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76519U - 脊椎固定牵引器 - Google Patents
脊椎固定牵引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776519U CN202776519U CN 201220336850 CN201220336850U CN202776519U CN 202776519 U CN202776519 U CN 202776519U CN 201220336850 CN201220336850 CN 201220336850 CN 201220336850 U CN201220336850 U CN 201220336850U CN 202776519 U CN202776519 U CN 2027765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vertebra tractor
- fixing according
- ball
- tra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脊椎固定牵引器包括二骨钉、二球窝接头、二连杆与一连接器。骨钉一端具有外螺纹供锁入椎骨,另一端可拆卸地设有圆弧枢件,而球窝接头供骨钉的枢件套合,使得患者在装设脊椎固定牵引器后仍可进行微幅的活动。另纵向以连杆配合连接器以连接各球窝接头,连接器具挠性,且连杆与连接器以螺纹套合手段可调节各球窝接头的间距。故本实用新型可以各角度适度调整并具有挠性,降低对椎体骨节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脊椎定位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灵活调动、降低不良影响的脊椎固定牵引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许多人体或动物的脊椎问题靠融合手术解决,也是目前脊椎手术的主流之一,但是最近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例如,融合手术使用的传统骨钉、骨板的刚性固定效果过强,使脊椎活动度减低,令人感觉背部僵硬不适。其次由于骨钉、骨板的刚性固定效果过强,造成脊椎整体吸收冲击效应减弱,而其它正常椎体负重过度,改变椎体生物力学行为,导致邻近脊椎退化病变情形增多。
前述问题是导致脊椎必须再一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因此脊椎手术也在不断精进研发中,非融合手术乃应运而生。非融合技术的原理乃在于利用固定装置稳定脊椎,并且引导分散脊椎受力与震动,期望有弹性地解决过硬的问题,避免几年后脊椎又需再次开刀的困境。这种非融合技术主要是依靠后侧椎弓骨钉的一动态脊椎固定系统与一腰椎棘突间稳定装置。前述设计应用于脊椎狭窄、脊椎滑脱、椎间盘病变乃至脊椎侧弯患者皆可受惠。
但是,前述脊椎固定牵引器是使用椎弓骨钉锁在椎体中,并使用刚性或挠性的连接杆件来连结上下骨钉,而连接杆件连结交会处多为固定式,无法作相对转动,部分连接杆件亦是刚性材质(就算部分连接杆件具有挠性,但整体而言仍形成刚性固定)。此外,这种连接杆件无法调整连结距离。虽然确实可以稳定脊椎骨节,但却无法提供适当的微调弹性,限制病人椎体活动范围。同时因结构刚性太高,改变骨节力学行为,长期下来仍容易导致诱发邻近骨节受损现象。
前述所提及的现有技术包括:US2007/0093820揭示一种动态的挠性杆,夹持于单轴式骨骼螺钉的容纳件内。另有EP 1795134和EP 1900334记载一种脊椎稳定系统,具有挠性弹料杆和多轴式骨骼螺钉。包括挠性弹料杆的动态稳定系统,适于控制(尤其是阻尼效果)脊柱运动节段的轴向压缩和延伸。而US2007/049937揭示一种杆状植入体,包括有挠性段的金属性空心杆,在杆壁呈蜗形凹部形式。另有中国台湾申请案号098129327号发明,是在杆状植入体加入弹料的优点,可使轴向伸张和压缩运动有动态阻尼。
前述设计仍然无法全然改善椎体活动挠性与稳定性,也对骨节力学行为产生较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固定牵引器,可以各角度适度调整并具有挠性,降低对椎体骨节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适用于稳定脊柱的转动和剪力运动的情况。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脊椎固定牵引器包含:二骨钉、二球窝接头、二连杆及一连接器。骨钉的一端具有螺纹供锁入椎骨,骨钉另一端具有一圆弧枢件。球窝接头一端具有球窝供圆弧枢件可枢转地定位,且于球窝接头上开设有一贯孔。连杆二端皆设有一连杆螺纹,而连杆可滑动地贯穿贯孔。而连接器具有挠性,且连接器二端皆设有一螺座,以螺座螺接连杆螺纹。
借此,本实用新型以球窝接头灵活微调、螺纹伸缩延伸与连接器挠性材质的混合搭配,能够提供脊椎固定牵引器灵活地相对运动空间,并且在植入后依椎体结构自动调整角度,有效增加上下椎体活动挠性与稳定性,降低植入物对骨节力学行为的影响,确实改善病人的椎体效能。
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则是将连杆螺纹采为外螺纹型式。且连接器内具有一中空管状空间,而螺座是以中空管状空间二端处开设一内螺纹而成。特别是内螺纹具有较长行程,以供连杆螺纹能在螺合后伸缩调整,进而微调各骨钉彼此的距离。除此之外,另一种相反的实施方式则可以让连杆螺纹采用内螺纹型式,且螺座是于连接器二端处开设一外螺纹,同样能发挥微调距离的效果。
依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脊椎固定牵引器的骨钉与圆弧枢件是采用一埋入螺件组合。埋入螺件可以是具有一四边型内凹槽或具有一六边型内凹槽,以供使用利用四角或六角工具锁入施力。
