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457470U - 抗侧翻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抗侧翻三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57470U
CN201457470U CN 200920090854 CN200920090854U CN201457470U CN 201457470 U CN201457470 U CN 201457470U CN 200920090854 CN200920090854 CN 200920090854 CN 200920090854 U CN200920090854 U CN 200920090854U CN 201457470 U CN201457470 U CN 201457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shaft
wheel
swing arm
transverse axis
upper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2009085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庆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92009085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57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57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574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抗侧翻三轮车,在三轮车前端两侧设置大梁、前部设有前横梁,在前横梁中部后侧设有立轴套,立轴套内通过轴承或衬套设有立轴;立轴的下端设有立轴横套,立轴横套内通过衬套或轴承设置横轴,横轴两端与设置的摆臂的前端连接,摆臂后端穿设有前轮轴,前轮轴上穿设有前轮;立轴上部设有上支座,摆臂后部上侧设有下支座,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设有减震机构;方向机构的输出端与上支座上侧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转弯半径小且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侧翻,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抗侧翻三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工具,主要涉及一种抗侧翻的机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机动三轮车轻便灵活、造价低,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运输工具。但是,现有的机动三轮车在转弯时,前轮着地点会向内侧转移10~100mm,在转弯离心力的作用下极易向外倾翻,因此稳定性较差。又由于机动三轮车使用的鹅颈式独根曲折大梁结构复杂、费材易断,因此,现有的机动三轮车从坚固、外观、承载到减震诸方面的性能均不尽如人意。另外,该车前端无法设置保险杠,前轮也无法有效的设置和使用制动装置,这些弊病都成为交通安全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侧翻三轮车,转弯半径小且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侧翻,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抗侧翻三轮车,在三轮车前端两侧设置大梁、前部设有前横梁,在前横梁中部后侧设有立轴套,立轴套内通过轴承或衬套设有立轴;立轴的下端设有立轴横套,立轴横套内通过衬套或轴承设置横轴,横轴两端与设置的摆臂的前端连接,摆臂后端穿设有前轮轴,前轮轴上穿设有前轮;立轴上部设有上支座,摆臂后部上侧设有下支座,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设有减震机构;方向机构的输出端与上支座上侧传动连接。
所述的方向机构包括方向拉杆、转向球销与方向机,方向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设置在驾驶室内与人手相对应的位置,方向机通过方向拉杆和转向球销与上支座相连接。
所述的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的减震器和弹簧,上支座的前端固定在立轴的上端面,下支座固定在摆臂上,弹簧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上、下支座相连接,上、下支座相对于摆臂分别有向上20°~50°的倾斜;转向球销设置在于上支座上,方向机通过方向拉杆、转向球销、上支座、减震器、弹簧和下支座与摆臂相连接。
在前、后车轮上都分别设置有制动机构,设置在前轮上的制动机构固定在摆臂上与前轮毂相对应的位置,其制动端与固定在前轮毂上的制动毂相接触,其动力输入端与后轮制动机构上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的在立轴与立轴套之间以及前轮轴与前轮毂之间分别设置有轴承;在横轴及前轮轴的外伸端设置有螺母;所述横轴套设置为上、下两个半套,上、下横轴套通过螺栓连接,在上支座与立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能相互配合的锥形键,在键外侧的轴端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锁紧的止动螺母。
所述的摆臂是双摆臂,两个摆臂的前端分别固定在横轴的两端,两个摆臂的后端分别固定在前轮轴的两端,在每个摆臂上都分别设置有下支座;上支座是A形的,其中部前方的突出部位通过螺栓固定在立轴的上端面,其两侧分开部位的后端分别通过减震器和弹簧与下支座相连接;在横轴的一端设置有与装在该端的摆臂相配合的键,在每处键外侧的轴端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锁紧的止动螺母.
