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58825B - 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58825B CN116158825B CN202310452910.2A CN202310452910A CN116158825B CN 116158825 B CN116158825 B CN 116158825B CN 202310452910 A CN202310452910 A CN 202310452910A CN 116158825 B CN116158825 B CN 1161588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rod
- columnar body
- sleeve body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513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e.g.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01—Screws or hooks combined with longitudinal elements which do not contact vertebrae
- A61B17/7002—Longitudinal elements, e.g. rods
- A61B17/7014—Longitudinal elements, e.g. rod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screws or hook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or setting implements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e.g.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01—Screws or hooks combined with longitudinal elements which do not contact vertebra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eur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该连接器,包括:第一套体,第一杆状部件固定连接至第一套体的第一端;第二套体,第二套体的第二端朝向第一套体的第二端;外螺套,其同时套设于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外,外螺套与第一套体以及第二套体均形成螺纹配合;端头部件,其设置于第二杆状部件的端部,端头部件配置成具有球形面,端头部件与第二杆状部件之间形成台阶面,第二套体的第一端的端口内配置成与端头部件匹配的球腔;旋盖,其螺纹连接于第二套体的第一端,旋盖的径向内侧具有压止套,通过旋拧旋盖而使得压止套紧抵或远离台阶面;弹性部件,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杆状部件以及端头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脊柱的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矫正脊柱的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
背景技术
公知地,通常利用外科手术方式对严重变形的脊柱(例如,侧弯的脊柱,反向后弓)进行矫正,而如矫正系统(装置)之类的外科植入器械被用于矫正脊柱,该脊柱矫正系统通常包括:用于重建脊柱曲线的杆状部件以及串联于该杆状部件上的多个固定器,该固定器包括保持部件以及形成于保持部件上的骨钉,该骨钉用于旋入至脊骨中,从而与杆状部件配合形成对脊柱的支撑矫正系统。
容易理解地,杆状部件用于起到支撑作用,通常地,杆状部件从整体上并不配置成绝对的刚性部件,因为,一方面,需要使脊柱具有一定的活动量,另一方面,需要通过适应性的变形以消除脊柱以及固定器的位置变化所导致的产生于杆状内部的应力及弯矩。因而,人体脊柱的某一位置所对应的杆状部件可能需要被配置成可挠性的,以用于满足脊柱的活动要求、或者用于消除杆状部件自身的应力、弯矩;人体脊柱的某一位置所对应的杆状部件可能被设置成刚性的,以用于主动的限制脊柱在该位置产生的所不期望的活动(例如,被矫正后的严重侧弯处,在矫正手术后的初期并不被希望产生任何活动)。为满足上述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在杆状部件的对应位置设置连接器,该连接器用于使杆状部件在该位置具有可挠性的特点,例如,现有技术中将连接器配置成弹性部件,以使具有可绕性的特点。
然而,随着矫正进程的推进,尤其在矫正的后期,对杆状部件的刚性位置或挠性位置的要求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为获得更佳的矫正效果,在矫正后期,杆状部件的刚性位置可能重新配置成挠性更为合理,杆状部件的挠性位置可能重新配置成刚性更为合理。尤其是要求将刚性位置配置成挠性的情况,例如,在与杆状部件的刚性位置所对应的严重侧弯处被矫正成接近正常形态后,通常要求该位置所对应的杆状部件应具有一定挠度以用于使该处具有一定活动量,因而,需要将该位置重新配置成可挠性。另外,脊柱所对应的某些位置可能还要求杆状部件在该位置需具有长度可调的能力,例如,在矫正后期,严重侧弯处在要求所在位置的杆状部件从刚性配置成挠性的同时,还要求杆状部件在该位置长度增加或减小,具有这种要求的原因可能包括一方面用于与可挠性配合,另一方面用于消除内部应力。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矫正系统中的连接器多数仅能够使所在位置的杆状部件保持在上述一种状态,而不能使杆状部件在两种或三种状态之间切换,例如,不能使杆状部件在刚性、挠性、长度可调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欲获得更佳的矫正效果,不但要求杆状部件的某些位置配置成挠性的,而且要求杆状部件在不同方向上的抗弯刚度不同,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并不能使得杆状部件在不同方向上的抗弯刚度不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套体,其具有轴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杆状部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一端;
