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11289U - 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11289U CN202111289U CN2011202043268U CN201120204326U CN202111289U CN 202111289 U CN202111289 U CN 202111289U CN 2011202043268 U CN2011202043268 U CN 2011202043268U CN 201120204326 U CN201120204326 U CN 201120204326U CN 202111289 U CN202111289 U CN 2021112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group
- insulating body
- protuberance
- wire
- cable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外围的绝缘本体,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第二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电性连接的线缆和屏蔽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以及成型于金属壳体尾部的绝缘外壳,其中该绝缘本体包括基本部向后延伸的分线部,该基本部紧靠分线部具有凸出部及其与之扣合的盖体,藉此形状、结构及其结合,实现了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符合USB3.0传输标准的线缆连接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指一个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符合USB3.0传输标准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I/O接口,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目前,最普遍流通于市面上的电脑设备连接界面规格为USB2.0规格,其最高资料传输速率480Mbps,然而在数位时代,高速且可靠的网络互连技术是必要的,并且为了适应庞大的数据量的传输需求,在相关领域研究层次的逐渐提升的情况下,USB3.0传输界面已渐入市场。但是,现有的该USB3.0连接器在设计中,多采取组合插装方式,不但占用空间,而且组件之间结合不牢,其制程也较复杂,损率高,不能满足线缆连接器品质率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线缆连接器来克服上述技术上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线缆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为符合USB3.0传输界面标准的线缆连接器,该线缆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外围的绝缘本体,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第二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电性连接的线缆和屏蔽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以及成型于金属壳体尾部的绝缘外壳,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本部向后延伸的分线部,基本部紧靠分线部具有凸出部及其与之扣合的盖体,所述盖体进一步包括容凸出部扣合的凹陷部及与凸出部扣合后形成连接容置槽的定位槽。
所述成型于第一端子组外围的绝缘本体,是该第一端子组的固定部包覆于该绝缘本体中,其对接部和该固定部连接的焊线部,却分别暴露在该绝缘本体基本部上面及该绝缘本体分线部下面。
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固定部前后连接的对接部及焊线部,该固定部呈凸字状,其前段与对接部形成垂直状的两侧设有与凸出部卡固槽干涉固定的凸刺,其后段与焊线部形成垂直状,所述凸字状与凸出部配合。
所述凸出部前方对准容置槽设有一开口连通的卡固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第二端子组直接搁置在绝缘本体凸出部上,藉由治具将该第二端子组下压,使得该第二端子组对接部的根部从凸出部的开口下滑,藉由该第二端子组设有的凸刺与凸出部上的卡固槽干涉固定,使第二端子组对接部悬置在开口对准的容置槽上,便于对接电性。此种设计较现有技术中的直插端子更方便、更简捷,组装后不会因频繁的对接而松动,有效提升了该线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2.绝缘本体分基本部与盖体二组件,并采取上下扣合,使作业更直观,既便于手工作业,也适合机械制程,能有效升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绝缘本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绝缘本体之盖体的另一视角示意立体图。
图4是图1中第一、第二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金属壳体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为符合USB3.0传输界面标准的线缆连接器(100),该线缆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20),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组(20)外围的绝缘本体(10),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中的第二端子组(30),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电性连接的线缆(40)和屏蔽于所述绝缘本体(20)外围的金属壳体(50),以及成型于金属壳体(50)尾部的绝缘外壳(60),其中:
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4所示,该绝缘本体(10)包括基本部(11)和向后延伸的分线部(12),及基本部(11)紧靠分线部(12)位置突起一凸出部(13);所述基本部(11)前端暴露有一体成型的第一端子组(20)的对接部(21),其对接部(21)较后位置排列有收容第二端子组(30)对接部(31)的容置槽(111);所述分线部(12)近离两侧缘设有定位柱(121)及其两定位柱(121)之间位置,设有容置第二端子组(30)焊线部(32)的分线槽(122),其分线槽(122)背面暴露有一体成型的第一端子组(20)的焊线部(22);所述凸出部(13)的前方,对准容置槽(111)设有一开(131)连通的卡固槽(132)。
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还包括背面可与凸出部(13)扣合的盖体(14);所述盖体(14)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定位柱(121)卡扣的定位孔(141)、容凸出部(13)扣合的凹陷部(142)及与凸出部(13)扣合后形成连接容置槽(111)的定位槽(14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4)正面进一步设有可与金属壳体(50)配合的缺口(144)。
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4和图5所示,该第一端子组(20)是嵌入模具经注塑成型于外围的绝缘本体(10)的一体构件,在该一体构件中,该第一端子组的固定部(23)包覆在该绝缘本体(10)中,其对接部(21)和该固定部(23)连接的焊线部(22),却分别暴露在该绝缘本体基本部(11)上面,及该绝缘本体分线部(12)下面。
请再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4和图5所示,该第二端子组(30)固定在绝缘本体凸出部(13)并藉由盖体(14)封合,该第二端子组(30)包括固定部(33)前后连接的对接部(31)及焊线部(32),所述固定部(33)呈凸字状,其前段与对接部(31)形成垂直状,并设有与凸出部卡固槽(132)干涉固定的凸刺(331),其后段与焊线部(22)形成垂直状,藉此凸字状与凸出部(13)配合,以及凸刺(331)与卡固槽(132)干涉固定,使得装置于绝缘本体(10)的第二端子组(30)不能前后、上下移位。
该线缆(40)与第一、第二端子组(20、30)接线部(22、32)焊接(未图示),因线缆并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重点,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6所示,该金属壳体(50)屏蔽于所述绝缘本体(20)外围,包括插接部(51)向后延伸的容置部(52)及其与容置部(52)扣合的壳盖(53),所述插接部(51)是四周围成的符合USB3.0的标准界面;所述容置部(52)是方便绝缘本体(10)及其相关组件装入而为的结构;所述壳盖(53)与容置部(52)配合,将装入的绝缘本体(10)及其相关组件封闭在内,使整个连接器组件均在金属壳体的包覆之中,从而既具有遮蔽功能,也为成型于外围的绝缘外壳(60),在注塑成型时不会把胶液挤入或者渗透至端子槽,藉此能有效提升该线缆连接器品质。因线缆(40)、金属壳体(50)及绝缘外壳(60),均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重点,恕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程方式如下:
