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06595U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906595U CN202906595U CN2012204777468U CN201220477746U CN202906595U CN 202906595 U CN202906595 U CN 202906595U CN 2012204777468 U CN2012204777468 U CN 2012204777468U CN 201220477746 U CN201220477746 U CN 201220477746U CN 202906595 U CN202906595 U CN 2029065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uberance
- coil
- motor according
- core back
- iron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H02K1/165—Shape, form or location of the slo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21—Magnetic cores
- H02K15/022—Magnetic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0—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e.g. applying insulating tapes
- H02K15/105—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e.g. applying insulating tapes to the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Y10T29/49012—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静止部具有定子铁芯、绝缘件以及线圈。定子铁芯具有折曲成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齿的径向内端部的周向宽度与齿的其他部分的周向宽度大致相同或比齿的其他部分的周向宽度小。并且,铁芯背部在多个齿之间具有向径向内侧凸起的凸出部、从凸出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豁口以及在豁口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沿轴向贯通铁芯背部的贯通孔。借助于凸出部,铁芯背部的径向尺寸被局部扩大。因此,在豁口附近的铁芯背部的磁阻被抑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的技术是将由层压钢板形成的直列式铁芯(straight core)折曲成环状来形成电动机的定子铁芯。例如在日本特开JP-A H11-069738公报中记载了关于使用直列式铁芯的以往的电动机。日本特开JP-A H11-069738公报(第0003段)记载了将层压多片冲裁板形成的部件折曲成环状来形成定子铁芯的内容。并且,在该公报(第0016段、第0026段、第0031段)记载了在背轭的齿之间形成具有V字状的豁口的折曲部的内容。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JP-AH11-069738号公报
然而,在日本特开JP-A H11-069738公报的结构中,在具有豁口的折曲部处,磁阻增大。并且如该公报的各图所示,在直列式铁芯,为了减少折曲成环状时的阻力,在豁口的尖端部形成俯视时呈大致圆形的贯通孔。该贯通孔在将定子铁芯折曲成环状后仍作为空隙而留下。由于这个空隙,折曲部的磁阻将进一步增大。那样的话,在相邻齿间的磁通的流动将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将直列式铁芯折曲成环状而形成定子铁芯的电动机中,能够抑制铁芯背部的磁阻增大的技术。
本申请例示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动机具有静止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被支撑为相对于所述静止部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静止部具有定子铁芯、绝缘件和线圈。所述定子铁芯具有被折曲成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所述绝缘件被安装于所述齿。所述线圈由缠绕在所述绝缘件的导线构成。所述齿的径向内端部的周向宽度与所述齿的其他部分的周向宽度大致相同或者比所述齿的其他部分的周向宽度小。所述铁芯背部在所述多个齿之间具有凸出部、豁口和贯通孔。所述凸出部向径向内侧凸起。所述豁口从所述凸出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所述贯通孔在豁口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沿轴向贯通所述铁芯背部。借助于所述凸出部,所述铁芯背部的径向尺寸局部扩大。
根据本申请例示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电动机,能够抑制在豁口附近的铁芯背部的磁阻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机的横向剖视图。
图2为电动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图4为直列式铁芯的局部立体图。
图5为铁芯背部的局部俯视图。
图6为定子单元的局部横向剖视图。
图7为表示电动机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形成线圈时的样子的图。
标号说明
1、1A 电动机
2、2A静止部
3,3A旋转部
4直列式铁芯
9、9A 中心轴线
21机壳
22盖部
23定子单元
24下轴承部
25上轴承部
31轴
32转子铁芯
33磁铁
40铁芯段
41、41A 铁芯背部
42、42A 齿
43连接部
44端面
45、45A 豁口
46、46A 贯通孔
47、47A 凸出部
48圆弧部
50线圈架
51导线
231、231A 定子铁芯
232、232A 绝缘件
233、233A 线圈
461第一曲面
462第二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实用新型例示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1.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
图1为将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1A以垂直于中心轴线9A的平面切断的横向剖视图。如图1所示,电动机1A具有静止部2A和旋转部3A。旋转部3A被支撑为相对于静止部2A能够以中心轴线9A为中心旋转。