第二套体,其具有轴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套体与所述第一套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套体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二端;
外螺套,其同时套设于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外,所述外螺套与第一套体以及第二套体均形成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套体所配合的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套体所配合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以在旋拧所述外螺套时,所述第一套体与所述第二套体相靠近或远离;
端头部件,其设置于第二杆状部件的端部,所述端头部件配置成具有球形面,所述端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二套体的第一端的端口内配置成与所述端头部件匹配的球腔,所述端头部件位于所述球腔中;
旋盖,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套体的第一端,所述旋盖的径向内侧具有压止套,通过旋拧所述旋盖而使得所述压止套紧抵或远离所述台阶面;
弹性部件,其设置于第一套体以及第二套体的内部,且所述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杆状部件以及所述端头部件。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包括柱状本体,所述柱状本体上开设有第一组切槽和第二组切槽;所述第一组切槽包括相对的开设于所述柱状本体的外周面上的两排沿轴向排布的第一切槽,所述第二组切槽包括相对的开设于所述柱状本体的外周面上的两排沿轴向排布的第二切槽;其中:
所述第二切槽与所述第一切槽在所述柱状本体的周向上呈90度;
所述第二切槽与所述第一切槽在所述柱状本体的轴向上交替布置;
所述第一切槽的宽度以及侵入所述柱状本体的径向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切槽的宽度及侵入所述柱状本体的径向深度,以使得所述弹性部件的抵抗朝第一切槽方向上弯曲的抗弯刚度小于抵抗朝第二切槽方向上弯曲的抗弯刚度。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包括:
柱状本体,其外周面上开设有多个顺序排列的切槽,将多个所述切槽的布置配置成所述柱状本体通过多个所述切槽能够在各个方向上弯曲且抵抗各个方向的弯曲的抗弯刚度相同;所述柱状本体的外周面上还开设有周向均布的多个线性收纳孔,每个所述线性收纳孔轴向延伸并贯通所述柱状本体的两端,所述线性收纳孔的端部开设有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线性收纳孔的端孔;
线性杆,其配置成螺旋延伸结构,所述线性杆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线性杆可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线性收纳孔中,所述线性杆的两端均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收纳于所述端孔中;
连接部,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对接于所述柱状本体的两端以用于对所述柱体进行限位,所述第一杆状部件以及所述端头部件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包括柱状本体,所述柱状本体的中部开设有轴向贯通的中心孔;所述柱状本体加工出螺旋延伸且径向贯通所述中心孔的孔壁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将所述柱状本体构造成弹簧结构,以使得所述弹性部件抵抗各个方向上的弯曲的抗弯刚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由弹性板条往复弯折成型,以使得所述弹性部件仅能够在所述弹性板条弯折的方向变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状部件的外周上固定有限位盘,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一端固定有压盖,所述限位盘夹持于所述压盖与所述第一套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状部件以及所述端头部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端头部件与第二杆状部件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螺套一侧的所述第一套体上、所述外螺套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套体上均套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外螺套转动的锁紧螺母以及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一端的外周面上套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旋盖转动的锁紧螺母。
优选地,所述第二套体的第二端形成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插入至所述第一套体中。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脊柱矫正系统,包括:
