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436249U - 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36249U
CN201436249U CN200920077892XU CN200920077892U CN201436249U CN 201436249 U CN201436249 U CN 201436249U CN 200920077892X U CN200920077892X U CN 200920077892XU CN 200920077892 U CN200920077892 U CN 200920077892U CN 201436249 U CN201436249 U CN 201436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check valve
air
layer
intermediat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778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盈
张耀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Nilu International Import & Expo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Nilu International Import & Expo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Nilu International Import & Expo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778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36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36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362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由两层热塑薄膜经二次热塑封而形成一个可密封空气的立体包装体,包括多个独立的密封气室和主通道,主通道有一进气口,每个密封气室通过由设置在两层热塑薄膜中间的薄膜构成的单向进气机构与主通道联通,所述单向进气机构是由两层单向阀组成的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将两层热塑薄形成的包装体分隔成上下两排独立的密封气室的中间隔膜,两层单向阀设置在中间隔膜两侧分别为中间隔膜上下方的密封气室供气。当一侧的密封气室漏气,并不影响另一侧的密封气室,从而保证物体受到撞击时,减少损坏的危险;同时,两层气室,相当于加大了直径的一层气室,其承受冲击的能力大大增强,还可以起到多级缓冲的作用。

Description

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自粘膜回绝(单向阀)技术设计生产的立体空气密封包装装置,该装置可以使用在电子产品,玻璃器皿,精密仪器仪表,工艺品,打印耗材等珍贵易碎品以及安全保护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各种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耐挤压、抗震动、密封防潮、抗摔跌和缓冲等综合防护性能的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可以作为运输过程中作为物品的防护、填充,物品的局部或重要部位的隔垫板和物品全方位的缓冲包装或通过印刷直接使用在销售用外包装。
背景技术
企业的全球化趋势使产品从生产地至消费地的运输距离日益加大,导致对于运输过程中的防护包装需求也同时快速发展。传统的发泡聚苯乙烯(EPS)及聚乙烯泡沫塑料(EPE)类制品必须在生产厂家发泡成型或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运输给用户使用,成型后的泡沫塑料的体积庞大非常不便运输及仓储。为了方便运输而开发的现场发泡类材料主要是利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品,在内容物旁边扩张并形成保护模型。但是,材料的价格相对较高并对现场的设备有一定要求的同时在工人效率及工作强度要求上不适合大规模流水线产品如电子产品的内包装。同时,发泡聚苯乙烯(EPS)类制品的诸多弊端日显严重,已经成为人皆恶之的“白色污染”。相对只在运输环节短期使用的缓冲产品,永久性聚苯发泡包装的废弃物处理给环境袋来严重污染。燃烧产生有毒气体,而堆埋因不能腐蚀而产生地质结构的破坏。近几年来政府及消费者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必将局限此类产品的发展。同时,目前市场上的包装材料几乎无不受制于包装材料本身体积大的影响、运输成本使得这些材料只能近距离销售,从而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随着软塑材料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行业能够得益与这种材料特性所袋来的设计及功能的拓展。传统的充气包装通常利用热封工艺形成简单的圆点(BUBBLE WRAP,气泡垫)、块状或圆柱状。气泡垫还可以通过包装为卷材运输,但其它形状产品必须在使用现场安装复杂的热封设备来形成气囊。因为此类产品的保护效果及可变形状有限,所以可以使用的领域多为垫片或充填空间用。同时,由于材料的使用及热封工艺的不稳定性造成保气时间不是很长。因此,长期来一直局限了利用空气作为缓冲介质的包装产品发展。
