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437574U - 多功能层叠物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层叠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37574U
CN201437574U CN2009201499149U CN200920149914U CN201437574U CN 201437574 U CN201437574 U CN 201437574U CN 2009201499149 U CN2009201499149 U CN 2009201499149U CN 200920149914 U CN200920149914 U CN 200920149914U CN 201437574 U CN201437574 U CN 201437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functional sandwich
solid
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499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1499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37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37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375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层叠物,包含一层织物层,及一层形成于该织物层上的第一薄膜层。该织物层是由一选自以下组中的布种所制成:梭织布、针织布及非织造布,该第一薄膜层是由一薄膜组合物所构成,该薄膜组合物含有一高分子组分,且该高分子组分是选自于聚乙烯醇缩丁醛。由于聚乙烯醇缩丁醛具有优良的耐候性、经改质后易于压延加工与回收率高等性质,使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具有能够防水、补强、固定织物层组织、调整屈曲手感及环保耐用等优点,且还能够依后续用途在该第一薄膜层进行压纹或印刷等表面加工,而兼具有能够改变触感与增加外观变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多功能层叠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叠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由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与织物相贴合而成的多功能层叠物。
【背景技术】
由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与纺织品相贴合而成的层叠物,由于搭配高分子材质的薄膜,而具有能够防水、补强、固定织物组织、调整屈曲手感与变化表面外观设计等功能,并能应用于箱袋类、雨衣、成衣、鞋类、家具、文具、玩具、运动用品与广告等的材料。在制造该层叠物时,所使用的加工设备主要为压延机、贴合机与涂布机等,而会影响到最终制品的使用寿命与质量的核心技术则为薄膜配方、接着剂的选择与制程设计。
现有的一层叠物是将聚氯乙烯(简称为PVC)为材料所制成的一薄膜层贴合于一织物层上而制得,虽然PVC具有价廉、易于加工及良好的机械性质等特质,使据此所制得的层叠物也具有防水、补强等功能,但由于PVC本身易释出有害的化学物质,且PVC在废弃物回收、制造过程中所用的添加剂及其产生的副产品,例如,戴奥辛(dioxin)与重金属等污染,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使PVC逐渐被限制使用或禁用。
现有的另一种层叠物同样是由一织物层,及一贴合于该织物层上的薄膜层所制成,其中,为了解决PVC材质对环境与人体健康危害的问题,该薄膜层是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简称为SBS)为材料以取代PVC,但由于SBS耐候性不佳,导致所制得的层叠物成品的耐用性差,使用寿命较短,消耗量增大,反而造成原物料与能源的浪费。此外,由于SBS容易裂解,储存不易,因此原料回收率相当低,使得以SBS为材料所制得的产品不易再回收利用。
由此可知,提高层叠物的耐用性、降低毒性以兼顾环保与使用安全性的需求,并让其后续应用及产品的外观变化更为广泛,对于目前业界而言,仍存在一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较佳耐用性、低毒性、可回收再利用等性质,且其表面图案、触感及亮度可进行多样变化的多功能层叠物。
于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包含一层织物层,以及一层形成在该织物层上的第一薄膜层。该织物层是由选自于梭织布(woven fabric)、针织布及非织造布(non woven fabric)的其中一种布种所制成,该第一薄膜层是由一薄膜组合物所构成,该薄膜组合物含有一高分子组分,且该高分子组分是选自于聚乙烯醇缩丁醛简称为PVB)。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聚乙烯醇缩丁醛所形成的该第一薄膜层,除了使该层叠物具有防水、补强、固定织物组织与调整屈曲手感等功能外,还能透过聚乙烯醇缩丁醛的较佳耐候性,延长层叠物的使用寿命,及借由其较佳的回收率使所回收的聚乙烯醇缩丁醛能再作为原料来源,以符合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环保需求。
进一步地,另一种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包含一层织物层,以及一层以连续性薄膜贴合与涂布的其中一种方式结合于该织物层上的第一薄膜层。该织物层是由选自于梭织布、针织布及非织造布的其中一种布种所制成,该第一薄膜层是由一薄膜组合物所构成,该薄膜组合物含有一高分子组分,且该高分子组分是选自于聚乙烯醇缩丁醛(简称为PVB)。
借此,同样能透过以聚乙烯醇缩丁醛所形成的该第一薄膜层,使该层叠物具有防水、补强、固定织物组织与调整屈曲手感、较佳耐候性与使用寿命,及符合环保需求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
图2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
图3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