而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方式,让球窝接头的球窝一端供圆弧枢件可枢转地定位,而球窝另一端向外开放呈一通道,且贯孔通过通道;另包含一拆卸盖容置在通道内且限位圆弧枢件。前述拆卸盖可相对应圆弧枢件设有一内凹弧面,并可以在拆卸盖上开设有一穿孔,以穿孔衔接贯孔供连杆可滑动地通过。
前述连接器材质是采用聚胺酯、聚碳酸酯胺酯(PCU)或聚硅氧烷。而前述骨钉材质为钛系合金或铬钼系合金。
因此,上述诸实施方式通过特殊设计的配合运作,解决前述已知结构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脊椎固定牵引器的组合剖视图;
图2绘示图1的脊椎固定牵引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3绘示图1的脊椎固定牵引器的剖视动作图;
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脊椎固定牵引器的一立体图;
图5绘示图4的立体透视分解图;
图6绘示图4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脊椎固定牵引器
200:骨钉 210:螺纹
220:螺孔 230:圆弧枢件
240:埋入螺件
300:球窝接头 310:球窝
320:贯孔
400:连杆 410:连杆螺纹
500:连接器 501:中空管状空间
510:螺座 520:内螺纹
600:拆卸盖 601:内凹弧面
602:穿孔 610:平直螺件
620: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脊椎固定牵引器的组合剖视图。而以图2绘示图1的脊椎固定牵引器的分解剖视图。另以图3绘示图1的脊椎固定牵引器的剖视动作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脊椎固定牵引器100包含二骨钉200、二球窝接头300、二连杆400及一连接器500。前述构件的一实施方式的详细设计内容如下:
骨钉200材质为钛系合金或铬钼系合金,骨钉200的一端具有螺纹210供锁入椎骨,且骨钉200另一端具有一螺孔220,另一圆弧枢件230搭配一埋入螺件240螺合定位在前述螺孔220处,而埋入螺件240端部具有一四边型内凹槽或六边型内凹槽供使用利用四角或六角工具锁入施力。
球窝接头300,其一端具有一球窝310供圆弧枢件230可枢转地定位于内,且于球窝接头300上开设有一贯孔320。
连杆400,其二端皆设有一连杆螺纹410,且连杆螺纹410为外螺纹型式;而连杆400可滑动地贯穿贯孔320。
连接器500以具挠性材质制成,可是采用聚胺酯、聚碳酸酯胺酯(PCU)或聚硅氧烷材质,连接器500内具一中空管状空间501,且连接器500二端皆设有一螺座510,前述螺座510是于中空管状空间501二端处开设一内螺纹520。特别是在连接器500的内螺纹520设计具有较长行程,以供连杆400的连杆螺纹410伸缩调整。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不同于传统使用刚性杆件或单纯具有一枢球座的设计,连杆400受到轴向作用的压缩或张力时,连接器500会产生弹性变形,且利用挠性承受适当弯曲与扭转负荷,有效增加对骨钉200及连杆400的弹性支撑,此力量通常是起自于脊椎运动节段的弯曲或伸展运动。故连接器500承受弯曲、扭转力,将使得患者在装设脊椎固定牵引器100后仍可进行微幅的活动。
此外,本实用新型相连连杆400及连接器500的纵向长度可依据椎体高度适度调整,让骨钉200与椎骨间的固定效果更加稳固并具有挠性,降低脊椎固定牵引器100对椎体骨节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脊椎固定牵引器的立体图。而图5绘示出图4的立体透视分解图。再配合图6绘示图4的剖视图。
再请参阅图4-图6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脊椎固定牵引器100包含二骨钉200、二拆卸盖600、二球窝接头300、二连杆400及一连接器500。前述构件的一实施方式的详细设计内容如下:
骨钉200的一端具有螺纹210供锁入椎骨,且骨钉200另一端具有一螺孔220,另一圆弧枢件230搭配一平直螺件610定位在前述螺孔220处,而平直螺件610端部具有一四边型内凹槽或六边型内凹槽供使用利用四角或六角工具锁入施力。
球窝接头300,其一端具有一球窝310供圆弧枢件230可枢转地定位于内,且于球窝接头300上开设有一贯孔320。在球窝300另一端向外开放呈一通道620,且贯孔320通过通道620;
另包含一拆卸盖600被容置在通道620内,且拆卸盖600限位圆弧枢件230。拆卸盖600相对应圆弧枢件230设有一内凹弧面601,并在拆卸盖600上开设有一穿孔602,以穿孔602衔接贯孔320。
连杆400,其二端皆设有一连杆螺纹410,且连杆螺纹410为外螺纹型式;而连杆400可滑动地贯穿前述贯孔320及穿孔602。
连接器500同样以具挠性材质制成,连接器500内具有一中空管状空间501,且连接器500二端皆设有一螺座510,螺座510可以呈杯状,且螺座510套设在中空管状空间501二端处,并在螺座510内开设一内螺纹520供连杆400的连杆螺纹410伸缩调整。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诸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脊椎固定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二骨钉,其一端具有一螺纹供锁入一脊椎骨,该骨钉另一端具有一圆弧枢件;
二球窝接头,其一端具有一球窝供该圆弧枢件可枢转地定位,且于该球窝接头上开设有一贯孔;
二连杆,其二端皆设有一连杆螺纹,而该连杆可滑动地贯穿该贯孔;以及
