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094356U - 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94356U
CN202094356U CN201120219221XU CN201120219221U CN202094356U CN 202094356 U CN202094356 U CN 202094356U CN 201120219221X U CN201120219221X U CN 201120219221XU CN 201120219221 U CN201120219221 U CN 201120219221U CN 202094356 U CN202094356 U CN 202094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sulating base
base frame
connector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192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宜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2011202192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94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94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943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装置,包含相配合对接的一第一连接器及一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座体及一第一端子组。其中至少两根端子为第一凸出端子,其余端子为第一未凸出端子,第一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相较于第一未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往远离第一绝缘座体方向凸出。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座体及一第二端子组。其中至少一根端子为第二凸出端子,其余端子为第二未凸出端子,且第二凸出端子的数量少于第一凸出端子,每一第二凸出端子对应于第一凸出端子其中之一,而且第二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相较于第二未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往远离第二绝缘座体方向凸出。

Description

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两个对接连接器构成的电连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具有三个接触顺序的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连接两个电路板的方式,通常是分别在两个电路板各设置一电连接器,通过两个电连接器的对接来连结两个电路板。例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第M325649号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可供选择上下对接或者侧向对接的两种对接方向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
然而,当两个电连接器以上下对接方向对接时,两个电连接器的端子接触部是同时压接,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两大问题:
若两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子尚未接触前,两电连接器的电源端子已先接触,则在热插拔过程易产生瞬间大电流,造成电连接器损毁,甚至烧毁电连接器所电连接的电子产品;
若两电连接器的电源端子尚未接触前,两电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已先接触,则容易造成信号遗漏。以连接汽车的行车计算机及卫星导航行动装置的两电连接器为例,当两电连接器对接时,信号端子先接触而先传输信号,但是因为电源端子尚未接触,使得卫星导航行动装置还未启动,导致已传输的信号被遗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确保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及信号端子依序接触的电连接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包含相配合对接的一第一连接器及一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具有一第一对接面的一第一绝缘座体,及设于第一绝缘座体的一第一端子组。第一端子组由多根端子构成,且各端子具有一延伸出第一绝缘座体的焊接部,及一位于第一对接面的接触部,其中至少两根端子为第一凸出端子,其余端子为第一未凸出端子,第一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相较于第一未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往远离第一绝缘座体方向凸出。第二连接器包括:具有一第二对接面的一第二绝缘座体,及与第一端子组相对应,且设于第二绝缘座体的一第二端子组。第二端子组由多根端子构成,且第二端子组的各端子具有一延伸出第二绝缘座体的焊接部,及一位于第二对接面的接触部,其中至少一根端子为第二凸出端子,其余端子为第二未凸出端子,且第二凸出端子的数量少于第一凸出端子,每一第二凸出端子对应于第一凸出端子其中之一,而且第二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相较于第二未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往远离第二绝缘座体方向凸出。
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以第一对接面及第二对接面相向面对面靠近连接,其中第一凸出端子与对应的第二凸出端子首先接触,接着其余第一凸出端子与其对应的第二未凸出端子接触,然后第一未凸出端子与其对应的第二未凸出端子接触。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平板状,且第一绝缘座体在设置第一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区域相较于同在第一对接面侧的其它区域凸出;第二端子组的各端子还具有一弹性臂,且第二端子组的各接触部是由弹性臂的末端弯曲形成。较佳地,第二端子组的各端子还具有一固设于第二绝缘壳体且连接弹性臂与焊接部的固定部,弹性臂是由固定部呈U形反折延伸。