图4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结构;
图5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结构;
图6是一个示意图,说明在压延贴合加工制程所使用的一台压延装置;
图7是一个示意图,说明在织物上糊加工制程所使用的一台轮式涂布装置;
图8是一个示意图,说明在织物上糊加工制程所使用的一台刀式涂布装置;
图9是一个示意图,说明一台用以预制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薄膜层、一第二薄膜层的压延装置;
图10是一个示意图,说明一台用以将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第二薄膜层贴合于一层织物层二相反侧的贴合装置;
图11是一个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以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一第一较佳实施例为二迭层结构,包含一层织物层1,以及一层形成在该织物层1上的第一薄膜层2。
该织物层1是由选自于梭织布、针织布及非织造布的其中一种布种所制成。其中,梭织布又分为平纹布、斜纹布与缎纹布,针织布则有经编布与纬编布。此外,该织物层1的材质是由选自于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聚氨基甲酸酯系纤维、醋酸纤维(Acetate fiber)、三醋酸纤维(Triacetate Fiber)、玻璃纤维、种子纤维(Seed Fiber)、韧皮纤维(BastFiber)、叶脉纤维(Leaf Fiber),及这些的组合中的材料所制成。
该第一薄膜层2是以连续性薄膜贴合与涂布的其中一种方式结合于该织物层1上,当以连续薄膜贴合制造时,该第一薄膜层2的厚度较佳是介于0.05mm~1.5mm,当以涂布方式进行时,该第一薄膜层2的厚度较佳则为0.001mm~0.08mm。其中,该第一薄膜层2是由一薄膜组合物所构成,该薄膜组合物含有一高分子组分,及一添加剂组份。其中,该高分子组分是选自于聚乙烯醇缩丁醛。该添加剂组份是选自于可塑剂、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高分子改质剂、色料、填充剂,及这些的组合,且以该高分子组分的总重为100重量份计算,该可塑剂、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高分子改质剂、色料及填充剂的用量范围分别为3~80重量份、0.05~5重量份、0.1~3重量份、0.1~3重量份、0~100重量份、0~12重量份,及0~150重量份。
其中,该可塑剂是选自于乙酰基三丁基柠檬酸酯(,ATBC)、乙酰基三辛基柠檬酸酯(ATOC)、烷基苄基邻苯二甲酸酯、烷基邻苯二甲酸酯、亚麻子油(Blown Linseed Oil)、丁基苄基邻苯二甲酸酯、丁基蓖麻醇酸酯(ButylRicinoleate)、蓖麻油、二烷基己二酸酯、二烷基邻苯二甲酸酯)、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DBP)、二己基己二酸酯()、二异壬基环己烷-二羧酸酯(DINCH)、二辛基己二酸酯(DOA)、二辛基邻苯二甲酸酯(DOP)、己二醇二丁酸酯(GlycolDi-butyrate)、异癸基二苯基磷酸酯、正-乙基甲苯磺酰胺、聚乙二醇、第三丁基苯基二苯基磷酸酯、甲苯磺酰胺、三芳基磷酸酯掺合物、三丁基柠檬酸酯(TBC)、三甲苯基磷酸酯(Tricresyl Phosphate,TCP)、三乙基柠檬酸酯(TEC)、三乙烯(Triethylene)、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三苯基磷酸酯(TPP)、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以及这些的组合。
该滑剂是选自于聚乙烯腊、乙烯双硬脂酸酰胺(EthyleneBis-stearamide)、硬脂酸、硬脂酸锌、硬脂酸钙,以及这些的组合。
该高分子改质剂则是选自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为PMM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简称为EVA)、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为MBS)、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简称为SBC),以及这些的组合。主要是用于调整该第一薄膜层2的硬度、耐冲击性、耐寒性及耐曲折等物性。
其中,当使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进一步加工制成一对象产品时,可使该织物层1朝外,也可使该第一薄膜层2朝外,再依设计与功能上的需要,在该第一薄膜层2进行压纹或印刷等表面加工。
值得一提的是,当该织物层1采用具有粗糙表面结构特性者,例如,多毛状或多孔隙的表面结构,则在贴合过程中,该第一薄膜层2与该织物层1间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因此透过压延贴合加工或热熔贴合加工的方式,就能将该第一薄膜层2以高温热熔方式直接贴合于该织物层1。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一第二较佳实施例为贴合三迭层结构,包含一层织物层1、一层形成在该织物层1上的第一薄膜层2,以及一层设置于该织物层1与该第一薄膜层2间的第一接着层3。
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要差别是在该织物层1与该第一薄膜层2间还设置有该第一接着层3,且是透过该第一接着层3使该织物层1与该第一薄膜层2形成更紧密而稳定的接合。
其中,该织物层1、该第一薄膜层2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者相同,不再赘述。该第一接着层3的材料则可配合该织物层1及该第一薄膜层2进行变化及调整,并可运用目前市售的任何黏着剂,较佳地,该第一接着层3是由选自于聚氨酯系(Polyurethane)接着剂、压克力系(Acrylate)接着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接着剂、聚氯丁二烯(Polychloroprene),以及这些的组合中的材料所制成。在该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接着层3是由聚氨酯系接着剂所制成,该聚氨酯系接着剂具有一主剂及一架桥剂,且以该主剂的总重量为100重量份计算,该架桥剂的用量范围为1~15重量份,该主剂为聚氨酯,及该架桥剂是选自于三聚氰胺(Melamine)、酚醛树脂(Phenolic)、二醛(Di-aldehyde)及异氰酸盐(Isocyanate)。借此,该第一薄膜层2的PVB可透过该第一接着层3中的架桥剂与主剂的PU形成稳定交联,进而使该第一薄膜层2与该织物层1紧密结合。
