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85381U - 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985381U CN201985381U CN2010205617293U CN201020561729U CN201985381U CN 201985381 U CN201985381 U CN 201985381U CN 2010205617293 U CN2010205617293 U CN 2010205617293U CN 201020561729 U CN201020561729 U CN 201020561729U CN 201985381 U CN201985381 U CN 2019853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zendraht wire
- lamellar body
- arrangements
- tool
- electric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PRPINYUDVPFIRX-UHFFFAOYSA-N 1-naphthaleneacet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O)O)=CC=CC2=C1 PRPINYUDVPFIR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电连接器一编织线。该电连接器具有一金属壳体以及由该金属壳体一端延伸形成的一片体。该片体呈弯曲状且片体内形成有一沟槽。该编织线一端夹固于片体的沟槽内,片体内缘压接于编织线的一端,且编织线电性连接于电连接器的片体。借此,本实用新型可达成减少工时、避免环境污染以及提升良率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装置,尤指一种具有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因习知的电连接装置的接地结构均采焊接型式。因此,若焊接不良而产生问题,如接触不良且必须重工时,须将进行解焊。解焊过程中容易因为各接脚的焊锡镕解量不一致,进而造成电路板的焊垫损坏或剥离。因此,焊接维修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方可作业,此无形中耗费大量成本且影响到作业的及时性。
再者,焊接易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与破坏,在环境保护逐渐受重视的现今,如何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有效避免其所带来的环境伤害,实为业者所需注意的课题以及有待研究的方向。
因此,本实用新型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其接地结构不需使用焊接,借以减少工时、避免环境污染以及提升良率。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电连接器,其具有一金属壳体以及由该金属壳体一端延伸形成的一片体,该片体呈弯曲状且该片体内形成有一沟槽;以及一编织线,其一端夹固于该片体的沟槽内,该片体内缘压接于该编织线的一端,且该编织线电性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的片体。该片体形成有一开口,该编织线的一端经该开口设置于该片体的沟槽内。该片体于该开口旁的侧缘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一导引片。该片体 形成有一开口,该片体于该开口旁的一侧缘延伸形成一臂体,该编织线的一端设置于该片体内,该臂体内缘压接于该编织线的一端。该电连接器邻近该片体的位置形成有一缺角,该片体设置于该缺角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电连接器,其具有一金属壳体以及由该金属壳体一端延伸形成的一管体,该管体呈中空状;以及一编织线,其一端夹固于该管体内,该管体内缘压接于该编织线的一端,且该编织线电性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的管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的效果:
减少工时: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编织线的连接固定方式采用物理方式达成,因而组装速度较快,进而减少工时。再者,由于不需使用焊接,因此可排除焊接与解焊所需花费的大量工时。
避免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不需使用焊接,因此,可避免环境的污染,达到绿能环保的要求。
提升良率: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夹固方式电性连接于编织线,借以有效地提升良率。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编织线夹固于片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片体移至缺角旁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编织线设置于片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编织线夹固于片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片体移至缺角旁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编织线设置于管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编织线夹固于管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管体移至缺角旁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电连接器
11金属壳体
111顶板