一连接器具挠性,且该连接器二端皆设有一螺座,以该螺座连接该连杆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固定牵引器,其特征在于:
该连杆螺纹为外螺纹型式;及
该连接器内具有一中空管状空间,且该螺座可以呈杯状,且该螺座套设在该中空管状空间二端处,并在该螺座内开设一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椎固定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的该内螺纹具有较长行程,以供该连杆螺纹伸缩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固定牵引器,其特征在于:
该连杆螺纹采用内螺纹型式;及
该螺座是于该连接器二端处开设一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固定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该骨钉与该圆弧枢件是采用一埋入螺件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椎固定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该埋入螺件具有一四边型内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椎固定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该埋入螺件具有一六边型内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固定牵引器,其特征在于:
该球窝接头的该球窝一端供该圆弧枢件可枢转地定位,而该球窝另一端向外开放呈一通道,且该贯孔通过该通道;及
另包含一拆卸盖,容置在该通道内且限位该圆弧枢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脊椎固定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该拆卸盖相对应该圆弧枢件设有一内凹弧面,并在该拆卸盖上开设有一穿孔,以该穿孔衔接该贯孔供该连杆可滑动地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固定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材质是采用聚胺酯、聚碳酸酯胺酯或聚硅氧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固定牵引器,其特征在于,该骨钉材质为钛系合金或铬钼系合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36850 CN202776519U (zh) | 2012-07-11 | 2012-07-11 | 脊椎固定牵引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36850 CN202776519U (zh) | 2012-07-11 | 2012-07-11 | 脊椎固定牵引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776519U true CN202776519U (zh) | 2013-03-13 |
Family
ID=47803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3685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76519U (zh) | 2012-07-11 | 2012-07-11 | 脊椎固定牵引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776519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39780A1 (en) * | 2016-02-12 | 2017-08-17 | Nuvasive, Inc. | Magnetically actuateable rod insertion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CN108814695A (zh) * | 2018-05-30 | 2018-11-16 | 广东知识城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整形科脊柱微创多方位矫形外固定装置 |
US10456172B2 (en) | 2016-02-12 | 2019-10-29 | Nuvasive, Inc. | Magnetically actuateable rod insertion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CN110584763A (zh) * | 2019-09-27 | 2019-12-20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 一种脊柱侧凸外固定矫形工具 |
CN116158825A (zh) * | 2023-04-25 | 2023-05-26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 |
-
2012
