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64223U - 一种污泥改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改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64223U CN202164223U CN2011202564833U CN201120256483U CN202164223U CN 202164223 U CN202164223 U CN 202164223U CN 2011202564833 U CN2011202564833 U CN 2011202564833U CN 201120256483 U CN201120256483 U CN 201120256483U CN 202164223 U CN202164223 U CN 2021642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ction chamber
- modification device
- housing
- sludge modification
- slu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污泥改性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内划分有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反应室,各反应室的输入端均连通在前反应室的输出端,位于首尾部的两反应室分别连通进、出料口,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各反应室内的用于搅拌污泥的工作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工作组件动作的动力源,各反应室内的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由首端至尾端依次降低,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加药装置,其加药口与首端反应室的上部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可连续工作,并可使经其改性过的污泥能满足后续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污泥改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的规模不断扩大,污水处理程度逐年升高,污泥产量也快速增加。我国目前普遍存在“重水轻泥”的倾向,强调污水处理率,而忽视污泥的处理处置,未经处理的污泥直接外运、简单填埋或堆放,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铜、锌、镉、汞等重金属盐类以及多氯联苯等难降解有毒有害物。同时,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及其它碳水化合物等高浓度有机物,导致污泥的粘度较大、含水率较高、固液分离性能差,进而影响到污泥堆肥、焚烧或填埋等后续处理处置。污泥改性则主要是通过药物等对污泥颗粒表面的有机物进行改性,或对污泥的细胞和胶体结构进行破坏,降低污泥的水分结合容量,同时降低污泥的压缩性,使污泥能满足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连续工作的污泥改性装置,可使经其改性过的污泥能满足后续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设备工作稳定且工作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改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划分有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反应室,所述各反应室的输入端均连通在前反应室的输出端,位于首尾部的两反应室分别连通进、出料口,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各反应室内的用于搅拌污泥的工作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工作组件动作的动力 源,所述各反应室内的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由首端至尾端依次降低,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加药装置,其加药口与首端反应室的上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高含水率的污泥经进料口灌入反应室中并自动加药,经过各反应室依次搅拌并最终由出料口排出,从而实现连续自动工作,其工作效率高;其次,由于加药装置与搅拌反应室成一体式设计,实际使用以及运输均方便快捷,适合于各种工作环境;最后,各反应室中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依次降低,给污泥与药物的混合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从而保证其混合均匀,药物作用充分,从而使经其改性过的污泥能满足后续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污泥改性的工程应用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污泥改性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划分有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反应室20,所述各反应室20的输入端均连通在前反应室20的输出端,位于首尾部的两反应室20分别连通进、出料口,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各反应室20内的用于搅拌污泥的工作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工作组件动作的动力源,所述各反应室20内的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由首端至尾端依次降低,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加药装置30,其加药口与首端反应室20的上部连通,如图1-2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化方案:所述反应室20为三个且各相邻反应室20之间设置有阻隔彼此的隔离单元40,所述隔离单元40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2,所述第一隔板41与壳体10上部间留有间隙并构成前一反应室20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隔板42与壳体10下部间留有间隙并构成相邻的后一反应室20的输入端,所述两隔板彼此间的间隙通路以及两者分别与壳体10间的间隙通路构成 