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传输接口转接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ExpressCard接口到Mini PCI-E接口的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Express Card(快捷卡)接口是由PCMCIA协会于2003年春季公布的一种取代PCMCIA的技术标准。虽然Express Card技术借用了现有PC卡技术中的许多特性,但前者在外型尺寸、性能、可靠性、适应性、热插拔和自动设置等多种特性之间达到了更理想的平衡。特别是ExpressCard技术采用的是优于PC卡PCI并行总线接口的串行数据接口,其在减少界面所需信号数目的同时提高了总线数据传送的速度。
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快捷外设互联标准)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原来的名称为“3GIO”,是由英特尔提出的,交由PCI-SIG(PCI特殊兴趣组织)认证发布后才改名为“PCI-E”。这个新标准将全面取代现行的PCI和AGP,最终实现总线标准的统一。PCI-E的主要优势就是数据传输速率高,目前最高可达到10GB/s以上,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Mini PCI-E是在PCI-E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定义与PCI-E基本上一致,只是在外型上进行了微缩。
为了使现有的具有Express Card接口的系统能够有效地与具备Mini PCI-E接口的相关周边设备建立连接,现在市场上已经推出了从Express Card接口转到Mini PCI-E接口的转接卡,如图1所示。该转接卡100主要由一块电路板102以及设置在其上的Mini PCI-E插槽104和Express Card插槽106构成,电路板102上设置有连接Express Card插槽106和Mini PCI-E插槽104的转接电路。
然而,这种转接卡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考虑到Mini PCI-E协议标准Rev1.1和Rev1.2版本对于Mini PCI-E卡的物理尺寸及电源定义的不同,因而这种转接卡不能兼容以上两种版本的Mini PCI-E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兼容各种不同版本的Mini PCI-E卡的Express Card接口到Mini PCI-E接口转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转接装置,用于快捷卡接口到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接口的转接,所述转接装置包括快捷卡连接器、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连接器和连接二者的转接电路,其中,所述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连接器的第二十四管脚经可接通与断开的第一连接器件连接至快捷卡连接器的+3.3V辅助电源输出端;所述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连接器的第二管脚和第五十二管脚串接可接通与断开的第二连接器件后经第一连接器件连接至快捷卡连接器的+3.3V辅助电源输出端,且所述第二管脚和第五十二管脚还连接至快捷卡连接器的+3.3V电源输出端;所述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连接器的第三十九管脚和第四十一管脚串接可接通与断开的第三连接器件后经所述第二连接器件和第一连接器件连接至快捷卡连接器的+3.3V辅助电源输出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连接器外接Rev1.1版本的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卡时,所述第一连接器件被接通,且所述第二连接器件和第三连接器件被断开;当所述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连接器外接Rev1.2版本的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卡时,所述第一连接器件被断开,且所述第二连接器件和第三连接器件被接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件、第二连接器件和第三连接器件通过零欧电阻、跳线、或开关器件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快捷卡连接器、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连接器和转接电路均设置在同一电路板上,且所述快捷卡连接器和所述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连接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在靠近所述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连接器的一侧分别形成有两组螺丝孔,分别对应于半高尺寸和全高尺寸微型快捷外设互联标准卡的安装孔。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通过改变预留在电路板上的电阻的连接方式来满足根据Rev1.1和Rev1.2两个版本的Mini PCI-E协议标准制作的Mini PCI-E卡的供电方式,并通过预留的两组螺丝孔用于分别固定全高尺寸和半高尺寸的Mini PCI-E卡,从而实现了不同版本Mini PCI-E卡的兼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Express Card接口到Mini PCI-E接口的转接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Express Card接口到Mini PCI-E接口转接装置外接半高尺寸的Mini PCI-E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Express Card接口到Mini PCI-E接口转接装置外接全高尺寸的Mini PCI-E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Express Card接口到Mini PCI-E接口转接装置的逻辑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Express Card接口到Mini PCI-E接口转接装置的Mini PCI-E连接器侧的供电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Express Card接口到Mini PCI-E接口转接装置的Express Card连接器侧的供电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兼容各种不同版本的Mini PCI-E卡的Express Card接口到Mini PCI-E接口转接装置,用于Express Card接口到Mini PCI-E接口的转接。