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75941U - 一种印刷式天线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印刷式天线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75941U CN202275941U CN2011203728949U CN201120372894U CN202275941U CN 202275941 U CN202275941 U CN 202275941U CN 2011203728949 U CN2011203728949 U CN 2011203728949U CN 201120372894 U CN201120372894 U CN 201120372894U CN 202275941 U CN202275941 U CN 2022759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ator unit
- insulating barrier
- feed element
- radiating element
- transverse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a single feed point
- H01Q5/364—Creating multiple current path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42—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particular tun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印刷式天线,设置在包括有具有绝缘层的PCB板上,所述印刷式天线包括:地板,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一层金属;一馈电单元,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线路,所述馈电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一馈电点,设置在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地板间,所述馈电点与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一频段信号;第二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二频段信号;第三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三频段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式天线,尤其涉及一种印刷式天线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移动通信终端的应用越来越多,任何移动通信终端都离不开天线,因此,天线在移动通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能够印制在PCB板上的印刷天线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性能优良、低轮廓和便于集成在PCB板上的特点,进而广泛地应用于终端天线中。
在现有的印刷式天线中,能够辐射出双频、三频甚至是多频的天线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三频及以上天线,都需要两个或以上的馈电点,并且还需要额外的开关电路来控制所述两个或以上的馈电点;在现有的其它技术中,也有利用几根单频天线来实现多频段天线的,在这种技术中,是利用了开关控制电路去控制不同的单频天线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得到多频辐射的效果。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本申请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对于多馈电点的多频段天线,由于需要设计多个馈电点,所以,存在结构复杂,馈电点多的技术问题;
对于通过开关控制电路去控制多根单频天线,由于需要额外增加开关控制电路,且也存在多个馈电点,所以,也存在设计复杂,结构复杂,馈电点多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刷式天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存在多个馈电点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印刷式天线,设置在具有绝缘层的PCB板上,所述印刷式天线包括:
地板,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一层金属;
一个馈电单元,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线路,所述馈电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一个馈电点,设置在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地板间,所述馈电点与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一频段信号;
第二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二频段信号;
第三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三频段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一面积大于所述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三辐射单元的第三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包括:
横臂,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横臂连接;
第一辐射子单元,为从所述横臂右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
第二辐射子单元,为从所述横臂左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
第三辐射子单元,为从所述横臂中间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辐射子单元的宽度;
第四辐射子单元,为在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之间从所述横臂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且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一及第三辐射子单元间有空隙;
第五辐射子单元,为在所述第二辐射子单元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之间从所述横臂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且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及第三辐射子单元间有空隙,其中所述第四及第五辐射子单元的宽度要小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辐射子单元的宽度;
第六辐射子单元,形成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的顶端之上,且所述第六辐射子单元的宽度要大于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面积为由所述第六,第一及第二辐射子单元与所述横臂构成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包括:
所述第四及第五辐射子单元;所述第二面积为由所述第四及第五辐射子单元与所述横臂构成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三辐射单元具体为第三辐射子单元,所述第三面积为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的面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印刷式天线,设置在具有绝缘层的PCB板上,所述印刷式天线包括:
地板,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一层金属;
一个馈电单元,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线路,所述馈电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一个馈电点,设置在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地板间,所述馈电点与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一频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包括:
横臂,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横臂连接;
第一辐射子单元,为从所述横臂右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
第二辐射子单元,为从所述横臂左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
第六辐射子单元,形成在第三辐射子单元的顶端之上,且所述第六辐射子单元的宽度要大于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印刷式天线还包括:
第二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二频段信号;
