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08615U - 卡缘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缘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308615U CN202308615U CN2011204101484U CN201120410148U CN202308615U CN 202308615 U CN202308615 U CN 202308615U CN 2011204101484 U CN2011204101484 U CN 2011204101484U CN 201120410148 U CN201120410148 U CN 201120410148U CN 202308615 U CN202308615 U CN 2023086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plug
- connector
- insulating base
- side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卡缘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座体以及两侧臂。绝缘座体具有两插接部和设有多数端子的插槽;各该侧臂包括本体、延伸板、固定臂以及可动臂,且所有弯折构件(包括扣持件、扳动件和止挡件)均一体形成于可动臂,而各该侧臂的固定臂与可动臂之间又彼此互不干涉,从而让各该侧臂具有易于制造以及制造工序简单的功效,完全符合现今制造产业所需的经济效益;再者,由特殊的结构设计,以简化结构且不具有多余或须外接的构件,因此能减少所需材料的用量,达到降低成本的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卡缘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可供电子卡的卡缘来电性插接并据以机械定位的卡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卡缘连接器是一种用以供电子卡(例如使用于各式计算机的内存)的卡缘来电性插接、且同时还能据以机械定位之用。
公知卡缘连接器,如中国台湾公告编号第M401900号「改良式电连接器的固定结构」,其包含:一具有插槽的壳座,该插槽的两壁面上设有多数端子;设于壳座两侧的两侧臂,各侧臂分别包括有一与壳座结合的延伸板、一可动臂以及一固定臂,而该延伸板、可动臂以及固定臂为一体式结构,其中各固定臂分别向下延伸设有一插接板;以及,两固定座,分别与各侧臂对接,而各固定座分别包含有一直板和分别设于直板两侧的弯折板,各弯折板间形成一与插接板接合的套接区。其中,当电性插接电子卡后,两可动臂的扣持板分别扣持于所述电子卡的两侧的半圆凹部内。
欲卸下电子卡时,操作者必须以手指头同时向外侧扳动公知卡缘连接器的两板动件,此时有止挡板来限制扳动件的扳动幅度。
该些公知卡缘连接器虽具有可供电子卡电性插接并机械定位的功效,惟:其结构较为复杂且具有例如固定座等必须外接的构件,因此,所需材料偏多,无法达到降低成本的功效;再者,所有的弯折构件,包括:扣持板、供手指头扳动以卸下电子卡的扳动件和止挡板,分别形成于固定臂和可动臂,且该些扣持板、扳动件和止挡板彼此交错于固定臂和可动臂之间(例如:可动臂的止挡板是穿过固定臂)而形成干涉,导致公知侧臂的不易制造以及制造工序繁复的缺失,不符合现今制造产业所需的经济效益;第三,扳动件的面积偏小,不符手指头在扳动时的人体工学,致有较不易于施力,也就是常见的:不易于卸下电子卡的缺失;第四,侧臂的延伸板是由所设的棘面部而迫使侧臂丝毫不动地卡死于壳座的长孔内,从而造成侧臂无法进行些微调整其位置的缺失。
因此,如何能克服上述公知缺失,为本创作人所亟欲解决的一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以克服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缘连接器,包含:
一绝缘座体,其一侧面的两端系各具一插接部,该侧面的该两插接部之间具有一插槽,该插槽设有多数端子;以及
两侧臂,各该侧臂包括一本体、一自该本体向后一体延伸的延伸板、以及两分别自该本体向前一体凸伸的固定臂与可动臂,各该固定臂向下一体凸伸有一焊接脚,各该焊接脚的末端侧向弯折出一焊接部,至于各该可动臂则一体形成有一扣持件、一扳动件和一止挡件,各该侧臂的延伸板插接于该绝缘座体的各该插接部内,且各该侧臂的固定臂与可动臂之间彼此互不干涉。
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中各该可动臂的接近自由端的上缘处向内侧一体弯折出所述的扣持件和扳动件,各该可动臂的下缘处亦向内侧一体弯折出所述的止挡件。
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中各该可动臂一体形成有一限位件,各该限位件位于所述可动臂与固定臂之间。
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中该各该可动臂的下缘处向外侧一体弯折出所述的限位件。
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中各该焊接部自各该焊接脚的末端向外侧一体弯折而出。
