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42416U - 人工鼻泪管 - Google Patents
人工鼻泪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642416U CN201642416U CN2010201359305U CN201020135930U CN201642416U CN 201642416 U CN201642416 U CN 201642416U CN 2010201359305 U CN2010201359305 U CN 2010201359305U CN 201020135930 U CN201020135930 U CN 201020135930U CN 201642416 U CN201642416 U CN 2016424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
- arm
- artificial nasolacrimal
- fixed lobes
- locking c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10000004083 nasolacrimal duct Anatomy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513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943 imp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521 macromolecu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67 medic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2984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589 cicatrix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80 postope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1844 Dacryocys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71229 Procedural haemorrha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5471 chronic dacryocyst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928 nasal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79 orbi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鼻泪管,属于医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人工鼻泪管无法导入泪小管且植入手术单一的问题。本人工鼻泪管,包括引流主管,引流主管的上部具有若干片呈条形片状的固定瓣,所述的每片固定瓣向外弯曲成弧形且具有弹性,所述的固定瓣处设有能够穿入泪小管内的管状的引流支管,该引流支管与上述的引流主管相通。本人工鼻泪管在治疗鼻泪总管和泪囊处疾病时,共同解决了泪小管堵塞引起的疾病无法治疗的问题;本人工鼻泪管具有植入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采用手术方式多样性,适应症广,疗效肯定的优点;本人工鼻泪管采用一体式结构增加了牢固性和提高了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眼科疾病的治疗,特别是一种人工鼻泪管。
背景技术
鼻泪管是眼泪从眼睛排入鼻腔的两个管道,鼻泪管包括鼻泪管总管和泪小管,而泪小管又包括上泪小管和下泪小管。溢泪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鼻泪道阻塞引起。目前主要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或泪道探通术进行治疗。但是泪囊鼻腔吻合术操作较复杂,损伤大,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手术后面部留有瘢痕,有时因手术禁忌症而不能进行手术;同时手术改变了泪道原有的解剖通道,一旦术后吻合口纤维形成瘢痕或骨化,会造成吻合口阻塞以至引起泪道再阻塞。泪道探通术存在着长期效果不稳定,复发率高的问题,特别不适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针对现有手术方法的不足,于是有人设计多种人工鼻泪管,植入人工鼻泪管的手术损伤小而且不改变泪道原有解剖通道。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曾公开了一种人工鼻泪管【中国专利号:z1200820208980.4;授权公告号:CN201370875Y】,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上端设有一根顶管和若干固定瓣,上述的固定瓣由条形片材制成,顶管、固定瓣、引流管相互连接为一体式结构,各固定瓣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向外弯曲围成灯笼状,相邻的两个固定瓣之间具有缺口。