值得说明的是,该多功能层叠物应用时通常使该第一薄膜层2朝外设置,例如,制成合成皮产品,此时,为了增加该第一薄膜层2表面变化与美观,会在该第一薄膜层2表面形成一个图纹单元,且该图纹单元是由选自于压纹、印刷及表面触感处理的其中一种方式所形成。其中,当以压纹方式处理时,通常采用的加工方式有金属轮压纹、硅胶轮压纹或真空轮负压成型。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为夹网三迭层结构,包含一层织物层1、一层形成在该织物层1上的第一薄膜层2,以及一层与该第一薄膜层2反向地形成于该织物层1上的第二薄膜层4。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要差别在于:在该织物层1的上下二相反面分别与一层第一薄膜层2、一层第二薄膜层4相接合,该织物层1及该第一薄膜层2的内容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其中,该第二薄膜层4的厚度范围较佳是介于0.05mm~1.5mm,且其材质的选用也与该第一薄膜层2相同,故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的该织物层1较佳是采用网状结构者,如此,在贴合过程中,分别位于该织物层1的上、下表面的第一薄膜层2与第二薄膜层4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就能通过该织物层1的网目相接触进而相互黏结,借此,不需额外设置接着层或使用接着剂,就能使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直接与该织物层1相接合。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一第四较佳实施例为四迭层结构,包含一层织物层1、一层形成在该织物层1上的第一薄膜层2、一层与该第一薄膜层2反向地形成于该织物层1上的第二薄膜层4,及一层设置于该织物层1与该第一薄膜层2间的第一接着层3。该织物层1、该第一薄膜层2及该第一接着层3的内容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而该第二薄膜层4的内容亦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二薄膜层4相同,不再赘述。
该第四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主要差别在于:在该织物层1与该第一薄膜层2间还设置有该第一接着层3,使该织物层1与该第一薄膜层2能形成更紧密的接合,此种型式的层叠物是适用于当该织物层1的二相反面分别呈一粗糙表面与一平滑表面的结构时,则粗糙的那一面由于相对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在不设置接着层的情形下,直接与该第二薄膜层4形成稳定接合,平滑的那一面则可借由设置该第一接着层3而确保其与该第一薄膜层2形成紧密接合。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一第五较佳实施例为五迭层结构,包含一层织物层1、一层形成在该织物层1上的第一薄膜层2、一层与该第一薄膜层2反向地形成于该织物层1上的第二薄膜层4、一层设置于该织物层1与该第一薄膜层2间的第一接着层3,及一层设置于该织物层1与该第二薄膜层4间的第二接着层5。其中,该织物层1、第一、第二薄膜层2、4及该第一接着层3的内容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该第五较佳实施例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主要差别在于:在该织物层1与该第二薄膜层4间还设置有该第二接着层5,并能透过该第二接着层5使该织物层1与该第二薄膜层4形成更紧密而稳定的接合。此种结构型式适合在该织物层1的二相反面皆为平滑面型式,且该织物层1组织绵密时使用,此时,由于该第一薄膜层2与第二薄膜层4于加工贴合时,无法透过织物网目接触黏结,因此利用该第一、第二接着层3、5与该织物层1成紧密接合。
该第二接着层5的材料也可以配合该织物层1及该第二薄膜层4进行变化及调整,并能够运用目前市售的任何黏着剂,该第二接着层5的材料选用与该第一接着层3相同,故不再赘述。
前述五种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层叠物,还可依应用设计与需求,再进一步被制成选自于旅行箱、袋类、套类、罩盖、雨衣、成衣、鞋类、家具、窗帘、车内装潢、桌巾、广告基材、玩具、帐篷、投影布及伞具的其中一种对象。
<实施例>前述多功能迭层物的五种较佳实施例的制备
(一)二迭层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制备
1.利用压延贴合加工制程将该薄膜组合物制成薄片状的第一薄膜层2,再与该织物层1相贴合以制得如图1所示的二迭层结构的多功能层叠物。
□二迭层结构的制程、设备与加工条件
Figure G2009201499149D00071
2.参阅图6,为压延贴合加工制程所使用的压延装置,该压延装置包含相间隔设置的一个倒L型压延辊轮组61、一个压纹轮组62、一个冷却轮组63、一个卷收辊轮64,及一个设置在该倒L型压延辊轮组61与该压纹轮组62间,用以提供该织物层1的送料辊轮65。该倒L型压延辊轮组61是由依序相抵接的一前轮611、一上轮612、一中轮613及一下轮614所组合而成,该薄膜组合物的热熔积料20是被引导到该前轮611与该上轮612间,再分别受该上轮612、中轮613、下轮614压延而形成该第一薄膜层2,其中,该中轮613、下轮614的温度是设定在120℃~150℃。经过该L型压延辊轮组61所形成的该第一薄膜层2会合来自该送料辊轮65的织物层1一起被输送到该压纹轮组62间,借由该压纹轮组62施加压力,及配合该第一薄膜层2受热软化而具有预定黏度的状态,使该第一薄膜层2能与该织物层1相贴合而制得该多功能层叠物,最后,再通过该冷却轮组63使该第一薄膜层2定型并结合于该织物层1,就能以该卷收辊轮64卷绕收取所制得的多功能层叠物成品。其中,该第一薄膜层2、该织物层1在加工过程中的输送速度是设定在15~60m/min。且在该加工制程中温度与速度设定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该薄膜组合物的配方,及该第一薄膜层2的厚度与室温等的差异。
(二)贴合三迭层结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制备
