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56472U - 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及其电源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及其电源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956472U CN201956472U CN2010205959229U CN201020595922U CN201956472U CN 201956472 U CN201956472 U CN 201956472U CN 2010205959229 U CN2010205959229 U CN 2010205959229U CN 201020595922 U CN201020595922 U CN 201020595922U CN 201956472 U CN201956472 U CN 2019564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 base
- pair
- power terminal
- insulat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及其电源连接器组件,该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对互相插接的电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电源端子组及多个信号端子。绝缘本体形成有多个端子收容槽以收容多个电源端子组;该些电源端子组各具有一对分开的电源端子,每一电源端子包括一基部、一由基部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及多个由基部的边缘延伸的接脚。基部包括一由其顶缘朝侧边且向后弹性延伸的弹指部、及各形成于其顶缘及其底缘的一对干涉部。其中该对干涉部邻近接触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之间传输电力及信号的电源连接器组件以及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
背景技术
用于电路板之间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一插头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在设计上不仅要考虑信号部分,也要考虑电源部分。特别是信号部分虽然是低电流,但是由于电源部分具有相对较高的电流可能会潜在影响电气性能。
电源部分主要是由多个公电源端子及母电源端子相互接触,每一组电源端子接触不仅要求电流传输,进一步更要考虑电源端子是否良好与确实的固定在绝缘本体内,以确保机器(如大型计算机服务器)的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
此外,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之间的插接动作可能带来的撞击是电源端子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的。现有技术的电源端子除了焊接于电路板上,通常在端子顶缘的角落进一步卡于连接器的绝壳本体内。此种固定方式在公、母电源端子接触撞击时,可能使得电源端子产生偏转的扭矩,导致松脱而影响其接触稳固性,甚至可能损害电源端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可以良好地与确实地固定在绝缘本体内。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其收容于一绝缘壳体的端子收容槽内,该电源端子包括一基部、一接触部及多个接脚。上述基部包括由其顶缘朝侧边且向后弹性延伸的一弹指部、及各形成于其顶缘及其底缘的一对干涉部。上述接触部由基部向前延伸。上述多个接脚由基部的边缘延伸,其中该对干涉部邻近接触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一对干涉部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一干涉部包括一止挡部及一位于所述止挡部前方的倒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端子还包括一由基部内侧面朝内且朝后凸出的倒钩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外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具有配合上述电源端子的绝缘本体,使电源端子被良好地与确实地固定在绝缘本体内。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对电连接器。该对电连接器互相插接。至少其中的一个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电源端子组及多个信号端子,该绝缘本体形成有多个端子收容槽以收容该多个电源端子组;其中该多个电源端子组各具有一对分开的电源端子。上述电源端子包括一基部、一接触部及多个接脚。上述基部包括由其顶缘朝侧边且向后弹性延伸的一弹指部、及各形成于其顶缘及其底缘的一对干涉部。上述接触部由基部向前延伸。上述多个接脚由基部的边缘延伸,其中该对干涉部邻近接触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绝缘本体具有各位于多个端子收容槽内的多个隔离块,每一端子收容槽被隔离块隔开成一对位于隔离块两侧的侧收容槽,所述的一对侧收容槽各收容所述一对分开的电源端子中的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绝缘本体具有各由绝缘本体的顶面向下连通至多个侧收容槽内的多个观测孔、及各由所述观测孔向下且向外侧凹设的多个防退槽,其中,电源端子的弹指部延伸至所述防退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绝缘本体在每一侧收容槽内各具有一位于所述侧收容槽顶部的上止挡部、及一位于所述侧收容槽底部的下止挡部,其中,位于电源端子的基部顶缘的干涉部干涉地卡合所述上止挡部,位于电源端子的基部底缘的干涉部干涉地卡合所述下止挡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一电源端子还包括一由基部内侧面朝内且朝后凸出的倒钩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绝缘本体具有各位于端子收容槽内的多个楔形块,楔形块包括位于楔形块后端两侧的一对导斜面、及由楔形块两侧向内凹设的一对限位槽,其中倒钩部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配合电源端子的结构,使得电源端子的基部于顶缘、底缘的四个角落均被妥善固定。借此,电源端子组固持性佳,不致造成翻转的扭矩而导致松动或损坏,可以确保实现电性连接。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以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举例并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组件未插接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组件插接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组件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电源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源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电源端子组接触后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连接器与第二电源端子组的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连接器与第二电源端子组的俯视图;
