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28067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528067U CN201528067U CN2009202796621U CN200920279662U CN201528067U CN 201528067 U CN201528067 U CN 201528067U CN 2009202796621 U CN2009202796621 U CN 2009202796621U CN 200920279662 U CN200920279662 U CN 200920279662U CN 201528067 U CN201528067 U CN 2015280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plate
- electric connector
- commentaries
- recess
- insulat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上并与所述端子枢转配合的转压板及一对设于绝缘本体两端的金属固定件。所述转压板由绝缘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其设有粗糙的第一折断面及第二折断面,所述转压板在第二折断面形成之前设有一选料部,用以方便机器组装时能自动将转压板调整至准确的位置,所述第二折断面是由所述选料部折断之后而形成,如此,当转压板组装至绝缘本体时可省去人工操作,完全由机器自动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焊接于电路板上并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第200310114749.0号揭露了一种连接柔性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用于压持柔性电路板的转压板。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一枢转臂及与该枢转臂相对设置的接触臂,所述导电端子的枢转臂的自由末端设有与所述转压板配合的枢转部,所述转压板设有若干收容所述导电端子枢转臂的收容槽及若干设于每个所述收容槽内的轴部,所述轴部位于所述转压板的一侧并用以与所述导电端子的枢转部配合。组装时,所述导电端子先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内,然后再将所述转压板组装至绝缘本体上并通过所述导电端子的枢转部与转压板的轴部之间的配合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固持。通常来说,所述转压板在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上之前,需要通过人工操作将其先摆准合适的方位,然后再通过机器将所述转压板以预先摆准方位安装至所述绝缘本体上并与所述导电端子的枢转部配合,所述人工操作用于将所述转压板摆准至合适的位置以方便组装至绝缘本体上,避免因方位不准确导致转压板无法精准的组装到绝缘本体上并与所述导电端子的枢转部精准配合,但是,由于电连接器尺寸逐渐朝小型化趋势发展,产品尺寸的微小化对人工操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很难将转压板精准的定位,由此给转压板的组装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依靠人工操作费时费力,生产效率较低。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组装过程可由机器自动完成而免去了人工操作的不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转压板,所述端子设有与所述转压板枢转配合的枢转臂及与所述枢转臂相对设置的接触臂,所述转压板由绝缘材料一体注塑而成,其设有至少两个折断面。
进一步地,所述转压板设有第一侧边及与第一侧边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所述折断面形成于所述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二侧边设有若干与所述端子枢转臂配合的枢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转压板靠近所述第二侧边处设有若干收容所述端子枢转臂的通槽,所述枢转轴设于所述通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边呈纵长型,其纵向两端设有两凹口,所述折断面设于所述凹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凹口包括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为所述转压板注塑成型时的绝缘材料的注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转压板在注塑成型时设有一位于第二凹口内选料部,所述第二凹口内的折断面是由所述选料部折断后而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转压板呈纵长型并设有两纵长侧边,所述转压板在靠近其中一侧边处设有若干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折断面设于所述两个纵长侧边中的另一侧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通槽沿纵长方向排列设置,所述通槽内设有若干枢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的枢转臂设有一自由末端,该自由末端设有与所述枢转轴枢转配合的枢转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转压板在组装至绝缘本体上时可完全由机器自动调整至准确的组装位置上,免去了人工操作的麻烦,方便转压板精准的组装至绝缘本体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转压板处于打开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转压板位于闭合位置时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转压板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转压板的选料部折断前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转压板的选料部折断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柔性电路板对接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上并包括纵长型绝缘本体1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复数端子20、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并与所述端子20配合的转压板30及一对固持于绝缘本体纵向两端的金属固定件50。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所述纵长型绝缘本体10包括纵长型的第一壁11、与所述第一壁11相对平行设置的纵长型第二壁12、位于所述第一、二壁纵向两端并用以连接所述第一、二壁的端壁13及由所述第一壁11、第二壁12与端壁13构成的收容空间14。所述第一壁11设有面向所述收容空间14并用于固持端子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壁12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4的底部,且其面向收容空间14的内表面17上设有若干沿着纵长方向排列的收容槽15,所述收容槽15与所述收容空间14相互贯通。所述端壁13设有一对容纳部16,该两容纳部16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壁12的纵向两端用以容纳所述金属固定件50。
请参图3、图4所示,所述端子20包括竖直设置的基部21、自基部21一端沿与柔性电路板对接的方向水平延伸出的枢转臂22、自基部21另一端沿相同方向水平延伸出的接触臂23及自基部21沿着接触臂23相反方向延伸的焊接部24。所述枢转臂22固持于所述第一壁11内表面,其自由末端设有一枢转部25,所述枢转部25设有一面向所述收容空间14的枢转槽26。所述接触臂23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5中并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4内以与柔性电路板(未图示)接触。