1.是先使用一台搅拌机调制用以形成该第一接着层3的接着剂,再以轮式涂布或刀式涂布将接着剂涂布至该织物层1,先制得该第一接着层3与该织物层1相接合而成的一个预上糊织物半成品11(见图7或图8),再配合压延贴合加工制程将该薄膜组合物的热熔积料20(见图6)制成薄片状的第一薄膜层2,及透过该第一接着层3使该第一薄膜层2与该预上糊织物半成品11相贴合,以制得如图2所示的贴合三迭层结构的多功能层叠物。
□贴合三迭层结构的制程、设备与加工条件
Figure G2009201499149D00091
2.参阅图7,为织物上糊加工制程所使用的一台轮式涂布装置,包含相间隔设置的一送料辊轮71、一支撑辊轮72、一橡胶辊轮73、一与该橡胶辊轮73相对应抵接的凹版辊轮74、一对应该凹板辊轮74设置的接着剂贮槽75、一烘箱76,及一卷收辊轮77,该凹版辊轮74是呈局部含浸在该接着剂内的状态,使接着剂能随着该凹版辊轮74的转动而附着至其表面,该织物层1是自该送料辊轮71卷绕送出,并依序绕过该支撑辊轮72,并通过该橡胶辊轮73与该凹版辊轮74间,以透过该橡胶辊轮73的挤压使该接着剂能自该凹板辊轮74表面转涂布至该织物层1表面,接着,再输送到该烘箱76烘干并以该卷收辊轮77卷绕收取而制得该预上糊织物半成品11(也就是已涂布有该第一接着层3的织物层1)。
除了以该轮式涂布装置制成该预上糊织物半成品11外,参阅图8,也可以采用一刀式涂布装置进行织物上糊,该刀式涂布装置包含相间隔设置的一送料辊轮81、一支撑板82、一涂布刮刀83、一烘箱84及一卷收辊轮85,该织物层1自该送料辊轮81送出后,是先沿该支撑板82输送,再将用于形成该第一接着层3的接着剂80引导到该支撑板82末端与该涂布刮刀83间,以借由该涂布刮刀83作用,使该接着剂80呈一预定厚度地涂布于该织物层1表面,接着,再输送到该烘箱84烘干并以该卷收辊轮85卷绕收取,同样能够制得该预上糊织物半成品11。
配合如图6所示的压延装置进行压延贴合加工制程,并以该预上糊织物半成品11取代该织物层1自该送料辊轮65送出,且使该第一接着层3朝向该第一薄膜层2,借由该压纹轮组62的压合,及透过该第一接着层3的黏着力,使该第一薄膜层2、该第一接着层3与该织物层1形成紧密接合,经冷却定型后,就能制得该多功能层叠物,并以该卷收辊轮64卷绕收取。
(三)夹网三迭层结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制备
1.是先使用一压延装置将PVB热熔积料分别制为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再借由一贴合装置将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分别贴合于该织物层1的上下二相反面,就能制得如图3所示的夹网三迭层结构的多功能层叠物。
□夹网三迭层结构的制程、设备与加工条件
Figure G2009201499149D00101
2.参阅图9,为一用以预制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的压延装置,该压延装置包含相间隔设置的一倒L型压延辊轮组91、一压纹轮组92、一冷却轮组93,及一卷收辊轮94,该压延装置与图6的压延装置的主要差别为未设置该送料辊轮65,其它组件与制程条件相同,故不再赘述,该薄膜组合物的热熔积料20被引导到该倒L型压延辊轮组91并压延成薄片状后,再输送到该压纹轮组92中,以进一步受压夹而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第一薄膜层2或第二薄膜层4,并可配合设计需求利用该压纹轮组92在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表面形成图纹。其中,也是将该倒L型压延辊轮组91的一中轮913与一下轮914的温度设定在120℃~150℃的范围。
参阅图10,为一用以将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与该织物层1(通常该织物层1是呈网状结构)相结合的贴合装置,该贴合装置包括三个呈上下相间隔设置用以分别送出该第一薄膜层2、该织物层1与该第二薄膜层4的送料辊轮101、102、103、一与所述送料辊轮101、102、103相间隔的支撑轮组104、一加热单元105、一压纹轮组106、一冷却轮组107及一卷收辊轮108,该加热单元105并具有一加热轮109,及一围绕该加热轮109的外周缘设置的加热罩110,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与该织物层1自所述送料辊轮101、102、103送出后,是先绕经该支撑轮组104形成三者2、1、4相靠合的状态,再一起送入该加热单元105加热,以使分别靠合于该织物层1的上、下表面的第一、第二薄膜层2、4高温熔融,并通过该织物层1的网目相接触进而相互黏结,使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直接与该织物层1相接合,接着,再一起送至该压纹轮组106进行压合或压出预定图纹,及送到该冷却轮组107降温定型,最后以该卷收辊轮108卷绕收取。
(四)四迭层结构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制备
1.是先以与该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制程制得如图2所示的贴合三迭层结构后,再进行第二次压延贴合,使该第二薄膜层4呈与该第一薄膜层2分别位于该织物层1的相反侧的状态,并直接将该第二薄膜层4贴合于该织物层1上,形成如图4所示的四迭层结构的多功能层叠物。
□四迭层结构的制程、设备与加工条件
2.调制好接着剂后,先以如图7所示的轮式涂布装置,或如图8所示的刀式涂布装置,将接着剂涂布至该织物层1其中一侧的表面,制得该预上糊织物半成品11,再以如图6所示的压延装置,将该薄膜组合物的热熔积料20压延成该第一薄膜层2,再接合至该预上糊织物半成品11的接着层3上,先形成如图2所示的贴合三迭层结构的多功能层叠物后,再进行另一次的压延贴合制程,也就是将该贴合三迭层结构的多功能层叠物自该送料辊轮65送出,再将该薄膜组合物的热熔积料20压延制成该第二薄膜层4,并接合至该贴合三迭层结构的多功能层叠物的织物层1上,就能顺利制得呈四迭层结构的该多功能层叠物成品。
(五)五迭层结构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制备
1.是先于该织物层1二相反面分别涂布该第一、第二接着层3、5,再以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制程使该第一薄膜层2接合至该第一接着层3后,再进行第二次压延贴合,也就是使该第二薄膜层4也接合至该第二接着层5,就能形成如图5所示的五迭层结构的多功能层叠物。
□五迭层结构的制程、设备与加工条件
Figure G2009201499149D00131
