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331703U -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 Google Patents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31703U
CN202331703U CN2011203663817U CN201120366381U CN202331703U CN 202331703 U CN202331703 U CN 202331703U CN 2011203663817 U CN2011203663817 U CN 2011203663817U CN 201120366381 U CN201120366381 U CN 201120366381U CN 202331703 U CN202331703 U CN 202331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heart yearn
temperature
sensing modul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663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星
李艳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SHENGMIN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SHENGMIN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SHENGMIN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SHENGMIN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663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31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31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317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它包括敏感单元和微处理器;所述敏感单元采用三芯扁平结构,敏感单元中三芯线首端与微处理器接线端子对应端连接;微处理器电路由前置电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通讯驱动电路、发码控制电路、回码接收电路、主CPU处理器、报警输出控制电路、报警区段显示电路组成。

Description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工程学科中火灾探测报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主要用于火灾的早期探测及电力、冶金、石化等工业领域各类长隧道、传送带、大型生产车间、仓库、轨道交通等环境恶劣场所,由于各种电力设施、设备或物品的过热、明火燃烧引起的火灾发生之前或初期异常状态监测报警的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在电力、冶金、石化等工业领域的成熟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主要有3种:开关量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模拟量线型定温火灾探测器和模拟量线型差定温火灾探测器。这3种探测器均采用感温材料加工成线缆,外包覆护套的结构,探测机理一般为阻抗变化原理,即探测器采用具有特殊温度系数的线缆材料制成,当探测器保护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线缆的阻抗发生变化,检测电路根据线缆的阻抗变化,判断出现场是否有火灾发生。虽然有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通过增加内部感温线缆的数量实现双参数或多参数测量,但其结构及探测机理没有本质的改变。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目前的工程应用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受结构及探测机理的制约,一只探测器的保护半径有限,所以限制了探测器的保护范围,增加了工程设备成本,降低了工程应用性价比。二是由于应用场所大多为强电磁干扰场所,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易受电磁干扰,为了防止误报警,将探测器的灵敏度调低,部分场所虽然安装了模拟量线型差定温火灾探测器,有些时候干脆屏蔽了差温功能,仅保留定温报警功能,导致探测器无法实现早期火灾探测,延误了最佳报警及灭火救援时机。三是为了保证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效果,实现火灾的早期探测报警,工程安装采用接触式敷设的安装方式,本方式容易引入电磁干扰,也不利于工程维护及检修。四是目前使用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不具备监测区域温度及报警部位显示功能,因此限制了探测器的使用长度及应用场所。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大大限制了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应用范围,影响了探测器的火灾早期响应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早期火灾响应能力的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实现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它包括敏感单元和微处理器;所说敏感 单元采用三芯扁平结构,敏感单元中三芯线首端与微处理器接线端子对应端连接;微处理器电路由前置电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通讯驱动电路、发码控制电路、回码接收电路、主CPU处理器、报警输出控制电路、报警区段显示电路组成;第二芯线输出信号通过前置电路输出到滤波电路输入端,滤波电路输出信号经放大电路接至主CPU输入端;第一芯线输出信号通过通讯驱动电路输出至回码接收电路,回码接收电路输出信号至主CPU,主CPU的控制指令经发码控制电路至通讯驱动电路的输入,通讯驱动电路的输出连接第一芯线,通过第一芯线将主CPU的控制指令发至传感模块,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第三芯线作为第一芯线和第一芯线的数据公共端,直接连接至地电位。 