静止部2A具有定子铁芯231A、绝缘件232A以及线圈233A。定子铁芯231A具有被折曲成环状的铁芯背部41A和从铁芯背部41A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42A。齿42A的径向内端部的周向宽度与齿42A的其他部分的周向宽度大致相同或比齿42A的其他部分的周向宽度小。绝缘件232A被安装于齿42A。线圈233A由缠绕于绝缘件232A的导线构成。
铁芯背部41A具有向径向内侧凸起的多个凸出部47A。各凸出部47A分别被配置在多个齿42A之间。并且,铁芯背部41A具有从各凸出部47A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豁口45A。并且,在各豁口45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贯通孔46A。贯通孔46A沿轴向贯通铁芯背部41A。
在该电动机1A中,凸出部47A局部地扩大了铁芯背部41A的径向尺寸。由此,抑制了在豁口45A的附近的铁芯背部41A的磁阻的增大。
2.更加具体的实施方式
2-1.电动机的整体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将沿电动机1的中心轴线9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这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定义了上下方向,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动机使用时的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例如被搭载在汽车,用于产生动力转向装置的驱动力。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也可用于其他的已知的用途中。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也可作为汽车的其他的部位、例如作为发动机冷却用的风扇的驱动源被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也可搭载在家电产品、OA设备、医疗设备等,产生各种的驱动力。
图2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1的纵向剖视图。如图2所示,电动机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被固定在成为驱动对象的装置的框体。旋转部3被支撑为相对于静止部2能够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机壳21、盖部22、定子单元23、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
机壳21为有底大致圆筒状的壳体。盖部22为覆盖机壳21的上部的开口的大致板状的部件。定子单元23、下轴承部24、后述的转子铁芯32以及后述的多个磁铁33被容纳在由机壳21和盖部22所包围的内部空间。在机壳21的下表面的中央设置有用于保持下轴承部24的凹部211。在盖部22的中央设置有用于保持上轴承部25的圆孔221。
定子单元23起到作为根据驱动电流产生磁通的电枢的作用。定子单元23具有定子铁芯231、绝缘体232、线圈233以及树脂体234。
图3为定子铁芯231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定子铁芯231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41和从铁芯背部41朝向径向(与中心轴线9垂直的方向。下同)内侧突出的多个齿42。各齿42在周向大致等间隔排列。并且,如图2所示,铁芯背部41被固定在机壳21的侧壁的内周面。定子铁芯231例如由将多片电磁钢板在轴向(沿中心轴线9的方向。下同)层叠起来而成的层压钢板形成。
绝缘件232为介于齿42和线圈233之间的树脂制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件232沿径向呈大致筒状地延伸。绝缘件232被安装于齿42,覆盖各齿42的除了径向内侧的端面以外的面,即,覆盖各齿42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两个侧面。线圈233由缠绕成覆盖绝缘件232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两个侧面的导线构成。
树脂体234通过嵌入成型形成在齿42的周围。树脂体234覆盖除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外的齿42、绝缘件232以及线圈233。
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将旋转部3侧的轴31支撑为能够旋转。本实施方式的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使用通过球体使外圈和内圈相对旋转的球轴承。但是,也可使用滑动轴承和流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来代替球轴承。
下轴承部24的外圈241被固定在机壳21的凹部211。并且,上轴承部25的外圈251被固定在构成圆孔221的盖部22的内周面和从该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缘部。另一方面,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的内圈242、252被固定于轴31。由此,轴31相对于机壳21以及盖部22被支撑为能够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3具有轴31、转子铁芯32以及多个磁铁33。
轴31为沿中心轴线9上下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件。轴31由上述的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支撑着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并且,轴31具有突出至比盖部22靠上方的位置的头部311。头部311通过齿轮等动力传动机构与汽车的动力转向装置等连接。
转子铁芯32以及多个磁铁33被配置在定子单元23的径向内侧,且随轴31一起旋转。转子铁芯32为被固定在轴31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多个磁铁33通过例如粘接剂固定在转子铁芯32的外周面。各磁铁33的径向外侧的面成为与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对置的磁极面。多个磁铁33以使N极的磁极面与S极的磁极面交替排列的方式在周向等间隔排列。
另外,也可使用在周向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的一个圆环状的磁铁代替多个磁铁33。
在这样的电动机1中,如果给静止部2的线圈233施加驱动电流,则在定子铁芯231的多个齿42产生径向的磁通。而且,由于齿42和磁铁33之间的磁通的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2-2.关于定子单元