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中各该焊接部自各该焊接脚的末端向内侧一体弯折而出。
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中各该侧臂的本体向后一体延伸出一插接件,各该插接件的自由端具有至少一倒勾部,各该插接件亦插接于所述绝缘座体的各该插接部内,且各该倒勾部倒勾于各该插接部内。
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中各该侧臂的插接件上缘处形成一平滑部,各该插接件的平滑部相邻于各该插接部内的一内壁。
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中各该侧臂的插接件为一弹性插接件,各该弹性插接件弹性插接于绝缘座体的插接部内,各该弹性插接件的倒勾部弹性卡扣于各该插接部内的一卡扣壁。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卡缘连接器,由特殊的结构设计,以简化结构且不具有多余或须外接的构件,因此,所需材料乃较公知技术为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卡缘连接器,由所有的弯折构件(包括:扣持件、扳动件、和止挡件)均一体形成于可动臂,且各该侧臂的固定臂与可动臂之间又彼此互不干涉,从而让各该侧臂具有易于制造以及制造工序简单的功效,完全符合现今制造产业所需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卡缘连接器,由在可动臂一体形成有一限位件,且该限位件位于各该侧臂的固定臂与可动臂之间,以能由限位件以及止挡件来共同限制可动臂于向外扳动时的幅度,从而大幅提升可动臂的扳动幅度的限制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卡缘连接器,由扳动件除了具有较大的面积之外,其形状还具有符合人体工学而易于施力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卡缘连接器,由各该侧臂进一步具有一插接件,且插接件还设有倒勾部,从而使各该侧臂的插接于绝缘座体,具有较佳的结合强度、以及不易于松脱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卡缘连接器,由各该侧臂的插接件还设有平滑部,插接件的平滑部相邻于插接部的内壁,从而使侧臂的插接于插接部还能进一步具有可些微调整其位置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卡缘连接器,由各该侧臂的插接件系为一弹性插接件,以使弹性插接件在插接到定位时能向上弹,而让倒勾部弹性卡扣于插接部内的卡扣壁,从而使各该侧臂具有易于插接组装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侧臂的立体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侧臂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侧臂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100A卡缘连接器;
A绝缘座体;
11插槽;
12插接部;122内壁;123卡扣壁;
2A侧臂;
20本体;21延伸板;
22插接件;221倒勾部;222平滑部;
23固定臂;231焊接脚;232焊接部;
24可动臂;241扣持件;242扳动件;243止挡件;244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缘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座体以及两侧臂。其中,该绝缘座体的一侧面的两端各具一插接部,该侧面的该两插接部之间具有一插槽,该插槽设有多数端子;各该侧臂包括一本体、一自该本体向后一体延伸的延伸板、以及两分别自该本体向前一体凸伸的固定臂与可动臂,各该固定臂向下一体凸伸有一焊接脚,各该焊接脚的末端侧向弯折出一焊接部,至于各该可动臂则一体形成有一扣持件、一扳动件和一止挡件,各该侧臂的延伸板插接于该绝缘座体的各该插接部内,且各该侧臂的固定臂与可动臂之间彼此互不干涉。
由此,以能简化结构且不具有多余或须外接的构件,从而达到所需材料减少的降低成本功效;所有弯折构件(包括:扣持件、扳动件、和止挡件)均一体形成于可动臂,且各该侧臂的固定臂与可动臂之间又彼此互不干涉,从而让各该侧臂具有易于制造以及制造工序简单的功效,完全符合现今制造产业所需的经济效益。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特点和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惟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缘连接器,如图1-图4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5-图7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100,包含一绝缘座体1以及两侧臂2。
该绝缘座体1具有一侧面(如图面所示为主侧面),该侧面的两端各具一插接部12,且于该侧面的该两插接部12之间则具有一插槽11,插槽11设有多数图未示的端子。