所说敏感单元,采用三芯扁平结构,三芯线均为导体,平行设置,其中第二芯线、第三芯线之间填充对缓慢变化或快速变化的温度都能敏感的负温度系数绝缘材料,温度增高阻值下降,形成具有连续感温功能的传感线缆;第一芯线、第三芯线之间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传感模块,传感模块紧压在负温度系数绝缘材料上,并将接线端子与第一芯线、第三芯线焊接,传感模块上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远距离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三芯线外加防水护套。 
所说敏感单元,也可以采用四芯扁平结构,四芯线均为导体,平行设置,其中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与三芯扁平结构中的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完全相同,第四芯线平行于第三芯线设置,所起作用与第三芯线的作用一致,仅作为数据通讯线,构成通讯回路。 
由于敏感单元即包含具有连续感温功能的传感线缆,又包含高灵敏远距离感温功能的传感模块,即线式感温和点式感温相结合,所以芯线可以同时输出模拟量和数字量两种温度信息,第二芯线、第三芯线输出为模拟量温度信息,第一芯线、第三芯线输出为数字量温度信息。 
传感模块由电平变换电路、信号解码电路、应答控制电路、红外温度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通道选择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从CPU处理器组成。第一芯线、第三芯线的输出信号经电平变化电路输出至信号解码电路,信号解码电路输出信号至从CPU输入端,从CPU的回答信息经应答控制电路输出至电平变换电路,电平变换的输出信号至第一芯线、第三芯线,实现与微处理器的双向数据传输。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连接至通道选择电路的输入,通道选择电路的输出连接至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连接至主CPU的输入。主CPU的通道选择控制输出接至通道选择电路,实现对两种不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 
传感模块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实现点式非接触测温,两种传感器实现的功能一致,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距离低于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距离,采用两种传感器复合测温的方式,可以分别兼顾近距离和远距离温度测量,大大提高传感模块的监控范围。考虑成本因素,也可以仅采用其中一种温度传感器。 
报警区段显示电路由LED数码管或LCD液晶屏构成,可显示温度和报警点(即传感模块地址)位置;报警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光耦和继电器,CPU输出控制信号通过光耦接至继电器,继电器输出端接至远程控制设备,实现报警输出的 隔离控制。 
微处理器与传感模块之间采用的通讯时序说明:微处理器采用脉宽调制的方式发码。巡检传感模块时共发12位信息,发码顺序为模式位4位,地址位8位,模式位和地址位都先发低位,后发高位。上电后,微处理器从1至255顺序巡检传感模块,中间间隔一定时间为总线充电。传感模块采用拉电流方式回答信息,回答信息为数字量,回答时先回答低位,后回答高位。此通讯协议的优点为数据通讯线具有较强的供电能力,在进行数据通讯的同时,通过电平变换电路为传感模块提供一定的电源能量,利用二总线就可以实现数据通讯和供电。传感模块的从CPU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当进行数据通讯时被唤醒,开始接收模式位和地址位,当接收到的地址位与本机地址吻合后,在通讯时序的回答阶段回答本机地址数据,即将获取的温度数据通过总线回发给微处理器,通讯完毕,从CPU开始采集红外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处理后为下一次数据通讯做准备,然后重新进入休眠状态。由于从CPU的分时工作和休眠工作方式,使传感模块的功耗有效降低,大大提高了微处理器的带载能力,传感模块的数量可达255只。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实现方法包括如下处理步骤:根据敏感单元实时采集的温度数据,与预先存储在主CPU内的火灾燃烧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所监视区间的温度状态,实现差定温报警和环境温度自适应补偿。 
差定温报警和环境温度自适应补偿的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获取敏感单元中第二芯线、第三芯线的模拟输入信号,记录温度初始值C0,获取第一芯线、第三芯线之间连接的传感模块的数字输出信号,1号地址记录温度初始值B10,2号地址记录温度初始值B20,3号地址记录温度初始值B30,以此类推,m号地址记录温度初始值Bm0(m≤255),并记录当前的运行时间T0; 
微处理器进入正常监视状态后,实时采集两种不同的数据信号,记录当前温度值Cn、B1n-Bmn、Tn,计算出第二芯线、第三芯线当前温度值与初始值的温度差ΔC=Cn-C0、所有地址的传感模块采集的当前温度值与初始值的温度差ΔBm=Bmn-Bm0(m为1-255)、运行时间差ΔT=Tn-T0、第二芯线、第三芯线之间的温度变化率ΔC/ΔT、所有地址的传感模块的温度变化率ΔBm/ΔT(m为1-255); 
预先存储在主CPU内的火灾燃烧数据A、D、ΔA、ΔD与温度感知介质有关,均由火灾燃烧曲线获取,其中A、D为两个温度常量,ΔA、ΔD为两个温度变化量。火灾燃烧曲线是在标准火灾燃烧室试验以及现场模拟真实火灾发生过程采集的一组温度与时间相关的数据,该曲线的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温度。 
当满足ΔC/ΔT≥ΔD或满足ΔBm/ΔT≥ΔA时,进行差温报警,启动报警指示灯和继电器,同时根据传感模块的地址信息,显示报警区段信息。 
当满足ΔC≥D或满足ΔBm≥A时,进行定温报警,启动报警指示灯和继电器,同时根据传感模块的地址信息,显示报警区段信息。 
当上述两个报警条件均不满足时,用Cn替换C0,用Bmn替换Bm0(m为1-255),进行环境温度自适应补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及优点: 