所述的摆臂是设置在横轴一侧的单摆臂,前轮装在单摆臂的后端,在横轴另一侧的轴端设置有螺母和与螺母相配合的平键和带凸起的挡片,挡片的凸起与设置在横轴上的凹槽相配合。
所述的抗侧翻三轮采用机动或人力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三轮车前端设置了前横梁、立轴和摆臂,前轮装在摆臂的后端,在车辆转弯时,前轮随摆臂绕立轴中心向车辆的外侧摆动,其对车辆前部的支撑点外移,克服了车辆转弯时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离心力,防止了车辆的外侧翻。另外,在前轮设置了制动机构,使刹车更加快速、安全。减震机构增加了车辆的舒适性,若采用前置发动机能减去后驱动装置的制造成本。若前后驱动装置共同使用,能增加车辆的附着力和驱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单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凸轮式制动机构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为前置发动机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7为方向机位于立轴前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车辆箱体的立体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盘、设置在底盘上的前、后车轮以及驱动装置和方向机构,驱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传动机构和制动机构.在底盘的前端设置有前横梁6,在本实施例中,前横梁6的横截面为矩形的钢管,此外,也可以将前横梁的截面设置成圆形、工字形、多角形或其它任何形状,只要能满足受力要求及便于与其它零部件相连接即可.在前横梁6的中间位置的后部设置有立轴套5,套内装有立轴4,在本实施例中,立轴4是垂直的,为了增加前轮着地点的外移量,也可以将立轴4设置为下端比上端前倾1°~25°的倾斜立轴.立轴4与立轴套5之间设置有径向滑动轴承27,在立轴4及立轴套5的下端设置有推力球轴承28,以便于在立轴4转动时承受其轴向力.此外,也可以在立轴4与立轴套5之间上下设置两个圆锥滚子轴承.在立轴4的下端固定有横轴套16,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制造成一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制造与安装方便,横轴套16设置为上、下两个半套,上、下横轴套通过螺栓连接.在横轴套16内铰接有横轴7,摆臂8固定在横轴7的轴端,前轮9通过前轮轴12铰接在摆臂8的后端,在前轮轴12与前轮毂20之间分别设置有圆锥滚子轴承32.为了给摆臂8和前轮9留有摆动的空间,在底盘的前部设置有宽于底盘后部的宽形大梁14,前轮9可随摆臂8在宽形大梁14的框架内绕立轴的轴心转动.前车门的门柱30和前轮翼子板29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宽形大梁14上.为了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在摆臂8上还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上支座3、下支座11、减震器13和弹簧10,在本实施例中,上支座3是A形的,其中部前方的突出部位固定在立轴4的上端面,其固定方式为在上支座3与立轴4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能相互配合的渐开线键18,在渐开线键18外侧的轴端还设置有用于锁紧的止动螺母.上支座3两侧分开部位的后端分别通过减震器13和弹簧10与下支座11相连接;下支座11固定在摆臂8上,为了在前轮颠簸绕横轴转动时减震器13能垂直受力,上、下支座相对于摆臂8分别有向上20°~50°的倾斜;弹簧10和减震器13的两端分别与上、下支座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器13位于弹簧10的后方,除此之外,减震器也可以位于弹簧前方或套在弹簧内圈中.对于需载重的机动三轮货车,本实施例所设置的摆臂8是双摆臂,两个摆臂的前端分别固定在横轴7的两端,其后端分别固定在前轮轴12的两端.在横轴7和前轮轴1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挡台;为了增加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横轴7和前轮轴12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与装在该端摆臂上的锥形孔相配合的渐开线键18,在每处渐开线键18外侧的轴端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锁紧的止动螺母17.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横轴7和前轮轴12的另一端及上支座3与立轴4的连接部位采用平键,并用螺栓和螺母锁定.在前轮轴12的外伸端与摆臂8内侧之间还设置有垫片19和带凸起的挡片,挡片的凸起与设置在前轮轴轴端上的凹槽相配合.在每个摆臂8上都分别设置有下支座11及与上下支座相连接的减震器13和弹簧10.
