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12565U - 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12565U CN201712565U CN2010201989615U CN201020198961U CN201712565U CN 201712565 U CN201712565 U CN 201712565U CN 2010201989615 U CN2010201989615 U CN 2010201989615U CN 201020198961 U CN201020198961 U CN 201020198961U CN 201712565 U CN201712565 U CN 2017125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controller
- gas generator
- airbags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4994 dea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517 death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5 wor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车辆只能检测来自前方的碰撞、检测准确度低和所有安全气囊只能同时工作的问题。本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安装在车身四周的安全气囊装置以及控制安全气囊装置工作的控制器,所述的各组安全气囊装置均包括有气囊、气体发生器和感应传感器,气囊与其相应的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和感应传感器则与上述的控制器联接,所述的控制器可根据各个感应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气体发生器动作。本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具有检测准确度高,检测全面,安全性高和可选择性地打开安全气囊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汽车安全引起广泛关注。为了保护乘员安全,已广泛采用高强度车身、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等技术。由于此类措施属于被动安全,依靠车体吸收强大的碰撞能量,车体会严重变形,并且安全气囊只有汽车在行驶中撞到物体时才能被动打开,它安装在汽车内部方向盘上及侧面,对所有碰撞的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车辆及追尾车辆不具备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仅仅对车内的人起到保护作用,不具备对行人的保护功能。
此外我国道路交通情况复杂,多数属于混合交叉道路,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和骑摩托车人较多,因此研制出一种可以对行人进行保护的安全气囊势在必行。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主动保护防撞安全气囊”,其公开号为C N101327774Y,该安全气囊由气体发生器、储气瓶、进气管道、探测器、前气囊、后气囊和发动机护盖气囊组成,气体发生器接到电路指令,瞬间点燃工作,使储气瓶内的高压惰性气体瞬间喷出,通过气体发生器经过进气管道充入前气囊、后气囊和发动机护盖气囊内,同步展开形成橡胶气囊。
可以看出,该专利中的前气囊、后气囊和发动机护盖气囊都是由一个储气瓶供气的,且三个气囊是同步工作的,一旦检测到碰撞,不管是否存在追尾,三个气囊都将同时展开。而众所周知,并不是每次碰撞都会发生追尾事故,这个时候,后气囊打开就比较浪费了。而且,该专利只有在汽车前部装有探测器,也就是说,其无法对来自车辆后方的撞击进行有效的防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主动安全气囊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可根据碰撞情况,选择性打开气囊进行主动防护的安全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安装在车身四周的安全气囊装置以及控制安全气囊装置工作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组安全气囊装置均包括有气囊、气体发生器和感应传感器,气囊与其相应的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和感应传感器则与上述的控制器联接,所述的控制器可根据各个感应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气体发生器动作。
各组安全气囊装置分设在车身四周,每一组安全气囊装置负责保护一定区域范围的车身,当某一处的感应传感器检测到即将在该车身处发生碰撞时,将感应信号发送至控制器,再由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给与该感应传感器配合使用的气体发生器上,由气体发生器控制该车身处的气囊打开,在碰撞位置形成缓冲层,提前进行保护。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中,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数量有5组,分别设置在车身前、后、左、右及发动机护盖上。前、后、左、右的安全气囊分别负责保护车身前、后、左、右部位,而发动机护盖处的安全气囊装置则主要用于保护行人。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中,所述的每一组安全气囊装置中,其感应传感器的数量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控制器只有同时接收到碰撞处的多个感应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后才可触发气体发生器动作,提高了感应的准确性,防止误操作的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属于主动防御,在碰撞发生前,提前在碰撞处打开气囊,吸收碰撞能量,避免碰撞能量直接传递到车身,解决汽车在行驶中发生碰撞时对道路行人、骑自行车人、骑摩托车人、双方车内乘员、车辆及追尾车辆起到有效缓冲吸能保护作用,以最大可能减少伤亡、物体及车辆的损坏,最大程度减少因碰撞带来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全部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车身;2、前气囊;3、后气囊;4、左气囊;5、右气囊;6、上气囊;7、发动机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由若干组安全气囊装置构成,这些安全气囊装置分设在车身1四周,各组安全气囊装置均包括有气囊、气体发生器和感应传感器,气囊与其相应的气体发生器连接,气体发生器和感应传感器则与控制器联接。本实施例中,安全气囊装置共有5组,分别设置在车身1前、后、左、右及发动机护盖7上。设置在车身1前端的气囊为前气囊2,车身1后端的为后气囊3,车身1左侧的为左气囊4,车身1右侧的为右气囊5,发动机护盖7上的为上气囊6。本实施例中,感应传感器为雷达,根据雷达的具体型号,探测距离可以为0.5~50m。