较佳地,第二绝缘座体在第二对接面侧的长度方向两边分别设有一凸缘,界定出容置第一连接器的一对接空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平板状,且第二绝缘座体在设置所述第二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区域相较于同在第二对接面侧的其它区域凸出;第一端子组的各端子还具有一弹性臂,且第一端子组的各接触部是由弹性臂的末端弯曲形成。较佳地,第一端子组的各端子还具有一固设于第一绝缘壳体且连接弹性臂与焊接部的固定部,弹性臂是由固定部呈U形反折延伸。
较佳地,第一绝缘座体在第一对接面侧的长度方向两边分别设有一凸缘,界定出容置第二连接器的一对接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绝缘座体还具有设于第一对接面的相反侧的多个形状不同的限位凸柱;且第二绝缘座体还具有设于第二对接面的相反侧的多个形状不同的限位凸柱。
进一步地,该电连接装置还包含一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设有多个对应配合该第一绝缘座体的限位凸柱的穿孔,且该第一绝缘座体的各限位凸柱穿设于该第一电路板的各对应穿孔;该第二电路板设有多个对应配合该第二绝缘座体的限位凸柱的穿孔,且该第二绝缘座体的各限位凸柱穿设于该第二电路板的各对应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在对接过程中,端子之间的接触有三段的时间差,此三阶段的接触可以分别应用在接地端子的连接、电源端子的连接及信号端子的连接,从而能够确保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时,依序先接地,其次启动电源,最后传输信号,能够避免在热插拔过程产生瞬间大电流,且避免遗漏传输的信号。因此能够解决现有的对接连接器之间,未能依序接地、传输电源、传输信号所产生的问题。
此外,通过第一连接器的端子接触部之间有两种高度且第二连接器的端子接触部之间有两种高度,来产生三阶段的接触,而不是通过在同一连接器中的端子接触部之间有三种高度来达成三阶段的接触,如此,可以避免单一连接器的整体高度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4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5是一沿图4中V-V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6是一沿图4中VI-VI直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两连接器对接关系;
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及
图9是一前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 连接器
1 绝缘座体
11 对接面
111 凸出区域
12 限位凸柱
20 端子组
2 未凸出端子
2(a) 凸出端子
21 焊接部
22 接触部
22(a) 接触部
3 固定件
200 连接器
4 绝缘座体
41 对接面
42 限位凸柱
43 凸缘
44 对接空间
50 端子组
5 未凸出端子
5(a) 凸出端子
51 焊接部
52 接触部
52(a) 接触部
53 固定部
54 弹性臂
91 电路板
911 穿孔
92 电路板
921 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两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相配合对接的一连接器100及一连接器200,连接器100及连接器200可分别设于两个挠性电路板(FPC)91、92。
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座体1、一端子组20及两个固定件3。绝缘座体1具有一对接面11,及设于对接面11的相反侧的两个形状不同的限位凸柱12。在电路板91上设有对应限位凸柱12形状的两个穿孔911,以供对应的限位凸柱12穿设固定。两个固定件3分别设于绝缘座体1短边的相对两侧,用以焊接固定于电路板91。
端子组20设于绝缘座体1,由多根端子2、2(a)构成,且各端子2、2(a)具有一延伸出绝缘座体1的焊接部21,及一位于对接面11的接触部22、22(a)。端子组20中有两根端子为凸出端子2(a),其余端子为未凸出端子2,凸出端子2(a)的接触部22(a)的位置相较于未凸出端子2的接触部22的位置往远离绝缘座体1方向凸出。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端子组20的接触部22、22(a)为平板状,且绝缘座体1在设置凸出端子2(a)的接触部22(a)的区域111相较于同在对接面11侧的其它区域凸出(参阅图4、5、6),以此使凸出端子2(a)的接触部22(a)的位置相较于未凸出端子2的接触部22的位置往远离绝缘座体1方向(相对靠近连接器200的方向)凸出。凸出端子2(a)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视使用需求而定。
再参阅图1~4,连接器200包括:绝缘座体4及端子组50。绝缘座体4具有一对接面41,及设于对接面41的相反侧的两个形状不同的限位凸柱42,而且在对接面侧41的长度方向两边分别设有一凸缘43,界定出容置连接器100的一对接空间44。在电路板92上设有对应限位凸柱42形状的两个穿孔921,以供对应的限位凸柱42穿设固定。
端子组50与端子组20相对应,设于绝缘座体4,由多根端子5、5(a)构成,且端子组50的各端子5、5(a)具有一延伸出绝缘座体4的焊接部51、一位于对接面41的接触部52、52(a)、一固设于绝缘壳体4的固定部53,及一弹性臂54。固定部53连接弹性臂54与焊接部51,且弹性臂54是由固定部53呈U形反折延伸以增加弹性,而接触部52、52(a)是由弹性臂54的末端弯曲形成。端子组50中有一根端子为凸出端子5(a),其余端子为未凸出端子5,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虽然凸出端子5(a)的数量为一,但是也可以视使用需求调整为两个以上,只要凸出端子5(a)的数量少于凸出端子2(a)的数量即可,以此凸出端子5(a)能对应于凸出端子2(a)其中之一,且未与凸出端子5(a)对应的其余凸出端子2(a)能对应未凸出端子5其中之一。凸出端子5(a)的接触部52(a)的位置相较于未凸出端子5的接触部52的位置往远离绝缘座体4方向凸出,即接触部52(a)相对靠近连接器100的对接面11。