杆状部件,其至少包括第一杆状部件和第二杆状部件;
固定器,其包括保持部件以及形成于所述保持部件上的骨钉,所述固定器通过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杆状部件连接;
上述的连接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杆状部件与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1、杆状部件上任何对刚性状态、挠性状态以及长度调节有要求的位置均可设置该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将杆状部件调整至所要求的对应状态,从而避免针对不同要求在杆状部件上配置不同类型的连接器。
2、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还可随对杆状部件的同一位置的要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功能切换。例如,在矫正前期,要求严重侧弯处所在位置所对应的杆状部件需为刚性状态,而在矫正后期,要求严重侧弯处所在的位置所对应的杆状部件需为具有一定抗弯刚度的挠性状态,本连接器能够针对要求的变化将杆状部件调整至相应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有实施例1所提供的弹性部件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使用状态视图(端头部件处于被旋盖锁止的状态)。
图3为安装有实施例1所提供的弹性部件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使用状态视图(端头部件处于被旋盖释放的状态)。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提供的弹性部件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A向视图。
图6为安装有实施例2所提供的弹性部件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提供的弹性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提供的弹性部件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提供的弹性部件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提供的弹性部件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矫正系统的使用状态视图。
图中:
10-第一套体;20-第二套体;21-球腔;22-导向套;30-外螺套;40-端头部件;41-球形面;42-台阶面;60-限位盘;70-旋盖;71-压止套;80-压盖;91-第一锁紧母;92-第二锁紧螺母;93-第三锁紧螺母;100-连接器;200-杆状部件;201-第一杆状部件;202-第二杆状部件;300-固定器;301-保持部件;302-骨钉;1000-脊柱。
50-弹性部件;51-第一组切槽;511-第一切槽;52-第二组切槽;521-第二切槽;53-柱状本体。
50’-弹性部件;51’-柱状本体;511’-第三切槽;512’-线性收纳孔;5121’-端孔;52’-线性杆;521’-柱体;53’-连接部。
50’’-弹性部件;51’’-柱状本体;52’’-螺旋槽。
50’’’-弹性部件;51’’’-弹性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100以及包括该连接器100的脊柱矫正系统,该脊柱矫正系统还包括杆状部件200以及串联于杆状部件200上的多个固定器300,该固定器300包括保持部件301以及形成于保持部件301的底部的骨钉302,骨钉302用于旋入至杆状部件200的脊骨中,保持部件301用于接收杆状部件200,从而,固定器300与杆状部件200形成连接并支撑杆状部件200。
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100用于设置在矫正系统建立初期和/或后期,对杆状部件200有挠性要求、挠性/刚性切换要求、长度可调要求、缓冲要求的位置。
另外,每个连接器100所在位置的杆状部件200均被分成两段,连接器100连接于该两段杆状部件之间,不妨将该两段杆状部件称为第一杆状部件201和第二杆状部件202。
如图1至图3所示,该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套体10、第二套体20、外螺套30、端头部件40、旋盖70以及压盖80。
第一套体10具有轴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套体20具有轴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套体20与第一套体10同轴,且第二套体20的第二端朝向第一套体10的第二端;第一套体10与第二套体20具有相同径向尺寸的外周面,第一套体10和第二套体20的外周面上均开设有外螺纹,但外螺纹的旋向相反。优选地,第二套体20的第二端形成有导向套22,该导向套22插入至第一套体10中。
外螺套30同时套设于第一套体10和第二套体20上,且外螺套30与第一套体10和第二套体20的外螺纹均配合,且外螺套30的外周面配置成供操作工具旋拧的结构,例如,配置成六方结构,从而可借由操作工具旋拧外螺套30。如此,在朝一个方向旋拧外螺套30时,外螺套30通过螺纹配合而使得第一套体10和第二套体20相互远离,而在朝另一个方向旋拧外螺套30时,第一套体10与第二套体20相靠近。
从上述可知,第一套体10、第二套体20和外螺套30三者组成了一个可调节长度的结构,且该结构可以被认为是被连接成了一个刚体。
优选地,外螺套30一侧的第一套体10上套设有第一锁紧螺母91,外螺套30的另一侧的第二套体20上套设有第二锁紧螺母92,在通过外螺套30调节完长度后,通过旋紧第一锁紧螺母91和第二锁紧螺母92而将外螺套30固定,如此,长度被可靠的限定。