安装有气囊的各车身1处还设置着感应传感器,由于发动机护盖7处一般不会独自发生碰撞,因此此处的感应传感器可省去,上气囊6和前气囊2共用感应传感器进行触发。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身1前、后、左、右处的感应传感器实时进行检测车辆各方向一定距离内的危险,依据两者的相对速度进行判断。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其所负责检测的方向内即将发生激烈碰撞时,发送感应信号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相应位置处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动作,打开对应位置的气囊,在碰撞位置形成缓冲层,吸收碰撞能量。
车身1左、右两侧的左气囊4、右气囊5以及车身1后端的后气囊3和前气囊2、上气囊6都可独自打开。当汽车前端发生碰撞时,感应传感器检测信号来源,当检测到只有前方有信号时,控制器则判断若仅发生前端碰撞,并仅控制前气囊2打开,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上方也有信号时,则判断将发生行人碰撞,在打开前气囊2的同时打开上气囊6,前气囊2可以保护行人腿部,上气囊6用来保护行人头部。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防止误操作的发生,可在每一处安全气囊装置中,同时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应传感器,控制器只有同时接收到碰撞处的多个感应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后才可触发气体发生器动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安装在车身(1)四周的安全气囊装置以及控制安全气囊装置工作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组安全气囊装置均包括有气囊、气体发生器和感应传感器,气囊与其相应的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和感应传感器则与上述的控制器联接,所述的控制器可根据各个感应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控制相应的气体发生器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数量有5组,分别设置在车身(1)前、后、左、右及发动机护盖(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组安全气囊装置中,其感应传感器的数量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989615U CN201712565U (zh) | 2010-05-21 | 2010-05-21 | 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989615U CN201712565U (zh) | 2010-05-21 | 2010-05-21 | 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12565U true CN201712565U (zh) | 2011-01-19 |
Family
ID=4345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9896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12565U (zh) | 2010-05-21 | 2010-05-21 | 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12565U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43635A (zh) * | 2015-06-24 | 2015-09-30 | 广西大学 | 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吸能气囊 |
CN105480184A (zh) * | 2015-12-28 | 2016-04-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汽车侧向撞击的保护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774742A (zh) * | 2013-08-09 | 2016-07-20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
CN106029499A (zh) * | 2014-02-27 | 2016-10-12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撞击保护设备 |
CN107215300A (zh) * | 2017-07-18 | 2017-09-29 | 无锡嘉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防水淹安全气囊系统 |
CN107985044A (zh) * | 2017-12-29 | 2018-05-04 | 南京工程学院 | 一种外置安全气囊式的车罩 |
CN108583495A (zh) * | 2018-04-26 | 2018-09-28 | 谢震东 | 一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
CN109733317A (zh) * | 2018-11-30 | 2019-05-10 | 温州大学 | 一种汽车多级智能防撞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1301338A (zh) * | 2018-12-11 | 2020-06-19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 |
CN111674348A (zh) * | 2020-06-17 | 2020-09-1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缓冲车辆碰撞的方法、装置及车辆 |
CN112356931A (zh) * | 2020-11-23 | 2021-02-12 | 湖南利美防爆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爆蓄电池牵引车及其使用方法 |
CN112848908A (zh) * | 2019-11-27 | 2021-05-28 | 黎显军 | 一种循环电汽车 |
CN113147651A (zh) * | 2021-05-20 | 2021-07-23 |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
-