2.调制好接着剂后,先以如图7所示的轮式涂布装置,或如图8所示的刀式涂布装置,将接着剂分别涂布至该织物层1二相反侧的表面,形成该第一、第二接着层3、5分别与该织物层1相接合的状态,再以如图6所示的压延装置,分别将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贴合至该第一、第二接着层3、5(见图5)就能制得呈五迭层结构的多功能层叠物成品。
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第六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层织物层1,及一层以涂布方式形成在该织物层1上的第一薄膜层2。制造时,是先以一预定溶剂(例如,醇类)将该薄膜组合物调制为预定黏度的薄膜组合物溶液,再以如图7所示的轮式涂布装置,或如图8所示的刀式涂布装置在该织物层1上涂布,经过烘箱使该溶液中的溶剂蒸发后,就能形成结合于该织物层1的第一薄膜层2。在此,是取40重量份的甲苯与35重量份的乙醇作为溶剂,再与25重量份的薄膜组合物调配成溶液,溶液中的薄膜组合物为固含量来源,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所配制的溶液固含量为25%,所调配出的溶液黏度则为32.000cps/28℃。其中,当所调制的溶液中以薄膜组合物为主的固含量较高或该织物层1表面平整时,较容易形成如图1所示的连续性薄膜,否则会形成如图11所示的点状分布形式。另外,除了固含量外,溶液的黏度也会影响成膜性,当形成连续性薄膜时会使该多功能层叠物具有防水性能,形成点状涂布则不防水,但透过这二种成膜方式都能达到固定该织物层1组织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该薄膜组合物中的添加剂组份的配方与前述连续性薄膜贴合方式中所用的添加剂组份的配方大致相同,差异处仅该滑剂的含量可为0~5重量份,也就是说,在溶液涂布制程中,滑剂的添加量可为0,在连续性薄膜贴合制程中使用滑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压延时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与制程设备中滚轮的表面附着性,以避免压延过程中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附着至滚轮而间接影响到薄膜厚度的均匀性,当以溶液涂布形成薄膜时,则不需进行压延,故没有类似问题,可不添加滑剂。
要以涂布方式形成三迭层、夹网三迭层、四迭层与五迭层型式的层叠物时,与前述<具体例>所述内容与制程工序大致相同,差别仅在于将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的制程由压延贴合改成与形成该第一接着层3相同的先调制薄膜组合物溶液再涂布的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层叠物能够获致下述的功效及优点,故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一、以聚乙烯醇缩丁醛制成该第一薄膜层2或第二薄膜层4,除了能赋予该层叠物防水、补强、固定织物组织与调整屈曲手感等功能外,透过聚乙烯醇缩丁醛具有较佳耐候性的材质特性,还可延长该层叠物的使用寿命,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耐用的特性与优点。
二、由于该层叠物的第一、第二薄膜层2、4是由具有较佳回收率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所制成,当废弃时,还能回收聚乙烯醇缩丁醛作为其它制品的原料来源,使本实用新型能符合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环保需求。
三、由于聚乙烯醇缩丁醛且有可受热熔融塑形的特性,除了可被压延成预定的薄膜型式外,还可配合该织物层1的表面结构特性直接与该织物层1相接合,或者,也可透过该第一接着层3或第二接着层5与该织物层1相贴合,并能因应使用与设计需求在该织物层1双面贴合该第一、第二薄膜层2、4,或只在单面贴合该第一薄膜层2,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容易被制成不同型式的多功能层叠物,而可增加其应用层面与应用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多功能层叠物,包含一层织物层,及一层形成在该织物层上的第一薄膜层;其特征在于:
该织物层是由选自于梭织布、针织布及非织造布的其中一种布种所制成;及
该第一薄膜层是由一薄膜组合物所构成,该薄膜组合物含有一高分子组分,且该高分子组分是选自于聚乙烯醇缩丁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层是由选自于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聚氨基甲酸酯系纤维、醋酸纤维、三醋酸纤维、玻璃纤维、种子纤维、韧皮纤维、叶脉纤维,及这些的组合中的材料所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薄膜层是以连续性薄膜贴合的方式结合于该织物层上,且该第一薄膜层的厚度是介于0.05mm~1.5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组合物还含有一添加剂组份,该添加剂组份是选自于可塑剂、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高分子改质剂、色料、填充剂,及这些的组合,且以该高分子组分的总重为100重量份计算,该可塑剂的用量范围为3~80重量份,该滑剂的用量范围为0.05~5重量份,该抗氧化剂的用量范围为0.1~3重量份、该紫外线吸收剂的用量范围为0.1~3重量份,该高分子改质剂的用量范围为0~100重量份,该色料的用量范围为0~12重量份,及该填充剂的用量范围为0~150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可塑剂是选自于乙酰基三丁基柠檬酸酯、乙酰基三辛基柠檬酸酯、烷基苄基邻苯二甲酸酯、烷基邻苯二甲酸酯、亚麻子油、丁基苄基邻苯二甲酸酯、丁基蓖麻醇酸酯、蓖麻油、二烷基己二酸酯、二烷基邻苯二甲酸酯、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二己基己二酸酯、二异壬基环己烷-二羧酸酯、二辛基己二酸酯、二辛基邻苯二甲酸酯、己二醇二丁酸酯、异癸基二苯基磷酸酯、正-乙基甲苯磺酰胺、聚乙二醇、第三丁基苯基二苯基磷酸酯、甲苯磺酰胺、三芳基磷酸酯掺合物、三丁基柠檬酸酯、三甲苯基磷酸酯、三乙基柠檬酸酯、三乙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三苯基磷酸酯、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以及这些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滑剂是选自于聚乙烯蜡、乙烯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硬脂酸锌、硬脂酸钙,以及这些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改质剂是选自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以及这些的组合。