如图2和图3所示,该转接装置200包括电路板202以及分别设置在电路板202上左右两侧的Mini PCI-E连接器204和Express Card连接器206。Mini PCI-E连接器204用于外接Mini PCI-E接口设备例如Mini PCI-E卡,Express Card连接器206用于外接Express Card接口设备,例如具有ExpressCard接口的电脑。
此外,电路板20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Mini PCI-E连接器204和Express Card连接器206的转接电路,实现二者之间的电源转接和数据传输。如图4所示,Mini PCI-E连接器204的相应电源管脚分别接Express Card连接器的电源输出端进行供电,并且Mini PCI-E连接器204和Express Card连接器206之间可通过USB和PCI Express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Mini PCI-E协议标准Rev1.1和Rev1.2对于Mini PCI-E卡的物理尺寸有不同的定义,即:全高尺寸的Mini PCI-E卡的外形尺寸为30mm×50.95mm,半高尺寸的Mini PCI-E卡的外形尺寸为30mm×26.8mm。因此,为了能够兼容半高尺寸和全高尺寸两种版本的Mini PCI-E卡,该转接装置200的电路板202上预留了两组螺丝孔208a和208b。其中,更靠近Mini PCI-E连接器204的一组螺丝孔208a的位置与半高尺寸的Mini PCI-E卡300的安装孔相对应,用于紧固半高尺寸的Mini PCI-E卡300,如图2所示。远离Mini PCI-E连接器204的一组螺丝孔208b的位置与全高尺寸的Mini PCI-E卡400的安装孔相对应,用于紧固全高尺寸的Mini PCI-E卡400,如图3所示。
Mini PCI-E协议标准Rev1.1和Rev1.2对于Mini PCI-E接口的电源管脚也有不同的定义,如下表所示:
管脚 |
Rev1.1管脚命名 |
Rev1.2管脚命名 |
2 |
+3.3V |
+3.3Vaux |
52 |
+3.3V |
+3.3Vaux |
24 |
+3.3Vaux |
+3.3Vaux |
39 |
Reserved |
+3.3Vaux |
41 |
Reserved |
+3.3Vaux |
6 |
1.5V |
1.5V |
28 |
1.5V |
1.5V |
48 |
1.5V |
1.5V |
由上表可知,Mini PCI-E协议标准Rev1.1和Rev1.2对管脚2、管脚52、管脚24、管脚39、和管脚41的命名存在差别。而且,两个版本的标准中这些管脚的供电方式也存在差别。Mini PCI-E协议标准Rev 1.1中要求管脚2和52接+3.3V,管脚24接+3.3Vaux,而管脚39和41为预留管脚;Mini PCI-E协议标准Rev 1.2中要求管脚2、52、39、41和24均接+3.3V。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接装置对转接电路做了改进,通过预留的连接器件(例如零欧电阻)的断开与接通来实现Rev1.1和Rev1.2两种版本的Mini PCI-E卡的供电方式的兼容。
图5和图6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Express Card接口到MiniPCI-E接口转接装置的Mini PCI-E连接器侧和Express Card连接器侧的供电电路示意图。考虑到Rev1.1和Rev1.2两个版本的不同,图中所示的管脚命名是按照Rev1.2给出的。如图5和图6所示,Mini PCI-E连接器的管脚2和管脚52连接到Express Card连接器的+3.3V;Mini PCI-E连接器的管脚24在Rev1.1中定义为连接到Express Card连接器的+3.3Vaux(即图6中J1的管脚12),在Rev1.2中定义为接Express Card连接器的+3.3V;Mini PCI-E连接器的管脚39和管脚41在Rev1.1中定义为“Reserved(预留)”,而在Rev1.2中定义为接Express Card连接器的+3.3V输出端。
因此,为了确保两个版本使用时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转接装置分别增加了R1、R10和R11三个零欧电阻。Mini PCI-E连接器的管脚24串接电阻R1后连接至Express Card连接器的+3.3Vaux输出端。Mini PCI-E连接器的管脚2和管脚52串接电阻R11后经电阻R1连接至Express Card连接器的+3.3Vaux输出端。并且,Mini PCI-E连接器的管脚2和管脚52还串接电阻R2后连接至Express Card连接器的+3.3V输出端。此外,Mini PCI-E连接器的管脚39和管脚41串接电阻R10后经电阻R11和R1连接至Express Card连接器的+3.3Vaux输出端。
当电阻R1接通且电阻R10和R11以NC(no connect)方式断开时,MiniPCI-E连接器的管脚2和管脚52连接至Express Card连接器的+3.3V输出端,管脚24通过电阻R1单独连接到Express Card连接器的+3.3Vaux输出端,且Mini PCI-E连接器的管脚39和管脚41被悬空,从而满足Rev1.1定义的电源要求。当电阻R1以NC方式断开且电阻R10和R11接通时,Mini PCI-E连接器的管脚2、管脚52、管脚39、管脚41和管脚24均连接至Express Card连接器的+3.3V输出端,从而满足Rev1.2定义的电源要求。为了保证电路的稳定性,电阻R1、R10和R11的接通和断开可以采用例如手工焊接的方式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通过断开与接通来兼容两种供电方式的连接器件还可以通过跳线、开关器件或其它合适的连接器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