接下来,对上述的定子单元23的更加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为将定子铁芯231展开的所谓的直列式铁芯4的局部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231是通过将图4的直列式铁芯4折曲成环状而得到的。如图4所示,定子铁芯231的铁芯背部41被分成与多个齿42的各个齿对应的多个铁芯段40。并且,多个铁芯段40通过具有挠性的连接部43连接成带状。定子铁芯231的制造时,通过使这样的直列式铁芯4的连接部43变形,使互相相邻的铁芯段40的端面44彼此接触。由此,形成环状的铁芯背部41。
图5为定子铁芯231的铁芯背部41的局部俯视图。如图5所示,在互相相邻的铁芯段40之间形成有豁口45。并且,在这个豁口45,互相相邻的铁芯段40的端面44彼此接触。豁口45位于多个齿42之间的位置且从铁芯背部41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外侧延伸。
在豁口45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沿轴向贯通铁芯背部41的贯通孔46。并且,在贯通孔46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将互相相邻的铁芯段40在周向连接起来的连接部43。贯通孔46提高了连接部43的挠性,由此,容易将直列式铁芯4折曲成环状。对于贯通孔46的内周面的径向内侧附近,其曲率中心在贯通孔46的外部,即,相对于贯通孔46的内部形成凸形状的第二曲面462。由于具有第二曲面462,减少了将直列式铁芯4折曲成环状时的铁芯段40的端面44的紧贴度的偏差。也就是说,在贯通孔46不具有紧贴度有很大影响。仅是由于加工误差而稍微突出,也会在端面整体产生间隙。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需要严格管理铁芯段40的加工公差,但这样会增加制造成本。在这部分实施倒角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那样不得不增加贯通孔46的尺寸,导致了磁阻的增大。通过使贯通孔46具有第二曲面462,在能够获得使端面44稳定地紧贴从而降低了磁阻的效果的同时,能够避免伴随着贯通孔46的无用的扩大而导致的磁阻的增大。
在豁口45以及贯通孔46,铁芯背部41在周向不连续。因此,豁口45以及贯通孔46的每单位面积的磁阻比铁芯背部41的其他的部位的每单位面积的磁阻大。特别是贯通孔46,在将直列式铁芯4折曲成环状后作为空隙而存在,因此磁通更加难以通过。并且,由于连接部43也施加了塑性加工,因此,与自然状态的层压钢板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磁阻增大。
考虑到上述的这些原因,在本实施方式的铁芯背部41设置有多个凸出部47。各凸出部47在多个齿42之间朝向径向内侧呈凸状凸起。如图3以及图5所示,凸出部47在豁口45的附近设置于相邻的铁芯段40两者。即,豁口45从凸出部47的表面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且,铁芯背部41在凸出部47和齿42之间具有不向径向内侧凸起的圆弧部48。
凸出部47将铁芯背部41的径向尺寸局部扩大。因此,铁芯段40的端面44的面积与没有凸出部47的情况相比变大了。由此,在豁口45附近的磁路被扩大了,降低了铁芯背部41的周向的磁阻。其结果是,在互相相邻的齿42之间磁通在周向容易流通。
优选凸出部47将铁芯背部41的径向尺寸扩大贯通孔46的径向尺寸以上。也就是说,优选在与贯通孔46在径向重叠的部分,铁芯背部41的除去贯通孔46之外的径向尺寸比圆弧部48的径向尺寸大。这样做的话,能够利用凸出部47来弥补由于贯通孔46而导致的磁路的缩小。
并且,如在图5中放大表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46的内周面由第一曲面461和位于比第一曲面46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一对第二曲面462形成。第一曲面461以及一对第二曲面462分别为俯视呈大致圆弧状的曲面。第一曲面461以及一对第二曲面462光滑连续。第一曲面461的曲率中心91位于贯通孔46的内部。另一方面,一对第二曲面462的曲率中心92分别位于贯通孔46的外部。
被第一曲面461包围的部分的周向的最大宽度比一对第二曲面462所夹的部分的周向的最大宽度大。因此,在贯通孔46中,周向磁阻特别大的是被第一曲面461包围的部分。因此,优选凸出部47的径向尺寸为第一曲面461的径向尺寸以上的值。也就是,若将凸出部47的径向尺寸(从中心轴线9到凸出部47的径向内端部的径向距离、与从中心轴线9到圆弧部48的内周面的径向距离的差)设为Da,将第一曲面461的径向尺寸(从中心轴线9到第一曲面461和第二曲面的边界部为止的径向距离、与从中心轴线到第一曲面461的径向外端部的径向距离的差)设为Dc,则优选Dc≤Da。
那样的话,被第一曲面461包围的部分产生的磁阻的增加量被凸出部47所抵消。
并且,更优选的是,凸出部47的径向尺寸Da为第一曲面461的径向尺寸Dc和连接部43的径向尺寸之和以上的值。即,若将连接部43的径向尺寸(从第一曲面461的径向外端部到铁芯背部41的外周面的径向距离)设为Dd,则更优选的是Dc+Dd≤Da。那样的话,由被第一曲面461包围的部分以及连接部43产生的磁阻的增加量被凸出部47所抵消。
并且,更为优选的是,凸出部47的径向尺寸Da为第一曲面461的径向尺寸Dc、连接部43的径向尺寸Dd、以及第二曲面462的径向尺寸之和以上的值。即,若将第二曲面462的径向尺寸(从中心轴线到第二曲面462的径向内端部的径向距离,与从中心轴线9到第一曲面461和第二曲面的边界部为止的径向距离的差)设为De,则更为优选的是,Dc+Dd+De≤Da。那样的话,由贯通孔46以及连接部42的整体产生的磁阻的增加量被凸出部47所抵消。
另一方面,如果凸出部47的径向尺寸Da过大的话,配置线圈233的空间就缩小了。因此,例如优选凸出部47的径向尺寸Da为圆弧部48的径向尺寸的1/2倍以下的值。即,如果将圆弧部48的径向尺寸设为Db的话,则优选Da≤Db/2。这样做的话,在抑制铁芯背部41的磁阻的同时,能够确保宽敞的配置线圈233的空间。
并且,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出部47的表面俯视时构成了形成光滑曲线的曲面。即,本实施方式的凸出部47不是磁通难以通过的方形。因此,凸出部47的整体被作为磁路有效地利用。并且,由于排除了多余的方形,因此在凸出部47的径向内侧,确保了更加宽敞的配置线圈233的空间。
图6为在齿42的附近的定子单元23的局部横向剖视图。但是,在图6中,省略了树脂体234的图示。线圈233在后述的制造工序的步骤S2在周向被压缩。其结果是,如图6所示,在齿42的侧方位置,导线51的截面至少局部变形。变形后的导线51的截面,例如成为大致六边形或椭圆形。在齿42的侧方位置,由于线圈233内的导线51的间隙被缩小,因而提高了线圈233的占积率。