第三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三频段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一面积大于所述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三辐射单元的第三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包括:
所述横臂;
第四辐射子单元,为在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之间从所述横臂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且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一及第三辐射子单元间有空隙;
第五辐射子单元,为在所述第二辐射子单元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之间从所述横臂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且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及第三辐射子单元间有空隙,其中所述第四及第五辐射子单元的宽度要小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辐射子单元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三辐射单元具体为:
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其中,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为从所述横臂中间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辐射子单元的宽度。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设备,包括:
数据输入装置,用于提供给用户输入数据;
数据输出装置,用于向用户输出数据;
一PCB板,包括:
绝缘层;
地板,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一层金属;
一个馈电单元,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线路,所述馈电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一个馈电点,设置在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地板间,与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一频段信号;
第二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二频段信号;
第三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三频段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由于辐射单元完全嵌套在一起,所以形成一个单一的辐射源,且只需要一个馈电点进行馈电,就能够辐射出三种频率;
由于整个天线中只有一个馈电点,所以,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由于整个天线中只有一个馈电点,所以还可以防止馈电点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天线的发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印刷式天线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印刷式天线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印刷式天线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印刷式天线仿真在频率0.50GHz至3.00GHz下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印刷式天线仿真的以低频作测试的E面方向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印刷式天线仿真的以中频作测试的E面方向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印刷式天线仿真的以高频作测试的E面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印刷式天线,所述天线设置在包括有具有绝缘层的PCB板上,所述印刷式天线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地板7,一个馈电点8,一个馈电单元9,横臂10,第一辐射子单元1,第二辐射子单元2,第三辐射子单元3,第四辐射子单元4,第五辐射子单元5,第六辐射子单元6。
地板7,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一层金属,所述金属可以为铜或铝,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其他电阻小、抗干扰能力强的金属或金属合金。
馈电单元9,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线路,所述馈电单元9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馈电单元9的材料可以与所述地板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地板7可以与所述馈电单元9位于所述PCB板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所述PCB板的两侧。
馈电点8,设置在所述馈电单元9与所述地板7间,所述馈电点8与所述馈电单元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馈电点8通过所述馈电单元9为每个辐射子单元馈电。
横臂10,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所述馈电单元9的第二端与所述横臂10连接,连接位置大致在横臂10的中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连接位置设置在靠近横臂10的左端或右端。形成横臂10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横臂10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9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一辐射子单元1,为从所述横臂右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辐射子单元1的3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辐射子单元1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一辐射子单元1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9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二辐射子单元2,为从所述横臂左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二辐射子单元2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二辐射子单元2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二辐射子单元2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9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三辐射子单元3,为从所述横臂中间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三辐射子单元3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三辐射子单元3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三辐射子单元3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9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1及第二辐射子单元2的宽度。