此结构的人工鼻泪管虽然具有相对的手术损伤小,术后不易复发的优点,但是该人工鼻泪管只能植入鼻泪总管,即只适合用于鼻泪总管上的疾病,无法用于治疗泪小管堵塞等疾病,于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本人工鼻泪管内腔的头部至底部的直径大小相等,该人工鼻泪管植入时只适合采用引导推入式手术,而无法采用引导拉入式手术。每个医生都具有自身习惯的手术方式,若未采用上述方式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率提升,由此本人工鼻泪管的使用范围还受医生的自身习惯手术方式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治疗鼻泪总管及泪小管堵塞等疾病的人工鼻泪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人工鼻泪管,包括引流主管,引流主管的上部具有若干片呈条形片状的固定瓣,所述的每片固定瓣向外弯曲成弧形且具有弹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瓣处设有能够穿入泪小管内的管状的引流支管,该引流支管与上述的引流主管相通。
固定瓣向外弯曲成弧形从与引流主管相连处向顶面方向自然扩展至最大,然后再过渡向轴心处收拢。当采用手术将本人工鼻泪管导入体内时,固定瓣在泪囊处张开便将本人工鼻泪管固定于体内,同时能够扩张收缩的泪囊。引流支管穿入泪小管内便将泪小管导通;引流主管将鼻泪总管导通。从而眼眶中的泪液能够通过引流支管进入泪囊,泪囊中的泪液能够从两个固定瓣之间的缺口中流入引流主管,引流主管的端部与鼻管相连,于是实现疏通泪道。
在上述的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固定瓣的数量为2~10片。固定瓣沿着周向均匀分布,每两相邻的固定瓣之间具有缺口。
在上述的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固定瓣上方设有固定帽,固定瓣的下端与引流主管的上端面相连接,固定瓣的上端汇集于固定帽处且固定瓣与固定帽相固连。设置固定帽大大的提高了固定瓣顶部的牢固度,同时也增大了固定瓣的弹性,使其固定更为牢固。
在上述的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引流支管的数量为1~2根。人体中泪小管的数量最多只有两根,但是患病的泪小管可能只是其中的一根,由此设置一根引流支管更具有针对性,即避免了对另一根泪小管的损失。
在上述的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引流主管上端面上固连有一根引流支管;引流支管和引流主管的连接处位于上述两相邻的固定瓣之间。
根据人体鼻泪道的生理结构,当固定瓣位于泪囊内时,下泪小管的延长线位于固定瓣处且靠近引流主管处,于是引流支管固定与引流主管上端面上是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该引流支管能够穿入下泪小管,同时能够保证引流支管穿入后不使下泪小管发生变形且使引流支管相对于引流主管的位置也不发生变化。虽然引流支管和引流主管的连接处位于两相邻的固定瓣之间的缺口处,但只占了其较小的面积,于是保证了泪液正常的流入泪囊内。
在上述的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固定帽上具有轴向贯通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引流主管的直径。固定帽的直径较小,当导线穿过固定帽并在端部打结时,固定帽能够卡住结扣,使导线能够将人工鼻泪管牵引所需位置,从而增加了医生将人工鼻泪管植入体内的手术方式。
在上述的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固定帽的下端面上固连有一根引流支管;引流支管和固定帽的连接处位于上述两相邻的固定瓣之间。
根据人体鼻泪道的生理结构,当固定瓣位于泪囊内时,上泪小管的延长线位于固定瓣处且靠近固定帽处,于是引流支管固定与固定帽下端面上是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该引流支管能够穿入上泪小管,同时能够保证引流支管穿入后不使上泪小管发生变形且使引流支管相对于固定帽的位置也不发生变化。虽然引流支管和引流主管的连接处位于两相邻的固定瓣之间的缺口处,但只占了其较小的面积,于是保证了泪液正常的流入泪囊内。
在上述的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引流主管的上端面上固连有一根引流支管一;在引流支管一的正上方设有一根引流支管,引流支管一和引流主管的连接处与引流支管二和固定帽的连接处位于相同的上述两相邻的固定瓣之间。
上述人工鼻泪管中具有两根引流支管,根据人体鼻泪道的生理结构,当固定瓣位于泪囊内时,下泪小管的延长线位于固定瓣处且靠近引流主管处;上泪小管的延长线位于固定瓣处且靠近固定帽处;于是引流支管一固定与引流主管上端面上和引流支管二固定与固定帽下端面上是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由此,引流支管一能够穿入下泪小管,引流支管二能够穿入上泪小管,同时能够保证引流支管穿入后不使下泪小管、上泪小管发生变形且使引流支管相对于引流主管、固定帽的位置也不发生变化。虽然引流支管和引流主管的连接处和引流支管和固定帽的连接处均位于相同两相邻的固定瓣之间的缺口处,但还是只占了其较小的面积,于是保证了泪液正常的流入引流主管内。
在上述的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引流主管、引流支管、固定瓣和固定帽均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具体来说,人工鼻泪管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中的高分子医用材料制成,其具有较高的柔软性。当本人工鼻泪管植入体内后,人工鼻泪管中的引流主管和引流支管能够变形后于人体生理结构相同。