第一杆状部件201的端部固定有限位盘60,压盖80用于将限位盘60压靠在第一套体10的第一端的端面,从而将限位盘60固定,进而使得第一杆状部件201与第一套体10固定连接。该限位盘60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限位盘60右侧的扁柱通过螺柱旋入第一杆状部件201的端部对其挤压固定,这种方式有利于第一杆状部件201与第一套体10进行组装,如此,在将限位盘60安装于第一杆状部件201的端部之前,可使压盖80预先套设于第一杆状部件201上,而在压盖80套设于第一杆状部件201后,再利用扁柱将限位盘60进行固定,而随后限位盘60右侧的扁柱从第一套体10的第一端伸入第一套体10中,最后再利用压盖80固定限位盘60。
端头部件40设置于第二杆状部件202的端部,例如,可通过在端头部件40上设置螺柱并利用螺柱旋入第二杆状部件202的端部而将端头部件4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至第二杆状部件202。
端头部件40配置成具有如下两个结构特点:第一个结构特点是端头部件40的外周面为球形面41,第二个结构特点是端头部件40与第二杆状部件202连接区域形成有朝向第二杆状部件202的台阶面42。
第二套体20的第二端的端口内加工成与端头部件40匹配的球腔21,端头部件40位于球腔21内,如此,在未对端头部件40进行限位时,端头部件40可进行任意方向的摆动。
旋盖70设置于第二套体20的第一端,具体地,在第二套体20的第一端的外周上加工出外螺纹,旋盖70与第二套体20的外螺纹配合,如此,通过旋拧旋盖70可使得旋盖70靠近或远离端头部件40;旋盖70的内侧形成压止套71,在通过旋拧旋盖70而使得旋盖70朝端头部件40方向移动后,压止套71抵压端头部件40的台阶面42,从而限制端头部件40摆动,此时,旋盖70将端头部件40锁止,而在通过反向旋拧旋盖70而使得旋盖70朝远离端头部件40方向移动后,压止套71远离台阶面42,端头部件40被旋盖70释放而能够摆动。优选地,在第二套体20的第一端的外螺纹上套设有第三锁紧螺母93,通过旋紧第三锁紧螺母93而限制旋盖70转动。
从上述可知,当端头部件40被旋盖70锁止后,端头部件40以及第二杆状部件202完全被固定,此时,两个杆状部件被固定器300构造成刚体;而在旋盖70将端头部件40释放后,此时,两个杆状部件被固定器300构造成可挠性。
弹性部件50,50’,50’’,50’’’设置于第一套体10以及第二套体20的内部,该弹性部件50,50’,50’’,50’’’的两端分别与伸入第一套体10内的扁柱以及伸入至第二套体20的端头部件40连接,具体地,通过在扁柱的端部以及端头部件40的端部设置螺柱而与弹性部件50,50’,50’’,50’’’的端部形成螺纹连接而与弹性部件50,50’,50’’,50’’’形成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如此,当通过旋盖70将端头部件40释放而使得两个杆状部件在固定器300处具有可挠性后,弹性部件50,50’,50’’,50’’’用于为杆状部件200提供一定的抗弯刚度。
基于本发明的固定器300的上述结构,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100具有如下功能。
第一个功能:
该连接器100具有能够将所在位置的杆状部件200在刚性状态与挠性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功能。
具体地,通过使旋盖70将端头部件40锁止而使得杆状部件200切换至刚性状态,而通过使旋盖70将端头部件40释放而使得杆状部件200从刚性状态切换至挠性状态,且此时,杆状部件200的抗弯刚度由弹性部件50,50’,50’’,50’’’提供。
应该说明的是:
1、刚性与刚度为不同的两个概念,对于一个部件而言,若称该部件为刚性部件,理论上讲,该部件的刚度无限大,而若称该部件具有一定刚度,则说明该部件一定不是刚性部件。在本发明中,除弹性部件50,50’,50’’,50’’’为具有刚度的非刚性部件外,其他所有部件均被认为是刚性部件。
2、刚性、挠性以及刚度的关系是:刚性部件不具有挠性,即不可弯曲,只有非刚性部件才具有挠性,而刚度是用于量度具有挠性的部件抵靠弯曲的能力。
在本发明中弹性部件50,50’,50’’,50’’’用于使具有挠性的杆状部件200具有抵抗弯曲的刚度,以用于支撑杆状部件200。
第二个功能:
该连接器100具有能够对所在位置的杆状部件200进行长度调节的功能。
具体地,通过正反向旋拧外螺套30而使得第一套体10和第二套体20远离或靠近,从而能够调节所在位置的杆状部件200的长度。
而重要的是:由于设置有弹性部件50,50’,50’’,50’’’以及端头部件40,在进行长度调节后,连接器100依然具有切换刚性状态与挠性状态的功能,两者的调节彼此独立。
第三个功能:
该连接器100还具有所得所在位置的杆状部件200具有轴向缓冲功能。具体地,通过旋拧外螺套30而使得两个套体相靠近,直至使第二套体20的第一端处的球腔21远离端头部件40,并使得旋盖70的压止套71远离端头部件40。如此,弹性部件50,50’,50’’,50’’’被释放,该弹性部件50,50’,50’’,50’’’用于负责缓解轴向冲击。
本发明的连接器100的上述功能使得其应用于脊柱矫正系统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1、杆状部件200上任何对刚性状态、挠性状态以及长度调节有要求的位置均可设置该连接器100,该连接器100能够将杆状部件200调整至所要求的对应状态,从而避免针对不同要求在杆状部件200上配置不同类型的连接器100。
2、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100还可随对杆状部件200的同一位置的要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功能切换。例如,在矫正前期,要求严重侧弯处所在位置所对应的杆状部件200需为刚性状态,而在矫正后期,要求严重侧弯处所在的位置所对应的杆状部件200需为具有一定抗弯刚度的挠性状态,本连接器100能够针对要求的变化将杆状部件200调整至相应的状态。