图9A为沿图9中A-A线的立体剖视图;
图9B为沿图9中B-B线的立体剖视图;以及
图10为第二绝缘本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源连接器组件 1 第一电连接器 1a
第一绝缘本体 10 第一端子收容槽 12
第一电源端子组 20 第一电源端子 20a、20b
基部 201 接触部 202 接脚 203
第一信号端子 30 第二电连接器 1b
第二绝缘本体 40 顶面 401
底面 402 散热孔 403
第二散热孔 405 观测孔 407
防退槽 408 第二端子收容槽 42
侧收容槽 42a、42b 上止挡部 421
下止挡部 423 护挡板 425
楔形块 44 隔离块 46
导斜面 442 限位槽 444
第二电源端子组 50 第二电源端子 50a、50b
基部 501 接触部 502
凸起部 504 接触舌板 502a、502b、502c
接脚 503 弹指部 505
干涉部 506、507 止挡部 5062
倒刺 5064 倒钩部 508
第二信号端子 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现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组件未插接的立体图、及已插接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1,其包括一对互相插接的电连接器,分别为第一电连接器1a及一第二电连接器1b。第一电连接器1a属于插头型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1b属于插座型电连接器,两者均焊接固定于电路板(未图标)。如图2所示,该第一电连接器1a插接于第二电连接器1b以进行电力及信号的传输。
请参阅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改良端子结构的电源连接器组件的不同角度的分解立体图。该对电连接器1a及1b各具有一绝缘本体(10,40)、收容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电源端子组(20,50)及多个信号端子(30,60)。针对每一电连接器更具体的说,该第一电连接器1a具有一第一绝缘本体10、收容于该第一绝缘本体10内的多个第一电源端子组20及多个第一信号端子30。该第一绝缘本体10形成有多个第一端子收容槽12以相对应地收容该多个第一电源端子组20。第二电连接器1b具有一第二绝缘本体40、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40内的多个第二电源端子组50及多个第二信号端子60。第二绝缘本体40形成有多个第二端子收容槽42以相对应地收容该多个第二电源端子组50。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及第二电源端子组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中每一第一电源端子组20对应于每一第二电源端子组50。每一第一电源端子组20包括两个分开的第一电源端子20a及20b,二者具有相对称的结构;每一第二电源端子组50包括两个分开的第二电源端子50a及50b,二者亦具有相对称的结构。第一电源端子组20的前端插接于相对应的第二电源端子50a及50b之间。
第一电源端子组20或可称为公电源端子组,第二电源端子组50或可称为母电源端子组。本实用新型的两片独立并排的电源端子,相较于目前常见的两片相连的电源端子组,可得有较低电阻值。换言之,较适用于高电流的应用。
每一第一电源端子20a及20b各具有一基部201、一由基部201向前延伸的接触部202、及由基部201底缘向下延伸的多个焊接用的接脚203。第一电源端子20a及20b的基部201乃卡固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2内。该多个接脚203平均分布于基部201的底缘。上述接脚203亦可由基部201的后缘向后延伸。
每一第二电源端子50a及50b各具有一基部501、一由基部501向前延伸的接触部502、及由基部501底缘向下延伸的多个焊接用的接脚503。第二电源端子组50的一对接触部502包夹地接触第一电源端子组20的一对接触部202。第二电源端子的基部501乃卡固于第二端子收容槽42内。该多个接脚503平均分布于基部501的底缘。上述接脚503亦可由基部501的后缘向后延伸。
请参考图6及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电源端子组的立体图、及第一与第二电源端子组接触后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电源端子组50的每一接触部502由其侧面朝向第一电源端子组20突出多个凸起部504。本实施例中该些凸起部504位于第二电源端子50a及50b的内侧,可通过冲压而成。每一接触部502具有多个接触舌板502a、502b、502c,其中每一凸起部504分别形成于每一接触舌板502a、502b、502c上。本实施例的该些凸起部504呈长条状,然而并不限于此形状。例如可为扁圆形、或多个条状。本实用新型通过凸起部504可使接触应力大,因而使接触电阻小且稳定,借此能够实现更高效的电流传输,提高其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之一在于该些第一及第二电源端子组20及50均被妥善地固定于端子收容槽12及42内。每一电源端子(20a、20b;50a、50b)的基部201或501均具有相同的固定结构。请参考图7,以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源端子组50的第二电源端子50b为例介绍其固定,第二电源端子50b的基部501包括一由其顶缘朝侧边且向后弹性延伸的弹指部505、及各形成于其顶缘及其底缘的一对干涉部506和507。接触部502由基部501向前延伸。其中该对干涉部506和507邻近接触部502。此外,本实施例中该对干涉部506和507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通过上述结构,第二电源端子50a或50b由接脚503、弹指部505、及干涉部506与507,使得基部501于顶缘、底缘的四个角落均被妥善固定。借此当第一电源端子组20插入第二电源端子组50,即使插接时的方向稍有偏斜,第二电源端子组50也不致造成翻转的扭矩而导致松动或损坏,并且确保达成电性连接。同样地,第一电源端子组20的基部也是于四个角落均被妥善固定,不致造成翻转。
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第二电源端子50a、50b的干涉部506和507具有相同的结构,且稳固地卡接于第二绝缘本体40内。以干涉部506为例,其包括一止挡部5062及一位于止挡部5062前方的倒刺5064。当第二电源端子50a、50b由第二绝缘本体40的后端向前插入时,倒刺5064向上卡住于第二端子收容槽42的内壁面,止挡部5062接着顶住第二端子收容槽42向下突出的壁面。此外,弹指部505原本被挤压,当第二电源端子50a、50b插设定位时,弹指部505向外弹开而顶住第二端子收容槽42的另一壁面,使第二电源端子50a、50b不致后退而提供防松脱设计。
