立管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50~3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裆弯梁与左、右纵梁为整体成型结构,所述开裆弯梁左、右两端的后部向后斜上方延伸后经折弯向后呈水平延伸形成左、右纵梁,前横梁与左、右纵梁前部的折弯处之间焊接连接梁形成货箱支撑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裆弯梁的后端与货箱支撑架的左、右纵梁之间设置的前吊耳安装横梁焊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支撑架的纵向长度比传统正三轮摩托车的货箱支撑架至少长200mm,其长度L1最长达22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的车头立管前端距货箱支撑架尾端的总长L2≤316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22318 CN203237347U (zh) | 2013-04-27 | 2013-04-27 | 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22318 CN203237347U (zh) | 2013-04-27 | 2013-04-27 | 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37347U true CN203237347U (zh) | 2013-10-16 |
Family
ID=49314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223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37347U (zh) | 2013-04-27 | 2013-04-27 | 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37347U (zh) |
-
2013
- 2013-04-27 CN CN 201320222318 patent/CN20323734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92215A (zh) | 一种轻质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 |
CN203237347U (zh) | 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 | |
CN103192917B (zh) | 正三轮摩托车 | |
CN103231764B (zh) | 正三轮摩托车的车架 | |
CN203237365U (zh) | 正三轮摩托车 | |
CN204801979U (zh) | 一种锻钢骨架与异型管结合式越野摩托车增强车架 | |
CN102259684B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1201686Y (zh) | 二轮、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201272457Y (zh) | 使用双燃料的两轮弯梁摩托车车架 | |
CN204341258U (zh) | 连杆转向独轮车 | |
CN201932293U (zh) | 电动三轮车车架 | |
CN204210652U (zh) | 正三轮摩托车用滚压厢板工程车厢 | |
CN201825183U (zh) | 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车架 | |
CN101096221A (zh) | 重载型两轮摩托车 | |
CN204871373U (zh) | 三轮摩托车车架结构 | |
CN2866307Y (zh) | 两轮摩托车车架 | |
CN201971096U (zh) | 一种电动三轮车车架 | |
CN202923804U (zh) | 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203142899U (zh) | 带可拆卸挡风板的三轮车车架 | |
CN210734389U (zh) | 三轮摩托车前延型车架及三轮摩托车 | |
CN202107067U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17260495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自行车 | |
CN2910756Y (zh) | 重载型两轮摩托车 | |
CN203921079U (zh) | 小越野摩托车车架 | |
CN205203247U (zh) | 越野摩托车车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