第四辐射子单元4,为在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1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3之间从所述横臂10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四辐射子单元4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四辐射子单元4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四辐射子单元4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9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且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4与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1间有第一空隙,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4与第三辐射子单元3间也有第二空隙,所述第一空隙与所述第二空隙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五辐射子单元5,为在所述第二辐射子单元2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3之间从所述横臂10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五辐射子单元5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五辐射子单元5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五辐射子单元5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9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且所述第五辐射子单元5与所述第二辐射子单元2间有第三空隙,所述第五辐射子单元5与第三辐射子单元3间也有第四空隙,所述第三空隙与所述第四空隙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4及第五辐射子单元5的宽度要小于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1及第二辐射子单元2的宽度;
第六辐射子单元6,形成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3的顶端之上,在形成的过程中,第三辐射子单元3顶端可以大致连接在第六辐射子单元6的下边缘的中间位置,也可以连接在第六辐射子单元6下边缘偏左端或右端的位置,形成第六辐射子单元6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六辐射子单元6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9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且所述第六辐射子单元6下边缘的宽度要大于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3顶端的宽度。
由所述第六辐射子单元6、第一辐射子单元1、第二辐射子单元2及所述横臂10围成面积为第一面积的第一辐射单元;由第四辐射子单元4、第五辐射子单元5及横臂10围成面积为第二面积的第二辐射单元;由第三辐射子单元3构成第三辐射单元,所述第三辐射单元的面积为第三面积,其中所述第一面积大天所述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三面积。
在天线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面积的面积不一样,所以通过所述第一、二及三辐射单元能够辐射出频段不一样的三种信号,具体来讲,所述第一辐射单元辐射出的能量为低频率能量,其频段区间可以为870MHz~975MHz,当然还可以辐射其他区间的低频率信号;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辐射出的能量为中间频率能量,其频段区间可以为1.7GHz~2GHz,当然还可以辐射其他区间的中频率信号;所述第三辐射单元辐射出的能量为高频率能量,其频段区间可以为:2.2GHz~2.8GHz,当然还可以辐射其他区间的高频率信号。
当然,也可通过调节第四辐射子单元4与第一辐射子单元1、第三辐射子单元3之间缝隙的尺寸及调节第五辐射子单元5与第二辐射子单元2、第三辐射子元3之间缝隙的尺寸,来调节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天线的低频、中频以及高频的谐振频率;而通过调节馈电单元9的宽度以及地板7的尺寸以及形状,则可以调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天线的驻波参数以及辐射方向。
请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印刷式天线,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地板7’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地板7的形状不一样,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地板7的上边缘两端还向上延伸形成有两个臂,但该两个臂皆不与横臂10连接,而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地板7’上边缘两端则没有向上延伸形成有两个臂。
请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印刷式天线,在第三个实施例中,第六辐射子单元6’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第六辐射子单元6不一样,在第三实施例中,第六辐射子单元6’下边缘两端还向下延伸形成有两个臂,但该两个臂皆不与第一辐射子单元1,第二辐射子单元2,第四辐射子单元4及第五辐射子单元5连接。
当然,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印刷式天线进行改动和变型,但只要其变型最终能实现三个不同频段,且只有一馈电点,都属于本申请的思想概括范围,也都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印刷电路板,包括:
绝缘层;
地板,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一层金属;
一个馈电单元,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线路,所述馈电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一个馈电点,设置在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地板间,与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一频段信号;
第二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二频段信号;
第三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三频段信号。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一种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具体为:
绝缘层407;
地板408,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一层金属,所述金属可以为铜或铝,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其他电阻小、抗干扰能力强的金属或金属合金。
馈电单元410,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线路,所述馈电单元41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馈电单元410的材料可以与所述地板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地板408可以与所述馈电单元410位于所述PCB板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所述PCB板的两侧。
馈电点409,设置在所述馈电单元410与所述地板408间,所述馈电点409与所述馈电单元4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馈电点409通过所述馈电单元410为每个辐射子单元馈电。
横臂411,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所述馈电单元410的第二端与所述横臂411连接,连接位置大致在横臂411的中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连接位置设置在靠近横臂411的左端或右端。形成横臂411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横臂411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一辐射子单元401,为从所述横臂右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辐射子单元401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辐射子单元401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一辐射子单元1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二辐射子单元402,为从所述横臂左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二辐射子单元402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二辐射子单元402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二辐射子单元402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三辐射子单元403,为从所述横臂中间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三辐射子单元403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三辐射子单元403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三辐射子单元403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40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401及第二辐射子单元402的宽度。