各该侧臂2包括一本体20、一自该本体向后一体延伸的延伸板21、以及两分别自该本体向前一体凸伸的固定臂23与可动臂24。如图所示,各该固定臂23是向下一体凸伸有一焊接脚231,各该焊接脚231的末端侧向弯折出一焊接部232,如图所示,焊接部232自焊接脚231的末端向外侧一体弯折而出;再者,扣持件241、扳动件242和止挡件243(甚至还有后述的限位件244)均一体形成于可动臂24;请参阅图3所示,各该侧臂2的固定臂23与可动臂24之间是彼此互不干涉。至于两侧臂2与绝缘座体1的组装,是将各该侧臂2的延伸板21插接于绝缘座体1的各该插接部12内。
其中,各该可动臂24的接近自由端的上缘处向内侧一体弯折出所述的扣持件241和扳动件242,各该可动臂24的下缘处亦向内侧一体弯折出所述的止挡件243,各该可动臂24的下缘处还向外侧一体弯折出一限位件244,各该限位件244是位于所述可动臂24与固定臂23之间,以做为限制可动臂24的向外扳动幅度用,因为在扳动中,该限位件244会抵接到固定臂23而受到限制。
此外,各该侧臂2的本体20还向后一体延伸出一插接件22,各该插接件22的自由端具有至少一倒勾部221,且各该插接件22的上缘处形成一平滑部222。当侧臂2的延伸板21插接于绝缘座体1的插接部12内时,请参阅图4所示,插接件22亦插接于该插接部12内,插接件22的倒勾部221倒勾于该插接部12内,从而使侧臂2具有较佳的结合强度、以及不易于松脱的功效;至于插接件22的平滑部222则相邻于该插接部12的内壁122,当欲调整侧臂2的位置时,由插接件22的上缘为可与内壁122间形成滑移状态的平滑部222,从而使侧臂2的插接于插接部12还进一步具有可些微调整其位置的功效。如图所示的插接件22为一弹性插接件,弹性插接件在插接于绝缘座体1的插接部12内时,会因为倒勾部221的顶抵于所述内壁122而弹性下弯(图未示);而当插接到定位时,弹性插接件将向上弹而使其倒勾部221弹性卡扣于插接部12内的一卡扣壁123(如图4所示),由此,各该侧臂2具有易于插接组装的功效。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5-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100A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仅绝缘座体1A的高度和部分非特征构造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绝缘座体1、以及侧臂2A的高度和一小部分构造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侧臂2。
如图,各该侧臂2A的高度较第一实施例为低,且其焊接脚231的形状亦不同于第一实施例,而焊接部232自焊接脚231的末端向内侧一体弯折而出(第一实施例是向外侧一体弯折而出),此外,侧臂2A还不具有第一实施例中的限位件24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第一、二实施例的卡缘连接器100、100A的特点在于:简化结构且不具有多余或须外接的构件,因此,所需材料较公知为少,达到降低成本的功效;所有的弯折构件,包括:扣持件241、扳动件242、和止挡件243(第一实施例还包括限位件244)均一体形成于可动臂24,且各该侧臂2的固定臂23与可动臂24之间又彼此互不干涉,从而让各该侧臂2、2A具有易于制造以及制造工序简单的功效,完全符合现今制造产业所需的经济效益;第一实施例的各该侧臂2的固定臂23与可动臂24之间,除了止挡件243能限制可动臂24的扳动幅度之外,还能进一步由限位件244而进一步提升可动臂24于向外扳动时的扳动幅度限制能力;扳动件242除了面积大于公知之外,其形状还具有符合人体工学而易于施力的功效;由各该侧臂2、2A进一步具有一插接件22,且插接件22还设有倒勾部221,从而使各该侧臂2、2A的插接于绝缘座体1、1A,能具有较佳的结合强度、以及不易于松脱的功效;由各该侧臂的插接件22还设有平滑部222,而平滑部222相邻于插接部12的内壁122,从而使侧臂2、2A的插接于插接部12还能进一步具有可些微调整其位置的功效;由插接件22为弹性插接件,以使弹性插接件在插接到定位时能向上弹,而让倒勾部221弹性卡扣于插接部12内的卡扣壁123,从而使各该侧臂2具有易于插接组装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绝缘座体,其一侧面的两端系各具一插接部,该侧面的该两插接部之间具有一插槽,该插槽设有多数端子;以及
两侧臂,各该侧臂包括一本体、一自该本体向后一体延伸的延伸板、以及两分别自该本体向前一体凸伸的固定臂与可动臂,各该固定臂向下一体凸伸有一焊接脚,各该焊接脚的末端侧向弯折出一焊接部,至于各该可动臂则一体形成有一扣持件、一扳动件和一止挡件,各该侧臂的延伸板插接于该绝缘座体的各该插接部内,且各该侧臂的固定臂与可动臂之间彼此互不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可动臂的接近自由端的上缘处向内侧一体弯折出所述的扣持件和扳动件,各该可动臂的下缘处亦向内侧一体弯折出所述的止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可动臂一体形成有一限位件,各该限位件位于所述可动臂与固定