在上述的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引流主管、引流支管、固定瓣和固定帽四者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杜绝了零件分离掉落的情况,同时增加了牢固性和提高了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引流支管的头部呈锥形。引流支管头部的管壁朝前端面方向逐渐缩小使该部位比其余部位的直径小且圆滑,从而方便引流支管导入细小的泪小管内且减少对泪小管的损伤。
在上述的人工鼻泪管中,所述的引流主管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和周向均错位分布的定位孔。定位孔相对于引流支管的位置是确定的,由此在手术时只需确定定位孔相对于鼻道的位置关系,即能将引流支管准确的导入至泪小管内。若导入后人工鼻泪管未能准确到达指定位置,则可用导丝钩钩于定位孔处将人工鼻泪管拉出。由此设置定位孔能使手术更方便、安全、准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人工鼻泪管在治疗鼻泪总管和泪囊处疾病时,共同解决了泪小管堵塞引起的疾病无法治疗的问题。
本人工鼻泪管具有植入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采用手术方式多样性,适应症广,疗效肯定的优点。
本人工鼻泪管采用一体式结构增加了牢固性和提高了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人工鼻泪管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人工鼻泪管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人工鼻泪管实施例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D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E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主管;1a、定位孔;2、固定瓣;3、固定帽;3a、通孔;4、引流支管;41、引流支管一;42、引流支管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人工鼻泪管包括引流主管1、固定瓣2、固定帽3、引流支管4。
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引流主管1呈圆管状,其下部开有定位孔1a。定位孔1a相对于引流支管4的位置是确定的,由此在手术时只需确定定位孔1a相对于鼻道的位置关系,即能将引流支管4准确的导入至泪小管内。若导入后人工鼻泪管未能准确到达指定位置,则可用导丝钩钩于定位孔1a处将人工鼻泪管拉出。由此设置定位孔1a能使手术更方便、安全、准确。
上述定位孔1a的数量为两个,且在轴向和周向均错位分布。
引流主管1的正上部具有两片呈条形片状且具有弹性的固定瓣2,固定瓣2沿引流主管1周向均匀分布,两固定瓣2之间具有缺口。固定瓣2上方设有固定帽3,固定瓣2的下端与引流主管1的上端面相连接,固定瓣2与引流主管1相连处向固定帽3方向自然扩展至最大,然后再过渡汇集于固定帽3处且固定瓣2与固定帽3相固连。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两固定瓣2之间的其中一个缺口处设有一根能够穿入泪小管内的管状的引流支管4。泪小管包括上泪小管和小泪小管;根据人体鼻泪道的生理结构,当固定瓣2位于泪囊内时,下泪小管的延长线位于固定瓣2处且靠近引流主管1处。于是为了使上述的引流支管4能够穿入下泪小管,同时引流支管4穿入后不使下泪小管发生变形且使引流支管4相对于引流主管1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该引流支管4的后端固连在引流主管1的上端面上,引流支管4的前端位于远离引流主管1处且引流支管4的轴线垂直于引流主管1的轴线。引流支管4通过固定瓣2的间隙和/或缺口与引流主管1相连通。引流支管4和引流主管1的连接处位于两固定瓣2之间的其中一个缺口处,但只占了其较小的面积,于是保证了泪液正常的流入泪囊内。
将本人工鼻泪管导入体内后,固定瓣2位于泪囊内且处于张开状态,固定瓣2将本人工鼻泪管固定于体内,当泪囊具有如泪囊炎等疾病时,固定瓣2能够将泪囊扩张,从而同时达到治疗的目的。引流总管位于鼻泪总管内,引流总管能够导通泪囊鼻道。引流支管4能够单独位于下泪小管内且能够起导通下泪小管的作用,从而使泪液能够通过引流支管4进入泪囊。本人工鼻泪管中的引流支管4用于单独治疗下泪小管,具有针对性,即避免了对上泪小管的损失。
引流支管4的头部呈锥形,即引流支管4头部的管壁朝前端面方向逐渐缩小使该部位比其余部位的直径小且圆滑,从而方便引流支管4导入细小的泪小管内且减少对泪小管的损伤。
固定帽3上具有轴向贯通的通孔3a,通孔3a的直径小于引流主管1的内径。由于固定帽3的直径较小,当导线穿过固定帽3并在端部打结时,固定帽3能够卡住结扣,使导线能够将人工鼻泪管牵引所需位置,从而增加了医生将人工鼻泪管植入体内的手术方式。