112侧板
113插接口
12片体
121侧缘
122端缘
123沟槽
124开口
125导引片
126第一臂体
127第二臂体
128空隙
13绝缘本体
131缺角
14管体
2传输线缆
3编织网
31编织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和图1B,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电连接器1、数条传输线缆2以及一编织网3。该些传输线缆2连接于电连接器1,而该编织网3包覆该些传输线缆2且编织网3的一端形成一编织线31,该编织线31电性连接于电连接器1。
该电连接器1具有一金属壳体11、由该金属壳体11一端延伸形成的一弯曲状的片体12以及安装于金属壳体11的一绝缘本体13。
请参阅图1A,该金属壳体11具有一顶板111、相对于该顶板111的一底板(图略)以及连接该顶板111与底板的两侧板112,该顶板111、底板以及两侧板112的一端形成有一插接口113。
该片体12由两侧板112的其中一侧板112于远离插接口113的一端延伸 形成。该片体12具有两侧缘121以及连接于两侧缘121的两端缘122。片体12的两端缘122呈弯曲状且片体12内形成有一沟槽123,而片体12于未弯曲的两侧缘121形成有一开口124,且于两侧缘121向外延伸形成两导引片125。其中,该沟槽123的内径略小于编织线31的直径。该绝缘本体13于邻近片体12的位置形成有一缺角131。
该编织线31的一端经由导引片125撑大开口124,令编织线31穿过该开口124,进而夹固于片体12的沟槽123内,且片体12内缘压接于该编织线31的一端。借此,编织线31电性连接于电连接器1的片体12,进而令电连接器1具有接地的功能。再者,编织线31夹固于片体12后,可将片体12移至绝缘本体13的缺角131旁(如图1B),令片体12较不易干扰到周遭物件。
请参阅图2A至图2C,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片体12构造。
请参阅图2A,本实施例的片体12具有两侧缘121以及连接于两侧缘121的两端缘122。片体12的两端缘122呈弯曲状且片体12内形成有一沟槽123,而片体12于未弯曲的两侧缘121形成有一开口124,该片体12于开口124旁的一侧缘121向外延伸形成一第一臂体126,片体12于该开口124旁的另一侧缘121向外延伸形成间隔的两第二臂体127。其中,该两第二臂体127之间形成有一空隙128,该第一臂体126对应于两第二臂体127之间的空隙128。本实施例中以三个臂体为例,但于实际应用时并不以此为限。
该编织线31的一端穿过该开口124,进而设置于片体12的沟槽123内,再令第一臂体126与第二臂体127朝编织线31方向移动,使臂体126、127内缘压接于该编织线31的一端(如图2B)。借此,编织线31可夹固且电性连接于电连接器1的片体12,进而令电连接器1具有接地的功能。再者,编织线31夹固于片体12后,可将片体12移至绝缘本体13的缺角131旁(如图2C),令片体12较不易干扰到周遭物件。
请参阅图3A至图3C,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包括:一电连接器1、数条传输线缆2以及一编织网3。该些传输线缆2连接于电连接器1,而该编织网3包覆该些传输线缆2且编织网3的一端形成一编织线31,该编织线31电性连接于电连接器 1。
请参阅图3A,该电连接器1具有一金属壳体11、由该金属壳体11一端延伸形成的一中空状管体14以及安装于该金属壳体11内的一绝缘本体13。
该金属壳体11具有一顶板111、相对于该顶板111的一底板(图略)以及连接该顶板111与底板的两侧板112,该顶板111、底板以及两侧板112的一端形成有一插接口113。
该管体14由两侧板112的其中一侧板112于远离插接口113的一端延伸形成。其中,管体14的内径大于编织线31的直径。该绝缘本体13于邻近片体12的位置形成有一缺角131。
该编织线31的一端穿设于管体14内,其后压合管体14(如图3B),使编织线31夹固于管体14内,令管体14内缘压接于该编织线31的一端,其中,压接于该编织线31的管体14内缘间距小于编织线31的直径。借此,编织线31可电性连接于电连接器1的管体14,使电连接器1具有接地的功能。再者,编织线31夹固于管体14后,可将管体14移至绝缘本体13的缺角131旁(如图3C),令管体14较不易干扰到周遭物件。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特点〕
减少工时: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与编织线31的连接固定方式采用物理方式达成,因而组装速度较快,进而减少工时。再者,由于不需使用焊接,故可排除焊接与解焊所需花费的大量工时。
避免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不需使用焊接,因此,可避免环境的污染,达到绿能环保的要求。
提升良率: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以夹固方式电性连接于编织线31,借以避免习知因焊接而造成的连接不良问题(如空焊),因此,能有效地提升良率。
以上所揭露,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自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连接器,其具有一金属壳体以及由该金属壳体一端延伸形成的一片体,该片体呈弯曲状且该片体内形成有一沟槽;以及
一编织线,其一端夹固于该片体的沟槽内,该片体内缘压接于该编织线的一端,且该编织线电性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的片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片体形成有一开口,该编织线的一端经该开口设置于该片体的沟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片体于该开口旁的侧缘向外延伸形成至少一导引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片体形成有一开口,该片体于该开口旁的一侧缘延伸形成一臂体,该编织线的一端设置于该片体内,该臂体内缘压接于该编织线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片体于该开口旁的另一侧缘延伸形成另一臂体,该两臂体内缘压接于该编织线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邻近该片体的位置形成有一缺角,该片体设置于该缺角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数条传输线缆以及包覆于该些传输线缆的一编织网,该些传输线缆连接于该电连接器,该编织网的一端形成该编织线。