方向机构包括方向拉杆26、转向球销2与方向机1,方向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设置在驾驶室内与人手相对应的位置,方向机1通过方向拉杆26和转向球销2与摆臂8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转向球销2设置在上支座3上,方向机1设置在立轴4后方,方向机1通过方向拉杆26、转向球销2、上支座3、减震器13和下支座11与摆臂8相连接并驱动摆臂8绕立轴中心转动。除此之外,也可以如图7所示,将转向球销2设置在横轴套16上,方向机1通过方向拉杆26与转向球销2相连接,并驱动横轴套16通过横轴7带动摆臂8绕立轴中心转动,此时需将方向机1设置在横轴套16的前方。
在前、后车轮上都分别设置有制动机构,设置在前轮9上的制动机构固定在摆臂8上与前轮毂20相对应的位置,其制动端与固定在前轮毂20上的刹车毂21相接触,其动力输入端与原后轮制动机构上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轮9的制动机构包括刹车毂21、刹车盘25、汽刹车分泵22、连杆和摇臂24以及刹车凸轮23,刹车毂21固定在前轮毂20上,刹车盘25固定在摆臂8上,汽刹车分泵22也固定在摆臂8上,其输入端与原后轮制动机构上的汽刹车总泵相连通,其输出端通过连杆和摇臂24与刹车凸轮23相连接。刹车凸轮23在需刹车时与刹车毂21相接触起制动作用,在车辆运行时与刹车毂21相脱离。除此之外,前轮9的制动机构还可以采用钳式刹车31以及用液压泵控制的刹车蹄、刹车夹板等其它结构形式。
对于轻型机动三轮车,为了简化结构,还可以将摆臂8设置为固定在横轴7一侧的单摆臂,前轮轴12装在单摆臂的后端,在横轴7和前轮轴1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挡台,在横轴7和前轮轴12另一侧的轴端设置有螺母33、与螺母相配合的平键以及带凸起的挡片,挡片的凸起与设置在横轴和前轮轴上的凹槽相配合。在单摆臂上也设置有下支座11及与上下支座相连接的减震器13和弹簧10,上支座3后端的空间位置和形状也与单摆臂上的下支座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前横梁6是平的,此外,也可以是上翘或下弯的.还可以将前横梁的两端加长设置成保险杠或在前横梁的前方增设保险杠.本实施例中的前横梁6位于设置在底盘前部宽形大梁14的前方并与宽形大梁相连接,也可以置于宽形大梁内并与宽形大梁相连接(见图7).宽形大梁14前部的框架形状可以是扇形、环形、六角形、凸角形或其它任何方便前轮9在框架内摆动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立轴4是实心的,此外,为了减轻重量,也可以设置为空心立轴。
为了简化结构,还可以将发动机15设置为前置发动机(如图6所示),前置发动机固定在摆臂8上,发动机15的输出轮通过传动机构与前轮轴12相连接。
如需增加车辆的附着力和驱动力,还可以前后驱动装置共同使用,将发动机设置为前后两个,前置发动机固定在摆臂8上,发动机的输出轮通过传动机构与前轮轴12相连接;原有的后置发动机仍设置在底盘的中后部,通过变速箱及传动机构与后轮轴相连接。
当本实用新型采用人体提供动力时,可相应设置两套脚踏设备。

Claims (8)

1.抗侧翻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在三轮车前端两侧设置大梁、前部设有前横梁,在前横梁中部后侧设有立轴套,立轴套内通过轴承或衬套设有立轴;立轴的下端设有立轴横套,立轴横套内通过衬套或轴承设置横轴,横轴两端与设置的摆臂的前端连接,摆臂后端穿设有前轮轴,前轮轴上穿设有前轮;立轴上部设有上支座,摆臂后部上侧设有下支座,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设有减震机构;方向机构的输出端与上支座上侧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翻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向机构包括方向拉杆、转向球销与方向机,方向机构的动力输入端设置在驾驶室内与人手相对应的位置,方向机通过方向拉杆和转向球销与上支座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侧翻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的减震器和弹簧,上支座的前端固定在立轴的上端面,下支座固定在摆臂上,弹簧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上、下支座相连接,上、下支座相对于摆臂分别有向上20°~50°的倾斜;转向球销设置在于上支座上,方向机通过方向拉杆、转向球销、上支座、减震器、弹簧和下支座与摆臂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侧翻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在前、后车轮上都分别设置有制动机构,设置在前轮上的制动机构固定在摆臂上与前轮毂相对应的位置,其制动端与固定在前轮毂上的制动毂相接触,其动力输入端与后轮制动机构上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侧翻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