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754403U - 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54403U
CN201754403U CN2010202938786U CN201020293878U CN201754403U CN 201754403 U CN201754403 U CN 201754403U CN 2010202938786 U CN2010202938786 U CN 2010202938786U CN 201020293878 U CN201020293878 U CN 201020293878U CN 201754403 U CN201754403 U CN 201754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radiator
combination
connec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938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茂钦
朱佳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T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ET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TTE CORP filed Critical VET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202938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54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54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544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其具有二片以上平行靠合的散热单元,散热单元具有散热鳍片,散热鳍片的两端一体成型有矩形的连接座,各连接座的端部设有热源接触面。其中,该散热鳍片一端的连接座用以平行靠合的一面设有两个结合凹槽,两个结合凹槽彼此呈相对称的斜向凹入该连接座的一面;且相反于结合凹槽的连接座另一面垂直的凸出两个矩形的结合凸块,使两个结合凸块嵌入另一个相同结构的散热单元的两个结合凹槽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能够达到任意组合数个散热单元,方便变更散热器尺寸,以及稳固密合、不易变形的功效。

Description

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多数个散热单元相互组合,以组成电子产品散热装置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公知的散热器,是使用铜、铝等导热效率较佳的金属材质一体成型所构成,其通常具有矩形的底座,该底座的底面具有一用来接触发热电子产品的受热面,另外在该底座的顶面或其它面一体成型有多数片彼此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如此,利用该散热器的受热面贴靠在发热电子产品上,例如中央处理器或其它芯片表面,通过热传递方式,使发热电子产品的废热传递到该散热器,再利用多数片散热鳍片排出废热。
然而电子产业上有各种发热电子产品,其运作时产生的废热量不一定,因此原则上应该依照废热量选用相应的散热器,以避免散热器过大造成浪费资源,或散热器过小造成散热面积不足。但上述公知一体成型的散热器,都是预先制造成固定的体积及尺寸,不容易适用各种发热电子产品,也不能简易的变更尺寸,亟待更进一步的改善。
另外虽然有一些散热器的散热鳍片是采用组接结构组合在底座上,但该散热鳍片是铜或铝合金薄片冲压制成,当该散热鳍片与底座结合时,容易发生变形、存有缝隙及不够密合的情况,将影响热传递效率,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实用新型出一种散热器,可以任意组合数个散热单元,以方便变更散热器的尺寸,以及各散热单元稳固密合、不易变形的功效,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公开之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公知散热器的缺憾,实用新型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散热器,以期达到可以任意组合数个散热单元,以方便变更散热器的尺寸,以及各散热单元稳固密合、不易变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散热器,其借着能够平行靠合的散热单元结构改良,致使该散热单元具有可以用来相互密接组合的两个结合凹槽及两个结合凸块,进而达到上述可以任意组合数个散热单元,以方便变更散热器的尺寸,以及各散热单元稳固密合、不易变形、提升散热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散热器,其借着能够平行靠合的散热单元结构改良,致使以该散热单元所组成散热器两端均具有受热面,进而达到散热器正反两端均可贴靠在发热电子产品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实施内容包含:二片以上彼此平行靠合的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具有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相对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的设有矩形的连接座,各该连接座的厚度大于该散热鳍片,各该连接座的端部构成一热源接触面,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其中一端的连接座用以平行靠合的一面设有两个结合凹槽,该两个结合凹槽彼此呈相对称的斜向凹入该连接座的一面;且相反于该结合凹槽的连接座另一面垂直的凸出两个矩形的结合凸块,该两个结合凸块嵌入另一个相同结构的散热单元的两个结合凹槽的中。其中,上述该两个结合凹槽彼此呈V形斜向凹入该连接座的一面。