第四辐射子单元404,为在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401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403之间从所述横臂411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四辐射子单元404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四辐射子单元404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四辐射子单元404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且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404与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1间有第一空隙,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404与第三辐射子单元403间也有第二空隙,所述第一空隙与所述第二空隙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五辐射子单元405,为在所述第二辐射子单元402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403之间从所述横臂411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五辐射子单元405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五辐射子单元405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五辐射子单元405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且所述第五辐射子单元405与所述第二辐射子单元402间有第三空隙,所述第五辐射子单元405与第三辐射子单元403间也有第四空隙,所述第三空隙与所述第四空隙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404及第五辐射子单元405的宽度要小于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401及第二辐射子单元402的宽度;
第六辐射子单元406,形成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403的顶端之上,在形成的过程中,第三辐射子单元403顶端可以大致连接在第六辐射子单元406的下边缘的中间位置,也可以连接在第六辐射子单元406下边缘偏左406端或右端的位置,形成第六辐射子单元406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六辐射子单元406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且所述第六辐射子单元406下边缘的宽度要大于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403顶端的宽度。
由所述第六辐射子单元406、第一辐射子单元401、第二辐射子单元402及所述横臂411围成面积为第一面积的第一辐射单元;由第四辐射子单元404、第五辐射子单元405及横臂411围成面积为第二面积的第二辐射单元;由第三辐射子单元403构成第三辐射单元,所述第三辐射单元的面积为第三面积,其中所述第一面积大天所述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三面积。
在印刷电路板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所述天线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面积的面积不一样,所以通过所述第一、二及三辐射单元能够辐射出频段不一样的三种信号,具体来讲,所述第一辐射单元辐射出的能量为低频率能量,其频段区间可以为870MHz~975MHz,当然还可以辐射其他区间的低频率信号;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辐射出的能量为中间频率能量,其频段区间可以为1.7GHz~2GHz,当然还可以辐射其他区间的中频率信号;所述第三辐射单元辐射出的能量为高频率能量,其频段区间可以为:2.2GHz~2.8GHz,当然还可以辐射其他区间的高频率信号。
当然,也可通过去调节第四辐射子单元4与第一辐射子单元1、第三辐射子单元3之间缝隙的尺寸;及调节第五辐射子单元5与第二辐射子单元2、第三辐射子元3之间缝隙的尺寸,来调节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天线的低频、中频以及高频的谐振频率;而通过调节馈电单元9的宽度以及地板7的尺寸以及形状,则可以调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的驻波参数以及辐射方向。
请参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电路板,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地板408’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地板408的形状不一样,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地板408的上边缘两端还向上延伸形成有两个臂,但该两个臂皆不与横臂411连接,而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地板408’上边缘两端则没有向上延伸形成有两个臂。
请参考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提供的印刷式天线,在第六个实施例中,第六辐射子单元406’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第六辐射子单元406不一样,在第六实施例中,第六辐射子单元406下边缘两端还向下延伸形成有两个臂,但该两个臂皆不与第一辐射子单元401,第二辐射子单元402,第四辐射子单元404及第五辐射子单元405连接。
当然,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印刷电路板作出改动和变型,但只要其变型最终能实现印刷电路板中的天线可以辐射三个不同频段,且只有一馈电点,都属于本申请的思想概括范围,都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设备,包括:
数据输入装置,用于提供给用户输入数据;
数据输出装置,用于向用户输出数据;
一PCB板,包括:
绝缘层;
地板,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一层金属;
一个馈电单元,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线路,所述馈电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一个馈电点,设置在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地板间,与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一频段信号;
第二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二频段信号;
第三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三频段信号。
所述移动通信设备中的PCB板的结构见图4,具体为:
地板408,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一层金属,所述金属可以为铜或铝,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其他电阻小、抗干扰能力强的金属或金属合金。
馈电单元410,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线路,所述馈电单元41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馈电单元410的材料可以与所述地板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地板408可以与所述馈电单元410位于所述PCB板的同一侧,也可以分别位于所述PCB板的两侧。
馈电点409,设置在所述馈电单元410与所述地板408间,所述馈电点409与所述馈电单元4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馈电点409通过所述馈电单元410为每个辐射子单元馈电。
横臂411,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所述馈电单元410的第二端与所述横臂411连接,连接位置大致在横臂411的中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连接位置设置在靠近横臂411的左端或右端。形成横臂411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横臂411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一辐射子单元401,为从所述横臂右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辐射子单元401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辐射子单元401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一辐射子单元1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二辐射子单元402,为从所述横臂左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二辐射子单元402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二辐射子单元402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二辐射子单元402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三辐射子单元403,为从所述横臂中间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三辐射子单元403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三辐射子单元403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三辐射子单元3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40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401及第二辐射子单元402的宽度。