1、本发明火灾探测器中敏感单元采用两种机理完全不同的温度检测方式,线式感温和点式感温相结合,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元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可以大大提高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准确性。 
2、本发明保留了线型火灾探测器连续感温的特性,同时增加了红外温度传感器,所以可以实现远距离非接触式测量,使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工作于较高的灵敏度级别,提高了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早期火灾响应能力。 
3、本发明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可以采用非接触式的安装方式,可以有效避开电磁干扰,降低了误报率的同时扩大了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提高了探测器的工程适用性,与现有的火灾探测器比较,工程设备成本可以降低50%以上。 
4、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具有报警部位显示功能,因此提高了探测器的使用长度,可以扩大产品应用场所。 
附图说明
图1敏感单元结构图1; 
图2敏感单元结构图2; 
图3微处理器功能图; 
图4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构成图; 
图5传感模块构成图; 
图6通讯时序图; 
图7软件算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4,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它包括敏感单元和微处理器;所说敏感单元采用三芯扁平结构,敏感单元中三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首端与微处理器接线端子A1、A2,A3对应端连接;微处理器电路由前置电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通讯驱动电路、发码控制电路、回码接收电路、主CPU处理器、报警输出控制电路、报警区段显示电路组成;第二芯线输出信号通过前置电路输出到滤波电路输入端,滤波电路输出信号经放大电路接至主CPU输入端;第一芯线输出信号通过通讯驱动电路输出至回码接收电路,回码接收电路输出信号至主CPU,主CPU的控制指令经发码控制电路至通讯驱动电路的输入,通讯驱动电路的输出连接第一芯线,通过第一芯线将主CPU的控制指令发至传感模块,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第三芯线作为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数据公共端,直接连接至地电位。 
敏感单元感知长距离区域连续温度变化信息,微处理器采集、处理和分析温度信息,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是否报警。 
所说敏感单元,采用三芯扁平结构,三芯线均为导体,平行设置。具体参见附图1。其中第二芯线、第三芯线之间填充负温度系数绝缘材料8,形成具有连续感温功能的线缆;第一芯线、第三芯线之间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传感模块6,传 感模块紧压在负温度系数绝缘材料上,并将接线端子与第一芯线、第三芯线焊接,焊点为7,传感模块上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三芯线外加防水护套5。传感模块6之间的间距为1-8米,数量最多为255个,因此敏感单元最长可达2Km。 
所说敏感单元,也可以采用四芯扁平结构,四芯线均为导体,平行设置。具体参见附图2。其中第二芯线、第三芯线之间填充负温度系数绝缘材料8,形成具有连续感温功能的线缆;第一芯线、第四芯线之间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传感模块6,传感模块紧压在负温度系数绝缘材料上,并将接线端子与第一芯线、第四芯线焊接,焊点为7,传感模块上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四芯线外加防水护套5。传感模块6之间的间距为1-8米,数量最多为255个,因此敏感单元最长可达2Km。 
由于敏感单元即包含具有连续感温功能的线缆,又包含高灵敏远距离感温功能的传感模块,即线式感温和点式感温相结合,所以芯线可以同时输出模拟量和数字量两种温度信息,第二芯线、第三芯线输出为模拟量温度信息,第一芯线、第三芯线输出为数字量温度信息。 
传感模块的端子B1、B3分别与第一芯线、第三芯线联接。传感模块由电平变换电路、信号解码电路、应答控制电路、红外温度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通道选择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从CPU处理器组成。第一芯线、第三芯线的输出信号经电平变化电路输出至信号解码电路,信号解码电路输出信号至从CPU输入端,从CPU的回答信息经应答控制电路输出至电平变换电路,电平变换的输出信号至第一芯线、第三芯线,实现与微处理器的双向数据传输。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连接至通道选择电路的输入,通道选择电路的输出连接至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连接至主CPU的输入。主CPU的通道选择控制输出接至通道选择电路,实现对两种不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 
参见附图3,微处理器电路由前置电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通讯驱动电路、发码控制电路、回码接收电路、主CPU处理器、报警输出控制电路、报警区段显示电路组成;第二芯线输出信号通过前置电路输出到滤波电路输入端,滤波电路输出信号经放大电路接至主CPU输入端;第一芯线输出信号通过通讯驱动电路输出至回码接收电路,回码接收电路输出信号至主CPU,主CPU的控制指令经发码控制电路至通讯驱动电路的输入,通讯驱动电路的输出连接第一芯线,通过第一芯线将主CPU的控制指令发至传感模块,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第三芯线作为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数据公共端,直接连接至地电位。 