参阅图4~7,当连接器100与连接器200以对接面11及对接面41相向面对面靠近连接时,由于连接器100的凸出端子2(a)的接触部22(a)相对未凸出端子的接触部22靠近连接器200,而连接器200的凸出端子5(a)的接触部52(a)相对未凸出端子5的接触部52靠近连接器100,因此连接器100与连接器200相对靠近对接的过程中,其中凸出端子2(a)的接触部22(a)与对应的凸出端子5(a)的接触部52(a)首先接触,接着其余凸出端子2(a)的接触部22(a)与其对应的未凸出端子5的接触部52接触,然后未凸出端子2的接触部22与其对应的未凸出端子5的接触部52接触。换句话说,连接器100的凸出端子2(a)的数量大于连接器200的凸出端子5(a),所以凸出端子2(a)有一部分对应凸出端子5(a),剩下另一部分即对应未凸出端子5,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凸出端子2(a)有两根,而凸出端子5(a)只有一根,因此凸出端子2(a)其中一根与凸出端子5(a)对应接触,另一根凸出端子2(a)则与未凸出端子5对应接触。在对接过程中,凸出端子2(a)与凸出端子5(a)距离最接近,所以首先相接触,另一凸出端子2(a)相较于未凸出端子2与连接器200的未凸出端子5的距离较短,所以在第二时间相接触,而连接器100的未凸出端子2与连接器200的未凸出端子5的距离间隔最远,因此最后才相接触。
也就是说,通过连接器100的凸出端子2(a)的接触部22(a)及未凸出端子2的接触部2(a)有高度差,以及连接器200的凸出端子5(a)的接触部52(a)及未凸出端子5的接触部5(a)有高度差,再加上连接器100的凸出端子2(a)的数量大于连接器200的凸出端子5(a)的数量,可以使连接器100与连接器200在对接过程中,端子之间的接触有三段的时间差。以此,可以将相对应连接的凸出端子2(a)与凸出端子5(a)设定为接地用端子,而将另一凸出端子2(a)与其对应的未凸出端子5设定为传输电源用端子,其余未凸出端子2与其对应的未凸出端子5设定为传输信号用端子,从而能够确保连接器100与连接器200对接时,依序先接地,其次启动电源,最后传输信号,能够避免在热插拔过程产生瞬间大电流,且能避免遗漏传输的信号。
前述连接器100的绝缘座体1与端子组20是利用模内射出成形(insertmolding)方式结合,固定件3及端子的焊接部21焊接固定于电路板91,且连接器100通过焊接部21与电路板91电连接。将连接器100组装于电路板91时,可通过限位凸柱12穿设于电路板91的对应形状的穿孔911将连接器100定位。此外,连接器200的绝缘壳体4设有对应端子组50的端子数量的端子槽45(参阅图2、3),以供容置对应的端子5、5(a),各端子5、5(a)是由各端子槽45的槽口置入,且端子的焊接部51焊接于电路板92与电路板92形成电连接。将连接器200组装于电路板92时,亦可通过限位凸柱42穿设于电路板92的对应形状的穿孔921将连接器200定位。而且,两限位凸柱12之间及两限位凸柱42之间具有不同形状,例如本实施例中两限位凸柱12的粗细不同且两限位凸柱42的粗细也不同,以此可以定位连接器100的凸出端子2(a)与连接器200的凸出端子5(a)的相对设置位置,以使连接器100的凸出端子2(a)与连接器200的凸出端子5(a)能够位于对应位置,利用限位凸柱12、42作为防呆设计以方便安装。
参阅图8与图9,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然而,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100的凸出端子2(a)的数量少于连接器200的凸出端子5(a)的数量,此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反。具体而言,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连接器100的凸出端子2(a)只有一根,而连接器200的凸出端子5(a)有两根,连接器200的其中一根凸出端子5(a)与连接器100的凸出端子2(a)相对应,而连接器200的另一根凸出端子5(a)即对应连接器100的其中一根未凸出端子2。然而,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100与连接器200对接时,端子之间的接触同样有三段的时间差,首先连接器100的凸出端子2(a)与连接器200的凸出端子5(a)相接触,其次连接器200的另一凸出端子5(a)与连接器100的未凸出端子2相接触,最后连接器100的其余未凸出端子2与连接器200的未凸出端子5相接触,而具有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连接器100与连接器200,在对接过程中,端子之间的接触有三段的时间差,此三阶段的接触可以分别应用在接地端子的连接、电源端子的连接及信号端子的连接,从而能够确保连接器100与连接器200对接时,依序先接地,其次启动电源,最后传输信号,能够避免在热插拔过程产生瞬间大电流,且避免遗漏传输的信号。此外,通过连接器100的端子接触部22、22(a)之间有两种高度且连接器200的端子接触部52、52(a)之间有两种高度,来产生三阶段的接触,相较于在单一连接器中设置三种高度的端子来产生三阶段的接触,可以避免单一连接器的整体高度过高。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装置,包含:相配合对接的一第一连接器及一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连接器,包括:
一第一绝缘座体,具有一第一对接面;及
一第一端子组,设于该第一绝缘座体,由多根端子构成,且各端子具有一延伸出该第一绝缘座体的焊接部,及一位于该第一对接面的接触部,其中至少两根端子为第一凸出端子,其余端子为第一未凸出端子,所述第一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相较于所述第一未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往远离该第一绝缘座体方向凸出;
该第二连接器,包括:
一第二绝缘座体,具有一第二对接面;及
一第二端子组,与该第一端子组相对应,设于该第二绝缘座体,由多根端子构成,且该第二端子组的各端子具有一延伸出该第二绝缘座体的焊接部,及一位于该第二对接面的接触部,其中至少一根端子为第二凸出端子,其余端子为第二未凸出端子,且第二凸出端子的数量少于第一凸出端子,每一第二凸出端子对应于第一凸出端子其中之一,所述第二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相较于所述第二未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往远离该第二绝缘座体方向凸出;