文献中Walker(1981)美国专利局公报4191211,Koyanagi(1987)美国专利局公报4708167都有记载利用软塑材料制成的阀体并结合用于如塑料薄膜或橡胶类材料制成如水袋、咖啡袋、汽球玩具等产品。通过这种简单软塑结构可以提供空气进入或排出的通道但阻止液体或气体的渗漏或进入,形成一个能够储存流体或能排除空气的储藏空间。在此理念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材料可用于不同的领域如救生衣及用来保存流体的密封装置、如球胆。2005年,傅静芳在《包装工程》及刘功等在《包装与食品机械》杂志发表的相关利用空气作为缓冲的可行性研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2006年11月22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200510025833.4公开了一种自粘膜止回空气包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该发明涉及一种自粘膜止回空气包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该包装材料由四层塑料薄膜组成,经过局部热封粘接,形成一个可存放空气的空间,利用薄膜自身的粘性和空气压力的作用,使空气不可跑漏出来,并在该空间持久的保存,空气和薄膜共同组成了一种具有耐震动、耐挤压、防潮等功能的自粘膜止回空气包装材料。
2007年11月21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200580016507.5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的冲击吸收性能的空气包装装置的结构,该装置具有改善的冲击吸收性能的、用于保护容器箱中的产品的空气包装装置。该空气包装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塑料薄膜,它们在预定位置处被粘接从而产生多个气室,每个空气容器具有多个串接相连的气室;设置在相应的空气容器的入口处、用于使压缩空气沿向前方向流动的多个单向阀;与所述多个单向阀公共地连接的空气入口;形成在空气包装装置的侧边缘上的热封凸缘。通过后热封处理,所述空气容器上的预定点和热封凸缘被粘接在一起,从而当空气包装装置被充入压缩空气时,产生具有用于将产品包装在其中的开口的容器部以及支承所述容器部的衬垫部。
上述专利所述的包装装置的单向阀(气阀)是由两层单向阀薄膜和其两侧的带体的两层热封薄膜热封形成,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的空气包装装置在未经二次热封前的示意图,空气经进气口1,进入主通道2,然后经进入各个密封气室4,每个密封气室4的入口处设置有单向阀3,使空气被密封在密封气室4内。现有技术的单向阀3是由两层薄膜B1、B2夹在形成带体的上下两侧较大的热塑薄膜A1、A2中间,将两层单向阀薄膜B1和B2的上端与两层热塑薄膜A1和A2通过特殊的处理热塑封在一起形成单向阀3的进气口6,而两层单向阀薄膜B1和B2的下部通过多个预设点与两层热塑薄膜A1和A2中的任一层热塑封固定在一起,通过密封气室分隔线7再将单向阀分配给每个密封气室4,这在行业上是公知技术。
图2是单向阀薄膜B1和B2的上端单向阀进气口处的示意图,上层单向阀薄膜B1与热塑薄膜A1热封在一起,下层单向阀薄膜B2与热塑薄膜A2热封在一起,单向阀薄膜B1和B2的两侧热封在一起,中间形成单向阀的进气口6。由于这种单向阀是四层薄膜热封形成,主通道由两层热塑薄膜形成。上述专利所述的包装装置基本适用于扁平物体的包装,但是都存在独立的密封气室损坏,影响包装物安全的问题。另一方面,密封气室的直径越大,承受撞击的能力越强,但密封气室的直径受到模具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增大,对一些包装要求较高的物体,无法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避免了密封气室泄露带来的危险,同时又增加了二次缓冲,更好的保护被包装的物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由两层热塑薄膜经二次热塑封而形成一个可密封空气的立体包装体,包括多个独立的密封气室和主通道,主通道有一进气口,每个密封气室通过由设置在两层热塑薄膜中间的薄膜构成的单向进气机构与主通道联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进气机构是由两层单向阀组成的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将两层热塑薄形成的包装体分隔成上下两排独立的密封气室的中间隔膜,两层单向阀设置在中间隔膜两侧分别为中间隔膜上下方的密封气室供气。