立轴与立轴套之间以及前轮轴与前轮毂之间分别设置有轴承;在横轴及前轮轴的外伸端设置有螺母;所述横轴套设置为上、下两个半套,上、下横轴套通过螺栓连接,在上支座与立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能相互配合的锥形键,在键外侧的轴端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锁紧的止动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侧翻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臂是双摆臂,两个摆臂的前端分别固定在横轴的两端,两个摆臂的后端分别固定在前轮轴的两端,在每个摆臂上都分别设置有下支座;上支座是A形的,其中部前方的突出部位通过螺栓固定在立轴的上端面,其两侧分开部位的后端分别通过减震器和弹簧与下支座相连接;在横轴的一端设置有与装在该端的摆臂相配合的键,在每处键外侧的轴端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锁紧的止动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侧翻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臂是设置在横轴一侧的单摆臂,前轮装在单摆臂的后端,在横轴另一侧的轴端设置有螺母和与螺母相配合的平键和带凸起的挡片,挡片的凸起与设置在横轴上的凹槽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抗侧翻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侧翻三轮采用机动或人力提供动力。
CN 200920090854 2009-06-16 2009-06-16 抗侧翻三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57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20090854 CN201457470U (zh) 2009-06-16 2009-06-16 抗侧翻三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20090854 CN201457470U (zh) 2009-06-16 2009-06-16 抗侧翻三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57470U true CN201457470U (zh) 2010-05-12

Family

ID=42384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2009085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57470U (zh) 2009-06-16 2009-06-16 抗侧翻三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57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28450U (zh) 一种前两轮轻便三轮车
CN211710984U (zh) 一种人机联合平衡车
JPH03501112A (ja) 車両用の車輪とそのような車輪を装備した車両
CN110843984A (zh) 一种人机联合平衡车
US20110241310A1 (en) Vehicle having variable wheelbase
CN105539640A (zh) 重心前后偏移控速及车座旋转式电动自行车
CN202481226U (zh) 一种摩托车前悬挂系统
CN202080410U (zh) 双力自行车
CN201457470U (zh) 抗侧翻三轮车
CN112061284A (zh) 一种摇摆三轮车
CN102285413A (zh) 封闭式可变后轮距三轮车系统
US10053180B1 (en) Trike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s
CN102133909A (zh) 电动四轮车
WO2008093039A1 (en) Multi wheeled single track vehicle
CN104309431B (zh) T型倒三角随动性电动三轮车
CN201980305U (zh) 四轮电动站立车
CN1511747B (zh) 踏面、踏线两状态动力车
CN210455100U (zh) 一种脚踏式连杆曲轴转动车
CN102126533A (zh) 手驱大轮滑行车
CN201721573U (zh) 手驱大轮滑行车
CN201317432Y (zh) 结构优化的便携式轻快自行车
CN113291401B (zh) 一种摇摆车后平叉组件及其摇摆车
CN201366917Y (zh) 三轮机动车后桥摆动装置
RU133498U1 (ru) Одноколей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 постоянно-вертикальными колесами
CN202225939U (zh) 一种四轮三支点电动牵引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