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以该第一对接面及该第二对接面相向面对面靠近连接,其中第一凸出端子与对应的第二凸出端子首先接触,接着其余第一凸出端子与其对应的第二未凸出端子接触,然后所述第一未凸出端子与其对应的第二未凸出端子接触。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平板状,且该第一绝缘座体在设置所述第一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区域相较于同在该第一对接面侧的其它区域凸出;该第二端子组的各端子还具有一弹性臂,且该第二端子组的各接触部是由弹性臂的末端弯曲形成。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绝缘座体在该第二对接面侧的长度方向两边分别设有一凸缘,界定出容置该第一连接器的一对接空间。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组的各端子还具有一固设于该第二绝缘壳体且连接弹性臂与焊接部的固定部,该弹性臂是由该固定部呈U形反折延伸。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平板状,且该第二绝缘座体在设置所述第二凸出端子的接触部的区域相较于同在该第二对接面侧的其它区域凸出;该第一端子组的各端子还具有一弹性臂,且该第一端子组的各接触部是由弹性臂的末端弯曲形成。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座体在该第一对接面侧的长度方向两边分别设有一凸缘,界定出容置该第二连接器的一对接空间。
7.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组的各端子还具有一固设于该第一绝缘壳体且连接弹性臂与焊接部的固定部,该弹性臂是由该固定部呈U形反折延伸。
8.依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该第一绝缘座体还具有设于该第一对接面的相反侧的多个形状不同的限位凸柱;该第二绝缘座体还具有设于该第二对接面的相反侧的多个形状不同的限位凸柱。
9.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装置还包含一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设有多个对应配合该第一绝缘座体的限位凸柱的穿孔,且该第一绝缘座体的各限位凸柱穿设于该第一电路板的各对应穿孔;该第二电路板设有多个对应配合该第二绝缘座体的限位凸柱的穿孔,且该第二绝缘座体的各限位凸柱穿设于该第二电路板的各对应穿孔。
CN201120219221XU 2011-06-22 2011-06-22 电连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94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19221XU CN202094356U (zh) 2011-06-22 2011-06-22 电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19221XU CN202094356U (zh) 2011-06-22 2011-06-22 电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94356U true CN202094356U (zh) 2011-12-28

Family

ID=45369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1922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94356U (zh) 2011-06-22 2011-06-22 电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943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8861A (zh) * 2013-04-17 2016-01-06 通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系统
CN107408776A (zh) * 2014-10-30 2017-11-28 阿尔伯特-路德维希-弗莱堡大学 可植入的插拔连接器
CN114824956A (zh) * 2021-01-20 2022-07-29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8861A (zh) * 2013-04-17 2016-01-06 通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系统
CN107408776A (zh) * 2014-10-30 2017-11-28 阿尔伯特-路德维希-弗莱堡大学 可植入的插拔连接器
CN114824956A (zh) * 2021-01-20 2022-07-29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32689Y (zh) 电连接器
CN201430309Y (zh) 电连接器
CN201608308U (zh) 电连接器
CN20302665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4037550A (zh) 电连接器
US8715019B2 (en) Connector
CN105490089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0959432Y (zh) 电连接器
CN202094356U (zh) 电连接装置
CN101820111B (zh) 电连接器
CN204103096U (zh) 电连接器
CN203826598U (zh) 网络插座连接器
CN201829646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2957008A (zh) 卡缘连接器
CN2660702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5960300U (zh) 新型防水排线
CN203367554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1222576Y (zh) 电连接器
CN203747082U (zh) 电连接器
CN203631809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3311694A (zh) 连接器
CN201741876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6340719U (zh) 一种Mini USB连接器
CN202651433U (zh) 电连接器
CN201570614U (zh) 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