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71402U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71402U CN201471402U CN200920165822XU CN200920165822U CN201471402U CN 201471402 U CN201471402 U CN 201471402U CN 200920165822X U CN200920165822X U CN 200920165822XU CN 200920165822 U CN200920165822 U CN 200920165822U CN 201471402 U CN201471402 U CN 2014714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put shaft
- power tool
- stator
- sidewall
- receiving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头壳和机壳,其中机壳内部设置有马达和传动机构,头壳中延伸出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在马达的驱动下,经传动机构的扭矩传递,可围绕其自身轴线做旋转摆动运动,所述头壳具有两个端口,其中一个端口处延伸设有侧壁,侧壁呈环状,其包容形成有一个收容空间,所述的输出轴设置在收容空间中,且相对于侧壁位于环的中心位置,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同样的设置在收容空间内,并且分别径向的连接在输出轴上和侧壁上。借助弹性元件的作用,可以有效吸收输出轴上所产生的震动,以及由非对称平衡附件传递至输出轴上的震动,进而使输出轴传递至头壳上的震动明显减弱,大大的改善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震动麻手问题,提高了操作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是一种手持式的摆动类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多功能机是业界常见的摆动类动力工具,由于其输出轴围绕轴心线做旋转摆动运动。因此,当在输出轴上安装有不同的附件工作头后,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操作功能,如锯、切、磨、刮等,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多功能机,一般包括马达,马达的马达轴连接有偏心销,在偏心销上套设有轴承,从而构成一个偏心轮结构。当马达轴旋转时,偏心轮结构可以围绕马达轴的轴心线做偏心旋转运动。多功能机的输出轴是垂直于马达轴设置的,在输出轴上固定的连接有一个拨叉组件,拨叉组件形成有相对的两个延伸臂,将偏心轮结构包围,两个延伸臂的内侧均与偏心轮结构中的轴承紧密接触,从而当偏心轮做偏心旋转时,偏心轮结构会带动拨叉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摆动运动,又借助拨叉与输出轴的固定连接,使输出轴围绕其轴心线做旋转摆动。这样,在输出轴的自由端连接有不同的附件工作头后,如直锯片、圆锯片、三角形磨砂盘等,多功能机即可以实现多种操作。
但是,由于在偏心轮结构中,偏心销为偏心设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因为偏心作用而产生较大的震动,这种震动会一直作用在偏心轮结构上以及受偏心轮驱动的拨叉组件上。因此,如果用户在长时间使用多功能机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麻手感觉,不利于用户使用,也有害于用户的手部健康。
为此,在美国专利US6926595B中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其揭示了一种减震机构,即在拨叉的外侧以及壳体的内侧之间对应的设置有一对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壳体内侧和拨叉外侧,从而当拨叉做摆动运动时,偏心轮结构产生的震动会先经弹簧吸收而减弱,再而传递至壳体上,则可以使用户的麻手感觉大大的降低。
但是,这种减震方式主要解决的是裸机或者采用对称平衡式附件工作头,如三角形磨砂盘等情况下的震动问题,如果用户采用了一种非对称平衡式的附件工作头,如直锯片,这种减震方式就无法起到减震作用。因为,直锯片的作用点位于输出轴的一侧,其自身在摆动过程中是不平衡的,也会带来较大的震动,而且这种震动会通过输出轴传递至壳体上,同样造成用户在长时间使用后产生麻手的感觉。
因此,实有必要开发出一种动力工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可有效减小输出轴上产生的震动,同时也可以减小由非对称平衡式的附件传递至输出轴上的震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头壳和机壳,其中机壳内部设置有马达和传动机构,头壳中延伸出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在马达的驱动下,经传动机构的扭矩传递,可围绕其自身轴线做旋转摆动运动,所述头壳具有两个端口,其中一个端口处延伸设有侧壁,侧壁呈环状,其包容形成有一个收容空间,所述的输出轴设置在收容空间中,且相对于侧壁位于环的中心位置,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同样的设置在收容空间内,并且分别径向的连接在输出轴上和侧壁上。
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为一对弹簧,其相对于输出轴呈对称布置。
所述弹簧沿着垂直于头壳的中心线的轴线设置。
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其中,第一固定片与收容空间的侧壁连接,而第二固定片与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均具有两个面,一个面上延伸设有凸台以连接弹簧,另一面上延伸设有插销。
所述收容空间的侧壁上对称的设有两个收容槽,并且每个收容槽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片上的插销可插入收容槽上的固定孔中。
所述输出轴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片上的插销可插入输出轴上的固定孔中。
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片或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工具,由于在头壳的端面上形成的收容空间内设置有弹性元件,并且该弹性元件分别与输出轴和收容空间的侧壁连接,从而可以有效吸收输出轴上所产生的震动,以及由非对称平衡附件传递至输出轴上的震动,进而使输出轴传递至头壳上的震动明显减弱,大大的改善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震动麻手问题,提高了操作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动力工具的立体示意图,此时,头壳中的密封圈已经去掉。
图2为图1的头壳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头壳部分的俯视图。