另外,上述该散热鳍片另一端的连接座用以平行靠合的一面凹设有一矩形的嵌槽,该嵌槽的两内侧面分别设有相对称的扣合凹部,相反于该嵌槽的连接座另一面凸设有一矩形的嵌块,该嵌块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相对称的扣合凸部。其中,该扣合凹部沿着嵌槽延伸,该扣合凸部沿着嵌块延伸。该嵌槽的一个内侧面设有两个扣合凹部,该嵌块的一个侧面设有两个扣合凸部。
因此,本实用新型这种散热器,可以选择适当数目的散热单元,利用该散热单元一端连接座的两个结合凸块,紧迫结合在另一散热单元的两个结合凹槽,并使该散热单元另一端连接座的嵌块嵌合在另一散热单元的嵌槽之中,因此组成散热器,进而达到可以任意组合数个散热单元,以方便变更散热器的尺寸的功效,而且其组成的散热器为无缝隙的密合结构,能构达到稳固密合、不易变形,及提升散热效率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单元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单元一端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单元另一端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一端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另一端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散热器
20         发热电子产品
1          散热单元
11         散热鳍片
12、12’   连接座
121        热源接触面
122        结合凹槽
123        结合凸块
124        嵌槽
125        扣合凹部
126        嵌块
127        扣合凸部
A          散热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参照图1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10,为一种组合式的散热器,可以应用在发热电子产品20上,排出该发热电子产品20运作时所产生的废热。如图1及图2所示,其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包含:二片以上彼此平行靠合的散热单元1,该散热单元1可以是使用铜或铝合金一体成型的构成有散热鳍片11,该散热鳍片11相对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的设有矩形或其它形状的连接座12,并使各该连接座12的厚度大于该散热鳍片11,而且各该连接座12的端部构成一热源接触面121。其特征在于:如图2及图3所示,该散热鳍片11其中一端的连接座12用以平行靠合的一面设有两个结合凹槽122,该两个结合凹槽122彼此呈相对称的V形斜向凹入该连接座12的一面;且相反于该结合凹槽122的连接座12另一面垂直的凸出两个矩形的结合凸块123;因此,使该两个结合凸块123能够嵌入另一个相同结构的散热单元1的两个结合凹槽122之中,用以平行靠合组成散热器10,并在各散热鳍片11之间形成有散热空隙A。
再如图2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上述该散热鳍片11另一端的连接座12’用以平行靠合的一面凹设有矩形的嵌槽124,该嵌槽124的两内侧面分别设有相对称的扣合凹部125;且相反于该嵌槽124的连接座12’另一面凸设有矩形的嵌块126,该嵌块126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相对称的扣合凸部127;如此,当该散热单元1平行靠合在另一散热单元1时,可以通过该嵌块126嵌入另一散热单元1的嵌槽124之中,并使该扣合凸部127卡合在该扣合凹部125之中,防止各该散热单元1脱离。其中,上述该扣合凹部125是沿着嵌槽124延伸的半圆形凹槽,该扣合凸部127是沿着嵌块126延伸的半圆形凸条,如此就能够嵌入完成时,使该扣合凸部127卡合在该扣合凹部125的中。又,为了使其卡合结构更臻稳固,上述该嵌槽124的一个内侧面设有两个扣合凹部125,而上述该嵌块126的一个侧面设有两个扣合凸部127,如此就能其卡合结构更加稳固,防止彼此脱离。
藉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散热器设计,当实际组成散热器10时,可以依照适用的发热电子产品的废热量,选择适当数目的散热单元1,再利用该散热单元1一端连接座12的两个结合凸块123紧迫结合在另一散热单元1的两个结合凹槽122之中,并使该散热单元1另一端连接座12’的嵌块126嵌合在另一散热单元1的嵌槽124之中,藉此就能够平行靠合组成一散热器10。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是能够达到可以任意组合数个散热单元1,以方便变更散热器10的尺寸的功效;而且,其组成的散热器10为无缝隙的密合结构,能构达到稳固密合、不易变形,及提升散热效率的功效。
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因为本实用新型该散热单元1两端都分别实施有矩形的连接座12、12’,而且各连接座12、12’都具有一热源接触平面121,因此当各个热源接触平面121都相互靠合时,就能够在散热器10的两端分别构成一个平整的大面积受热面,因此可以任意选择一面实际安装在发热电子产品20上,均能够达到散热及实用的功效。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完全符合专利三要件: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以新颖性和创造性而言,本实用新型借着能够平行靠合的散热单元结构改良,致使该散热单元具有可以用来相互密接组合的两个结合凹槽及两个结合凸块,进而达到上述可以任意组合数个散热单元,以方便变更散热器的尺寸,以及各散热单元稳固密合、不易变形、提升散热效率的效用。实用性而言,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产品,当可充分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然熟知本项技术者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所有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下文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5)