在利用上述的连接器100使所在位置的杆状部件200处于挠性状态时,弹性部件50,50’,50’’,50’’’用于为杆状部件200提供抗弯刚度以用于使杆状部件200维持支撑脊柱。然而,脊柱的不同位置对所对应位置的杆状部件200在不同方向的抗弯刚度要求不同。下面通过四个实施例提供四种结构的弹性部件50,50’,50’’,50’’’,该四种结构的弹性部件50,50’,50’’,50’’’为杆状部件200所提供的抗弯刚度的特点不同。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50包括柱状本体53,柱状本体53上开设有第一组切槽51和第二组切槽52;第一组切槽51包括相对的开设于柱状本体53的外周面上的两排沿轴向排布的第一切槽511,第二组切槽52包括相对的开设于柱状本体53的外周面上的两排沿轴向排布的第二切槽521;第二切槽521与第一切槽511在柱状本体53的周向上呈90度;第二切槽521与第一切槽511在柱状本体53的轴向上交替布置;第一切槽511的宽度S1以及侵入柱状本体53的径向深度H1大于第二切槽521的宽度S2及侵入柱状本体53的径向深度H2。
由于第一切槽511的宽度以及侵入柱状本体53的径向深度大于第二切槽521的宽度及侵入柱状本体53的径向深度,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弹性部件50的抵抗朝第一切槽511方向上(图3所示的第一方向)弯曲的抗弯刚度小于抵抗朝第二切槽521方向上(图3所示的第二方向)弯曲的抗弯刚度。也就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部件50能够使杆状部件200在两个垂直方向上的抗弯刚度不同。
具有该弹性部件50的连接器100适于安装于要求第一方向抗弯刚度小,挠度大(挠度是挠性的量),要求第二方向抗弯刚度大,挠度小的所对应位置的杆状部件200上。
实施例2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51’包括:柱状本体53、线性杆52’以及连接部53’。柱状本体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多个顺序排列的切槽,为与实施例1的第一切槽511和第二切槽521加以区分,不妨将该切槽称为第三切槽511’。将多个第三切槽511’的布置配置成柱状本体51’通过多个第三切槽511’能够在各个方向上弯曲且抵抗各个方向的弯曲的抗弯刚度相同;柱状本体51’的外周面上还开设有周向均布的多个线性收纳孔512’,每个线性收纳孔512’轴向延伸并贯通柱状本体51’的两端,线性收纳孔512’的端部开设有径向尺寸大于线性收纳孔512’的端孔5121’;线性杆52’配置成螺旋延伸结构,从而使得线性杆52’具有可伸缩的特点并具有确定的且各个方向相同的抗弯刚度,线性杆52’包括多个,多个线性杆52’可选择性的设置于其中一些线性收纳孔512’中,线性杆52’的两端均连接有柱体521’,柱体521’收纳于端孔5121’中,如此可通过拉长线性杆52’而使得两端的柱体521’容置于端孔5121’或从端孔5121’中脱出,从而实现对线性杆52’的拆卸;连接部53’包括两个,两个连接部53’分别对接于柱状本体51’的两端,该连接部53’一方面以用于对柱体521’进行限位,以避免在弹性部件50’弯曲时柱体521’从端孔5121’中脱出从而导致线杆与柱状本体51’分离,另一方面用于与第一杆状部件201以及端头部件40连接。
可通过多种方式布置第三切槽511’可使得柱状本体51’自身在各个方向上的抗弯刚度相同。例如,使所有第三切槽511’的尺寸(如,宽度、切割深度)配置成相同,并使得所有第三切槽511’轴向均布阵列以及周向均布阵列。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切槽511’是通过沿螺旋线方向进行均布阵列而布置在柱状本体51’上。
将该柱状本体51’配置成各个方向上的抗弯刚度相同的目的在于:使得柱状本体51’为弹性部件50’提供一个各向相等的基础抗弯刚度。而线性杆52’的作用是为弹性部件50’提供附加抗弯刚度,通过拆卸或加装某一周向位置的线性杆52’,从而可调节该周向位置所对应的弯曲方向的抗弯刚度。如此,通过拆卸或加装线性杆52’可满足对连接器100所在位置的杆状部件200的更多方向上的抗弯刚度的要求。
上述结构特点的弹性部件50’的优势在于:
1、在将矫正系统植入人体脊柱系统前,通过在连接器100的弹性部件50’上拆卸或加装线性杆52’,从而使得每个连接器100均能够满足对所对应位置的杆状部件200的刚度要求。
2、在将矫正系统植入人体脊柱系统后,且在治疗一定时间后,通过拆卸或加装线性杆52’而能够满足对杆状部件200的刚度调节的要求。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50’’包括柱状本体51’’,柱状本体51’’的中部开设有轴向贯通的中心孔;柱状本体51’’加工出螺旋延伸且径向贯通中心孔的孔壁的螺旋槽52’’,螺旋槽52’’将柱状本体51’’构造成弹簧结构,以使得弹性部件50’’抵抗各个方向上的弯曲的抗弯刚度相同。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部件50’’适应对各个方向的抗弯刚度要求均相同,或者对抗弯刚度在各个方向上的要求不高的情况。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部件50’’还尤其适应杆状部件200经常产生轴向冲击的情况,该弹性部件50’’对缓解冲击尤其具有优势。
实施例4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50’’’由弹性板体往复弯折成型,以使得弹性部件50’’’仅能够在弹性板条51’’’弯折的方向变形。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部件50’’’适用于要求杆状部件200在某一方向可以产生挠性而限制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产生挠性的情况。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体,其具有轴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杆状部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一端;
第二套体,其具有轴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套体与所述第一套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套体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二端;