第四辐射子单元404,为在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401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403之间从所述横臂411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四辐射子单元404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四辐射子单元404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四辐射子单元404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且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404与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1间有第一空隙,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404与第三辐射子单元403间也有第二空隙,所述第一空隙与所述第二空隙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第五辐射子单元405,为在所述第二辐射子单元402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403之间从所述横臂411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在向上延伸形成第五辐射子单元405的过程中,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稍微偏左或偏右向上延伸。形成第五辐射子单元405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五辐射子单元405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且所述第五辐射子单元405与所述第二辐射子单元402间有第三空隙,所述第五辐射子单元405与第三辐射子单元403间也有第四空隙,所述第三空隙与所述第四空隙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404及第五辐射子单元405的宽度要小于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401及第二辐射子单元402的宽度;
第六辐射子单元406,形成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403的顶端之上,在形成的过程中,第三辐射子单元403顶端可以大致连接在第六辐射子单元6的下边缘的中间位置,也可以连接在第六辐射子单元6下边缘偏左406端或右端的位置,形成第六辐射子单元406的金属可以是铜或其它金属,形成第六辐射子单元406的金属可以与形成馈电单元410的金属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且所述第六辐射子单元406下边缘的宽度要大于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403顶端的宽度。
由所述第六辐射子单元406、第一辐射子单元401、第二辐射子单元402及所述横臂411围成面积为第一面积的第一辐射单元;由第四辐射子单元404、第五辐射子单元405及横臂411围成面积为第二面积的第二辐射单元;由第三辐射子单元403构成第三辐射单元,所述第三辐射单元的面积为第三面积,其中所述第一面积大天所述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三面积。
在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辐射单元的面积不一样,所以通过所述第一、二及三辐射单元能够辐射出频段不一样的三种信号,具体来讲,所述第一辐射单元辐射出的能量为低频率能量,其频段区间可以为870MHz~975MHz,当然还可以辐射其他区间的低频率信号;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辐射出的能量为中间频率能量,其频段区间可以为1.7GHz~2GHz,当然还可以辐射其他区间的中频率信号;所述第三辐射单元辐射出的能量为高频率能量,其频段区间可以为:2.2GHz~2.8GHz,当然还可以辐射其他区间的高频率信号。
当然,也可通过调节第四辐射子单元4与第一辐射子单元1、第三辐射子单元3之间缝隙的尺寸;及调节第五辐射子单元5与第二辐射子单元2、第三辐射子元3之间缝隙的尺寸,来调节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天线的低频、中频以及高频的谐振频率;而通过调节馈电单元9的宽度以及地板7的尺寸以及形状,则可以调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的驻波参数以及辐射方向。
所述移动通信设备中的天线可以适当变型,如图2和图3,当然,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所述移动通信设备中的印刷式天线作出改进和变型,但只要其变型最终能实现三个不同频段,且只有一个馈电点,都属于本申请的思想概括范围,都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见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频率0.50GHz至3.00GHz下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在第一频率波段(0.85~1.125),第二频率波段(1.575~2.825)时,本实用新型的印刷式天线的回波损耗值都在-5dB以下。
请参见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仿真的以低频作测试的E面方向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增益的变化范围为(-3~0)。
请参见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仿真的以中频作测试的E面方向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增益的变化范围为(-40~-17.5)。
请参见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仿真的以高频作测试的E面方向图,由图中可以看出,增益的变化范围为(-40~-10)。
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由于辐射单元完全嵌套在一起,所以形成一个单一的辐射源,且只需要一个馈电点进行馈电,就能够辐射出三种频率;
由于整个天线中只有一个馈电点,所以,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由于整个天线中只有一个馈电点,所以还可以防止馈电点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天线的发射性能。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印刷式天线,设置在具有绝缘层的PCB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式天线包括:
地板,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一层金属;
一个馈电单元,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线路,所述馈电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一个馈电点,设置在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地板间,所述馈电点与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一频段信号;
第二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二频段信号;
第三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三频段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一面积大于所述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三辐射单元的第三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印刷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包括:
横臂,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横臂连接;
第一辐射子单元,为从所述横臂右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
第二辐射子单元,为从所述横臂左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
第三辐射子单元,为从所述横臂中间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辐射子单元的宽度;