本实施例中,每一基部501还包括一由其内侧面朝内且朝后凸出的倒钩部508;换言之,倒钩部508与弹指部505朝不同侧延伸,以卡于第二端子收容槽42的另一壁面。因此基部501的两侧均被良好的止挡,借此防止后退以避免松脱,不仅于垂直方向、横向、前后方向,第二电源端子50a、50b均良好地固定于第二端子收容槽42内。
上述仅以第二电源端子50a、50b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电源端子的固定方式。同样地,第一电源端子20a和20b的基部201也具有与第二电源端子50a、50b的基部501相同的结构,因此得以妥善地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10内。
关于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及第二绝缘本体10及40均包含相似的结构各以收容第一、及第二电源端子(20a、20b;50a、50b)的细部结构,兹以第二绝缘本体40收容第二电源端子组50举例说明如下。
图8及图9为第二绝缘本体及第二电源端子组的仰视图及俯视图。图中显示第二电连接器1b的第二电源端子50a和50b由第二绝缘本体40后方向前组装。第二绝缘本体40具有各位于该多个端子收容槽42内的多个隔离块46。亦即,每一个端子收容槽42内各具有一隔离块46,每一端子收容槽42被隔离块46隔开成位于隔离块两侧的一对侧收容槽42a和42b,请同时参考图10。该对侧收容槽42a和42b各收容该对分开的第二电源端子50a和50b。
请同时参考图9及图10,第二绝缘本体40具有各由其顶面401向下连通至该多个侧收容槽42a和42b内的多个观测孔407、及由观测孔407向下且向外侧凹设的多个防退槽408。当第二电源端子50a组装进入侧收容槽42a内时,第二电源端子50a的弹指部505向外延伸至防退槽408内。请参考图9的右半部,已组装好的第二电源端子的弹指部505向外弹开,伸入上述防退槽408而抵持限位于槽内,以防止电源端子松脱。本实用新型通过观测孔407可帮助相关人员容易地判断第二电源端子50a及50b是否已经安装定位,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以往绝缘本体缺乏观测孔时,电源端子由后端推入端子收容槽内,无法判断是否已确实安装完成,而导致产品质量把关不易。
请参考图9A及图9B,分别为沿图9中A-A线及B-B线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40在每一侧收容槽42a和42b内各具有一位于侧收容槽42a和42b顶部的上止挡部421(如图9B所示)、及一位于侧收容槽42a和42b底部的下止挡部423(如图10所示)。参考图9B,其中位于第二电源端子50a的基部501顶缘的干涉部506干涉地卡合于上止挡部421,位于第二电源端子50a的基部501底缘的干涉部507干涉地卡合于下止挡部423。
请考图9B,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本体40的每一第二端子收容槽42内各具有一楔形块44,楔形块44位于两侧收容槽42a和42b之间。楔形块44包括位于其后端两侧的一对导斜面442、及由其两侧向内凹设的一对限位槽444。如图9B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源端子50a的倒钩部508由基部501内侧面朝内且朝后凸出,在组装过程中,上述导斜面442可导引倒钩部508。在组装完成后,上述倒钩部508伸入限位槽444内,使得第二电源端子50a抵持限位而不会往后退。此外,上述倒钩部508朝内卡于第二端子收容槽42,而上述弹指部505向外延伸至防退槽408,因此第二电源端子50a和50b两侧均得以良好地被挡住,稳固地固定于第二端子收容槽42内。
参图9B及图10,当第二电源端子50a组装定位时,其前端被一护挡板425保护住,护挡板425乃位于第二端子收容槽42的前端入口处。这样第一电源端子组20插入时,第二电源端子50a受保护不致于被撞斜。
此外,请参考图9A及图9B,本实施例的第二绝缘本体40还包括贯穿其顶面401及底面402的散热孔403,散热孔403位于第二电源端子组50与第一电源端子组20的插接处。另外,在楔形块44的上方也设有第二散热孔405,也可辅助散热。
上述仅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电连接器1b的第二绝缘本体40如何良好地固定第二电源端子组50。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连接器1a的第一绝缘本体10内部也具有相同的结构以良好地固定第一电源端子组20,可由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同样得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的结构,电源连接器组件的绝缘本体(10,40)配合电源端子(20a、20b;50a、50b)的结构,使得电源端子(20a、20b;50a、50b)的基部(201、501)于顶缘、底缘的四个角落均被妥善固定,具有抵持限位不后退及防松脱设计。借此第一电源端子组20或第二电源端子组50固持性佳,不致造成翻转的扭矩而导致松动或损坏,确保达成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已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依法提出申请。但是,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而已,自不能以此限定本案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案申请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属本案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其收容于一绝缘壳体的端子收容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包括:
一基部,包括一由所述基部顶缘朝侧边且向后弹性延伸的弹指部、及各形成于所述基部顶缘及底缘的一对干涉部;
一接触部,由所述基部向前延伸;及
多个接脚,由所述基部的边缘延伸,其中所述一对干涉部邻近所述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干涉部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干涉部包括一止挡部及一位于所述止挡部前方的倒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还包括一由所述基部内侧面朝内且朝后凸出的倒钩部。
5.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互相插接的一对电连接器,至少其中的一个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电源端子组及多个信号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多个端子收容槽,以收容所述多个电源端子组;其中,所述多个电源端子组各具有一对分开的电源端子,每一电源端子包括:
一基部,包括一由所述基部顶缘朝侧边且向后弹性延伸的弹指部、及各形成于所述基部顶缘及底缘的一对干涉部;
一接触部,由所述基部向前延伸;及
多个接脚,由所述基部的边缘延伸,其中所述一对干涉部邻近所述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各位于所述多个端子收容槽内的多个隔离块,每一端子收容槽被所述隔离块隔开成一对位于所述隔离块两侧的侧收容槽,所述的一对侧收容槽各收容所述一对分开的电源端子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各由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向下连通至所述多个侧收容槽内的多个观测孔、及各由所述观测孔向下且向外侧凹设的多个防退槽,其中,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弹指部延伸至所述防退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在每一所述侧收容槽内各具有一位于所述侧收容槽顶部的上止挡部、及一位于所述侧收容槽底部的下止挡部,其中,位于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基部顶缘的所述干涉部干涉地卡合所述上止挡部,位于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基部底缘的所述干涉部干涉地卡合所述下止挡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源端子还包括一由所述基部内侧面朝内且朝后凸出的倒钩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各位于所述端子收容槽内的多个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包括位于所述楔形块后端两侧的一对导斜面、及由所述楔形块两侧向内凹设的一对限位槽,其中所述倒钩部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959229U CN201956472U (zh) | 2010-11-05 | 2010-11-05 | 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及其电源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959229U CN201956472U (zh) | 2010-11-05 | 2010-11-05 | 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及其电源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956472U true CN201956472U (zh) | 2011-08-31 |
Family
ID=44500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59592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6472U (zh) | 2010-11-05 | 2010-11-05 | 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及其电源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956472U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4831A (zh) * | 2012-08-18 | 2014-02-19 | 温州意华通讯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N103811888A (zh) * | 2012-11-08 | 2014-05-21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3811911A (zh) * | 2012-11-08 | 2014-05-21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253335A (zh) * | 2013-06-25 | 2014-12-31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5552619A (zh) * | 2016-01-26 | 2016-05-04 | 深圳市华鸿贤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信号控制的电源连接器 |
WO2017147763A1 (en) * | 2016-02-29 | 2017-09-08 |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09923738A (zh) * | 2016-08-23 | 2019-06-21 | 申泰公司 | 具有阻抗特性改进的锚固区的电接触件 |
CN112751219A (zh) * | 2019-10-30 | 2021-05-04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电性端子以及电连接器 |
USD965530S1 (en) | 2016-09-30 | 2022-10-04 | Samtec, Inc. | Vertical electrical connector |
-
2010
- 2010-11-05 CN CN2010205959229U patent/CN2019564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94831A (zh) * | 2012-08-18 | 2014-02-19 | 温州意华通讯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N103811888A (zh) * | 2012-11-08 | 2014-05-21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3811911A (zh) * | 2012-11-08 | 2014-05-21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3811911B (zh) * | 2012-11-08 | 2015-12-09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253335A (zh) * | 2013-06-25 | 2014-12-31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4253335B (zh) * | 2013-06-25 | 2016-06-22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5552619A (zh) * | 2016-01-26 | 2016-05-04 | 深圳市华鸿贤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信号控制的电源连接器 |