外螺套,其同时套设于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外,所述外螺套与第一套体以及第二套体均形成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套体所配合的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套体所配合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以在旋拧所述外螺套时,所述第一套体与所述第二套体相靠近或远离;
端头部件,其设置于第二杆状部件的端部,所述端头部件配置成具有球形面,所述端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二套体的第一端的端口内配置成与所述端头部件匹配的球腔,所述端头部件位于所述球腔中;
旋盖,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套体的第一端,所述旋盖的径向内侧具有压止套,通过旋拧所述旋盖而使得所述压止套紧抵或远离所述台阶面;
弹性部件,其设置于第一套体以及第二套体的内部,且所述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杆状部件以及所述端头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柱状本体,所述柱状本体上开设有第一组切槽和第二组切槽;所述第一组切槽包括相对的开设于所述柱状本体的外周面上的两排沿轴向排布的第一切槽,所述第二组切槽包括相对的开设于所述柱状本体的外周面上的两排沿轴向排布的第二切槽;其中:
所述第二切槽与所述第一切槽在所述柱状本体的周向上呈90度;
所述第二切槽与所述第一切槽在所述柱状本体的轴向上交替布置;
所述第一切槽的宽度以及侵入所述柱状本体的径向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切槽的宽度及侵入所述柱状本体的径向深度,以使得所述弹性部件的抵抗朝第一切槽方向上弯曲的抗弯刚度小于抵抗朝第二切槽方向上弯曲的抗弯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
柱状本体,其外周面上开设有多个顺序排列的切槽,将多个所述切槽的布置配置成所述柱状本体通过多个所述切槽能够在各个方向上弯曲且抵抗各个方向的弯曲的抗弯刚度相同;所述柱状本体的外周面上还开设有周向均布的多个线性收纳孔,每个所述线性收纳孔轴向延伸并贯通所述柱状本体的两端,所述线性收纳孔的端部开设有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线性收纳孔的端孔;
线性杆,其配置成螺旋延伸结构,所述线性杆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线性杆可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线性收纳孔中,所述线性杆的两端均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收纳于所述端孔中;
连接部,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对接于所述柱状本体的两端以用于对所述柱体进行限位,所述第一杆状部件以及所述端头部件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柱状本体,所述柱状本体的中部开设有轴向贯通的中心孔;所述柱状本体加工出螺旋延伸且径向贯通所述中心孔的孔壁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将所述柱状本体构造成弹簧结构,以使得所述弹性部件抵抗各个方向上的弯曲的抗弯刚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由弹性板条往复弯折成型,以使得所述弹性部件仅能够在所述弹性板条弯折的方向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状部件的外周上固定有限位盘,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一端固定有压盖,所述限位盘夹持于所述压盖与所述第一套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状部件以及所述端头部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端头部件与第二杆状部件通过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套一侧的所述第一套体上、所述外螺套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套体上均套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外螺套转动的锁紧螺母以及所述第一套体的第一端的外周面上套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旋盖转动的锁紧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体的第二端形成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插入至所述第一套体中。
10.一种脊柱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状部件,其至少包括第一杆状部件和第二杆状部件;
固定器,其包括保持部件以及形成于所述保持部件上的骨钉,所述固定器通过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杆状部件连接;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杆状部件与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52910.2A CN116158825B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52910.2A CN116158825B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58825A CN116158825A (zh) | 2023-05-26 |
