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76583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76583U CN202076583U CN2011200057478U CN201120005747U CN202076583U CN 202076583 U CN202076583 U CN 202076583U CN 2011200057478 U CN2011200057478 U CN 2011200057478U CN 201120005747 U CN201120005747 U CN 201120005747U CN 202076583 U CN202076583 U CN 2020765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ody
- host cavity
- guiding device
- electric connector
- diap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排列于绝缘本体后端部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形成有一收容腔,导电端子突伸入收容腔内,一对导引装置旋转地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后端且位于在收容腔两侧,导引装置设有面向收容腔的导引槽,绝缘本体前端还设有位于收容腔正上方的抵挡部,省略了现有技术之金属盖体,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收容芯片模块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电子设备中之组件与组件、组件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有运用,进行电气连接和讯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之基础组件。
现有一种电连接器,可用来收容板状模块,该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枢接在绝缘本体后端的金属盖体,绝缘本体和盖体需要分别加工形成,提高制作成本,并且金属盖体也存在与板状模块接触发生短路的风险。
因此,鉴于前述电连接器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用来解决电连接器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成本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排列于绝缘本体后端部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形成有一收容腔,导电端子突伸入收容腔内,一对导引装置旋转地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后端且位于在收容腔两侧,导引装置设有面向收容腔的导引槽,绝缘本体前端还设有位于收容腔正上方的抵挡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一对导引装置旋转地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后端且位于在收容腔两侧,该导引装置设有面向收容腔的导引槽,绝缘本体前端还设有位于收容腔正上方的抵挡部,导引装置与抵挡部相配合用来固定光电转换装置,取替了传统之金属盖体,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板状模块未插入绝缘本体时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收容一种板状模块200,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信号和电信号的转换。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排列于绝缘本体1后端部的导电端子2以及旋转地安装在绝缘本体1后端的一对导引装置3,绝缘本体1前端还设有扣持板状模块200前端的抵挡部10。该导引装置3与抵挡部10配合,可将板状模块200压紧固定于绝缘本体1内。
如图3所示,绝缘本体1为平板状且大致呈长方体结构,其包括底壁11、自底壁11向上延伸一对侧壁12及连接两侧壁12的前壁13和后壁14,前壁13与后壁14相对。底壁11与两侧壁12形成向上开放之收容腔15,即收容腔15是由底壁11、一对侧壁12、前壁13与后壁14围设形成,板状模块200可置于收容腔15内。底壁11前端部上形成贯穿绝缘本体1的切口16,即上下贯穿底壁11且与收容腔15连通,该切口16还贯穿前壁13。底壁11后端部形成了两排上下贯穿底壁11的端子通道17,每排端子通道17沿第一方向排列,即横向排列,导电端子2分成相向的两排且设置于底壁11的端子通道17中且沿第一方向排列。抵挡部10与绝缘本体1一体成型,抵挡部10与前壁13相连且与底壁11分开设置,本实施例中抵挡部10自前壁13上端向后延伸形成且位于收容腔15正上方,该抵挡部10位于前壁13的两侧,前壁13下端与底壁11之间设有开口18,该开口18与切口16相连通,这样可以增加前壁13的弹性,便于板状模块200组装和拆卸。收容腔15后端的两侧设有安装槽19,即安装槽19自底壁11向下凹陷且自侧壁12向外凹陷形成,安装槽19设在底壁11后端且位于端子通道17两侧,安装槽19内设有自底面向下凹陷形成的固定孔191和贯穿侧壁12的枢接槽192,固定孔191和枢接槽192是用来将导引装置3固定在安装槽19中。每一侧壁12内部凸设有凸部121,其用来干涉固定板状模块200;每一侧壁12外侧的前端向内凹陷形成固定槽122, 电连接器包括组装在固定槽122中的焊接片4,绝缘本体1通过焊接片4焊接固定在电路板<图未示>上。后壁14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141,凹槽141与切口16相结合为板状模块200取出提供了空间。
导电端子2分为若干前排端子21和若干后排端子22,前排端子21和后排端子22大致相对设置且分别排列于上述绝缘本体1之两排端子通道17内,导电端子2从端子通道17突伸入收容腔15内,用以电性接触板状模块200和电路板<图未示>。
导引装置3成长方体,其枢接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5后端的两侧,即安装在导电端子2列沿第一方向的两侧,该导引装置3相对底壁11向上倾斜一角度设置且可被促动而与底壁11平行,且导引装置3位于底壁11的切口16后方,即导引装置3沿侧壁12的长度不超过导电端子2的长度。该导引装置3内侧凹陷形成面向收容腔15的导引槽31,板状模块200前端的两侧分别插入该对导引槽31中;与导引槽31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枢接部32,枢接部32与绝缘本体的侧壁设有的枢接槽192相配合。该对导引装置3被促动与底壁11平行时,彼此相对的导引槽31收容在安装槽19中,便于板状模块200完全收容在收容腔15中;导引装置3相对于底壁11向上倾斜一角度设置时,导引槽31的下内壁面向前的延长线超过侧壁,便于板状模块200插入导引槽31中。一对弹性元件5设置于导引装置3下方,其下端分别安装在绝缘本体1的底壁11的固定孔191中,导引装置3抵靠在弹性元件5上且在弹性元件5促动下沿远离收容腔15方向旋转,倾斜地位于收容腔15上方,弹性元件5可以选用弹簧,弹性塑料等等,弹性元件5对导引装置3提供一上弹力,这样可以便于板状模块200插入。
组装上述结构,首先将导电端子2从绝缘本体1的下方插入端子通道17中,焊接片4组装在侧壁12的固定槽122中;然后将弹性元件5安装到绝缘本体1的固定孔191中,导引装置3底端连接弹性元件5,侧端的枢接部32组装到枢接槽192中,导引装置3最终安装到导电端子2的两侧的安装槽19中;最后插入板状模块200,板状模块200的后端倾斜插入导引装置3的导引槽31中,然后施加向下之力,导引装置3向下运动,板状模块200旋转至收容腔15内,板状模块200的前端被抵挡部10所扣持,并且两侧壁12的凸部 121干涉固定板状模块200,这样板状模块200通过导引装置3和抵挡部10的配合完全置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5中,与导电端子2接触,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取出板状模块,本创作取替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金属盖体,节省成本,还可以防止金属盖体与板状模块接触发生短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之结构基本相同,两者区别仅在于:抵挡部的设置方式不同。本实施例的抵挡部10’与绝缘本体1’是一体成型,该抵挡部10’的下端与前壁13’的底端相连,抵挡部10’的上端向后延伸形成勾部101’,抵挡部10’与底壁11’是分开设置的,这样的结构增加了抵挡部10’的弹性,便于板状模块组装。
