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80074U - 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 - Google Patents
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80074U CN201680074U CN2010201432599U CN201020143259U CN201680074U CN 201680074 U CN201680074 U CN 201680074U CN 2010201432599 U CN2010201432599 U CN 2010201432599U CN 201020143259 U CN201020143259 U CN 201020143259U CN 201680074 U CN201680074 U CN 2016800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fitting
- plastic body
- metal sleeve
- plastic
- ring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属于管道连接配件,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第一管件具有由第一塑料本体、第一金属套形成的第一螺接端,该第一螺接端在第一塑料本体上形成第一内螺纹,在第一金属套上形成第二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位于第二内螺纹的内侧;第二管件具有由第二塑料本体、第二金属套形成的第二螺接端,该第二螺接端在第二塑料本体上形成第一外螺纹,在第二金属套上形成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位于第二外螺纹的外侧。连接时将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通过双热熔连接的方式先连接在管子的端部,再通过第一螺接端与第二螺接端的连接将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连接在一起即可,便于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连接配件,尤其是一种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
背景技术
通过双热熔连接的塑料管或者金属塑料复合管(如内外层为塑料、中间层为金属的三层结构和外层为金属、内层为塑料的两层结构),其在防腐、防锈、防堵塞等方便优于传统的金属管(如镀锌管)。但在现场连接时,需要将热熔模具带至安装现场对双热熔的管件和管子进行加热后再能够实现连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并非都便于将热熔模具带至安装现场,如在高空作业时、在狭小的吊顶内作业时,就不便于进行双热熔连接,因此使得通过双热熔连接的塑料管或者金属塑料复合管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通过双热熔连接的塑料管或者金属塑料复合管在高空、狭小等安装现场不便连接的缺陷,提供一种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用以将该接头连接在管子的端部来改变塑料管或者金属塑料复合管的连接方式。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其特征是:
所述的第一管件由第一金属套嵌合在第一塑料本体上形成整体,该第一管件具有通过第一内部通道连通的第一熔接端和第一螺接端:所述的第一熔接端包括由所述的第一塑料本体形成第一内环壁、第一外环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内环壁和第一外环壁之间的第一承接口;所述的第一螺接端由所述的第一塑料本体、第一金属套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塑料本体上形成第一内螺纹,在所述的第一金属套上形成第二内螺纹,所述的第一内螺纹位于第二内螺纹的内侧;
所述的第二管件由第二金属套嵌合在第二塑料本体上形成整体,该第二管件具有通过第二内部通道连通的第二熔接端和第二螺接端:所述的第二熔接端包括由所述的第二塑料本体形成第二内环壁、第二外环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内环壁和第二外环壁之间的第二承接口;所述的第二螺接端由所述的第二塑料本体、第二金属套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塑料本体上形成第一外螺纹,在所述的第二金属套上形成第二外螺纹,所述的第一外螺纹位于第二外螺纹的外侧;
所述的第一内部通道由第一塑料本体形成;所述的第二内部通道由第二塑料本体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该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通过双热熔连接的方式先连接在塑料管或者金属塑料复合管的端部,再通过第一螺接端与第二螺接端的连接将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连接在一起,便于操作。相对于双热熔连接时需将热熔模具带至安装现场的作业方式,本实用新型对塑料管或者金属塑料复合管连接方式的改变则不受作业现场的限制。
而且,通过设置金属套并在金属套上设置螺纹,保证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通过螺纹连接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管件双热熔连接金属塑料复合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管件双热熔连接金属塑料复合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管件、第二管件连接在一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第一管件,11-第一金属套,12-第一塑料本体,13-第一内部通道,14-第一熔接端,15-第一螺接端,16-第一内环壁,17-第一外环壁,18-第一承接口,19-第一内螺纹,110-第二内螺纹,111-加强缘,112-排气孔,113-环槽,114-轴向支撑面,115-密封圈;