在同样大的电动机1中,线圈233的占积率提高了的话,电动机1的输出也就提高了。并且,线圈233的占积率提高了的话,即使将电动机1小型化也能够维持电动机1的输出。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凸出部47使铁芯背部41的磁阻降低。由此,电动机1的输出效率被进一步提高了。即,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话,能够获得小型且输出高的电动机1。并且,线圈233的占积率提高了的话,将导线51的直径变粗也成为可能。那样的话,由于导线51自身的电阻被降低了,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动机1的输出效率。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周向没有扩大。即,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的周向宽度与齿42的其他部分的周向宽度大致相同。因此,在后述的制造工序中,能够将齿42插入绝缘件232和预先形成为环状的线圈23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233的一部分配置在凸出部47的径向内侧。即,线圈233的一部分与凸出部47的一部分在径向重叠。并且,绝缘件232具有从齿42的基端部附近沿周向延伸到豁口45的附近的凸缘部65。凸缘部65介于线圈233和铁芯背部41之间。并且,凸缘部65的一部分与凸出部47的一部分在径向重叠。
并且,线圈233的其他的一部分配置在比凸出部47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线圈233的一部分与凸出部47的一部分在周向重叠。由此,确保了更加宽敞的线圈233的配置区域。在后述的制造工序中,将预先形成为环状的线圈233安装在绝缘件232。因此,容易将导线配置到与凸缘部47在周向重叠的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凸出部47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线圈233的周向的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逐渐地变大。另一方面,在与凸出部47在周向重叠的区域,线圈233的周向的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逐渐变小。由此,在多个齿之间线圈233被更加高效率地配置。
2-3.定子单元的制造流程
图7为表示上述的电动机1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流程图。以下,参照图7对制造电动机1的定子单元23的流程进行说明。
在制造定子单元23时,首先准备线圈架50。并且,将导线51缠绕在线圈架50形成线圈233(步骤S1)。线圈架50使用例如比绝缘件232的刚性高的金属制的工具。并且,线圈架50具有与绝缘件232的安装线圈233的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
接下来,将线圈233至少局部压缩(步骤S2)。图8为表示将线圈233压缩的样子的图。这里,如图8中的空白箭头所示,将线圈233在周向进行压缩,使导线在粗细方向产生塑性变形。由此,使线圈233内的导线51的间隙缩小,提高线圈233的占积率。
接下来,将线圈233安装至绝缘件232(步骤S3)。在此,将形成为环状的线圈233从线圈架50取下,将绝缘件232插入到该线圈233的内侧。由此,将线圈233保持在绝缘件232。
接下来,将保持有线圈233的绝缘件232安装至齿42(步骤S4)。在此,相对于如图4所示的展开状态的直列式铁芯4的齿42安装绝缘件232。齿42的末端部没有在周向扩大。因此,齿42能够容易地插入到线圈233以及绝缘件232的内侧。
在步骤S4中,将绝缘件232以及线圈233相对于直列式铁芯4的全部的齿42进行安装。此后,通过使连接部43变形,将铁芯背部41折曲成环状(步骤S5)。由此,得到环状的定子单元233。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线圈相对于绝缘件的安装在将绝缘件安装至齿之前或之后进行都可以。例如,也可以在将绝缘件安装至齿之后相对于绝缘件安装线圈。
凸出部既可以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为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形状,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凸出部的表面既可以为比铁芯背部的其他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大的凹形状的曲面、或者也可以为平面。根据这些形状,铁芯背部的径向尺寸局部扩大即可。
互相相邻的铁芯段的端面在豁口处既可以互相接触也可以隔着微小的间隙对置。并且设置在豁口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的贯通孔既可以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被圆环状的曲面包围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例如,贯通孔的形状俯视时也可以为椭圆形或菱形。
并且,齿的周向宽度既可以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在全长范围大致相同,也可以在齿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收窄。即,齿的径向内端部的周向宽度可以比齿的其他的部分的周向宽度小。
并且,被折曲成环状的铁芯背部的外周面俯视时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并且,安装在各齿的绝缘件既可以是由一个部件形成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部件形成。
另外,关于各部件的细微部分的形状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图所表示的形状不同。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提及的各要素,在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组合。
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于电动机。
Claims (18)
1.一种电动机,其包括: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其被支撑为相对于所述静止部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静止部包括:
定子铁芯,其具有:折曲成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
绝缘件,其安装于所述齿;以及
线圈,其由缠绕在所述绝缘件的导线构成,
所述电动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齿的径向内端部的周向宽度与所述齿的其他部分的周向宽度相同,或者比所述齿的其他部分的周向宽度小,
所述铁芯背部在所述多个齿之间具有:
向径向内侧凸起的凸出部;
从所述凸出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豁口;以及
贯通孔,其在所述豁口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沿轴向贯通所述铁芯背部,
借助于所述凸出部,所述铁芯背部的径向尺寸局部扩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铁芯背部具有位于所述凸出部和所述齿之间的圆弧部,