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层叠物还包含一层设置于该织物层与该第一薄膜层间的第一接着层,且该第一接着层是由选自于聚氨酯系接着剂、压克力系接着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接着剂、聚氯丁二烯,以及这些的组合中的材料所制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着层是由聚氨酯系接着剂所制成,该聚氨酯系接着剂具有一主剂及一架桥剂,且以该主剂的总重量为100重量份计算,该架桥剂的用量范围为1~15重量份,该主剂为聚氨酯,及该架桥剂是选自三聚氰胺、酚醛树脂、二醛及异氰酸盐。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层叠物还包含一层与该第一薄膜层反向地形成于该织物层上的第二薄膜层,该第二薄膜层的厚度介于0.05mm~1.5mm,且由一薄膜组合物所构成,该薄膜组合物含有一高分子组分,且该高分子组分是选自于聚乙烯醇缩丁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层叠物还包含一层设置于该织物层与该第一薄膜层间的第一接着层,且该第一接着层是由选自于聚氨酯系接着剂、压克力系接着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接着剂、聚氯丁二烯,以及这些的组合中的材料所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薄膜层表面还形成一个图纹单元,且该图纹单元是借由选自于压纹、印刷及表面触感处理的其中一种方式所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层叠物还包含一层设置于该织物层与该第二薄膜层间的第二接着层,且该第二接着层是由选自于聚氨酯系接着剂、压克力系接着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接着剂、聚氯丁二烯,以及这些的组合中的材料所制成。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层叠物是进一步被制成选自于旅行箱、袋类、套类、罩盖、雨衣、成衣、鞋类、家具、窗帘、车内装潢、桌巾、广告基材、玩具、帐篷、投影布及伞具的其中一种对象。
15.一种多功能层叠物,包含一层织物层,及一层形成在该织物层上的第一薄膜层;其特征在于:
该织物层是由选自于梭织布、针织布及非织造布的其中一种布种所制成;及
该第一薄膜层是以连续性薄膜贴合与涂布的其中一种方式结合于该织物层上,且是由一薄膜组合物所构成,该薄膜组合物含有一高分子组分,且该高分子组分是选自于聚乙烯醇缩丁醛。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层是由选自于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聚氨基甲酸酯系纤维、醋酸纤维、三醋酸纤维、玻璃纤维、种子纤维、韧皮纤维、叶脉纤维,及这些的组合中的材料所制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薄膜层是以连续性薄膜贴合的方式结合于该织物层上,且该第一薄膜层的厚度是介于0.05mm~1.5mm。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薄膜层是将该薄膜组合物溶于一预定溶剂中形成一个均匀溶液后,再以轮式或刀式涂布方式涂布,经干燥后就能在该织物层上形成该第一薄膜层,且其厚度是介于0.001mm~0.08mm。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薄膜组合物还含有一添加剂组份,该添加剂组份是选自于可塑剂、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高分子改质剂、色料、填充剂,及这些的组合,且以该高分子组分的总重为100重量份计算,该可塑剂的用量范围为3~80重量份,该滑剂的用量范围为0~5重量份,该抗氧化剂的用量范围为0.1~3重量份、该紫外线吸收剂的用量范围为0.1~3重量份,该高分子改质剂的用量范围为0~100重量份,该色料的用量范围为0~12重量份,及该填充剂的用量范围为0~150重量份。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层叠物还包含一层设置于该织物层与该第一薄膜层间的第一接着层,且该第一接着层是由选自聚氨酯系接着剂、压克力系接着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接着剂、聚氯丁二烯,以及这些的组合中的材料所制成。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薄膜层表面还形成一个图纹单元,且该图纹单元是借由选自于压纹、印刷及表面触感处理的其中一种方式所形成。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层叠物还包含一层与该第一薄膜层反向地形成于该织物层上的第二薄膜层,该第二薄膜层的厚度介于0.001mm~0.08mm,且由一薄膜组合物所构成,该薄膜组合物含有一高分子组分,且该高分子组分是选自于聚乙烯醇缩丁醛。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层叠物还包含一层设置于该织物层与该第一薄膜层间的第一接着层,且该第一接着层是由选自于聚氨酯系接着剂、压克力系接着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接着剂、聚氯丁二烯,以及这些的组合中的材料所制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多功能层叠物,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层叠物还包含一层设置于该织物层与该第二薄膜层间的第二接着层,且该第二接着层是由选自于聚氨酯系接着剂、压克力系接着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接着剂、聚氯丁二烯,以及这些的组合中的材料所制成。