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单向阀组件由三层薄膜组成,中间薄膜为将包装体分割成上下两个独立的密封气室的中间隔膜,上下两层薄膜比中间薄膜小,分别与中间薄膜和包装体上下层热塑薄膜热塑形成上下两排单向阀,为中间薄膜的上下方密封气室供气。
其中,优选的是,上排单向阀由上层薄膜的左侧在单向阀进气口塑封线处与上层热塑薄膜以及中间薄膜塑封在一起,在上层薄膜和中间薄膜之间形成单向阀进口,上层薄膜右侧通过预设的塑封点与中间薄膜固定在一起形成单向阀通道。
其中,优选的是,下排单向阀由下层薄膜的左侧在单向阀进气口塑封线处与下层热塑薄膜以及中间薄膜塑封在一起,在下层薄膜和中间薄膜之间形成单向阀进口,下层薄膜右侧通过预设的塑封点与中间薄膜固定在一起形成单向阀通道。
其中,优选的是,上下两排单向阀的单向阀进气口塑封线为同一条塑封线。
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单向阀组件的中间薄膜与上下层薄膜为相同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包装装置,将原有的空气包装装置分成上下两个独立的密封气室,当一侧的密封气室漏气,并不影响另一侧的密封气室,从而保证物体受到撞击时,有一层保护,减少损坏的危险;同时,两层气室,相当于加大了直径的一层气室,其承受冲击的能力大大增强,还可以起到多级缓冲的作用。
通过在用户使用现场直接成型的方法能够大大减低运输空间及成本从而解决包装材料长距离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利用软塑材料并通过预制设计使产品在未使用前完全平整,用户使用时利用空气使此材料快速、立体成型并在需保护产品周围形成防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立体包装材料具有耐挤压、抗震动、抗摔跌和缓冲等优良的综合防护性能,可以作为物品的填充包装材料,物品的局部或重要部位的隔垫板和物品全方位的外包装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空气包装装置未二次热封前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单向阀进气口塑封线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包装装置沿密封气室长度方向的的剖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包装装置沿密封气室宽度方向的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次热封是指将两层热塑薄膜和单向阀经热塑封而形成一个可存放空气的平面袋的过程,二次热封是指将一次热封后的半成品折叠后沿二次热封线再次热塑封形成可容纳物体的立体袋的过程。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的沿密封气室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的沿密封气室宽度方向的剖视图。该包装装置主要由上下两层热塑薄膜A1和A2构成,单向阀组件10设置在热塑薄膜左端,位于热塑薄膜A1和A2之间,有上下两排单向阀组成。单向阀组件10由三层薄膜塑封形成,中间薄膜b与热塑薄膜A1和A2大小基本相同,将两层热塑薄膜A1和A2形成的空间分割成上下两个独立的空间;上下层薄膜a和c比中间薄膜小,类似与现有技术的单向阀薄膜,上下层薄膜a和c的左侧在单向阀进气口密封线L处与热塑薄膜A1和A2以及中间薄膜塑封在一起,在薄膜a和b,b和c之间形成上下两排单向阀进口,上下层薄膜a和c右侧通过预设的塑封点与中间薄膜b固定在一起形成单向阀通道,从而使上层薄膜a与上层热塑薄膜A1和中间薄膜b一起形成上层的单向阀,下层薄膜b与下层热塑薄膜A2和中间薄膜b一起形成上层的单向阀。
单向阀的制作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技术,在此不在赘述。
未二次塑封的包装装置在一次塑封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有弯折点,通过二次塑封后可以形成包括U形套、C行套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空气包装装置。
利用以上实用新型设计技术方案,可以生产各类形状的功能性包装材料如避光、防水、防潮、防磨损、抗摔、抗震的,如密封袋、U型袋等各类产品。同时,通过利用塑料薄膜的特性可提供其它功能如防静电、导电、抗震缓冲、抗磨损、耐腐蚀、抗锈、可印刷等。本发明设计区别与以往传统的防止空气渗漏的方法,无须另外添加外部辅助装置,仅仅依靠经过特殊处理的内外功能性树脂薄膜,经过一系列简单的局部热封粘结,就可以使空气长时间的存入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生产出功能型自粘膜空气阻断立体包装材料的一系列相关产品和衍生产品。任何通过改变热封的形状,折叠的方式,热封的规格尺寸,位置或者通过不同的裁剪及不同塑料薄膜特性的选用来使产品的外形及功能发生改变,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目的,皆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已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应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