首先,将第一端子组(20)嵌入模具,经注塑与绝缘本体(10)成型为一体;
第二,将第二端子组(30)搁置在绝缘本体凸出部(13)上,藉由治具将该第二端子组(30)下压,使得该第二端子组(30)对接部(31)的根部从凸出部(13)的开口(131)下滑,并藉由该第二端子组(30)设有的凸刺(331)与凸出部(13)上的卡固槽(132)干涉固定,此时,第二端子组对接部(31)将悬置在开口对准的容置槽(111)上,方便对接电性。
第三,把绝缘盖体(14)扣合在绝缘本体(10)的凸出部(13),藉由该盖体(14)上设有的定位孔(141)与分线部(12)的定位柱(121)配合定位,此时,该盖体(14)覆盖了凸出部(13)并呈现出与基本部(11)及分线部(12)为一体的整体态样。扣合盖体(14)的绝缘本体(10)容置槽(111)与盖体定位槽(143)的结合处(即第二端子根部伸出位置)形成了与容置槽(111)连通的端子孔(未标示)态样,此时,使完成了端子组组装与绝缘本体中的全部过程;
第四,完成第二端子组(30)与绝缘本体(10)组装后,将线缆(40)与第一、第二端子组的焊线部(22、32)焊接。之后,随绝缘本体(10)等组件一并从金属壳体(50)容置部(52)装入,并藉由该绝缘本体的盖体(14)上设有的缺口(144)与金属壳体(50)插接部(51)设有的内凸部(511)抵持,使得装入金属壳体(50)内腔的绝缘本体(10)不能向前移位;再扣上金属壳盖(53),其壳盖(53)的两侧壁(531)前侧缘(5311)抵持绝缘本体(10)两侧面中的基本部(11)与分线部(12)形成的阶状侧缘(112),使得装入金属壳体(50)的绝缘本体(10)无法向后移位。
第五,将“第四”完成后的组件,整体嵌入模具,经注塑成型的绝缘外壳(60)包覆在金属壳体容置部(52)与线缆(40)的连接处之间,此时便完成了该线缆连接器的组装。
综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并非局限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外围的绝缘本体,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第二端子组,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电性连接的线缆和屏蔽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壳体,以及成型于金属壳体尾部的绝缘外壳,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括基本部向后延伸的分线部,该基本部紧靠分线部具有凸出部及其与之扣合的盖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凹陷部及其与凸出部扣合并形成连通容置槽的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于第一端子组外围的绝缘本体,是该第一端子组的固定部包覆于该绝缘本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对接部和该第一端子组固定部连接的焊线部,所述对接部和焊线部分别暴露在该绝缘本体基本部上面及该绝缘本体分线部下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固定部前后连接的对接部及焊线部,该固定部呈凸字状,其前段与对接部形成垂直状的两侧,设有与凸出部卡固槽干涉固定的凸刺,其后段与焊线部形成垂直状,所述凸字状与凸出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2和5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前方对准容置槽设有一开口连通的卡固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043268U CN202111289U (zh) | 2011-06-15 | 2011-06-15 | 线缆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043268U CN202111289U (zh) | 2011-06-15 | 2011-06-15 | 线缆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11289U true CN202111289U (zh) | 2012-01-11 |
Family
ID=45436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20432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11289U (zh) | 2011-06-15 | 2011-06-15 | 线缆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1128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09308A (zh) * | 2017-07-26 | 2019-02-05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插头电连接器 |
WO2025048733A1 (en) * | 2023-09-01 | 2025-03-06 | Scon Endüstri̇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Şi̇rketi̇ | Insulation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
2011
- 2011-06-15 CN CN2011202043268U patent/CN20211128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09308A (zh) * | 2017-07-26 | 2019-02-05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插头电连接器 |
WO2025048733A1 (en) * | 2023-09-01 | 2025-03-06 | Scon Endüstri̇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Şi̇rketi̇ | Insulation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77037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1708323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33675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931521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4243228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1112707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931522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2790314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986596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waterproof func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201926774U (zh) | 转接器 | |
CN20263363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51336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0429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285295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20120064761A1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fastening module | |
CN202050096U (zh) | 一种hdmi线缆连接器 | |
CN202111289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102290665A (zh) | 一种hdmi线缆连接器 | |
CN104158012A (zh) | 贴片式usb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829743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831483Y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3398423U (zh) |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 |
CN2025858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4176299U (zh) | 一种USB Type-C电连接器结构 | |
CN206211179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