CN116158825B true CN116158825B (zh) | 2023-06-20 |
Family
ID=8642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52910.2A Active CN116158825B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58825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99293A (ja) * | 2008-10-24 | 2010-05-06 | Japan Medical Materials Corp | 脊椎固定用骨アンカーユニット及び脊椎固定用骨アンカ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CN101716094A (zh) * | 2008-10-08 | 2010-06-02 | 比德曼莫泰赫有限公司 | 细长植入装置以及包括该细长植入装置的骨稳定装置 |
CN202776519U (zh) * | 2012-07-11 | 2013-03-13 | 江福财 | 脊椎固定牵引器 |
CN210301329U (zh) * | 2019-01-17 | 2020-04-14 | 张天理 | 脊柱畸形矫正装置 |
CN218305081U (zh) * | 2022-07-11 | 2023-01-17 | 延边率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脊柱内固定器 |
-
2023
- 2023-04-25 CN CN202310452910.2A patent/CN1161588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6094A (zh) * | 2008-10-08 | 2010-06-02 | 比德曼莫泰赫有限公司 | 细长植入装置以及包括该细长植入装置的骨稳定装置 |
JP2010099293A (ja) * | 2008-10-24 | 2010-05-06 | Japan Medical Materials Corp | 脊椎固定用骨アンカーユニット及び脊椎固定用骨アンカ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CN202776519U (zh) * | 2012-07-11 | 2013-03-13 | 江福财 | 脊椎固定牵引器 |
CN210301329U (zh) * | 2019-01-17 | 2020-04-14 | 张天理 | 脊柱畸形矫正装置 |
CN218305081U (zh) * | 2022-07-11 | 2023-01-17 | 延边率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脊柱内固定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58825A (zh) | 2023-05-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07240B2 (en) | Adjustable splint for osteosynthesis | |
TWI432171B (zh) | 骨骼或脊椎動態穩定用之屈曲性穩定裝置 | |
US6451057B1 (en) | Spinal plate element adjusting device having a threaded engagement | |
US8518080B2 (en) | Intervertebral stabilization system | |
KR101012215B1 (ko) | 연성 임플란트 | |
JP4124739B2 (ja) | 長手方向部材を骨部分に接続する装置 | |
US6875211B2 (en) | Apparatus for spinal stabilization | |
US20140277146A1 (en) | Cross-braced bilateral spinal rod connector | |
US8167909B2 (en) | Connecting element | |
KR100895243B1 (ko) | 완충형 척추경 나사못 | |
JP7416728B2 (ja) | 雌取付部を備えた創外固定接続ロッド | |
JP2001309923A (ja) | 脊椎用ロッド支持装置及び同装置に使用する結合子 | |
US20060229605A1 (en) | Adjustable splint for osteosynthesis with incrementing assembly for adjustment in predetermined increments | |
JP2017522133A (ja) | 外科インプラント用多軸スクリュー | |
CN101677829A (zh) | 用于固定椎骨的柔性棒 | |
EP1935357B1 (en) | Hinge for reciprocally connecting bars and/or needles in an external fixing device that is used to reduce bone fractures | |
CN116158825B (zh) | 连接器及脊柱矫正系统 | |
JP2018531081A (ja) | 横方向変位型スクリュー後尾、横方向調整可能型脊柱スクリュー及びその埋め込み方法 | |
JP2018531081A6 (ja) | 横方向変位型スクリュー後尾、横方向調整可能型脊柱スクリュー及びその埋め込み方法 | |
CN211156174U (zh) | 横向连接装置和应用其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 |
CN107582156B (zh) | 用于椎弓根螺钉的连接器和固定系统 | |
CN113712653B (zh) | 用于脊柱共平面矫形的支撑组件 | |
CN118285895A (zh) | 横向连接装置及脊柱稳定系统 | |
CN113827329A (zh) | 偏头螺钉、脊柱矫正固定系统以及螺钉安装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