8.如权利要求1、3或7所述的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具有一顶板、相对于该顶板的一底板以及连接该顶板与该底板的两侧板,该顶板、该底板以及该两侧板的一端形成有一插接口,其中一侧板于远离该插接口的一端延伸形成该片体。
9.一种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连接器,其具有一金属壳体以及由该金属壳体一端延伸形成的一管体,该管体呈中空状;以及
一编织线,其一端夹固于该管体内,该管体内缘压接于该编织线的一端,且该编织线电性连接于该电连接器的管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接于该编织线的该管体内缘间距小于该编织线的直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617293U CN201985381U (zh) | 2010-09-29 | 2010-09-29 | 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617293U CN201985381U (zh) | 2010-09-29 | 2010-09-29 | 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985381U true CN201985381U (zh) | 2011-09-21 |
Family
ID=44612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56172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85381U (zh) | 2010-09-29 | 2010-09-29 | 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98538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11433A (zh) * | 2018-11-20 | 2020-05-29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屏蔽连接器 |
CN114039245A (zh) * | 2021-11-22 | 2022-02-11 | 中山立杰精密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线结构及制造工艺 |
-
2010
- 2010-09-29 CN CN2010205617293U patent/CN20198538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11433A (zh) * | 2018-11-20 | 2020-05-29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屏蔽连接器 |
CN111211433B (zh) * | 2018-11-20 | 2021-08-31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屏蔽连接器 |
CN114039245A (zh) * | 2021-11-22 | 2022-02-11 | 中山立杰精密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线结构及制造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302624U (zh) | 一种基于pcb电路板的静电防护结构 | |
CN206076349U (zh) | 电连接片及电池模组 | |
CN211019853U (zh) | 一种石墨导热导电泡棉 | |
CN201355694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2142692U (zh) | 接地端子 | |
CN201985381U (zh) | 具编织线接地结构的电连接装置 | |
CN203884079U (zh) | 电池保护电路板 | |
CN203775513U (zh) | 一种柔性电路板 | |
CN106654666A (zh) | 一种弹片、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及移动终端 | |
CN201044267Y (zh) | 一种接线端子 | |
CN203941199U (zh) | 电能表 | |
CN203215076U (zh) | 一种电缆桥架用垂直转动托盘式左三通 | |
CN202534892U (zh) | 一种usb连接接口转换器 | |
CN203707353U (zh) | 一种接线盒 | |
CN209401872U (zh) | 一种接地卡 | |
CN201497932U (zh) | 笔记型计算机的电连接结构 | |
CN207602598U (zh) | 一种电池片串联焊带 | |
CN202737428U (zh) | 电缆分接箱 | |
CN2658974Y (zh) | 一种屏蔽滤波转接插座 | |
CN203813105U (zh) | 变频器的主回路接线端子 | |
CN203573829U (zh) | 一种适合自动化生产的绕线骨架 | |
CN204167481U (zh) | 基于同轴导线的天线结构 | |
CN203133217U (zh) | 排线导通治具 | |
CN203707375U (zh) | 变电站设备外壳接地夹 | |
CN203147044U (zh) | 一种电缆桥架用平角转动托盘式四通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