参见附图4,敏感单元中第二芯线、第三芯线首端连接微处理器接线端子A2、A3,尾端连接终端电阻R,第一芯线首端连接微处理器端子A1,尾端悬空。第二芯线输出信号通过前置电路输出到滤波电路输入端,滤波电路输出信号经放大电路接至主CPU输入端;第一芯线输出信号通过通讯驱动电路输出至回码接收电路,回码接收电路输出信号至主CPU,主CPU的控制指令经发码控制电路至通讯驱动电路的输入,通讯驱动电路的输出连接第一芯线,通过第一芯线将主CPU的控制指令发至传感模块,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第三芯线作为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数据公共端,直接连接至地电位。 
所说的传感模块,参见附图5。传感模块由电平变换电路、信号解码电路、应答控制电路、红外温度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通道选择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从CPU处理器组成。第一芯线、第三芯线的输出信号经电平变化电路输出至信号解码电路,信号解码电路输出信号至从CPU输入端,从CPU的回答信息经应答控制电路输出至电平变换电路,电平变换的输出信号至第一芯线、第三芯线,实现与微处理器的双向数据传输。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连接至通道选择电路的输入,通道选择电路的输出连接至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连接至主CPU的输入。主CPU的通道选择控制输出接至通道选择电路,实现对两种不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 
传感模块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实现点式非接触测温,两种传感器实现的功能一致,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距离低于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距离,采用两种传感器复合测温的方式,可以分别兼顾近距离和远距离温度测量,大大提高传感模块的监控范围。考虑成本因素,也可以仅采用其中一种温度传感器。 
报警区段显示电路由LED数码管或LCD液晶屏构成,可显示温度和报警点(即传感模块地址)位置;报警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光耦和继电器,CPU输出控制信号通过光耦接至继电器,继电器输出端接至远程控制设备,实现报警输出的隔离控制。 
参见附图6,微处理器与传感模块之间采用的通讯时序说明:微处理器采用脉宽调制的方式发码。巡检传感模块时共发12位信息,发码顺序为模式位4位,地址位8位,模式位和地址位都先发低位,后发高位。上电后,微处理器从1至255顺序巡检传感模块,中间间隔一定时间为总线充电。传感模块采用拉电流方式回答信息,回答信息为数字量,回答时先回答低位,后回答高位。此通讯协议的优点为数据通讯线具有较强的供电能力,在进行数据通讯的同时,通过电平变换电路为传感模块提供一定的电源能量,利用二总线就可以实现数据通讯和传感模块供电。传感模块的从CPU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当进行数据通讯时被唤醒,开始接收模式位和地址位,当接收到的地址位与本机地址吻合后,在通讯时序的回答阶段回答本机地址数据,即将获取的温度数据通过总线回发给微处理器,通讯完毕,从CPU开始采集红外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处理后为下一次数据通讯做准备,然后重新进入休眠状态。由于从CPU的分时工作和休眠工作方式,使传感模块的功耗有效降低,大大提高了微处理器的带载能力,传感模块的数量可达255只。 
参见附图7,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实现方法,该方法根据敏感单元实时采集的温度数据,与预先存储在主CPU内的火灾燃烧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所监视区间的温度状态,实现差定温报警和环境温度自适应补偿。 
差定温报警和环境温度自适应补偿的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获取敏感单元中第二芯线、第三芯线的模拟输入信号,记录温度初始值C0,获取第一芯线、第三芯线之间连接的传感模块的数字输出信号,1号地址记录温度初始值B10,2号地址记录温度初始值B20,3号地址记录温度初始值B30,依次类推,m号地址记录温度初始值Bm0(m≤255),并记录当前的运行 时间T0; 
微处理器进入正常监视状态后,实时采集两种不同的数据信号,记录当前温度值Cn、Bln-Bmn、Tn,计算出第二芯线、第三芯线当前温度值与初始值的温度差ΔC=Cn-C0、所有地址的传感模块采集的当前温度值与初始值的温度差ΔBm=Bmn-Bm0(m为1-255)、运行时间差ΔT=Tn-T0、第二芯线、第三芯线之间的温度变化率ΔC/ΔT、所有地址的传感模块的温度变化率ΔBm/ΔT(m为1-255); 
预先存储在主CPU内的火灾燃烧数据A、D、ΔA、ΔD与温度感知介质有关,均由火灾燃烧曲线获取,其中A、D为两个温度常量,ΔA、ΔD为两个温度变化量。火灾燃烧曲线是在标准火灾燃烧室试验以及现场模拟真实火灾发生过程采集的一组温度与时间相关的数据,该曲线的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温度。 
当满足ΔC/ΔT≥ΔD或满足ΔBm/ΔT≥ΔA时,进行差温报警,启动报警指示灯和继电器,同时根据传感模块的地址信息,显示报警区段信息。 
当满足ΔC≥D或满足ΔBm≥A时,进行定温报警,启动报警指示灯和继电器,同时根据传感模块的地址信息,显示报警区段信息。 
当上述两个报警条件均不满足时,用Cn替换C0,用Bmn替换Bm0(m为1-255),进行环境温度自适应补偿。 
具体工作原理:当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所监测的近距离区域局部温度发生异常时,敏感单元第二芯线、第三芯线之间的负温度系数绝缘材料的阻抗发生变化,微处理器根据阻抗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探测器所监视区域是否发生火灾。同时部分传感模块监测的温度数据也发生变化,微处理器根据该变化也能监测到区域是否发生火灾,同时指示出异常部位(即传感模块地址)。当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所监测的远距离区域局部温度发生异常时,敏感单元第二芯线、第三芯线之间的负温度系数绝缘材料的阻抗变化不明显,但传感模块监测的温度数据变化明显,微处理器根据该变化能够迅速监测远距离区域是否发生火灾,同时指示出同时指示出异常部位(即传感模块地址)。当探测器所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敏感单元第二芯线、第三芯线之间的负温度系数绝缘材料的阻抗会发生变化,同时所有传感模块监测的温度数据会发生一致的变化,所以微处理器可以根据该一致变化的数据判断出温度数据发生异常是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对该数据不处理或进行环境温度补偿。由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组合式远距离非接触式温度探测,因此提高了探测器的早期火灾响应能力,大大降低了探测器的误报率,增加了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增强了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工程适用性。 