CN2009201499149U 2009-04-20 2009-04-20 多功能层叠物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7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99149U CN201437574U (zh) 2009-04-20 2009-04-20 多功能层叠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99149U CN201437574U (zh) 2009-04-20 2009-04-20 多功能层叠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37574U true CN201437574U (zh) 2010-04-14

Family

ID=42399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49914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7574U (zh) 2009-04-20 2009-04-20 多功能层叠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37574U (zh)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0343A (zh) * 2011-07-27 2012-01-25 吴江市瑞丰织造有限公司 织物用紫外线屏蔽涂料
CN102380995A (zh) * 2011-08-19 2012-03-21 上海三川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耐高温pvc硬挺复合布
CN102380994A (zh) * 2011-08-18 2012-03-21 深圳市天朗紫微文教科技有限公司 多孔织物及其印制方法
CN102677280A (zh) * 2012-05-29 2012-09-19 蔡紫林 面料
CN102677270A (zh) * 2012-05-29 2012-09-19 蔡紫林 面料
CN102677330A (zh) * 2012-05-29 2012-09-19 蔡紫林 窗帘面料
CN102677264A (zh) * 2012-05-29 2012-09-19 蔡紫林 一种窗帘面料
CN103113654A (zh) * 2013-02-07 2013-05-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红外吸收功能的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147637A1 (ru) * 2012-01-11 2013-10-03 Dubov Yury Nikolaevich Способ применения полимер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CN103879639A (zh) * 2014-04-16 2014-06-25 昆山市耐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高性能塑料包装袋
CN107521192A (zh) * 2016-06-19 2017-12-29 宜兴威尼特包装袋有限公司 增强型高阻隔复合编织布
CN107757048A (zh) * 2017-08-31 2018-03-06 成都森钰泓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多层防水晴雨伞布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08193A (zh) * 2019-01-28 2019-05-28 陈智汉 一种pvb塑胶复合牛津塑料布的制备方法
CN110126315A (zh) * 2019-05-30 2019-08-16 吴江市达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压延pvb生产工艺
CN111169112A (zh) * 2020-01-10 2020-05-19 东莞市国丰化工原料有限公司 一种皮革合成工艺
CN112143094A (zh) * 2019-06-28 2020-12-29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聚烯烃塑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95639A (zh) * 2021-03-12 2021-06-04 杭州盛得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再生pvb复合层压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EP3929351A1 (en) * 2020-06-18 2021-12-29 Chun Wei Lin Synthetic leather
CN114277581A (zh) * 2021-12-27 2022-04-05 陈永裕 一种合成皮革及其制备方法
CN119019789A (zh) * 2024-09-13 2024-11-26 山东豪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膦基水滑石的红外保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0343A (zh) * 2011-07-27 2012-01-25 吴江市瑞丰织造有限公司 织物用紫外线屏蔽涂料
CN102380994A (zh) * 2011-08-18 2012-03-21 深圳市天朗紫微文教科技有限公司 多孔织物及其印制方法
CN102380994B (zh) * 2011-08-18 2015-11-18 深圳市天朗紫微文教科技有限公司 多孔织物及其印制方法
CN102380995A (zh) * 2011-08-19 2012-03-21 上海三川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耐高温pvc硬挺复合布
CN102380995B (zh) * 2011-08-19 2014-07-30 上海三川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耐高温pvc硬挺复合布
WO2013147637A1 (ru) * 2012-01-11 2013-10-03 Dubov Yury Nikolaevich Способ применения полимер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CN102677264A (zh) * 2012-05-29 2012-09-19 蔡紫林 一种窗帘面料