第四辐射子单元,为在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之间从所述横臂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且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一及第三辐射子单元间有空隙;
第五辐射子单元,为在所述第二辐射子单元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之间从所述横臂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且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及第三辐射子单元间有空隙,其中所述第四及第五辐射子单元的宽度要小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辐射子单元的宽度;
第六辐射子单元,形成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的顶端之上,且所述第六辐射子单元的宽度要大于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积为由所述第六,第一及第二辐射子单元与所述横臂构成的面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包括:
所述第四及第五辐射子单元;所述第二面积为由所述第四及第五辐射子单元与所述横臂构成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辐射单元具体为第三辐射子单元,所述第三面积为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的面积。
7.一种移动通信设备,包括:
数据输入装置,用于提供给用户输入数据;
数据输出装置,用于向用户输出数据;
一PCB板,包括:
绝缘层;
地板,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一层金属;
一个馈电单元,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线路,所述馈电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一个馈电点,设置在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地板间,与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一频段信号;
第二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二频段信号;
第三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三频段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一面积大于所述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三辐射单元的第三面积。
9.一种印刷式天线,设置在具有绝缘层的PCB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式天线包括:
地板,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一层金属;
一个馈电单元,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线路,所述馈电单元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一个馈电点,设置在所述馈电单元与所述地板间,所述馈电点与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一频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包括:
横臂,为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所述馈电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横臂连接;
第一辐射子单元,为从所述横臂右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
第二辐射子单元,为从所述横臂左端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
第六辐射子单元,形成在第三辐射子单元的顶端之上,且所述第六辐射子单元的宽度要大于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式天线还包括:
第二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二频段信号;
第三辐射单元,形成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馈电单元第二端连接,用于辐射或接受第三频段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的第一面积大于所述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的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三辐射单元的第三面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印刷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包括:
所述横臂;
第四辐射子单元,为在所述第一辐射子单元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之间从所述横臂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且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一及第三辐射子单元间有空隙;
第五辐射子单元,为在所述第二辐射子单元及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之间从所述横臂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且所述第四辐射子单元与所述第二及第三辐射子单元间有空隙,其中所述第四及第五辐射子单元的宽度要小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辐射子单元的宽度。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式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辐射单元具体为:
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其中,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为从所述横臂中间向上延伸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金属层,所述第三辐射子单元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辐射子单元的宽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728949U CN202275941U (zh) | 2011-09-30 | 2011-09-30 | 一种印刷式天线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
US14/348,663 US9466883B2 (en) | 2011-09-30 | 2011-12-31 | Printed antenna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PCT/CN2011/085133 WO2013044573A1 (zh) | 2011-09-30 | 2011-12-31 | 一种印刷式天线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
EP11873502.6A EP2763238B1 (en) | 2011-09-30 | 2011-12-31 | Printed antenna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728949U CN202275941U (zh) | 2011-09-30 | 2011-09-30 | 一种印刷式天线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75941U true CN202275941U (zh) | 2012-06-13 |
Family
ID=46196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7289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75941U (zh) | 2011-09-30 | 2011-09-30 | 一种印刷式天线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66883B2 (zh) |
EP (1) | EP2763238B1 (zh) |
CN (1) | CN202275941U (zh) |
WO (1) | WO2013044573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45038A (zh) * | 2016-07-20 | 2018-0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
CN108475844A (zh) * | 2017-04-21 | 2018-08-3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无人机的地面控制系统以及无人机系统 |
CN111446546A (zh) * | 2020-05-12 | 2020-07-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频天线装置 |