图4为沿着图3中Y轴线的剖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参考图,此时,输出轴沿着图示中A方向旋转摆动,且位于由XY轴线构成的坐标象限中,第二象限的弹簧部分呈收缩状态,第一象限的弹簧部分呈拉伸状态,第四象限的弹簧部分呈收缩状态,第三象限的弹簧部分呈拉伸状态。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参考图,此时,输出轴沿着图示中B方向旋转摆动,且位于由XY轴线构成的坐标象限中,第三象限的弹簧部分呈收缩状态,第四象限的弹簧部分呈拉伸状态,第一象限的弹簧部分呈收缩状态,第二象限的弹簧部分呈拉伸状态。
图示中的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
10、多功能机 11、头壳 12、机壳
14、输出轴 15、固定孔
20、收容空间 21、侧壁 22、收容槽
23、固定孔 24、第一固定片 25、面
26、凸台 27、面 28、插销
29、第二固定片 3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动力工具,具体是一种摆动类动力工具,即多功能机10,包括大致呈角向设置的头壳11和大致呈筒状的机壳12,二者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在机壳12中设置有马达(图未示),在头壳11中设置有传动装置(图未示)和输出轴14,输出轴14具有轴心线L。所述的传动装置与马达连接,可以将马达输出的旋转扭矩转换为输出轴14围绕其轴心线L的旋转摆动运动,如图1中双箭头方向所示。当输出轴14的自由端连接有不同的附件工作头后,如直锯片、圆锯片、三角形磨砂盘等,即可以实现切割或者研磨等操作。
请参阅图2,头壳11包括两个端口,其中一个端口与机壳1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而在另一个端口处,则延伸设有环状的侧壁21,侧壁21包容形成有一个收容空间20。输出轴14设置在该收容空间20中,且相对于环状侧壁21位于其轴心位置。在收容空间20内,朝向输出轴14的侧壁21上,沿着垂直于头壳11的中轴线X(请参阅图3)方向,对称的设置有收容槽22,且每一个收容槽22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固定孔23。在收容槽22中,可以插入一个第一固定片24。所述第一固定片24大致呈方形,具有两个面25、27,朝向输出轴14的一个面25上延伸出圆形的凸台26,而另一个面27上则上设置有插销28。当第一固定片24插入到收容槽22中时,插销28可以插入到固定孔23中。同样的,在输出轴14上也对称的设置有一对固定孔15,一第二固定片29与输出轴14可拆卸的连接,第二固定片29大致也呈方形,其结构与第一固定片24大致相同,也具有两个面,并且,分别在朝向输出轴14的那一面上设有插销,而在另一面上设有圆形的凸台。另外,分别在一个第一固定片24和一个第二固定片29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弹簧30,弹簧3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固定片24上的凸台26和第二固定片29上凸台。从而,一对弹簧30呈对称形式的收容在所述的收容空间20内,如图3和图4所示。
在图3中,根据头壳11的中轴线X和弹簧30的中轴线Y,可以构成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即为中轴线X、Y的交点,同时沿着原点且垂直于该平面直角坐标系延伸的即为输出轴14的轴心线L。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包括四个象限,自右上定义为第一象限、逆时针旋转分别定义为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请参阅图5a和图5b,在图5a中,输出轴14沿着顺时针方向相对于初始位置旋转摆动一定角度,角度小于3°。这里的初始位置定义为如图3中输出轴14相对于头壳11的位置,此时,输出轴14上的正六方形的相对的一对顶角正好位于中轴线X上。当输出轴14旋转后,弹簧30位于平面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的部分受到压缩,而第一象限内的部分则呈拉伸状态;同时,弹簧30位于第四象限内的部分受到压缩,而第三象限内的部分则呈拉伸状态。在图5b中,输出轴14沿着逆时针方向相对于初始位置旋转摆动一定角度,角度小于3°。此时,弹簧30位于平面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的部分受到压缩,而第四象限内的部分则呈拉伸状态;同时,弹簧30位于第一象限内的部分受到压缩,而第二象限内的部分则呈拉伸状态。这样,无论是传动装置的偏心传动造成的震动,还是不平衡附件造成的震动,均通过弹簧30吸收并减弱,从而传递至头壳11上的震动将大大的减小,可以有效的提高用户的操作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采用的弹簧30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同等作用的弹性元件,如弹片、橡胶垫等。
Claims (8)
1.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头壳(11)和机壳(12),其中机壳(12)内部设置有马达和传动机构,头壳(11)中延伸出输出轴(14),所述输出轴(14)在马达的驱动下,经传动机构的扭矩传递,可围绕其自身轴线做旋转摆动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壳(11)具有两个端口,其中一个端口处延伸设有侧壁(21),侧壁(21)呈环状,其包容形成有一个收容空间(20),所述的输出轴(14)设置在收容空间(20)中,且相对于侧壁(21)位于环的中心位置,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同样的设置在收容空间(20)内,并且分别径向的连接在输出轴(14)上和侧壁(2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一对弹簧(30),其相对于输出轴(14)呈对称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0)沿着垂直于头壳(11)的中心线的轴线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片(24)和第二固定片(29),其中,第一固定片(24)与收容空间(20)的侧壁(21)连接,而第二固定片(29)与输出轴(14)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24)和第二固定片(29)均具有两个面(25、27),一个面(25)上延伸设有凸台(26)以连接弹簧(30),另一面(27)上延伸设有插销(2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20)的侧壁(21)上对称的设有两个收容槽(22),并且每个收容槽(22)上设有固定孔(23),所述第一固定片(24)上的插销(28)可插入收容槽(22)上的固定孔(23)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14)上设有固定孔(15),所述第二固定片(29)上的插销可插入输出轴(14)上的固定孔(15)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片或橡胶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65822XU CN201471402U (zh) | 2009-07-03 | 2009-07-03 | 动力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65822XU CN201471402U (zh) | 2009-07-03 | 2009-07-03 | 动力工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71402U true CN201471402U (zh) | 2010-05-19 |