引流主管1、引流支管4、固定瓣2和固定帽3均采用高分子医用材料制成且四者之间为一体式结构。该高分子医用材料具有较高的柔软性当本人工鼻泪管植入体内后,人工鼻泪管中的引流主管1和引流支管4能够随着人体生理结构变形,从而大大提高了舒适性和安全性。一体式结构杜绝了零件分离掉落的情况,同时增加了牢固性和提高了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如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根据人体鼻泪道的生理结构,当固定瓣2位于泪囊内时,上泪小管的延长线位于固定瓣2处且靠近固定帽3处。于是为了使上述的引流支管4能够穿入上泪小管,同时引流支管4穿入后不使上泪小管发生变形且使引流支管4相对于固定帽3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该引流支管4的后端固连在固定帽3的下端面上。引流支管4和固定帽3的连接处位于两固定瓣2之间的其中一个缺口处,但只占了其较小的面积,于是保证了泪液正常的流入泪囊内。
引流支管4能够单独位于上泪小管内且能够起导通上泪小管的作用,从而使泪液能够通过引流支管4进入泪囊。本人工鼻泪管中的引流支管4用于单独治疗上泪小管,具有针对性,即避免了对下泪小管的损失。
固定帽3上不具有轴向贯通的通孔3a,但引流支管4的内径也小于引流主管1的内径。当导线穿过引流支管4并在端部打结时,引流支管4能够卡住结扣,使导线能够将人工鼻泪管牵引所需位置,从而同样增加了医生将人工鼻泪管植入体内的手术方式。
实施例三
如图6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两固定瓣2之间的其中一个缺口处设有两根能够穿入泪小管内的管状的引流支管4,即引流支管一41和引流支管二42。
泪小管包括上泪小管和小泪小管;根据人体鼻泪道的生理结构,当固定瓣2位于泪囊内时,下泪小管的延长线位于固定瓣2处且靠近引流主管1处,上泪小管的延长线位于固定瓣2处且靠近固定瓣2处。于是为了使上述的引流支管一41能够穿入下泪小管,引流支管二42能够穿入上泪小管,同时引流支管4穿入后不使下泪小管发生变形且使引流支管4相对于引流主管1和固定帽3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该引流支管一41的后端固连在引流主管1的上端面上,引流支管二42的后端固连在固定帽3的下端面上。引流支管一41和引流主管1的连接处与引流支管二42和固定帽3的连接处均位于在两固定瓣2之间的其中一个缺口处,但引流支管一41和引流支管二42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同时引流支管一41和引流支管二42的截面积只占了缺口较小的面积,于是有效的保证了泪液正常的流入泪囊内。
引流支管一41能够位于下泪小管内且能够起导通下泪小管的作用,引流支管二42能够位于上泪小管内且能够起导通上泪小管的作用,从而使泪液能够通过引流支管4进入泪囊。
固定帽3上不具有轴向贯通的通孔3a,但引流支管4的内径也小于引流主管1的内径。当导线穿过引流支管二42并在端部打结时,引流支管二42能够卡住结扣,使导线能够将人工鼻泪管牵引所需位置,从而同样增加了医生将人工鼻泪管植入体内的手术方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引流主管1;定位孔1a;固定瓣2;固定帽3;通孔3a;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一41;引流支管二4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人工鼻泪管,包括引流主管(1),引流主管(1)的上部具有若干片呈条形片状的固定瓣(2),所述的每片固定瓣(2)向外弯曲成弧形且具有弹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瓣(2)处设有能够穿入泪小管内的管状的引流支管(4),该引流支管(4)与上述的引流主管(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瓣(2)的数量为2~10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瓣(2)上方设有固定帽(3),固定瓣(2)的下端与引流主管(1)的上端面相连接,固定瓣(2)的上端汇集于固定帽(3)处且固定瓣(2)与固定帽(3)相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支管(4)的数量为1~2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主管(1)上端面上固连有一根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4)和引流主管(1)的连接处位于上述两相邻的固定瓣(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帽(3)上具有轴向贯通的通孔(3a),通孔(3a)的直径小于引流主管(1)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帽(3)的下端面上固连有一根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4)和固定帽(3)的连接处位于上述两相邻的固定瓣(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主管(1)的上端面上固连有一根引流支管一(41);在引流支管一(41)的正上方设有一根引流支管(4),引流支管一(41)和引流主管(1)的连接处与引流支管二(42)和固定帽(3)的连接处位于相同的上述两相邻的固定瓣(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主管(1)、引流支管(4)、固定瓣(2)和固定帽(3)均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且四者之间为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鼻泪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支管(4)的头部呈锥形;所述的引流主管(1)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和周向均错位分布的定位孔(1a)。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359305U CN201642416U (zh) | 2010-03-19 | 2010-03-19 | 人工鼻泪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359305U CN201642416U (zh) | 2010-03-19 | 2010-03-19 | 人工鼻泪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642416U true CN201642416U (zh) | 2010-11-24 |