CN115000675A (zh) * | 2022-06-06 | 2022-09-02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WiFi 6E天线及终端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90679B (zh) * | 2015-02-13 | 2019-03-0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JP6376004B2 (ja) * | 2015-03-06 | 2018-08-22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無線機 |
WO2017005542A1 (en) | 2015-07-08 | 2017-01-12 | Arcelik Anonim Sirketi | A communication means and the household appliance wherein the same is used |
US20180301785A1 (en) | 2015-10-08 | 2018-10-18 | Arcelik Anonim Sirketi | A communication means and the household appliance wherein the same is use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78021A1 (en) * | 2001-03-23 | 2004-01-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built-in, multi band, multi antenna system |
JP2002359515A (ja) * | 2001-03-26 | 2002-12-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M型アンテナ装置 |
CN2579000Y (zh) | 2002-10-09 | 2003-10-08 | 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频印刷电路的天线结构 |
WO2005076409A1 (en) * | 2004-01-30 | 2005-08-18 | Fractus S.A. | Multi-band monopole antennas for mobile network communications devices |
CN2684392Y (zh) | 2004-03-31 | 2005-03-09 | 桦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印刷式天线 |
CN101587983A (zh) * | 2008-05-21 | 2009-11-25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多频天线及具有该多频天线的无线通讯装置 |
US20100013730A1 (en) | 2008-07-18 | 2010-01-21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Antenna arrangement |
US7821470B2 (en) * | 2008-07-18 | 2010-10-26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Antenna arrangement |
TWI388084B (zh) * | 2008-10-28 | 2013-03-01 | Wistron Neweb Corp | 寬頻平面天線 |
KR101075583B1 (ko) * | 2009-08-17 | 2011-10-25 | 한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삼중대역 안테나 |
US8723733B2 (en) * | 2010-09-29 | 2014-05-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band antenna for a mobile device |
US8749438B2 (en) * | 2010-09-29 | 2014-06-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band antenna for a mobile device |
-
2011
- 2011-09-30 CN CN2011203728949U patent/CN20227594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2-31 EP EP11873502.6A patent/EP276323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1-12-31 US US14/348,663 patent/US946688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2-31 WO PCT/CN2011/085133 patent/WO201304457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45038A (zh) * | 2016-07-20 | 2018-0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
CN107645038B (zh) * | 2016-07-20 | 2019-1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
US11056781B2 (en) | 2016-07-20 | 2021-07-0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
CN108475844A (zh) * | 2017-04-21 | 2018-08-3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无人机的地面控制系统以及无人机系统 |
CN111446546A (zh) * | 2020-05-12 | 2020-07-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频天线装置 |
CN111446546B (zh) * | 2020-05-12 | 2024-02-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频天线装置 |
CN115000675A (zh) * | 2022-06-06 | 2022-09-02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WiFi 6E天线及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466883B2 (en) | 2016-10-11 |
WO2013044573A1 (zh) | 2013-04-04 |
EP2763238A4 (en) | 2015-05-13 |
US20140225784A1 (en) | 2014-08-14 |
EP2763238A1 (en) | 2014-08-06 |
EP2763238B1 (en) | 2019-1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75941U (zh) | 一种印刷式天线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 |
CN204375977U (zh) |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 |
JP6297337B2 (ja) | アンテナアセンブリ及び該アンテナ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る通信装置 | |
CN107437661A (zh) | 天线及移动终端 | |
CN202759016U (zh) | 可调谐耦合馈电天线系统 | |
CN107004954B (zh) | 双频天线和天线系统 | |
CN102544722A (zh) | 极化可重构高增益平板天线 | |
WO2017107604A1 (zh) |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03825108A (zh) | 一种适用于多模多频段的手机终端mimo天线结构 | |
CN104022354A (zh) | 窄间距的低sar高隔离的mimo天线 | |
JP2012231452A (ja) | アンテナ装置 | |
CN206293622U (zh) | 一种带阻抗匹配电路的天线 | |
CN102394352A (zh) | 双频宽带可重构微带天线 | |
US10109926B2 (en) | Antenna radiator,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03178331A (zh) | 电调天线及射频装置 | |
CN106252839A (zh) | 一种带金属环可重构的lte mimo手机天线 | |
CN108470978A (zh) | 基于金属框的5g mimo天线系统 | |
CN105811076A (zh) | 一种基于金属背盖的高隔离度手机天线结构 | |
CN104183926B (zh) | 一种缝隙天线和智能终端 | |
CN108400427A (zh) | 天线系统 | |
CN102856644B (zh) | 一种开关控制的lte mimo手机天线结构 | |
CN104685717B (zh) | 天线阵列及应用该天线阵列的相控系统 | |
JP6272505B2 (ja)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端末 | |
KR20220108184A (ko) | 인쇄형 안테나 | |
CN103531920A (zh) | 一种工作在2300-2400频段的手机的四天线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9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