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各该可动臂的下缘处向外侧一体弯折出所述的限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焊接部自各该焊接脚的末端向外侧一体弯折而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焊接部自各该焊接脚的末端向内侧一体弯折而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侧臂的本体向后一体延伸出一插接件,各该插接件的自由端具有至少一倒勾部,各该插接件亦插接于所述绝缘座体的各该插接部内,且各该倒勾部倒勾于各该插接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侧臂的插接件上缘处形成一平滑部,各该插接件的平滑部相邻于各该插接部内的一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侧臂的插接件为一弹性插接件,各该弹性插接件弹性插接于绝缘座体的插接部内,各该弹性插接件的倒勾部弹性卡扣于各该插接部内的一卡扣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101484U CN202308615U (zh) | 2011-10-25 | 2011-10-25 | 卡缘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101484U CN202308615U (zh) | 2011-10-25 | 2011-10-25 | 卡缘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308615U true CN202308615U (zh) | 2012-07-04 |
Family
ID=46377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410148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08615U (zh) | 2011-10-25 | 2011-10-25 | 卡缘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308615U (zh) |
-
2011
- 2011-10-25 CN CN2011204101484U patent/CN20230861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2785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20090311886A1 (en) |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overlapping structure | |
TWM297565U (en) | Micro socket connector | |
CN201181755Y (zh) | 插针承座 | |
CN2906969Y (zh) | 大电流连接器 | |
US20130109214A1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 |
JP6501119B2 (ja) | 端子の接続構造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
CN202308615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1204326Y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104882748A (zh) | 连接器组合 | |
TW201530930A (zh) | 電連接器 | |
CN202172139U (zh) | 卡缘连接器改良结构 | |
CN101764320B (zh) | 安全插座结构 | |
KR200461830Y1 (ko) | 전자기기의 보드 접속용 소켓 커넥터 | |
TW201304305A (zh) | 連接器 | |
CN206364198U (zh) | 一种电器接线弹片 | |
CN112003035A (zh) | 按压回弹式端子台结构 | |
CN205992626U (zh) | 连接器 | |
CN204118376U (zh) |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
TWI281295B (en) | Terminals of socket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01345464Y (zh) | 电连接器的卡板构造 | |
CN208315905U (zh) |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激励线圈引出脚的快速连接结构 | |
CN207303469U (zh) | 矩形连接器 | |
CN206610933U (zh) | 连接器端子 | |
CN201044287Y (zh) | 连接器使用的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