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转压板30由绝缘材料一体注塑而成,其组装至绝缘10本体上后可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旋转。所述转压板30呈纵长型,并包括外表面31、用于抵压柔性电路板的抵压面32、纵长型第一侧边33、与所述第一侧边33平行设置的第二侧边34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边33与第二侧边34的端边35。所述外表面31在靠近第二侧边34的一侧开设有若干贯通至所述抵压面32的通槽36,用以容纳所述端子的枢转部25,所述通槽36内设有收容于所述枢转槽26内的枢转轴37,所述转压板30通过该枢转轴37与所述枢转槽26的枢转配合实现在所述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的旋转。所述第一侧边33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凹口38及第二凹口39,所述第一凹口38是在绝缘材料注塑成型时所形成的,注塑机的注塑嘴(未图示)设于所述第一凹口38处并将绝缘材料射入模具内,等转压板30成型后,所述注塑嘴将停止工作并脱离所述转压板30,由此在转压板30与所述注塑嘴连接处形成一粗糙的第一折断面40,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该第一折断面40设于所述第一凹口38内。所述转压板30的第二凹口39内设有一凸伸出第一侧边33的选料部41,该选料部41由所述转压板30一体注塑而成,如此,转压板30的组装机器可根据选料部41来对转压板30进行自动筛选及位置调整,从而将转压板30调整至准确的位置上,然后再由机器将转压板30组装至绝缘本体10上,并将转压板30的枢转轴37精准的推压入所述端子的枢转槽26内,如此,免去了人工操作,完全通过组装机器的自动筛选及选取,省时省力,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转压板30组装完毕后,所述选料部41将被去除,而在所述第二凹口39内留下粗糙的第二折断面42,所述第一折断面40及第二折断面42均是由绝缘材料折断后而形成。所述端边35设有向外凸伸的支撑部43,所述支撑部43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端壁13的容纳部16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注塑成型所述转压板30,并在转压板30的一端形成粗糙的第一折断面40及在另一端形成一选料部41,所述选料部41使得组装机器能将转压板30自动调整至精准的组装位置,无需人工操作便可将转压板30在组装至绝缘本体10前调整至准确的位置上,然后通过机器将转压板30组装至绝缘本体10上,组装完成后,所述选料部41将被折断,而在转压板30上形成粗糙的第二折断面42,本实用新型免去了人工操作的工序,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折断面40、42并不局限于两个,例如,所述转压板30可由多个绝缘材料注塑入口注塑而成,从而形成多个第一折断面40,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转压板,所述端子设有与所述转压板枢转配合的枢转臂及与所述枢转臂相对设置的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压板由绝缘材料一体注塑而成,其设有至少两个折断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压板设有第一侧边及与第一侧边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所述折断面形成于所述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二侧边设有若干与所述端子枢转臂配合的枢转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压板靠近所述第二侧边处设有若干收容所述端子枢转臂的通槽,所述枢转轴设于所述通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呈纵长型,其纵向一端设有一凹口,所述凹口内设有所述折断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包括第一凹口及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为所述转压板注塑成型时的绝缘材料的注入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压板在注塑成型时设有一位于第二凹口内的选料部,所述第二凹口内的折断面是由所述选料部折断后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压板呈纵长型并设有两纵长侧边,所述转压板在靠近其中一侧边处设有若干通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断面设于所述两个纵长侧边中的另一侧边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沿纵长方向排列设置,所述通槽内设有若干枢转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枢转臂设有一自由末端,该自由末端设有与所述枢转轴枢转配合的枢转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796621U CN201528067U (zh) | 2009-11-07 | 2009-11-07 | 电连接器 |
JP2010000638U JP3160516U (ja) | 2009-11-07 | 2010-02-03 | 電気コネク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796621U CN201528067U (zh) | 2009-11-07 | 2009-11-07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528067U true CN201528067U (zh) | 2010-07-14 |
Family
ID=42519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27966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28067U (zh) | 2009-11-07 | 2009-11-07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160516U (zh) |
CN (1) | CN20152806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5093A (zh) * | 2009-11-07 | 2011-05-11 | 昆山玉鼎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09
- 2009-11-07 CN CN2009202796621U patent/CN20152806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2-03 JP JP2010000638U patent/JP3160516U/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55093A (zh) * | 2009-11-07 | 2011-05-11 | 昆山玉鼎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160516U (ja) | 2010-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308403U (zh) | 同轴连接器 | |
CN20152806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496825A (zh)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CN104733978A (zh) |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CN211440960U (zh) | 一种接线端子用可拼接式注塑模具 | |
CN102055093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533045U (zh) | 一种usb接口连接器 | |
CN217802854U (zh) | 一种锂电池胶圈型腔精密定位结构 | |
CN202134680U (zh) | 插槽连接器 | |
CN104283024A (zh) | 一种免焊接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378428A (zh) |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焊接于电路板上的方法 | |
CN202678558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料带 | |
CN211465510U (zh) | 一种模具生产用的稳固底盘 | |
CN203536675U (zh) | 同轴连接器 | |
CN104078817B (zh) | 一种电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 |
CN203983258U (zh) | 一种组合式键合外壳 | |
CN113871112B (zh) | 一种电池模组顶部绝缘片生产工艺 | |
CN220155790U (zh) | 一种带顶出结构的一出四穴连接器 | |
CN219042424U (zh) | 一种微电路模块引线焊接定位结构 | |
CN221793614U (zh) | 一种端子内嵌结构件的注塑模具 | |
CN215320310U (zh) | 一种具有多层治具的数据线模具 | |
CN203774493U (zh) | 一种新型sata电连接器 | |
CN210705816U (zh) | 一种塑料件生产用注塑模具 | |
CN218692728U (zh) | 一种电池盖板连接件的矫正工装及矫正设备 | |
CN102306891A (zh) | 一种fpc高精密电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0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