1.一种散热器,其包含二片以上彼此平行靠合的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具有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相对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的设有矩形的连接座,各该连接座的厚度大于该散热鳍片,各该连接座的端部构成热源接触面,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其中一端的连接座用以平行靠合的一面设有两个结合凹槽,该两个结合凹槽彼此呈相对称的斜向凹入该连接座的一面;且相反于该结合凹槽的连接座另一面垂直的凸出两个矩形的结合凸块,该两个结合凸块嵌入另一个相同结构的散热单元的两个结合凹槽之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两个结合凹槽彼此呈V形斜向凹入该连接座的一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另一端的连接座用以平行靠合的一面凹设有一矩形的嵌槽,该嵌槽的两内侧面分别设有相对称的扣合凹部,相反于该嵌槽的连接座另一面凸设有一矩形的嵌块,该嵌块的两侧面分别设有相对称的扣合凸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扣合凹部沿着嵌槽延伸,该扣合凸部沿着嵌块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嵌槽的一个内侧面设有两个扣合凹部,该嵌块的一个侧面设有两个扣合凸部。
CN2010202938786U 2010-08-16 2010-08-16 散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4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938786U CN201754403U (zh) 2010-08-16 2010-08-16 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938786U CN201754403U (zh) 2010-08-16 2010-08-16 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54403U true CN201754403U (zh) 2011-03-02

Family

ID=43622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9387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4403U (zh) 2010-08-16 2010-08-16 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544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53042B2 (en) 2016-11-11 2020-05-12 Stulz Air Technology Systems, Inc. Dual mass cooling precision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53042B2 (en) 2016-11-11 2020-05-12 Stulz Air Technology Systems, Inc. Dual mass cooling precision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8972B (zh) A combination of heat sinks and heat sinks
TW200825356A (en) Improvement on heat exchanger having a heat pipe
TWM465560U (zh) 波浪形散熱鰭片及其散熱器組成
CN104394645B (zh) 散热器的尾部固定支架
TWI731479B (zh) 散熱鰭片的沖壓鉚合結構
CN201754403U (zh) 散热器
CN201754664U (zh) 组合式散热器
TW201137301A (en) Firm assembly structure of radiator cooling fin and heat pipe
CN202306426U (zh) 散热器鳍片与基座冲压组合结构
JP3146030U (ja) 放熱フィンの構造およびその放熱フィンを使用した放熱モジュール
CN201846560U (zh) 嵌合式散热器
CN2447938Y (zh) 叠置式电子元件散热器
CN203364644U (zh) 波浪形散热鳍片及其散热器组成
CN202307855U (zh) 散热装置
CN204272481U (zh) 散热器的尾部固定支架
CN205210796U (zh) 高效型穿鳍片压铆式散热器
CN203037129U (zh) 散热鳍片及具有该散热鳍片的散热装置
CN104703436B (zh) 热管及基座固定结构
TW201128159A (en) Heat sin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129280B (zh) 紧配结合的散热模块
CN209282262U (zh) 电池用散热结构以及车辆
CN2370465Y (zh) 散热装置
CN201266498Y (zh) 可延展伸缩的组合式散热体
CN202028710U (zh) 散热器散热片与热管的紧配组合结构
TWM257610U (en) Heat si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