在与所述贯通孔在径向重叠的部分,所述铁芯背部的除去所述贯通孔之外的径向尺寸在所述圆弧部的径向尺寸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铁芯背部具有位于所述凸出部和所述齿之间的圆弧部,
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具有:
第一曲面,其曲率中心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内部;以及
第二曲面,其位于比所述第一曲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该第二曲面的曲率中心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外部,
若将所述凸出部的径向尺寸设为Da,将所述圆弧部的径向尺寸设为Db,将所述第一曲面的径向尺寸设为Dc,则满足以下关系:
Dc≤Da≤Db/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铁芯背部在所述贯通孔的径向外侧具有在周向连续的连接部,
若将所述连接部的径向尺寸设为Dd,则满足以下关系:
Dc+Dd≤Da≤Db/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若将所述第二曲面的径向尺寸设为De,则满足以下关系:
Dc+Dd+De≤Da≤Db/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凸出部为凸形状,
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凸出部在径向重叠,
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凸出部在周向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凸出部为凸形状,
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凸出部在径向重叠,
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凸出部在周向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凸出部为凸形状,
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凸出部在径向重叠,
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凸出部在周向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凸出部为凸形状,
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凸出部在径向重叠,
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凸出部在周向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凸出部为凸形状,
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凸出部在径向重叠,
所述线圈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凸出部在周向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线圈的位于比所述凸出部靠径向内侧位置的部分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小,
所述线圈的与所述凸出部在周向重叠的部分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线圈的位于比所述凸出部靠径向内侧位置的部分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小,
所述线圈的与所述凸出部在周向重叠的部分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线圈的位于比所述凸出部靠径向内侧位置的部分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小,
所述线圈的与所述凸出部在周向重叠的部分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线圈的位于比所述凸出部靠径向内侧位置的部分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小,
所述线圈的与所述凸出部在周向重叠的部分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线圈的位于比所述凸出部靠径向内侧位置的部分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小,
所述线圈的与所述凸出部在周向重叠的部分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凸出部的表面为曲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在所述齿的侧方位置,所述导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为六边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在所述齿的侧方位置,所述导线的至少一部分的截面为六边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03922 | 2011-09-19 | ||
JP2011203922A JP5862145B2 (ja) | 2011-09-19 | 2011-09-19 |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906595U true CN202906595U (zh) | 2013-04-24 |
Family
ID=479141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477746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06595U (zh) | 2011-09-19 | 2012-09-18 | 电动机 |
CN20121034763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23167B (zh) | 2011-09-19 | 2012-09-18 | 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4763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23167B (zh) | 2011-09-19 | 2012-09-18 | 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31222B2 (zh) |
JP (1) | JP5862145B2 (zh) |
CN (2) | CN202906595U (zh) |
DE (1) | DE112012003897T5 (zh) |