Claims (8)

1.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它包括敏感单元和微处理器;所述敏感单元采用三芯扁平结构,敏感单元中三芯线首端与微处理器接线端子对应端连接;微处理器电路由前置电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通讯驱动电路、发码控制电路、回码接收电路、主CPU处理器、报警输出控制电路、报警区段显示电路组成;第二芯线输出信号通过前置电路输出到滤波电路输入端,滤波电路输出信号经放大电路接至主CPU输入端;第一芯线输出信号通过通讯驱动电路输出至回码接收电路,回码接收电路输出信号至主CPU,主CPU的控制指令经发码控制电路至通讯驱动电路的输入,通讯驱动电路的输出连接第一芯线,通过第一芯线将主CPU的控制指令发至传感模块,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第三芯线作为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的数据公共端,直接连接至地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敏感单元采用三芯扁平结构,三芯线均为导体,平行设置,其中第二芯线、第三芯线之间填充对缓慢变化或快速变化的温度都能敏感的负温度系数绝缘材料,形成具有连续感温功能的传感线缆;第一芯线、第三芯线之间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传感模块,传感模块紧压在负温度系数绝缘材料上,并将接线端子与第一芯线、第三芯线焊接,传感模块上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远距离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三芯线外加防水护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敏感单元也可以采用四芯扁平结构,四芯线均为导体,平行设置,其中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与三芯扁平结构中的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完全相同,第四芯线平行于第三芯线设置,所起作用与第三芯线的作用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敏感单元既包含具有连续感温功能的传感线缆,又包含高灵敏远距离感温功能的传感模块,采用线式感温和点式感温相结合,两种不同测温机理的传感器相复合的温度检测方式;传感模块(6)之间的间距为1-8米,数量最多为255个,因此敏感单元最长可达2K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敏感单元的传感模块由电平变换电路、信号解码电路、应答控制电路、红外温度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通道选择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从CPU处理器组成;第一芯线、第三芯线的输出信号经电平变化电路输出至信号解码电路,信号解码电路输出信号至从CPU输入端,从CPU的回答信息经应答控制电路输出至电平变换电路,电平变换的输出信号至第一芯线、第三芯线,实现与微处理器的双向数据传输;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连接至通道选择电路的输入,通道选择电路的输出连接至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连接至主CPU的输入;主CPU的通道选择控制输出接至通道选择电路,实现对两种不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采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敏感单元的传 感模块包括红外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或者二者任选其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报警区段显示电路由LED数码管或LCD液晶屏构成,可显示温度和报警点位置;报警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光耦和继电器,CPU输出控制信号通过光耦接至继电器,继电器输出端接至远程控制设备,实现报警输出的隔离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微处理器采用脉宽调制的方式发码,传感模块采用拉电流方式回答信息。 
CN2011203663817U 2011-09-22 2011-09-22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31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663817U CN202331703U (zh) 2011-09-22 2011-09-22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663817U CN202331703U (zh) 2011-09-22 2011-09-22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31703U true CN202331703U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43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6638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31703U (zh) 2011-09-22 2011-09-22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3170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4429A (zh) * 2011-09-22 2012-02-15 无锡圣敏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实现方法