在本创作中,抵挡部的结构不仅限于实施例一或二,也可采用弹性金属材料的组件组装在绝缘本体前壁的上端,利用本身弹性变形,板状模块组装在绝缘本体后,金属组件位于板状模块上方,防止板状模块脱离绝缘本体。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排列于绝缘本体后端部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形成有一收容腔,导电端子突伸入收容腔内,其特征在于:一对导引装置旋转地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后端且位于在收容腔两侧,导引装置设有面向收容腔的导引槽,绝缘本体前端还设有位于收容腔正上方的抵挡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向上延伸一对侧壁及连接两侧壁的前壁和后壁,收容腔是由底壁、一对侧壁、前壁和后壁围设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弹性元件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底壁上,导引装置抵靠弹性元件上且在弹性元件促动下沿远离收容腔方向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装置上与导引槽相对的一侧设有枢接部,绝缘本体的侧壁设有与枢接部配合的枢接槽。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且自前壁上端向后延伸形成,前壁下端与底壁之间设有开口。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且下端与前壁底端相连,抵挡部上端向后延伸形成勾部,抵挡部与底壁是分开设置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形成贯穿绝缘本体的切口,且该切口贯穿前壁,导引装置位于切口后方。
8.一种电连接器,用以收容板状模块,其包括绝缘本体和排列于绝缘本体的后端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形成一收容腔,板状模块可置于收容腔中,导电端子突伸入收容腔内,板状模块可抵压接触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一对导引装置安装在导电端子列的两侧,板状模块的后端倾斜插入导引装置,然后旋转至收容腔内,其前端则被设置于绝缘本体前端的抵挡部所扣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弹性元件设置于导引装置下方,促动导引装置倾斜地位于收容腔上方,导引装置枢接于绝缘本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对导引装置内侧面分别凹陷形成面向收容腔且彼此相对的导引槽,板状模块前端的两侧分别插入该对导引槽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057478U CN202076583U (zh) | 2011-01-10 | 2011-01-10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057478U CN202076583U (zh) | 2011-01-10 | 2011-01-10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76583U true CN202076583U (zh) | 2011-12-14 |
Family
ID=45114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005747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76583U (zh) | 2011-01-10 | 2011-01-10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7658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8383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部件 |
CN107425316A (zh) * | 2013-01-17 | 2017-12-01 | 星电株式会社 | 基板边缘连接器 |
-
2011
- 2011-01-10 CN CN2011200057478U patent/CN20207658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78383A (zh) * | 2011-12-22 | 2013-06-26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部件 |
CN103178383B (zh) * | 2011-12-22 | 2015-04-22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部件 |
CN107425316A (zh) * | 2013-01-17 | 2017-12-01 | 星电株式会社 | 基板边缘连接器 |
CN107425316B (zh) * | 2013-01-17 | 2019-07-26 | 星电株式会社 | 基板边缘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9789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041841Y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2150590U (zh) | 线缆插头连接器 | |
CN107546529B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1029150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037550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43474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195223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US20140011378A1 (en) |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perpendicularly mounted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CN201466267U (zh) | 电连接器装置 | |
CN20528275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12846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0419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927756U (zh) | 一种分体式电连接器 | |
CN201259980Y (zh) | 一种外扣式连接器接头 | |
CN20207658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4204044U (zh) | 便于生产制作的连接器结构 | |
CN20113074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695785U (zh) | Sim卡连接器 | |
CN201397965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656065U (zh) | 线端连接器 | |
CN201829712U (zh) | 连接器壳体 | |
CN20207652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834357B (zh) | 电连接器 | |
CN2519455Y (zh) | 插座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