WO (1) | WO20130423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60837B2 (ja) * | 2013-07-05 | 2017-01-1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鉄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5743238A (zh) * | 2016-05-17 | 2016-07-06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链式电动机及其铁芯总成 |
US20180159384A1 (en) * | 2016-12-07 | 2018-06-07 | Nidec Servo Corporation | Motor |
TWI620399B (zh) * | 2016-12-19 | 2018-04-01 | 群光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定子組件與卡合式定子鐵芯 |
KR102762632B1 (ko) | 2017-01-10 | 2025-02-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가동코어형 왕복동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왕복동식 압축기 |
WO2019111777A1 (ja) * | 2017-12-07 | 2019-06-13 | 京セラインダストリアルツールズ株式会社 | 固定子鉄心、固定子鉄心の製造方法 |
CN115241999A (zh) * | 2018-01-18 | 2022-10-25 |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 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 |
JP2019176542A (ja) * | 2018-03-27 | 2019-10-10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電動モータ |
WO2019189478A1 (ja) * | 2018-03-30 | 2019-10-03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
DE102018112347A1 (de) | 2018-05-23 | 2019-11-28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Wickl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 Wicklung |
KR102656561B1 (ko) * | 2018-10-01 | 2024-04-12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모터 |
EP3745559B1 (en) * | 2019-05-27 | 2022-03-09 | Magnax Bv | Stator for an axial flux machine |
JP6773182B1 (ja) | 2019-06-27 | 2020-10-21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モータ、圧縮機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
JP7226189B2 (ja) * | 2019-08-27 | 2023-02-2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モータ |
KR102478369B1 (ko) * | 2020-10-13 | 2022-12-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팬 모터 |
DE102021106186A1 (de) * | 2021-03-15 | 2022-09-15 |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 Modular aufgebautes, segmentiertes Statorpaket |
DE112021008216T5 (de) * | 2021-09-09 | 2024-07-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Stator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Elektromotor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ators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74939U (zh) * | 1979-11-12 | 1981-06-19 | ||
GB8919024D0 (en) | 1989-08-21 | 1989-10-04 | Switched Reluctance Drives Ltd |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 reluctance machines |
JP3017085B2 (ja) | 1995-11-02 | 2000-03-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411653B (en) | 1997-04-11 | 2000-11-11 | Toshiba Corp | Stator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JP3860302B2 (ja) | 1997-08-06 | 2006-12-20 | 日本電産シバウラ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巻線方法及びステータ巻線装置 |
JPH11299134A (ja) * | 1998-04-15 | 1999-10-29 |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 ステータコア |
JP2000014057A (ja) * | 1998-06-18 | 2000-01-14 | Nippon Densan Corp | 回転機の電機子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FR2823614B1 (fr) * | 2001-04-17 | 2008-07-11 | Leroy Somer Moteurs | Machine tournante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 stator forme de secteurs assembles |
US6919665B2 (en) * | 2003-09-30 | 2005-07-19 | Nidec Shibaura Corporation | Stator core, an electric motor in which it is utilize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ator core |