- 2012-07-11 CN CN 201220336850 patent/CN20277651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39780A1 (en) * | 2016-02-12 | 2017-08-17 | Nuvasive, Inc. | Magnetically actuateable rod insertion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US10456172B2 (en) | 2016-02-12 | 2019-10-29 | Nuvasive, Inc. | Magnetically actuateable rod insertion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US11627993B2 (en) | 2016-02-12 | 2023-04-18 | Nuvasive, Inc. | Magnetically actuateable rod insertion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US12161368B2 (en) | 2016-02-12 | 2024-12-10 | Nuvasive, Inc. | Magnetically actuatable rod insertion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CN108814695A (zh) * | 2018-05-30 | 2018-11-16 | 广东知识城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整形科脊柱微创多方位矫形外固定装置 |
CN108814695B (zh) * | 2018-05-30 | 2020-11-06 | 宋晓飞 | 一种整形科脊柱微创多方位矫形外固定装置 |
CN110584763A (zh) * | 2019-09-27 | 2019-12-20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 一种脊柱侧凸外固定矫形工具 |
CN116158825A (zh) * | 2023-04-25 | 2023-05-26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 |
CN116158825B (zh) * | 2023-04-25 | 2023-06-20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58358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 of the spine | |
US20100063547A1 (en) | Dynamic motion spinal stabilization system and device | |
JP5435943B2 (ja) | 動的固定器具 | |
US8882817B2 (en) | Spinal fixation system | |
US20070049936A1 (en) | Alignment instrument for dynamic spinal stabilization systems | |
US20080097441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 of the spine | |
US20070288012A1 (en) | Dynamic motion spinal stabilization system and device | |
CN202776519U (zh) | 脊椎固定牵引器 | |
JP2008518658A5 (zh) | ||
JP2011512888A (ja) | 後部腰椎の人工関節 | |
JP2013530017A (ja) | 脊椎安定化システム | |
AU2018202651B2 (en) | Spinal distraction system | |
WO2014151029A1 (en) | Cross-braced bilateral spinal rod connector | |
CN215937616U (zh) | 用于腰椎的微动结构以及辅助装置 | |
US8945185B2 (en) | Interspinous spacer devices for dynamic stabilization of degraded spinal segments | |
CN104799931A (zh) | 窝臼轨链式复位固定动态椎弓根螺钉系统 | |
WO2009060426A1 (en) | Posterior-medial facet support assembly | |
TWM436442U (en) | Spinal flexible stabilization device | |
CN113940742A (zh) | 用于腰椎的微动结构以及辅助装置 | |
TWM465137U (zh) | 脊椎撓性穩定結構 | |
EP3979932B1 (en) | Bi-directional motion spinal implant | |
CN115363731B (zh) | 一种用于脊柱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 | |
CN102440830B (zh) | 脊椎固定系统的连结机构 | |
TWI405557B (zh) | Spiral rod connection device | |
TWI405556B (zh) | The attachment mechanism of the spinal fixation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3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