Family
ID=43107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35930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42416U (zh) | 2010-03-19 | 2010-03-19 | 人工鼻泪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64241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3963A (zh) * | 2010-03-19 | 2010-08-18 | 王维文 | 人工鼻泪管 |
CN111449834A (zh) * | 2020-04-15 | 2020-07-28 | 贵州省人民医院 | 一种泪小管栓塞用泪道引流装置及其引流方法 |
-
2010
- 2010-03-19 CN CN2010201359305U patent/CN20164241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3963A (zh) * | 2010-03-19 | 2010-08-18 | 王维文 | 人工鼻泪管 |
CN111449834A (zh) * | 2020-04-15 | 2020-07-28 | 贵州省人民医院 | 一种泪小管栓塞用泪道引流装置及其引流方法 |
CN111449834B (zh) * | 2020-04-15 | 2022-03-01 | 贵州省人民医院 | 一种泪小管栓塞用泪道引流装置及其引流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56364B (zh) | 眼睛引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JP5524841B2 (ja) | 涙管インプラント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 |
ES2797776T3 (es) | Un dispositivo quirúrgico oftálmico | |
AU2013299693B2 (en) | Ocular collar stent for treating narrowing of the irideocorneal angle | |
US20130218081A1 (en) | Pharmaceutical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Ocular Treatment | |
CN1354642A (zh) | 治疗青光眼的分流装置和方法 | |
KR20040036912A (ko) | 녹내장을 처리하기 위한 개선된 분로 장치 및 방법 | |
WO2017181835A1 (zh) | 一种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 |
WO2015007139A1 (zh) | 泪小管阻芯 | |
CN201642416U (zh) | 人工鼻泪管 | |
US10265161B2 (en) | Ocular collar stent for treating narrowing of the irideocorneal angle | |
CN201370875Y (zh) | 人工鼻泪管 | |
CN201631477U (zh) | 青光眼微创房水引流植入物 | |
CN101803963B (zh) | 人工鼻泪管 | |
CN106983596A (zh) | 一种泪道留置管 | |
CN202128573U (zh) | 一种管状支架式泪道微创手术专用支架 | |
CN205698850U (zh) | 一种脑出血内镜血肿清除手术皮质造瘘球囊导管 | |
CN201200535Y (zh) | 定期降解型泪液引流重建系统 | |
CN204306933U (zh) | 泪道支架 | |
CN103251479B (zh) | 施莱姆氏管(Schlemm)扩张支架 | |
CN209611444U (zh) | 带伞泪小管支架 | |
CN212369160U (zh) | 一种巩膜内固定房水引流装置 | |
US10285802B2 (en) |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becular meshwork extension | |
Gutiérrez-Díaz et al. | The role of glaucoma drainage devices in paediatric glaucoma | |
CN201441527U (zh) | 泪道吻合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1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