JP2006340509A (ja) | 2005-06-02 | 2006-12-14 | Mitsuba Corp |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電動機 |
US7348706B2 (en) * | 2005-10-31 | 2008-03-25 | A. O. Smith Corporation | Sta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5237988B2 (ja) * | 2006-02-28 | 2013-07-17 |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 積層鉄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613918B2 (ja) * | 2007-03-12 | 2011-01-1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US8106561B2 (en) * | 2007-05-09 | 2012-01-31 | Mitsui High-Tec, Inc. | Laminated co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2008306816A (ja) * | 2007-06-06 | 2008-12-18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分割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
JP2009136091A (ja) * | 2007-11-30 | 2009-06-18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テータ |
JP2010011706A (ja) | 2008-06-30 | 2010-01-14 | Nidec Sankyo Corp | モータ |
JP5434227B2 (ja) | 2009-04-20 | 2014-03-0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製造方法 |
JP2011024352A (ja) | 2009-07-16 | 2011-02-03 |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
JP5537964B2 (ja) * | 2010-01-19 | 2014-07-0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回転電機 |
-
2011
- 2011-09-19 JP JP2011203922A patent/JP586214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9-14 WO PCT/JP2012/005879 patent/WO201304234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9-14 US US14/344,400 patent/US953122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9-14 DE DE112012003897.5T patent/DE112012003897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9-18 CN CN2012204777468U patent/CN2029065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09-18 CN CN201210347633.0A patent/CN10302316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23167B (zh) | 2015-05-20 |
DE112012003897T5 (de) | 2014-07-24 |
JP2013066313A (ja) | 2013-04-11 |
US9531222B2 (en) | 2016-12-27 |
WO2013042341A1 (en) | 2013-03-28 |
US20140346918A1 (en) | 2014-11-27 |
JP5862145B2 (ja) | 2016-02-16 |
CN103023167A (zh) | 2013-04-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06595U (zh) | 电动机 | |
JP6208365B2 (ja) | ステータ及び回転機 | |
CN110556947B (zh) | 一种内置式永磁电机 | |
EP3203611B1 (en) | Motor and stator thereof | |
CN203206002U (zh) | 定子冲片及电机 | |
JP5248048B2 (ja) |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回転電機 | |
CN102983685A (zh) | 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和旋转电机 | |
JP2009100489A (ja) | スロットレス形回転電機 | |
JP2006238682A (ja) | ステータとこれを有する電気モーター | |
JP6771590B2 (ja) |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 |
EP1701427A1 (en) | Stator of motor | |
JP6216603B2 (ja) | 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 |
JP2009177907A (ja) | 回転電動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転電動機 | |
JP2013247763A (ja) | 電動機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天井扇 | |
CN108781006B (zh) |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 |
JP2006271142A (ja) | 回転機 | |
JP4926192B2 (ja) | 電動機の固定子 | |
CN110299775B (zh) | 电机转子及应用该电机转子的电机 | |
JP2009100625A (ja) | ステ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 |
JP2008022592A (ja) | 電動モータ | |
JP2005333752A (ja) | モータのコアユニット及びコイルユニット | |
TW200644383A (en) | Motor stator | |
WO2025074575A1 (ja) | ステ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組立方法 | |
KR20240048175A (ko) | 모터 | |
CN119853334A (zh) | 电机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