Family
ID=42407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65822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71402U (zh) | 2009-07-03 | 2009-07-03 | 动力工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71402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00335A1 (zh) * | 2009-07-03 | 2011-01-06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CN102441873A (zh) * | 2010-10-01 | 2012-05-09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101941201B (zh) * | 2009-07-03 | 2012-07-04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CN103372856A (zh) * | 2012-04-26 | 2013-10-30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103372855A (zh) * | 2012-04-26 | 2013-10-30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104249340A (zh) * | 2013-06-27 | 2014-12-31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109421033A (zh) * | 2017-08-31 | 2019-03-05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
2009
- 2009-07-03 CN CN200920165822XU patent/CN2014714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00335A1 (zh) * | 2009-07-03 | 2011-01-06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CN101941201B (zh) * | 2009-07-03 | 2012-07-04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CN102441873A (zh) * | 2010-10-01 | 2012-05-09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102441873B (zh) * | 2010-10-01 | 2015-11-25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103372856A (zh) * | 2012-04-26 | 2013-10-30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103372855A (zh) * | 2012-04-26 | 2013-10-30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104249340A (zh) * | 2013-06-27 | 2014-12-31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104249340B (zh) * | 2013-06-27 | 2017-05-31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摆动动力工具 |
CN109421033A (zh) * | 2017-08-31 | 2019-03-05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CN109421033B (zh) * | 2017-08-31 | 2024-03-15 |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 动力工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71402U (zh) | 动力工具 | |
CN205497395U (zh) | 动力工具 | |
JP6262605B2 (ja) | 作業工具 | |
WO2017142092A1 (ja) | 作業工具 | |
CN101941201B (zh) | 动力工具 | |
CN201664910U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CN102092036B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CN103372855A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CN101941202B (zh) | 动力工具 | |
WO2016127930A1 (zh) | 动力工具 | |
CN102019610B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CN201511354U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WO2017121366A1 (zh) | 动力工具 | |
CN103372856A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CN201529978U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CN104275686A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CN102447344B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WO2011000335A1 (zh) | 动力工具 | |
CN201471401U (zh) | 动力工具 | |
CN101804597A (zh) | 砂光机双底盘结构 | |
CN201573179U (zh) | 动力工具 | |
CN102079061A (zh) | 动力工具 | |
CN107042493B (zh) | 摆动动力工具 | |
CN201664911U (zh) | 动力工具 | |
JP2006289562A (ja) | ハンド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703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