CN102677330A (zh) * 2012-05-29 2012-09-19 蔡紫林 窗帘面料
CN102677270A (zh) * 2012-05-29 2012-09-19 蔡紫林 面料
CN102677280A (zh) * 2012-05-29 2012-09-19 蔡紫林 面料
CN103113654A (zh) * 2013-02-07 2013-05-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红外吸收功能的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13654B (zh) * 2013-02-07 2015-04-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红外吸收功能的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9639A (zh) * 2014-04-16 2014-06-25 昆山市耐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高性能塑料包装袋
CN103879639B (zh) * 2014-04-16 2016-07-06 江西华硕包装有限公司 高性能塑料包装袋
CN107521192A (zh) * 2016-06-19 2017-12-29 宜兴威尼特包装袋有限公司 增强型高阻隔复合编织布
CN107757048A (zh) * 2017-08-31 2018-03-06 成都森钰泓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多层防水晴雨伞布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08193A (zh) * 2019-01-28 2019-05-28 陈智汉 一种pvb塑胶复合牛津塑料布的制备方法
CN110126315A (zh) * 2019-05-30 2019-08-16 吴江市达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布料压延pvb生产工艺
CN112143094A (zh) * 2019-06-28 2020-12-29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聚烯烃塑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43094B (zh) * 2019-06-28 2022-04-26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聚烯烃塑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69112A (zh) * 2020-01-10 2020-05-19 东莞市国丰化工原料有限公司 一种皮革合成工艺
EP3929351A1 (en) * 2020-06-18 2021-12-29 Chun Wei Lin Synthetic leather
US11680368B2 (en) 2020-06-18 2023-06-20 Chun Wei Lin Synthetic leather
CN112895639A (zh) * 2021-03-12 2021-06-04 杭州盛得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再生pvb复合层压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77581A (zh) * 2021-12-27 2022-04-05 陈永裕 一种合成皮革及其制备方法
CN119019789A (zh) * 2024-09-13 2024-11-26 山东豪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膦基水滑石的红外保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7574U (zh) 多功能层叠物
US8486848B2 (en) Laminate and article for daily use
US20190047246A1 (en) Hot-melt laminated decorative laminate
CN106149397A (zh) 热可塑性人工皮革及其制造方法与热可塑性复合基材
CN101111367A (zh) 纺织品表面遮盖物及其制造方法
WO2011149370A1 (en) Cork fabric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125111C (zh) 高强度热塑性聚氨酯人造皮革的制法
TWM595580U (zh) 非pvc類可拼接的織物結構環保廣告布
JP6133088B2 (ja) 銀付調人工皮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55702B2 (ja) 銀付調人工皮革、加飾成形体及び銀付調人工皮革の製造方法
EP0912341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aterial obtained by means of said method
CN102029764A (zh) 一种新型tpu薄膜
JP6691255B1 (ja) 合成樹脂表皮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009741A (zh) 聚氨酯复合薄膜
CN105015115A (zh) 一种改良型高低温膜及其制作方法
CN202021882U (zh) 一种可一体化回收的汽车座椅面料
CN205344034U (zh) 无纺布复合印花机
CN203424738U (zh) 一种热压复合地垫
CN103572612A (zh) 可透湿的防火布料及其制造方法
TWI510357B (zh) 用於鞋加強件之複合層狀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EP3859078A1 (en) Artificial leather of ethylene-propylene copolym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085403A (zh) 制造彩色多层片材的方法
CN202671945U (zh) 一种阻燃环保tpu户外用革
CN203077721U (zh) 一种多层复合结构面料
CN211251612U (zh) 一种两布四膜塑料篷布涂膜篷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