正“Z”字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运行时,污泥由进料口进入位于壳体10首端的反应室20,改性药剂则由加药装置30同时打入该反应室20中,在反应室内污泥与药剂由工作组件进行高速搅拌混合,使其在搅拌中达到对污泥的初次改性;经改性后的污泥经第一隔板41溢流进入与之相邻的后一反应室20腔内,由于第二隔板42的阻挡,加药污泥只能由该反应室20边沿进入该反应室20的工作组件下部并进行二次改性,却无法由后一反应室20回流至相邻的前一反应室20中;此时,改性药剂基本与污泥混合充分,经过改性后的污泥也基本达到污泥深度脱水要求的改性条件,因此,污泥再按照上述流程进入壳体10尾端的反应室20,壳体10的尾端反应室20则主要起到缓冲延时作用,保证加药污泥的停留时间,以为污泥与药物的充分混合以及相互反应提供足够的时间,从而保证两者作用充分,并最终使经其改性过的污泥能完全满足后续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外形呈空心立方体状,所述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2外形呈条板状且垂直壳体10底面设置。实际运用中,可在隔离单元40上设置加强筋,以用于增强隔离单元40本身的强度,确保其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为保证改性药剂与污泥间能充分混合,如图1所示,所述各反应室20内容积由首端至尾端依次增大,从而通过内部容积的增大进一步的降低位于其内的加药污泥的运动速率,从而确保改性药剂与污泥间能有充分的作用时间。
更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动力源布置于壳体10上部,所述工作组件由壳体10上方贯穿并顺延探入壳体10的各反应室20内腔并构成立式搅拌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组件包括转轴以及设置于转轴上的桨叶,由于反应室20内容积由首端至尾端依次增大,因此,为确保污泥与改性药剂间能得到充分搅拌,如图1所示,所述桨叶尺寸也相应随反应 室20容积增大而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装置30包括加药泵31以及药剂储罐32,所述加药装置30设置于壳体10上方。
如图1所示,所述进料口高于出料口设置,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溢流管50,所述溢流管50一端连通位于壳体10首端的反应室20上部,另一端连通至壳体10外部,以避免由于污泥泵打入过多污泥而导致本实用新型机体损坏问题。当壳体10首端的反应室20内泵入污泥过多时,多余部分即经由溢流管50排出,确保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同时,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液位检测器60,其探测部顺延伸入壳体10尾端的反应室20内,以实现对壳体10尾端的反应室20内污泥储存量的适时监控。
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各反应室20的最底部设置有连通外部的用于污泥排空的排空口70。
本实用新型在工程中应用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含水率高的污泥经污泥泵b泵入本实用新型a的进料口,经由本实用新型内部加药并通过各反应室20充分反应后,满足后续高干度脱水过程要求的加药污泥由其出料口排出并送入改性污泥储罐c,加药污泥经高压泵d将其送入污泥压滤机e,污泥压滤机e对加药污泥进行脱水,并最终实现污泥的全套处理程序。
Claims (10)
1.一种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划分有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反应室(20),所述各反应室(20)的输入端均连通在前反应室(20)的输出端,位于首尾部的两反应室(20)分别连通进、出料口,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各反应室(20)内的用于搅拌污泥的工作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工作组件动作的动力源,所述各反应室(20)内的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由首端至尾端依次降低,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加药装置(30),其加药口与首端反应室(20)的上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20)为三个且各相邻反应室(20)之间设置有阻隔彼此的隔离单元(40),所述隔离单元(40)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2),所述第一隔板(41)与壳体(10)上部间留有间隙并构成前一反应室(20)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隔板(42)与壳体(10)下部间留有间隙并构成相邻的后一反应室(20)的输入端,所述两隔板彼此间的间隙通路以及两者分别与壳体(10)间的间隙通路构成正“Z”字形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外形呈空心立方体状,所述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2)外形呈条板状且垂直壳体(10)底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反应室(20)内容积由首端至尾端依次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布置于壳体(10)上部,所述工作组件由壳体(10)上方贯穿并顺延探入壳体(10)的各反应室(20)内腔并构成立式搅拌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组件包括转轴以及设置于转轴上的桨叶,所述桨叶尺寸随反应室(20)容积增大而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30)包括加药泵(31)以及药剂储罐(32),所述加药装置(30)设置于壳体(10)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高于出料口设置,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溢流管(50),所述溢流管(50)一端连通位于壳体(10)首端的反应室(20)上部,另一端连通至壳体(10)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液位检测器(60),其探测部顺延伸入壳体(10)尾端的反应室(2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反应室(20)的最底部设置有连通外部的用于污泥排空的排空口(7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564833U CN202164223U (zh) | 2011-07-20 | 2011-07-20 | 一种污泥改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564833U CN202164223U (zh) | 2011-07-20 | 2011-07-20 | 一种污泥改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64223U true CN202164223U (zh) | 2012-03-14 |