Claims (6)

1.一种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由两层热塑薄膜经二次热塑封而形成一个可密封空气的立体包装体,包括多个独立的密封气室和主通道,主通道有一进气口,每个密封气室通过由设置在两层热塑薄膜中间的薄膜构成的单向进气机构与主通道联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进气机构是由两层单向阀组成的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将两层热塑薄形成的包装体分隔成上下两排独立的密封气室的中间隔膜,两层单向阀设置在中间隔膜两侧分别为中间隔膜上下方的密封气室供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件由三层薄膜组成,中间薄膜为将包装体分割成上下两个独立的密封气室的中间隔膜,上下两层薄膜比中间薄膜小,分别与中间薄膜和包装体上下层热塑薄膜热塑形成上下两排单向阀,为中间薄膜的上下方密封气室供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排单向阀由上层薄膜的左侧在单向阀进气口塑封线处与上层热塑薄膜以及中间薄膜塑封在一起,在上层薄膜和中间薄膜之间形成单向阀进口,上层薄膜右侧通过预设的塑封点与中间薄膜固定在一起形成单向阀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排单向阀由下层薄膜的左侧在单向阀进气口塑封线处与下层热塑薄膜以及中间薄膜塑封在一起,在下层薄膜和中间薄膜之间形成单向阀进口,下层薄膜右侧通过预设的塑封点与中间薄膜固定在一起形成单向阀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两排单向阀的单向阀进气口塑封线为同一条塑封线。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件的中间薄膜与上下层薄膜为相同材料。
CN200920077892XU 2009-07-03 2009-07-03 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6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77892XU CN201436249U (zh) 2009-07-03 2009-07-03 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77892XU CN201436249U (zh) 2009-07-03 2009-07-03 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36249U true CN201436249U (zh) 2010-04-07

Family

ID=42372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77892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6249U (zh) 2009-07-03 2009-07-03 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3624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2490A (zh) * 2016-04-18 2016-07-13 杭州亚辉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充气包装膜结构
CN108943860A (zh) * 2018-06-29 2018-12-07 上海奥特玛特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膜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WO2024219955A1 (ko) * 2023-04-20 2024-10-24 케이앤엘팩 주식회사 에어캡형 포장재 제조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포장재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2490A (zh) * 2016-04-18 2016-07-13 杭州亚辉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充气包装膜结构
CN108943860A (zh) * 2018-06-29 2018-12-07 上海奥特玛特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膜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WO2024219955A1 (ko) * 2023-04-20 2024-10-24 케이앤엘팩 주식회사 에어캡형 포장재 제조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포장재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9774B (zh) 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201236000Y (zh) 一种加强型空气包装装置
CN101891037B (zh) 一种具有多级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
CN201545330U (zh) 一种空气包装装置
WO2007047774A3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CN101513952B (zh) 可重复利用的多功能立体密封包装材料
CN103224094B (zh) Y形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54349Y (zh) 一种缓冲空气包装装置
WO2007035704A3 (en)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CN102556501B (zh) 一种五层结构的空气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92893B (zh) 一种具有横向气阀的空气包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1934892B (zh) 一种改进的空气包装装置
CN201436249U (zh) 具有双层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
CN201923479U (zh) 一种五层结构的空气包装袋
CN201436252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用空气包装装置
CN102233980B (zh) 一种回塞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06116Y (zh) 一种加厚的空气包装装置
CN203229051U (zh) Y形充气袋
CN201770140U (zh) 一种三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CN101549775A (zh) 一种空气包装装置
CN201634073U (zh) 改进气阀的空气包装装置
CN201261602Y (zh) 一种改进型空气包装装置
CN201686162U (zh) 一种回塞式空气包装装置
CN201457981U (zh) 空气包装装置
CN201406117Y (zh) 一种空气包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AIERBEI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NILU INTERNATIONAL IMPORT + EXPOR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2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0122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O: 200131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212

Address after: 200131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Waigaoqiao Free Trade Zone futexi Road No. 355 Gao Xiang Building 5 floor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ir-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122, room 3501, Bow On Building, 800 Dongfang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ilu International Import & Export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