2010
- 2010-05-21 CN CN2010201989615U patent/CN2017125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74742B (zh) * | 2013-08-09 | 2018-11-20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
CN105774742A (zh) * | 2013-08-09 | 2016-07-20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
CN106029499A (zh) * | 2014-02-27 | 2016-10-12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撞击保护设备 |
CN110626510A (zh) * | 2014-02-27 | 2019-12-3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撞击保护设备 |
CN104943635A (zh) * | 2015-06-24 | 2015-09-30 | 广西大学 | 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吸能气囊 |
CN104943635B (zh) * | 2015-06-24 | 2017-11-17 | 广西大学 | 用于汽车保险杠的吸能气囊 |
CN105480184A (zh) * | 2015-12-28 | 2016-04-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汽车侧向撞击的保护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215300A (zh) * | 2017-07-18 | 2017-09-29 | 无锡嘉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防水淹安全气囊系统 |
CN107985044A (zh) * | 2017-12-29 | 2018-05-04 | 南京工程学院 | 一种外置安全气囊式的车罩 |
CN107985044B (zh) * | 2017-12-29 | 2024-05-24 | 南京工程学院 | 一种外置安全气囊式的车罩 |
CN108583495A (zh) * | 2018-04-26 | 2018-09-28 | 谢震东 | 一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
CN109733317A (zh) * | 2018-11-30 | 2019-05-10 | 温州大学 | 一种汽车多级智能防撞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1301338A (zh) * | 2018-12-11 | 2020-06-19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 |
CN111301338B (zh) * | 2018-12-11 | 2023-08-08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设备 |
CN112848908A (zh) * | 2019-11-27 | 2021-05-28 | 黎显军 | 一种循环电汽车 |
CN111674348A (zh) * | 2020-06-17 | 2020-09-1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缓冲车辆碰撞的方法、装置及车辆 |
CN112356931A (zh) * | 2020-11-23 | 2021-02-12 | 湖南利美防爆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爆蓄电池牵引车及其使用方法 |
CN112356931B (zh) * | 2020-11-23 | 2024-01-30 | 湖南利美防爆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爆蓄电池牵引车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147651A (zh) * | 2021-05-20 | 2021-07-23 |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12565U (zh) | 一种汽车主动保护安全气囊 | |
CN201056189Y (zh) | 触发式汽车相撞缓冲装置 | |
CN203651698U (zh) | 一种汽车驾驶员正面保护装置 | |
CN109591754A (zh) | 一种保护车人碰撞事故中人地碰撞损伤的方法 | |
US20170282846A1 (en) | Cyclist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 |
CN101716922B (zh) | 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 | |
CN201824996U (zh) |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 | |
JP2018514460A (ja) | 自動車後部衝突保護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1804800A (zh) | 一种汽车正面碰撞主动保护系统 | |
CN109760620A (zh) | 一种保护行人的发动机罩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8583495A (zh) | 一种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 |
CN202753900U (zh) | 一种车辆外置安全气囊装置 | |
CN109760617A (zh) | 一种保护乘员头颈胸及腿部安全气囊 | |
CN202728016U (zh) | 碰撞保护座椅 | |
US11027692B2 (en) | Air bag device | |
CN105313816A (zh) | 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保护装置 | |
CN202156377U (zh) |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装置 | |
CN103434476A (zh) | 一种车用安全系统 | |
CN205365502U (zh) | 一种汽车外气囊气体分配器 | |
CN206217838U (zh) | 前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 |
CN203093973U (zh) | 一种汽车侧碰保护装置 | |
CN203237198U (zh) | 汽车安全气囊装置 | |
CN107380113A (zh) | 一种垂直下压式汽车气囊 | |
CN101966842A (zh) | 汽车碰撞气囊 | |
CN101791973A (zh) | 保护行人和车上人员的新型汽车引擎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