Family
ID=45800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256483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64223U (zh) | 2011-07-20 | 2011-07-20 | 一种污泥改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6422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42243A (zh) * | 2016-10-11 | 2016-12-21 | 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式组合污泥搅拌装置 |
CN109020108A (zh) * | 2018-07-17 | 2018-12-18 | 芜湖芬特勘测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桩基施工泥浆处理装置 |
CN110066094A (zh) * | 2019-06-11 | 2019-07-30 |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絮凝装置及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
CN115626757A (zh) * | 2022-09-30 | 2023-01-20 | 陈洪亮 | 一种污泥调理装置及方法 |
-
2011
- 2011-07-20 CN CN2011202564833U patent/CN20216422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42243A (zh) * | 2016-10-11 | 2016-12-21 | 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式组合污泥搅拌装置 |
CN106242243B (zh) * | 2016-10-11 | 2023-05-30 | 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式组合污泥搅拌装置 |
CN109020108A (zh) * | 2018-07-17 | 2018-12-18 | 芜湖芬特勘测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桩基施工泥浆处理装置 |
CN110066094A (zh) * | 2019-06-11 | 2019-07-30 |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絮凝装置及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
CN115626757A (zh) * | 2022-09-30 | 2023-01-20 | 陈洪亮 | 一种污泥调理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64223U (zh) | 一种污泥改性装置 | |
CN104591518A (zh) | 污泥深度处理设备 | |
CN102874995B (zh) | 一种提高脱水污泥流动性的浆化降粘方法 | |
CN205164228U (zh) | 一种移动式污泥固液分离机 | |
CN210117325U (zh) | 一种高性能环保厌氧发酵污泥处理装置 | |
CN210595737U (zh) | 一种污泥处理装置 | |
CN211367364U (zh) | 一种含油污泥深度脱水系统 | |
CN210683570U (zh) | 高效絮凝装置及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 |
CN202148237U (zh) | 一种污泥改性机 | |
CN210764959U (zh) | 一种液态污油污泥处理装置 | |
CN204265506U (zh) | 一种电镀废水中铜离子的回收装置 | |
CN115215419A (zh) | 石灰中和系统 | |
CN210764706U (zh) | 一种洗砂场污水处理回用系统 | |
CN202052629U (zh) | 垃圾淘洗浮选装置 | |
CN106316068A (zh) | 一种用于加载磁沉淀污泥处置的两级磁分离装置 | |
CN202968347U (zh) | 一种螺旋式污泥脱水机 | |
CN210176691U (zh) | 一种卧螺压滤式海上平台含油污泥预处理装置 | |
CN222342761U (zh) | 一种表面活性剂的添加装置 | |
CN218262045U (zh) | 一种用于垃圾中转站废水处理的气浮设备 | |
CN204417305U (zh) | 一种高速污泥处理系统 | |
CN210559976U (zh) | 一种河道淤泥处理系统 | |
CN215365386U (zh) | 一种环境工程污泥活化处理装置 | |
CN221028059U (zh) | 污泥压榨系统 | |
CN204588787U (zh) | 一种从含磷废水中回收磷的装置 | |
CN217856185U (zh) | 浮选药剂用高效合成反应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30031 Hefei City, Shushan Province, south of the cooperative road, No. 26 building, the United States, Anhui Patentee after: ANHUI TONGYUAN ENVIRONMENTAL ENERGY SAV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0031 Hefei City, Shushan Province, south of the cooperative road, No. 26 building, the United States, Anhui Patentee before: Anhui Tongyuan Source Environment Co., 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