US10266133B2 (en) * | 2016-02-29 | 2019-04-23 |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12448199B (zh) * | 2016-02-29 | 2022-08-19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8780972A (zh) * | 2016-02-29 | 2018-11-09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WO2017147763A1 (en) * | 2016-02-29 | 2017-09-08 |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20180287326A1 (en) * | 2016-02-29 | 2018-10-04 |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12448199A (zh) * | 2016-02-29 | 2021-03-05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US11807177B2 (en) | 2016-02-29 | 2023-11-07 |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11040677B2 (en) * | 2016-02-29 | 2021-06-22 |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09923738A (zh) * | 2016-08-23 | 2019-06-21 | 申泰公司 | 具有阻抗特性改进的锚固区的电接触件 |
US11374360B2 (en) | 2016-08-23 | 2022-06-28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ontacts having anchoring regions with improved impedance characteristics |
USD965530S1 (en) | 2016-09-30 | 2022-10-04 | Samtec, Inc. | Vertical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D967770S1 (en) | 2016-09-30 | 2022-10-25 | Samtec, Inc. | Vertical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D1028904S1 (en) | 2016-09-30 | 2024-05-28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ontact arrangement |
USD1056855S1 (en) | 2016-09-30 | 2025-01-07 | Samtec, Inc. | Electrical contact arrangement |
CN112751219A (zh) * | 2019-10-30 | 2021-05-04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电性端子以及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956472U (zh) | 具有固持结构的电源端子及其电源连接器组件 | |
US8262395B2 (en) |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 |
US8262414B1 (en) | Connector | |
US760449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 piece | |
CN102176557B (zh) | 高密度底板连接器 | |
US852359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latch easy to be operated | |
US8900013B2 (en) | USB connector having an inner circuit board for connecting cables and contacts | |
US8506333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front and rear rows of terminals with differently leveled contacting portions | |
US2009004242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 |
US948467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atch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US748820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anti-mismating structure | |
US20100151743A1 (en) | Electrical adapter | |
CN111883962B (zh) |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组合件 | |
US20080026608A1 (en) |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Stacked One On Another | |
US7766664B2 (en) | Power connector and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tact protection mechanism | |
US2008021406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 |
TWI790569B (zh) | 電連接器 | |
CN201918520U (zh) | 具有改良端子结构的电源连接器组件 | |
CN206148685U (zh) | 连接器 | |
CN201352647Y (zh) | 插座连接器、插头及插座连接器组合 | |
CN111952748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9045844U (zh) | 防震型连接器结构 | |
CN20112276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041878Y (zh) | 多埠式音频插座改良结构 | |
CN220774792U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1 Address after: Room 3, No.158, CHENFENG East Road, Yushan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hong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ounty, Taipei,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ief Land Electronic Co., Ltd.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