CN106940226A (zh) * 2017-05-15 2017-07-11 上海安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测温元件的温度传感线
CN106969852A (zh) * 2017-05-15 2017-07-21 上海安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输出pwm波的温度传感线电路结构、温度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6969850A (zh) * 2017-05-15 2017-07-21 上海安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输出pwm波的温度传感线的感温电缆及其应用和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4429A (zh) * 2011-09-22 2012-02-15 无锡圣敏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实现方法
CN102354429B (zh) * 2011-09-22 2015-09-16 无锡圣敏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实现方法
CN106940226A (zh) * 2017-05-15 2017-07-11 上海安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测温元件的温度传感线
CN106969852A (zh) * 2017-05-15 2017-07-21 上海安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输出pwm波的温度传感线电路结构、温度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6969850A (zh) * 2017-05-15 2017-07-21 上海安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输出pwm波的温度传感线的感温电缆及其应用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4429B (zh)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实现方法
CN205746047U (zh) 一种长输油气管道安全监测系统
CN202331703U (zh) 多元组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CN104376677B (zh) 一种高灵敏复合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其报警方法
CN203242097U (zh) 一种煤场自燃监控预警系统
CN104574771B (zh) 一种复合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其报警方法
CN110796820A (zh) 感温火灾探测器及火灾监测方法
CN105869339B (zh)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CN102842201B (zh) 一种能够自适应环境变化的线型温度传感器及其监测方法
CN205541247U (zh) 一种双参数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CN110989462A (zh) 一种红外阵列温控方法及装置
CN206556774U (zh) 远距离地埋式电缆接头故障实时定位系统
CN206249517U (zh) 一种分布式光纤感温隧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CN102852556A (zh) 矿山设备安全预警系统
CN201035688Y (zh) 分布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CN205788616U (zh)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CN105424202A (zh) 低压开关柜的无线测温系统及测温方法
CN204331969U (zh) 一种定位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CN2718542Y (zh) 分布式光纤温度检测监控装置
CN205373756U (zh) 温湿传感器
CN106251557A (zh) 一种多参数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CN105241564A (zh) 一种母线温度分级告警装置
CN205263986U (zh) 一种基于点型感温元件的电气火灾监控预警系统
CN105371899A (zh) 温湿传感器
CN205209644U (zh) 一种母线温度分级告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uxi Shengmin Sensing Technology Co.,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not to be Propose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4028, No. four, No. 19-1 Road, Wuxi New District, Jiangsu

Patentee after: WUXI SHENGMIN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028 B building,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Park, 2 Taishan Road, New District, Wuxi,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Wuxi Shengmin Sensing Technolog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