2-第二管件,21-第二金属套,22-第二塑料本体,23-第二内部通道,24-第二熔接端,25-第二螺接端,26-第二内环壁,27-第二外环壁,28-第二承接口,29-第一外螺纹,210-第二外螺纹,211-加强缘,212-排气孔,213-环槽;
31、32-管子;41、42-盖子;51、52-熔瘤;61、62-内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包括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
如图1所示,第一管件1由第一金属套11嵌合(如注塑时将第一金属套作为嵌件置于模具内与塑料注塑成不可分离的整体)在第一塑料本体12上形成整体,该第一管件1具有通过第一内部通道13连通的第一熔接端14和第一螺接端15:第一熔接端14包括由第一塑料本体12形成第一内环壁16、第一外环壁17以及位于第一内环壁16和第一外环壁17之间的第一承接口18(参见图3);第一螺接端15由第一塑料本体12、第一金属套11共同形成,在第一塑料本体12上形成第一内螺纹19,在第一金属套11上形成第二内螺纹110,第一内螺纹19位于第二内螺纹110的内侧;
如图2所示,第二管件2由第二金属套21嵌合(同样如注塑时将第一金属套作为嵌件置于模具内与塑料注塑成不可分离的整体)在第二塑料本体22上形成整体,该第二管件2具有通过第二内部通道23连通的第二熔接端24和第二螺接端25:第二熔接端24包括由第二塑料本体22形成第二内环壁26、第二外环壁27以及位于第二内环壁26和第二外环壁27之间的第二承接口28(参见图3);第二螺接端25由第二塑料本体22、第二金属套21形成,在第二塑料本体22上形成第一外螺纹29,在第二金属套21上形成第二外螺纹210,第一外螺纹29位于第二外螺纹210的外侧;
第一内部通道13由第一塑料本体12形成;第二内部通道23由第二塑料本体21形成。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连接管子时,如图1、2所示将管子31、32(塑料管或者金属塑料复合管)通过双热熔连接的方式分别连接在第一管件1的第一承接口18和第二管件2的第二承接口28内,再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螺接端15与第二螺接端25的连接将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连接在一起,便于操作。相对于双热熔连接时需将热熔模具带至安装现场的作业方式,本实用新型对塑料管或者金属塑料复合管连接方式的改变则不受作业现场的限制。为了防止第一金属套11、第二金属套21接触第一内部通道13、第二内部通道23内的介质而被腐蚀,通过第一螺接端15与第二螺接端25的连接时,要求形成在第一塑料本体12上的第一内螺纹19与形成在第二塑料本体22上的第一外螺纹29形成螺纹配合,从而将第一金属套11、第二金属套21与第一内部通道13、第二内部通道23隔离,避免接触介质而被腐蚀。
鉴于该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可以防止第一金属套11、第二金属套21被腐蚀,因此第一金属套11、第二金属套21可以选用钢材而不是铜来制造,以便节约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双热熔连接部位暴露,在管子31、32上各套一个盖子41、42将该热熔连接部位盖设,盖子41、42卡在对应的环槽113、213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虽然图13包含了以下所有附加技术特征,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该情形,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根据具体作用将它们选用在上段所述的技术方案上:
第一内螺纹19与第二内螺纹110邻接;第一外螺纹29与第二外螺纹210邻接。从而使得内螺纹、外螺纹分别成为一个整体,在制造时,可以形成第一管件、第二管件之后再加工出螺纹。
第一塑料本体12位于第一内螺纹19内侧的部位形成有轴向支撑面114,在该轴向支撑面114处安置有对应形成第一外螺纹29的第二塑料本体22的密封圈115。从而在如图3所示连接在一起时,密封圈115被挤压在第一塑料本体的轴向支撑面114与第二塑料本体22的端部之间,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有效地将第一金属套11、第二金属套21与第一内部通道13、第二内部通道23隔离。作为密封圈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形圈,还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密封圈。
第一金属套11、第二金属套21嵌合在塑料本体内的部分分别设置有加强缘111、211。用于保证第一金属套、第二金属套与塑料本体的结合强度。
第一塑料本体12、第二塑料本体12上分别开设连通第一承接口18、第二承接口28的排气孔112、212,避免在双热熔连接时形成气阻(在热熔连接时,承插口内的空气可以通过排气孔排出,避免封闭气腔的形成,减小承插阻力,避免在熔接部位形成气泡,确保熔接效果),因此,该排气孔可以是轴向孔,也可以是径向孔。
第一外环壁17、第二外环壁27的内壁上开设有环槽113、213,用于收纳双热熔连接时产生的熔瘤51、52。
内衬套61、62可用铜制成,用于熔接时制成内环壁。
以上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但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形式,管件还可以是弯头、三通、四通等结构形式,但是为了便于安装,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均以具有一个熔接端为佳(只要安装场合适合,并不排除两个或者更多的熔接端,如第一管件、第二管件为三通时可以分别有一个螺接端和两个熔接端,如第一管件、第二管件为四通时可以分别有两个螺接端和两个熔接端或者分别有一个螺接端和三个熔接端)。
该管件,还适用于PP-R管、PE管等阀门的过渡连接处。
Claims (7)
1.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包括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其特征是:
所述的第一管件(1)由第一金属套(11)嵌合在第一塑料本体(12)上形成整体,该第一管件(1)具有通过第一内部通道(13)连通的第一熔接端(14)和第一螺接端(15):所述的第一熔接端(14)包括由所述的第一塑料本体(12)形成第一内环壁(16)、第一外环壁(17)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内环壁(16)和第一外环壁(17)之间的第一承接口(18);所述的第一螺接端(15)由所述的第一塑料本体(12)、第一金属套(11)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塑料本体(12)上形成第一内螺纹(19),在所述的第一金属套(11)上形成第二内螺纹(110),所述的第一内螺纹(19)位于第二内螺纹(110)的内侧;
所述的第二管件(2)由第二金属套(21)嵌合在第二塑料本体(22)上形成整体,该第二管件(2)具有通过第二内部通道(23)连通的第二熔接端(24)和第二螺接端(25):所述的第二熔接端(24)包括由所述的第二塑料本体(22)形成第二内环壁(26)、第二外环壁(27)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内环壁(26)和第二外环壁(27)之间的第二承接口(28);所述的第二螺接端(25)由所述的第二塑料本体(22)、第二金属套(21)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塑料本体(22)上形成第一外螺纹(29),在所述的第二金属套(21)上形成第二外螺纹(210),所述的第一外螺纹(29)位于第二外螺纹(210)的外侧;
所述的第一内部通道(13)由第一塑料本体(12)形成;所述的第二内部通道(23)由第二塑料本体(22)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内螺纹(19)与第二内螺纹(110)邻接;所述的第一外螺纹(29)与第二外螺纹(210)邻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塑料本体(12)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19)内侧的部位形成有轴向支撑面(114),在该轴向支撑面(114)处安置有对应形成所述第一外螺纹(29)的第二塑料本体(22)的密封圈(1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圈(115)为○形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金属套(11)、第二金属套(21)嵌合在塑料本体内的部分分别设置有加强缘(111、2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塑料本体(12)、第二塑料本体(22)上分别开设连通第一承接口(18)、第二承接口(28)的排气孔(112、2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外环壁(17)、第二外环壁(27)的内壁上开设有环槽(113、2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432599U CN201680074U (zh) | 2010-03-29 | 2010-03-29 | 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432599U CN201680074U (zh) | 2010-03-29 | 2010-03-29 | 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80074U true CN201680074U (zh) | 2010-12-22 |
Family
ID=43345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4325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0074U (zh) | 2010-03-29 | 2010-03-29 | 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8007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79734A (zh) * | 2016-01-21 | 2016-04-13 | 刘纯风 | 塑管焊接护口 |
-
2010
- 2010-03-29 CN CN2010201432599U patent/CN20168007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79734A (zh) * | 2016-01-21 | 2016-04-13 | 刘纯风 | 塑管焊接护口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91953U (zh) | 一种内衬式钢塑复合管 | |
CN201884856U (zh) | 一种塑料过桥弯管件 | |
CN101691972B (zh) | 一种用于换热器和电加热器的主体构件 | |
CN201531701U (zh) | 沟槽式双热熔接头 | |
CN201680074U (zh) | 丝扣式双热熔钢塑复合管件 | |
CN201159352Y (zh) | 带有接管的铝截止阀 | |
CN102261533A (zh) | 一种带法兰盘的管子 | |
CN103075612A (zh) | 组合式保温管连接用管件 | |
CN201502823U (zh) | 金属塑料复合管连接装置 | |
CN2668980Y (zh) | 一种双层承口结构的塑料管件 | |
CN203131334U (zh) | 组合式保温管连接用管件 | |
CN201096241Y (zh) | 管道扩口连接结构 | |
CN202100875U (zh) | 一种带有金属套的水管弯头 | |
CN202302525U (zh) | 一种新型聚乙烯钢塑转换管件 | |
CN201382220Y (zh) | 一种铝塑管接头 | |
CN212510007U (zh) | 管件及复合管件 | |
CN203686450U (zh) | 一种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所用的承插接头 | |
CN202176832U (zh) | 高压耐腐耐高温塑钢复合管 | |
CN203703470U (zh) | 聚乙烯燃气、供水管道的钢塑过渡管接头 | |
CN211289079U (zh) | 管材连接组件 | |
CN2670718Y (zh) | 一种塑铝复合管 | |
CN201858471U (zh) | 90°弯管快速接头 | |
CN105972344B (zh) | 一种大口径增强管材的连接结构 | |
CN201401595Y (zh) | 滑紧式铝塑复合管管件 | |
CN201047468Y (zh) | Pe-rt铜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